臨近中午。


    “燕王又打贏了!”


    “之前金陵很多人還說,三峽口不好打,說什麽,燕王在三峽口肯定會遭遇一場苦戰!”


    “是苦戰啊,燕王偏師,打了兩天呢!”


    “哈哈……老張,你這陰陽怪氣的話,可別讓那些讀書人聽到。”


    ……


    三峽口大勝的消息傳迴金陵。


    金陵百姓頓覺揚眉吐氣。


    捷報未傳迴前,那些讀書人評頭論足,說什麽,燕王即便能攻克三峽口,也一定要付出巨大傷亡。


    大夥兒聽聞,就私下議論不可能。


    那些讀書人聽到了。


    還要湊上來罵大夥兒一句愚民!


    說大夥兒盲目崇拜燕王?


    有些讀書人更是過分,竟然寫什麽戰況分析。


    交給街邊酒肆的說書人,大張旗鼓分析。


    描繪三峽口地勢艱險。


    說燕王偏師,是什麽諸皇子聯軍,皇子們都沒領兵打仗經驗。


    甚至有人隱晦預測,燕王可能遭遇人生以來,最大的失敗。


    大夥兒當然不相信了。


    可架不住,人家說的頭頭是道。


    都開始替燕王擔心了。


    現在事實證明。


    這些喜歡出風頭讀書人的話,真不能聽,不能信啊!


    這類讀書人說話。


    他說東,大夥兒應該往西。


    他說左,大夥兒就要往右!


    ……


    朱府。


    “阿姐,這迴讀書人的信譽,在百姓心中算是破產了。”


    徐妙音抱著金豆子,笑的前俯後仰,“現在外麵的百姓都在議論,讀書人說往左,大家就應該往右!”


    徐妙雲看了眼坐在旁邊的烏雲琪格,含笑嗔目道:“你都是出嫁的人了,別這麽嘻嘻哈哈。”


    三峽口捷報的消息傳迴後。


    她也鬆了口氣。


    這些年。


    大明的政治氛圍十分寬鬆。


    原因有很多。


    首先,父皇比以前越來越自信了,更能容得下各種聲音。


    其次,過去幾年,朝廷在全力推動鄉土村社,以及為北征備戰。


    都需要寬鬆的政治氛圍。


    如果政治氛圍針尖對麥芒般緊張。


    必然會有很多本來利益受損的人,跳出來,指摘鄉土村社、以及備戰北征。


    政治氛圍寬鬆。


    朝廷做朝廷的。


    這些利益受損的人,適當讓他們去茶樓酒肆、勾欄場所發發牢騷。


    人的情緒,通過嘴巴,在茶樓酒肆、勾欄場所宣泄出來。


    總好過,這群人利益受損,情緒無處發泄,最終鑽牛角尖,偏激的把矛盾拱到朝堂上。


    就和四郎在福建做事一樣。


    士紳讀書人可以罵他。


    但不能幹擾、破壞四郎施政。


    大儒吳海破壞四郎施政,那就隻能送吳海先生赴死。


    但也緊緊隻是一個吳海。


    其他腦袋發燒發熱的讀書人。


    除了被丟到東番搞鄉土村社,四郎再未懲處任何一人。


    以至於,直到現在,福建還有很多士紳讀書人在罵四郎呢。


    商賈豪強資助鄉土村社、雇工身股製研究學社,除了他們認同了四郎的思想。


    其實,也有討好四郎的意思。


    通過資助讀書人,研究鄉土村社、雇工身股製。


    擴大這一理念在讀書人群體的支持者。


    一來,討好四郎,以此對抗福建的牢騷聲、咒罵聲。


    二來,這群因鄉土村社、雇工身股製受益,且接受這一理念的商賈豪強,希望通過擴大讀書人的支持,確保這一理念不被顛覆。


    ……


    總之,整體寬鬆的政治氛圍。


    就導致了,大明境內的讀書人十分活躍。


    就像金陵內,出現了很多讀書人意見領袖。


    這些人通過傳播自己的意見,迅速蘊養聲望,無非就是想走捷徑罷了。


    此番四郎偏師一路,進攻三峽口。


    百姓十分關注。


    對於這些亂頭養望的意見領袖來說。


    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肯定要積極發表言論。


    若是判斷對了。


    聲望瞬間就會高漲無數倍。


    加之,朝中有些人不希望四郎風頭太盛,想在百姓心中潑潑涼水。


    就讓這些意見領袖們,在城中積極發表有關三峽口一戰,一定會十分艱難的分析。


    而且,很多懷著客觀中立的文武朝臣,都預測三峽口不好打。


    於是,金陵城內。


    對四郎攻克三峽口的輿論,就出現一邊倒的悲觀傾向。


    要說她不受影響。


    那是不可能的。


    不過,就如妙音所說。


    此番,金陵比較有名,充當意見領袖的讀書人,算是一個跟頭,栽的灰頭土臉。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對四郎攻克三峽口很悲觀。


    一個叫解縉的意見領袖,就堅持認為,三峽口難不住四郎。


    無論是誰。


    她對這群意見領袖並無特別好感。


    有人年輕,喜歡虛頭巴腦,指點江山發表言論。


    可就是不肯踏實實幹。


    有些意見領袖就更不齒。


    為名利,亂頭養望!


    “嫂子,這些意見領袖,朝廷就不管?”烏雲琪格突然開口。


    她剛來大明時。


    還沒這種情況。


    這些年,這種情況越來越熱鬧了。


    有時候,這些所謂意見領袖說的事情,實在讓人恨得牙根癢癢。


    就比如,義兄朱粗魯領兵迴朝半年前。


    關於朱粗魯的議論突然多了起來。


    而她也突然成為了被這些意見領袖評頭論足的對象。


    也就她隻是個俘虜。


    這裏是大明!


    要是換草原,她必然騎馬操刀,即便追到天涯海角,都要砍下這些亂嚼舌根家夥的狗頭!


    好在,等朱粗魯迴來後。


    這群膽小鬼,突然息聲,不敢再瞎說半個字。


    整個大明上上下下,都知道,義兄朱粗魯那是把嫂子捧在手心裏。


    徐妙雲看向烏雲琪格,含笑道:“四郎說,這些意見領袖別有目的的聲音,雖然聽著讓人惡心,短時間內,還能造成一些負麵影響,長遠來看,反而是一件好事。”


    徐妙音、烏雲琪格好看的眉角微挑,詫異看著徐妙雲。


    徐妙雲笑著解釋,“其實,四郎也是受張三豐張真人啟發,張真人說,沒有黑,就無法證明白存在,沒有惡,就無法證明真善美之好。”


    “別有用心的言論,隻要不影響大局,影響一點局部,沒什麽不好,別有用心,就一定會被戳穿,在戳穿證明的過程中,百姓就接受了一次實踐教育……”


    四郎在福建時,經張真人提醒後。


    就明悟,這是訓導百姓,啟發百姓的一種好辦法。


    讓所有百姓都讀書識字,根本不現實。


    不,即便讀書識字,糊塗蛋不一樣很多嘛。


    隻有一樁樁一件件實實在在的事情發生了。


    即便是不識字的百姓經曆了。


    也能增長教訓。


    而且,百姓不識字。


    更珍惜經驗教訓。


    她無法判定。


    大明這種寬鬆氛圍,能持續多久。


    但可以肯定。


    四郎海外建立的基業,肯定要逐步提倡寬鬆氛圍。


    隻要不影響大局,借此訓導民眾,迅速掌握一定辨識能力。


    ……


    治國無非就是以愚治民,還是以‘開智’治民。


    四郎顯然更認可‘開智’。


    以愚治民,民智未開。


    治理天下是更簡單一些。


    可統治一群沒有開民智的百姓。


    別有用心之人,太容易顛覆了。


    他們以外來人,統禦異域百姓。


    若是以愚治民。


    更容易被人利用顛覆。


    大明內部,一些敵視他們的人,都有可能去資助異域一些失敗的精英層,挑起族群矛盾,打著驅趕外來者的旗號,顛覆他們。


    隱患如此之大。


    還不如直接開民智。


    首先在統治疆域內,推行鄉土村社、雇工身股製。


    民智開。


    底層百姓總會明白,到底是接受他們的統治好,還是接受原本王朝的統治好。


    經濟利益暫時穩定民心。


    然後用包裝在鄉土村社和雇工身股製的中原文化,灌輸同化異域之民。


    同時吸納一些異域傳統文化。


    同時,在一些日常總要影響每個人的方麵。


    比如服飾、發飾、飯食方麵。


    摒棄大明文化、摒棄異域文化,提出一種全新文化。


    比如,服飾方麵的分體式衣服。


    比如,四郎從福建招攬了一批廚子。


    什麽都不做。


    專門研究新的烹飪方式。


    又比如。


    進忠正在帶著一群讀書人,對四郎提出的拚音法進行修改。


    當初她幫著四郎修繕的拚音法,是在金陵話的基礎上,弄出來的。


    現在正在修訂的這部拚音法,口語發音,和各地口音都不一樣。


    有些類似北方話。


    卻又不完全像。


    總之,無論是服飾、發飾、烹飪、亦或是‘官話口音’,將來都要通過他們這些人帶頭。


    形成潮流。


    最終,結合教育。


    徹底形成一種新華夏文化!


    從而形成統治內,所有人對這種文化的自豪、認同。


    總之,就是把始皇帝做過的,書同文、車同軌重新做一遍。


    不過,吸取始皇帝,強硬推行秦製的教訓。


    他們不會強行推行明製。


    華夏文化要包含在鄉土村社、雇工身股製、新服飾、發飾、烹飪、‘官話口音’,包容吸收一些,不重要,不影響大局的異域文化。


    以新華夏文化的麵貌示人。


    始皇帝強推秦製。


    六國百姓強烈感受到,秦製要征服他們。


    是人就有逆反心。


    而提倡一種,有別於明製,但精髓卻是華夏文化的新文化。


    就不是他們這群外來者,征服異域之民。


    而是雙方文化碰撞,包容兼蓄,產生的一種新文化。


    隻不過是華夏文明更優秀。


    占據了主導地位罷了!


    這樣更溫和一些,從而達到,隱患最小,反抗心理最小的同化目的。


    如此。


    將來雍鳴繼承基業。


    也不怕,隱患太多,強勢壓著的火山爆發,重現秦朝二世而亡的結局。


    “四嬸兒……”


    門外突然探入一個腦袋,打斷徐妙雲思緒。


    烏雲琪格瞪了眼娜仁托婭。


    娜仁托婭笑道:“海軍俞統製迴來了,在殿外求見四嬸兒。”


    俞靖?


    徐妙雲微微愣怔。


    隨即起身,帶著徐妙音二人,往外殿走去。


    俞靖帶著幾個海軍將士,扛著大袋小袋走進來,見到烏雲琪格懷中的金豆子,頓時笑了。


    等金豆子長大了。


    非得讓金豆子,喜歡上他們海軍的堅船利炮!


    和陸軍爭寵,必須發揮渾身解數!


    啪!


    立正行禮後,指著地上堆成小山的袋子,“王妃,這些都是東番和呂宋的一些特產,我離開時,明月讓我給王妃帶上。”


    徐妙雲含笑點點頭,詢問:“你們迴來,有沒有入宮?”


    俞靖搖頭。


    王爺雖然不在金陵。


    可王妃在呀!


    他們是燕王海軍。


    又不是朝廷海軍。


    肯定先來拜見王妃。


    徐妙雲微微皺眉。


    俞靖忙解釋,“王妃,卑職主要是有事情,需要找王妃商量。”


    徐妙雲耐心聽著。


    “迴來途中,聽說王爺張北大捷後,同行北上的福建海商,就提議搞個博覽會,免費讓金陵百姓試吃、試用、觀摩海外貨品,抵達金陵後,又聞王爺三峽口大捷,這群豪強商賈,就對開博覽會的想法更加堅定了,卑職不敢擅自做主……”


    他可是知道,他們這位王妃的才能。


    大家本來就是功勳二代子弟。


    王妃閨閣時就很優秀,很出名了。


    這些年,在王爺身邊,不是金陵本地的兄弟們,以及東番百姓,隻覺王爺把王妃捧在手心。


    可隻有他們這些熟悉王妃的人知道。


    若是王爺真有個三長兩短。


    王妃一介女流,也能支撐起王爺留下的這片基業!


    徐妙雲微微皺眉,點頭,略作沉吟,說道:“給王爺大捷賀這個提法不好,這樣吧,就以恭賀朝廷大捷,又為推銷海外稀奇貨品,向陛下奏請,在金陵舉辦一次免費博覽會……”


    若單純隻是為四郎賀。


    她會毫不猶豫拒絕。


    四郎不需要這份風頭。


    也不能喧賓奪主。


    此戰,大哥才是主角。


    不過,博覽會的好處多多。


    海商想開發海外貨品,在大明的銷售網絡。


    從中盈利。


    這是海商的打算。


    她則希望,海外的新鮮事務,能為大明帶來新氣象,以及經濟利益。


    比如香蕉之類果蔬。


    香料。


    百姓種植,既能多一樣果腹之物,豐富日常食物來源。


    同樣能創造經濟價值。


    若是四郎在,一定會想辦法促成這場博覽會。


    四郎想做的事情。


    就是她想做的。


    ……


    俞靖連連點頭,就是有些小遺憾。


    他們隻是想為王爺大捷賀。


    不過,王妃提議,為北征大捷賀的原因,他也清楚。


    “王妃,要不,伱和卑職入宮,請陛下、娘娘同意這次博覽會,卑職……”


    俞靖訕笑撓頭。


    讓他操船打仗,他肯定不怕。


    可這種事,還真有些難為他。


    擔心辦砸了。


    尤其是在皇帝麵前。


    打小,他見了皇帝就發怵。


    徐妙雲略微沉吟,笑著點頭,“好吧,正好我也有些日子沒入宮給陛下娘娘請安……”


    也沒去看看兩小家夥。


    尤其是祈嫿那個瘋丫頭。


    她不盯著。


    父皇、母後又慣著這個長孫女。


    還不知道怎麽瘋呢!


    俞靖頓時高興樂了。


    ……


    徐妙音、烏雲琪格送徐妙雲出來,不由愣怔。


    寢殿台階下。


    放著一個巨大木籠子。


    娜仁托婭蹲在旁邊,好奇看著籠子內,四隻色彩斑斕的大鳥。


    正在逗弄四隻十分好看的大鳥。


    徐妙雲扭頭看向俞靖,“這是孔雀吧?”


    俞靖忙解釋:“王妃,是孔雀,不過這是巴拉望島特產的一種孔雀,駐守巴拉望島兄弟們捕捉的,飼養了好幾個月,確定能養活,才讓卑職帶迴來,送給小祈嫿的,絕不是給雍鳴的,世子應該跟著我們海軍,學習海戰,卑職肯定不教世子玩物喪誌……”


    俞靖忙不迭補充。


    徐妙音、烏雲琪格都被逗笑了。


    徐妙雲看了眼俞靖,無奈搖頭笑笑。


    要說會搞關係。


    俞靖這個海軍統製。


    可比陸軍第一鎮統製譚淵,無恥百倍。


    譚淵到底不是高門大戶出身。


    做事老實巴交。


    沒俞靖這麽不要臉。


    她百分百肯定。


    這是俞靖吩咐駐守巴拉望島海軍將士做的。


    “這種媚上的事情,你以後少在王爺麵前做!”徐妙雲笑罵一句。


    俞靖訕笑。


    也就是他比王妃年紀大點。


    要不然,他也學耿瑄,臭不要臉叫王爺姐夫!


    不對,耿瑄那個臭不要臉的,已經改口叫王爺王妃師傅師娘了。


    人比人氣死人。


    他為了海軍發展,真是一片丹心啊!


    徐妙雲見娜仁托婭喜歡的緊,笑道:“給府中留兩隻,我們帶兩隻,送到大本堂。”


    “謝謝四嬸兒!”


    娜仁托婭甜甜叫了一聲。


    引得烏雲琪格直翻白眼。


    目視徐妙雲離開。


    娜仁托婭轉身,“小姐,我四叔凱旋迴來後,陛下南巡,咱們也跟著去吧,到時候,出海看看。”


    “烏雲小姐,到時候我們一起,看來海外也並非蠻荒之地。”徐妙音笑著邀請。


    ……


    “朱府的馬車!徐妙雲入宮了!”


    徐妙雲的馬車,經過六部官衙時,瞬間驚動六部官員。


    百官或是推開窗戶,或是從官房內湧出。


    “朱四郎三峽口大捷的消息,才傳迴不久,徐妙雲這時候入宮?”


    “哼!肯定是邀寵來了!”


    “咦!快看,俞靖!俞靖什麽時候迴來,咱們怎麽一點兒消息都不知?”


    “朱四郎的海軍又來了?”


    ……


    百官議論紛紛。


    徐妙雲抱著金豆子,坐在馬車內。


    她即便不看。


    也知道,此刻有很多雙眼睛緊盯著她。


    馬車一路行抵禦書房外。


    門外值守的小太監,見徐妙雲撩起簾子,忙諂媚小跑沿階而下,“王妃,陛下聽聞燕王和諸皇子攻克三峽口大捷的消息,去了坤寧宮,婢子帶您去吧?”


    徐妙雲含笑點點頭。


    砰!


    “哈哈……小祈嫿小心點!”


    徐妙雲的馬車剛靠近坤寧宮宮院,朱元璋開懷笑聲,就傳入馬車。


    “祖父、祖母、娘親!娘親!”


    小祈嫿正拿著一根香燭放爆竹,看到馬車時,一眼就認出來了,大喊著,高興跑過去。


    涼亭內。


    朱元璋、馬秀英起身。


    身邊站著朱雄英、朱高熾、朱允炆三個孩子。


    雍鳴也想跑過去。


    不過抿了抿唇忍住了。


    宮內規矩多。


    不像他們東番的家裏。


    “娘親,阿爹又打了大勝仗,還帶著五叔他們,皇祖父可高興了,聽到消息後,就樂的合不攏嘴……”


    朱允炆看著徐妙雲下馬車後,祈嫿嘰嘰喳喳。


    氣唿唿攥緊小手。


    他一直盼著父親打大勝仗的消息傳來。


    然後在大本堂,好好在朱祈嫿、朱雍鳴麵前炫耀。


    可等來的,卻是四叔又一次大捷的消息。


    瞧把朱祈嫿牛的!


    自從捷報傳迴來。


    這迴,就連八叔他們的母妃,剛剛都來皇祖母寢宮,抱著朱祈嫿親了左臉親右臉。


    朱祈嫿都嫌棄的擦臉。


    八叔他們的母妃,也一點兒都不生氣。


    還笑著誇朱祈嫿。


    他很後悔,當時在大本堂,大哥叫他一起來祖母寢宮,幹嘛跟著來。


    難道就來看,朱祈嫿、朱雍鳴被眾星捧月?


    “妙雲拜見父皇、母後。”


    朱允炆為眾人對雍鳴、祈嫿的偏愛,悶悶難受時。


    徐妙雲走來。


    馬秀英含笑扶起徐妙雲,埋怨道:“一家人,搞這些虛頭巴腦做什麽?”


    話中,從徐妙雲懷中,迫不及待接過金豆子。


    “娘親,這是什麽?”小祈嫿站在後麵,裝著籠子的馬車旁,大聲詢問。


    朱元璋、馬秀英看去。


    看到了籠子內,兩隻色彩斑斕豔麗的孔雀。


    好奇快步走去。


    雄英三人也忙跟上。


    “卑職俞靖,拜見陛下、娘娘!”俞靖忙行禮。


    朱元璋打量籠中孔雀,笑問:“這是你從海外帶迴來的?”


    “稟陛下,這是巴拉望島上的一種孔雀,駐守巴拉望島的兄弟們,瞧著好看,就讓卑職帶迴來,給陛下、娘娘、諸皇子皇女觀賞,逗個樂子。”


    哼!


    朱元璋瞥了眼俞靖,笑哼一聲。


    看了眼,站在馬車邊,激動逗弄孔雀的小祈嫿。


    別以為他不知。


    這孔雀,俞靖主要想孝順的是小祈嫿。


    “你們別把咱大孫女慣壞了!”朱元璋提醒一句,轉身往涼亭走去。


    老四家的入宮。


    還帶著俞靖。


    肯定有正事。


    孩子們在涼亭外觀看孔雀。


    大人們來到涼亭內。


    徐妙雲落座後,便直接表明來意,“父皇,此番俞靖迴朝,還有數十艘海商海船跟隨,帶了一些海外珍奇物品,聽聞大哥北征捷報,想為朝廷北征大捷賀,用帶迴來的貨物,免費辦一個博覽會……”


    博覽會?


    免費?


    這得多少錢?


    為標兒北征大捷賀?


    這群海商,以及俞靖為首的海軍將士,應該是想給老四連翻大捷賀。


    是妙雲丫頭製止了他們的想法。


    改為,為北征大捷賀吧?


    朱元璋、馬秀英含笑對視,瞬間就把其中關節猜透了。


    “海商們想要打開海外貨品在咱們大明的銷售網,兒媳倒是認為,這個博覽會其實對咱們大明也很有利。”


    “首先,海商賺的錢,也要分紅給雇工身股製的大明百姓,也要繳納海貿稅賦。”


    “其次,海外的一些新鮮事物,也有利於大明新氣象。”


    “再次,有些作物,有了消費基礎,咱們大明引進後,既能成為百姓口糧的補充,也能為百姓創造一些經濟收益,四郎經常說,當民間各種輔助食物極度富裕時,也會很大程度,減小對主要口糧的消耗……”


    ……


    朱元璋看著徐妙雲條理清晰,不斷列舉理由。


    心中暗樂。


    他們老朱家,娶了這麽個兒媳,占大便宜了。


    一眾兒媳中。


    若論哪個最優秀。


    肯定是老四家的。


    老四在外開創基業,有這麽個有能力的枕邊人輔佐,倒也可以輕鬆很多。


    就如當初。


    秀英對他開創大明江山的支持。


    以前擔心老四把妙雲丫頭慣壞了、寵壞了。


    看來是多慮了。


    略微沉吟,點頭道:“這個博覽會可以搞,不用以北征大捷,就用老四兩次大捷的名義搞!”


    標兒在軍中,限製老四的聲望。


    他已經知道了。


    這無可厚非。


    標兒是大明儲君,未來的大明皇帝。


    軍隊是政權統治的核心。


    標兒和老四隻是兄弟,限製兄弟在軍中聲望,是標兒這個儲君該做的。


    但軍中以外。


    誰的功勞就是誰的!


    現在這大明皇帝還是他!


    他身為父親。


    老四的優秀,在軍中被限製。


    若他再限製民間方麵。


    就太對不起老四的付出了。


    老五他們打出這般可圈可點的戰鬥。


    就連他們母妃都跑來親近雍鳴、祈嫿。


    那些尚未封藩,此番沒有跟隨北征的皇子之母,也跟來親近雍鳴、祈嫿。


    還不是希望,給老四留個好印象,將來關照關照兄弟們?


    他也希望,以後若是還有機會,老四能帶帶,其他皇子。


    他很清楚。


    標兒可以成為諸皇子兄弟躬親的典範。


    但標兒的能力,自身夠用。


    可教不了皇子們。


    老四卻有這個能力!


    ……


    “你不要有顧慮。”見徐妙雲唇角微動,要說話,朱元璋抬手製止,“你和老四想低調,避免刺激某些人,這沒錯,但父皇想的更多,希望將來,你們和大明之間,能更和睦,這就需要很多人努力,上層的努力不夠,民間人心期盼,也要發揮力量……”


    “大明百姓對你們好感更深,朝廷這邊,才不敢進行疾風驟雨式轉變。為什麽,全麵海禁尚未開始,父皇會準許海商來金陵貿易?”


    “咱就是希望,民間好感、經濟往來,能加深朝廷和你們的關係,能促使這層關係更加穩定,未來,父皇就算是為了這層關係更加穩固,不但會全麵開海禁,還希望,民間可以多往來一些,你們需要中原百姓,咱活著時,可以配合你們,大明立國這十幾年,再次喪失土地,返貧,貧無立錐之地的百姓也不少,數十萬,甚至百萬可能都有。”


    ……


    他沒有調查過。


    不過,各地鄉土村社推行過程中,這方麵反饋的問題比較多。


    這部分百姓。


    在推行鄉土村社的過程中,有些地方官員有為,強硬以借貸贖買的方式,幫助百姓從士紳手中,贖迴了喪失的土地,按利息,逐年慢慢償還。


    可這樣有為的官員。


    也就那麽幾個。


    方希直、練子寧、鐵鉉、盛庸……


    大多數官員,直接把這部分喪失土地的百姓忽略了。


    讓這些百姓繼續給士紳當純佃農。


    用劉基無奈的總結來說,就是:這些沉默的少數,被朝廷直接拋棄了!


    說實話,這部分百姓,動搖不了大局。


    無論是他,亦或是劉伯溫。


    都未想過,去為這部分沉默少數者做什麽。


    首先,畢竟是少數。


    其次,朝廷的收支,尚無餘力。


    他剛才忽然靈光一閃,覺得這些人交給老四很合適。


    首先,彌補了老四外來者,在異域,毫無根基支持的弊端。


    其次,也算是朝廷對這部分沉默的少數,負責吧。


    好處顯而易見。


    這些人的親人、朋友還在中原。


    他們跟隨老四出海發達後。


    會不會迴來探訪親人?


    老四海軍那種巨型旗艦的出現,從東番迴金陵,一個月時間。


    據說,海商已經下單這種巨型船舶。


    他就算不懂大海。


    也能看得出。


    隻要未來百姓富裕了。


    肯定能坐這種安全、航行快的大船,頻繁往來大明和老四治下。


    民間經濟、百姓往來頻繁。


    大明百姓對老四好感度高。


    大明誰當皇帝,都要考慮,驟然和老四為敵,民心反感的問題。


    至於老四在大明聲望太高。


    會不會讓老四對大明有什麽想法?


    他從不擔心!


    這麽多年了,若是還沒看清老四。


    他也不配做這個皇帝!


    ……


    徐妙雲認真聽著。


    錯愕之餘,又十分感動。


    父皇這個安排,就意味著,父皇從不擔心,四郎有一天會造大明的反。


    這種信任,很高很高了!


    近乎於無限!


    四郎為大明做了這麽多。


    可以說,這番安排,算是父皇對四郎所作所為,最大褒獎!


    四郎若是知曉,肯定也會感動。


    馬秀英見徐妙雲眼睛微紅,默默歎了口氣。


    這些年,老四其實受了很多委屈。


    洪武九年、十年,被重八嚴密監視期且不說。


    就算後來處境改善。


    受的委屈也不少!


    人家妙雲丫頭嘴上不說,要說心裏不心疼四郎,對朝廷這邊沒埋怨,肯定是假話!


    隻是識大體,懂分寸,忍著罷了。


    馬秀英一手抱著金豆子,一手伸出,含笑輕輕拍了拍徐妙雲手。


    徐妙雲迴神,忙謝恩:“兒媳代四郎,謝父皇隆恩!”


    朱元璋苦笑搖搖頭。


    什麽隆恩!


    不過是遲來的補償罷了。


    起身,吩咐道:“平日裏,你也各種瞎講究,不願入宮看看咱和你母後,今天來了,就在宮中吃午膳,咱去下旨。”


    話罷,朱元璋快步離開。


    ……


    禦書房。


    蔣瓛應召而來,就見劉伯溫已經在禦書房內了。


    微微愣怔,隨即忙叩首行禮,“臣蔣瓛,拜見皇爺。”


    “起來吧!”


    蔣瓛謝恩起身後。


    朱元璋看向二人,“俞靖率領東番海軍戰船抵達金陵,要接收一批俘虜,伯溫,張北、三峽口兩戰的俘虜,你和大都督府,與俞靖接洽,此事,你們商量著辦。”


    “臣遵旨!”


    劉伯溫領旨後。


    朱元璋繼續道:“另外一事,就是此番跟隨抵達金陵的海商,聽聞朝廷大捷,想為朝廷大捷賀,拿出他們帶來的貨品,免費搞一個博覽會,所有人都能參加,咱準備,以朱棣大捷為由,官府和東番海商合作,推行這個博覽會……”


    蔣瓛瞬間驚訝瞪大眼。


    這不是給朱四郎揚名立萬嗎?


    他能想象,此消息傳開,引發的震動!


    此戰,不是太子樹立威望的一戰嘛?


    皇爺怎麽想的?


    劉伯溫短暫驚訝後,猜到了朱元璋的用意,微微頷首同時,暗暗感慨,‘陛下良苦用心啊!’


    於君主身份,此安排,對大明無數百姓,盡到了君主責任。


    於父親身份,對燕王,是一片拳拳父愛。


    也是陛下對燕王這些年所作所為,能給出的最大褒獎。


    朱元璋從劉伯溫表情便知,劉伯溫看清他的用意了,吩咐道:“這件事,你協調應天府和海商辦的漂漂亮亮,到時候,不光金陵百姓要去看,咱也要去看看,那些海商,帶迴什麽稀奇東西。”


    “臣遵旨!”


    朱元璋轉向蔣瓛,“錦衣衛八百裏加急,追上朱棣偏師,把這個消息告訴朱棣。”


    他不是向老四炫耀這份父愛。


    是想告訴老四。


    他對老四的信任!


    說實話,此番北征冒出的很多隱患,是他也始料未及的。


    若說不擔心。


    那是假話。


    隻是身為皇帝,即便擔心,他也得保持鎮定。


    他若是做不到穩如泰山。


    下麵隻會更亂。


    他就是想告訴老四,不要忌諱這忌諱那。


    北征期間,有任何想法,都要積極的,沒有顧慮的說出來。


    若北征真的出現問題。


    或許,他最後能放心依靠,幫他解決問題的,也隻有老四了!


    蔣瓛詫異征詢,“陛下,不用通傳太子主力一路?”


    朱元璋眼神瞬間變冷,“沒聽清咱的話嗎!”


    通傳主力一路?


    那些將領若是知道以老四大捷之名,開辦的博覽會,指不定又會鬧出什麽幺蛾子。


    標兒也是。


    在軍中壓老四的聲望。


    光明正大直接讓湯和、徐達去做就是了。


    為什麽睜隻眼閉隻眼,讓常茂這些敵視老四的人做。


    本來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讓他辦的進退失據!


    常茂這些人,定然因此而備受鼓舞!


    蔣瓛嚇得忙低頭領命,夾著尾巴,匆匆離開。


    劉伯溫欲言又止,忽然開口,“陛下……”


    朱元璋心情不好,沒好氣道:“你有什麽話就說!此番迴來,咱對你還不夠信任嗎?”


    劉伯溫苦笑。


    抱拳道:“陛下,太子縱容鄭國公常茂之流,的確辦的不夠好,有些進退失據,不過,臣倒是能理解,太子一麵想維護和燕王的兄弟情誼,一麵也要確保大明統治核心,軍隊的人心向背……”


    太子處置此事上,公私混為一談。


    進退失據了。


    他可以肯定,若是換成燕王。


    會先和當事人溝通。


    然後,直接下令,讓身份最為合適的中山侯,亦或魏國公壓製燕王在軍中聲望。


    哼!


    朱元璋哼了一聲。


    這就是他對標兒不滿的地方。


    處置不夠果斷,不夠分明!


    ……


    “娘!娘!”


    於此同時。


    朱允炆跑入呂氏寢宮,“皇祖父要給四叔大捷開博覽會!”


    ……


    求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朱棣,開局揚言奪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早餐羊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早餐羊奶並收藏大明:我,朱棣,開局揚言奪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