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府。


    書房。


    胡惟庸小抿一口茶後,緩緩放下茶杯,含笑看向呂本:“呂大人沒去皇宮參加接風宴?我是想去而沒資格啊!”


    哼!


    “不去!”呂本微哼。


    雖然現在是捧殺朱棣。


    可他不想看朱棣眾星捧月,誌得意滿的樣子!


    更不想討論這個問題,轉移話題,擰眉道:“胡相,韓國公與胡相真的……”


    胡惟庸陰陽臉瞬間全陰。


    點點頭。


    呂本暗暗惋惜,其實他特別想把李善長也拉入倒燕聯盟。


    李善長在大明的人脈,絕非胡惟庸可比。


    隻要李善長成為倒燕聯盟一員,為允炆謀求那個位置的機會,勢必更大。


    可惜,他也知道,李善長這個人,太狡猾。


    簡直就是個老狐狸。


    據說,當初朱皇帝和郭天敘之爭時,李善長都左右逢源,並非堅定不移站在朱皇帝這邊。


    依著朱皇帝的小心眼兒。


    立國後能給李善長封公。


    並讓李善長為文官之首。


    可見此人的能耐。


    這麽一個老狐狸,當然不能直接告訴其,倒燕聯盟的存在。


    本想一步步,將其拉下水。


    這等要命的事情,隻要上了船,就別想下來。


    可惜,老狐狸就是老狐狸,嗅覺敏銳的很,聞到味兒不對,就馬上縮迴去。


    甚至,不惜大庭廣眾,以自損名節為代價,和胡惟庸斷絕師徒關係。


    給別人留下一個重利輕義的糟糕印象。


    他詢問,也並非給胡惟庸添堵。


    隻是為了確定。


    “胡相,李善長肯定會後悔的。”


    仇視朱四郎的人可不少。


    倒燕聯盟有很廣泛的支持基礎。


    以對付朱四郎為借口成立的倒燕聯盟,將來必然變質,必然會訴求更多的利益。


    如果現在倒燕聯盟,打出扶持允炆的旗號。


    不但會嚇跑很多人。


    還會有很多人,笑他們不自量力!


    就連黃子澄、齊泰暫時都不知,他和胡惟庸組織這個聯盟,所圖可不止朱四郎!


    可將來,完全可以為他和胡惟庸操控。


    總之,從這個聯盟成立之初。


    就隻有兩個結果。


    要麽,他們鏟除朱四郎勢力,扶持允炆繼任太子爺的皇位。


    要麽,他們被鏟除。


    最後一種可能嗎?


    將來的倒燕聯盟,會是一個涉及數萬、十數萬人,完全由官員、士紳、商賈等精英層組成的聯盟。


    除了朱皇帝這種開國之君。


    誰有鐵腕手段,鏟除他們?


    太子爺?


    太子爺恐怕沒有這種魄力。


    老朱家,有這種魄力的,恐怕隻剩最像朱皇帝的朱四郎了。


    可他,將來會離開大明!


    ……


    胡惟庸聽著呂本暢想未來,不由笑了。


    這樣的未來,的確很美好。


    “呂大人今天來了,我正好與呂大人商議一下倒燕聯盟的製度綱領、組織……”


    呂本微微愣怔。


    胡惟庸眼底鄙夷一閃而逝,臉上卻堆滿笑容,“這件事情,必須呂大人親自來決定……”


    ……


    “這段時間做生意,接觸鄉土村社,在胡氏商行搞雇工身股製,以及今天觀察朱四郎的陸軍第一鎮,我深受啟發,不知呂大人有沒有察覺,朱四郎所搞得這一切,核心是什麽?”


    呂本擰眉,一時不知胡惟庸想說什麽,隨即笑道:“胡相但說無妨!”


    “組織力!綱領目標!”


    胡惟庸擲地有聲道:“鄉土村社之所以能迸發出這麽大的力量,就在於,朱四郎以村莊為單位,把百姓組織起來了。”


    ……


    “無論是鄉土村社,還是雇工身股製,綱領目標其實都一樣,就是在內容上宣揚所有人應該一起好!”


    ……


    “咱們倒燕聯盟的綱領目標自然不用說,就是搞垮朱四郎,正本清源,為大明,為太子扼殺隱患!”


    “可咱們現在這個聯盟太鬆散了,動員力跟不上,打擊朱四郎的戰鬥力就無法發揮出來,同時,寬進寬出的鬆散狀態,也很容易被錦衣衛察覺……”


    現在之所以沒有被察覺。


    主要是人還少。


    以及他運作得當。


    可隨著大量形形色色的人加入後。


    有些人喜歡招搖,喜歡逛青樓,喝三兩貓尿,喜歡吹噓胡說,倒燕聯盟勢必敗露!


    他絕不容許這種事發生。


    冒這麽大風險幹這件事。


    他不是為了招搖,是為報仇!為權力!


    所以必須有個章程。


    必須組織起來,確保動員力、戰鬥力的同時,盡可能隱秘!


    ……


    呂本略微琢磨,問:“胡相準備如何做?效仿朱四郎的鄉土村社、雇工身股製,可怎麽效仿?”


    他當然希望倒燕聯盟戰鬥力強了。


    可胡惟庸提及鄉土村社、雇工身股製的組織力,但他沒有發現,這種組織力,到底如何運行。


    胡惟庸笑而搖頭,“呂大人,朱四郎的鄉土村社、雇工身股製組織力度並不強,他是用一種經濟的方式,把人組織起來,他這樣搞,倒也能理解……”


    用經濟把百姓串在一起、動員起來,經濟的運行中,百姓逐步適應相互協助,分工合作。


    最終,讓百姓形成組織度較高的群體。


    一改以往,農村一盤散沙的鬆散現狀。


    他可以十分肯定。


    一旦大明完全完成鄉土村社,運行幾年後。


    北元即便破關衝入中原,也絕對討不了半點好處。


    無他。


    朝廷一聲令下,已經習慣了相互協助、分工合作的百姓,動員速度會快的驚人!


    可以迅速提供大量糧草。


    就算是被征召從軍,也比以往的百姓,更快適應軍隊,適應戰鬥。


    軍隊,說白了就是個相互協助,分工合作的群體罷了。


    一群在日常生活中,經過訓練的,適應協助、分工、合作的百姓,能更快速適應戰爭!


    朱四郎的身份,不敢用行政式,命令的方式,構建農村的組織力。


    他要這樣幹。


    恐怕就不是被朱皇帝當做心頭肉。


    可能,現在都被朱皇帝猜忌!


    朱棣如果聽到胡惟庸這番分析。


    也會豎大拇指。


    有些人,無論好壞,才能都是無法否定。


    工業文明為何能碾壓農業文明。


    絕不是單純的武器原因。


    即便給兩種文明,同樣代差的武器。


    工業文明都能碾壓農業文明。


    農業文明,是以家庭為單位,一盤散沙,散裝的文明。


    工業文明,以工廠、大農場為骨架,構建的經濟運行中,即便不教百姓讀書識字。


    百姓都在日常的分工合作中,潛移默化完成了訓導。


    朱棣搞鄉土村社、雇工身股製。


    除了想要經濟利益外。


    更寄希望,借經濟行為,訓練百姓。


    讓所有百姓一下子讀書識字,根本是天方夜譚。


    可廣泛的鄉土村社,能以一種,不用讀書,通過身體力行的方式,完成百姓對分工、合作的初級訓練。


    既能讓大明億兆子民,更從容主動推動、擁抱工業化。


    也隱形提高了大明,除財富之外,另外一種國強因素。


    ……


    “胡相,你就說,準備怎麽組織倒燕聯盟吧。”呂本迫不及待詢問。


    胡惟庸解釋的越是清楚,他就越發急切。


    胡惟庸看向呂本,笑笑,“很簡單,從今天開始,我們倒燕聯盟要做到組織度十分嚴密,不能什麽人都吸收,要有一個外圍組織,就以胡氏商行作掩護,當做外圍組織吧。”


    通過和各種形形色色的人,生意往來接觸,打好關係同時。


    觀察其對朱四郎的態度,對朱四郎鄉土村社、雇工身股製的態度。


    觀察其品性等方方麵麵。


    ……


    “一些反對朱四郎不堅定的,一些大嘴巴,喜歡誇誇其談的,就留在外圍,絕不吸收到倒燕聯盟核心,一些對朱四郎咬牙切齒,且低調、能保守住秘密的人,吸收進我們的核心,所有核心成員,都要留下加入倒燕聯盟的簽字畫押……”


    ……


    呂本瞪大眼。


    這……


    這也太……


    他不知該說什麽了。


    胡惟庸分明還參考了錦衣衛體係。


    “胡相,如此,我們倒燕聯盟就很難壯大啊。”


    胡惟庸笑了,“我們還有外圍,也會籠絡好和外圍的關係,當我們倒燕聯盟核心發起對朱四郎的攻擊時,同樣可以策動人數更多的外圍成員……”


    這些人隻是不可靠。


    但能把他們吸納到外圍觀察的。


    肯定是對朱四郎、以及朱四郎鄉土村社、雇工身股製存有反感的人。


    ……


    哈哈……


    呂本聽完後,頓時仰頭爽朗大笑。


    笑過後,湊到胡惟庸身邊,壓低聲,激動冷笑:“胡相,若如此,隻要我等,等朱皇帝駕崩後,誰能奈何我們倒燕聯盟!”


    胡惟庸陰陽臉頓時露出笑容。


    朱皇帝駕崩後,倒燕聯盟就沒有對手!


    ……


    於此同時。


    皇宮的接風宴,也已經接近尾聲。


    眾人都有些微微酒酣。


    很多人去和朱棣說話。


    朱棣禮貌應付著。


    “四哥。”


    長公主朱鏡靜帶著兩個小家夥,從隔壁女眷的宴殿走來,笑著喊了聲,對跟在身邊,好奇打量朱棣的小家夥說道:“阿道,這是四舅。”


    李道往朱鏡靜身後縮了縮,露出半邊臉,怯生生叫道:“四舅。”


    朱棣不由被逗笑,彎腰抱起這個外甥。


    洪武九年。


    他們自己還都是孩子。


    眨眼時間,他們都開始做父母、做長輩了。


    朱家的第三代也越來越多了。


    “怎麽,怕我?”朱棣笑問逗弄。


    朱鏡靜不由笑了,“今天帶他去看四哥迴朝,他還激動喊著,要見四舅,真見了,反而拘著了。”


    朱鏡靜打量著朱棣。


    她四哥變化可真大。


    一身肩頭點綴著明黃的墨黑新式軍服穿在身上。


    哪怕是笑著。


    能真切察覺四哥的親切。


    可依舊讓人很有壓力。


    越來越像父皇了。


    朱鏡靜收起思緒,看看左右,低語:“四哥,有時間嗎?我想和你單獨說說話。”


    朱棣微微愣怔。


    然後點點頭,抱著外甥李道,往殿外走去。


    有人注意到,也隻是看了眼,並未在意。


    兄妹二人走出殿外後,周圍很僻靜,朱棣見朱鏡靜神色有些嚴肅,笑道:“你是我妹妹,伱有什麽話,可以和我直說。”


    朱鏡靜輕鬆了不少,笑笑,“四哥,今天你們迴朝結束後,我公公,就是韓國公,就把我和李琪找去書房,提出,要我們和四哥、四嫂走動勤快些,還叮囑我們,如果能征求四哥和父皇同意,就讓我們夫婦跟著四哥出海……”


    朱棣認真聽著。


    微微皺眉。


    李善長這老狐狸,嗅到了什麽事?


    分明就是擔心臨安一家,留在大明,遭遇不測。


    並且,看好他。


    認為他肯定能保護臨安一家?


    可……能有什麽事?


    如今、雄英的命運改變了。


    武勳們也老實了。


    以劉伯溫為首的文臣,不說兢兢業業吧,至少從推行鄉土村社來看,也不錯。


    至少合格。


    大哥這些年做事風格也有所改變。


    壓力沒有以往那麽大。


    ……


    父皇極為自信。


    有信心,通過政治手段解決矛盾。


    大概率,是不會做曆史後期,政治無法解決,就用消滅肉體的方式鏟除問題。


    李善長還擔心什麽?


    朱鏡靜見朱棣琢磨,自身也十分不解,補充道,“四哥,今天其實還發生了一件事,我也不知道重不重要,我公公和胡惟庸做了切割……”


    朱棣眉頭微挑。


    有些驚訝。


    用這種自損方式切割。


    李善長到底害怕什麽?


    這就好像是後世的大企業,經濟寒冬時,不惜自身流血,自砍觸手。


    李善長認為,未來大明還會有翻天覆地,足以把很多人,卷入其中,碾壓粉身碎骨的大變動?


    胡惟庸嗎?


    他很想問一問李善長,到底嗅到了什麽。


    可他的身份。


    以及在金陵城。


    不適合私下接觸李善長這種人。


    而且,恐怕李善長也不知發生了什麽。


    李善長這種老狐狸,危機對他來說,其實就是機遇!


    機遇麵前,卻開始收縮,一副安排後事的樣子。


    大概率,這隻老狐狸也不清楚,隻是,天性狡猾,嗅到了危機。


    “你沒問,韓國公為何如此嗎?”


    “問了。”朱鏡靜搖頭,“可我公公說,若他能預料到未來,就不會這樣安排。”


    朱棣默默點頭。


    和他判斷的一樣。


    片刻後,扭頭笑道:“你們夫妻若是願意跟我出海,我當然沒問題。”


    自家妹妹,照應一下又有什麽。


    李琪能力中平。


    可隻要踏踏實實的,對於缺乏治理型人才的他來說,也是幫手。


    “謝謝四哥。”朱鏡靜高興笑著點頭,“等再過幾年,兩孩子大點,我們就去投奔四哥。”


    朱棣點點頭。


    ……


    李善長見朱棣一個人走進來。


    等其他官員去和朱棣寒暄後,也跟著走過去。


    一直等到朱棣身邊沒什麽人後,才靠近朱棣,抱拳道:“恭喜燕王在海外創下一番基業。”


    “還希望韓國公能多指點。”


    李善長笑容微微凝滯,從朱棣一語雙關的話,他就明白,朱棣想要他指點什麽。


    苦笑。


    兒媳恐怕什麽都跟朱老四說了。


    略微猶豫,說道:“王爺為大明帶來了新氣象,王爺也通過巧妙高明的手段,溫和的推動這一切,沒有出現,曆朝曆代,普遍會發生的新舊猛烈碰撞,不過,我認為,新與舊的矛盾,一直都是存在的,需要大智慧者,用時間換空間來實現新舊交替……”


    胡惟庸想幹什麽。


    他真的不知道。


    隻是胡惟庸這麽痛恨朱老四的人,卻突然搞雇工身股製。


    他可不認為胡惟庸轉性。


    他沒有證據,不想提及胡惟庸。


    也不用他提醒。


    等朱老四知道胡惟庸搞雇工身股製後,肯定也會對胡惟庸產生懷疑。


    何況,就像他說的。


    新與舊的矛盾衝突一直都存在。


    需要大智慧者,用時間換空間來實現新舊溫和平穩過渡。


    朱皇帝是開國馬背皇帝。


    朱皇帝在位時,有朱皇帝壓著,新舊矛盾不可能爆發。


    可朱皇帝走後。


    太子的威望、手腕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他很悲觀。


    即便他對胡惟庸的判斷出錯。


    未來,也必然要爆發一場新舊之間的衝突。


    朱老四如果還支持太子,這場衝突還能控製。


    所以,把長子一家托付給朱老四,是最正確的選擇。


    怎麽也不吃虧!


    何況,朱老四海外創業,人才缺少。


    長子的才智,擱在大明,若是沒有他李善長這個爹,什麽都不是。


    可出海,能得到朱四郎重用。


    加上彼此的關係,不說成為朱四郎麾下的領軍人物。


    至少也可以混個中等位置。


    若朱四郎能指點培養一番,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成長。


    那個蔣進忠就是最好的例子。


    若沒遇到朱四郎。


    蔣進忠就是個貪慕虛榮,碌碌無為的平庸官員。


    可看看現在。


    聽說,如今的蔣進忠,都成了朱四郎的大管家。


    大管家這個位置可不好當。


    能輔佐朱四郎,幾年時間,攢下兩百艘火炮戰船,一個鎮,又一個混成協陸軍,這能力很了不得了。


    今天的蔣進忠。


    和江寧時的蔣進忠,完全是脫胎換骨的兩個人!


    他若是早知道,朱四郎走這樣一條路。


    或許,早把長子托付給朱四郎了。


    以前讓臨安公主多和朱四郎夫婦走動,步子還是邁的太小了。


    ……


    朱棣深深看了眼李善長。


    他能判斷,李善長這番話是肺腑之言。


    新舊矛盾,確如李善長分析,確實存在。


    可洪武年之後,大哥還解決不了新舊矛盾嗎?


    李善長是不是對大哥太悲觀了?


    父皇在位期間。


    新勢力茁壯發展。


    穩穩壓製舊有。


    大哥繼任後,還處理不了新舊矛盾?


    人多嘴雜,此時也不是深入想此事的時機,朱棣暫時把此事壓了下去。


    決定先觀察觀察。


    ……


    接風宴結束。


    朱元璋當著群臣的麵,勉勵譚淵、周浪、張武等人,要他們在後天的檢閱和對練中,拿出真本事。


    勉勵結束,眾人要離開時。


    朱元璋當眾讓朱棣單獨留下。


    引得百官紛紛側目。


    燈燭映照下。


    朱棣陪朱元璋從宴殿出來,隻父子二人,沿著走廊漫步。


    掛在走廊的宮燈散發出柔和光暈。


    在風吹拂下,輕輕搖晃。


    朱元璋餘光看著,比他都身形高大的兒子,唇角笑意一閃而逝,“臨安和李善長,找你談了什麽?”


    朱棣也不藏著。


    把二人的話,轉述給朱元璋。


    哼!


    朱元璋笑哼一聲,“老狐狸!”


    “新舊矛盾!”朱元璋突然感慨一聲,“知道爹,為何不推動雇工身股製嗎?”


    不等朱棣迴答,自言自語道:“爹不敢折騰的太厲害,現在剛剛好,我再堅持十幾年,你大哥就能接過一個,欣欣向榮的大明,如果咱推動雇工身股製,烽火遍地咱不怕,可新舊矛盾迅速堆積,咱活著時,若是解決不了,你大哥這個皇位恐怕會很艱難,依靠你,咱相信,你們兄弟聯手,肯定能解決新舊矛盾。”


    “可你在施政、帶兵打仗中,形成的威望太大太大了,你還是咱的嫡四子,咱要是這樣做,就是對你不負責任。”


    ……


    朱棣默默認真聽著。


    近些年,身邊人,以及外人,都說他成了老頭子心頭肉。


    身邊人替他高興。


    外人或是羨慕,或是咬牙切齒。


    可他多少還有點不相信。


    現在信了。


    朱元璋停下腳步,坐在走廊欄杆上,揉了揉膝蓋後,又輕輕拍了拍旁側。


    朱棣直接一屁股坐上去。


    哼!


    朱元璋笑哼一聲。


    他這麽多兒子。


    各個見了他,如同耗子見了貓。


    即便是標兒,也多有拘束。


    唯獨這個。


    敢頂撞他!


    敢在他麵前,率性而為!


    這才更像父子。


    秀英說的對。


    他得惜福。


    伸手拍了拍朱棣後背,目視前方牆壁上,晃動的燈籠剪影,“爹這麽多子嗣,就你這麽一個最優秀的,不能用你的成績來要求他們。”


    “你在福建,能同時推行鄉土村社和雇工身股製,他們不行……”


    ……


    “咱們大明現在欣欣向榮,你也把雇工身股製的種子,種在了大明,北征之後,爹去福建看看,如果爹覺得可行,就把福建定為特別行省,爹會留下律法,永久保證福建,鄉土村社+雇工身股製模式永不動搖。”


    朱棣微微驚訝。


    特別行省,這不就是特區嘛?


    不過,想想又不奇怪。


    畢竟,從元朝開始,就連直轄這種模式都有了。


    行中書省,就是一種直轄。


    老頭子搞一個特別行省,也合情合理。


    “留下福建,讓福建的風尚,向大明滲透,現在,你們土橋村在金陵各地開設的米鋪、玉酒鋪子,就是搞雇工身股製,隻要福建這個風尚之地存在,未來,肯定還會有更多人效仿,尤其是這些鄉土村社……”


    鄉土村社缺乏人才。


    他看的清楚,這雇工身股製十分適合幫鄉土村社村莊,籠絡人才。


    “慢慢,雇工身股製支持者多了……咱看,這件事,留給雄英來做也不晚,到時候,你這個做四叔的,幫襯雄英一把,這事就成了,咱們家雄英,也能憑此功勞,名垂千古……”


    朱棣笑笑。


    曆朝曆代的皇帝中。


    論重親情,恐怕難出老頭子了。


    朱元璋聽到朱棣的笑聲,瞪了眼,“笑什麽!有什麽好笑的!你是有能力,但爹也要叮囑你,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一代人做不了幾代人的事情,你不要想著,你能把所有的事情做完,交給雍鳴一個坐享其成的基業,這是不可能的!”


    “你要好好教導雍鳴,將來你自己有了孫兒,也要好好教導他……”


    ……


    ‘曆史上,老頭子肯定沒對‘我’說過這番話。’


    朱棣怔怔看著朱元璋。


    曆史上,‘他’五次不顧大明財政,能否承受,強行征塞。


    就是想一代人,把後來人的事情全做完。


    “兒臣記住了。”


    朱元璋笑笑。


    其實他就是提醒一下。


    到不擔心。


    老四夫婦,能把雄英教的這麽好。


    雍鳴怎麽可能差的了。


    要論對家人的重視。


    老四比他這個當爹的合格。


    “你在外麵,想怎麽折騰,就怎麽折騰,不要怕,要是有困難,你就和爹說,那些嚼舌根的,讓他們到咱麵前來嚼!”


    朱元璋語氣不由有些冰冷。


    混賬老四。


    幾千匹戰馬,都不向他張口。


    還是藍玉提及,他才知道!


    還有人嚼舌根?


    他就等有人來他麵前說老四欠著大明芸芸。


    砍幾顆腦袋後。


    看誰還敢!


    “父皇……”朱棣嘴唇幾次動了動,最終開口。


    朱元璋沒好氣道:“說!”


    他其實早注意到了。


    又讓秀英說對了。


    洪武九年、洪武十年的經曆。


    再加上老四現在也拖家帶口了,一些掏心窩的話,想對他說,還要反複斟酌。


    “父皇分封兒臣等人,是為了戍邊,也是為了借兒臣等人,收攏武勳兵權,但兒臣始終認為,藩王分封,未來一定會造成中樞和藩王之間的矛盾衝突……”


    朱元璋鄭重看著。


    他沒想到,時隔這麽多年,老四再次和他提及此事。


    ……


    “兒臣這些年在福建、東番兩頭跑,也想了很多,父皇為何不效仿兒臣出海,等咱們大明國庫充裕後,扶持二哥、三哥等人走出去……”


    “成吉思汗的子孫,一直打到了極西之地,為黃金家族留下了這份福澤,我們兄弟為何不可以?”


    “扶持二哥、三哥他們走出去,就要增加二哥、三哥的藩王衛,順勢,把他們嶽父的兵權,朝廷收取一部分,再配屬二哥、三哥他們一部分,一些不安分,信不過的武勳,直接讓他們跟著女婿去外麵打天下,將其爵位,提前傳給其嫡子……”


    朱元璋略微琢磨。


    其實,給藩王們增加兵權。


    他已經在琢磨了。


    藩王們增加到三個衛。


    至於兵力,就從他們嶽父麾下抽調,逐步抽幹武勳手中兵權。


    不過支持孩子們,向老四一樣走出去,他沒想過。


    其他人有老四的能耐嗎?


    恐怕,朝廷需要予以很大補貼才行!


    ……


    “蒙古人有忽裏台大會,咱們朱家也可以有自己的大會,到時候,每一個新皇登基,我們這些後代,都要迴來共享盛會!”


    朱元璋不由笑了。


    “你容爹想想。”


    朱元璋起身。


    他得看看,大明的國力,有沒有這個能力。


    大明和蒙古人到底還是不同。


    蒙古騎兵能做到的事情。


    中原百姓訓練出來的將士們,配上戰馬,就能做到嗎?


    不過,這一次,他絕不會像洪武九年,直接把老四的提議扼殺。


    朱棣笑笑,跟著起身。


    他也不著急。


    之所以提出這個想法。


    是他不想看著朱老二一腳踩到坑裏。


    朱老二爭儲奪嫡,鬥不過大哥!


    他在外麵做的越好。


    他相信,能給兄弟們指出另一條路。


    他們這代皇子,恐怕是大明兩百年,最為出類拔萃的一代了。


    他們留在中原,死的死,混日子的混日子,真的是種浪費。


    若他是大哥。


    將來大明富裕了。


    一定不留餘力,扶持兄弟們走出去!


    不想走的。


    想躺平混吃等死的,他都要拿著鞭子,抽著往外趕!


    別人他管不了。


    反正他這一脈的子嗣。


    將來必須如此。


    去開拓,探索深藍,去把鄉土村社、雇工身股製、中原文明,根植到一個個島嶼、陸地上!


    ……


    父子二人沒有說話。


    朱棣默默跟著,來到禦書房外,就見台階下方,早停著一輛馬車了。


    微微詫異。


    “父皇,這是?”


    朱元璋瞪眼笑道:“帶我和你娘,去參觀參觀你的海軍戰船,尤其是那艘旗艦。”


    朱棣跟著沿階而下,靠近馬車時。


    馬秀英已經撩起簾子了。


    “娘!”


    馬秀英笑著點頭,父子二人上了馬車。


    馬車啟動。


    馬秀英含笑慈祥打量著,伸手摸了摸朱棣肩頭的金肩章,笑的更高興。


    他們家老四,幾乎沒靠他們,都創下一番自己的基業了。


    今天,陸軍第一鎮雄壯通俗的歌聲中,更能看出,老四的雄心壯誌。


    大明的舞台,對老四來說太小了。


    老四這隻雄鷹,終於有了一片,可以不受拘束,自己盡情振翅高飛的天空。


    “後天的對抗演練,有信心嗎?”


    朱棣頓時笑了,笑道:“當然有了,就是擔心,父皇到時接受不了現實。”


    哼!


    “什麽現實,咱都能接受!”朱元璋笑哼,“你的陸軍第一鎮的確有出彩之處,但朝廷新軍,也有朝廷新軍的長處!”


    他就是不去關注。


    都知道。


    京營新軍和東宮衛率,憋著一口氣,想擊敗陸軍第一鎮!


    想讓這支幾乎由純新兵組成的陸軍第一鎮,明白,誰才是打仗的前輩!


    朱棣自信笑笑。


    朱元璋瞥了眼,轉移話題,“找個時間,搬到你自己的府邸,總住在你嶽父家像什麽話!”


    朱棣頓時變臉。


    “咱知道,你是因為烏雲琪格,人家對你牽腸掛肚,咱怎麽就生了你這麽個鐵石心腸的!”


    牽腸掛肚?


    朱棣唇角抽抽。


    那個女人,對他牽腸掛肚?


    老頭子竟然都被蒙騙了!


    “你現在出海創業,子嗣單薄,真的是好事嗎?你生來就有我和你娘,還有一群兄弟,你感受不清楚,你知道,爹打下大明江山,立國後,舉目四望,無人可依靠,那種如履薄冰嗎?”


    ……


    見朱棣有些不耐,不想破壞氣氛,無奈道:“退一萬步講,這次你迴來,北征開始前,你麾下將士請示,要辦公,繼續呆在你嶽父府裏,外人進進出出,合適嗎?”


    ……


    這迴,朱棣有些動容。


    的確不合適。


    其實,他現在,除了身為兒子,還效忠大明外。


    已經是獨立的一方勢力。


    此番跟隨迴來的,不光有將士,還有一套簡單班底。


    還有孩子們。


    待在嶽父家,的確不合適了。


    ……


    朱元璋見朱棣有些意動,笑笑。


    明天,他就派宮裏人,去把府門牌匾掛上去。


    然後派人去徐府,盯著老四搬家!


    他兒子,每次迴來住嶽父家,像什麽話!


    ……


    父母子三人。


    很快抵達海軍停靠的碼頭。


    朱元璋看著,即便深夜了。


    碼頭還有值守的哨兵,甚至還有暗哨,不由暗暗驚訝。


    一路接受將士們默默捶胸敬禮,登上旗艦。


    朱元璋像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對這艘龐然巨物的每一處都十分好奇,摸摸這,問問那……


    一路慢慢參觀,來到動力艙。


    看到畜力驅動的動力艙,驚的微微張嘴,“怪不得,這麽大一艘船,逆流而上,跑的竟然那麽快……”


    踮腳湊近動力轉盤,仔細觀摩,自言自語,“這外觀,向農村碾米的石磨。”


    朱棣笑笑。


    其實現在這套機括構造,很容易就能改裝成蒸汽船。


    隻要加裝一個蒸汽機,把牛牽引的杠杆,安裝在一個凸輪上就可以實現,蒸汽機代替畜力。


    不過,現在也勉強夠用。


    他並不準備改變什麽。


    畢竟,如今想要做一個密閉鐵罐,難度不小,相比於耗費太多精力,讓匠人們製造蒸汽機。


    現在的鐵、鐵匠還不如去製造更多的火銃和農具。


    他很清楚,當務之急,對他、對雞籠嶼而言,什麽才是最重要的。


    底蘊!


    積累底蘊後,再提其他,就水到渠成了。


    或許,到時候,都不需要他提示,有人就會弄出蒸汽機。


    畢竟,隻要有需求,就有改造的動力。


    事物發展,繁複的表麵下,總有相同的規律。


    他來大明做的每一件事,都一直秉承,塑造環境,然後遵循事物發展規律。


    這樣得來的成果,更牢不可破。


    這一夜,朱元璋十分高興。


    迴到坤寧宮後,哼著小曲,得意洋洋對馬秀英炫耀:“看到沒,咱和老四的父子關係,更進一步了!”


    ……


    翌日。


    早朝結束後。


    朱標就把京營新軍將領、東宮衛率將領召集到東宮。


    讓藍玉、沐英分析陸軍第一鎮的優勢。


    全力以赴為明日的檢閱、對抗演練做準備。


    朱棣也早早出門,準備去軍營。


    耿府門口。


    “耿瑄,你給我站住,今天你要是敢出這個門,你就不是我兒子!”


    耿夫人一手叉腰,十分潑辣指著耿瑄放出狠話。


    朱紫巷各家家眷紛紛好奇圍觀。


    “這娘兩又怎麽了?還是因為蘇春曉?”


    “有些關係,不過,這迴是因為耿瑄去陸軍第一鎮報道,要跟著朱四郎參加北征。”


    “要說,跟著朱四郎,肯定能學到本領,可和朱四郎產生聯係,這……”


    ……


    耿瑄對周圍議論充耳不聞,苦笑看著耿夫人,以及站在門口,嗑著瓜子,一臉看熱鬧的幾個嫂子,“娘,我是肯定要參加陸軍第一鎮北征的,您是不是真的不認我這個兒子?”


    “隻要你去了陸軍第一鎮,你就不是我養的,也不是耿家人!”


    “朱四郎!”


    突然有人喊了一聲。


    眾人紛紛看去……


    朱棣騎馬靠近,看著耿府門外的對峙,不由微微皺眉。


    耿夫人看到朱棣時,頓時氣不打一處來,快步從府門沿階而下。


    看熱鬧的幾個耿家兒媳,臉色頓時大變,相互對視,轉身就往府內跑去。


    婆婆和小叔子鬧矛盾,甚至不惜要把小叔子趕出家門。


    她們當然樂意見得。


    畢竟,少一個分家產的。


    可婆婆若是不知好歹,衝撞燕王,那可不行!


    必須把公公請出來,阻攔此事。


    她們可不想被婆婆牽連,跟著倒黴。


    瞧瞧得罪燕王那些人的下場。


    耿瑄也急了,搶先一把拉住耿夫人,“娘,你幹什麽!”


    “燕王,你能不能管住你學生,讓她不要勾……”


    耿夫人大喊嚷嚷聲剛響起,朱棣眼神冷冷看來,嚇得聲音戛然而止。


    一時間,周圍圍觀眾人,紛紛縮了縮身子。


    “看在耿瑄這些年的誠意上,耿夫人,隻此一次,下不為例!”


    朱棣平靜的聲音響起,耿夫人臉都白了,看著朱棣身後幾名陸軍第一鎮將士,手中對準她的銃劍,突然間冷靜後,更是恐慌。


    朱棣視線轉移,落在耿瑄身上,“自己把爛攤子收拾好,是個男人,就別讓春曉替你背負閑言碎語!”


    耿瑄穿著一身陸軍第一鎮軍服。


    這套軍服,昨天他就迫不及待去陸軍第一鎮大營領取了。


    紅肩章,一道杠,一顆星。


    暫時是棚正級別的編外人員。


    徐膺緒、徐增壽兩個混蛋,昨天穿著軍服,輕輕拍打正式在編肩章,很是在他麵前炫耀一番。


    有什麽了不起。


    他們是姐夫的小舅子。


    用不了多久。


    他還是上門女婿呢!


    聞言,忙立正,捶胸:“遵命!”


    朱棣眼神這才柔和幾分。


    微微抖了抖馬韁,策馬離開。


    朱棣剛走,耿炳文‘恰當’時機從府內走出,先看了看朱棣背影,然後黑著臉,看向台階下的母子二人,“鬧夠了嘛!”


    噗通!


    耿瑄噗通跪倒,砰砰磕了三個響頭,抬頭,“父親、母親,孩兒不孝,認定了春曉,也認定了陸軍第一鎮。”


    他就不明白。


    父母到底忌諱什麽?


    人家俞家,俞靖還在姐夫麾下,擔任海軍統製呢!


    徐家,徐增壽、徐膺緒也都決定要跟著姐夫。


    耿家怎麽就不行!


    姐夫在海外發展的好好地,他都能看得出,姐夫誌不在大明。


    怎麽這麽多人,就排斥抵觸姐夫?


    “不論你們認不認孩兒,孩兒還是你們的兒子,往後,孩兒還給你們盡孝。”


    耿瑄再次磕了三個響頭,起身,翻身上馬,去追趕朱棣。


    爹娘一定會後悔的!


    就像陛下以前那麽對姐夫。


    現在不也以姐夫為榮嗎?


    耿炳文目視耿瑄策馬離開,臉上滿是惱怒,眼底卻閃過一抹欣慰。


    跟著燕王,隻要耿瑄不出意外。


    經燕王調教,將來肯定有出息。


    可能比他幾個兄長都有出息,有能力。


    他內心是支持的。


    但他必須逼著幼子離開耿家。


    沒辦法。


    誰讓,大明的局勢發展成現在這般模樣!


    孩子們長大了。


    有的想要振翅高飛,試著出去闖一闖。


    有的不思進取,隻想待在父母身邊啃父母。


    就好比站在旁邊這幾個兒媳。


    一天天攛掇自家那個悍婦和耿瑄鬧。


    不就是想著,少一個分家產的嘛!


    “從今而後,他不再是耿家人!”耿炳文黑著臉冷哼一聲,率先轉身迴府。


    無人看見處,唇角露出笑容,“好好闖,別讓爹失望!別給咱們耿家丟臉!”


    耿家或許能指望的。


    也就是這個小兒子了。


    各府圍觀家眷,看著耿家府門關上,紛紛議論。


    “蘇春曉就這麽好?”


    “陸軍第一鎮就這麽好?讓耿瑄不惜被逐出家門?”


    “這耿瑄還是太年輕,看著吧,明天陸軍第一鎮對抗戰敗,一盆涼水劈頭蓋臉澆下來,他保管冷靜後悔!”


    ……


    朱棣尚未抵達軍營。


    耿瑄之事,便在大明上層迅速傳開。


    有少數幾人,聽聞後,暗罵耿炳文狡猾,在琢磨,是不是也學耿炳文。


    不過,更多人則是笑話耿家出了逆子。


    禦書房。


    朱元璋聽聞後,不由一笑,自言自語:“可憐天下父母心!”


    朱紫巷這些二代小子們。


    瞧著吧,將來家家都得羨慕耿瑄!


    一次對抗演練,陸軍第一鎮就算失敗了又如何?


    春曉那丫頭,得了妙雲丫頭的真傳。


    老四又是個會調教人的。


    看看輝祖。


    就連徐膺緒、徐增壽這兩個不成器的東西,都被老四丟到福建調教的很好。


    還怕耿瑄不成器?


    這小子,以前混不吝,這一步人生抉擇,算是誤打誤撞,撞狗屎運選對了。


    ……


    就當朱棣在軍營,和將士們商議明日檢閱、對抗演練時。


    大勝後的丘福、朱能,正跟隨湯和抵近金陵。


    入城後。


    朱能聽著百姓議論,遺憾道:“總兵,咱們迴來晚了,錯過了昨天燕王迴朝。”


    湯和也十分遺憾。


    百姓口中,一千五百門火炮齊射是什麽景象?


    他好像,每次都差點運氣。


    無奈笑道:“幸好,沒有錯過明日的檢閱和對抗演練,你們明日好好觀摩,看看陸軍第一鎮和朝廷新軍。”


    丘福、朱能相互對視,眼中迫不及待躍躍欲試……


    求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


    這幾天的情節適合大章,等過了這個情節後,我會迴複兩章的。


    總之大章肯定是一萬多字。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朱棣,開局揚言奪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早餐羊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早餐羊奶並收藏大明:我,朱棣,開局揚言奪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