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福說話時,朱能用臂肘碰了碰。


    丘福微微愣怔,然後順著朱能視線轉頭……


    韓山府院君李穡帶著幾名高麗使節,臉上堆滿笑容走來,拱手,“兩位將軍,不知接下來,我們如何行動。”


    他在高麗,雖是地位顯赫的府院君。


    可也不敢在一位大明衛指揮使麵前端著架子。


    尤其,據悉,這位丘福衛指揮使還是天朝皇帝信賴的將領。


    明四皇子縱橫草原,轉進萬裏統帥的兵馬,也出自這位將軍麾下。


    丘福拱手笑道:“府院君,我已派人通知登州府,登州府會為我們提供馬匹、車輛……”


    除此之外,他還派遣斥候,快馬加鞭向朝廷報訊。


    一國遣使,向大明稱臣納貢。


    無論朝廷是否瞧得上高麗這等小國,總得提前有個準備。


    李穡含笑點頭,試探詢問:“聽說,明四皇子縱橫草原的兵馬,出自將軍麾下……”


    其實他主要是想乘機打聽一下,明四皇子朱棣這個人。


    就是明四皇子,造成了高麗現在無比被動的局麵。


    稱臣納貢也就罷了。


    這位皇子當初擊敗李成桂時,為何沒殺李成桂?


    是否,當時就想到,通過李成桂的高麗李家,影響、控製高麗?


    “了解不多,但也了解一點,畢竟是我國四皇子……”丘福含蓄說道,和老四結拜之事,別說李穡了。


    就是陛下,他們也得瞞著。


    老四若真有爭儲奪嫡之心。


    將來他們還得舍命陪君子呢。


    怎麽能現在暴露。


    ……


    李穡滿臉震驚。


    明四皇子允文允武?


    考秀才,都是甲等第一名?


    中原科舉多難,他是知道的。


    因為他參加過中原科舉,不過參加的是元朝科舉。


    他在元朝國子監讀書,然後考中元朝進士,供職於元朝翰林院。


    恰恰是這段經曆,成了他靚麗的履曆,迴到高麗後,就被尊奉為高麗一代儒學宗師。


    明四皇子不光帶兵打仗出色,和他一樣,還是個讀書人?


    不,人家可是甲等第一名秀才?


    這個甲等第一名秀才,到底是憑真本事,還是因皇子身份,眼下就不得而知了。


    “對了,據說,四皇子參加了今年秋闈舉人考,算算時間,等咱們抵達金陵,也差不多要放榜了。”


    李穡眼睛頓時瞪大。


    突然有些迫不及待了。


    含笑拱手:“我曾在中原求學讀書,參加過元朝科舉,沒想到,此番再次踏足中原,竟能遇到如此盛會,倒有些迫不及待了。”


    ……


    金陵。


    朱棣可不知,一個高麗人惦記上他了。


    滿朝文武此時也不知,一夥高麗使節,正趕往金陵城。


    又一天早朝結束。


    百官從奉天殿魚貫而出,三三兩兩結伴而行。


    “禦史台核查已經兩天了,這兩天,也沒有再抓人,禦史台剩下的人,應該全部過關了吧?”


    “今天朱四郎的學生,會入宮,督查中書省吧?”


    “對,我看到,胡相今天早朝,往官房搬了一堆賬簿。”


    ……


    李善長和胡惟庸走在一起,耳聞議論聲,餘光瞥視胡惟庸,“你都準備好了吧?這種時候,可千萬別做塗節那種蠢事。”


    朱四郎借胡惟庸之手,殺塗節。


    好一招借刀殺人!


    他都忍不住暗暗為這等手腕,拍手叫絕。


    這一悶棍,別說胡惟庸。


    換他挨一下,也很難心平氣和。


    所以,有些擔心,胡惟庸因怒做出不理智行為。


    胡惟庸平靜臉上,屈辱一閃而逝。


    這一悶棍,都過去兩天了,他還有些喘不過氣來,不過……


    “恩師放心吧,我不會做這等自毀長城之事。”胡惟庸說了句,便不想多提此事,轉移話題詢問:“恩師,打聽到,塗節反水的原因了嗎?”


    李善長搖頭,“當天早朝後,太子爺就去過詔獄,隨後蔣瓛去了……”


    他們都很好奇,朱四郎對塗節做了什麽。


    讓塗節在短短一個時辰內,就反水背叛胡惟庸。


    這幾天,安排很多塗節昔日交好的同僚,去詔獄探望。


    可塗節一反常態,嘴巴很緊。


    一點風聲都不肯透露。


    胡惟庸眼底惱怒之色湧動,“定是朱皇帝為了朱四郎,給塗節許諾了什麽。”


    打聽不出來了。


    朱皇帝如今,對朱四郎可真好。


    哼!


    ‘挺好的,等你兩個兒子,反目成仇之日,你就更加難以決斷,無論選哪個,都能讓伱痛入骨髓!’


    洪武九年時。


    朱皇帝可以因為朱四郎一句爭儲奪嫡,毫不猶豫把朱四郎貶為庶人。


    可如今,朱皇帝對朱四郎越發喜愛,還能像洪武九年那般?


    皇帝也是人。


    人做決定時,往往都要受感情羈絆。


    洪武九年時,朱四郎和太子,在朱皇帝心中的地位,相差太懸殊,說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上都不為過


    現在還如此?


    朱皇帝種種表現,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


    朱元璋進入禦書房,下意識往左側書架方向看了眼。


    瞧見明霞立於書案旁,馬秀英坐在書案後,笑道:“咱就知道,今天你肯定會來咱的禦書房。”


    孩子們要入宮了。


    秀英要是不來看看,那才奇怪。


    走到禦案後落座,拿起一道折子,一邊展開折子,一邊提醒:“你最多可以在禦書房外麵遠遠看一眼,不準見麵。”


    啪!


    馬秀英沒好氣把書扔在桌案上。


    朱元璋瞥眼笑笑,吩咐,“明霞,等猴孩子們到了中書省後,命禦膳房往中書省,給孩子們送點點心。”


    皮孩子們,稱他一聲師公。


    還來了他的大本營。


    小小年紀,把事情辦得這般漂亮。


    雖然因為種種原因,現在還不能見麵。


    但他這個師公,怎麽也得表示表示。


    馬秀英臉上露出笑容。


    明霞是個會察言觀色的,瞧著馬秀英露出笑容,這才含笑應了一聲,“婢子知道了,婢子這就去禦膳房,親自盯著。”


    朱元璋瞥視明霞小跑離開。


    低頭一邊審閱奏折,一邊笑罵,“你身邊這些人,全都向著你,尤其這個明霞,最是肆無忌憚,她好像忘了,放她出宮,給她指配郎君的權力,在咱手裏……”


    明霞這樣的親近宮人。


    指配的婚約,肯定也得是他信得過的忠臣之家。


    畢竟,明霞知道很多皇宮辛密。


    按照以往曆朝曆代的傳統,這樣的宮女,隻能一輩子養在皇宮內,老死於皇宮。


    可秀英不幹。


    之前的貼身侍女,就許配給了毛驤那混賬。


    馬秀英含笑看著朱元璋,“你今天挺高興?”


    竟然會主動提及,明霞婚事這種小事。


    重八要不是很高興,不會如此。


    朱元璋笑笑,頭也不抬,邊審閱邊說:“咱當然高興了,咱登基稱帝那天,都沒有這段時間,這麽輕鬆高興……”


    登基稱帝,風光無限。


    可誰又知道,他如履薄冰的感覺。


    他朱元璋祖上十八代,連個會讀書寫字的都沒有,而他卻在亂世中,擊敗一個個比他出身好的諸侯。


    奪取天下神器!


    登高舉目四望。


    卻發現,即便做了皇帝,他這個皇帝,也完全無法和曆朝曆代的皇帝相比。


    始皇帝嬴政,那是幾百年的分封諸侯家族。


    漢高祖劉邦還有妻族。


    宋太祖其家族,本身也不俗,趙氏一族人才頗多。


    ……


    而他呢?


    兄弟親人,早在亂世中餓死、病死了。


    秀英本身就是家道中落,庇護於義父麾下。


    昔日打天下的老兄弟們,在大明立國之初,心境也瞬間變了,人人盯著他這個大哥,眼裏隻有兩個字:利益!


    所有人都想從他身上,得到更多利益。


    利益分配,隨之而來的波瀾,更是讓他如履薄冰。


    偏偏,他無人可用,隻能依靠這些人。


    開國前幾年,他表麵上風光無限,可內心那種極度不安,打天下時都不曾有過。


    他深知,稍有不慎。


    利益分配不好,就會導致大明分崩析離,那個時候,他就是真正的孤家寡人,連個幫他的本家人都沒有!


    現在不同了。


    他的兒子們逐漸成年。


    混賬老四更是讓他驚豔。


    領兵打仗是把好手,武略出色。


    考秀才,前所未有難度,給他考了個甲等第一名。


    若是秋闈舉人考,再能保十爭三便更好了。


    競拍包稅、鄉土村社。


    兩天前,胡惟庸都沒有招架之力,被他冷不丁抽了一悶棍!


    文治,看樣子,也能擔當。


    如今,他終於底氣十足。


    即便有人造反,他也不至於像以前那般,舉目四望,卻無人可用。


    朝中臣子三心二意,他也不怕了。


    老四就能掛帥出征!


    ……


    “直到今天,咱們朱家這個小家,天下這個大家,咱管的,才真正底氣十足!”


    馬秀英笑笑,起身來到禦書房門口,向六部官衙方向張望……


    ……


    明遠樓外。


    幾輛馬車停靠在旁邊。


    孩子們眼巴巴看著站在麵前的朱棣。


    小臉上,有激動,更多是緊張。


    今天他們要跟著師傅、師娘,入宮督查中書省。


    中書省是做什麽的,還是這兩天,師娘告訴他們的。


    更別說皇宮了。


    有一天,他們也有機會,去皇宮。


    還要去督查宰相這種高官!


    要是能見一眼皇帝陛下,就更好了。


    可……是不是有些太貪心了?


    朱棣把孩子們的緊張、激動、忐忑盡收眼底,大聲笑道:“猴孩子們,師傅師娘跟著你們沾光了……”


    “朱先生這麽騙孩子,良心不痛嗎?”朱棣一開口,和夏時敏站在遠處的蔣進忠,就酸溜溜小聲嘀咕,“分明是孩子們沾他的光……”


    他也想去。


    可陛下沒邀請他。


    倒是朱先生、徐先生本來就是老朱家的兒子、兒媳。


    想什麽時候迴皇宮,還不是抬抬腳的事情。


    陛下還偏偏有模有樣,下一道口諭:朱四郎、徐大丫為人師表,教出一群好學生……


    總之,孩子們表現好,陛下和皇後要召見朱先生和徐先生。


    蔣進忠顯然並不明白,朱元璋的苦澀:他現在想讓小夫妻兩迴宮,都隻能用這種借口。


    ……


    “出發!”朱棣大手一揮,孩子們笑著往馬車跑去。


    朱棣和徐妙雲則上了其中一輛馬車。


    ……


    “燕王親兵!馬車裏坐著什麽人?”


    “是朱秀才的學生,我看到了!這是要去哪兒?”


    “看樣子是去皇宮?”


    “對,就是去皇宮,據說,今天督查中書省。”


    “朱秀才在不在馬車內?俺想問問他,有沒有把握,再考個甲等第一名。”


    ……


    當譚淵等人,趕著馬車,從貢院來到洪武大道,瞬間引起百姓注意。


    最前麵一輛馬車內。


    徐妙雲抱著小雍鳴,側耳辨別外麵議論內容,聽著議論內容,漸漸全都變成關於四郎秋闈舉人考。


    笑笑,“金陵百姓都議論,你能不能再考甲等第一名,朱先生,有沒有信心?”


    朱棣笑著瞪了眼。


    徐妙雲故意道:“雍鳴,快問問阿爹,有沒有信心?”


    咿咿呀呀……


    “阿……爹……”


    突然的聲音,讓朱棣瞬間低頭,徐妙雲瞬間抬頭……


    兩人全都眼巴巴看著,爬在朱棣胳膊上,亂動的小祈嫿。


    朱棣抬頭,錯愕詢問:“咱們家小棉襖,剛才是不是叫我阿爹了?”


    徐妙雲瞧著朱棣滿臉驚喜,笑著點點頭。


    得到確認後,朱棣立刻低頭,逗弄道:“再叫一聲,祈嫿,再叫一聲……”


    “阿……爹。”這迴,小祈嫿叫的比上次更加嫻熟。


    哈哈……


    朱棣頓時爽朗大笑。


    徐妙雲含笑微哼,“我天天照顧他們兩個,沒先叫一聲娘親,反倒先叫阿爹,這太不公平了。”


    兩個小家夥出生至現在,已經七個月了。


    能磕磕絆絆,牙牙學語,喊一聲阿爹也並不神奇。


    朱棣湊近,含笑低語,“孩子先叫誰,不看和父母相處時間,主要還是看,他們聽到阿爹和娘親這兩個詞,哪個更頻繁一些,你肯定沒少當著兩個小家夥說:你們阿爹如何如何吧?”


    暴露了!


    徐妙雲臉瞬間通紅,把頭蒙在朱棣肩頭偷笑。


    的確。


    平日裏,尤其是四郎陪雄英去遼東,不在期間,她想四郎,就給兩小家夥講他們阿爹的種種。


    另外,編排一點他們阿爹的‘壞’!


    沒想到,她的思念,卻讓小祈嫿給暴露了。


    小祈嫿、小雍鳴睜著黑豆豆大眼睛,好奇看著娘親……


    ……


    馬車一路來到洪武門。


    在值守禁軍注視下,駛入皇城。


    小家夥們,好奇撩起簾子,打量著……


    直到幾輛馬車,在六部官衙外停下。


    “來了!”


    “朱四郎和他的學生來了!”


    ……


    早等待的百官,紛紛走出來,遠遠看著。


    朱棣下車時,叮囑道:“你先去禦書房,我送孩子們進去後,就去找你們。”


    下車後,目視馬車離開。


    瞥了眼六部官衙,或明或暗投射來的視線,笑著招唿:“皮孩子們,下車了。”


    孩子們聞聲,大孩子先下,然後幫著小的下車。


    快速在朱棣麵前站好。


    朱棣對譚淵點了點頭,譚淵帶著幾名兄弟,趕著馬車出宮。


    朱棣收迴視線,看了眼孩子們,笑笑:“跟著師傅。”


    話落,提步直奔中書省。


    “朱秀才。”


    “朱秀才。”


    ……


    百官紛紛勉強笑著打招唿。


    他們可不想變成第二個塗節,人要能屈能伸,這個時候,千萬別招惹朱四郎。


    朱棣一邊抱拳迴禮,一邊帶著孩子們往裏走。


    等抵達中書省官衙大堂。


    便見右相汪廣洋已經在大堂內等著了。


    大堂一字排開幾十張桌子。


    每張桌子上,除了賬簿、田契,還放著一張紙條,寫著對應官員名字。


    不過沒有胡惟庸的名字。


    汪廣洋抱拳,“朱秀才,中書省需要督查的官員賬簿、田契都在這裏了,我們已經知曉你們的督查流程,大家會一邊處理政務,一邊配合督查,至於胡相的,在胡相官房。”


    “多謝右相及各位大人,支持我們督查。”朱棣抱拳感謝。


    然後看向孩子們,“春曉、東旭你們和師傅去胡相官房,民豐、原吉你們帶著師弟師妹在外麵核查。”


    “知道了師傅。”


    孩子們應了一聲。


    朱棣和汪廣洋簡單寒暄幾句,就帶著春曉、東旭去胡惟庸官房。


    朱棣剛走,中書省官員、吏員瞬間圍了上來。


    孩子們抿唇,明顯有些緊張。


    不過卻在幾個大孩子帶領下,低聲討論幾句,就默默有序分組,在一張張桌子前坐下。


    一人打算盤。


    一人用毛筆演算,同時負責記錄。


    百官湊近瞧著,低聲議論。


    “確實很優秀啊!明顯緊張害怕,可竟然還能保持鎮定。”


    “這就是朱四郎教的新式數術嗎?”


    “好好看看,若是效率比咱們使用的記賬、統計法子便捷,最好學一學,這中書省,年年忙的要死!”


    ……


    汪廣洋聽同僚議論聲,也好奇看著這些孩子。


    他不得不承認。


    朱四郎夫婦,真的把這些孩子,教的很優秀。


    將來,這些孩子肯定會追隨朱四郎。


    怪不得胡惟庸如臨大敵。


    汪廣洋往胡惟庸官房方向看去。


    恰好看到朱棣敲門後,走入官房的背影。


    ……


    “朱秀才,可把你盼來了。”


    朱棣進屋後,胡惟庸放下手中折子,起身笑著從桌案後繞出來。


    他才不會蠢到,在朱四郎查他的時候,算計朱四郎。


    朱棣笑著拱手,“胡相。”


    “拜見胡大人。”


    春曉、東旭跟著行禮。


    “朱秀才,這便是去韓國公府的兩個孩子吧?你這些學生,可都了不得,將來成就,恐怕不可限量!”


    胡惟庸含笑打量春曉。


    這女娃娃,把耿炳文家倒黴孩子逼得節節敗退。


    還隱晦抽了朱紫巷權貴一個耳光。


    又在李府核查、統計時,替長公主號脈,發現長公主懷孕。


    確實很優秀!


    隻是,這些孩子,和朱四郎捆綁的太深了。


    朱四郎風光,他們前途不可限量。


    某天,若太子、朱四郎反目成仇,朱四郎倒黴,這些孩子也不會有好下場。


    “胡相過獎了。”朱棣隨意寒暄一句,看向擺放在官房正中的大桌子。


    桌案上,堆滿賬簿和田契。


    這些年,胡惟庸還真沒少撈!


    怪不得,不願效仿其他人,擺放在外麵大堂。


    胡惟庸順朱棣視線看去,尷尬之色一閃而逝,‘看什麽,這些其實都是你朱家該給我胡惟庸的!’


    暗怒腹誹一句,胡惟庸也沒了和朱棣虛情假意的情緒,勉強笑道:“朱秀才,是不是開始?”


    朱棣收迴視線,“好。”


    春曉、東旭在朱棣看來時,點點頭,悄悄捏了捏拳頭,來到桌邊坐下。


    師傅被驚到了。


    他們也被驚到了。


    昨天韓國公就不少了。


    可和這位胡相比起來,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有多少,像他們家這樣的農戶,開國分到的良田,被這位胡相巧取豪奪了?


    有良田,在沒有搞鄉土村社,糧食隻能賤賣的情況下。


    青黃不接時,夾雜著野菜才能填飽肚子。


    被置換成坡地、旱地,怎麽活?


    ……


    “胡相。”


    門口響起的聲音,打斷幾人思緒,循聲看去……


    一位老嬤嬤拎著一個食盒,站在門外,淺笑道:“陛下和娘娘吩咐婢子給朱秀才的孩子們送點點心。”


    胡惟庸含笑讓老嬤嬤入內。


    心中則掀起了波濤,餘光瞥視朱棣,‘朱皇帝對這些孩子這般好,分明就是愛屋及烏。’


    老嬤嬤還是之前去貢院送禦膳的老嬤嬤。


    給東旭、春曉擺放好點心後,喜歡的摸了摸兩個小家夥小腦袋,然後來到朱棣身邊,“朱秀才,陛下和娘娘召見。”


    朱棣點點頭。


    和胡惟庸寒暄幾句,又和春曉、東旭交代幾句,跟隨老嬤嬤離開。


    朱棣離開後,胡惟庸迴到書桌後,一邊批示折子,一邊觀察春曉、東旭。


    ……


    這一日。


    臨近天黑時。


    朱棣、徐妙雲才帶著一群小家夥出宮。


    同時,多了幾輛大板車,上麵載滿了一隻隻大箱子。


    ……


    百官下朝,紛紛找到中書省同僚,打聽消息。


    “近距離觀察朱四郎學生,感覺如何?”


    “何止觀察,我還旁敲側擊和這些孩子說了幾句話,很優秀,四書五經雖然還沒有學完,但學過的,學的很紮實。”


    “據其中一個小孩無意間說漏嘴,他們每天五更天後,就會在村子裏徒步晨誦,咱們家,誰家孩子能做到這般?”


    “我們中書省,已經決定,此事之後,向朱四郎學習他那種數術法子,的確很便捷。”


    ……


    隨後數日。


    各部一一被督查。


    雖然有禦史台的前車之鑒。


    可總有人認為,自己可以僥幸。


    落網的官員不斷出現。


    金陵百姓紛紛拍手叫好。


    “到今天為止,朱秀才抓了多少個大官了?”


    “十八個!”


    “光三品大員,就四個了!”


    ……


    又一日伊始,據張榜日,隻剩三天時,街麵漸漸熱鬧起來,相熟的百姓見麵後,打招唿不問吃了嗎?吃了什麽?


    紛紛討論又抓了幾個官員。


    “讓開!讓開!八百裏加急!八百裏加急!”


    百姓目視風馳電掣,疾馳而過的斥候,紛紛狐疑議論時。


    皇宮內。


    上至朱元璋,下至文武百官,頓時被斥候帶迴的消息所驚動。


    “遼東八百裏加急,高麗遣使稱臣納貢!高麗遣使稱臣納貢!”


    ……


    求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朱棣,開局揚言奪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早餐羊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早餐羊奶並收藏大明:我,朱棣,開局揚言奪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