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幅畫差一寸就貼到方湘臉上了,方湘愣怔著後退了一點,才看清畫中人。
這一看,簡直把方湘看懵了——他從未見過如此與陳濟相似之人。
事情有點大,來得也有點突然,方湘不敢做主,忙拿著這幅畫飛速跑到璿璣殿求見陳濟。
陳濟見到畫像,聽說是司姚在十年前為他生過一個兒子,驚得下巴都要掉了!
這怎麽可能?
陳濟立刻隨方湘來到延明殿,拿著畫像,當麵質問司姚:“這當真是朕的兒子?”
“您……您忘了,那次……咱倆都喝多了……後來我心裏別扭,就入宮住在我母後那裏……半年多都沒迴家……”司姚低著頭,聲音很低很低,半晌不敢抬頭看陳濟,看不出是害羞還是心虛。
陳濟迴憶著,似乎是有這麽一迴事,那時司姚看上了王敬,執意與他分房睡,後來偶有一次,兩人都喝了酒,不慎又睡在了一起,睡醒後司姚很生氣,發誓再不見他,然後入宮住了很久很久。
時間是對得上,但陳濟仍然感到難以置信,“既然如此,當年為何不告訴朕?”
“當年……當年我不是一時糊塗嘛?我發現有了,又想改嫁,就……就不願意說出來,孩子生下來之後,我也沒管過……沒想到……母後心疼外孫,一直讓人暗暗養著呢……”
說著說著,司姚竟流出了眼淚,撲騰一下跪倒在陳濟麵前,“皇上……當年都是我的錯……我已經悔悟了……求您再給我一次機會……看在孩子的份上……”
陳濟沒有說話,他盯著畫像,看了又看,不知真人是否與畫像相同?
思慮至此,陳濟便吩咐方湘:“你親自跑一趟,照著這個地址,看看是不是真有這樣一個孩子。如果有,就帶迴來見朕。”
方湘領命,即刻出發。
司姚又扯住陳濟的裙擺,痛哭流涕:“皇上……皇上……求您不要讓我搬到永福宮……我害怕,我真的害怕……”
陳濟略略思索了一下,做出了決定:“河西王及其所有母妃,今日務必遷居永福宮。司姚原非河西王家眷,暫還留於延明殿。”
“謝皇上恩典!謝皇上恩典!”司姚破涕為笑,對著陳濟連連磕頭。
成宗遺妃們個個都繃緊著臉。
陳濟又瞟了司姚一眼,淡淡發出警告:“如果被朕發現你是騙朕的,你會死得很慘。”
司姚陡然一驚。
然而,開弓沒有迴頭箭,司姚怕極了去住那個冤魂宮殿,無論結果如何,她都隻能硬著頭皮扛到底。
如例行公事一般,陳濟每次從外頭迴到璿璣殿,都要先到偏殿去看桃葉一眼。
這次也是一樣,陳濟輕手輕腳來到桃葉房外,果然如之前的許多次一樣,沒有看到桃葉。
采苓低聲告知:“桃姑娘大多時候還是躺著的,帷幔遮住,奴婢們都不敢打攪。送進去的飯菜也很少有動過,常常都是端進去什麽樣子、端出來還是什麽樣子。”
“飯菜很少有動過,那就是說,她偶爾還是吃幾口的?”陳濟認真地分析著。
“奴婢覺得,她並不拒絕飲食,像是吃不下。據田姑娘說,進食那麽少,根本養不住身子,更別說……”采苓停頓了一下。
陳濟忙追問:“更別說什麽?”
采苓很低聲地答了一句:“更別說養胎了……”
陳濟剛開始聽采苓描述時,還在心裏打算著,得要求田源給桃葉開一些有利於脾胃的藥,可是當他聽了采苓的最後一句之後,忽而感到心裏亂糟糟的。
「若生個男娃,就勢必有為父報仇的一天。臣不信,皇上能心甘情願替仇人養孩子?」陳亮的這句話迴蕩在陳濟耳邊。
他沒有再說話,默默迴到了自己的寢殿。
坐在書桌前,陳濟又一次打開了司姚給的那幅畫像,盯著一直看,一直看。
他不敢承認,他好像有點期待這個孩子,雖然他一向厭惡司姚,可是似他這個年紀的人,誰家還沒孩子?
他少年時的同窗早就兒女成群了,偏偏隻他沒有。
其實他有,司蓉為他生下的那個孩子,絕對是他的親生兒子……
「陳賊!你嗜血上位,必將斷子絕孫,得逞了也是後繼無人……」徐慕死前的最後一句話如炸雷一般,忽然出現在他腦海中。
陳濟望著畫像,靜靜地苦笑。
嫡親的骨肉已經沒有了,他現在居然去期待一個未必是自己的孩子……
陳濟覺得自己實在可笑。
又一日,下朝後,馬達跟隨陳濟同行,向陳濟匯報:“自皇上下令組建「飛龍軍」之後,人人都誓死效忠皇上,向臣遞名帖的人不可勝數。但臣以為,事極必反,皇上親兵不宜過多,何必弄出如此兵種複雜的龐大之數?”
陳濟早料到如此,他笑問馬達:“你可知,朕增添親兵的目的何在?”
“臣不敢妄加揣測。”
“我們陳家是行伍出身,這在當初自然算優勢,可是如今,他們的兵力都比朕強啊,尤其是那個陳衝……所以這新兵篩選,你懂吧?”陳濟望著馬達,眼神饒有暗示。
馬達點了點頭。
“不過,咱們不能做得太明顯……”陳濟低頭思索了一會兒,低聲道:“事緩則圓,這件事,你就慢慢做,一點一點地抽調走他的兵,而且也不能隻抽他的兵。精兵固然好,可忠心才是最重要的。但忠不忠,日子久才可能知道。反正那是個龐大之數,正好細水長流。”
馬達領命。
陳濟細思著,又說:“這次朕廣開大門,按理說,所有將士都應該踴躍成為朕的親兵。但各府之中,必然都有不曾遞名帖的,這些人,你要格外留意,凡卒長以上的,你要列一張名單給到朕。”
馬達又領命。
“還有,飛龍軍的人也可以調迴原處、或調到別處。畢竟,親兵也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有人需要進來,那就得有人出去。更重要的是,朕不希望陳衝他們手下的將士太穩定,大家換來換去,多有意思?”陳濟露出詭異的笑,湊近馬達,“但這個怎麽「換」,換作何用,你要心裏有數。”
“臣大概明白。”馬達應答。
兩人又行進了一段,馬達見陳濟沒有再吩咐別的,才稟報:“臣今日單獨求見,還有另一件事。”
陳濟笑道:“你講。”
馬達突然原地跪下,伏地叩首。
“你這是做什麽?”陳濟一臉驚愕。
馬達低頭道:“微臣僭越,不得不諫言一句,皇上此番改革官製,未免過於兒戲。”
“額……可能是有一點點吧……”陳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馬達卻一臉嚴肅,又進言:“這幾日,左丞相府上門庭若市,吏部尚書何陽、兵部仆射牛鵬、禮部仆射陳輝、武庫司主事趙誠、監察司員外郎郭淮都以各種方式進獻了巨額財物。”
“啊?為什麽?”
“因為這些人都與左丞相有些沾親帶故的親戚關係,因為他們此番官位晉升多得左丞相之力,因為您把張貴人宣布成左丞相的義女,而司蓉公主和桃姑娘都沒有父親。左丞相已然是百官之首,又成為唯一的國丈,巴結當然要趁早。”
陳濟悵然無語。
“您就隻想著防備五兵尚書他們,您對左丞相怎麽就那麽放心呢?”
陳濟愣怔了一會兒,彎腰扶起馬達,輕聲問:“有人賄賂你嗎?”
馬達答道:“臣不配。”
陳濟不由得皺眉。
馬達又說:“人對人的印象往往是根深蒂固的,微臣乃奴籍出身,皇上強行將臣放在右丞相這個位置上,隻會被他們更加鄙夷。”
陳濟微微一聲歎息,無奈地搖頭,“朕是因為小時候一直敬重陳亮,才信任他。細想起來,這些年對他了解其實並不多,沒想到他會如此急功近利。
可是,朕才剛抬舉過他,若立刻查他,有諸多不妥。你知道,原齊國有十六州,自朕即位,上表恭賀者隻有一半。不恭賀便等於反對,還不知他們背後圖謀什麽呢?
尤其兗州刺史王逍,是王敦、王敬的親叔父。兗州地處兩國交界,王逸在北魏,一定已經知道了王敬之死。若京師有變,朕隻怕有人會趁虛而入。”
馬達應聲道:“可京師現在也並不安定,中書令一直空缺,中書省一團亂。”
陳濟笑而不語。
馬達諫言:“臣以為,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既然同步建立,規製便該相同,為何要讓五兵尚書和尚將軍難堪?”
陳濟冷笑著答道:“陳衝居功自傲,竟敢公然說什麽……朕即位,他才是首功?”
“五兵尚書確實是首功。”
陳濟迴頭凝望馬達,那樣的話,若是別人說出來,他一定會生氣,但出自於馬達之口,似也無妨。
馬達又說:“臣把京中百官分四派,第一派是交州入京者,以左丞相為首;第二派是成宗舊臣,多來自永昌,以尚將軍為首;第三派是昔日駐京的陳氏一族,以五兵尚書為首;第四派是孝宗時期的老人,以王敦為首。王氏雖已剔除官籍,但其勢力仍在,所以中書令一職很難有人勝任。”
陳濟聽得饒有趣味,笑問:“那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理應使這四派在三省六部盡可能勢力均等,相互製衡。既然兵部設左右尚書,不如各部都設左右尚書、左右仆射,所增平級職位,必得分屬不同派係,防止以權謀私。至於中書令一職,臣舉薦左丞相之子。”
“你剛才還嫌朕給左丞相的權利太多,怎麽這會兒又叫他兒子去做中書令?再說了,他兒子才剛二十歲,合適麽?”
馬達解釋道:“王敦已經做了十幾年的中書令,朝中對王氏一門死心塌地的人太多了,您想換用自己的人,很難帶得起來偌大的一個中書省。唯有左丞相之子是王敦的女婿,才有機會慢慢籠絡他們。”
聽到這裏,陳濟忽而想到,陳亮之子與王敦之女成婚後,那麽快就有了孩子,可見感情不錯,他倒很想知道,究竟是誰收服了誰,好像眼前就有個現成的試探機會。
於是陳濟又笑問馬達:“可是巴結陳亮的人越來越多怎麽辦?”
“您給五兵尚書封王。同為族親,同為首功,您封了一個王,對另一個就是極大的敲打,他自己會思量。”
陳濟很吃驚:“封陳衝為王?”
馬達點頭:“五兵尚書為您出生入死,幾乎也是拚上了身家性命,您不能因為猜忌他就打壓他,這不合情理,封王正好以慰其心。”
陳濟囅然而笑,他記得陳衝那天當麵反對馬達做丞相,馬達今日卻背後建議給陳衝封王。
“好吧,都聽你的。也隻有你,對朕的事情最操心。”陳濟笑盈盈,一隻胳膊拐住了馬達的脖子。
馬達頷首致意,道:“蒙皇上器重,臣第一次身居高官,沒有經驗,隻能現學現用,總要對得起這個位置。”
“沒事兒!朕也是第一次當皇帝,也沒經驗,咱們一起研究!”陳濟笑嗬嗬的,仍拐住馬達往前走。
不知不覺中,他們走到了璿璣殿。
方湘早在門口等候多時,一見著陳濟,趕緊跑了過來:“皇上,臣已經把人給您帶迴來了!”
“在哪?”陳濟立即鬆開馬達,快步進了門。
馬達一臉疑惑,忙拉住方湘問:“什麽人?”
方湘伏在馬達耳邊悄悄說:“司姚公主十年前給皇上生的兒子……”
馬達震驚地瞪大了雙眼。
這一看,簡直把方湘看懵了——他從未見過如此與陳濟相似之人。
事情有點大,來得也有點突然,方湘不敢做主,忙拿著這幅畫飛速跑到璿璣殿求見陳濟。
陳濟見到畫像,聽說是司姚在十年前為他生過一個兒子,驚得下巴都要掉了!
這怎麽可能?
陳濟立刻隨方湘來到延明殿,拿著畫像,當麵質問司姚:“這當真是朕的兒子?”
“您……您忘了,那次……咱倆都喝多了……後來我心裏別扭,就入宮住在我母後那裏……半年多都沒迴家……”司姚低著頭,聲音很低很低,半晌不敢抬頭看陳濟,看不出是害羞還是心虛。
陳濟迴憶著,似乎是有這麽一迴事,那時司姚看上了王敬,執意與他分房睡,後來偶有一次,兩人都喝了酒,不慎又睡在了一起,睡醒後司姚很生氣,發誓再不見他,然後入宮住了很久很久。
時間是對得上,但陳濟仍然感到難以置信,“既然如此,當年為何不告訴朕?”
“當年……當年我不是一時糊塗嘛?我發現有了,又想改嫁,就……就不願意說出來,孩子生下來之後,我也沒管過……沒想到……母後心疼外孫,一直讓人暗暗養著呢……”
說著說著,司姚竟流出了眼淚,撲騰一下跪倒在陳濟麵前,“皇上……當年都是我的錯……我已經悔悟了……求您再給我一次機會……看在孩子的份上……”
陳濟沒有說話,他盯著畫像,看了又看,不知真人是否與畫像相同?
思慮至此,陳濟便吩咐方湘:“你親自跑一趟,照著這個地址,看看是不是真有這樣一個孩子。如果有,就帶迴來見朕。”
方湘領命,即刻出發。
司姚又扯住陳濟的裙擺,痛哭流涕:“皇上……皇上……求您不要讓我搬到永福宮……我害怕,我真的害怕……”
陳濟略略思索了一下,做出了決定:“河西王及其所有母妃,今日務必遷居永福宮。司姚原非河西王家眷,暫還留於延明殿。”
“謝皇上恩典!謝皇上恩典!”司姚破涕為笑,對著陳濟連連磕頭。
成宗遺妃們個個都繃緊著臉。
陳濟又瞟了司姚一眼,淡淡發出警告:“如果被朕發現你是騙朕的,你會死得很慘。”
司姚陡然一驚。
然而,開弓沒有迴頭箭,司姚怕極了去住那個冤魂宮殿,無論結果如何,她都隻能硬著頭皮扛到底。
如例行公事一般,陳濟每次從外頭迴到璿璣殿,都要先到偏殿去看桃葉一眼。
這次也是一樣,陳濟輕手輕腳來到桃葉房外,果然如之前的許多次一樣,沒有看到桃葉。
采苓低聲告知:“桃姑娘大多時候還是躺著的,帷幔遮住,奴婢們都不敢打攪。送進去的飯菜也很少有動過,常常都是端進去什麽樣子、端出來還是什麽樣子。”
“飯菜很少有動過,那就是說,她偶爾還是吃幾口的?”陳濟認真地分析著。
“奴婢覺得,她並不拒絕飲食,像是吃不下。據田姑娘說,進食那麽少,根本養不住身子,更別說……”采苓停頓了一下。
陳濟忙追問:“更別說什麽?”
采苓很低聲地答了一句:“更別說養胎了……”
陳濟剛開始聽采苓描述時,還在心裏打算著,得要求田源給桃葉開一些有利於脾胃的藥,可是當他聽了采苓的最後一句之後,忽而感到心裏亂糟糟的。
「若生個男娃,就勢必有為父報仇的一天。臣不信,皇上能心甘情願替仇人養孩子?」陳亮的這句話迴蕩在陳濟耳邊。
他沒有再說話,默默迴到了自己的寢殿。
坐在書桌前,陳濟又一次打開了司姚給的那幅畫像,盯著一直看,一直看。
他不敢承認,他好像有點期待這個孩子,雖然他一向厭惡司姚,可是似他這個年紀的人,誰家還沒孩子?
他少年時的同窗早就兒女成群了,偏偏隻他沒有。
其實他有,司蓉為他生下的那個孩子,絕對是他的親生兒子……
「陳賊!你嗜血上位,必將斷子絕孫,得逞了也是後繼無人……」徐慕死前的最後一句話如炸雷一般,忽然出現在他腦海中。
陳濟望著畫像,靜靜地苦笑。
嫡親的骨肉已經沒有了,他現在居然去期待一個未必是自己的孩子……
陳濟覺得自己實在可笑。
又一日,下朝後,馬達跟隨陳濟同行,向陳濟匯報:“自皇上下令組建「飛龍軍」之後,人人都誓死效忠皇上,向臣遞名帖的人不可勝數。但臣以為,事極必反,皇上親兵不宜過多,何必弄出如此兵種複雜的龐大之數?”
陳濟早料到如此,他笑問馬達:“你可知,朕增添親兵的目的何在?”
“臣不敢妄加揣測。”
“我們陳家是行伍出身,這在當初自然算優勢,可是如今,他們的兵力都比朕強啊,尤其是那個陳衝……所以這新兵篩選,你懂吧?”陳濟望著馬達,眼神饒有暗示。
馬達點了點頭。
“不過,咱們不能做得太明顯……”陳濟低頭思索了一會兒,低聲道:“事緩則圓,這件事,你就慢慢做,一點一點地抽調走他的兵,而且也不能隻抽他的兵。精兵固然好,可忠心才是最重要的。但忠不忠,日子久才可能知道。反正那是個龐大之數,正好細水長流。”
馬達領命。
陳濟細思著,又說:“這次朕廣開大門,按理說,所有將士都應該踴躍成為朕的親兵。但各府之中,必然都有不曾遞名帖的,這些人,你要格外留意,凡卒長以上的,你要列一張名單給到朕。”
馬達又領命。
“還有,飛龍軍的人也可以調迴原處、或調到別處。畢竟,親兵也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有人需要進來,那就得有人出去。更重要的是,朕不希望陳衝他們手下的將士太穩定,大家換來換去,多有意思?”陳濟露出詭異的笑,湊近馬達,“但這個怎麽「換」,換作何用,你要心裏有數。”
“臣大概明白。”馬達應答。
兩人又行進了一段,馬達見陳濟沒有再吩咐別的,才稟報:“臣今日單獨求見,還有另一件事。”
陳濟笑道:“你講。”
馬達突然原地跪下,伏地叩首。
“你這是做什麽?”陳濟一臉驚愕。
馬達低頭道:“微臣僭越,不得不諫言一句,皇上此番改革官製,未免過於兒戲。”
“額……可能是有一點點吧……”陳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馬達卻一臉嚴肅,又進言:“這幾日,左丞相府上門庭若市,吏部尚書何陽、兵部仆射牛鵬、禮部仆射陳輝、武庫司主事趙誠、監察司員外郎郭淮都以各種方式進獻了巨額財物。”
“啊?為什麽?”
“因為這些人都與左丞相有些沾親帶故的親戚關係,因為他們此番官位晉升多得左丞相之力,因為您把張貴人宣布成左丞相的義女,而司蓉公主和桃姑娘都沒有父親。左丞相已然是百官之首,又成為唯一的國丈,巴結當然要趁早。”
陳濟悵然無語。
“您就隻想著防備五兵尚書他們,您對左丞相怎麽就那麽放心呢?”
陳濟愣怔了一會兒,彎腰扶起馬達,輕聲問:“有人賄賂你嗎?”
馬達答道:“臣不配。”
陳濟不由得皺眉。
馬達又說:“人對人的印象往往是根深蒂固的,微臣乃奴籍出身,皇上強行將臣放在右丞相這個位置上,隻會被他們更加鄙夷。”
陳濟微微一聲歎息,無奈地搖頭,“朕是因為小時候一直敬重陳亮,才信任他。細想起來,這些年對他了解其實並不多,沒想到他會如此急功近利。
可是,朕才剛抬舉過他,若立刻查他,有諸多不妥。你知道,原齊國有十六州,自朕即位,上表恭賀者隻有一半。不恭賀便等於反對,還不知他們背後圖謀什麽呢?
尤其兗州刺史王逍,是王敦、王敬的親叔父。兗州地處兩國交界,王逸在北魏,一定已經知道了王敬之死。若京師有變,朕隻怕有人會趁虛而入。”
馬達應聲道:“可京師現在也並不安定,中書令一直空缺,中書省一團亂。”
陳濟笑而不語。
馬達諫言:“臣以為,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既然同步建立,規製便該相同,為何要讓五兵尚書和尚將軍難堪?”
陳濟冷笑著答道:“陳衝居功自傲,竟敢公然說什麽……朕即位,他才是首功?”
“五兵尚書確實是首功。”
陳濟迴頭凝望馬達,那樣的話,若是別人說出來,他一定會生氣,但出自於馬達之口,似也無妨。
馬達又說:“臣把京中百官分四派,第一派是交州入京者,以左丞相為首;第二派是成宗舊臣,多來自永昌,以尚將軍為首;第三派是昔日駐京的陳氏一族,以五兵尚書為首;第四派是孝宗時期的老人,以王敦為首。王氏雖已剔除官籍,但其勢力仍在,所以中書令一職很難有人勝任。”
陳濟聽得饒有趣味,笑問:“那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理應使這四派在三省六部盡可能勢力均等,相互製衡。既然兵部設左右尚書,不如各部都設左右尚書、左右仆射,所增平級職位,必得分屬不同派係,防止以權謀私。至於中書令一職,臣舉薦左丞相之子。”
“你剛才還嫌朕給左丞相的權利太多,怎麽這會兒又叫他兒子去做中書令?再說了,他兒子才剛二十歲,合適麽?”
馬達解釋道:“王敦已經做了十幾年的中書令,朝中對王氏一門死心塌地的人太多了,您想換用自己的人,很難帶得起來偌大的一個中書省。唯有左丞相之子是王敦的女婿,才有機會慢慢籠絡他們。”
聽到這裏,陳濟忽而想到,陳亮之子與王敦之女成婚後,那麽快就有了孩子,可見感情不錯,他倒很想知道,究竟是誰收服了誰,好像眼前就有個現成的試探機會。
於是陳濟又笑問馬達:“可是巴結陳亮的人越來越多怎麽辦?”
“您給五兵尚書封王。同為族親,同為首功,您封了一個王,對另一個就是極大的敲打,他自己會思量。”
陳濟很吃驚:“封陳衝為王?”
馬達點頭:“五兵尚書為您出生入死,幾乎也是拚上了身家性命,您不能因為猜忌他就打壓他,這不合情理,封王正好以慰其心。”
陳濟囅然而笑,他記得陳衝那天當麵反對馬達做丞相,馬達今日卻背後建議給陳衝封王。
“好吧,都聽你的。也隻有你,對朕的事情最操心。”陳濟笑盈盈,一隻胳膊拐住了馬達的脖子。
馬達頷首致意,道:“蒙皇上器重,臣第一次身居高官,沒有經驗,隻能現學現用,總要對得起這個位置。”
“沒事兒!朕也是第一次當皇帝,也沒經驗,咱們一起研究!”陳濟笑嗬嗬的,仍拐住馬達往前走。
不知不覺中,他們走到了璿璣殿。
方湘早在門口等候多時,一見著陳濟,趕緊跑了過來:“皇上,臣已經把人給您帶迴來了!”
“在哪?”陳濟立即鬆開馬達,快步進了門。
馬達一臉疑惑,忙拉住方湘問:“什麽人?”
方湘伏在馬達耳邊悄悄說:“司姚公主十年前給皇上生的兒子……”
馬達震驚地瞪大了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