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龍爭虎鬥
太原王氏雖然位列五姓七望之一,平時在民間素有威望。
但那也隻是針對於天下太平的時候。
天下沒有動蕩,自有朝廷秩序統管一切,世家大族們則可以利用自身在朝廷中的能量為自己所用,一步一步去增強自身家族的實力與影響。
同時還能夠將自己和朝廷這輛馬車綁得更加牢固。
但這都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前提——天下太平。
世家大族們並不是全都喜歡火中取栗,寄希望於將水攪渾,從而讓自己渾水摸魚,以摘取最後最大的成果。
絕大多數世家大族們還是希望事情能夠按部就班地去發展,最好是這個天下動蕩越少越好。
如果沒有動蕩的時候,即便是家族中出了幾代敗家子,最大的結果也不過就是家道中落,以至於讓自身家族在朝廷上麵所能夠發揮的影響力變得弱小。
可這並非沒有挽迴的餘地。
隻需要家族中間後麵幾代,出現幾個天資拔萃之人,甚至隻需要一個,就可以重新帶領整個家族再度崛起。
但是如果天下動蕩的話,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畢竟真到了那個時候,那是真有可能從外麵突然衝進來一群亂賊,二話不說,見人就殺得,直接把你整個家族都給殺光幹淨。
風險實在是太大了。
一般來講,除非早就有所安排,就是等著這天下大亂的時機好火中取栗,並且已經暗自籌備了許多年,甚至許多代人的時間。
隻有這些家族,才會對天下大亂感到欣喜若狂。
一般的世家大族們並不希望如此。
天下太平,他們隻需要按部就班的去執行,不需要再去多多勞費精神。
躺在自己家族中所遺留下來的祖業上麵,什麽都不需要幹,順便還能享受享受生活。
這難道不香嗎?
最多也不過就是放棄了自己心中的所謂大誌。
可大誌有什麽用?
這天下有大誌向的人多了去了。
就像是那一個個寒門子弟中的讀書人,誰也不希望能夠一朝魚躍龍門,列土開疆,封侯封王?
可能夠實現自己心中大誌向的人又有多少?
寥寥可數罷了。
那與其如此,為什麽不好好吃喝玩樂,風花雪月呢?
自己又不是像那些寒門子弟一般一無所有,隻能通過奮鬥繼而去逆天改命。
以他們家族中所積攢下來幾十上百年的人脈,哪怕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家族子弟,隻要不是不學無術的太過聲名狼藉,都可以通過運作當個七八品的小官。
如果是放到外麵,那少說也是個縣令起步。
至於家族中但凡能夠讀進去兩本書的,平日裏跟著大家一起按部就班生活的,等到及冠之後,運作一下,混個一州刺史的位置也不是做不到。
而不管是外麵的縣令還是一州刺史,那些寒門子弟出身的讀書人沒有個十幾年的奮鬥,能做到這個位置?
而且即便是真的奮鬥了十幾年,若是最終拚不過別人,還不是一樣要抱憾而終。
自己的起點已經是絕大多數人一生仰望而不可及的終點,甚至還要超出這終點太多,完全沒必要再更進一步了。
大家互通有無,抱成一團,穩固自己的地位就可以了。
互相競爭,非要把誰踩死的事情,又有什麽必要去做呢?
若是天下太平的時間,以太原王氏如此大的體量,即便是家族中沒有一個人在朝堂上當官,旁人也不會因此而小瞧了太原王家。
作為太原王家的家族王君榮,那更是不論走到哪裏都要被奉為座上賓的人物。
不是因為王君榮有多強,而是因為它背後的太原王家牛。
就像是範陽盧氏一般,直接全族退出科舉,數十年沒有家族子弟在朝中任職。
可即便如此,就有人敢小瞧了範陽盧氏嗎?
但是在時局動蕩的時候,這一切的規則就統統都做不得數了。
太原王家又如何,如此大的體量,還不是說被人全族屠滅,就被人全族屠滅嗎?
再強的家族,在真正的刀子麵前,都是待宰的魚肉。
除非這個家族本身就是一柄刀子。
李亨忍不住悠悠一歎,隨後咬著牙道:“可恨可恨,若是之前,本王又何須讓人去打聽下麵這些消息?”
“朝中大把官員要擠破本王的王府門檻,爭著搶著要給本王送消息呢。”
“如今本王不過是暫時失勢,竟然連這最表麵的朝堂紛爭都不知情了。”
“都是一群蟲豸!”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李豫和王君榮是有著同病相憐的。
雖然王君榮身後的太原王氏並沒有真的被全族覆滅,但最起碼從太原所傳遞出來的各個渠道的消息,對於太原王家的表述卻是一樣的。
李豫對於這一點心中是確信不疑的。
所以他才會選擇拜王君榮為師,並且將王君榮當作可以傾心交付之人。
前者不是重點,能通過各種手段,將這麽一個人物先綁在自己的身上才是最重要的。
畢竟以李豫現在的身份和狀態來講,但凡有點能力的人都不會這麽輕易被他和自己綁在一起。
“殿下暫且息怒。”
王君榮麵無表情地說了一句,隨後開始分析形勢。
“朝堂之上的爭論愈演愈烈,其實對殿下來講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是這些人真的都抱成一團,對於當今天子的命令絕對服從,那殿下才是真的沒有了翻身的機會。”
“隻要如今他們之間還有爭鬥,那麽為了能夠取得爭鬥的最後勝利,動用一些破格的手段,也並不是值得稀奇的事情。”
“隻有如此,他們才會願意將自身的力量借給殿下來用。”
李豫聽著眼前一亮。
“王師請說。”
王君榮道:“根據在下所打聽到的消息,此次出征的領軍大將並非是郭子儀,郭子儀仍然被罷官在家。”
“此次領兵之人乃是李嗣業,而李嗣業最近則是投入到了李輔國的門下。”
“象征著朝廷,和朝廷站在一條線上的郭子儀沒有被啟用。而是李嗣業領兵出征,這無疑說明就目前的情形而言,李輔國一黨是占據著絕對上風的。”
李豫不禁有些驚訝。
“李嗣業竟然投身到了李輔國的門下?”
李嗣業他雖然沒有見過,但在西域那邊打出赫赫名聲的將領,他還是聽過幾次名字的。
按照他的理解,這沙場之上所打出來的將領向來都眼高於頂。
所謂的居功自傲,絕大多數代表的都是他們這些沙場上所打出來的武將。
不像那些一個個心裏有七八個心眼子的文官,那都是一個比一個能藏的人物。
李豫還一直以為李嗣業應該是代表著朝廷一派,如今是朝廷繼續想要主持征戰,被李輔國瘋狂阻擋而不成。
卻沒想到這事實竟然完全相反了過來。
心中震驚之餘,他不由得又在心底裏升起幾股憤恨。
這些見異思遷的狗東西!
“在下也有些驚訝,但在下多方打聽,得到的事實都是如此。”
王君榮一臉謙和地說道:“據說當時是李嗣業首先看向的朝廷和尚書省那邊,但是卻並沒有被朝廷所接受,這才不得已而投身到了李輔國的門下。”
“如今說起來,也算是這些人自作自受。”
李豫聽著這話,心中就感覺解氣多了,當下深有同感的點了點頭。
“不錯,這群目光短淺之徒,竟然讓李嗣業這等重要的人物投身到了敵人的門下。”
“真不知道靠這群人,該如何治理的好天下!”
王君榮直接假裝沒有聽到的最後一句話,將其無視掉。
“隻是李嗣業雖然領兵在外,但是這軍隊的後勤任務卻還是落在了朝廷的身上,李輔國那邊自然會不放心。”
“可朝廷這邊已經損失了一個李嗣業,相當於直接損失了對軍隊的控製。”
“在這等情況之下,朝廷更不會輕易在軍隊後勤這方麵所放手。”
“以在下的眼光來看,此番李輔國想要將軍隊後勤補給的權力控製在手裏,估計是難以實行得了的。”
李豫這一次沒有說話,隻是臉色有些凝重。
說實話,他不太喜歡李輔國。
因為李輔國的手伸得有點太長了。
之前在某些地方上,李輔國對他有所打壓,但那些基本上都是一些小事,李豫心中有些怨恨是有些怨恨,但也不會太將這些事情放在心上。
可是如今聽著李輔國竟然將手直接伸到了軍權上麵,這個意義可就大不相同了。
之前朝廷的兵部是控製在李輔國的手上,他是知道的。
但這並不能代表什麽。
如今這天下的兵馬還有哪支兵馬,會完全聽從兵部的調令?
人家能跟朝廷保持相安無事就已經很不錯了。
朔方軍目前看起來倒是聽話,但朔方軍的聽話,是因為如今皇帝就在靈武,而且朔方軍政節度使是郭子儀。
要是換作別人的話,但凡是一個有一點野心的人當這個節度使,搞不好都能上演一出奉天子以令諸侯的戲碼。
所以掌控兵部,和掌控軍權是不一樣的。
李豫可以容許兵部在李輔國的手上,但是軍權絕對要掌握在自己手裏。
要是李輔國能將軍權和後勤保障的權利同時抓在手裏,那就基本上可以相當於完全能夠控製一支軍隊。
而且以李輔國現在的地位和身份能量,他可以隨時進行大規模的擴軍活動。
這意味著大唐的實際天子要換人了。
“不知道王師所說的機會在哪裏。”
李豫一臉虔誠地發問。
王君榮則是瞧了他一眼,隨後同樣有幾分嚴肅地道:“那就要看殿下心中到底是什麽想法了。”
“王師請講。”
“如今看起來是李輔國略占上風,但實際上兩邊不過是在互相角力,如今隻能算是一個勢均力敵的局麵。”
“如此情況,以殿下的身份和能力,完全可以從兩邊挑選一方,自然便可在天平的一側,加上足以分清勝負的砝碼。”
李豫聽著這話,臉色不由地驚呆了起來。
他一直都以為現在這裏就是一個小透明般的無用之人,卻沒有想到在王君榮的嘴裏竟然變成了一個可以決定兩方勝負的關鍵力量。
“本王竟然如此重要?”
“殿下切莫妄自菲薄。”
李豫心中頓時湧起一股感動。
連帶著,他看向王君榮的眼神也再一次發生了變化。
瞧瞧人家王君榮,在這個時候都不忘給自己打氣,再瞧瞧那些在朝堂上屍位素餐的蟲豸!
簡直就是高下立判!
“王師之心,本王一定銘記於內。”
李豫一隻手攥成拳頭,僅僅錘在自己的心口。
王君榮心中懵了一下。
不知道李豫為什麽突然有如此大的反響。
但想來也不算是一件壞事。
李豫這時候又一次說道:“既然如此,那本王這一次還是要站在朝廷上。”
“李輔國手中已經有了一個李嗣業,絕不能再將這後勤如此大的權力交給李輔國手上。”
……
此時此刻,大唐朝廷的戶部和兵部已經亂作一團。
雖然戶部和兵部都處於李輔國的控製之下,但李輔國能夠控製的還隻是最上麵的那一層官員。
比方說戶部尚書,兵部尚書這種朝廷高官。
但也僅限於此。
李輔國畢竟在朝堂上所付出的精力不算太多,他沒有能力,也沒有辦法將自己的手深入到整個戶部和兵部的上上下下。
而這就給了蕭華等人去製約李輔國的機會。
朝堂上的官員都是需要站隊的,不論是皇子奪嫡時候,站隊哪個皇子,還是朝堂黨爭的時候,戰隊哪個黨。
你需要身後有背景,自己有勢力,才能夠真正在朝廷上所立足。
而在一個部門當中,上下的兩層官員卻分屬不同的黨派,問題就完全凸顯了出來。
按理來說,此番去進行軍隊後勤運輸的部門不過就是一個戶部和兵部,都在李輔國的控製範圍之內。
可偏偏在負責押運糧草的人選上犯了難。
根本沒有人可派。
但凡朝廷的調令剛剛發下去,被負責指派押運糧草的人肯定要染上一場病。
太原王氏雖然位列五姓七望之一,平時在民間素有威望。
但那也隻是針對於天下太平的時候。
天下沒有動蕩,自有朝廷秩序統管一切,世家大族們則可以利用自身在朝廷中的能量為自己所用,一步一步去增強自身家族的實力與影響。
同時還能夠將自己和朝廷這輛馬車綁得更加牢固。
但這都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前提——天下太平。
世家大族們並不是全都喜歡火中取栗,寄希望於將水攪渾,從而讓自己渾水摸魚,以摘取最後最大的成果。
絕大多數世家大族們還是希望事情能夠按部就班地去發展,最好是這個天下動蕩越少越好。
如果沒有動蕩的時候,即便是家族中出了幾代敗家子,最大的結果也不過就是家道中落,以至於讓自身家族在朝廷上麵所能夠發揮的影響力變得弱小。
可這並非沒有挽迴的餘地。
隻需要家族中間後麵幾代,出現幾個天資拔萃之人,甚至隻需要一個,就可以重新帶領整個家族再度崛起。
但是如果天下動蕩的話,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畢竟真到了那個時候,那是真有可能從外麵突然衝進來一群亂賊,二話不說,見人就殺得,直接把你整個家族都給殺光幹淨。
風險實在是太大了。
一般來講,除非早就有所安排,就是等著這天下大亂的時機好火中取栗,並且已經暗自籌備了許多年,甚至許多代人的時間。
隻有這些家族,才會對天下大亂感到欣喜若狂。
一般的世家大族們並不希望如此。
天下太平,他們隻需要按部就班的去執行,不需要再去多多勞費精神。
躺在自己家族中所遺留下來的祖業上麵,什麽都不需要幹,順便還能享受享受生活。
這難道不香嗎?
最多也不過就是放棄了自己心中的所謂大誌。
可大誌有什麽用?
這天下有大誌向的人多了去了。
就像是那一個個寒門子弟中的讀書人,誰也不希望能夠一朝魚躍龍門,列土開疆,封侯封王?
可能夠實現自己心中大誌向的人又有多少?
寥寥可數罷了。
那與其如此,為什麽不好好吃喝玩樂,風花雪月呢?
自己又不是像那些寒門子弟一般一無所有,隻能通過奮鬥繼而去逆天改命。
以他們家族中所積攢下來幾十上百年的人脈,哪怕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家族子弟,隻要不是不學無術的太過聲名狼藉,都可以通過運作當個七八品的小官。
如果是放到外麵,那少說也是個縣令起步。
至於家族中但凡能夠讀進去兩本書的,平日裏跟著大家一起按部就班生活的,等到及冠之後,運作一下,混個一州刺史的位置也不是做不到。
而不管是外麵的縣令還是一州刺史,那些寒門子弟出身的讀書人沒有個十幾年的奮鬥,能做到這個位置?
而且即便是真的奮鬥了十幾年,若是最終拚不過別人,還不是一樣要抱憾而終。
自己的起點已經是絕大多數人一生仰望而不可及的終點,甚至還要超出這終點太多,完全沒必要再更進一步了。
大家互通有無,抱成一團,穩固自己的地位就可以了。
互相競爭,非要把誰踩死的事情,又有什麽必要去做呢?
若是天下太平的時間,以太原王氏如此大的體量,即便是家族中沒有一個人在朝堂上當官,旁人也不會因此而小瞧了太原王家。
作為太原王家的家族王君榮,那更是不論走到哪裏都要被奉為座上賓的人物。
不是因為王君榮有多強,而是因為它背後的太原王家牛。
就像是範陽盧氏一般,直接全族退出科舉,數十年沒有家族子弟在朝中任職。
可即便如此,就有人敢小瞧了範陽盧氏嗎?
但是在時局動蕩的時候,這一切的規則就統統都做不得數了。
太原王家又如何,如此大的體量,還不是說被人全族屠滅,就被人全族屠滅嗎?
再強的家族,在真正的刀子麵前,都是待宰的魚肉。
除非這個家族本身就是一柄刀子。
李亨忍不住悠悠一歎,隨後咬著牙道:“可恨可恨,若是之前,本王又何須讓人去打聽下麵這些消息?”
“朝中大把官員要擠破本王的王府門檻,爭著搶著要給本王送消息呢。”
“如今本王不過是暫時失勢,竟然連這最表麵的朝堂紛爭都不知情了。”
“都是一群蟲豸!”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李豫和王君榮是有著同病相憐的。
雖然王君榮身後的太原王氏並沒有真的被全族覆滅,但最起碼從太原所傳遞出來的各個渠道的消息,對於太原王家的表述卻是一樣的。
李豫對於這一點心中是確信不疑的。
所以他才會選擇拜王君榮為師,並且將王君榮當作可以傾心交付之人。
前者不是重點,能通過各種手段,將這麽一個人物先綁在自己的身上才是最重要的。
畢竟以李豫現在的身份和狀態來講,但凡有點能力的人都不會這麽輕易被他和自己綁在一起。
“殿下暫且息怒。”
王君榮麵無表情地說了一句,隨後開始分析形勢。
“朝堂之上的爭論愈演愈烈,其實對殿下來講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是這些人真的都抱成一團,對於當今天子的命令絕對服從,那殿下才是真的沒有了翻身的機會。”
“隻要如今他們之間還有爭鬥,那麽為了能夠取得爭鬥的最後勝利,動用一些破格的手段,也並不是值得稀奇的事情。”
“隻有如此,他們才會願意將自身的力量借給殿下來用。”
李豫聽著眼前一亮。
“王師請說。”
王君榮道:“根據在下所打聽到的消息,此次出征的領軍大將並非是郭子儀,郭子儀仍然被罷官在家。”
“此次領兵之人乃是李嗣業,而李嗣業最近則是投入到了李輔國的門下。”
“象征著朝廷,和朝廷站在一條線上的郭子儀沒有被啟用。而是李嗣業領兵出征,這無疑說明就目前的情形而言,李輔國一黨是占據著絕對上風的。”
李豫不禁有些驚訝。
“李嗣業竟然投身到了李輔國的門下?”
李嗣業他雖然沒有見過,但在西域那邊打出赫赫名聲的將領,他還是聽過幾次名字的。
按照他的理解,這沙場之上所打出來的將領向來都眼高於頂。
所謂的居功自傲,絕大多數代表的都是他們這些沙場上所打出來的武將。
不像那些一個個心裏有七八個心眼子的文官,那都是一個比一個能藏的人物。
李豫還一直以為李嗣業應該是代表著朝廷一派,如今是朝廷繼續想要主持征戰,被李輔國瘋狂阻擋而不成。
卻沒想到這事實竟然完全相反了過來。
心中震驚之餘,他不由得又在心底裏升起幾股憤恨。
這些見異思遷的狗東西!
“在下也有些驚訝,但在下多方打聽,得到的事實都是如此。”
王君榮一臉謙和地說道:“據說當時是李嗣業首先看向的朝廷和尚書省那邊,但是卻並沒有被朝廷所接受,這才不得已而投身到了李輔國的門下。”
“如今說起來,也算是這些人自作自受。”
李豫聽著這話,心中就感覺解氣多了,當下深有同感的點了點頭。
“不錯,這群目光短淺之徒,竟然讓李嗣業這等重要的人物投身到了敵人的門下。”
“真不知道靠這群人,該如何治理的好天下!”
王君榮直接假裝沒有聽到的最後一句話,將其無視掉。
“隻是李嗣業雖然領兵在外,但是這軍隊的後勤任務卻還是落在了朝廷的身上,李輔國那邊自然會不放心。”
“可朝廷這邊已經損失了一個李嗣業,相當於直接損失了對軍隊的控製。”
“在這等情況之下,朝廷更不會輕易在軍隊後勤這方麵所放手。”
“以在下的眼光來看,此番李輔國想要將軍隊後勤補給的權力控製在手裏,估計是難以實行得了的。”
李豫這一次沒有說話,隻是臉色有些凝重。
說實話,他不太喜歡李輔國。
因為李輔國的手伸得有點太長了。
之前在某些地方上,李輔國對他有所打壓,但那些基本上都是一些小事,李豫心中有些怨恨是有些怨恨,但也不會太將這些事情放在心上。
可是如今聽著李輔國竟然將手直接伸到了軍權上麵,這個意義可就大不相同了。
之前朝廷的兵部是控製在李輔國的手上,他是知道的。
但這並不能代表什麽。
如今這天下的兵馬還有哪支兵馬,會完全聽從兵部的調令?
人家能跟朝廷保持相安無事就已經很不錯了。
朔方軍目前看起來倒是聽話,但朔方軍的聽話,是因為如今皇帝就在靈武,而且朔方軍政節度使是郭子儀。
要是換作別人的話,但凡是一個有一點野心的人當這個節度使,搞不好都能上演一出奉天子以令諸侯的戲碼。
所以掌控兵部,和掌控軍權是不一樣的。
李豫可以容許兵部在李輔國的手上,但是軍權絕對要掌握在自己手裏。
要是李輔國能將軍權和後勤保障的權利同時抓在手裏,那就基本上可以相當於完全能夠控製一支軍隊。
而且以李輔國現在的地位和身份能量,他可以隨時進行大規模的擴軍活動。
這意味著大唐的實際天子要換人了。
“不知道王師所說的機會在哪裏。”
李豫一臉虔誠地發問。
王君榮則是瞧了他一眼,隨後同樣有幾分嚴肅地道:“那就要看殿下心中到底是什麽想法了。”
“王師請講。”
“如今看起來是李輔國略占上風,但實際上兩邊不過是在互相角力,如今隻能算是一個勢均力敵的局麵。”
“如此情況,以殿下的身份和能力,完全可以從兩邊挑選一方,自然便可在天平的一側,加上足以分清勝負的砝碼。”
李豫聽著這話,臉色不由地驚呆了起來。
他一直都以為現在這裏就是一個小透明般的無用之人,卻沒有想到在王君榮的嘴裏竟然變成了一個可以決定兩方勝負的關鍵力量。
“本王竟然如此重要?”
“殿下切莫妄自菲薄。”
李豫心中頓時湧起一股感動。
連帶著,他看向王君榮的眼神也再一次發生了變化。
瞧瞧人家王君榮,在這個時候都不忘給自己打氣,再瞧瞧那些在朝堂上屍位素餐的蟲豸!
簡直就是高下立判!
“王師之心,本王一定銘記於內。”
李豫一隻手攥成拳頭,僅僅錘在自己的心口。
王君榮心中懵了一下。
不知道李豫為什麽突然有如此大的反響。
但想來也不算是一件壞事。
李豫這時候又一次說道:“既然如此,那本王這一次還是要站在朝廷上。”
“李輔國手中已經有了一個李嗣業,絕不能再將這後勤如此大的權力交給李輔國手上。”
……
此時此刻,大唐朝廷的戶部和兵部已經亂作一團。
雖然戶部和兵部都處於李輔國的控製之下,但李輔國能夠控製的還隻是最上麵的那一層官員。
比方說戶部尚書,兵部尚書這種朝廷高官。
但也僅限於此。
李輔國畢竟在朝堂上所付出的精力不算太多,他沒有能力,也沒有辦法將自己的手深入到整個戶部和兵部的上上下下。
而這就給了蕭華等人去製約李輔國的機會。
朝堂上的官員都是需要站隊的,不論是皇子奪嫡時候,站隊哪個皇子,還是朝堂黨爭的時候,戰隊哪個黨。
你需要身後有背景,自己有勢力,才能夠真正在朝廷上所立足。
而在一個部門當中,上下的兩層官員卻分屬不同的黨派,問題就完全凸顯了出來。
按理來說,此番去進行軍隊後勤運輸的部門不過就是一個戶部和兵部,都在李輔國的控製範圍之內。
可偏偏在負責押運糧草的人選上犯了難。
根本沒有人可派。
但凡朝廷的調令剛剛發下去,被負責指派押運糧草的人肯定要染上一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