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不省心
神京長安,皇宮。
自從登基後,弘治皇帝沒有一日敢懈怠,每天天不亮就從溫暖的被窩裏爬起來,
勤勤懇懇地在乾清門禦門聽政;兢兢業業地在養心殿,和內閣首輔申行石、兵部尚書葉向高等人商議國政。
饒是如此勤勉用心,老天爺也不放過他,連續三個年頭,陝甘大旱,赤地千裏,餓殍遍野。
兩省活不下去的饑民,不是在有心人的鼓動下揭竿而起,攻城掠地;就是往神京而來,討一口飯吃。
真可謂是,國勢日艱。
再則,朝中勳貴跋扈,恣意妄為,相互勾結,拿空餉,喝兵血,圈養私兵,致使朝廷無兵可用。
太宗皇帝遷都長安後,大周曆代皇帝皆是暗中推行,崇文禦武之策削弱勳貴,以平衡朝政各方。
奈何,太上皇禪讓病體康複之後,卻是一改往日,為了重新掌權,卻是暗中派宮人拉攏勳貴,
和弘治皇帝對抗,朝野文武割裂嚴重,跟鬥雞眼似的,誰也看不順眼誰,鬥得不可開膠。
今年年初,趁著太上皇南下金陵祭拜高陵,不在神京時,聽取內閣首輔申行時的建議,弘治皇帝果斷啟用,被太上皇當政時廢黜的文官,才勉強穩住了頹勢。
這日下朝之後,弘治皇帝並未像往常一樣,乘坐步攆迴養心殿,而是一邊想著國事,一邊漫步在浮躁的春日。
好消息有,壞消息也不少,最令弘治皇帝痛心的,莫過於王子騰的首尾兩端了。
王子騰本是進士出身,弘治皇帝的潛邸之臣,是他一路提拔,悉心栽培才坐上了兵部左侍郎、京營節度使之位。
本想利用王子騰,將京營收歸兵部,控製在朝廷手中,奈何,王子騰終究是開國勳貴之後,和四王八公、金陵四大家族牽扯太深。
這次傾力整編京營,不過是從賈家掌控,變成了由四王八公控製,朝廷仍是沒法插手。
得知賈政被抓,榮國府的一張名帖,京營寧榮二府舊部便倒戈,王子騰無兵可用,不得不和勳貴一方媾和。
新編的十二團營,除了喝兵血的人少了,卻是換湯不換藥,朝廷根本指揮不動。
一想到這裏,弘治皇帝氣的牙癢癢,在養心殿裏,不知摔碎了多少名貴古玩瓷器。
算是對勳貴徹底死了心,失去了明君的理智,弘治皇帝在政治上倒向了文臣這一邊,在兵部尚書葉向高的建議下,賣力拉攏夏傑,無非是權宜之計。
一則,夏傑是榮國府的外孫,輕易能取得寧榮二府舊部支持。
二則,夏傑有救駕之功,被敕封了三等義勇伯,乃是勳貴一員。
三則,夏傑年紀輕,夏家根基淺薄,沒有親信。
江南發生的一切,恰好應證了葉向高的判斷。
夏傑無人可用,留下家奴——刀疤漢鎮守南京大營,提拔有背主之嫌的張德平,首尾兩端的劉國棟。
而,這三人在夏傑離開江寧,護送太上皇聖駕歸京時,卻是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張德平和劉國棟為了討好夏傑,蠱惑夏剛舊部偽裝成倭寇,襲殺了正和劉傑輝密謀的甄應嘉,還好劉傑輝跑的快,要不然,連他也一塊死了。
消息經東廠密探傳到宮裏,弘治皇帝幾乎笑的合不攏嘴,真是天助我也!
原來,當年廢太子因得勳貴軍方擁護,和太上皇推行以文禦武的國策,父子二人政見不合,他和忠順親王皆是在太上皇和廢太子間反複橫跳,暗中積蓄實力。
而江南甄家,卻是忠順親王的死杆心腹,利用金陵省學政的身份,這七八年來,大肆提拔江南學子。
幾乎暗中掌控了,國朝一半還多的稅收,更是將天下鹽稅控製在了手裏,暗地裏卻是勾結白蓮教匪徒,蓄養私兵,欲行不軌。
甄應嘉這一死,忠順親王的錢袋子就不穩了,也沒了後繼文官可用,如何同名正言順,握有天下大義的弘治皇帝鬥?
弘治皇帝心情大好,王子騰的背叛,就顯得不那麽痛了,反正沒了王子騰,還有夏傑可用不是?
隻要能把京營的兵權收歸朝廷,抓到弘治皇帝自己的手中就行了,並不是非他王子騰不可!
弘治皇帝暗自鬆了口氣,快要進養心殿的時候,一個小太監在戴權的耳邊說了幾句,
弘治皇帝側頭看了一眼,腳步不停,行到龍椅前坐了下來,拿起案頭的奏折掃了一眼,
無非是朝廷禦史文官得知,夏傑熱孝娶親,乃是大不敬,教弘治皇帝嚴懲夏傑,以明朝廷法紀。
弘治皇帝劍眉皺成了一團,將那道奏折扔到了一邊,接下來十幾封奏折,皆是一樣的內容,要求朝廷重懲夏傑。顯然,朝中有人不想讓他用夏傑。
而,王子騰高升兵部左侍郎,京營節度使之前,就在督察院任職右都禦史。
可以說,督察院的禦史有一大半,都是王子騰的人。
這背後主使之人唿之欲出,簡直不要太明顯。
看到這些奏折,弘治皇帝臉都氣綠了,卻是無可奈何,王子騰這一招,恰好擊在了他的軟肋上。
你不是要以文禦武麽?一個不孝之人,敢用麽?
弘治皇帝右胳膊惱怒地在禦案上一掃,頓時,嘩啦之聲大作,奏折,筆架,鎮紙,硯台等等散落了一地。
養心殿裏伺候的小太監、宮女皆是跪伏在地,大氣也不敢喘一個,深怕惹惱了盛怒中的弘治皇帝,平白遭殃。
聽到裏邊的響動,戴權連忙揮退了小太監,走進了養心殿,看見乒乒乓乓散落一地的東西,心裏吃了一驚,躬著身子來到弘治皇帝身邊,道:
“皇爺,小周子(周孝安)傳來了消息,說是龍舟行到揚州附近江麵,夜間停船紮營時,遭遇反將周開河父子和白蓮教匪徒偷襲,太上皇······”
雖然,弘治皇帝早就知道,太上皇在雨化田護衛下,暗中離開了江寧,不可能在龍舟上。
哪怕心底恨不得太上皇死在揚州。但,此刻,弘治皇帝卻是故作不知,裝作很關心太上皇安危的樣子。
一把拉住戴權的胳膊,滿臉急切地問道:
“太上皇怎麽了?”
“說!”
戴權也跟著做戲,一臉難色,剛想說話,外邊跑進來了一個小太監,沒有半點眼力勁,在離弘治皇帝八九步的時候,跪了下來,道:
“啟稟皇爺,首輔大人有要事求見!”
小太監話音還未落下,一個五十五六的高瘦老頭,撩著緋紅官袍的下擺,氣喘籲籲地跑了進來,道:
“陛下,不好了,忠順親王不見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欲知來人是誰,且聽下迴分解。
神京長安,皇宮。
自從登基後,弘治皇帝沒有一日敢懈怠,每天天不亮就從溫暖的被窩裏爬起來,
勤勤懇懇地在乾清門禦門聽政;兢兢業業地在養心殿,和內閣首輔申行石、兵部尚書葉向高等人商議國政。
饒是如此勤勉用心,老天爺也不放過他,連續三個年頭,陝甘大旱,赤地千裏,餓殍遍野。
兩省活不下去的饑民,不是在有心人的鼓動下揭竿而起,攻城掠地;就是往神京而來,討一口飯吃。
真可謂是,國勢日艱。
再則,朝中勳貴跋扈,恣意妄為,相互勾結,拿空餉,喝兵血,圈養私兵,致使朝廷無兵可用。
太宗皇帝遷都長安後,大周曆代皇帝皆是暗中推行,崇文禦武之策削弱勳貴,以平衡朝政各方。
奈何,太上皇禪讓病體康複之後,卻是一改往日,為了重新掌權,卻是暗中派宮人拉攏勳貴,
和弘治皇帝對抗,朝野文武割裂嚴重,跟鬥雞眼似的,誰也看不順眼誰,鬥得不可開膠。
今年年初,趁著太上皇南下金陵祭拜高陵,不在神京時,聽取內閣首輔申行時的建議,弘治皇帝果斷啟用,被太上皇當政時廢黜的文官,才勉強穩住了頹勢。
這日下朝之後,弘治皇帝並未像往常一樣,乘坐步攆迴養心殿,而是一邊想著國事,一邊漫步在浮躁的春日。
好消息有,壞消息也不少,最令弘治皇帝痛心的,莫過於王子騰的首尾兩端了。
王子騰本是進士出身,弘治皇帝的潛邸之臣,是他一路提拔,悉心栽培才坐上了兵部左侍郎、京營節度使之位。
本想利用王子騰,將京營收歸兵部,控製在朝廷手中,奈何,王子騰終究是開國勳貴之後,和四王八公、金陵四大家族牽扯太深。
這次傾力整編京營,不過是從賈家掌控,變成了由四王八公控製,朝廷仍是沒法插手。
得知賈政被抓,榮國府的一張名帖,京營寧榮二府舊部便倒戈,王子騰無兵可用,不得不和勳貴一方媾和。
新編的十二團營,除了喝兵血的人少了,卻是換湯不換藥,朝廷根本指揮不動。
一想到這裏,弘治皇帝氣的牙癢癢,在養心殿裏,不知摔碎了多少名貴古玩瓷器。
算是對勳貴徹底死了心,失去了明君的理智,弘治皇帝在政治上倒向了文臣這一邊,在兵部尚書葉向高的建議下,賣力拉攏夏傑,無非是權宜之計。
一則,夏傑是榮國府的外孫,輕易能取得寧榮二府舊部支持。
二則,夏傑有救駕之功,被敕封了三等義勇伯,乃是勳貴一員。
三則,夏傑年紀輕,夏家根基淺薄,沒有親信。
江南發生的一切,恰好應證了葉向高的判斷。
夏傑無人可用,留下家奴——刀疤漢鎮守南京大營,提拔有背主之嫌的張德平,首尾兩端的劉國棟。
而,這三人在夏傑離開江寧,護送太上皇聖駕歸京時,卻是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張德平和劉國棟為了討好夏傑,蠱惑夏剛舊部偽裝成倭寇,襲殺了正和劉傑輝密謀的甄應嘉,還好劉傑輝跑的快,要不然,連他也一塊死了。
消息經東廠密探傳到宮裏,弘治皇帝幾乎笑的合不攏嘴,真是天助我也!
原來,當年廢太子因得勳貴軍方擁護,和太上皇推行以文禦武的國策,父子二人政見不合,他和忠順親王皆是在太上皇和廢太子間反複橫跳,暗中積蓄實力。
而江南甄家,卻是忠順親王的死杆心腹,利用金陵省學政的身份,這七八年來,大肆提拔江南學子。
幾乎暗中掌控了,國朝一半還多的稅收,更是將天下鹽稅控製在了手裏,暗地裏卻是勾結白蓮教匪徒,蓄養私兵,欲行不軌。
甄應嘉這一死,忠順親王的錢袋子就不穩了,也沒了後繼文官可用,如何同名正言順,握有天下大義的弘治皇帝鬥?
弘治皇帝心情大好,王子騰的背叛,就顯得不那麽痛了,反正沒了王子騰,還有夏傑可用不是?
隻要能把京營的兵權收歸朝廷,抓到弘治皇帝自己的手中就行了,並不是非他王子騰不可!
弘治皇帝暗自鬆了口氣,快要進養心殿的時候,一個小太監在戴權的耳邊說了幾句,
弘治皇帝側頭看了一眼,腳步不停,行到龍椅前坐了下來,拿起案頭的奏折掃了一眼,
無非是朝廷禦史文官得知,夏傑熱孝娶親,乃是大不敬,教弘治皇帝嚴懲夏傑,以明朝廷法紀。
弘治皇帝劍眉皺成了一團,將那道奏折扔到了一邊,接下來十幾封奏折,皆是一樣的內容,要求朝廷重懲夏傑。顯然,朝中有人不想讓他用夏傑。
而,王子騰高升兵部左侍郎,京營節度使之前,就在督察院任職右都禦史。
可以說,督察院的禦史有一大半,都是王子騰的人。
這背後主使之人唿之欲出,簡直不要太明顯。
看到這些奏折,弘治皇帝臉都氣綠了,卻是無可奈何,王子騰這一招,恰好擊在了他的軟肋上。
你不是要以文禦武麽?一個不孝之人,敢用麽?
弘治皇帝右胳膊惱怒地在禦案上一掃,頓時,嘩啦之聲大作,奏折,筆架,鎮紙,硯台等等散落了一地。
養心殿裏伺候的小太監、宮女皆是跪伏在地,大氣也不敢喘一個,深怕惹惱了盛怒中的弘治皇帝,平白遭殃。
聽到裏邊的響動,戴權連忙揮退了小太監,走進了養心殿,看見乒乒乓乓散落一地的東西,心裏吃了一驚,躬著身子來到弘治皇帝身邊,道:
“皇爺,小周子(周孝安)傳來了消息,說是龍舟行到揚州附近江麵,夜間停船紮營時,遭遇反將周開河父子和白蓮教匪徒偷襲,太上皇······”
雖然,弘治皇帝早就知道,太上皇在雨化田護衛下,暗中離開了江寧,不可能在龍舟上。
哪怕心底恨不得太上皇死在揚州。但,此刻,弘治皇帝卻是故作不知,裝作很關心太上皇安危的樣子。
一把拉住戴權的胳膊,滿臉急切地問道:
“太上皇怎麽了?”
“說!”
戴權也跟著做戲,一臉難色,剛想說話,外邊跑進來了一個小太監,沒有半點眼力勁,在離弘治皇帝八九步的時候,跪了下來,道:
“啟稟皇爺,首輔大人有要事求見!”
小太監話音還未落下,一個五十五六的高瘦老頭,撩著緋紅官袍的下擺,氣喘籲籲地跑了進來,道:
“陛下,不好了,忠順親王不見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欲知來人是誰,且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