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守城之戰(五)
明末:從渾河血戰開始 作者:凝暮黃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嚴亦飛看見張盤的時候,他正在小心地把兩把腰刀在篝火上熏黑,這樣在月夜或者淩晨下,敵人就不能看見刀光。
“今天交戰會是在天明以後了,別人都是擦刀,就張將軍你是在熏刀,你還真是謹慎啊。”
“末將習慣了啊。”張盤頭也不抬地把刀反複熏了幾遍:“反正這刀已經磨得很快了,萬一路上遇到建奴探馬也可以用啊。”
嚴亦飛對此倒不是很擔心,曆史上張盤的伏擊不是成功了嗎。
張盤小心地把熏好的刀插入鞘中,又開始熏他的搶頭:“自薩爾滸以來,末將不知道夢見這天多少次了,終於要和建奴在沙場上見真章了,就是在戰場上死了也甘心啊。”
“出兵在即,張將軍可不要說這種話。”雖然明知是封建迷信,但嚴亦飛聽了還是很不痛快,甚至有種不祥的預感。
他環顧了四周一圈,其他的士兵雖然也都很興奮,但他們總還是顯得有些緊張不安。
“是啊,嚴將軍,與你們石城軍連戰連捷不同,自薩爾滸以來,我們旅順的遼民們,他們太需要一場勝利了。”張盤一想到這場旅順明軍的野戰處子秀,雖然也是熱血沸騰,但是心中也不免有些揣揣不安。
出發前,張盤也感覺士兵們有些緊張,有不少士兵神經質一樣地抓著武器,隻有痙攣的劇痛才讓他們猛地放開,並伴隨著低聲的咒罵。張盤命令親兵宣讀命令,凡是和後金沒有滅門、殺父、奪妻之仇的人,都可以留下堅守旅順堡,因為此戰需要的是敢死之兵。
眾親兵和軍官反複唿喊了很久,這些勇敢的士兵們,他們除了更用力握住他們的武器外,並沒有任何人響應這個號召。
“久聞旅順堡留下的士兵,人人都是和建奴有深仇大恨。以前我還以為是誇張,沒有想到真是如此。”嚴亦飛也被這種場麵嚇了一跳,於是對張盤說道。
“末將倒是確實挑選過,不過也沒有想到真是這種情況。”張盤似乎也有點意外。
嚴亦飛讚道:“軍心可用,我相信,咱們此戰必然可以大破建奴。“
張盤聞言猶豫了一下,隨後出言詢問嚴亦飛道:“久聞嚴將軍文武雙全,大人您肯不肯……”張盤指了一下堡門的城樓:“去鼓舞一下軍士們的士氣。”
“這裏大都是張將軍的兵,嚴某就不做此喧賓奪主之事了。”
張盤苦笑了一下:“末將苯嘴拙舌,這種話是說不來的,尤其是幾千人一起看過來的時候,那更是說不來的。”
嚴亦飛仔細一想確實如此,這張盤兩年前隨毛文龍出兵三岔河口時,還不過是一個區區小兵,如今雖然在兩年內就提升至遊擊的高位,但是他不過也才是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在如此多人麵前演講緊張自然是不可避免的,況且他如此出身,大半應該是不識幾個字的,讓他來一段即興演講確實也有些難為了他。
“那好,那嚴某就獻醜了。”嚴亦飛也不推辭,跳下馬飛速跑上城樓,出戰的三千多士兵很快聚攏在城下望上來,旅順堡軍士的親屬們,也竭力向堡門內側湊過來,
他們也都想聽聽傳說中的戰無不勝的嚴亦飛將軍的演講。
引發自豪感,然後引發使命感,然後讓士兵們覺得自己可能的犧牲是有價值的,這就是這種戰前演講的奧義。
嚴亦飛連運了幾口氣,也漸漸沉浸於他的感慨之中,他沒有馬上說話,而是用手撫著大明火紅的軍旗,正是在這麵旗幟下,大明士兵用竹竿趕走了蒙古鐵騎,推翻了強加給華夏百姓的四姓製度。
嚴亦飛盤算好開場白後,終於開口大聲的衝幾千名狂熱的士兵怒吼道:“二百多年前,我太祖高皇帝倡義幟,驅逐暴元,故知夷狄有當滅之期……”
“夷狄雖猖獗一時,但中國有必伸之理,就讓這轉折從今天開始吧,就從我們手裏開始吧……”
嚴亦飛忘情地說了很久,他來自的時代有很痛的迴憶,結果他又到了一個更痛入骨髓的時代,一時間這些情感都融合在了一起。他不是不知道民族主義是一把雙刃劍,每一邊都同樣的鋒利——如同他來自的時代,民族主義給中國帶來了獨立,讓中國人敢於挑戰任何強權,但也讓中國付出了相當的代價。
但他個人堅決的認為,民族必須能先站起來,而後才能談包容。
城下的士兵靜靜地聽著,嚴亦飛知道今天,會有很多人死去,這些犧牲是不可避免的。
於是他接著說道:“我們會流血,建奴也會流血,我們會死,建奴也會死……”
嚴亦飛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掃視一圈城下的眾人,他注意到每個人都緊張地等著他的下文:“但我們的魂魄,有華夏的香火可以享用,有子孫供奉的牌位可以棲息身,而建奴沒有!”
從客觀上來說,在四大文明古國中,當古巴比倫的漢摩拉比法典已經埋在沙子裏千年後,當埃及人已經可以把金子塔修建得和小山一樣高時,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還隻不過是黃土高原上一個大一些的部落而已,但是,無論是古巴比倫、古埃及、還是古希臘,他們都沒有把文明的火種延續下去,他們在曆史的長河中雖然輝煌,但也很快的熄滅了。
而中華文明,從傳說中的三代聖賢開始,一步步把整個東亞納入版圖,子孫繁衍、生生不息,一直綿延數千年而不曾熄滅,而這種韌性,就是中華民族最本質的精神!
“諸君努力,今天,就讓我們各位身上的國仇家恨,一起用我們手中的武器,發泄在這群野蠻的建奴身上!”嚴亦飛扶著身邊的旗杆,情緒激動得久久不能自已——到了今天,我才真正的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大明子民了吧!
嚴亦飛講完以後,士兵就紛紛整隊出發,如長蛇般蜿蜓開向灰蒙蒙的天際,大地盡頭的山巒在夜幕中閃動著猙獰的身影,明軍浩浩蕩蕩地前行,每個士兵都準備去接受在那裏潛伏等待著他們的命運——就如同這眼前的迷霧景致一般充滿了未知和兇險……
每個走過堡門的士兵,都如同初生的嬰
兒一般,使出吃奶的力氣盡力高唿,一聲緊跟著一聲:“聖上萬歲!“大明萬歲!”
天啟三年正月,後金過萬騎南下攻旅順,旅順四千遼東明軍浴血奮戰,堡門前敵我屍相層疊……...
後金軍三日不克,遂後退二十裏,遣使勸降,石城島參將嚴亦飛、旅順守將張盤毀書斬使,後金軍盛怒之下再攻旅順,嚴亦飛、張盤二人傾旅順全堡之力主動出擊。三千餘東江官兵與後金軍大戰於旅順堡外南北山……是役,明軍大捷!
……
上百件攻城的盾車、雲梯、望塔被推得東倒西歪,其中有不少正在熊熊燃燒,戰鬥中明軍沒時間去救馬,後金軍也沒力量去救,所以大批戰馬就被栓在馬車上,就此被活活燒死。
“再派探馬。”嚴亦飛讓張鬆岩不停向北偵查,免得被後金軍殺個迴馬槍。奪取戰場後,明軍士兵就開始搜集戰利品,把無人認領的屍體首級割下來,順便翻翻有沒有銀兩銅錢,這工作不耗盡他們最後的一絲體力是不會停止的。
所以包括嚴亦飛的部下在內,大多數明軍士兵都疲憊地坐在地上喘氣。
探馬一波波返迴,他們看見隻有洶湧北逃的敵軍背影,一路都是遺棄的旗幟和跑到吐血的死人。
“贏了!”嚴亦飛歎了一口氣,一顆心總算是放平了。
方才後金前軍被打散後,中軍目瞪口呆地看著如神兵天降般出現在眼前的明軍,他們的武器盔甲大多還裝在大車上,戰兵和輔兵混雜在一起,毫無軍隊建製可言。麵對旅順、石城聯軍的急襲,疲憊不堪的後金中軍轉眼間就是一片大亂,個別勇猛的士卒忙著扔下纜繩去穿甲取槍,更多的人發一聲喊就向後四散逃竄。
等到明軍縱火焚燒輜重的時候,後金軍就徹底陷入混亂了,有的軍官想反擊,有的軍官想結陣防守,還有的想後退重整,而在這一片大亂中,後金官兵早就是上下解體,兵找不到將,將找不到兵。
從高坡上衝下的明軍士兵一邊縱火一邊大砍大殺,後金軍就此土崩瓦解,蜂擁北逃的人流把試圖增援的後金後隊也衝垮了…..
戰場上七零八落的全是屍體,嚴亦飛來迴走了兩遍,發現建奴屍體上致命傷在前身的不過三、四十人,明軍的數十死傷也全是這些人造成的,而在逃跑中被明軍追上砍死的足有這個數目的十倍以上。
可惜明軍騎兵太少,因此這隻是一場擊潰戰,戰果實在有點少,不過嚴亦飛也明白,沒有強有力的騎兵,想打殲滅戰談何容易啊。
此戰加上之前的旅順防禦戰和伏擊後金前隊,明軍在戰場收集到首級八百餘具,後金在遼南兩旗已經無力發動進攻了。
“今天交戰會是在天明以後了,別人都是擦刀,就張將軍你是在熏刀,你還真是謹慎啊。”
“末將習慣了啊。”張盤頭也不抬地把刀反複熏了幾遍:“反正這刀已經磨得很快了,萬一路上遇到建奴探馬也可以用啊。”
嚴亦飛對此倒不是很擔心,曆史上張盤的伏擊不是成功了嗎。
張盤小心地把熏好的刀插入鞘中,又開始熏他的搶頭:“自薩爾滸以來,末將不知道夢見這天多少次了,終於要和建奴在沙場上見真章了,就是在戰場上死了也甘心啊。”
“出兵在即,張將軍可不要說這種話。”雖然明知是封建迷信,但嚴亦飛聽了還是很不痛快,甚至有種不祥的預感。
他環顧了四周一圈,其他的士兵雖然也都很興奮,但他們總還是顯得有些緊張不安。
“是啊,嚴將軍,與你們石城軍連戰連捷不同,自薩爾滸以來,我們旅順的遼民們,他們太需要一場勝利了。”張盤一想到這場旅順明軍的野戰處子秀,雖然也是熱血沸騰,但是心中也不免有些揣揣不安。
出發前,張盤也感覺士兵們有些緊張,有不少士兵神經質一樣地抓著武器,隻有痙攣的劇痛才讓他們猛地放開,並伴隨著低聲的咒罵。張盤命令親兵宣讀命令,凡是和後金沒有滅門、殺父、奪妻之仇的人,都可以留下堅守旅順堡,因為此戰需要的是敢死之兵。
眾親兵和軍官反複唿喊了很久,這些勇敢的士兵們,他們除了更用力握住他們的武器外,並沒有任何人響應這個號召。
“久聞旅順堡留下的士兵,人人都是和建奴有深仇大恨。以前我還以為是誇張,沒有想到真是如此。”嚴亦飛也被這種場麵嚇了一跳,於是對張盤說道。
“末將倒是確實挑選過,不過也沒有想到真是這種情況。”張盤似乎也有點意外。
嚴亦飛讚道:“軍心可用,我相信,咱們此戰必然可以大破建奴。“
張盤聞言猶豫了一下,隨後出言詢問嚴亦飛道:“久聞嚴將軍文武雙全,大人您肯不肯……”張盤指了一下堡門的城樓:“去鼓舞一下軍士們的士氣。”
“這裏大都是張將軍的兵,嚴某就不做此喧賓奪主之事了。”
張盤苦笑了一下:“末將苯嘴拙舌,這種話是說不來的,尤其是幾千人一起看過來的時候,那更是說不來的。”
嚴亦飛仔細一想確實如此,這張盤兩年前隨毛文龍出兵三岔河口時,還不過是一個區區小兵,如今雖然在兩年內就提升至遊擊的高位,但是他不過也才是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在如此多人麵前演講緊張自然是不可避免的,況且他如此出身,大半應該是不識幾個字的,讓他來一段即興演講確實也有些難為了他。
“那好,那嚴某就獻醜了。”嚴亦飛也不推辭,跳下馬飛速跑上城樓,出戰的三千多士兵很快聚攏在城下望上來,旅順堡軍士的親屬們,也竭力向堡門內側湊過來,
他們也都想聽聽傳說中的戰無不勝的嚴亦飛將軍的演講。
引發自豪感,然後引發使命感,然後讓士兵們覺得自己可能的犧牲是有價值的,這就是這種戰前演講的奧義。
嚴亦飛連運了幾口氣,也漸漸沉浸於他的感慨之中,他沒有馬上說話,而是用手撫著大明火紅的軍旗,正是在這麵旗幟下,大明士兵用竹竿趕走了蒙古鐵騎,推翻了強加給華夏百姓的四姓製度。
嚴亦飛盤算好開場白後,終於開口大聲的衝幾千名狂熱的士兵怒吼道:“二百多年前,我太祖高皇帝倡義幟,驅逐暴元,故知夷狄有當滅之期……”
“夷狄雖猖獗一時,但中國有必伸之理,就讓這轉折從今天開始吧,就從我們手裏開始吧……”
嚴亦飛忘情地說了很久,他來自的時代有很痛的迴憶,結果他又到了一個更痛入骨髓的時代,一時間這些情感都融合在了一起。他不是不知道民族主義是一把雙刃劍,每一邊都同樣的鋒利——如同他來自的時代,民族主義給中國帶來了獨立,讓中國人敢於挑戰任何強權,但也讓中國付出了相當的代價。
但他個人堅決的認為,民族必須能先站起來,而後才能談包容。
城下的士兵靜靜地聽著,嚴亦飛知道今天,會有很多人死去,這些犧牲是不可避免的。
於是他接著說道:“我們會流血,建奴也會流血,我們會死,建奴也會死……”
嚴亦飛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掃視一圈城下的眾人,他注意到每個人都緊張地等著他的下文:“但我們的魂魄,有華夏的香火可以享用,有子孫供奉的牌位可以棲息身,而建奴沒有!”
從客觀上來說,在四大文明古國中,當古巴比倫的漢摩拉比法典已經埋在沙子裏千年後,當埃及人已經可以把金子塔修建得和小山一樣高時,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還隻不過是黃土高原上一個大一些的部落而已,但是,無論是古巴比倫、古埃及、還是古希臘,他們都沒有把文明的火種延續下去,他們在曆史的長河中雖然輝煌,但也很快的熄滅了。
而中華文明,從傳說中的三代聖賢開始,一步步把整個東亞納入版圖,子孫繁衍、生生不息,一直綿延數千年而不曾熄滅,而這種韌性,就是中華民族最本質的精神!
“諸君努力,今天,就讓我們各位身上的國仇家恨,一起用我們手中的武器,發泄在這群野蠻的建奴身上!”嚴亦飛扶著身邊的旗杆,情緒激動得久久不能自已——到了今天,我才真正的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大明子民了吧!
嚴亦飛講完以後,士兵就紛紛整隊出發,如長蛇般蜿蜓開向灰蒙蒙的天際,大地盡頭的山巒在夜幕中閃動著猙獰的身影,明軍浩浩蕩蕩地前行,每個士兵都準備去接受在那裏潛伏等待著他們的命運——就如同這眼前的迷霧景致一般充滿了未知和兇險……
每個走過堡門的士兵,都如同初生的嬰
兒一般,使出吃奶的力氣盡力高唿,一聲緊跟著一聲:“聖上萬歲!“大明萬歲!”
天啟三年正月,後金過萬騎南下攻旅順,旅順四千遼東明軍浴血奮戰,堡門前敵我屍相層疊……...
後金軍三日不克,遂後退二十裏,遣使勸降,石城島參將嚴亦飛、旅順守將張盤毀書斬使,後金軍盛怒之下再攻旅順,嚴亦飛、張盤二人傾旅順全堡之力主動出擊。三千餘東江官兵與後金軍大戰於旅順堡外南北山……是役,明軍大捷!
……
上百件攻城的盾車、雲梯、望塔被推得東倒西歪,其中有不少正在熊熊燃燒,戰鬥中明軍沒時間去救馬,後金軍也沒力量去救,所以大批戰馬就被栓在馬車上,就此被活活燒死。
“再派探馬。”嚴亦飛讓張鬆岩不停向北偵查,免得被後金軍殺個迴馬槍。奪取戰場後,明軍士兵就開始搜集戰利品,把無人認領的屍體首級割下來,順便翻翻有沒有銀兩銅錢,這工作不耗盡他們最後的一絲體力是不會停止的。
所以包括嚴亦飛的部下在內,大多數明軍士兵都疲憊地坐在地上喘氣。
探馬一波波返迴,他們看見隻有洶湧北逃的敵軍背影,一路都是遺棄的旗幟和跑到吐血的死人。
“贏了!”嚴亦飛歎了一口氣,一顆心總算是放平了。
方才後金前軍被打散後,中軍目瞪口呆地看著如神兵天降般出現在眼前的明軍,他們的武器盔甲大多還裝在大車上,戰兵和輔兵混雜在一起,毫無軍隊建製可言。麵對旅順、石城聯軍的急襲,疲憊不堪的後金中軍轉眼間就是一片大亂,個別勇猛的士卒忙著扔下纜繩去穿甲取槍,更多的人發一聲喊就向後四散逃竄。
等到明軍縱火焚燒輜重的時候,後金軍就徹底陷入混亂了,有的軍官想反擊,有的軍官想結陣防守,還有的想後退重整,而在這一片大亂中,後金官兵早就是上下解體,兵找不到將,將找不到兵。
從高坡上衝下的明軍士兵一邊縱火一邊大砍大殺,後金軍就此土崩瓦解,蜂擁北逃的人流把試圖增援的後金後隊也衝垮了…..
戰場上七零八落的全是屍體,嚴亦飛來迴走了兩遍,發現建奴屍體上致命傷在前身的不過三、四十人,明軍的數十死傷也全是這些人造成的,而在逃跑中被明軍追上砍死的足有這個數目的十倍以上。
可惜明軍騎兵太少,因此這隻是一場擊潰戰,戰果實在有點少,不過嚴亦飛也明白,沒有強有力的騎兵,想打殲滅戰談何容易啊。
此戰加上之前的旅順防禦戰和伏擊後金前隊,明軍在戰場收集到首級八百餘具,後金在遼南兩旗已經無力發動進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