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開荒挖井
明末:從渾河血戰開始 作者:凝暮黃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其實關於這野菜之事,孟學民隻想到了其一,嚴亦飛則想的更多。
重要的是,在田中種地要消耗的人力都是壯勞力最起碼也得是中青年婦女才行。而收集野菜則可以更加充分的去利用人力資源,無論是老人還是七八歲的孩子,都可以勝任這項工作。
畢竟每個壯丁一定會有他的家人,也就是所謂附屬人口。野菜的產出雖然不穩定,而且野生的野菜的產量也少了一些,但是收獲的野菜也能減少一些糧食的消耗,因此寶貴的糧食不會被白白消耗掉,反而相應會多節省一些糧食,這樣總的來說肯定是賺了。
而且嚴亦飛在部隊時,在當時的中央七台耕戰頻道也看過相關的節目,這野菜如果改成人工種植,其產量也是不小的。
其中蒲公英,也就是東北常說的婆婆丁。是比較常見的野菜,一年可以收四茬,每茬畝產有兩千斤以上,全年畝產量高達八千斤到九千斤左右。
而且蒲公英的花可以加工成泡菜和泡酒,蒲公英的葉和根可以加工成茶,也能有經濟效益產出。而且蒲公英製成的茶葉在後世賣的可一點也不便宜,好一些的蒲公英根茶甚至能買到五百塊錢一公斤。就算在這明末的時候,這蒲公英茶沒有什麽市場賣不出去,但是也能分發給百姓當做茶餘飯後的消遣不是。
另外幾種常見的野菜當中,薺菜的畝產超過三千斤,馬齒莧的畝產量七千斤左右,而蕨菜種植一次可以連續采收十五年,畝產量兩千斤以上,而且其耐寒和耐旱力是很強的。
塔讀@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首先是選址,在挖井之前那個井匠先選擇了十幾處長有茂密艾蒿叢的地方。打井人在打井之前並不知地下水距地麵有多深,全憑地麵的艾蒿當向導。
隨後,那個井匠拿出了一種古人打井的專用工具,土語稱蝴蝶錐,那錐的頭部形狀像現在的冰鋒,上部有兩個形似蝴蝶翅的泥鬥,錐頭在鑽井的同時也把泥沙帶到了泥鬥裏,裝滿後拉出地麵進行清理。
然後,井匠在選好的地方鋪好繩子,繩子上麵和壘牆一樣壘了一圈磚,幹砌,不用灰不用泥,直徑大概在七尺左右,這樣的的牆大概壘了一米高,用繩子把磚捆好,上麵留著繩頭甩在牆外。
又有兩個百姓進入牆內把土挖出來,挖到差不多看不到人的時候,開始挖磚牆下麵的土。四周均勻的一點點的挖,讓磚牆可以慢慢沉下去。
磚牆沉到快到地麵的時候,繩頭還是甩在外麵,繼續壘牆到三尺高。這時候下麵挖的已經有六尺左右深了。井口上麵架了個轆鱸,方便人上下以及從下麵用筐取土上來。
隨後那井匠又指揮人在下麵一直挖,磚牆一直下沉,繩子始終留在地麵上。越挖越深,當挖出水的時候,以前吊土的筐就換成了水桶,把泥漿吊上來。。井下麵很冷,即使此時還不到深秋,天氣還很溫暖,但是挖井人仍舊需要用喝酒來驅寒。
繼續往下挖,這時候井口開始往裏麵收,每層磚往裏麵收一點點,土也跟著填上。收到大概三尺直徑的時候,井下麵出來的水過一晚上就有一人多深了,早上開工時候需要往上淘很多桶水。這時候,井的深度基本就差不多了。
下麵的工作叫做淘井。就是把井裏麵的泥水都弄幹淨。先把井裏的泥水都淘走以後,在井底活鋪兩層磚。然後等第二天水上來以後,繼續把水淘幹。大概淘了兩天的樣子。這活兒就算幹完了。
最後,那井匠找來了一塊開了洞的大石板,紅砂石板,至少也有三寸厚,叫井口石。蓋在了井口上,比地麵高了大概一尺的樣子。然後上麵換了個新的轆軲。這口井就能用了。
這口井前後挖了大概十天的樣子,這島上的地下水位還是比較高的,井也就不到三丈深的樣子。水位高的時候,水麵離井口也就不到一丈。這井裏的水不是從井底冒上來的,是從井壁的磚縫間慢慢滲進去的。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不過這些海島淺層水,喝到嘴裏卻總感覺有一些說不上來的異味。但是以現有的條件,這可不是什麽不能克服的問題。
在幾十年之後,這口嚴亦飛到達石城島之後挖出的第一口井,被命名為石城井,成了一個很重要的景觀。每一個來到石城島上參觀遊玩的遊客,都一定會來到這口石城井旁,喝上一碗這並不算甘甜的井水,感受這他們前輩當年的艱辛與不易。
……
那日與孟學民詳談之後,嚴亦飛早就派孟學民領著一些百姓對石城島上土地進行了一次詳細的調查,哪裏荒地多,哪裏土地肥,都有過仔細的了解。
最後王鬥決定在優先在向陽河兩旁,兩旁開墾荒地,
嚴亦飛現在手上有約男丁二百三十餘人,中青年壯婦二百一十多口,在明末這個時代,青壯年的婦女同樣要跟男子一起下地幹活。而經過這段時間的嚴亦飛特製的菜肉粥的調養,各人氣色好了很多,都感覺身上似乎有了用不完的力氣而且精氣神都好了不少。
這些人中,除了一部分跟隨孟學民和井匠修建溝渠,打造水井之外,餘者各人都是跟著嚴亦飛一起在周邊開墾荒地。
一連多天,眾百姓都是天亮而出,日落而迴,每天都是努力幹活,尤其是他們看見嚴亦飛每天都是帶頭幹活,揮汗如雨,非常拚命的樣子,眾百姓都是有些感動,感覺嚴守備這樣的上官真是少見。
由於嚴亦飛每日都帶頭幹活了,自然也沒有什麽百姓敢於偷懶,而且他們知道,現在開墾的土地之中,沒準就是將來自己分得的那塊土地。所以他們每人都跟在嚴亦飛身旁拚命的幹活。
八月二十一日這天一大早,眾百姓都是香甜的喝光了早飯的菜肉粥,隨後在嚴亦飛的帶領之下,各人或是扛著鎬頭,或是扛著鋤頭,又有一些
身份證-五六37四三陸七伍
婦女挑著簸箕,籮筐等物同往。這些農具嚴亦飛都是花了不少銀子從島上的原住民手中購買而來些。
一些百姓又趕著那十幾頭從潘家屯和西呂家屯內百姓租來的耕牛去開荒,這樣可使開荒的速度大大加快。
這年代生產效率極為底下,不像後世有拖拉機,此時每個男丁一天隻可開荒半畝田地,而有了耕牛後,可以就一天開荒一畝左右的田地了。
就這樣一直幹到了午時左右,就有負責做飯的幾個老年婦女遠遠的大聲叫喊道:“開飯啦!”
隨後幾個婦女用扁擔扛著飯送來了,和後世農忙時的農民一樣,為了提高效率,此時的百姓午飯都是直接在田地上吃。
眾人聞言都是紛紛放下農具,在嚴亦飛的帶領下,排好隊列,挨個等著領飯。
這石城島上以午飯最為豐盛,今天每人都是大碗的米飯吃著,每人還有一大碗菜湯,裏麵有大塊的蘿卜、白菜等蔬菜,每人的菜湯中還都有兩三條肉絲,這讓眾百姓都是吃的心滿意足,辛苦幹活之後,最好的享受就是美美的吃上一頓了。
對於他們來說,現在的日子不用整天提心吊膽的提防後金韃子的殺戮,每日幹活雖然辛苦,但是隻要幹活就能吃飽,這個名叫嚴亦飛的守備對他們也都不錯,每日與他們同甘共苦,還關心有加。這樣的生活,讓他們每個人的心裏都覺得十分滿足。
重要的是,在田中種地要消耗的人力都是壯勞力最起碼也得是中青年婦女才行。而收集野菜則可以更加充分的去利用人力資源,無論是老人還是七八歲的孩子,都可以勝任這項工作。
畢竟每個壯丁一定會有他的家人,也就是所謂附屬人口。野菜的產出雖然不穩定,而且野生的野菜的產量也少了一些,但是收獲的野菜也能減少一些糧食的消耗,因此寶貴的糧食不會被白白消耗掉,反而相應會多節省一些糧食,這樣總的來說肯定是賺了。
而且嚴亦飛在部隊時,在當時的中央七台耕戰頻道也看過相關的節目,這野菜如果改成人工種植,其產量也是不小的。
其中蒲公英,也就是東北常說的婆婆丁。是比較常見的野菜,一年可以收四茬,每茬畝產有兩千斤以上,全年畝產量高達八千斤到九千斤左右。
而且蒲公英的花可以加工成泡菜和泡酒,蒲公英的葉和根可以加工成茶,也能有經濟效益產出。而且蒲公英製成的茶葉在後世賣的可一點也不便宜,好一些的蒲公英根茶甚至能買到五百塊錢一公斤。就算在這明末的時候,這蒲公英茶沒有什麽市場賣不出去,但是也能分發給百姓當做茶餘飯後的消遣不是。
另外幾種常見的野菜當中,薺菜的畝產超過三千斤,馬齒莧的畝產量七千斤左右,而蕨菜種植一次可以連續采收十五年,畝產量兩千斤以上,而且其耐寒和耐旱力是很強的。
塔讀@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首先是選址,在挖井之前那個井匠先選擇了十幾處長有茂密艾蒿叢的地方。打井人在打井之前並不知地下水距地麵有多深,全憑地麵的艾蒿當向導。
隨後,那個井匠拿出了一種古人打井的專用工具,土語稱蝴蝶錐,那錐的頭部形狀像現在的冰鋒,上部有兩個形似蝴蝶翅的泥鬥,錐頭在鑽井的同時也把泥沙帶到了泥鬥裏,裝滿後拉出地麵進行清理。
然後,井匠在選好的地方鋪好繩子,繩子上麵和壘牆一樣壘了一圈磚,幹砌,不用灰不用泥,直徑大概在七尺左右,這樣的的牆大概壘了一米高,用繩子把磚捆好,上麵留著繩頭甩在牆外。
又有兩個百姓進入牆內把土挖出來,挖到差不多看不到人的時候,開始挖磚牆下麵的土。四周均勻的一點點的挖,讓磚牆可以慢慢沉下去。
磚牆沉到快到地麵的時候,繩頭還是甩在外麵,繼續壘牆到三尺高。這時候下麵挖的已經有六尺左右深了。井口上麵架了個轆鱸,方便人上下以及從下麵用筐取土上來。
隨後那井匠又指揮人在下麵一直挖,磚牆一直下沉,繩子始終留在地麵上。越挖越深,當挖出水的時候,以前吊土的筐就換成了水桶,把泥漿吊上來。。井下麵很冷,即使此時還不到深秋,天氣還很溫暖,但是挖井人仍舊需要用喝酒來驅寒。
繼續往下挖,這時候井口開始往裏麵收,每層磚往裏麵收一點點,土也跟著填上。收到大概三尺直徑的時候,井下麵出來的水過一晚上就有一人多深了,早上開工時候需要往上淘很多桶水。這時候,井的深度基本就差不多了。
下麵的工作叫做淘井。就是把井裏麵的泥水都弄幹淨。先把井裏的泥水都淘走以後,在井底活鋪兩層磚。然後等第二天水上來以後,繼續把水淘幹。大概淘了兩天的樣子。這活兒就算幹完了。
最後,那井匠找來了一塊開了洞的大石板,紅砂石板,至少也有三寸厚,叫井口石。蓋在了井口上,比地麵高了大概一尺的樣子。然後上麵換了個新的轆軲。這口井就能用了。
這口井前後挖了大概十天的樣子,這島上的地下水位還是比較高的,井也就不到三丈深的樣子。水位高的時候,水麵離井口也就不到一丈。這井裏的水不是從井底冒上來的,是從井壁的磚縫間慢慢滲進去的。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不過這些海島淺層水,喝到嘴裏卻總感覺有一些說不上來的異味。但是以現有的條件,這可不是什麽不能克服的問題。
在幾十年之後,這口嚴亦飛到達石城島之後挖出的第一口井,被命名為石城井,成了一個很重要的景觀。每一個來到石城島上參觀遊玩的遊客,都一定會來到這口石城井旁,喝上一碗這並不算甘甜的井水,感受這他們前輩當年的艱辛與不易。
……
那日與孟學民詳談之後,嚴亦飛早就派孟學民領著一些百姓對石城島上土地進行了一次詳細的調查,哪裏荒地多,哪裏土地肥,都有過仔細的了解。
最後王鬥決定在優先在向陽河兩旁,兩旁開墾荒地,
嚴亦飛現在手上有約男丁二百三十餘人,中青年壯婦二百一十多口,在明末這個時代,青壯年的婦女同樣要跟男子一起下地幹活。而經過這段時間的嚴亦飛特製的菜肉粥的調養,各人氣色好了很多,都感覺身上似乎有了用不完的力氣而且精氣神都好了不少。
這些人中,除了一部分跟隨孟學民和井匠修建溝渠,打造水井之外,餘者各人都是跟著嚴亦飛一起在周邊開墾荒地。
一連多天,眾百姓都是天亮而出,日落而迴,每天都是努力幹活,尤其是他們看見嚴亦飛每天都是帶頭幹活,揮汗如雨,非常拚命的樣子,眾百姓都是有些感動,感覺嚴守備這樣的上官真是少見。
由於嚴亦飛每日都帶頭幹活了,自然也沒有什麽百姓敢於偷懶,而且他們知道,現在開墾的土地之中,沒準就是將來自己分得的那塊土地。所以他們每人都跟在嚴亦飛身旁拚命的幹活。
八月二十一日這天一大早,眾百姓都是香甜的喝光了早飯的菜肉粥,隨後在嚴亦飛的帶領之下,各人或是扛著鎬頭,或是扛著鋤頭,又有一些
身份證-五六37四三陸七伍
婦女挑著簸箕,籮筐等物同往。這些農具嚴亦飛都是花了不少銀子從島上的原住民手中購買而來些。
一些百姓又趕著那十幾頭從潘家屯和西呂家屯內百姓租來的耕牛去開荒,這樣可使開荒的速度大大加快。
這年代生產效率極為底下,不像後世有拖拉機,此時每個男丁一天隻可開荒半畝田地,而有了耕牛後,可以就一天開荒一畝左右的田地了。
就這樣一直幹到了午時左右,就有負責做飯的幾個老年婦女遠遠的大聲叫喊道:“開飯啦!”
隨後幾個婦女用扁擔扛著飯送來了,和後世農忙時的農民一樣,為了提高效率,此時的百姓午飯都是直接在田地上吃。
眾人聞言都是紛紛放下農具,在嚴亦飛的帶領下,排好隊列,挨個等著領飯。
這石城島上以午飯最為豐盛,今天每人都是大碗的米飯吃著,每人還有一大碗菜湯,裏麵有大塊的蘿卜、白菜等蔬菜,每人的菜湯中還都有兩三條肉絲,這讓眾百姓都是吃的心滿意足,辛苦幹活之後,最好的享受就是美美的吃上一頓了。
對於他們來說,現在的日子不用整天提心吊膽的提防後金韃子的殺戮,每日幹活雖然辛苦,但是隻要幹活就能吃飽,這個名叫嚴亦飛的守備對他們也都不錯,每日與他們同甘共苦,還關心有加。這樣的生活,讓他們每個人的心裏都覺得十分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