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證-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說到這巴牙喇兵,就不得不提及後金政權以牛錄為最基本單位的軍事體製。


    其實後金政權及之後的滿清政權,長期以來並沒有確切的兵力統計,所以後世我們看到的關於明末明清雙方各場戰爭中女真人方麵的兵力人數,隻能從一些滿文檔案和官方文書的一些零星記載,來推測其兵力。


    而一個最常見的計算模式就是:牛錄數乘以兵數,可是對每個牛錄有多少披甲,卻存在一些爭議。畢竟,披甲才是一線戰兵,雖然後金和之後的滿清也會把不披甲的旗丁甚至是包衣阿哈們投入戰鬥之中。


    不過努爾哈赤時代的每牛錄披甲戰兵人數還是有很清楚的記載的。


    天命八年四月,努爾哈赤的諭令“汗降書”諭曰:“著每牛錄遣甲兵百人,以十人為白巴牙喇,攜炮二門,槍三枝;再將九十甲兵分之,其四十甲兵為紅巴牙喇、攜炮十門、槍二十枝,又十人,攜盾車二輛、水壺二個。黑營五十人,攜炮十門、槍二十枝,又二十人攜盾車二輛、梯一架、鑿子二把、锛子二把、釣鉤二個、鐮刀二把、斧二把、席四領、叉二把、連夾棍一根、水壺二個及一月用之木炭、綿甲十五副。


    其中,白巴牙喇即後來的白甲護軍,也是《李朝實錄》中鄭忠信所說:“別抄者,著水銀甲,萬軍之中,表表易認。行則在後,陣則居內,專用於決勝”。白巴牙喇為滿洲的精銳騎兵,穿“水銀甲”即明朝所謂的明甲,將甲片打磨光亮露出鐵色製作的紮甲。


    紅巴牙喇,為各牛錄下普通的騎兵,他們身披紅色布麵鐵甲,因而得名。在皇太極時代取消了這種稱謂,後世大多稱這支部隊為馬甲兵。


    所謂黑營,為各牛錄下步兵營,披棉甲執長矛、弓箭等兵器作戰,後世稱之為步甲兵。


    即每牛錄一百人。其中十人是“白巴牙喇”兵,四十人是“紅巴牙喇”,其餘人是黑營的步兵。紅白巴牙喇都是騎兵。當然他們身為騎兵,也並非隻會騎馬作戰,在很多戰例的記載中,就有滿洲騎兵下馬步戰並取得很好的效果。看書溂


    當然,紅巴牙喇兵雖然名字中也帶巴牙喇字樣,但他們隻是普通的戰兵,在實際作戰之中,往往是和黑營的步甲們一起充當衝鋒陷陣的主戰力量,並沒有什麽特殊的對待。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app,&~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pp。


    因此在努爾哈赤時代,隻有白巴牙喇兵才是對應著後世常說的巴牙喇兵或者是白甲兵,是一支特殊的精銳力量。


    可以說,巴牙喇兵是後金集團中最精銳的軍事力量,由大地主子弟組成,地位如同西方的騎士。他們大都不事生產,也因此,巴牙喇兵們基本都成為了最富裕的奴隸主。大體上,一個巴牙喇兵可以擁有擁有十個以上的包衣奴隸,所以總體來說,是完全的奴隸主。巴牙喇是完全不從事生產的,光憑打仗就能做到有酒喝,有肉吃。


    他們從小到大經過異常艱苦的軍事訓練,無數次的實戰廝殺,優良的物質條件,高額的遴選比例,以及最好的裝備配置。


    據史書記載,巴牙喇兵大多穿三層甲,內有鎖子甲,中有鑲鐵棉甲,最外層罩有鐵甲。巴牙喇的軍事素質過硬,防禦力在當時也十分驚人!


    此次出征鎮江的後金部隊共有兩旗共計五十八個牛錄,每牛錄抽巴牙喇兵八人,因此共計有巴牙喇戰兵四百六十四人。


    除去一些留在皇太極和高級軍官們身旁留守護衛的,共有將近四百名巴牙喇兵,怒吼著,衝向了鎮江城,他們白色的衣甲,在午後陽光的反射之下,形成了一層耀眼的白光!


    而當嚴亦飛在城牆上看到後金軍下一波增援的,竟直接是最為精銳的白巴牙喇兵,頓時心也涼了半截。他知道,憑他和陳忠現在手中的力量,是無論如何擋不住四百名如狼似虎的白甲兵的。


    估計是之前他們的拚死抵抗激怒了皇太極,而現在,後金的三貝勒想要的,就是要以猛虎搏兔之勢,盡快消滅他們這些不自量力敢於反抗的明國人,用以殺一儆百,以儆效尤!


    這後金的巴牙喇兵果然是名不虛傳,各個身強體壯,但又身形靈活。別的不講,光說這些人在攀登雲梯之時,每人都隨身攜帶有一柄沉重的武器和一個大盾,再加上他們身上沉重的三層甲胄,全身上下的負重怕是有將近百斤,若是一般人攜帶如此的負重,恐怕是連雲梯都爬不上去的。


    但是這群巴牙喇兵不僅能夠輕鬆爬上城去,而且攀爬的時候還都如同猴子在樹上一樣靈活,將近三丈高的雲梯,十幾級的台階,往往隻用了三五個連貫的動作就飛一般的爬了上去,讓馬麵上準備側射的鳥銃手們都找不到太多的機會。


    扣扣


    即使有鳥銃手們發射出的少數彈丸擊中了這些巴牙喇戰兵,他們身上厚實的三層重甲也能保證不被這些普通的小口徑鳥銃擊破。雖然彈丸打在身上還是會造成一大片淤血或者是骨折,但是仍有不少強悍的巴牙喇兵在中彈後選擇了繼續戰鬥!


    這些巴牙喇兵登上城頭之後,立即就將原本雙方勢均力敵,甚至明軍還略占上風的局勢逆轉了迴了來。


    嚴亦飛看到,在城牆上,往往隻是兩三名巴牙喇兵,就能擊破由十幾名遼東義民組成的槍陣。這些臨時的長槍兵們,雖然都是勇氣可嘉,但是他們畢竟缺乏訓練,彼此之間配合也不默契。往往這個已經挺槍突刺了,那個卻在準備後撤拉開空間,這樣就給了戰場經驗老道的巴牙喇兵以無數尋到破綻的機會。


    而一旦這些義民長槍兵們,被巴牙喇兵尋到破綻近了身,那就是如同狼入羊群一般,隻能任其大肆砍殺,就算是每隊臨時長槍兵們都有兩名嚴亦飛的戰兵壓陣,也抵擋不住這樣的攻勢!


    嚴亦飛已經從西麵城牆處抽調了六七十名遼東義民迴來防守,但也是杯水車薪,城牆上各處,仍舊在不斷冒出巴牙喇兵們的身影。而後金方麵在城牆上所占據的麵積也在不斷擴大!


    而陳忠所負責的另一半城牆也同樣如此。那邊雖然後金方麵所投入的兵力少一些,但是陳忠手下的戰鬥力也相對弱一些。所以形式同樣危急!


    此時的鎮江城已經危如累卵,而城上還在拚死博戰的明軍,隨時都有崩潰的危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從渾河血戰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凝暮黃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凝暮黃雲並收藏明末:從渾河血戰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