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攻克石城(四)
明末:從渾河血戰開始 作者:凝暮黃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時戰場的的形勢已經很明朗了。雙方都已經在對方的右翼占據了絕對的優勢,目前就看誰能先從側麵側擊,席卷對方的中路,如此這場仗基本上就贏了。
其實現在嚴亦飛隻是利用他鳥銃隊的優勢暫時壓製住了對麵馮國用的左翼,其實更加穩妥的辦法是在徹底擊潰當麵之敵後,再側擊對麵中路。但是眼見己方陳忠率領的左翼已經快要支撐不住了,所以他不得不留下鳥銃手門繼續壓製當麵之敵,而他則率領兩個冷兵器旗隊側擊敵軍的中路。
嚴亦飛結合手上的兵力,將他的冷兵器隊分成了兩個臨時混編小組,每組由六名刀盾兵和四名長槍兵組成,六名刀盾兵中每兩人為一組,分別列成盾陣護住前、左、右三個方向。四名長槍兵中則有兩名負責攻擊前方之敵,各有一人負責攻擊左右之敵。
嚴亦飛打算,每組之間彼此形成兩路突破的陣勢,互相形成獨立的作戰單元,需要時還可以臨時變陣合圍小部分敵軍,這樣是他在後世常用到的防暴恐的突擊陣型。
此時,正在帶隊和明軍中路搏殺的馮國用也注意到了自己左路的情況,他氣惱的發現,自己左翼的兵士在那股強悍明軍的二三十支鳥銃的壓製之下,竟然連上去纏鬥、拖住對方的勇氣都沒有,現在隻會一個個趴在田地裏不敢動彈。讓對方明軍的右翼從容的分出了人手去側擊己方的中路。
當然,即使他馮國用現在連殺人的心都有,但是他也不得不麵對現實。
他此時的想法也很明確,雖然是己方中軍現遭到了夾擊,但是隻要自己分出一部分人手去抗住這二十餘名側擊的明軍一會,隻要自己的中路比對方的左路能堅持的時間更長,那麽當己方的右路擊潰對方的左路之後,同樣可以側擊對方的中軍。在局勢一樣的情況下,他依舊可以憑借比多方多了將近一半的兵力戰勝對方。
扣扣五六37四三陸七伍
於是他平複了一下心情,大聲唿喝道:“後排還沒有接戰的兄弟隨我來,咱們一起破了左邊明軍這個陣,得了這股明軍首級的,一顆腦袋賞十兩銀子!”
有二十幾名後排的叛軍聽到十兩銀子這個數目都紅了眼,這可是他們這群偏僻海島的守兵辛苦一年都未必能得來的收入啊。他們都紅著眼隨著馮國用向嚴亦飛等人殺來!雙方此時相隔不過二三十步,雙方陣中的弓手都沒來得及射出一箭兩隊人馬就對撞到了一起。
範思達是陳京成長槍盾旗隊的副手,他此時在嚴亦飛左側進攻小組正前方的戰位之上。他隨著自己的小組,在嚴亦飛的指揮之下小跑著上前。
按照嚴亦飛之前對他們的訓練,他們冷兵器手在列隊與敵方接戰之前,要在領隊旗隊長的帶領下連唿三聲“殺”!而且要一聲比一聲響亮,如此以提振自己的膽氣。
他此時站在兩名刀盾手的身後,那二人並排而立,舉起手中半人多高的大盾遮蔽著自己和戰友的身體,這讓他無比的有安全感。如果他和嚴亦飛一樣,是一名來自後世的士兵穿越而來,那麽他一定會感覺此時如同置身於一輛裝甲車的裏麵。
一邊前進,範思達也一邊從前排兩塊大盾的縫隙之間觀察著對麵的情況。
對麵的叛軍此時已經形不成什麽陣列了,他們在一麵寫著“馮”字的認旗的帶領之下,散亂了衝了過來,這也讓他心中大定。因為他記得自己的把總嚴亦飛在帶領他們訓練的時候說過,冷兵器對陣,最重要的是要擺出一個完整和合理的陣型。一個由三十名士兵擺出的陣列,可以輕鬆的擊潰一百名手持相同武器的未列陣的敵軍。
此時,他的旗隊長陳京成又第三次高唿了一聲“殺”,他和旗隊中其他的軍士一樣,用最聲嘶力竭的聲音也高唿“殺”,他明顯的看到,他們的這一聲唿喝,很明顯的讓對方的氣勢弱了三分,就連衝擊的速度也開始慢了半拍。
第三聲“殺”字代表著即將與敵軍短兵相接,他不用看也知道,血腥的肉搏戰即將要到來!
他此時手中緊緊的持著自己心愛的長槍,這杆長槍可是大名鼎鼎的“戚家槍”!
本小&說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
此槍長約一丈五尺,槍身由經過多次晾曬的堅硬竹子所製,在槍的最前方是按照嚴亦飛的要求,特意裝上了打製出來,長約一尺五寸的鐵質槍頭,這樣可以避免槍身被輕易的砍斷。
提起這杆長槍就不得不提戚家軍的三大抗倭利器,而這其中的第一種利器,就是“戚家槍”。
當然,這“戚家槍”之利,並非全在這槍本身,更在於那用槍的技巧。
戚繼光曾在他的著作《紀效新書》中提及槍法道:“夫長槍之法,始於楊氏…後世鮮有得其奧者。蓋有之矣,或秘焉而不傳,傳之而失其真,是以行於世者卒皆沙家、馬家之流。”
戚繼光極為推崇宋代的楊家槍法,楊家槍法又稱“梨花槍”法。因為楊家槍法在握持時“手執槍根”,也就是長槍的末端,所以“出槍甚長”,同時也最為符合“槍紮一條線”,即“中平槍法”的特征,“有虛實,有奇正”,令人難以抵擋。
他也因此感慨楊家槍威力無匹,認為“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
這其中的緣由,在於自小接受軍事教育的戚繼光深知練武與練兵之不同。與後世所看見花哨的武術動作不同,在古代戰場上,冷兵器對決中決定敵我兩方生死的時間,往往隻有一個迴合幾秒鍾的時間。所以戚繼光又提出槍法必須簡單直接,“非簡無以解亂分糾,非疏無以挪進退”。與此同時,“左右必佐以短兵,長短兵相衛,使彼我有相倚之勢,得以舒其氣,展其能,而不至於敗”。
以平直地紮、刺為主要進攻方式的楊家槍法對於陣列森嚴的軍伍來說更為適用。於是戚繼光以楊家槍發為模板,融會多種名家槍法,創編了“戚家槍”。
戚家槍有歌訣曰:“戚少保翻身躍馬,戚家槍朵朵梅花。上中下飛流直下,攔拿紮中平三槍。…………橫掃千軍威八麵,倭寇聞風心膽寒。槍紮一線長兵祖,金獅擒王戚家槍。”僅是歌訣就展現著一種恢弘霸氣!
嚴亦飛把總的班底,是以浙兵為主要力量的最後的戚家軍,他們自然也把前輩們的優秀經驗傳承了下來。
塔讀.app,免費小說網站
當然,身在戰場上的範思達並沒有時間去思考這“戚家槍”的來龍去脈,因為此時,對麵的叛軍已經如同瘋狗一般衝了過來!
首先接敵的是範思達身前的刀盾兵,在接敵前一刻,他們把身形由直麵對手,改為側身挺肩抵盾,依次來提高衝擊力。範思達隻聽到“砰砰”的兩聲撞擊的聲響,立時有兩名叛軍的士兵被撞飛出幾步遠。
範思達知道,這時該由他上場了。他看準前排兩個盾牌突然放出一條縫隙的時機,瞄準對麵一名靠前士兵的胸口,果斷上步出槍。隻聽“噗嗤”一聲槍尖入肉的聲音,那名敵兵立馬身形一滯,隨後隨著範思達後退抽槍,他的胸口彪出一股血霧,痛苦的因為髒器破裂倒地而亡。
在他完成這套動作之後,前排兩個刀盾兵默契的將盾牌合上,抵擋住了兩記來自地方的刀劈還擊。
“噗、噗”長槍入肉的聲音連連響起,戰兵猛衝而來,五米的長矛狠狠刺入對麵土匪的身體,範思達踏前一步,逼退麵前一名拿斧頭的土匪,眼角看到本隊另一名長槍手一槍刺在一名叛軍胸口,估計是槍頭殺中胸骨中,直接將那名土匪向後仰天頂飛出去,土匪胸前傷口噴出的血在空中酒成一道詭異的弧線。
第一此出擊,八支長槍突刺便殺死六七人,這些長槍兵都由最強壯和有殺氣的人組成,他們每日光是刺殺就要練習數百次,平日訓練還要在手腳捆上重物,現在戰場上沒有這些重物,手腳更是靈活,速度十分驚人,迎麵來的小小槍頭本就不易擋,何況如此高速的刺殺,對於沒有任何甲胄的土匪來說,每次長槍的刺殺就是一條人命,而叛軍們為了攜帶方便,都沒有如此長的長槍。
戚家軍這種竹製長槍很輕,除去握持部分和身後維持平衡的少量長度,攻擊範圍能達到四米多,這個距離上叛軍隻能單純挨打,這就是戚家槍的優勢所在。
剩下的叛軍在慣性下繼續湧來,有兩名被刺中的叛軍下意識的抓住了槍杆,其他槍手的長槍正在收迴,範思達麵前幾名敵兵尋機貼近一些,企圖乘著長槍用老,進行近身搏殺,王長福和旁邊的鏜鈀手同時向他們刺去,這是他們在小隊對抗中經常碰到的,長槍是主攻兵器,但槍式易老,掩護長槍便靠鏜鈀和刀盾,鏜鈀三叉的鋒頭攻守兼備,加上王長福的旗槍協助,兩個敵兵躲避不開,隻好用刀子一擋,退後一步,剛站穩,長槍再一次刺殺到來,那幾名敵兵身形一頓,跟著就軟軟倒下。
其實現在嚴亦飛隻是利用他鳥銃隊的優勢暫時壓製住了對麵馮國用的左翼,其實更加穩妥的辦法是在徹底擊潰當麵之敵後,再側擊對麵中路。但是眼見己方陳忠率領的左翼已經快要支撐不住了,所以他不得不留下鳥銃手門繼續壓製當麵之敵,而他則率領兩個冷兵器旗隊側擊敵軍的中路。
嚴亦飛結合手上的兵力,將他的冷兵器隊分成了兩個臨時混編小組,每組由六名刀盾兵和四名長槍兵組成,六名刀盾兵中每兩人為一組,分別列成盾陣護住前、左、右三個方向。四名長槍兵中則有兩名負責攻擊前方之敵,各有一人負責攻擊左右之敵。
嚴亦飛打算,每組之間彼此形成兩路突破的陣勢,互相形成獨立的作戰單元,需要時還可以臨時變陣合圍小部分敵軍,這樣是他在後世常用到的防暴恐的突擊陣型。
此時,正在帶隊和明軍中路搏殺的馮國用也注意到了自己左路的情況,他氣惱的發現,自己左翼的兵士在那股強悍明軍的二三十支鳥銃的壓製之下,竟然連上去纏鬥、拖住對方的勇氣都沒有,現在隻會一個個趴在田地裏不敢動彈。讓對方明軍的右翼從容的分出了人手去側擊己方的中路。
當然,即使他馮國用現在連殺人的心都有,但是他也不得不麵對現實。
他此時的想法也很明確,雖然是己方中軍現遭到了夾擊,但是隻要自己分出一部分人手去抗住這二十餘名側擊的明軍一會,隻要自己的中路比對方的左路能堅持的時間更長,那麽當己方的右路擊潰對方的左路之後,同樣可以側擊對方的中軍。在局勢一樣的情況下,他依舊可以憑借比多方多了將近一半的兵力戰勝對方。
扣扣五六37四三陸七伍
於是他平複了一下心情,大聲唿喝道:“後排還沒有接戰的兄弟隨我來,咱們一起破了左邊明軍這個陣,得了這股明軍首級的,一顆腦袋賞十兩銀子!”
有二十幾名後排的叛軍聽到十兩銀子這個數目都紅了眼,這可是他們這群偏僻海島的守兵辛苦一年都未必能得來的收入啊。他們都紅著眼隨著馮國用向嚴亦飛等人殺來!雙方此時相隔不過二三十步,雙方陣中的弓手都沒來得及射出一箭兩隊人馬就對撞到了一起。
範思達是陳京成長槍盾旗隊的副手,他此時在嚴亦飛左側進攻小組正前方的戰位之上。他隨著自己的小組,在嚴亦飛的指揮之下小跑著上前。
按照嚴亦飛之前對他們的訓練,他們冷兵器手在列隊與敵方接戰之前,要在領隊旗隊長的帶領下連唿三聲“殺”!而且要一聲比一聲響亮,如此以提振自己的膽氣。
他此時站在兩名刀盾手的身後,那二人並排而立,舉起手中半人多高的大盾遮蔽著自己和戰友的身體,這讓他無比的有安全感。如果他和嚴亦飛一樣,是一名來自後世的士兵穿越而來,那麽他一定會感覺此時如同置身於一輛裝甲車的裏麵。
一邊前進,範思達也一邊從前排兩塊大盾的縫隙之間觀察著對麵的情況。
對麵的叛軍此時已經形不成什麽陣列了,他們在一麵寫著“馮”字的認旗的帶領之下,散亂了衝了過來,這也讓他心中大定。因為他記得自己的把總嚴亦飛在帶領他們訓練的時候說過,冷兵器對陣,最重要的是要擺出一個完整和合理的陣型。一個由三十名士兵擺出的陣列,可以輕鬆的擊潰一百名手持相同武器的未列陣的敵軍。
此時,他的旗隊長陳京成又第三次高唿了一聲“殺”,他和旗隊中其他的軍士一樣,用最聲嘶力竭的聲音也高唿“殺”,他明顯的看到,他們的這一聲唿喝,很明顯的讓對方的氣勢弱了三分,就連衝擊的速度也開始慢了半拍。
第三聲“殺”字代表著即將與敵軍短兵相接,他不用看也知道,血腥的肉搏戰即將要到來!
他此時手中緊緊的持著自己心愛的長槍,這杆長槍可是大名鼎鼎的“戚家槍”!
本小&說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
此槍長約一丈五尺,槍身由經過多次晾曬的堅硬竹子所製,在槍的最前方是按照嚴亦飛的要求,特意裝上了打製出來,長約一尺五寸的鐵質槍頭,這樣可以避免槍身被輕易的砍斷。
提起這杆長槍就不得不提戚家軍的三大抗倭利器,而這其中的第一種利器,就是“戚家槍”。
當然,這“戚家槍”之利,並非全在這槍本身,更在於那用槍的技巧。
戚繼光曾在他的著作《紀效新書》中提及槍法道:“夫長槍之法,始於楊氏…後世鮮有得其奧者。蓋有之矣,或秘焉而不傳,傳之而失其真,是以行於世者卒皆沙家、馬家之流。”
戚繼光極為推崇宋代的楊家槍法,楊家槍法又稱“梨花槍”法。因為楊家槍法在握持時“手執槍根”,也就是長槍的末端,所以“出槍甚長”,同時也最為符合“槍紮一條線”,即“中平槍法”的特征,“有虛實,有奇正”,令人難以抵擋。
他也因此感慨楊家槍威力無匹,認為“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
這其中的緣由,在於自小接受軍事教育的戚繼光深知練武與練兵之不同。與後世所看見花哨的武術動作不同,在古代戰場上,冷兵器對決中決定敵我兩方生死的時間,往往隻有一個迴合幾秒鍾的時間。所以戚繼光又提出槍法必須簡單直接,“非簡無以解亂分糾,非疏無以挪進退”。與此同時,“左右必佐以短兵,長短兵相衛,使彼我有相倚之勢,得以舒其氣,展其能,而不至於敗”。
以平直地紮、刺為主要進攻方式的楊家槍法對於陣列森嚴的軍伍來說更為適用。於是戚繼光以楊家槍發為模板,融會多種名家槍法,創編了“戚家槍”。
戚家槍有歌訣曰:“戚少保翻身躍馬,戚家槍朵朵梅花。上中下飛流直下,攔拿紮中平三槍。…………橫掃千軍威八麵,倭寇聞風心膽寒。槍紮一線長兵祖,金獅擒王戚家槍。”僅是歌訣就展現著一種恢弘霸氣!
嚴亦飛把總的班底,是以浙兵為主要力量的最後的戚家軍,他們自然也把前輩們的優秀經驗傳承了下來。
塔讀.app,免費小說網站
當然,身在戰場上的範思達並沒有時間去思考這“戚家槍”的來龍去脈,因為此時,對麵的叛軍已經如同瘋狗一般衝了過來!
首先接敵的是範思達身前的刀盾兵,在接敵前一刻,他們把身形由直麵對手,改為側身挺肩抵盾,依次來提高衝擊力。範思達隻聽到“砰砰”的兩聲撞擊的聲響,立時有兩名叛軍的士兵被撞飛出幾步遠。
範思達知道,這時該由他上場了。他看準前排兩個盾牌突然放出一條縫隙的時機,瞄準對麵一名靠前士兵的胸口,果斷上步出槍。隻聽“噗嗤”一聲槍尖入肉的聲音,那名敵兵立馬身形一滯,隨後隨著範思達後退抽槍,他的胸口彪出一股血霧,痛苦的因為髒器破裂倒地而亡。
在他完成這套動作之後,前排兩個刀盾兵默契的將盾牌合上,抵擋住了兩記來自地方的刀劈還擊。
“噗、噗”長槍入肉的聲音連連響起,戰兵猛衝而來,五米的長矛狠狠刺入對麵土匪的身體,範思達踏前一步,逼退麵前一名拿斧頭的土匪,眼角看到本隊另一名長槍手一槍刺在一名叛軍胸口,估計是槍頭殺中胸骨中,直接將那名土匪向後仰天頂飛出去,土匪胸前傷口噴出的血在空中酒成一道詭異的弧線。
第一此出擊,八支長槍突刺便殺死六七人,這些長槍兵都由最強壯和有殺氣的人組成,他們每日光是刺殺就要練習數百次,平日訓練還要在手腳捆上重物,現在戰場上沒有這些重物,手腳更是靈活,速度十分驚人,迎麵來的小小槍頭本就不易擋,何況如此高速的刺殺,對於沒有任何甲胄的土匪來說,每次長槍的刺殺就是一條人命,而叛軍們為了攜帶方便,都沒有如此長的長槍。
戚家軍這種竹製長槍很輕,除去握持部分和身後維持平衡的少量長度,攻擊範圍能達到四米多,這個距離上叛軍隻能單純挨打,這就是戚家槍的優勢所在。
剩下的叛軍在慣性下繼續湧來,有兩名被刺中的叛軍下意識的抓住了槍杆,其他槍手的長槍正在收迴,範思達麵前幾名敵兵尋機貼近一些,企圖乘著長槍用老,進行近身搏殺,王長福和旁邊的鏜鈀手同時向他們刺去,這是他們在小隊對抗中經常碰到的,長槍是主攻兵器,但槍式易老,掩護長槍便靠鏜鈀和刀盾,鏜鈀三叉的鋒頭攻守兼備,加上王長福的旗槍協助,兩個敵兵躲避不開,隻好用刀子一擋,退後一步,剛站穩,長槍再一次刺殺到來,那幾名敵兵身形一頓,跟著就軟軟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