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鼎首先處理了文官的職位,為如今的鳳翔軍確立了秩序。
至於武職,倒不用朝廷任命,畢竟他受封提督內外置軍事之後,有了開府建節、掌控天下大軍的資格,正所謂我的部下不是朝廷的部下。
張鼎麾下的大多數將領他自己便可以任命,再說了天下未定,若是給武人輕易授爵他們難免會產生散漫之心,但是一套新的軍功爵製,張鼎正在初步構想,這不像武散階或者武勳而是另一套體係。
另外對於駐守地方的大將,張鼎也不會吝嗇,會授予他們名正言順的權利。
比如吳師麟,張鼎特別讓永昌帝李自忠命他為定西伯、五軍都督府左都督、西北總督、建威將軍,節製莊浪衛、西寧衛、碾伯所、臨洮府、洮州衛、岷州衛六地,羅淩、鄭嘉棟、王虓等人之兵,討伐割據河西走廊的高偉澤與左勷。
而賀珍封其為鎮國公、五軍都督府右都督、漢中總兵、都指揮使、龍虎將軍,下轄高汝礪、石國璽、趙光遠、胡向化、馬科等人,率領漢中府三萬五千大軍抵抗張獻忠侵犯。
陳永福則被封為柱國公、五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太原總兵、都指揮使、定國將軍。
張天琳為汾陽伯、五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延安總兵、都指揮使、昭勇將軍。
張鼎還命他們各司其職,便宜行事。
當然了,一開始就支持自己的老兄弟,他自然也不能忘記。
於是緊接其後,左光先就被封為擎國公、都督同知、平涼總兵、都指揮使、龍虎將軍。
牛成虎為綏德伯、都督僉事、寧夏總兵、昭勇將軍、都指揮使。
左勳為湟水伯、都督僉事、靖虜總兵、昭毅將軍、都指揮使。
韓文為安化伯、都督僉事、慶陽總兵、昭毅將軍、都指揮使。
至於湖廣、江西的順軍大將,張鼎也按照柳錦城的建議與自己的想法,封了官職,命他們統籌當地順軍殘部。
其一是袁宗第,他麾下還有六、七萬大軍,活躍在湖廣東部、江西南部、西部一帶活動,朝廷特命其為靖國公、太子少師、湖廣東路總督、忠孝軍都指揮使,掌管本地軍政大權。
要知道袁宗第在原軌跡中可謂是非常憋屈,被南明各種掣肘,但仍舊奮力抗清,最後死在清軍之手,乃是個響當當的民族英雄。張鼎深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道理,他若是遠在陝西微操,這不是害人嗎?
畢竟他很清楚袁宗第的個性,他不似其他人,非常忠心,若是張鼎真的以朝廷的命令微操他,他可能還真的會遵循。所以張鼎對這種真漢子是很敬佩的,就算可能未來會政見不合,袁宗第會作為鳳翔軍的敵手,張鼎也不希望,袁宗第像原來那樣的下場,故而就直接給予了他最大的自主權。
除此之外,白旺、黨守素、白鶴鳴、郝永忠、牛萬才、賀蘭等等各部大將,都被劃分其下,封了官職,協助他一同抗清。
第二是李過,他現如今麾下各部也差不多擁有七萬多兵馬,在湖廣南部,沿長江一帶活動。朝廷命他為興國公、太子少傅、湖廣南路總督,忠貞軍都指揮使,同樣掌管軍政大權。
此人與袁宗第一樣是響當當的大英雄,在原曆史中他後來聯合南明大臣何騰蛟、堵胤錫等共同抗清。後隨晉王李定國轉戰湘、桂,堅持鬥爭五年多,在抗清鬥爭中英勇不屈。建奴於弘光元年一年中招撫他六次,結果人信不還,表達了其堅定的抗清決心。他率領的部隊多次打敗清軍,有力地支持了華夏衣冠。可惜李過卻因軍中疫病流行,水土不服,病歿。其軍後由高一功率領,繼續進行抗清鬥爭。
張鼎對如此為國為民的英雄自然毫不吝嗇,為了防止他被人掣肘,同樣授予了李過最大的自主權,像跟隨在他身邊的劉體純也被封為皖國公,與田見秀、高一功、李來亨、張光翠、張鼐等等將領一同協助李過大軍。
第三路則是劉芳亮,他麾下有七萬左右的人馬,在湖廣西部、北部、四川東部活動,朝廷命他為護國公、太子少保、湖廣北路總督、忠武軍都指揮使,掌管軍政大權。
他此前乃是李自成的嫡係,同樣對大順忠心不已,在李自成失蹤後堅持聯明抗清。後來在渡江北圍荊州之時,遭清兵突然襲擊,與劉希堯戰死於郴州之南,也是個好漢。
其麾下劉希堯、吳汝義、劉汝魁、辛思忠、王廣泰、田虎、李友等人也都是勇將、悍將、足以支撐他在湖廣北部抵禦阿濟格。
除了這些主力,還有許多小規模的順軍加起來也足有四萬左右,張鼎不能一一兼顧遂讓他們就近投靠三軍。
他將南方的順軍根據親疏遠近分為三部,就是希望他們能好好抗清,將建奴拖在湖廣、江西一帶,不至於像原來曆史那樣,潰敗的太快。
而且為了防止湖廣、江西的大順軍武裝被逐一擊破。
張鼎特意將忠貞、忠武、忠孝三軍的名義指揮權與統籌全局的責任交給高桂英,高皇後,此人巾幗不讓須眉,李自成兵敗後,高夫人帶李過、李通、李來亨及賀珍、郝永忠率部繼續征戰與建奴抗衡。在抗清鬥爭中,高桂英屢建奇功,後被南明隆武帝封為節孝貞義一品夫人。後清軍大軍攻破茅麓山,高桂英與李來亨舉家自焚,是響當當的好漢英雄。
並且以她的身份,其他三人都會給她麵子,若是清軍逐一進攻三部,以高皇後的大局觀自然會全力去救,而且她此時在李過軍中,安全也不是問題。
張鼎這番苦心安排就是誠心的希望他們能夠堅持下來,等到自己的援助。
宣讀完了聖旨,眾人都表示此次舉辦的朝會非常成功,所有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之後柳錦城特意將任命的內容寫了幾十封信,派稽查營的好手冒死都要送往湖廣、江西各部順軍將領的手中,這關係到大軍的成敗,晚一會兒,都會有不少人送命投降。
處理完這些事兒,張鼎也終於能安心發展了,未來的局勢好似突然之間就一片光明。
但是就在他穩定局勢之時,建奴自然沒有停腳。
攝政王多爾袞其實早就在準備討伐西邊的張鼎了,而且他不準備直接抽調多鐸或者阿濟格的主力軍。
現如今由於數不勝數的漢人士卒投降,建奴的兵力可謂是十分充沛。
所以多爾袞直接在鑲黃旗、正紅旗中抽調了些精銳,加上滿漢八旗與投降的明軍、順軍、地主鄉勇,以篤義剛果貝勒巴雅喇第五子,清太祖努爾哈赤侄子,貝勒愛新覺羅.錫翰為主將,梅勒章京富察.碩詹為副將,下轄博安、譚巡、圖克等人,統帥三萬多兵進駐平陽府臨汾策應河南府的主力。
河南府的主力則是以鑲白旗為主、正黃旗為輔,配合漢蒙八旗,由定西大將軍、甲喇章京失其.何洛會為主帥、征賊將軍舒穆祿.譚泰為副將,胡錫、羅什、博爾惠等人輔助,領四萬大軍駐守河南府。
固山額真瓜爾佳.圖賴率領正黃旗精銳,配合其他旗人馬,以阿濟格尼堪為副、納蓋、蘇完顏等輔助,領三萬大軍鎮守開封。
另外,阿濟格也分出了一路人馬以甲喇章京愛鬆古為將,率領兩萬大軍進駐南陽府內鄉縣,伺機進攻武官、商州、洛南等地威脅關中後門。
如此一來,整整十二萬大軍組成了對鳳翔軍的圍攻,雖然自建奴擴軍稀釋八旗成分之後,其戰鬥力也下降得厲害,但卻仍舊不可小覷,對張鼎有很大的威脅。
張鼎當然對稽查營傳來的建奴增兵的消息很是重視,他在收到消息後,數次派人通知駐守華州的孫謀、駐守商洛的謝君武與駐守合陽的遊建元注意,並且派了不少探子前去查探軍情,隻不過建奴的蒙古斥候不是吃幹飯的,一直沒讓張鼎得逞。
稽查營的都尉陳覓隻能想辦法從他組建的民間情報網打聽消息。
而獲得了不少自主權的孫謀與遊建元等人自然不會死聽張鼎的軍令,在老將孫謀的想法中,自家提督所謂的以華州、華陰為根本死守潼關,根本就太過保守。
所以他在努山敗亡之後就帶領大軍進駐華陰,之後不僅招募並訓練新兵,而且還朝著河南府方向擴張了一段距離,攻下了洪關、閻鄉、甚至準備繼續拿下靈寶。
在他的想法中,一定要趕在建奴進攻之前,攻下陝州,用此地防守關東來敵。
除此之外北部防線自然更要重視,尤其是與潼關隔黃河相望的風陵渡或者說風陵關。
要知道此地北枕中條山,南倚黃河,地形由北向南傾斜,山區、丘陵、平川、灘塗相間,除了不如潼關附近地形險要,同樣是一處易守難攻之地。
若是任由敵對勢力占據此地,不僅會威脅到潼關的防守,而且從此地可以輕鬆渡過黃河抵達關中。
所以潼關與風陵渡是相依的一對,都不能鬆懈。
孫謀自然不會輕視此地,他在圍攻靈寶之際,特意派出了一隊偏軍從潼關出發北渡風陵渡,奪下此地與潼關形成掎角之勢,並沿著中條山與黃河中間狹窄的平原一路打到了芮城。
同時合陽總兵遊建元也與孫謀相約好同一時間出兵,他直接率軍攻入了山西平陽府境內。
畢竟雖說關中乃是四塞之國,易守難攻,可是若是敵人從山西平陽府攻來,將會簡單許多。
隻是兩地之間雖隔著黃河,水麵足夠開闊,但這之間足足有一百六十多裏地的河穀,兩邊都是二百米左右的高塬,大軍行進適宜沿河而行,不可東西隨意通過。
隻有掌握了兩處關鍵渡口:龍門渡與蒲津渡才可輕鬆度過此地。
像龍門渡這種黃河剛駛出群山之中形成的險要渡口,早在漢唐時就設下了龍門關,不可輕易而過。
如此一來隻有蒲州西邊的蒲津渡,兩岸坡度甚至不超過一米,水勢最為和緩,足以輕鬆的通過黃河,故而渡口十分重要。
遊建元很清楚守關中必守河東,而蒲津渡在曆史上一直以來都是山西與陝西的跳板,關中為了防備此地來敵,特意在渡口西岸設置了大慶關。
曆來中原西征關中的勢力,若是在潼關、函穀關一帶受阻,必然會北渡黃河,繞行蒲津渡。
就如同曆史上馬超、韓遂占據潼關、曹軍不得進,他隻能命徐晃等人率領精兵從風陵渡前往蒲津渡,在那裏進入關中,夾擊馬超。
還有隋唐交替時期,李唐大軍從太原出發,也是從蒲津渡一帶進入關中的。
至於武職,倒不用朝廷任命,畢竟他受封提督內外置軍事之後,有了開府建節、掌控天下大軍的資格,正所謂我的部下不是朝廷的部下。
張鼎麾下的大多數將領他自己便可以任命,再說了天下未定,若是給武人輕易授爵他們難免會產生散漫之心,但是一套新的軍功爵製,張鼎正在初步構想,這不像武散階或者武勳而是另一套體係。
另外對於駐守地方的大將,張鼎也不會吝嗇,會授予他們名正言順的權利。
比如吳師麟,張鼎特別讓永昌帝李自忠命他為定西伯、五軍都督府左都督、西北總督、建威將軍,節製莊浪衛、西寧衛、碾伯所、臨洮府、洮州衛、岷州衛六地,羅淩、鄭嘉棟、王虓等人之兵,討伐割據河西走廊的高偉澤與左勷。
而賀珍封其為鎮國公、五軍都督府右都督、漢中總兵、都指揮使、龍虎將軍,下轄高汝礪、石國璽、趙光遠、胡向化、馬科等人,率領漢中府三萬五千大軍抵抗張獻忠侵犯。
陳永福則被封為柱國公、五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太原總兵、都指揮使、定國將軍。
張天琳為汾陽伯、五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延安總兵、都指揮使、昭勇將軍。
張鼎還命他們各司其職,便宜行事。
當然了,一開始就支持自己的老兄弟,他自然也不能忘記。
於是緊接其後,左光先就被封為擎國公、都督同知、平涼總兵、都指揮使、龍虎將軍。
牛成虎為綏德伯、都督僉事、寧夏總兵、昭勇將軍、都指揮使。
左勳為湟水伯、都督僉事、靖虜總兵、昭毅將軍、都指揮使。
韓文為安化伯、都督僉事、慶陽總兵、昭毅將軍、都指揮使。
至於湖廣、江西的順軍大將,張鼎也按照柳錦城的建議與自己的想法,封了官職,命他們統籌當地順軍殘部。
其一是袁宗第,他麾下還有六、七萬大軍,活躍在湖廣東部、江西南部、西部一帶活動,朝廷特命其為靖國公、太子少師、湖廣東路總督、忠孝軍都指揮使,掌管本地軍政大權。
要知道袁宗第在原軌跡中可謂是非常憋屈,被南明各種掣肘,但仍舊奮力抗清,最後死在清軍之手,乃是個響當當的民族英雄。張鼎深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道理,他若是遠在陝西微操,這不是害人嗎?
畢竟他很清楚袁宗第的個性,他不似其他人,非常忠心,若是張鼎真的以朝廷的命令微操他,他可能還真的會遵循。所以張鼎對這種真漢子是很敬佩的,就算可能未來會政見不合,袁宗第會作為鳳翔軍的敵手,張鼎也不希望,袁宗第像原來那樣的下場,故而就直接給予了他最大的自主權。
除此之外,白旺、黨守素、白鶴鳴、郝永忠、牛萬才、賀蘭等等各部大將,都被劃分其下,封了官職,協助他一同抗清。
第二是李過,他現如今麾下各部也差不多擁有七萬多兵馬,在湖廣南部,沿長江一帶活動。朝廷命他為興國公、太子少傅、湖廣南路總督,忠貞軍都指揮使,同樣掌管軍政大權。
此人與袁宗第一樣是響當當的大英雄,在原曆史中他後來聯合南明大臣何騰蛟、堵胤錫等共同抗清。後隨晉王李定國轉戰湘、桂,堅持鬥爭五年多,在抗清鬥爭中英勇不屈。建奴於弘光元年一年中招撫他六次,結果人信不還,表達了其堅定的抗清決心。他率領的部隊多次打敗清軍,有力地支持了華夏衣冠。可惜李過卻因軍中疫病流行,水土不服,病歿。其軍後由高一功率領,繼續進行抗清鬥爭。
張鼎對如此為國為民的英雄自然毫不吝嗇,為了防止他被人掣肘,同樣授予了李過最大的自主權,像跟隨在他身邊的劉體純也被封為皖國公,與田見秀、高一功、李來亨、張光翠、張鼐等等將領一同協助李過大軍。
第三路則是劉芳亮,他麾下有七萬左右的人馬,在湖廣西部、北部、四川東部活動,朝廷命他為護國公、太子少保、湖廣北路總督、忠武軍都指揮使,掌管軍政大權。
他此前乃是李自成的嫡係,同樣對大順忠心不已,在李自成失蹤後堅持聯明抗清。後來在渡江北圍荊州之時,遭清兵突然襲擊,與劉希堯戰死於郴州之南,也是個好漢。
其麾下劉希堯、吳汝義、劉汝魁、辛思忠、王廣泰、田虎、李友等人也都是勇將、悍將、足以支撐他在湖廣北部抵禦阿濟格。
除了這些主力,還有許多小規模的順軍加起來也足有四萬左右,張鼎不能一一兼顧遂讓他們就近投靠三軍。
他將南方的順軍根據親疏遠近分為三部,就是希望他們能好好抗清,將建奴拖在湖廣、江西一帶,不至於像原來曆史那樣,潰敗的太快。
而且為了防止湖廣、江西的大順軍武裝被逐一擊破。
張鼎特意將忠貞、忠武、忠孝三軍的名義指揮權與統籌全局的責任交給高桂英,高皇後,此人巾幗不讓須眉,李自成兵敗後,高夫人帶李過、李通、李來亨及賀珍、郝永忠率部繼續征戰與建奴抗衡。在抗清鬥爭中,高桂英屢建奇功,後被南明隆武帝封為節孝貞義一品夫人。後清軍大軍攻破茅麓山,高桂英與李來亨舉家自焚,是響當當的好漢英雄。
並且以她的身份,其他三人都會給她麵子,若是清軍逐一進攻三部,以高皇後的大局觀自然會全力去救,而且她此時在李過軍中,安全也不是問題。
張鼎這番苦心安排就是誠心的希望他們能夠堅持下來,等到自己的援助。
宣讀完了聖旨,眾人都表示此次舉辦的朝會非常成功,所有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之後柳錦城特意將任命的內容寫了幾十封信,派稽查營的好手冒死都要送往湖廣、江西各部順軍將領的手中,這關係到大軍的成敗,晚一會兒,都會有不少人送命投降。
處理完這些事兒,張鼎也終於能安心發展了,未來的局勢好似突然之間就一片光明。
但是就在他穩定局勢之時,建奴自然沒有停腳。
攝政王多爾袞其實早就在準備討伐西邊的張鼎了,而且他不準備直接抽調多鐸或者阿濟格的主力軍。
現如今由於數不勝數的漢人士卒投降,建奴的兵力可謂是十分充沛。
所以多爾袞直接在鑲黃旗、正紅旗中抽調了些精銳,加上滿漢八旗與投降的明軍、順軍、地主鄉勇,以篤義剛果貝勒巴雅喇第五子,清太祖努爾哈赤侄子,貝勒愛新覺羅.錫翰為主將,梅勒章京富察.碩詹為副將,下轄博安、譚巡、圖克等人,統帥三萬多兵進駐平陽府臨汾策應河南府的主力。
河南府的主力則是以鑲白旗為主、正黃旗為輔,配合漢蒙八旗,由定西大將軍、甲喇章京失其.何洛會為主帥、征賊將軍舒穆祿.譚泰為副將,胡錫、羅什、博爾惠等人輔助,領四萬大軍駐守河南府。
固山額真瓜爾佳.圖賴率領正黃旗精銳,配合其他旗人馬,以阿濟格尼堪為副、納蓋、蘇完顏等輔助,領三萬大軍鎮守開封。
另外,阿濟格也分出了一路人馬以甲喇章京愛鬆古為將,率領兩萬大軍進駐南陽府內鄉縣,伺機進攻武官、商州、洛南等地威脅關中後門。
如此一來,整整十二萬大軍組成了對鳳翔軍的圍攻,雖然自建奴擴軍稀釋八旗成分之後,其戰鬥力也下降得厲害,但卻仍舊不可小覷,對張鼎有很大的威脅。
張鼎當然對稽查營傳來的建奴增兵的消息很是重視,他在收到消息後,數次派人通知駐守華州的孫謀、駐守商洛的謝君武與駐守合陽的遊建元注意,並且派了不少探子前去查探軍情,隻不過建奴的蒙古斥候不是吃幹飯的,一直沒讓張鼎得逞。
稽查營的都尉陳覓隻能想辦法從他組建的民間情報網打聽消息。
而獲得了不少自主權的孫謀與遊建元等人自然不會死聽張鼎的軍令,在老將孫謀的想法中,自家提督所謂的以華州、華陰為根本死守潼關,根本就太過保守。
所以他在努山敗亡之後就帶領大軍進駐華陰,之後不僅招募並訓練新兵,而且還朝著河南府方向擴張了一段距離,攻下了洪關、閻鄉、甚至準備繼續拿下靈寶。
在他的想法中,一定要趕在建奴進攻之前,攻下陝州,用此地防守關東來敵。
除此之外北部防線自然更要重視,尤其是與潼關隔黃河相望的風陵渡或者說風陵關。
要知道此地北枕中條山,南倚黃河,地形由北向南傾斜,山區、丘陵、平川、灘塗相間,除了不如潼關附近地形險要,同樣是一處易守難攻之地。
若是任由敵對勢力占據此地,不僅會威脅到潼關的防守,而且從此地可以輕鬆渡過黃河抵達關中。
所以潼關與風陵渡是相依的一對,都不能鬆懈。
孫謀自然不會輕視此地,他在圍攻靈寶之際,特意派出了一隊偏軍從潼關出發北渡風陵渡,奪下此地與潼關形成掎角之勢,並沿著中條山與黃河中間狹窄的平原一路打到了芮城。
同時合陽總兵遊建元也與孫謀相約好同一時間出兵,他直接率軍攻入了山西平陽府境內。
畢竟雖說關中乃是四塞之國,易守難攻,可是若是敵人從山西平陽府攻來,將會簡單許多。
隻是兩地之間雖隔著黃河,水麵足夠開闊,但這之間足足有一百六十多裏地的河穀,兩邊都是二百米左右的高塬,大軍行進適宜沿河而行,不可東西隨意通過。
隻有掌握了兩處關鍵渡口:龍門渡與蒲津渡才可輕鬆度過此地。
像龍門渡這種黃河剛駛出群山之中形成的險要渡口,早在漢唐時就設下了龍門關,不可輕易而過。
如此一來隻有蒲州西邊的蒲津渡,兩岸坡度甚至不超過一米,水勢最為和緩,足以輕鬆的通過黃河,故而渡口十分重要。
遊建元很清楚守關中必守河東,而蒲津渡在曆史上一直以來都是山西與陝西的跳板,關中為了防備此地來敵,特意在渡口西岸設置了大慶關。
曆來中原西征關中的勢力,若是在潼關、函穀關一帶受阻,必然會北渡黃河,繞行蒲津渡。
就如同曆史上馬超、韓遂占據潼關、曹軍不得進,他隻能命徐晃等人率領精兵從風陵渡前往蒲津渡,在那裏進入關中,夾擊馬超。
還有隋唐交替時期,李唐大軍從太原出發,也是從蒲津渡一帶進入關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