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什麽,你把工作辭了?”

    飯桌上,李秀梅得知這個消息後,險些沒拍桌而起。

    郭小妹和郭永年也在。

    郭永坤今天不僅要向老母親攤牌,有意讓他們也知道,免得日後還要多費口舌。

    “媽,你別激動……”

    “我怎麽能不激動!”李秀梅氣得筷子都扔了,“你幹得不是好好的嗎,前段時間還接待過外賓,廠裏多器重你,你怎麽就……”

    後麵的話她沒說,想來應該是一些“忘恩負義”、“不知好歹”、“不求上進”之類的詞匯。

    “媽,聽我解釋嘛,其實說辭也沒辭,就是停薪留職,職位還保留著。”郭永坤說著,將早有準備好的批複資料拿了出來。

    可李秀梅卻懶得看,聽說職位還保留著,總算暫時壓住火氣,問,“那是什麽意思?”

    “意思就是說,我時候什麽想迴紡織二廠上班,都是可以的。”

    “那你明天就去!”

    “……媽,可能不行。”

    “這孩子,我,我……”

    老母親噌地站起,都準備迴廚房掏擀麵杖,家法伺候了。所幸被郭永年拉扯住,“媽,你先聽小坤把話說完嘛。”

    郭小妹則一邊吃著飯,一邊打量著三人,一臉吃瓜群眾的表情。

    反正她也插不進嘴。

    “媽,我是在響應國家號召。”郭永坤正色道:“這份報紙你看看。”

    為了讓老母親接受現實,他也算煞費苦心,這是最新一版的《光明日報》,在正刊上有一個大大的標題——論恢複和發展個體經濟的必要性。

    大致內容就是,為了解決近八百萬返城知青的就業問題,中共批轉了一份由工商行政局起草的,建議恢複和發展個體經濟的報告。

    李秀梅接過來看了看,臉上有些異樣,但仍有些不明所以。

    “什麽叫個體經濟?你雖然是知青不假,但你有工作啊,跟你有什麽關係?”

    “媽,所謂個體經濟,用大哥來打比方最合適不過。他現在這個小賣部,性質是代銷店,屬於集體經濟,但按照國家的政策,很快這裏麵會出現一個新的機遇……”

    郭永坤說到這裏時,李秀梅還沒什麽,郭永年卻眼神明亮,兩隻耳朵都豎了起來。

    關於國家有意恢複個體經濟的消息,最近鬧得沸沸揚揚、滿城風雨,但他和大多數人一樣,隻從字麵意思上理解了一些皮毛,具體內涵還未徹底搞懂。

    “大哥現在的生意模式,實際上就是替供銷社打工,商品都由供銷社統一鋪貨並定價,利潤大頭也歸供銷社所有。

    “不過接下來,大哥完全不必如此,隻要拿到一張個體戶營業執照,他就可以自己去各大工廠進貨,然後自己銷售,與供銷社再無瓜葛,扣除必要的工商稅收後,利潤大頭都歸自己。”

    聽完這話,郭永年的眼神已經亮得嚇人,原來是這種天大的好事!

    那豈不是意味著,弟弟以前給他憧憬過的幹大商鋪的願景,終於可以實現了?

    而李秀梅還有些雲裏霧裏,蹙蹙眉道:“個體戶?”

    她還是弄不懂這三個字的含義。

    1984年,國家允許城鎮居民個人出資興辦小手工作坊、小商店,勞動所得收入除向國家交納一定的工商稅外,全部歸已,時稱個體戶。

    但確實很長一段時間裏,這個名詞仍無法被大眾所接受,甚至持有色眼鏡去看待。

    “很簡單的道理,大哥如果按我剛才說的去做,就會從替供銷社打工的代銷人員,變成個體戶了。”

    “小坤,我要當個體戶!”郭永年目光炙熱,一臉向往。

    李秀梅眉頭緊鎖,將話題繞迴到之前,問,“這跟你辭……停薪留職又有什麽關係?你也想去幹個體戶?”

    “實際上我早就幹了,而且不是個體戶,我辦了一家集體掛靠的工廠。”

    “啊?”

    “媽,別怪我,之前不跟你說,是因為我猜到你會反對,但現在我工廠已經建起來了,你就……原諒我吧。

    “而且國家已經承認了小商小販,以後再不會有什麽投機倒把,那麽個體工廠合法化也就不遠了,這是大勢所趨,你難道不希望你兒子幹出一番事業,就一輩子替人打工?”

    郭永坤這番話裏麵的信息量,不可謂不大,別說李秀梅,就連郭永年和郭小妹,一聽都懵了。

    郭永年倒是知道的弟弟在幹些其他營生,但自從開了小賣部後,也沒怎麽出門,對健力寶飲料廠的事情,還真不知情。

    “你建了一家工廠?”李秀梅瞪眼問。

    “對。”

    “已經建起來了?”

    “差不多。”

    “在哪裏?”

    “靠近市中心的德一村。”

    “這孩子……這麽大的事情,你一直瞞我們到現在?”

    郭永坤看了她一眼,態度誠懇道:“媽,咱們平心而論,如果我一開始跟你講,現在廠裏的工作不願做,去幹其他事情,你能同意嗎?”

    李秀梅一時不知該如何迴答,她想,應該不會同意。

    因為她打心眼裏認為紡織二廠的工作挺好,待遇不錯,活兒也不累,別人羨慕都羨慕不來,有什麽理由丟掉?

    “所以你也別怪我先斬後奏,那時我確實是這樣想的,先把事情幹起來,讓你瞧瞧我是能幹成的,然後再跟你說。恰好這次國家鼓勵知青再就業,我尋思是個機會,就跟你講了。”

    李秀梅氣是不氣了,但還是感覺腦子有點昏,“你哪來的錢建廠?”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她在工廠待了半輩子,很清楚一個能稱之為“工廠”的事物,再小的規模,建設成本也要以萬元計。

    “媽,不管你信不信,你兒子我……挺會搞錢的。”郭永坤嗬嗬一笑。

    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這個問題他無法如實迴答。總不能跟老母親講,我去港城充了迴神棍,搞了一大筆錢吧?

    “三哥,那你現在到底有多少錢啊?”

    對於這個話題,郭小妹就相當感興趣了,她得衡量一下自家到底有多少家底,這將直接決定接下來她在大學裏的生活標準和學習態度。

    “沒錢,都投工廠裏麵去了。”郭永坤瞥了她一眼,沒好氣道。

    “那工廠不賺錢?”郭小妹不死心。

    “你一個大學生,集體掛靠難道還不懂麽?工廠又不是我的,是國家的。”

    “我說三哥,你是不是……傻呀?拿自己的錢投資,然後東西都是別人的。”

    “怎麽,不行啊?我為國家做貢獻,我樂意!”

    “小坤,你真是這樣想的?”

    郭永坤沒想到自己隨口一說,不想給郭小妹那廝造成一個他哥很有錢的感覺,老母親卻一下上心了,麵有喜色。

    他此刻的內心獨白是:媽,國家應該給你發麵錦旗。

    要個個都像你這樣教育孩子,大國騰飛,至少要縮短一代人的時間。

    “啊,對呀。”也隻能昧著良心先讓老母親安心。

    因為這事不算完,他都能想象到,接下來老母親勢必會去工廠看看,同時也能想到她臉上的震驚表情。

    如果不是為國家做貢獻,弄這麽大個攤子,她會嚇壞的。

    不過話又說迴來,任何實體經濟的商業模式,本身就是在為國家做貢獻。

    ……

    春節日益臨近。

    要換往年,這時候身為老郭家長子的郭永年,肯定會忙著籌備過年的事宜。但今年,他的心思完全不在這上麵。

    “小坤,你上次說的那個個體戶營業執照,什麽時候可以辦啊?”

    小賣部裏,趁著半下午,沒什麽顧客,郭永年拉著弟弟打聽。

    “開年之後應該就差不多了。”郭永坤望著他,笑問,“怎麽,哥,你有什麽打算?”

    “你這話說的,這麽好的機會,當然要把握好,擼起袖子大幹一場!”

    “說說你的具體計劃。”

    “我都想好了,這個小賣部給它轉出去,萬友那小子有興趣,我倆已經私下聊過。我再去建設路上找個好地方、大地方,弄個你以前跟我說的那種國外的超市。你覺得怎麽樣?”

    如此看來,他哥幹了兩年小賣部,確實存了些錢,否則不能有這樣的口氣。

    “你打算搞多大店麵?”

    “我其實去看過,建設路和沙洲路交叉的那地方,有個不錯的門頭,以前是個小印刷廠,現在關門了,空在那裏,可以租下來,大概五百個平方。”

    “五百平方?”郭永坤蹙了蹙眉,“那你忙不過來。”

    “沒事啊,請人嘛,你還不知道你哥我,別的本事沒有,就朋友多。”

    郭永坤突然意識到有個問題沒跟他哥講,而且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哥,你知道個體戶為什麽叫個體戶嗎?”

    “為……什麽?”郭永年撓了撓腦殼。

    “所謂個體,通俗來講就是一個人。你平時不愛看報紙,其實一些主流報紙上都披露過,國家雖然會放開政策允許城鎮居民做生意不假,但是不準雇工。”

    “啊?”郭永年懵了,那他設想的美好未來,豈不是一下全泡湯了。

    想想就知道,五百平方的經營麵積,他一個人絕對忙不過來。

    “不過……”郭永坤托腮沉思,隻能說他哥選了一個好行業。

    “不過什麽?”郭永年忙問。

    “你要真想幹,倒也不是一定不行,五百平方的經營規模,那你必須做好方方麵麵的管理,統籌好人員安排,什麽人負責進貨,什麽負責收銀,什麽負責上貨……”

    “等等等等……你不是說不能雇工嗎?”郭永年詫異。

    “你如果隻雇七個人,加你一個八個,記住,一定不要超過這個數目,那就可以。”

    “是嗎?”郭永年眼前一亮,心情峰迴路轉,“小坤,到底什麽個說法?”

    郭永坤張了張嘴,這個解釋起來就很複雜了,而且他哥不見得能聽懂。

    一言以蔽之,就是“七上八下”的理論。

    出自馬克思的《資本論》,老馬同誌在書中,按照十九世紀中葉的計算,劃分了“小業主”和“資本家”的界限。

    即,當雇主所聘用的雇工在八個人以下,並且自己直接參與生產過程的時候,其身份就成了“介於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中間人物”,也就是小業主。

    而一旦超過了八個人,就是“占有了工人剩餘價值”的資本家。

    眾所周知,老馬的思想在我國根深蒂固,高等學院還設有專門課程。

    因此,“七上八下”這個理論,便會成了後人應用於實踐中的一個鐵律。

    年傻子之所以數次進宮,就是因為觸犯了這條鐵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逆流1977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超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超強並收藏逆流1977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