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禮是個研究型奇才,這點毋庸置疑。
但即便這樣,原子彈之類的胤禩也不敢去想,畢竟兩百多年科技差距,可不是短時間就能彌補的。
之所以之前可以手搓收割機、自行車,將這些東西提前六七十年問世,那僅是因為單純機械構造隻需要知道原理,再有相對應工藝,製造出來還是很簡單的。
想涉及到能源應用的汽車,胤禩就沒辦法了,能源革命可不是八爺一個人就能推動的。或許蒸汽機幾年後就能做出來,燃油機也能暢想一番——第一台蒸汽機十年前就誕生啦,石油工業如果能達到內燃機需求,倒也不是沒法想象。
總之,科技的發展,不是一個人或兩個人努力就可以突破的,這需要一整個科技鏈,任何一個環節缺一不可。
胤禩將餘禮留了下來,但自然不可能安排到工部去當差。那兒就是個閑散人員集散地,除了拔尖兒那麽一小撮人,其他人都是拿著朝廷的錢好摸魚。
於是吩咐韻袖坊給予金錢支持,在順天府遠離皇城的幾十裏的地方,買下一處廠房,用來給餘禮改造成研究基地,讓他自己去雇傭人手,或是從人牙子手上購買官奴。
至此胤禩也就不再操心,手下能作出什麽成績無所謂,放任他們自己慢慢搞科研就好,能有什麽成就,最後能用或不能用,都是在推動文明發展,大不了當作吉祥物供起來。
五月初,康熙帶著幾個妃嬪去了熱河,皇子和家眷們跟隨其餘大部隊返迴京城。
和家人們許久不見,胤禩感覺到甚是想念。
兒子女兒也相繼到了可以上學的年紀,八爺早就給孩子們開蒙過,常見字不管是弘昇、弘益,還是禾曦、禾安,都已經認識不少。現在正式上學,胤禩自己可就沒那能耐繼續教導,因此托湯誌明找了個據說教學質量很好的先生,給弘昇和弘益當老師,又另外找來一個女先生,教導禾曦與禾安姐妹倆。
胤禩不求倆兒子以後科舉考試當官,但至少要眼界開闊,找到人生目標、奮發上進,長大後可不能成為洺玥堂弟郭茛通那樣,成為一個隻會溜街逗鳥的紈絝子弟。對兩個女兒也是同樣的期望,沒必要以後一定要做女強人,但至少能自己保證精神富足——至於物質上的富裕?有胤禩這個爹在,她們就算揮霍一輩子,也是吃不完的。
女兒畢竟不能跟兒子一眼要求嘛,以後總是要找個可以依靠的人,把她們嫁出去的。
這一年餘下的時光裏,康熙倒是過得很充沛,或許是為了遺忘兩子相繼離世的痛苦,他帶人在北邊巡視了一整圈,到臘月才匆匆趕迴京城。
等過了年節,這位皇帝竟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
因為多次南巡,特別喜歡江南園林水鄉,便想要在京城裏也打造一個類似江南風格的皇家園林。
但京城繁華之地,哪裏還有那麽大片的空地給康熙建造皇家園林的?但他沒有放棄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而且幾乎是立刻讓工部著手設計——這也不能怪康熙是吧,他也是個奔六的中老年人了,而且貴為皇帝,想一出是一出也很正常,甚至他給出的理由還沒發叫人反駁:朕勞心勞力治理天下一輩子,建一座園林獎勵自己怎麽了?這也有錯嗎?而且給子孫後代留下這個時代的璀璨繁華,難道不好嗎?
說說看,這叫誰能反駁?誰敢反駁?
若是反駁,可就否定了康熙那句‘勞心勞力一輩子’,皇帝要給自己獎勵,誰能拒絕呢?
於是戴梓帶隊,幾位來自南方的官員畫出圖紙,這其中都是擅長國畫山水的畫師,其中最為有名的是一位來自鬆江府的大手子,名叫葉洮,據說從皇宮中曾有他的畫作流傳到民間,被人以幾萬兩白銀收購收藏。
康熙看到設計圖後,十分滿意,禦賜名稱:yuán明園。
最終,皇家園林選址在順天府西郊大片荒地上。這裏土質不適合耕地,因此沒有什麽人居住,卻又緊挨著京畿繁華之地,距離皇宮紫禁城算不上多遠,隻有三十多裏直線距離。等春耕結束後,朝廷就開始召集勞工兩三千人,趕到西郊荒地,開始動土建造yuán明園。
幾乎忙碌近一年時間,園林大致地基才堪堪建好,這才開始修建其中主要建築——給皇帝居住辦公的宮殿。
也不知道康熙有生之年,還能不能搬進去住,這倒不想是給自己的獎勵,倒像是賞賜給不知道是老三胤祉還是老四胤禛了。
反正胤禩是知道,這yuán明園對康熙而言,他是無福消受的,若沒記錯的話,從動工到完全完工,yuán明園前後建了整整一百年時間。當然,這期間並不是說就不能居住,康熙之後的曆代皇帝們還是很喜歡到yuán明園居住的,原因就是這兒安靜、閑適,同時也可以取代熱河行宮,作為避暑聖地。既然近在咫尺就有園林避暑,哪個腦袋被門板夾了的皇帝,又會選擇舟車勞頓的前往熱河呢?
也因為皇帝的行為起到帶頭作用,就在yuán明園基本框架明確後,順天府許多有錢親王、官員和富商分封掏銀子買下yuán明園附近土地,學著康熙的樣子,開始修建園林——皇帝也樂見其成,沒有出麵幹預阻止,畢竟這對朝廷來說也有很大好處,原本沒人要的土地不僅賣出去,還導致西郊附近地價看漲,倒是給國庫帶來上百萬兩銀子額外收入。
有這錢,也能填補一下近年來連續不斷的救災花費。
大清朝就是這樣子的,每年不是起義人禍,就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的天災,不來上那麽一下,都可以說是老天爺打盹了。對此康熙執政將近五十年,也已經十分習慣,就是皇帝家裏也沒有餘糧,每年救災或者給軍隊撥款,也少不得要從內帑拿出一部分填補空缺,所以給康熙賺私房錢的曹寅才會如此重要。
於是,在yuán明園邊上,很快就建起來三四座各式園林。
這些園林可就要比yuán明園小上許多,而且並非全部都是私人享用,而且還有的建好後直接掛牌出售。
時間便如此靜悄悄走過,轉眼間來到康熙四十九年臘月,眨眼間胤禩就要迎來人生第三十個春秋。
但即便這樣,原子彈之類的胤禩也不敢去想,畢竟兩百多年科技差距,可不是短時間就能彌補的。
之所以之前可以手搓收割機、自行車,將這些東西提前六七十年問世,那僅是因為單純機械構造隻需要知道原理,再有相對應工藝,製造出來還是很簡單的。
想涉及到能源應用的汽車,胤禩就沒辦法了,能源革命可不是八爺一個人就能推動的。或許蒸汽機幾年後就能做出來,燃油機也能暢想一番——第一台蒸汽機十年前就誕生啦,石油工業如果能達到內燃機需求,倒也不是沒法想象。
總之,科技的發展,不是一個人或兩個人努力就可以突破的,這需要一整個科技鏈,任何一個環節缺一不可。
胤禩將餘禮留了下來,但自然不可能安排到工部去當差。那兒就是個閑散人員集散地,除了拔尖兒那麽一小撮人,其他人都是拿著朝廷的錢好摸魚。
於是吩咐韻袖坊給予金錢支持,在順天府遠離皇城的幾十裏的地方,買下一處廠房,用來給餘禮改造成研究基地,讓他自己去雇傭人手,或是從人牙子手上購買官奴。
至此胤禩也就不再操心,手下能作出什麽成績無所謂,放任他們自己慢慢搞科研就好,能有什麽成就,最後能用或不能用,都是在推動文明發展,大不了當作吉祥物供起來。
五月初,康熙帶著幾個妃嬪去了熱河,皇子和家眷們跟隨其餘大部隊返迴京城。
和家人們許久不見,胤禩感覺到甚是想念。
兒子女兒也相繼到了可以上學的年紀,八爺早就給孩子們開蒙過,常見字不管是弘昇、弘益,還是禾曦、禾安,都已經認識不少。現在正式上學,胤禩自己可就沒那能耐繼續教導,因此托湯誌明找了個據說教學質量很好的先生,給弘昇和弘益當老師,又另外找來一個女先生,教導禾曦與禾安姐妹倆。
胤禩不求倆兒子以後科舉考試當官,但至少要眼界開闊,找到人生目標、奮發上進,長大後可不能成為洺玥堂弟郭茛通那樣,成為一個隻會溜街逗鳥的紈絝子弟。對兩個女兒也是同樣的期望,沒必要以後一定要做女強人,但至少能自己保證精神富足——至於物質上的富裕?有胤禩這個爹在,她們就算揮霍一輩子,也是吃不完的。
女兒畢竟不能跟兒子一眼要求嘛,以後總是要找個可以依靠的人,把她們嫁出去的。
這一年餘下的時光裏,康熙倒是過得很充沛,或許是為了遺忘兩子相繼離世的痛苦,他帶人在北邊巡視了一整圈,到臘月才匆匆趕迴京城。
等過了年節,這位皇帝竟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
因為多次南巡,特別喜歡江南園林水鄉,便想要在京城裏也打造一個類似江南風格的皇家園林。
但京城繁華之地,哪裏還有那麽大片的空地給康熙建造皇家園林的?但他沒有放棄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而且幾乎是立刻讓工部著手設計——這也不能怪康熙是吧,他也是個奔六的中老年人了,而且貴為皇帝,想一出是一出也很正常,甚至他給出的理由還沒發叫人反駁:朕勞心勞力治理天下一輩子,建一座園林獎勵自己怎麽了?這也有錯嗎?而且給子孫後代留下這個時代的璀璨繁華,難道不好嗎?
說說看,這叫誰能反駁?誰敢反駁?
若是反駁,可就否定了康熙那句‘勞心勞力一輩子’,皇帝要給自己獎勵,誰能拒絕呢?
於是戴梓帶隊,幾位來自南方的官員畫出圖紙,這其中都是擅長國畫山水的畫師,其中最為有名的是一位來自鬆江府的大手子,名叫葉洮,據說從皇宮中曾有他的畫作流傳到民間,被人以幾萬兩白銀收購收藏。
康熙看到設計圖後,十分滿意,禦賜名稱:yuán明園。
最終,皇家園林選址在順天府西郊大片荒地上。這裏土質不適合耕地,因此沒有什麽人居住,卻又緊挨著京畿繁華之地,距離皇宮紫禁城算不上多遠,隻有三十多裏直線距離。等春耕結束後,朝廷就開始召集勞工兩三千人,趕到西郊荒地,開始動土建造yuán明園。
幾乎忙碌近一年時間,園林大致地基才堪堪建好,這才開始修建其中主要建築——給皇帝居住辦公的宮殿。
也不知道康熙有生之年,還能不能搬進去住,這倒不想是給自己的獎勵,倒像是賞賜給不知道是老三胤祉還是老四胤禛了。
反正胤禩是知道,這yuán明園對康熙而言,他是無福消受的,若沒記錯的話,從動工到完全完工,yuán明園前後建了整整一百年時間。當然,這期間並不是說就不能居住,康熙之後的曆代皇帝們還是很喜歡到yuán明園居住的,原因就是這兒安靜、閑適,同時也可以取代熱河行宮,作為避暑聖地。既然近在咫尺就有園林避暑,哪個腦袋被門板夾了的皇帝,又會選擇舟車勞頓的前往熱河呢?
也因為皇帝的行為起到帶頭作用,就在yuán明園基本框架明確後,順天府許多有錢親王、官員和富商分封掏銀子買下yuán明園附近土地,學著康熙的樣子,開始修建園林——皇帝也樂見其成,沒有出麵幹預阻止,畢竟這對朝廷來說也有很大好處,原本沒人要的土地不僅賣出去,還導致西郊附近地價看漲,倒是給國庫帶來上百萬兩銀子額外收入。
有這錢,也能填補一下近年來連續不斷的救災花費。
大清朝就是這樣子的,每年不是起義人禍,就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的天災,不來上那麽一下,都可以說是老天爺打盹了。對此康熙執政將近五十年,也已經十分習慣,就是皇帝家裏也沒有餘糧,每年救災或者給軍隊撥款,也少不得要從內帑拿出一部分填補空缺,所以給康熙賺私房錢的曹寅才會如此重要。
於是,在yuán明園邊上,很快就建起來三四座各式園林。
這些園林可就要比yuán明園小上許多,而且並非全部都是私人享用,而且還有的建好後直接掛牌出售。
時間便如此靜悄悄走過,轉眼間來到康熙四十九年臘月,眨眼間胤禩就要迎來人生第三十個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