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新學
趙煊想要興官學,也要改革官學,培養人才戰略。
必然要有人來做。
這個人在士林之中的聲譽還要非常高。
也就是當代大儒。
趙煊早已經讓人調查過,如今的當代大儒其實還是有的,而且很大一部分也都是傳承與二程的洛學。
就比如楊時、董逌(you)、羅從彥等。
北宋時期已經出現了一些學派,其各種思想在碰撞,比如蘇軾的率性而為,又或者是楊時的學派,他可是閩學鼻祖,以及後來的李侗,此人學成之後,直接避世不出四十年,且教導了一位弟子,這位弟子叫做朱熹。
趙煊直接就召來楊時和董逌兩人,因為他們離得最近,楊時現在是徽猷閣直學士、工部侍郎、龍圖閣直學士,而董逌乃是國子監祭酒。
董逌此人在曆史上的名聲還算是可以,唯一的汙點可能就是迫於無奈和呂好問等一起擁立了張邦昌為楚皇帝。
在靖康恥的時候,他可是為了維護太學生,做了很多事情,其中,為了保住陳東,也做了不少努力。
再到後來趙構登基以後,此人迴到了朝廷,得到了封賞,但是沒有得到重用。
董逌也隻好開始看書注解,鬱鬱而終。
趙煊並不知道這些更加片麵的曆史,但是他知道楊時和董逌的名聲很響。
這就夠了!
楊時、董逌也很是意外,他們也沒想到陛下竟然召見他們。
當即放下了手中的書籍,收拾一番,隨著內侍押班一起進入了皇城。
趙煊則是在這個時候想著如何確立官學,首先,就是官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人才。
那什麽是人才?
僅僅是為了讓他們去科舉考試,去當官嗎?
顯然不是。
就像是陳規,此人若是僅僅讓他當一個官員,治理一方,那真的是大宋最大的損失。
士、農、工、商,這算是封建王朝的基本階層,也是王朝想要富國強民的最基本人才。
官學不能僅僅是教導他們如何當官,治理一方,也不僅僅是教導上位者要嚴於律己、施以仁政,也不是追求和思考,如何當一個人,又或者是怎麽做事情。
趙煊要的也不僅僅是清明的官吏,還需要陳規這樣的軍工人才,還需要明朝末年時期的徐光啟,還需要南北朝時期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祖衝之,還需要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張衡。
什麽程朱理學,那也不過是片麵的學文罷了。
確實豐富了中原曆史文化,可是其中的糟粕實在是太多了,其朱熹在後世的論壇中也是褒貶不一,讚美他的也有,唾棄他的也有。
趙煊想要的還是實幹型的人才。
兩人進入了書房之後,躬身行禮。
旁邊,起居舍人開始動筆記錄。
【靖康三年、三月初十,徽猷閣直學士楊時、國子監祭酒董逌被陛下召見於文德殿。
上曰:“何以為治?”】
趙煊揮手讓人賜座,然後單刀直入,對楊時和董逌問道,“二位相公,朕今日召見,是心中有些疑惑。”
“朕在困惑,該怎麽治理好這個天下。”
楊時迴道:“親賢臣、遠小人,下對百姓一視同仁,不因流民者而善待之。如此皆可信任於朝廷,而不至於跟著拋棄土地,背井離鄉,淪為盜賊,引起動蕩。”
“愛民者要民有常產,方可使天下百姓安居樂業。百姓不易,耕種不易,朝廷可先預支,後收賦稅之時扣除,如此一來,百姓亦可更好地完成春耕秋收,朝廷既能按時收糧入庫,農戶也從中得到便利,樂於耕種土地,不至於逃亡。”
董逌則是迴道:“君王當仁與法一,朝廷大奸不可容,朋友小過不可不容,若容大奸必亂天下,不容小過則無全人,朝廷立法不可不嚴,有司行法不可不恕,不嚴則不足以禁天下之惡,不恕則不足以通天下之情。”
這就是強法度、也重德理,理法並行。
不愧是大儒。
這種思想確實適合君王的統治。
趙煊便來了興趣,開始和楊時、董逌一起討論治國理政的思想。
楊時、董逌是在他們的思想之上,也算是綜合了古代王朝更替的思想來談治國理政,大部分也都是要求君王愛民如子、士之立朝要以正直、忠厚為本。正直則朝廷無過失,忠厚則天下無嗟怨。一於正直而不忠厚,則流入於刻;一於忠厚而不正直,則流入於懦。
而趙煊的思想則是整個中原文化的上下五千年的結晶,也是綜合了中原王朝的曆史更替,走出了一條更為廣闊道路的總結經驗來談治國理政。
算得上是一場思想上的碰撞。
比如,趙煊說要人才強國。
楊時和董逌立即高唿大善。
比如,趙煊說所有罪責處罰等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
楊時、董逌激動地高唿陛下聖明。
又比如……。
當趙煊開始在邸報上麵,開辟了新的輿論場地的時候,大宋也即將迎來一場更為不同的思想的火花。
三月二十七日,趙官家在邸報上麵發表了一篇很長的文賦,其主題為《有法可依》。
很快,又出了第二篇,乃是楊時潤筆,趙煊審閱,然後讓秘書監刊印,分發出去。
其主題便是《人才強國》!
再然後,是董逌在邸報上麵發表了一篇很長的文賦,其主題是《教育強國》!
這一下子。
很多大儒都開始眼紅起來。
為什麽?
他們也都有著自己的思想,也都想要出名啊!
人生在世,不就是功名利祿嘛。
當然,他們也更想要讓世人接受他們的思想,也更想要名傳天下、青史留名。
邸報的真正作用才真正展現出來。
不久之後。
一些州縣也出現了自己的邸報,也就是有人直接寫了一些文賦,然後出錢讓人抄錄,最後發出去。
當然,一些反對朝廷的言論,都被殿前司、禦史台的暗樁給告了。
趙煊當即讓禦史台調查當地官員以及寫出這些輿論的幕後之人。
殺之!
……
一群太學生進了同福客棧的包廂內,依次坐下,又點了一些酒菜。
“我跟你們說,今兒個看完官家所撰寫的《求是論》,當真是大開眼界,實事求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卻也有眼見並不一定為實,那所為的實又是什麽?”
剛吃完,有人擦了擦嘴,就迫不及待地問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實在是最近那些個大儒一個一個就像是瘋了一樣。
完全都是在放大招啊!
一篇一篇的長篇大論發出來,就好像是這紙張不要錢一樣。
他們現在追著每一期的邸報,也像是瘋了一樣,直接開啟了眾籌買邸報的模式。
有人還專門抄錄起來,編撰成為書籍。
《邸報集》
然後賣出去,也直接火爆起來。
書局也因此成為了是非之地,那門欄都被人給踏爛了。
他旁邊一個人胡銓迴道:“慶符,你沒聽進去重點,官家在《求是論》中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覺得這句話,才是重中之重,重在身體力行,切勿泛泛而談。”
另外一人張伯麟說道:“然也,當真是朝聞道,夕死可矣。”
張伯麟,字慶符,曆史上直接懟趙構的太學生。
胡銓此人和李綱、趙鼎、李光並稱為“南宋四大名臣”。
可想而知,此人的才能。
不過嘛。
他現在還是一位太學生。
曆史上,他是建炎二年的時候進士及第,後來招募鄉丁、積極抗金,在秦檜主張議和的時候,直接彈劾秦檜、名震朝野,卻因此被貶官,等到孝宗登基為帝以後,才重新被啟用。
被啟用之後,胡銓還有過帶兵作戰的功績,當時臨危受命抵禦金賊,在戰場上是身先士卒,終於擊退了金賊。
在趙煊打算讓大宋的大儒們寫一些自己的思想,放在邸報上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慢慢放開議論朝政的約束。
其實,大宋時期還算是開明的,畢竟有著士大夫和君王共治天下的前蹄嘛。
眾人在讀了最近的邸報之後,真的是打開了眼界,學到了不少東西。
胡銓舉起杯子,說道:“來,諸位,我們幹了一杯酒。”
眾人舉起酒杯,一飲而下。
趙煊也是有意為之。
畢竟文字獄的前車之鑒可以很好地做個借鑒。
堵不如疏。
放開之後。
正確引導。
還能培養讀書人的愛國情懷。
更能夠彰顯他這位帝王的深明大義、寬宏大量、虛心納諫、求賢若渴……。
早朝之上。
趙煊在完成了和群臣之間的奏對以後。
並未宣布退朝。
而是對百官們問道:“朕的心中其實一直有一個疑惑,我們做這些是為了什麽?”
“若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如今金賊退兵不過是早晚的事情,以金賊那實力還有他們的大環境,根本就比不過大宋的地大物博、人才輩出。”
“可我們似乎還是沒有一個明確的、清晰的目標。”
“目標?”
群臣們心下疑惑,目標為何?
趙煊則是解釋了一下目標這個詞,就像是射擊一樣,會有一個靶子。
所謂的目標,就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標識,也就是我們為什麽要做這些事情?
趙煊直接沉聲道:“朕現在的目標,也就是一年內,把金賊趕出國門之外,五年內,收複燕雲十六州!”
群臣傻眼兒……。
趙煊這豪言讓朝堂上的百官們目瞪口呆、呆若木雞……。
大宋一百多年,連燕雲十六州都沒有收迴來。
如今竟然喊著五年收複燕雲十六州?
陛下啊。
誰給你的勇氣喲?
趙煊就知道這些個官員們會是這種表情。
這個目標對於他們而言,對於他們的眼界已經他們現在所存在的一個境界而言,確實感覺難以實現。
但是對於趙煊而言,這將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他有著嶽飛、李彥仙、韓世忠、吳階這樣的絕世無雙的武將,也有著宗澤、李綱、趙鼎、陳規等這樣的名臣,再加上,大宋還有他這樣一個穿越者。
五年還不能收迴燕雲十六州?
那不如找一塊豆腐直接撞死算了,完全就是丟了穿越者的臉麵。
趙煊直接讓王懷吉拿出了一份章程,也就是以一個紅頭文件形勢,編撰出來的一個指導思想和計劃。
第一條:鼓勵農桑、大力開荒、促進春耕、分發良田、減少兼並、均田承租、以及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
趙煊直接開始改變大宋的農業,當然,這個改變並不是一下子就完全給變成另外一個樣子。
大宋的苛捐雜稅還是存在。
但是卻也做出了更大的放開。
比如均田承租。
並不是完全地分田地。
而是手中的田產在沒有足夠的人手的時候,可以租出去,讓別人來耕種。
另外一個就是家庭聯產承包者,也就是說,每一家的勞動力都不一樣,大家可以合種,一起承擔每一戶的賦稅。
第二條:大興官學,在各州建立學院,由戶部出錢、工部出人、地方上承擔一部分的材料,三司再下發一部分錢財做支持。
招收學子以教導。
而這個教導的內容就不僅僅是為了科舉考試。
因為大宋即將開啟人才強國戰略,也就是說,士、農、工、商都需要人才。
士就不必說了。
而農業中的人才,就需要知道如何育苗,如何提高糧食高產,如何漚肥等等。
大宋司農寺開始負責在京師皇莊內進行優質耕種的實驗,並且開始吸納農業方麵的人才,對疆域內的各地進行查勘,以製定最有效地耕種模式,以提高當地糧食種植的產量。
而工業人才,其中就是如何修路、修橋,又如何打造最好的兵器、最好的工具,還有耕地用的耕具,以及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改良火炮。
商業上麵的人才同樣總要,大宋和西夏互市之後,大宋想要吸納西夏的錢財,想要自己不吃虧,那就需要商業方麵的人才。
這種人才可以進入戶部、也可以進入三司,同樣,也可以自己經商。
用趙煊在其中的一句話來說,讀書並非隻為當官,也並非隻有當官才能忠君報國,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需要人才。
所為人才強國。
也並非是隻有這些人才進入朝堂,成為官員,才算是強國。
這一點。
在當初的邸報上麵也有過報道。
第三條:招攬天下奇才,研製火藥、農肥等有事半功倍之效的物品,以目前的農田產量,還有提升的空間。
火炮在這一次抵禦金賊的戰鬥中,有著很大的功勞,也證明了,未來的戰爭那就是看誰的火炮最強。
當火炮的射程更遠,並且威力更大,而且不容易炸膛,也更方便攜帶之後。
當整個軍陣之中,擺上了上百門大型火炮的時候。
麵對大宋的火炮全覆蓋。
試問,就算是金賊鐵騎再強大,又能如何?
從大宋幾次作戰,特別是嶽飛突襲完顏銀術可的戰鬥中就可以看出來。
火炮的作用非常大。
所以要是能夠加快火炮的研發,年底把金賊趕出國門,絕對不是一句空話。
第四條:改科舉製。
元豐改製的時候,科舉也有過改動,那就是武舉。
因為對於這個科舉考試,趙煊是不可能改動太大的,畢竟這是一個王朝選拔人才的最好的一個模式。
趙煊在上一次殺了趙楷之後,為了安撫那些大儒,安撫讀書人,堵住他們的嘴。
已經增加了科舉考試的名額,三百五十人。
也就是說。
並且,分為了三甲三乙,如此一來,並且規定進士及第以後,直接前往各地從縣丞開始,而朝堂之上的官員,可以從地方上提拔。
需要有三年的地方任職經驗,並且在地方上,得到了百姓們的稱讚。
也就是給出了吏部選拔任何官員的更為全麵的規定。
並非是以前那種。
我想要上位,那我就把上麵的官員給坑死,然後就可以得到舉薦,得到提拔了。
現在不行。
官員的提拔任免等等,更為嚴格,考察更為全麵,需要禦史台出具的證明,也需要地方上的政績作為依據,還有一個考察。
最終,還要趙煊的批複同意。
這是官員進入朝堂之上的規定。
地方上的一些任免和提拔,自然不需要趙煊來同意,隻要是禦史台那邊認定、吏部收集的三方資料齊全,留下檔案,就可以直接調任。
武舉和文舉一樣,每一年都有一次。
北宋時期的武舉是趙匡胤開設,並且盛行了很長時間,武舉人直接就可以成為軍官,出任邊軍。
而趙煊則是減少了武舉之中的一些規定,降低了門欄。
除此之外。
還建立了一個軍事學院。
這一點也寫在上麵。
隻是如何建立,建在什麽地方,要教導什麽內容,又有誰去教導這些,則是沒有詳細地寫出來。
因為這也隻是一個暫時的提議。
第五條:是對一年內擊退金賊於國門之外的補充,也是五年收複燕雲十六州的補充,這個補充是軍事上的,至於具體內容,則是由軍機院進行商討,軍事內容屬於機密,不得外泄。
這也是趙煊對於軍事上的事情的另外一個掌控力度的加強,同時,也是文官不得幹涉軍政的保障!
趙煊想要興官學,也要改革官學,培養人才戰略。
必然要有人來做。
這個人在士林之中的聲譽還要非常高。
也就是當代大儒。
趙煊早已經讓人調查過,如今的當代大儒其實還是有的,而且很大一部分也都是傳承與二程的洛學。
就比如楊時、董逌(you)、羅從彥等。
北宋時期已經出現了一些學派,其各種思想在碰撞,比如蘇軾的率性而為,又或者是楊時的學派,他可是閩學鼻祖,以及後來的李侗,此人學成之後,直接避世不出四十年,且教導了一位弟子,這位弟子叫做朱熹。
趙煊直接就召來楊時和董逌兩人,因為他們離得最近,楊時現在是徽猷閣直學士、工部侍郎、龍圖閣直學士,而董逌乃是國子監祭酒。
董逌此人在曆史上的名聲還算是可以,唯一的汙點可能就是迫於無奈和呂好問等一起擁立了張邦昌為楚皇帝。
在靖康恥的時候,他可是為了維護太學生,做了很多事情,其中,為了保住陳東,也做了不少努力。
再到後來趙構登基以後,此人迴到了朝廷,得到了封賞,但是沒有得到重用。
董逌也隻好開始看書注解,鬱鬱而終。
趙煊並不知道這些更加片麵的曆史,但是他知道楊時和董逌的名聲很響。
這就夠了!
楊時、董逌也很是意外,他們也沒想到陛下竟然召見他們。
當即放下了手中的書籍,收拾一番,隨著內侍押班一起進入了皇城。
趙煊則是在這個時候想著如何確立官學,首先,就是官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人才。
那什麽是人才?
僅僅是為了讓他們去科舉考試,去當官嗎?
顯然不是。
就像是陳規,此人若是僅僅讓他當一個官員,治理一方,那真的是大宋最大的損失。
士、農、工、商,這算是封建王朝的基本階層,也是王朝想要富國強民的最基本人才。
官學不能僅僅是教導他們如何當官,治理一方,也不僅僅是教導上位者要嚴於律己、施以仁政,也不是追求和思考,如何當一個人,又或者是怎麽做事情。
趙煊要的也不僅僅是清明的官吏,還需要陳規這樣的軍工人才,還需要明朝末年時期的徐光啟,還需要南北朝時期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祖衝之,還需要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張衡。
什麽程朱理學,那也不過是片麵的學文罷了。
確實豐富了中原曆史文化,可是其中的糟粕實在是太多了,其朱熹在後世的論壇中也是褒貶不一,讚美他的也有,唾棄他的也有。
趙煊想要的還是實幹型的人才。
兩人進入了書房之後,躬身行禮。
旁邊,起居舍人開始動筆記錄。
【靖康三年、三月初十,徽猷閣直學士楊時、國子監祭酒董逌被陛下召見於文德殿。
上曰:“何以為治?”】
趙煊揮手讓人賜座,然後單刀直入,對楊時和董逌問道,“二位相公,朕今日召見,是心中有些疑惑。”
“朕在困惑,該怎麽治理好這個天下。”
楊時迴道:“親賢臣、遠小人,下對百姓一視同仁,不因流民者而善待之。如此皆可信任於朝廷,而不至於跟著拋棄土地,背井離鄉,淪為盜賊,引起動蕩。”
“愛民者要民有常產,方可使天下百姓安居樂業。百姓不易,耕種不易,朝廷可先預支,後收賦稅之時扣除,如此一來,百姓亦可更好地完成春耕秋收,朝廷既能按時收糧入庫,農戶也從中得到便利,樂於耕種土地,不至於逃亡。”
董逌則是迴道:“君王當仁與法一,朝廷大奸不可容,朋友小過不可不容,若容大奸必亂天下,不容小過則無全人,朝廷立法不可不嚴,有司行法不可不恕,不嚴則不足以禁天下之惡,不恕則不足以通天下之情。”
這就是強法度、也重德理,理法並行。
不愧是大儒。
這種思想確實適合君王的統治。
趙煊便來了興趣,開始和楊時、董逌一起討論治國理政的思想。
楊時、董逌是在他們的思想之上,也算是綜合了古代王朝更替的思想來談治國理政,大部分也都是要求君王愛民如子、士之立朝要以正直、忠厚為本。正直則朝廷無過失,忠厚則天下無嗟怨。一於正直而不忠厚,則流入於刻;一於忠厚而不正直,則流入於懦。
而趙煊的思想則是整個中原文化的上下五千年的結晶,也是綜合了中原王朝的曆史更替,走出了一條更為廣闊道路的總結經驗來談治國理政。
算得上是一場思想上的碰撞。
比如,趙煊說要人才強國。
楊時和董逌立即高唿大善。
比如,趙煊說所有罪責處罰等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
楊時、董逌激動地高唿陛下聖明。
又比如……。
當趙煊開始在邸報上麵,開辟了新的輿論場地的時候,大宋也即將迎來一場更為不同的思想的火花。
三月二十七日,趙官家在邸報上麵發表了一篇很長的文賦,其主題為《有法可依》。
很快,又出了第二篇,乃是楊時潤筆,趙煊審閱,然後讓秘書監刊印,分發出去。
其主題便是《人才強國》!
再然後,是董逌在邸報上麵發表了一篇很長的文賦,其主題是《教育強國》!
這一下子。
很多大儒都開始眼紅起來。
為什麽?
他們也都有著自己的思想,也都想要出名啊!
人生在世,不就是功名利祿嘛。
當然,他們也更想要讓世人接受他們的思想,也更想要名傳天下、青史留名。
邸報的真正作用才真正展現出來。
不久之後。
一些州縣也出現了自己的邸報,也就是有人直接寫了一些文賦,然後出錢讓人抄錄,最後發出去。
當然,一些反對朝廷的言論,都被殿前司、禦史台的暗樁給告了。
趙煊當即讓禦史台調查當地官員以及寫出這些輿論的幕後之人。
殺之!
……
一群太學生進了同福客棧的包廂內,依次坐下,又點了一些酒菜。
“我跟你們說,今兒個看完官家所撰寫的《求是論》,當真是大開眼界,實事求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卻也有眼見並不一定為實,那所為的實又是什麽?”
剛吃完,有人擦了擦嘴,就迫不及待地問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實在是最近那些個大儒一個一個就像是瘋了一樣。
完全都是在放大招啊!
一篇一篇的長篇大論發出來,就好像是這紙張不要錢一樣。
他們現在追著每一期的邸報,也像是瘋了一樣,直接開啟了眾籌買邸報的模式。
有人還專門抄錄起來,編撰成為書籍。
《邸報集》
然後賣出去,也直接火爆起來。
書局也因此成為了是非之地,那門欄都被人給踏爛了。
他旁邊一個人胡銓迴道:“慶符,你沒聽進去重點,官家在《求是論》中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覺得這句話,才是重中之重,重在身體力行,切勿泛泛而談。”
另外一人張伯麟說道:“然也,當真是朝聞道,夕死可矣。”
張伯麟,字慶符,曆史上直接懟趙構的太學生。
胡銓此人和李綱、趙鼎、李光並稱為“南宋四大名臣”。
可想而知,此人的才能。
不過嘛。
他現在還是一位太學生。
曆史上,他是建炎二年的時候進士及第,後來招募鄉丁、積極抗金,在秦檜主張議和的時候,直接彈劾秦檜、名震朝野,卻因此被貶官,等到孝宗登基為帝以後,才重新被啟用。
被啟用之後,胡銓還有過帶兵作戰的功績,當時臨危受命抵禦金賊,在戰場上是身先士卒,終於擊退了金賊。
在趙煊打算讓大宋的大儒們寫一些自己的思想,放在邸報上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慢慢放開議論朝政的約束。
其實,大宋時期還算是開明的,畢竟有著士大夫和君王共治天下的前蹄嘛。
眾人在讀了最近的邸報之後,真的是打開了眼界,學到了不少東西。
胡銓舉起杯子,說道:“來,諸位,我們幹了一杯酒。”
眾人舉起酒杯,一飲而下。
趙煊也是有意為之。
畢竟文字獄的前車之鑒可以很好地做個借鑒。
堵不如疏。
放開之後。
正確引導。
還能培養讀書人的愛國情懷。
更能夠彰顯他這位帝王的深明大義、寬宏大量、虛心納諫、求賢若渴……。
早朝之上。
趙煊在完成了和群臣之間的奏對以後。
並未宣布退朝。
而是對百官們問道:“朕的心中其實一直有一個疑惑,我們做這些是為了什麽?”
“若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如今金賊退兵不過是早晚的事情,以金賊那實力還有他們的大環境,根本就比不過大宋的地大物博、人才輩出。”
“可我們似乎還是沒有一個明確的、清晰的目標。”
“目標?”
群臣們心下疑惑,目標為何?
趙煊則是解釋了一下目標這個詞,就像是射擊一樣,會有一個靶子。
所謂的目標,就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標識,也就是我們為什麽要做這些事情?
趙煊直接沉聲道:“朕現在的目標,也就是一年內,把金賊趕出國門之外,五年內,收複燕雲十六州!”
群臣傻眼兒……。
趙煊這豪言讓朝堂上的百官們目瞪口呆、呆若木雞……。
大宋一百多年,連燕雲十六州都沒有收迴來。
如今竟然喊著五年收複燕雲十六州?
陛下啊。
誰給你的勇氣喲?
趙煊就知道這些個官員們會是這種表情。
這個目標對於他們而言,對於他們的眼界已經他們現在所存在的一個境界而言,確實感覺難以實現。
但是對於趙煊而言,這將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他有著嶽飛、李彥仙、韓世忠、吳階這樣的絕世無雙的武將,也有著宗澤、李綱、趙鼎、陳規等這樣的名臣,再加上,大宋還有他這樣一個穿越者。
五年還不能收迴燕雲十六州?
那不如找一塊豆腐直接撞死算了,完全就是丟了穿越者的臉麵。
趙煊直接讓王懷吉拿出了一份章程,也就是以一個紅頭文件形勢,編撰出來的一個指導思想和計劃。
第一條:鼓勵農桑、大力開荒、促進春耕、分發良田、減少兼並、均田承租、以及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
趙煊直接開始改變大宋的農業,當然,這個改變並不是一下子就完全給變成另外一個樣子。
大宋的苛捐雜稅還是存在。
但是卻也做出了更大的放開。
比如均田承租。
並不是完全地分田地。
而是手中的田產在沒有足夠的人手的時候,可以租出去,讓別人來耕種。
另外一個就是家庭聯產承包者,也就是說,每一家的勞動力都不一樣,大家可以合種,一起承擔每一戶的賦稅。
第二條:大興官學,在各州建立學院,由戶部出錢、工部出人、地方上承擔一部分的材料,三司再下發一部分錢財做支持。
招收學子以教導。
而這個教導的內容就不僅僅是為了科舉考試。
因為大宋即將開啟人才強國戰略,也就是說,士、農、工、商都需要人才。
士就不必說了。
而農業中的人才,就需要知道如何育苗,如何提高糧食高產,如何漚肥等等。
大宋司農寺開始負責在京師皇莊內進行優質耕種的實驗,並且開始吸納農業方麵的人才,對疆域內的各地進行查勘,以製定最有效地耕種模式,以提高當地糧食種植的產量。
而工業人才,其中就是如何修路、修橋,又如何打造最好的兵器、最好的工具,還有耕地用的耕具,以及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改良火炮。
商業上麵的人才同樣總要,大宋和西夏互市之後,大宋想要吸納西夏的錢財,想要自己不吃虧,那就需要商業方麵的人才。
這種人才可以進入戶部、也可以進入三司,同樣,也可以自己經商。
用趙煊在其中的一句話來說,讀書並非隻為當官,也並非隻有當官才能忠君報國,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需要人才。
所為人才強國。
也並非是隻有這些人才進入朝堂,成為官員,才算是強國。
這一點。
在當初的邸報上麵也有過報道。
第三條:招攬天下奇才,研製火藥、農肥等有事半功倍之效的物品,以目前的農田產量,還有提升的空間。
火炮在這一次抵禦金賊的戰鬥中,有著很大的功勞,也證明了,未來的戰爭那就是看誰的火炮最強。
當火炮的射程更遠,並且威力更大,而且不容易炸膛,也更方便攜帶之後。
當整個軍陣之中,擺上了上百門大型火炮的時候。
麵對大宋的火炮全覆蓋。
試問,就算是金賊鐵騎再強大,又能如何?
從大宋幾次作戰,特別是嶽飛突襲完顏銀術可的戰鬥中就可以看出來。
火炮的作用非常大。
所以要是能夠加快火炮的研發,年底把金賊趕出國門,絕對不是一句空話。
第四條:改科舉製。
元豐改製的時候,科舉也有過改動,那就是武舉。
因為對於這個科舉考試,趙煊是不可能改動太大的,畢竟這是一個王朝選拔人才的最好的一個模式。
趙煊在上一次殺了趙楷之後,為了安撫那些大儒,安撫讀書人,堵住他們的嘴。
已經增加了科舉考試的名額,三百五十人。
也就是說。
並且,分為了三甲三乙,如此一來,並且規定進士及第以後,直接前往各地從縣丞開始,而朝堂之上的官員,可以從地方上提拔。
需要有三年的地方任職經驗,並且在地方上,得到了百姓們的稱讚。
也就是給出了吏部選拔任何官員的更為全麵的規定。
並非是以前那種。
我想要上位,那我就把上麵的官員給坑死,然後就可以得到舉薦,得到提拔了。
現在不行。
官員的提拔任免等等,更為嚴格,考察更為全麵,需要禦史台出具的證明,也需要地方上的政績作為依據,還有一個考察。
最終,還要趙煊的批複同意。
這是官員進入朝堂之上的規定。
地方上的一些任免和提拔,自然不需要趙煊來同意,隻要是禦史台那邊認定、吏部收集的三方資料齊全,留下檔案,就可以直接調任。
武舉和文舉一樣,每一年都有一次。
北宋時期的武舉是趙匡胤開設,並且盛行了很長時間,武舉人直接就可以成為軍官,出任邊軍。
而趙煊則是減少了武舉之中的一些規定,降低了門欄。
除此之外。
還建立了一個軍事學院。
這一點也寫在上麵。
隻是如何建立,建在什麽地方,要教導什麽內容,又有誰去教導這些,則是沒有詳細地寫出來。
因為這也隻是一個暫時的提議。
第五條:是對一年內擊退金賊於國門之外的補充,也是五年收複燕雲十六州的補充,這個補充是軍事上的,至於具體內容,則是由軍機院進行商討,軍事內容屬於機密,不得外泄。
這也是趙煊對於軍事上的事情的另外一個掌控力度的加強,同時,也是文官不得幹涉軍政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