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很能理解他們的想法,在座的各位親王都是世襲罔替,為了一個區區宗人府不值得。
“陛下,臣等宗室是太祖當年欽封,且祖製規定親王世襲罔替,自永樂年間起,臣等藩王權利一削再削,臣等亦毫無怨言,隻希望陛下收迴成命,留臣等宗室傳承,亦不負太祖之初心。”
“還請陛下待此間事了,放臣等迴歸封地,臣等宗室定當遵守皇明祖訓,不越雷池一步。”
魯王朱陽鑄如是說道。
朱厚照聽著這位曾叔祖的話,說是沒有怨言,不還是有怨氣嗎?
潛台詞不就是說,本來我們藩王的權力是很大的,但是永樂開始削藩的力度一刀比一刀狠,現在竟然要取消他們的世襲罔替的資格,這誰還能忍,還是讓我們迴封地老老實實的待著吧。
“是啊陛下,臣等乃是陛下的手足兄弟,何至於如此薄待宗室?”
薄待?
什麽時候薄待你們了?
朱厚照耐著性子說道:“你們知道現在的宗室有多少人嗎?有兩千餘人,洪武年間距離現在也就一百多年,就從當初的58人,變成了現在的兩千餘人,如果宗室再不改革,等到再過幾十年宗室人口即將過萬,你們這些親王作為宗室可以不考慮這些,朕作為皇帝不考慮這些嗎?”
“現在親王就已經有三十人了,幾十年之後呢?親王就可能過百,郡王更加是不計其數,親王和郡王還算是不愁吃喝,底層宗室呢?他們和你們一樣都是朕的家人,朕能不管嗎?”
下麵的親王被說的啞口無言。
德王朱見潾說道:“陛下言辭懇切,臣深感陛下苦心,隻是臣認為此法有些操之過急,宗室改革當徐徐圖之,方不失為一劑良策。”
朱厚照也知道確實有點急了,也就說道:“那就先議宗人府一事,其餘的事情容後再議。”
在場的親王也都送了一口氣,能拖下去就是最好,對於這種事情他們最有經驗了,有些事情拖著拖著就沒有了。
朱厚照看著張升說道:“禮部有什麽意見?”
張升不合時宜地說道:“臣認為宗室親王還是不宜擔任宗人府之職,自永樂以來宗室不在朝廷擔任任何職務,禮部這些年管理宗人府事務也並未有差錯,臣認為維持現狀為好,且宗室不應當在京師停留過久,三年不朝之期未到,還請陛下及早遣親王郡王返迴封地,方不違皇明祖訓。”
朱厚照冷笑一聲,又在這跟我提祖訓,行,你跟我提這個,你不是愛提祖製嗎,那咱們就都按照洪武年間的規則,工資也別漲了,貪官直接剝皮充草!
“既然張卿提到了祖製,看來是非常喜歡洪武年間的製度,既如此,內閣就停下漲俸祿一事吧,再統計一下從洪武年間到現在的官員俸祿,都多出了哪幾項,統計之後全部取消,按照洪武年間的官員俸祿發放。”
朱厚照盯著他說道:“朕還記得洪武年間還沒有各種條例,既然張卿如此推崇祖製,以後官員犯事就都按照洪武年間處置。”
洪武年間處置貪官汙吏可是非常狠的,這是所有官員都不想看到的。
那時候官員上班,都不知道能不能安穩的下班。
“陛下,臣無此意啊,臣隻是……”
朱厚照打斷了張升的說話,他認真地說道:“這祖製是你提出來的,而且總不能朕遵守了祖製,而你卻不遵守祖製吧?莫非這祖製隻是你用來限製朕的?你不是喜歡祖製嗎,恰好,朕也非常喜歡!”
李東陽見張升麵色慘白的跪倒在地上,心想他已經完了,今日過後,在乾清宮的這一番議事,會讓張升遭受天下人的唾罵。
“陛下,張尚書年事已高,殿前失言,臣請陛下準其致仕。”
致仕?李東陽你想的倒是挺好,朱厚照肯定是不能答應的。
朱厚照不看李東陽,也不搭話,就端起茶碗吸溜著茶水。
李東陽見陛下不說話,也就明白他的提議太輕了。
他的想法就是張升不管是作為禮部尚書,還是三朝老臣,怎麽樣也不能太過於嚴格處罰。
隻是此時並沒有人上前為張升求情,因為的張升的過錯確實觸及到了他們的切身利益,誰也不想迴到洪武那個時間了,拎著腦袋上班的日子想想都可怕!
楊廷和站出來說道:“陛下,張升於庭前失言,臣建議先將張升的職務革除,令命都察院細細糾核一番,之後再行處置。”
朱厚照明白楊廷和的提議就已經是最重的處罰了,自己不可能因為張升的幾句話就把他殺了,那就有些處罰的太過了。
主要是他知道現在不可能迴到洪武年間了,那個時候肆意對待文臣的時候。
朱厚照不可能讓內閣真的按照他說的辦,現在要是加強對權力的監管,肯定是行不通的,最起碼也是以後慢慢的改製,估計才可以。
現在要是這麽幹了,恐怕就會有人想著要把自己弄死了,而且換人也輕鬆,直接在這些個宗室裏麵選就好了,都不用去接,當天他死,就有人登基。
朱厚照放下茶碗說道:“就按楊少詹事說的辦吧,將張升送迴家中日夜看管。”
“是。”
庭前武士把張升帶出了門外,朱厚照掃了一圈說道:“禮部尚書出缺,吏部考察一下,適合的官員送到朕這裏。”
馬文升一愣出班說道:“臣遵旨!”
朱厚照站起身說道:“反正內閣大學士和尚書們都在,那就繼續議一下宗人府的事情,不出個結果,今天就都別出宮了。”
他肯定是要弄出個結果出來的,要不然這麽多人來幹嘛?
本來明朝的工作效率就慢,這要是讓他們過幾天再議,說不定就得拖到什麽時候了。
朱厚照站起來想要是去後麵上廁所,剛走了兩步迴來說道:“京察馬上就要結束了,吏部快些給出缺的部門補充官員。”
馬文升擰著眉頭說道:“陛下,吏部上下已經在加班加點的擇官了,隻是人手不足,實在是沒有辦法更快了。”
這他說的是實話,明朝吏部負責的是全國文官的選拔,而且吏部的官員負責的還有日常事務,現在因為京察的原因,許多日常的事務都在拖著呢。
朱厚照聽到這話就不滿意了,怎麽讓你幹活還說人少,那你們還使勁上題本說朝廷冗官冗員,尤其是許進前幾日上題本說看城門的太多了,許多人都被占役,請求退迴別用。
“你們都上過題本說冗官冗員的事情吧,馬尚書說的話怎麽跟冗官的事情沒關係呢?這冗官到底冗在哪了?正好今天趁著這個機會說說吧,你們說冗官一遍跟朕說人少,一遍說朝廷冗官冗員要革除,到底你們說的哪件事是真的?”
“司禮監記錄!”
劉瑾應聲答道:“是。”
朱厚照拂袖轉身走到了後麵。
“陛下,臣等宗室是太祖當年欽封,且祖製規定親王世襲罔替,自永樂年間起,臣等藩王權利一削再削,臣等亦毫無怨言,隻希望陛下收迴成命,留臣等宗室傳承,亦不負太祖之初心。”
“還請陛下待此間事了,放臣等迴歸封地,臣等宗室定當遵守皇明祖訓,不越雷池一步。”
魯王朱陽鑄如是說道。
朱厚照聽著這位曾叔祖的話,說是沒有怨言,不還是有怨氣嗎?
潛台詞不就是說,本來我們藩王的權力是很大的,但是永樂開始削藩的力度一刀比一刀狠,現在竟然要取消他們的世襲罔替的資格,這誰還能忍,還是讓我們迴封地老老實實的待著吧。
“是啊陛下,臣等乃是陛下的手足兄弟,何至於如此薄待宗室?”
薄待?
什麽時候薄待你們了?
朱厚照耐著性子說道:“你們知道現在的宗室有多少人嗎?有兩千餘人,洪武年間距離現在也就一百多年,就從當初的58人,變成了現在的兩千餘人,如果宗室再不改革,等到再過幾十年宗室人口即將過萬,你們這些親王作為宗室可以不考慮這些,朕作為皇帝不考慮這些嗎?”
“現在親王就已經有三十人了,幾十年之後呢?親王就可能過百,郡王更加是不計其數,親王和郡王還算是不愁吃喝,底層宗室呢?他們和你們一樣都是朕的家人,朕能不管嗎?”
下麵的親王被說的啞口無言。
德王朱見潾說道:“陛下言辭懇切,臣深感陛下苦心,隻是臣認為此法有些操之過急,宗室改革當徐徐圖之,方不失為一劑良策。”
朱厚照也知道確實有點急了,也就說道:“那就先議宗人府一事,其餘的事情容後再議。”
在場的親王也都送了一口氣,能拖下去就是最好,對於這種事情他們最有經驗了,有些事情拖著拖著就沒有了。
朱厚照看著張升說道:“禮部有什麽意見?”
張升不合時宜地說道:“臣認為宗室親王還是不宜擔任宗人府之職,自永樂以來宗室不在朝廷擔任任何職務,禮部這些年管理宗人府事務也並未有差錯,臣認為維持現狀為好,且宗室不應當在京師停留過久,三年不朝之期未到,還請陛下及早遣親王郡王返迴封地,方不違皇明祖訓。”
朱厚照冷笑一聲,又在這跟我提祖訓,行,你跟我提這個,你不是愛提祖製嗎,那咱們就都按照洪武年間的規則,工資也別漲了,貪官直接剝皮充草!
“既然張卿提到了祖製,看來是非常喜歡洪武年間的製度,既如此,內閣就停下漲俸祿一事吧,再統計一下從洪武年間到現在的官員俸祿,都多出了哪幾項,統計之後全部取消,按照洪武年間的官員俸祿發放。”
朱厚照盯著他說道:“朕還記得洪武年間還沒有各種條例,既然張卿如此推崇祖製,以後官員犯事就都按照洪武年間處置。”
洪武年間處置貪官汙吏可是非常狠的,這是所有官員都不想看到的。
那時候官員上班,都不知道能不能安穩的下班。
“陛下,臣無此意啊,臣隻是……”
朱厚照打斷了張升的說話,他認真地說道:“這祖製是你提出來的,而且總不能朕遵守了祖製,而你卻不遵守祖製吧?莫非這祖製隻是你用來限製朕的?你不是喜歡祖製嗎,恰好,朕也非常喜歡!”
李東陽見張升麵色慘白的跪倒在地上,心想他已經完了,今日過後,在乾清宮的這一番議事,會讓張升遭受天下人的唾罵。
“陛下,張尚書年事已高,殿前失言,臣請陛下準其致仕。”
致仕?李東陽你想的倒是挺好,朱厚照肯定是不能答應的。
朱厚照不看李東陽,也不搭話,就端起茶碗吸溜著茶水。
李東陽見陛下不說話,也就明白他的提議太輕了。
他的想法就是張升不管是作為禮部尚書,還是三朝老臣,怎麽樣也不能太過於嚴格處罰。
隻是此時並沒有人上前為張升求情,因為的張升的過錯確實觸及到了他們的切身利益,誰也不想迴到洪武那個時間了,拎著腦袋上班的日子想想都可怕!
楊廷和站出來說道:“陛下,張升於庭前失言,臣建議先將張升的職務革除,令命都察院細細糾核一番,之後再行處置。”
朱厚照明白楊廷和的提議就已經是最重的處罰了,自己不可能因為張升的幾句話就把他殺了,那就有些處罰的太過了。
主要是他知道現在不可能迴到洪武年間了,那個時候肆意對待文臣的時候。
朱厚照不可能讓內閣真的按照他說的辦,現在要是加強對權力的監管,肯定是行不通的,最起碼也是以後慢慢的改製,估計才可以。
現在要是這麽幹了,恐怕就會有人想著要把自己弄死了,而且換人也輕鬆,直接在這些個宗室裏麵選就好了,都不用去接,當天他死,就有人登基。
朱厚照放下茶碗說道:“就按楊少詹事說的辦吧,將張升送迴家中日夜看管。”
“是。”
庭前武士把張升帶出了門外,朱厚照掃了一圈說道:“禮部尚書出缺,吏部考察一下,適合的官員送到朕這裏。”
馬文升一愣出班說道:“臣遵旨!”
朱厚照站起身說道:“反正內閣大學士和尚書們都在,那就繼續議一下宗人府的事情,不出個結果,今天就都別出宮了。”
他肯定是要弄出個結果出來的,要不然這麽多人來幹嘛?
本來明朝的工作效率就慢,這要是讓他們過幾天再議,說不定就得拖到什麽時候了。
朱厚照站起來想要是去後麵上廁所,剛走了兩步迴來說道:“京察馬上就要結束了,吏部快些給出缺的部門補充官員。”
馬文升擰著眉頭說道:“陛下,吏部上下已經在加班加點的擇官了,隻是人手不足,實在是沒有辦法更快了。”
這他說的是實話,明朝吏部負責的是全國文官的選拔,而且吏部的官員負責的還有日常事務,現在因為京察的原因,許多日常的事務都在拖著呢。
朱厚照聽到這話就不滿意了,怎麽讓你幹活還說人少,那你們還使勁上題本說朝廷冗官冗員,尤其是許進前幾日上題本說看城門的太多了,許多人都被占役,請求退迴別用。
“你們都上過題本說冗官冗員的事情吧,馬尚書說的話怎麽跟冗官的事情沒關係呢?這冗官到底冗在哪了?正好今天趁著這個機會說說吧,你們說冗官一遍跟朕說人少,一遍說朝廷冗官冗員要革除,到底你們說的哪件事是真的?”
“司禮監記錄!”
劉瑾應聲答道:“是。”
朱厚照拂袖轉身走到了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