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馮元敬就坐著自己的騾車前往通州。
通州歸屬於順天府管理,下轄四縣,漷縣,三河縣,寶坻縣,武清縣。
京杭大運河承擔著漕運,而其中運河的末端就是在通州,南方運送的各類糧食、稅收實物都要先抵達通州,再進入京師。
所以通州不管是地理還是政治上,在順天府內的地位都是排在中上。
因為這裏不光是運輸糧食,許多外國人想要進京,也必須在通州先行逗留,再進入京師。
通州城裏的各行各業的人也就非常多了,有許多是靠著給運河搬運貨物賺錢,有的就是純粹的商人了,因為這裏交通發達,信息流通的也快,也就能催生商業的發展。
騾車緊趕慢趕終於在午時二刻前來到了通州州治衙門,一身官服的馮元敬整理了儀表,下了騾車。
他剛下車,就有小吏過來問道:“可是武清馮縣尊當麵?”
“正在本官,可有要事?”
“孫州牧命小人在此等候諸位縣尊,已經為諸縣尊安排了住處,除了武清縣,其餘諸縣縣尊皆以到達,還請馮縣尊隨小人前往驛館。”
“那其餘知縣在驛館嗎?”
“不在驛館,此時正在堂內等候州牧。”
“那我也進去等州牧吧,驛館等等再去,不急在這一時。”
小吏領著馮元敬進入了衙門,他邁著四方步在後麵跟著。
馮元敬進到屋內之後,看到其餘的三個知縣都在,其中漷縣知縣和三河縣知縣坐在東側,寶坻縣知縣坐在西側,他的旁邊還有個座位空著,不出意外,那就是給馮元敬留下來的了。
“哎呦,諸位同僚都在呢,在下來晚了。”
“馮兄,我們可都等你兩三天了,怎麽才過來啊。”
說話的人是寶坻縣知縣,他們二位是同年,自然也比較熟絡,說話也就不那麽拘謹。
馮元敬心說你們是專門等我的嗎?不也是你們下麵的人折騰你們過來的嗎?
“那可真是對不住了,縣內事忙,處理完公務才趕過來。”
馮元敬注意到孫知州的位子上,並沒有擺放茶水,而且眾人言談舉止也比較放鬆,猜測孫州牧應該並不在這裏。
他坐在寶坻縣知縣旁邊的座位上,小吏奉上了一碗熱茶。
“州牧不在嗎?”
寶坻知縣說道:“不在,州牧也去了府裏。”
也去了府裏?
馮元敬了然地點點頭,看來府內的知州也知道這次事情的重要性,他們的目的跟在屋裏坐著的這些人是一樣的。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明朝的行政區劃,明朝兩京十三省是第一級的行政管理部門。
雖然俗稱叫做十三省,但正式文書裏麵都是是不會出現行省這兩個字的,會在地名後麵加上等處。
比如山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分別有三司,布政使司管理民事事務,按察使司管理刑名,都指揮使司管理軍事,三司共同管理行省所有事務。
承宣布政使司下設府,府為二級行政機構,府下設州縣,州縣為第三級行政機構。
州分為散州和直隸州,其中有歸布政使司統領的州縣,為直隸州,歸府管轄的就是散州。
直隸州和散州下麵都統領縣,隻不過直隸州的地位要比非直隸州要高。
雖然州雖然領縣,但在行政位置上跟縣也沒什麽區別,州也有自己的領民,也是和縣一樣,直接麵對基層百姓。
兩京則是北京和南京,也就是北直隸和南直隸,北直隸和南直隸是沒有布政使司的,兩京直屬於中央管轄,所以在北直隸,府就是第一級行政機構。
自然順天府和應天府府尹的地位也就比其餘的府尹高很多,地位等同於布政使司的官銜。
馮元敬問道:“州牧有沒有說何時返迴?”
漷縣知縣說道:“不知,吾等到達通州時,就沒有見到州牧,州牧安排住處的目的是要等他返迴了。”
馮元敬點點頭,這話說的倒是挺對的,要不然知州安排住處的目的是幹什麽?
他也就順勢的在通州住了下來,反正縣內的事務,已經讓陳縣丞暫時代理了,現在不迴去也沒事。
五天後,孫知州滿身疲憊的迴到了通州府衙,當時就讓在通州等待的這四位知縣一起來見他。
“州牧,怎麽如此焦急尋找吾等?”
“怎麽能不著急,我在府裏都快跟他們打起來了,要不是在京城,我非打他個頭破血流!”
在內的眾知縣麵麵相覷。
漷縣知縣問道:“州牧,發生何事了?”
“那你們來因為什麽事?”
“額……這……因為……”
“別這這那那的,不就是因為征召民夫的事情嗎?”
“確實如州牧所說,我是為了征召民夫的事情而來。”
馮元敬理直氣壯地說道。
其餘三縣的知縣,目光炯炯地看向了馮元敬。
孫鵬舉清了清嗓子,把他們的目光吸引迴來。
“我去府裏的時候,已經有了不少知州去了,我第一次在順天府衙看到這麽多人,那幾天在那吵的腦子漲得難受。”
“平常有事的時候,一個個都往後縮,要不就說縣內百姓疲憊,無力承擔府內事務,現在看到好處了,就跟那偷了腥的貓一樣,恨不得好處全是他們的。”
馮元敬問道:“州牧,那府裏是怎麽個章程?”
“府台的意見是,這次工部征召民夫的數額,各州縣按照以往征召民夫數額進行征召。”
三河縣王知縣一聽這話,頓時就急了,說道:“州牧,這如何能行?我三河縣雖說人口不多,可是些許民夫也能出得起的,怎麽能夠按照以常的數目進行征召呢?我不同意!”
以往征發民夫,各縣都是叫苦不迭,生怕上麵多給自己攤派任務,現在可倒好,情況完全顛倒了過來,生怕自己縣內收的少了。
“王知縣,平日裏征發民夫,怎的不見你這麽積極,總說三河縣男丁偏少,三河縣內的田地尚且耕種不過來,過多征發民夫會導致民怨,現在怎麽不說民怨了?”
“吳知縣……你……你血口噴人!我何時說過此話?”
“王知縣不記得,我可記得呢,當時就在這間屋子裏,你跟州牧哭訴的時候,我也在場,你忘了嗎?”
王知縣臉上一陣紅一陣白,氣的扭過頭不看寶坻吳知縣,口中隻是說道:“我不管那些,但是此時的民夫,不能按照往常的數目定,我不同意。”
馮元敬心中暗笑,前幾天來的時候,他們還挺和睦的,一到真章的時候,都開始撕破臉皮了。
通州歸屬於順天府管理,下轄四縣,漷縣,三河縣,寶坻縣,武清縣。
京杭大運河承擔著漕運,而其中運河的末端就是在通州,南方運送的各類糧食、稅收實物都要先抵達通州,再進入京師。
所以通州不管是地理還是政治上,在順天府內的地位都是排在中上。
因為這裏不光是運輸糧食,許多外國人想要進京,也必須在通州先行逗留,再進入京師。
通州城裏的各行各業的人也就非常多了,有許多是靠著給運河搬運貨物賺錢,有的就是純粹的商人了,因為這裏交通發達,信息流通的也快,也就能催生商業的發展。
騾車緊趕慢趕終於在午時二刻前來到了通州州治衙門,一身官服的馮元敬整理了儀表,下了騾車。
他剛下車,就有小吏過來問道:“可是武清馮縣尊當麵?”
“正在本官,可有要事?”
“孫州牧命小人在此等候諸位縣尊,已經為諸縣尊安排了住處,除了武清縣,其餘諸縣縣尊皆以到達,還請馮縣尊隨小人前往驛館。”
“那其餘知縣在驛館嗎?”
“不在驛館,此時正在堂內等候州牧。”
“那我也進去等州牧吧,驛館等等再去,不急在這一時。”
小吏領著馮元敬進入了衙門,他邁著四方步在後麵跟著。
馮元敬進到屋內之後,看到其餘的三個知縣都在,其中漷縣知縣和三河縣知縣坐在東側,寶坻縣知縣坐在西側,他的旁邊還有個座位空著,不出意外,那就是給馮元敬留下來的了。
“哎呦,諸位同僚都在呢,在下來晚了。”
“馮兄,我們可都等你兩三天了,怎麽才過來啊。”
說話的人是寶坻縣知縣,他們二位是同年,自然也比較熟絡,說話也就不那麽拘謹。
馮元敬心說你們是專門等我的嗎?不也是你們下麵的人折騰你們過來的嗎?
“那可真是對不住了,縣內事忙,處理完公務才趕過來。”
馮元敬注意到孫知州的位子上,並沒有擺放茶水,而且眾人言談舉止也比較放鬆,猜測孫州牧應該並不在這裏。
他坐在寶坻縣知縣旁邊的座位上,小吏奉上了一碗熱茶。
“州牧不在嗎?”
寶坻知縣說道:“不在,州牧也去了府裏。”
也去了府裏?
馮元敬了然地點點頭,看來府內的知州也知道這次事情的重要性,他們的目的跟在屋裏坐著的這些人是一樣的。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明朝的行政區劃,明朝兩京十三省是第一級的行政管理部門。
雖然俗稱叫做十三省,但正式文書裏麵都是是不會出現行省這兩個字的,會在地名後麵加上等處。
比如山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分別有三司,布政使司管理民事事務,按察使司管理刑名,都指揮使司管理軍事,三司共同管理行省所有事務。
承宣布政使司下設府,府為二級行政機構,府下設州縣,州縣為第三級行政機構。
州分為散州和直隸州,其中有歸布政使司統領的州縣,為直隸州,歸府管轄的就是散州。
直隸州和散州下麵都統領縣,隻不過直隸州的地位要比非直隸州要高。
雖然州雖然領縣,但在行政位置上跟縣也沒什麽區別,州也有自己的領民,也是和縣一樣,直接麵對基層百姓。
兩京則是北京和南京,也就是北直隸和南直隸,北直隸和南直隸是沒有布政使司的,兩京直屬於中央管轄,所以在北直隸,府就是第一級行政機構。
自然順天府和應天府府尹的地位也就比其餘的府尹高很多,地位等同於布政使司的官銜。
馮元敬問道:“州牧有沒有說何時返迴?”
漷縣知縣說道:“不知,吾等到達通州時,就沒有見到州牧,州牧安排住處的目的是要等他返迴了。”
馮元敬點點頭,這話說的倒是挺對的,要不然知州安排住處的目的是幹什麽?
他也就順勢的在通州住了下來,反正縣內的事務,已經讓陳縣丞暫時代理了,現在不迴去也沒事。
五天後,孫知州滿身疲憊的迴到了通州府衙,當時就讓在通州等待的這四位知縣一起來見他。
“州牧,怎麽如此焦急尋找吾等?”
“怎麽能不著急,我在府裏都快跟他們打起來了,要不是在京城,我非打他個頭破血流!”
在內的眾知縣麵麵相覷。
漷縣知縣問道:“州牧,發生何事了?”
“那你們來因為什麽事?”
“額……這……因為……”
“別這這那那的,不就是因為征召民夫的事情嗎?”
“確實如州牧所說,我是為了征召民夫的事情而來。”
馮元敬理直氣壯地說道。
其餘三縣的知縣,目光炯炯地看向了馮元敬。
孫鵬舉清了清嗓子,把他們的目光吸引迴來。
“我去府裏的時候,已經有了不少知州去了,我第一次在順天府衙看到這麽多人,那幾天在那吵的腦子漲得難受。”
“平常有事的時候,一個個都往後縮,要不就說縣內百姓疲憊,無力承擔府內事務,現在看到好處了,就跟那偷了腥的貓一樣,恨不得好處全是他們的。”
馮元敬問道:“州牧,那府裏是怎麽個章程?”
“府台的意見是,這次工部征召民夫的數額,各州縣按照以往征召民夫數額進行征召。”
三河縣王知縣一聽這話,頓時就急了,說道:“州牧,這如何能行?我三河縣雖說人口不多,可是些許民夫也能出得起的,怎麽能夠按照以常的數目進行征召呢?我不同意!”
以往征發民夫,各縣都是叫苦不迭,生怕上麵多給自己攤派任務,現在可倒好,情況完全顛倒了過來,生怕自己縣內收的少了。
“王知縣,平日裏征發民夫,怎的不見你這麽積極,總說三河縣男丁偏少,三河縣內的田地尚且耕種不過來,過多征發民夫會導致民怨,現在怎麽不說民怨了?”
“吳知縣……你……你血口噴人!我何時說過此話?”
“王知縣不記得,我可記得呢,當時就在這間屋子裏,你跟州牧哭訴的時候,我也在場,你忘了嗎?”
王知縣臉上一陣紅一陣白,氣的扭過頭不看寶坻吳知縣,口中隻是說道:“我不管那些,但是此時的民夫,不能按照往常的數目定,我不同意。”
馮元敬心中暗笑,前幾天來的時候,他們還挺和睦的,一到真章的時候,都開始撕破臉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