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官員的月俸確實不多,不過日常生活還是足夠的。”
李東陽轉而提起了另一件事,就是閣員品級的事情,增補的閣員入閣時是否加官。
其實就算今天沒見到朱厚照,李東陽也打算遞一份題本給陛下。
因為內閣閣員增補進來之後,按照慣例給他們加官,自從英宗時期開始,內閣官員的加官都是在尚書銜了。
明朝的官位名稱其實是有兩個作用,第一,是他在本部的官位,實際負責的工作,比如吏部尚書馬文升,他的職位就是吏部尚書,主要負責吏部的工作。
第二個作用就是職稱,隻有官銜而不負責具體工作,按照這個職位領取工資,比如李東陽是禮部尚書,但是他不負責禮部的具體職務,跟現任的禮部尚書張升也沒有統屬關係,隻是他的官銜是禮部尚書,享受二品尚書的待遇。
內閣大學士的官位實際上是五品,華蓋殿大學士、謹身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還有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這些都是品級很低的官位,最初也隻是個秘書機構。
所以李東陽的題本,也是請旨意給四位閣員進行加官。
但是朱厚照現在不想給內閣加官了,因為加官導致內閣現在置於六部九卿之上,統屬朝廷各部。
而且之前他借著事情削掉了內閣三人組的一品加官,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就是因為這些加官,導致內閣的權利變大,雖然明朝實際上沒有宰相,可是內閣經過這麽多年的攬權,它的權利跟宰相是沒有差別的。
所以民間和百官私底下都對內閣的閣員叫相國,甚至更加諂媚的都是稱唿宰相。
朱厚照認認真真的看完了李東陽寫的題本,不得不說,李東陽的字寫的確實好,不愧是當年科舉的二甲第一。
李東陽提出的倒是沒有逾矩,提議新入閣的四人加尚書銜,也是按照慣例提出的。
朱厚照合上了題本說道:“先不給與內閣加官,暫時以本官入閣,等朕大婚之後再議。”
“謹遵陛下旨意。”
李東陽倒是對陛下的意見沒有什麽意外,因為之前有很多大臣也都是以本官入閣,之後再給與加官。
“還有其他的事情嗎?”
“沒有了。”
“謝卿呢?”
“臣有事啟奏。”
“說說吧。”
“之前工部按照陛下的要求,對順天府的官道進行了勘察,除了通州的官道暫不需要修葺之外,其餘大大小小七十餘條官道皆需修葺,請陛下過目。”
朱厚照也是認認真真的看完了,工部提出兩年內征發五萬民夫供役,可以將連接京城的各條官道修葺完畢,需要白銀一百萬兩。
“一百萬兩倒是不多,不過朕記得民夫服役是有薪水的。”
謝遷說道:“確實如此,民夫每日兩餐飯,月給銀六分。”
六分,也就是六百文,好低啊,怪不得明朝的百姓不願意去服役呢,雇工一個月還一兩到三兩呢。
朱厚照說道:“兩年可不行,這修道太慢了,半年修好。”
謝遷勸解著說道:“陛下,倘若加快修葺官道,勢必增加征發民夫的數量,恐有田地荒蕪,且消耗的白銀也會大大增加,目前太倉支持已覺費力,一旦有水旱之災,邊鎮賊虜侵擾,太倉恐無力給之。”
修路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怎麽到你嘴裏就變味了呢?
不知道有句話說了嗎,要想富,先修路。
修路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可以增加貨物的流通,後世的高速公路每天都有貨車進行運輸,北方的可以吃到南方的水果,都是依賴於道路。
哪怕朱厚照跟他們說了,也聽不明白,還是讓他們直接執行得了。
“那就從內承運庫支取,不過工部要寫題本呈上來,朕要看工部寫的預算表。”
謝遷大喜過望,之前他們找陛下要錢的時候,陛下左一句不給,右一句沒錢,現在終於鬆口了,剛要說話,陛下打斷了他。
“對於民夫的要求,朕要提出幾點,先要增加他們的薪水,每日不得低於二百文,但是不管飯,朕還要派太監去監督,以防有人克扣銀錢。”
謝遷愣住了,實在是不明白陛下是怎麽想的,這哪有給這麽多錢的?
每日二百文,那每個月就是六兩銀子,一年是七十二兩,這這這,他自己的年俸祿折合銀子不過才四十餘兩。
現在內庫中確實有錢了,可是有錢也不能這麽花費啊,這不是昏……昏頭了嗎?
謝遷跪下了,眼含熱淚說道:“陛下啊,太祖定下內承運庫存銀,是為了防止國庫無糧,屆時可用內庫購買,倘若內承運庫存銀消耗一空,恐怕國將不國啊,還請陛下收迴成命,臣昧死以諫!”
李東陽也是一臉嚴肅的說道:“陛下,國家大事不可如此兒戲,還請陛下收迴成命!”
朱厚照一臉不爽,你們懂個屁啊,知不知道為什麽給他們開這麽高的工資嗎?
還不是為了帶動經濟?
每天給他們二百文,還不管飯,他們吃什麽,不就得在周邊買飯嗎?
正好光祿寺的一堆廚子沒地方去了,歸到皇店下麵,在沿途開設小攤賣飯,錢不還是轉迴來了嗎?
錢不流通隻是一堆死物,流通起來國家還能收到稅收,百姓也能有錢了,何樂不為呢?
你們懂經濟嗎?一群隻知道之乎者也的腐儒。
朱厚照隻想長歎一聲,天不生他,明朝萬古如長夜,無敵是多麽的寂寞。
好想有一個懂經濟的官員啊。
朱厚照決定了,等大婚之後,趕快把學堂弄好,培養出一批新人才。
朱厚照也很是不理解他們的想法,之前不給錢的時候,想方設法的找自己來要錢,想要內承運庫撥錢給他們。
現在自己同意了,還加大了撥錢的力度,他們反而不願意了。
“朕意已決,不必多言。”
“陛下!”
“陛下!”
“行了,你們退下吧!”
“懇請陛下收迴成命!”
朱厚照很是無語,行,你們不走,我走。
他不搭理跪下的二人,徑直出了豹房,去了研究院。
李東陽轉而提起了另一件事,就是閣員品級的事情,增補的閣員入閣時是否加官。
其實就算今天沒見到朱厚照,李東陽也打算遞一份題本給陛下。
因為內閣閣員增補進來之後,按照慣例給他們加官,自從英宗時期開始,內閣官員的加官都是在尚書銜了。
明朝的官位名稱其實是有兩個作用,第一,是他在本部的官位,實際負責的工作,比如吏部尚書馬文升,他的職位就是吏部尚書,主要負責吏部的工作。
第二個作用就是職稱,隻有官銜而不負責具體工作,按照這個職位領取工資,比如李東陽是禮部尚書,但是他不負責禮部的具體職務,跟現任的禮部尚書張升也沒有統屬關係,隻是他的官銜是禮部尚書,享受二品尚書的待遇。
內閣大學士的官位實際上是五品,華蓋殿大學士、謹身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還有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這些都是品級很低的官位,最初也隻是個秘書機構。
所以李東陽的題本,也是請旨意給四位閣員進行加官。
但是朱厚照現在不想給內閣加官了,因為加官導致內閣現在置於六部九卿之上,統屬朝廷各部。
而且之前他借著事情削掉了內閣三人組的一品加官,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就是因為這些加官,導致內閣的權利變大,雖然明朝實際上沒有宰相,可是內閣經過這麽多年的攬權,它的權利跟宰相是沒有差別的。
所以民間和百官私底下都對內閣的閣員叫相國,甚至更加諂媚的都是稱唿宰相。
朱厚照認認真真的看完了李東陽寫的題本,不得不說,李東陽的字寫的確實好,不愧是當年科舉的二甲第一。
李東陽提出的倒是沒有逾矩,提議新入閣的四人加尚書銜,也是按照慣例提出的。
朱厚照合上了題本說道:“先不給與內閣加官,暫時以本官入閣,等朕大婚之後再議。”
“謹遵陛下旨意。”
李東陽倒是對陛下的意見沒有什麽意外,因為之前有很多大臣也都是以本官入閣,之後再給與加官。
“還有其他的事情嗎?”
“沒有了。”
“謝卿呢?”
“臣有事啟奏。”
“說說吧。”
“之前工部按照陛下的要求,對順天府的官道進行了勘察,除了通州的官道暫不需要修葺之外,其餘大大小小七十餘條官道皆需修葺,請陛下過目。”
朱厚照也是認認真真的看完了,工部提出兩年內征發五萬民夫供役,可以將連接京城的各條官道修葺完畢,需要白銀一百萬兩。
“一百萬兩倒是不多,不過朕記得民夫服役是有薪水的。”
謝遷說道:“確實如此,民夫每日兩餐飯,月給銀六分。”
六分,也就是六百文,好低啊,怪不得明朝的百姓不願意去服役呢,雇工一個月還一兩到三兩呢。
朱厚照說道:“兩年可不行,這修道太慢了,半年修好。”
謝遷勸解著說道:“陛下,倘若加快修葺官道,勢必增加征發民夫的數量,恐有田地荒蕪,且消耗的白銀也會大大增加,目前太倉支持已覺費力,一旦有水旱之災,邊鎮賊虜侵擾,太倉恐無力給之。”
修路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怎麽到你嘴裏就變味了呢?
不知道有句話說了嗎,要想富,先修路。
修路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可以增加貨物的流通,後世的高速公路每天都有貨車進行運輸,北方的可以吃到南方的水果,都是依賴於道路。
哪怕朱厚照跟他們說了,也聽不明白,還是讓他們直接執行得了。
“那就從內承運庫支取,不過工部要寫題本呈上來,朕要看工部寫的預算表。”
謝遷大喜過望,之前他們找陛下要錢的時候,陛下左一句不給,右一句沒錢,現在終於鬆口了,剛要說話,陛下打斷了他。
“對於民夫的要求,朕要提出幾點,先要增加他們的薪水,每日不得低於二百文,但是不管飯,朕還要派太監去監督,以防有人克扣銀錢。”
謝遷愣住了,實在是不明白陛下是怎麽想的,這哪有給這麽多錢的?
每日二百文,那每個月就是六兩銀子,一年是七十二兩,這這這,他自己的年俸祿折合銀子不過才四十餘兩。
現在內庫中確實有錢了,可是有錢也不能這麽花費啊,這不是昏……昏頭了嗎?
謝遷跪下了,眼含熱淚說道:“陛下啊,太祖定下內承運庫存銀,是為了防止國庫無糧,屆時可用內庫購買,倘若內承運庫存銀消耗一空,恐怕國將不國啊,還請陛下收迴成命,臣昧死以諫!”
李東陽也是一臉嚴肅的說道:“陛下,國家大事不可如此兒戲,還請陛下收迴成命!”
朱厚照一臉不爽,你們懂個屁啊,知不知道為什麽給他們開這麽高的工資嗎?
還不是為了帶動經濟?
每天給他們二百文,還不管飯,他們吃什麽,不就得在周邊買飯嗎?
正好光祿寺的一堆廚子沒地方去了,歸到皇店下麵,在沿途開設小攤賣飯,錢不還是轉迴來了嗎?
錢不流通隻是一堆死物,流通起來國家還能收到稅收,百姓也能有錢了,何樂不為呢?
你們懂經濟嗎?一群隻知道之乎者也的腐儒。
朱厚照隻想長歎一聲,天不生他,明朝萬古如長夜,無敵是多麽的寂寞。
好想有一個懂經濟的官員啊。
朱厚照決定了,等大婚之後,趕快把學堂弄好,培養出一批新人才。
朱厚照也很是不理解他們的想法,之前不給錢的時候,想方設法的找自己來要錢,想要內承運庫撥錢給他們。
現在自己同意了,還加大了撥錢的力度,他們反而不願意了。
“朕意已決,不必多言。”
“陛下!”
“陛下!”
“行了,你們退下吧!”
“懇請陛下收迴成命!”
朱厚照很是無語,行,你們不走,我走。
他不搭理跪下的二人,徑直出了豹房,去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