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爺,仁和大長公主上了奏本。”
仁和大長公主?
按照輩分來說,這位大長公主是自己的姑姑,她上奏本幹什麽?
一個小黃門急匆匆來報:“皇爺,內閣三位大學士請見。”
朱厚照扔下姑姑的奏本,問道:“宣。”
“臣等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
“朕躬安,諸位大學士不在文淵閣辦公,有何事?”
劉健說道:“陛下,現如今太倉少銀,今年朝廷的開銷甚大,且在京官員俸祿以拖欠許久,臣等請撥內承運庫金銀,以供太倉。”
朱厚照慵懶地說道:“撥銀可以,不過你們得上交預算報表。”
預算?報表?
謝遷問道:“陛下,臣知道預算,但是這報表是何解?”
“就是你們把今年哪個部門需要花錢,花多少,想怎麽花,全部寫在題本上交給朕,如果這個預算合理,朕就批複。”
朱厚照說道:“至於官員俸祿嘛,讓戶部報上來,今年就不用胡椒蘇木了。”
一聽不用胡椒蘇木,三位大學士也是微微點頭。
這胡椒蘇木既不能吃,還賣不上價錢,以往一折色就虧了許多,雖然他們不在乎這點銀子,但是誰嫌錢多啊。
劉健和他們倆人對視了一下,本以為今天要錢還要給寶鈔呢,沒想到陛下現在隻要他們寫上要幹什麽,這太簡單了。
“內閣補充閣員的事情,議了嗎?”
劉健說道:“陛下,還沒有,目前因為京察的原因,耽擱了,臣想著等京察結束後,從各部之中擇優入閣。”
朱厚照擺了擺手說道:“不用等京察之後,朕讓監察院先查你們提名的人,查完了讓他們馬上到內閣任事,這今年事情多,你們三位的身子骨怕撐不住。”
“是,臣等迴內閣舉行閣議。”
朱厚照在內閣成員走後,重新拿起了仁和大長公主的奏本。
他皺著沒有看完了。
孀居倒是真的,祿薄可是真沒看出來。
他記得朱佑樘已經賜給她不少良田和實物了,弘治十七年就賜給了她二百多頃地。
五子成長,不能自給,請渾河大峪山煤窯四座,煤店兩間,榷利養贍。
這是經過了一冬,看到煤炭生意好,想要了。
朱厚照直接用朱砂筆寫上,朕雖為皇帝,卻日用節儉,煤礦煤店關乎國計民生,不敢輕與,今賜予皇姑味精五罐,白糖五罐,望皇姑稍加節儉,以供五子。
“去,給仁和大長公主。”
穀大用看著紅色的字跡,說道:“皇爺,大長公主會不會生氣啊?”
“她生氣就生氣唄,我不信那麽多地還養不活不了她們一家六口,父皇前前後後賞賜給了他多少田地,這還不夠用?那百姓還得交稅都能養活一家人,她家連稅都不用交,她說養活不了?純屬放……”
朱厚照又想把奏本要迴來修改一下,但轉念一想,還是算了。
能聽懂的就懂了,不懂也沒有辦法。
從今年開始勢必要斬斷皇親國戚伸過來的手,還要把他們侵占的田地重新拿迴來。
穀大用對後麵那幾個字視若無睹,躬著身下去了。
……
曾鑒這次又遞上了工部所需費用題本,正焦急地坐在文淵閣等著。
司禮監來了一人,將題本送到,曾鑒迫不及待的打開瞧了瞧。
“什麽?陛下又沒批?這……首輔,你說我這是按照陛下所說寫的,已經第二次了。”
劉健皺著眉頭說道:“拿來我看看。”
曾鑒把題本遞給了劉健。
劉健看著題本上麵的紅字,“卿之所言工部修造費用,模糊不清,數額不明,不準。”
他又仔細看了看謝遷寫的內容,沒有什麽不明啊,工部疏通修整漕運河道,修建堤壩,預計花銷400萬兩。
劉健疑惑地問道:“陛下是不是不想批複啊,要不然何故如此呢?”
“不知道。”
劉健把題本塞給曾鑒說道:“走吧,咱倆一道去見陛下。”
二人一同到了豹房宮殿外麵。
“宣,內閣首輔劉健,工部曾鑒覲見陛下。”
“臣劉健\/曾鑒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
朱厚照說道:“在這就不要那麽多禮節了,又不是在前朝,賜座。”
“臣等謝陛下。”
“兩位愛卿有什麽事情啊?”
曾鑒主動接過話茬說道:“陛下,司禮監剛剛送還臣的題本,臣愚笨,不甚了解,請陛下明示之。”
朱厚照拿出準備好的小本本,讓穀大用給了曾鑒,麵帶微笑的看著他倆。
他就知道曾鑒肯定得過來,畢竟他已經把曾鑒的題本打迴去兩次了。
上麵是朱厚照早就寫好的造價單,裏麵把所有需要的東西舉例寫了出來。
曾鑒以前也從沒看過這樣詳細的花銷,曆來不管是工部或者是兵部,都是上報一個數額就完事了,之後進行驗收,從沒有像陛下交給他的這樣。
他是正經的進士出身,最早還當過刑部主事,之後倒是一直在工部了。
“陛下,這是否過於詳細?工部營造工程的開銷不是一成不變,倘若……倘若……”
“朕允許這其中存在一成的差額,超過這個費用,工部自己拿錢補。”
在明朝,皇帝的庫房一共有十座,為內府十庫,內承運庫主要存儲金銀象牙鍛匹等物,而朱元璋把內承運庫當成皇帝的私人金庫,所以它的名氣最大。
而實際上不僅僅皇帝有私人庫房,六部之間都各自有自己存銀的庫房,當然這是各部的公庫。
戶部掌管太倉庫,主要是用來貯存賦稅折銀、籍沒資財田產等財產物資的府庫,之前沒有太倉庫的時候,內承運庫是皇帝和戶部一起用的。
工部的庫房叫做節慎庫,主要收入是“四司料銀”,貯藏提取戶部銀及直隸木稅銀、工役截曠銀等項,支放小額工程費用及搭放旗兵銅錢,按月奏報。
意思就是有的工程,工部先行墊付,之後戶部再行報銷。
就連刑部都有一個自己的庫房,專門用來儲存收繳上來的贓罰銀。
曾鑒說道:“陛下,工部節慎庫雖有存銀,但……”
仁和大長公主?
按照輩分來說,這位大長公主是自己的姑姑,她上奏本幹什麽?
一個小黃門急匆匆來報:“皇爺,內閣三位大學士請見。”
朱厚照扔下姑姑的奏本,問道:“宣。”
“臣等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
“朕躬安,諸位大學士不在文淵閣辦公,有何事?”
劉健說道:“陛下,現如今太倉少銀,今年朝廷的開銷甚大,且在京官員俸祿以拖欠許久,臣等請撥內承運庫金銀,以供太倉。”
朱厚照慵懶地說道:“撥銀可以,不過你們得上交預算報表。”
預算?報表?
謝遷問道:“陛下,臣知道預算,但是這報表是何解?”
“就是你們把今年哪個部門需要花錢,花多少,想怎麽花,全部寫在題本上交給朕,如果這個預算合理,朕就批複。”
朱厚照說道:“至於官員俸祿嘛,讓戶部報上來,今年就不用胡椒蘇木了。”
一聽不用胡椒蘇木,三位大學士也是微微點頭。
這胡椒蘇木既不能吃,還賣不上價錢,以往一折色就虧了許多,雖然他們不在乎這點銀子,但是誰嫌錢多啊。
劉健和他們倆人對視了一下,本以為今天要錢還要給寶鈔呢,沒想到陛下現在隻要他們寫上要幹什麽,這太簡單了。
“內閣補充閣員的事情,議了嗎?”
劉健說道:“陛下,還沒有,目前因為京察的原因,耽擱了,臣想著等京察結束後,從各部之中擇優入閣。”
朱厚照擺了擺手說道:“不用等京察之後,朕讓監察院先查你們提名的人,查完了讓他們馬上到內閣任事,這今年事情多,你們三位的身子骨怕撐不住。”
“是,臣等迴內閣舉行閣議。”
朱厚照在內閣成員走後,重新拿起了仁和大長公主的奏本。
他皺著沒有看完了。
孀居倒是真的,祿薄可是真沒看出來。
他記得朱佑樘已經賜給她不少良田和實物了,弘治十七年就賜給了她二百多頃地。
五子成長,不能自給,請渾河大峪山煤窯四座,煤店兩間,榷利養贍。
這是經過了一冬,看到煤炭生意好,想要了。
朱厚照直接用朱砂筆寫上,朕雖為皇帝,卻日用節儉,煤礦煤店關乎國計民生,不敢輕與,今賜予皇姑味精五罐,白糖五罐,望皇姑稍加節儉,以供五子。
“去,給仁和大長公主。”
穀大用看著紅色的字跡,說道:“皇爺,大長公主會不會生氣啊?”
“她生氣就生氣唄,我不信那麽多地還養不活不了她們一家六口,父皇前前後後賞賜給了他多少田地,這還不夠用?那百姓還得交稅都能養活一家人,她家連稅都不用交,她說養活不了?純屬放……”
朱厚照又想把奏本要迴來修改一下,但轉念一想,還是算了。
能聽懂的就懂了,不懂也沒有辦法。
從今年開始勢必要斬斷皇親國戚伸過來的手,還要把他們侵占的田地重新拿迴來。
穀大用對後麵那幾個字視若無睹,躬著身下去了。
……
曾鑒這次又遞上了工部所需費用題本,正焦急地坐在文淵閣等著。
司禮監來了一人,將題本送到,曾鑒迫不及待的打開瞧了瞧。
“什麽?陛下又沒批?這……首輔,你說我這是按照陛下所說寫的,已經第二次了。”
劉健皺著眉頭說道:“拿來我看看。”
曾鑒把題本遞給了劉健。
劉健看著題本上麵的紅字,“卿之所言工部修造費用,模糊不清,數額不明,不準。”
他又仔細看了看謝遷寫的內容,沒有什麽不明啊,工部疏通修整漕運河道,修建堤壩,預計花銷400萬兩。
劉健疑惑地問道:“陛下是不是不想批複啊,要不然何故如此呢?”
“不知道。”
劉健把題本塞給曾鑒說道:“走吧,咱倆一道去見陛下。”
二人一同到了豹房宮殿外麵。
“宣,內閣首輔劉健,工部曾鑒覲見陛下。”
“臣劉健\/曾鑒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
朱厚照說道:“在這就不要那麽多禮節了,又不是在前朝,賜座。”
“臣等謝陛下。”
“兩位愛卿有什麽事情啊?”
曾鑒主動接過話茬說道:“陛下,司禮監剛剛送還臣的題本,臣愚笨,不甚了解,請陛下明示之。”
朱厚照拿出準備好的小本本,讓穀大用給了曾鑒,麵帶微笑的看著他倆。
他就知道曾鑒肯定得過來,畢竟他已經把曾鑒的題本打迴去兩次了。
上麵是朱厚照早就寫好的造價單,裏麵把所有需要的東西舉例寫了出來。
曾鑒以前也從沒看過這樣詳細的花銷,曆來不管是工部或者是兵部,都是上報一個數額就完事了,之後進行驗收,從沒有像陛下交給他的這樣。
他是正經的進士出身,最早還當過刑部主事,之後倒是一直在工部了。
“陛下,這是否過於詳細?工部營造工程的開銷不是一成不變,倘若……倘若……”
“朕允許這其中存在一成的差額,超過這個費用,工部自己拿錢補。”
在明朝,皇帝的庫房一共有十座,為內府十庫,內承運庫主要存儲金銀象牙鍛匹等物,而朱元璋把內承運庫當成皇帝的私人金庫,所以它的名氣最大。
而實際上不僅僅皇帝有私人庫房,六部之間都各自有自己存銀的庫房,當然這是各部的公庫。
戶部掌管太倉庫,主要是用來貯存賦稅折銀、籍沒資財田產等財產物資的府庫,之前沒有太倉庫的時候,內承運庫是皇帝和戶部一起用的。
工部的庫房叫做節慎庫,主要收入是“四司料銀”,貯藏提取戶部銀及直隸木稅銀、工役截曠銀等項,支放小額工程費用及搭放旗兵銅錢,按月奏報。
意思就是有的工程,工部先行墊付,之後戶部再行報銷。
就連刑部都有一個自己的庫房,專門用來儲存收繳上來的贓罰銀。
曾鑒說道:“陛下,工部節慎庫雖有存銀,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