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爺,徐昶請見。”


    朱厚照正沉浸在大明的玉米和地瓜推廣的喜悅中,負責紡織係列的工部主事徐昶來了。


    “宣。”


    徐昶恭敬地進了豹房,口中說道:“臣徐昶參見吾皇陛下。”


    “免禮,有什麽事情?”


    “迴陛下,臣近日改進了紡織工藝,請陛下一觀。”


    “又改進了?走吧,去瞧瞧。”


    朱厚照出了豹房,不遠處就到了研究院。


    現在的研究院占地麵積較之前已經大了很多,從錦衣衛中調撥過來的軍匠也越發的多了,而且來到研究院的工匠都分外的高興,都是因為這裏的俸祿比外麵高很多。


    朱厚照看著日益增多的工匠,琢磨著是不是應該把研究院搬一部分出去?要不然這地方也不夠用啊。


    皇城雖說很大,但是也不能全部用來蓋研究院啊。


    他看著紡紗機唿唿的轉動,數十根棉線迅速的纏繞著。


    徐昶簡單的說了一下自己改進紡織的思路,


    “陛下,臣自小在蘇州府長大,南直隸紡織業盛行,家家有織機,尤其是鬆江府,大明的許多質量上乘的織造品,都是那裏紡織出的,”


    “陛下請看,此物名叫攪車,用來清理棉花的雜質,之前的攪車隻能單人適用,臣就改進了一下,發明了雙人攪車,又將許多木製部件更換成了鐵製,處理棉花的速度較之以前,快了許多。”


    “這個是紡紗機,經過了幾次的改進,現在工坊一共有五台紡紗機,每一台紡車每日能穩定產出二十斤棉紗,。”


    “後麵的這個是織布機,臣愚笨,還沒有對其進行改動,不過工坊現在有五百台織布機,都是臣命工匠打造而來。”


    徐昶說道:“進入冬季後,棉布工坊經常發生斷紗的情況,臣思慮良久,想到在去年剛建立棉布工坊時,卻沒有發生此類情況,這時臣發現水氣會影響棉紗,臣與趙司衣溝通過後,提請皇店將工坊改造,加裝了暖壁,並在其中放置水缸,之後沒有再出現斷紗的情況。”


    朱厚照滿意的點了點頭,之後的棉布產出越來越多,能解決很大一部分棉布的問題。


    眾所周知,明朝征收稅賦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是實物和白銀混收,其中棉布在其中占了大頭。


    光是一年征收的棉布就有上百萬匹,就算這麽多,也還是不夠國庫使用的,因為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


    其實這也跟明朝的稅賦占比有關係,其中一半的稅賦,是留在地方政府,各級政府用來支付當地官員的俸祿。


    這個政策其實沒有什麽問題,因為總不能讓全國各地的官員不遠萬裏來京師領取俸祿吧,那海南的官員可就遭老罪了。


    年初去京城領取俸祿,年中迴來把俸祿放到家中,然後啟程去京師準備領取下一年的俸祿。


    (╯°Д°)╯︵┻━┻


    稅賦剩餘的一半才上繳國庫,而上繳國庫的這一部分運送至京師,還會產生損耗。


    這就導致了,上繳至國庫的稅賦沒有明麵上那麽多。


    所以在朱厚照麵前有四個字,開源節流。


    開源就是增加朝廷收入,朱厚照現在開了三個工坊,棉布,食鹽,味精,這三種都是硬通貨,而且食鹽和味精現在都是麵向勳貴等級的人,掙得倒是很多。


    不過現在的這三個工坊都是設置在皇店下麵,不歸朝廷管轄,自然收入也就不進入國庫。


    雖然明麵上是不進入國庫,收入盡歸內庫,但是朝臣自從成化年間開始就將內庫和國庫視為一體,國庫沒錢了就請陛下撥付。


    朱厚照之前就對這個行為感到很不高興,朝臣也跟他索要過幾次內庫的存銀,那個時候他給了寶鈔,沒有給銀子。


    這不是想在他自己的兜裏拿錢嗎?


    但是後來他細想想這種做法不行,因為內庫在設立之初就不是皇帝的私人金庫,朱元璋最初是用來賞賜官員的。


    雖然皇帝可以隨意支取內庫中存儲的金銀,但是內庫的作用是對外庫的補充,以防外庫收取的實物糧草不足,危急的時候可以用內庫的金銀來購買糧食等物資。


    打個比方,內庫就當於定期基金,每期都定存,然後在需要的時候從中取錢出來。


    所以朝臣對於皇店的收入都是很眼熱,都在盯著這些。


    至於節流的問題,朱厚照也研究過,不過現在沒有辦法,隻能等待京察之後改革。


    因為朝廷各方麵都存在這個問題。


    就拿光祿寺來說吧,這個部門主要負責的就是掌管祭享、筵宴、宮廷膳饈之事。


    這其中還包括了朝廷大臣、一般的公差供應食物,比如“祭祀圜丘、賜百官湯飯”、“孟春祈股、夏至方澤、及朝日夕月祭畢,賜內外官湯飯”、“凡大臣考滿差使等項賞勞羊酒”,早朝後“文武官及各王府鎮巡等官公差人員”酒飯;以及“內外衙門官吏監生人匠等”供應食物。


    單舉一個例子,每年需要的牛就在800頭左右,這其中必然是有著浪費食物的存在。


    不過浪費這件事沒辦法,因為光祿寺做的飯菜實在是太難吃了!!!


    朱厚照自己現在都不吃光祿寺的飯菜了。


    怪不得人家浪費!


    但是光祿寺的職責在那,賜飯食了,不可能不做飯,能賜飯食的或者祭祀用的或者筵宴,這些是擺脫不了的,但是做完了又被浪費掉,這就讓朱厚照很難受。


    節流的另外的問題就是官員和宗室。


    首先說官員,全國的文官現在兩萬人左右,這其中不包括吏。


    武官在十萬人左右。


    其中的兩京的文武官員大概在兩千人左右。


    雖然朱厚照說了要給官員漲俸祿,但是如果按照現在的官員數量漲上來的話,朱厚照的年號應該改一改了,應該改為崇禎。


    那就會發生國庫無錢可發的狀態,因為現在的文武官員太多了。


    而宗室呢,自從朱棣靖難之後,奪了藩王的軍權,就給藩王的待遇增加了。


    其中藩王的田地也變多了,國家要承擔宗室的支出與日俱增。


    這是因為宗室實在是太能生了,這跟大宗人口凋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朱厚照這一脈,現在就他一個人,他的直係兄弟姐妹都沒了。


    反觀宗室,那孩子一個接一個的生,反正他們也沒事。


    按照朱棣的意思就是把他們當成豬養就行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武雙全朱厚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宮二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宮二月並收藏文武雙全朱厚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