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爺,通政司送來兵部尚書的題本。”
朱厚照看著上麵就幾句話,意思是臣身體不適,前幾日略感風寒,以病乞休致。
這是第三次了吧?
不過這次是說自己生病了,請求致仕,跟前兩次的辭官不一樣。
朱厚照在題本上寫上了自己的意見,還是不準。
“劉瑾你去太醫院傳旨,派禦醫前往劉大夏家中診視,讓太醫不要吝嗇藥物,宮中所有的藥物任他選擇。”
“是,奴婢這就去太醫院。”
劉瑾恭敬地迴答著,然後出宮去了太醫院,帶著太醫前往劉大夏的家中。
過了一個時辰,劉瑾迴來了向朱厚照奏報劉大夏的病情。
“怎麽樣?”
“太醫吳傑說他憂思成疾,奴婢在一旁也注意到劉尚書咳嗽不止。”
朱厚照有點不相信,劉大夏還真的生病了,我還以為他是在裝病呢。
“行,讓吳傑用藥吧。”
“是。”
劉瑾在一旁整理通政司送來的題本。
通政司送來的題本第一時間都會送司禮監,然後司禮監一份送呈送豹房,另一份送六科抄錄備份。
劉瑾現在雖然是秉筆太監,但是他已經是司禮監默認的一把手了,司禮監的所有事務現在都是劉瑾在處理。
而劉瑾現在就在整理彈劾劉大夏的題本。
這幾日彈劾劉大夏的題本不是很多,劉瑾整理完之後放置在了最上麵。
朱厚照翻看題本的時候就看到了這些題本,認真的看著上麵的文字,撇了一眼劉瑾,嘴角略微翹起,但隨即收了起來。
“這些題本留中不發,你去告誡這些人,讓他們不要捕風捉影,隨意彈劾。”
劉瑾暗自揣測,不要捕風捉影隨意彈劾,就是要有根據的彈劾。
但這都是劉瑾的揣測,朱厚照沒有明說,如果他做錯了,那就是他妄自揣測聖意,朱厚照就會處罰劉瑾。
“是,奴婢這就告誡他們,不要捕風捉影。”
此時有太監進入稟報說道:“啟奏皇爺,皇店提督張永傳來消息,通州的工坊不日即可開工,張永想請陛下親臨。”
劉瑾暗自皺眉,張永有點不知輕重了,皇爺怎麽能輕易出京師呢,出了危險怎麽辦?
“張永的這個提議有點意思啊,告訴他,讓他沿途做好防範,朕過些日子就去看看。”
但是朱厚照覺著自己過去沒什麽意思,不如帶著大臣們一起去,讓他們看看皇店的工坊。
“大伴,給內閣並諸位尚書傳旨,三日後朕帶著他們前往通州一觀工坊。”
“是,皇爺。”
劉瑾急匆匆地傳旨去了。
京中的消息一向傳的很快,尤其是在內閣和各部都傳達了旨意,有一部分禦史言官都是持反對意見的,立即上了題本反對。
各部尚書之中劉大夏上書,自陳病體無法遠行,請留京中,朱厚照同意劉大夏的題本,讓他在京城療養好身體。
謝遷和馬文升表示反對,但是謝遷言辭委婉,望陛下以天下事為重。
馬文升的言辭犀利,題本上說通州盜匪橫行,騷擾鄉裏,希望陛下留在京師。
劉健和其餘大臣雖然沒有明確反對,隻是說要做好防範,以防小人,但是話裏話外的意思也都是希望陛下可以留在皇城。
但是有一人卻是義正言辭的支持,那就是吏部左侍郎焦芳,他對於陛下出京極為讚同,認為皇帝陛下應該體察民間疾苦。
朱厚照直接就注意到了他,沒辦法,吏部左侍郎是正三品,已經算是高級官員之一了。
而且他是支持官員之中官位最高的,其餘的人要麽是反對,要麽是不支持不反對的,就他一人旗幟鮮明的支持,他還嘲諷馬文升和謝遷。
焦芳本來就和這二人有矛盾,所以這次也是毫不留情的嘲諷。
朱厚照也是安靜看戲,看著他們也很有意思。
……
三日後。
朱厚照身穿常服,踏上了馬車,身後的文臣們各自上了馬車。
這次的陣仗要比之前前往京營的還要大,各種儀仗全部擺開了陣勢,圍繞著朱厚照的馬車,前麵有勇士營開道,中間還有錦衣衛隨駕,大漢將軍騎著馬護衛在馬車周圍。
最後麵是勇士二營,經過許久的操練,朱厚照也讓他們出來鍛煉鍛煉。
朱厚照坐著微微有些顛簸的馬車,心裏不開心,這官道都這麽顛簸,小道更是沒有辦法走了,看來得讓工部修路了。
那不是有句名言嗎,要想富,先修路。
這修路也是對各方麵都是有好處的,這道路修的平整,也是增加了工坊的運輸,主要也是因為通州是沒有辦法吃掉工坊的產出的,畢竟通州的有錢人現在還是太少,也沒有什麽勳貴,勳貴們要麽在北京,要麽就在南京了。
所以工坊現在的產出主要還是針對於京城的皇店,通州生產完貢鹽和味精,就要馬不停蹄的運往京城,皇店之後對外出售。
而且對於那些工人們也是方便,方便他們來京城消費,購買生活物資。
朱厚照就在一路顛簸到達了通州。
張永早就在距離通州幾十裏的地方,跪迎朱厚照的到來,之後隨駕前往通州。
到了工坊前麵,隨駕的大臣都站在朱厚照的馬車外麵等待。
朱厚照大步流星的下了馬車,旁邊的穀大用和張永侍立一旁。
他想起來馬文升說通州盜匪橫行,遂問起了張永:“張永,朝中有人說通州盜匪橫行,你在這裏待得時間長,你來說說通州的情況,朕聽一聽是否真的是盜匪橫行?”
“迴皇爺,在奴婢來之前,通州附近確實有一小股盜匪,但是並沒有橫行之勢,他們不成氣候,奴婢早已經命都察營清掃通州,已將匪頭緝拿送往縣衙處置了。”
張永驕傲地說出自己已經把盜匪清除了,沒有看到馬文升的臉變了顏色。
朱厚照笑嗬嗬地說道:“是嗎,那朕可是要命兵部記你軍功了。”
“區區盜匪,何足道哉,如果不是皇爺問起,奴婢都不好意思說,這根本不算什麽,就不用兵部記功了。”
“好啊好啊,不愧是朕的壯士張啊。”
穀大用羨慕的偷看張永,他被當著這麽多大臣的麵誇讚,穀大用也想皇爺當著群臣誇讚自己。
朱厚照此時還不忘記馬文升,對著他說道:“馬卿啊,不要在京城聽信流言蜚語,你說這通州盜匪橫行,可是張永卻說這通州盜匪不成氣候,隨隨便便就給他們清剿了,看來卿家還是不要在京城高坐,要下來看看到底實際情況如何,你說對吧?”
馬文升臉色緋紅,艱難地說道:“陛下教訓的是,臣不該聽信流言,望陛下恕罪。”
“馬卿家無罪,有句話送與卿家,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朱厚照認真地說道:“一直聽信別人的,不如親自來看看,出來看看才知道到底是不是真的。”
在場的諸位大臣一時間神色各異,卻也是不敢反駁。
朱厚照看著上麵就幾句話,意思是臣身體不適,前幾日略感風寒,以病乞休致。
這是第三次了吧?
不過這次是說自己生病了,請求致仕,跟前兩次的辭官不一樣。
朱厚照在題本上寫上了自己的意見,還是不準。
“劉瑾你去太醫院傳旨,派禦醫前往劉大夏家中診視,讓太醫不要吝嗇藥物,宮中所有的藥物任他選擇。”
“是,奴婢這就去太醫院。”
劉瑾恭敬地迴答著,然後出宮去了太醫院,帶著太醫前往劉大夏的家中。
過了一個時辰,劉瑾迴來了向朱厚照奏報劉大夏的病情。
“怎麽樣?”
“太醫吳傑說他憂思成疾,奴婢在一旁也注意到劉尚書咳嗽不止。”
朱厚照有點不相信,劉大夏還真的生病了,我還以為他是在裝病呢。
“行,讓吳傑用藥吧。”
“是。”
劉瑾在一旁整理通政司送來的題本。
通政司送來的題本第一時間都會送司禮監,然後司禮監一份送呈送豹房,另一份送六科抄錄備份。
劉瑾現在雖然是秉筆太監,但是他已經是司禮監默認的一把手了,司禮監的所有事務現在都是劉瑾在處理。
而劉瑾現在就在整理彈劾劉大夏的題本。
這幾日彈劾劉大夏的題本不是很多,劉瑾整理完之後放置在了最上麵。
朱厚照翻看題本的時候就看到了這些題本,認真的看著上麵的文字,撇了一眼劉瑾,嘴角略微翹起,但隨即收了起來。
“這些題本留中不發,你去告誡這些人,讓他們不要捕風捉影,隨意彈劾。”
劉瑾暗自揣測,不要捕風捉影隨意彈劾,就是要有根據的彈劾。
但這都是劉瑾的揣測,朱厚照沒有明說,如果他做錯了,那就是他妄自揣測聖意,朱厚照就會處罰劉瑾。
“是,奴婢這就告誡他們,不要捕風捉影。”
此時有太監進入稟報說道:“啟奏皇爺,皇店提督張永傳來消息,通州的工坊不日即可開工,張永想請陛下親臨。”
劉瑾暗自皺眉,張永有點不知輕重了,皇爺怎麽能輕易出京師呢,出了危險怎麽辦?
“張永的這個提議有點意思啊,告訴他,讓他沿途做好防範,朕過些日子就去看看。”
但是朱厚照覺著自己過去沒什麽意思,不如帶著大臣們一起去,讓他們看看皇店的工坊。
“大伴,給內閣並諸位尚書傳旨,三日後朕帶著他們前往通州一觀工坊。”
“是,皇爺。”
劉瑾急匆匆地傳旨去了。
京中的消息一向傳的很快,尤其是在內閣和各部都傳達了旨意,有一部分禦史言官都是持反對意見的,立即上了題本反對。
各部尚書之中劉大夏上書,自陳病體無法遠行,請留京中,朱厚照同意劉大夏的題本,讓他在京城療養好身體。
謝遷和馬文升表示反對,但是謝遷言辭委婉,望陛下以天下事為重。
馬文升的言辭犀利,題本上說通州盜匪橫行,騷擾鄉裏,希望陛下留在京師。
劉健和其餘大臣雖然沒有明確反對,隻是說要做好防範,以防小人,但是話裏話外的意思也都是希望陛下可以留在皇城。
但是有一人卻是義正言辭的支持,那就是吏部左侍郎焦芳,他對於陛下出京極為讚同,認為皇帝陛下應該體察民間疾苦。
朱厚照直接就注意到了他,沒辦法,吏部左侍郎是正三品,已經算是高級官員之一了。
而且他是支持官員之中官位最高的,其餘的人要麽是反對,要麽是不支持不反對的,就他一人旗幟鮮明的支持,他還嘲諷馬文升和謝遷。
焦芳本來就和這二人有矛盾,所以這次也是毫不留情的嘲諷。
朱厚照也是安靜看戲,看著他們也很有意思。
……
三日後。
朱厚照身穿常服,踏上了馬車,身後的文臣們各自上了馬車。
這次的陣仗要比之前前往京營的還要大,各種儀仗全部擺開了陣勢,圍繞著朱厚照的馬車,前麵有勇士營開道,中間還有錦衣衛隨駕,大漢將軍騎著馬護衛在馬車周圍。
最後麵是勇士二營,經過許久的操練,朱厚照也讓他們出來鍛煉鍛煉。
朱厚照坐著微微有些顛簸的馬車,心裏不開心,這官道都這麽顛簸,小道更是沒有辦法走了,看來得讓工部修路了。
那不是有句名言嗎,要想富,先修路。
這修路也是對各方麵都是有好處的,這道路修的平整,也是增加了工坊的運輸,主要也是因為通州是沒有辦法吃掉工坊的產出的,畢竟通州的有錢人現在還是太少,也沒有什麽勳貴,勳貴們要麽在北京,要麽就在南京了。
所以工坊現在的產出主要還是針對於京城的皇店,通州生產完貢鹽和味精,就要馬不停蹄的運往京城,皇店之後對外出售。
而且對於那些工人們也是方便,方便他們來京城消費,購買生活物資。
朱厚照就在一路顛簸到達了通州。
張永早就在距離通州幾十裏的地方,跪迎朱厚照的到來,之後隨駕前往通州。
到了工坊前麵,隨駕的大臣都站在朱厚照的馬車外麵等待。
朱厚照大步流星的下了馬車,旁邊的穀大用和張永侍立一旁。
他想起來馬文升說通州盜匪橫行,遂問起了張永:“張永,朝中有人說通州盜匪橫行,你在這裏待得時間長,你來說說通州的情況,朕聽一聽是否真的是盜匪橫行?”
“迴皇爺,在奴婢來之前,通州附近確實有一小股盜匪,但是並沒有橫行之勢,他們不成氣候,奴婢早已經命都察營清掃通州,已將匪頭緝拿送往縣衙處置了。”
張永驕傲地說出自己已經把盜匪清除了,沒有看到馬文升的臉變了顏色。
朱厚照笑嗬嗬地說道:“是嗎,那朕可是要命兵部記你軍功了。”
“區區盜匪,何足道哉,如果不是皇爺問起,奴婢都不好意思說,這根本不算什麽,就不用兵部記功了。”
“好啊好啊,不愧是朕的壯士張啊。”
穀大用羨慕的偷看張永,他被當著這麽多大臣的麵誇讚,穀大用也想皇爺當著群臣誇讚自己。
朱厚照此時還不忘記馬文升,對著他說道:“馬卿啊,不要在京城聽信流言蜚語,你說這通州盜匪橫行,可是張永卻說這通州盜匪不成氣候,隨隨便便就給他們清剿了,看來卿家還是不要在京城高坐,要下來看看到底實際情況如何,你說對吧?”
馬文升臉色緋紅,艱難地說道:“陛下教訓的是,臣不該聽信流言,望陛下恕罪。”
“馬卿家無罪,有句話送與卿家,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朱厚照認真地說道:“一直聽信別人的,不如親自來看看,出來看看才知道到底是不是真的。”
在場的諸位大臣一時間神色各異,卻也是不敢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