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這是從兵部調過來的資料。”
朱厚照接過本子,認真的翻開查看。
戚景通,成化九年(1473年)出生,祖籍鳳陽府定遠縣人,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現居住於山東登州。
就這一句話?
朱厚照仔細翻看了一下,就這一句話。
這也太寒酸了吧,戚繼光的父親就這,沒事,你是父憑子貴。
戚繼光可是一個練兵好手啊,能訓練出全國聞名的戚家軍,對抗倭寇,他應該也是靠著家傳,戚景通的練兵技術應該也不差,就你了。
不過這個時候戚繼光應該還沒有出生吧,以後戚繼光的出生地可能就是京城了,你也算是京城戶口了。
“傳旨,以成陽侯舉薦為由,召戚景通入京,擔任……”
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應該是正四品,不過這是個榮譽職位,隻可以領工資,跟實際職位沒有什麽關係,不過世襲的職位都是正四品,調入京城之後的職位也不好太低,給他個正三品武職吧。
“任命戚景通為中軍都督府都指揮僉事,調入京營協助英國公訓練士兵。”
“遵旨。”
劉瑾快速的擬好了一份旨意,送去了內閣,內閣按照流程抄寫詔書,送迴豹房,朱厚照見沒有錯別字,就命劉瑾派人帶聖旨去山東找戚景通。
朱厚照搞定了這件事,練兵的人終於有了,不過還是得一段時間,登州雖然距離京城不遠吧,但是也得一段時間。
雖然練兵的人有了,但是缺少中層的將官,朱厚照轉念一想,漢武帝不是從羽林衛中培養了一大批中層武官嗎?自己可以學他,直接把這個擴大,設立講武堂,全國的武官都必須來進修,學習完之後才可以晉升,這樣能提高武將的打仗能力了。
不僅能提升武將的能力,還能分走一部分兵部的權力,在之後就軍政分離,軍隊的歸軍隊,政務的歸政務,明朝雖然是有會打仗的文官,但是很多都是胡亂指揮。
“召兵部右侍郎儲巏來豹房,朕有事要問他。”
“是,皇爺,奴婢這就去。”
劉瑾想起來了,儲巏不就是之前的太仆寺少卿嗎?陛下怎麽想起他來了?
“微臣儲巏拜見陛下,吾皇聖安。”
“儲卿啊,朕有些想法,想跟你討論一下,你看看有沒有什麽改進之處。”
儲巏誠惶誠恐地說道:“陛下高瞻遠矚,臣愚鈍,恐怕看不出來什麽。”
“不要在那拍馬屁,朕有幾斤幾兩,自己還是清楚的,朕不就是長的帥了一點,高大威猛了一點,文韜武略樣樣精通,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下馬定乾坤,文能……”
劉瑾不好意思的咳嗽了一下,暗示皇爺您別說的太過了。
朱厚照正說著爽呢,看向了劉瑾生氣地說道:“你嗓子眼裏是不是塞雞毛了,咳嗽什麽!”
劉瑾茫然地抬起頭,奴婢嗓子裏沒有塞雞毛啊,不過他不敢搭話。
“你是不是陽了啊?在那咳嗽半天了,站到外麵去,別傳染給我!”
什麽陽了?皇爺您說的意思奴婢一點也聽不明白啊,他不敢把話說出來,說出來的話怕是自己要挨廷仗了。
劉瑾趕忙地小跑著到了殿外,委屈的站在那裏。
儲巏兩手放在身體兩側,也不敢說話,裝著沒聽見,靜靜地站在那裏。
朱厚照和顏悅色地問道:“儲卿啊,朕剛才說到哪裏了?”
“陛下,剛才說到了有些想法。”
“哦對對對,就是這樣……”
朱厚照把講武堂的想法詳細的跟儲巏說了出來,儲巏認真的聽完了。
朱厚照見儲巏聽完之後,站在那思考,他沒有打擾儲巏,坐在榻上看著儲巏。
不多時儲巏的聲音響起:“啟奏陛下,臣認為陛下的講武堂的想法很好,如此一來能極大的增強我朝的武將指揮戰爭的能力,不過這講武堂要啟用何人來教授呢?”
“你覺得現在的哪些人可以進入講武堂教學呢?”
朱厚照反問道。
儲巏思慮了一會迴答道:“迴陛下,臣認為可以從武官中選取能人進入,不過臣認為此舉可能會造成武官抱團尾大不掉的情況。”
朱厚照知道儲巏說的抱團,意思是他們可能會造反,儲巏是個文官,他擔心這個是正常的。
“儲卿擔心的過早了,你就說這個政策有沒有用吧。”
“陛下,這個政策是有用的,不過需要陛下再斟酌斟酌。”
“那你說這個講武堂放置在哪裏最好?”
儲巏知道皇帝的意思,就是說這個講武堂放在什麽部門之下。
儲巏思考了一下說道:“臣建議講武堂歸到國子監下麵。”
嗯?竟然不是放在兵部之下?
朱厚照以為他會說講武堂由兵部管轄,沒想到他是說國子監。
不過經過儲巏這麽一說,朱厚照對他的看法又變了,覺得他是真正的思考了這個問題,而不是為了權力,如果他說出來歸於兵部,那儲巏這個人就不適合之後朱厚照對他再關注了。
“朕本來想這個部門放在五軍都督府下麵,那你說說為什麽要歸屬於國子監。”
儲巏也沒有料到皇帝想著把講武堂放在都督府下麵,呆了一會說道:“陛下,臣認為這個部門是教授兵法和為將之道的,這跟國子監教書育人是相同的,所以臣想著這講武堂歸屬於國子監。”
國子監,倒是也可以,但是這跟自己的想法不太合。
朱厚照把自己的深層次改革說了出來:“朕是想著,隻要武官能在講武堂順利畢業,才能在兵部升遷,否則不可以升遷。”
儲巏又認真的考慮一番,說道:“那不如將講武堂分為兩部分,其一專職負責教授兵法,其二負責短期考核,主要負責考核升遷的武官,這樣可以兩頭兼顧。”
分為兩份,倒是可以。
朱厚照點了點頭說道:“儲卿才思敏捷,識大體,你迴去好好琢磨琢磨,之後給朕上一份奏本。”
奏本跟題本不一樣,題本上呈官員須用印具題,遞通政司轉內閣上奏,並備副本送六科。其運轉程序相比奏本要嚴格和規範,其內容大多屬於例行公事。
奏本不需遞交通政司等部門,不用備副本,也不必告訴上級官員,由本人送到會極門。其內容在皇帝批示、公布前無人知悉,具有很強的保密性。
這就表示奏本也可以不公布,相當於清朝康熙發明的密奏了。
儲巏說道:“是,陛下。”
“朕也需要好好思考一番,老話說的好啊,一人計短二人計長,有了儲卿,朕覺著受益匪淺啊。”
“陛下廖讚了,臣愧不敢當。”
……
通州。
張永在臥房內午睡醒了過來,此間宅院是他之前購置來的,正好這次過來就住在了這裏。
而張永過來也是帶來了幾個皇店的掌櫃,協助他處理事宜,這通州的工地人很多,單靠他自己是忙不過來的。
韓仁正是其中之一,他正站在門外等著張永醒過來。
“張提督,您醒了,小人有些事情需要稟報給您。”
“什麽事情啊。”張永打了個哈欠說道。
“是這麽個情況,今天小人去丈量土地,本地的一名鄉紳,趙家家主過來說那地是他們的,如果皇店要在此地修蓋工坊的話,需要征得他們同意。”
“哪一片啊?咱們之前不是都去衙門看過了嗎,縣衙根本就沒有存底,那都是無主荒地,怎麽有主了呢?”
“誰說不是呢,我還看了他拿出來的地契,上麵確實寫著那幾十畝地是他的,正好在咱們要的地附近。”
張永不在乎地說道:“那你就直接給買下來唄,咱家不是都給你們底線了嗎?”
“小人實在不敢做主啊,那趙家要的實在是太多了。”韓仁苦著臉說道。
張永的瞌睡立刻就醒了,盯著韓仁問道:“他要多少?”
“五千兩。”
“什麽!這通州鳥不拉屎的破地他還敢要五千兩?京城也沒有這價兒啊!”
張永怒不可遏,他是不是不知道馬王爺幾隻眼啊?敢在皇店頭上動土?
“走,帶咱家去看看,他到底長了幾隻眼睛!”
韓仁馬上就帶著張永出了宅院,坐上車直奔趙家。
張永一馬當先地下了馬車,卻見一堆人站在趙家的牌匾下麵等著。
韓仁湊上前說道:“提督,為首的就是趙家家主,趙瑜。”
“看來他們家在當地勢力很大啊,咱家還沒到呢,他們就在門外等著了。”
“是啊。”
張永大步流星的走上前去,問道:“你就是趙瑜?”
“正是在下,在下恭迎張提督。”
張永本以為韓仁說的本地鄉紳是那種膀大腰肥,滿臉橫絲肉的那種,但趙瑜卻一副文生公子裝扮,他還想著見麵就揍這趙瑜一頓呢,不過這小身板扛不住他兩拳。
“就是你說那幾十畝地要五千兩啊?”
“正是在下,不如請張提督進宅詳談?”
“哼,本提督倒要看看,你這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張永邁步走進了趙家。
朱厚照接過本子,認真的翻開查看。
戚景通,成化九年(1473年)出生,祖籍鳳陽府定遠縣人,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現居住於山東登州。
就這一句話?
朱厚照仔細翻看了一下,就這一句話。
這也太寒酸了吧,戚繼光的父親就這,沒事,你是父憑子貴。
戚繼光可是一個練兵好手啊,能訓練出全國聞名的戚家軍,對抗倭寇,他應該也是靠著家傳,戚景通的練兵技術應該也不差,就你了。
不過這個時候戚繼光應該還沒有出生吧,以後戚繼光的出生地可能就是京城了,你也算是京城戶口了。
“傳旨,以成陽侯舉薦為由,召戚景通入京,擔任……”
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應該是正四品,不過這是個榮譽職位,隻可以領工資,跟實際職位沒有什麽關係,不過世襲的職位都是正四品,調入京城之後的職位也不好太低,給他個正三品武職吧。
“任命戚景通為中軍都督府都指揮僉事,調入京營協助英國公訓練士兵。”
“遵旨。”
劉瑾快速的擬好了一份旨意,送去了內閣,內閣按照流程抄寫詔書,送迴豹房,朱厚照見沒有錯別字,就命劉瑾派人帶聖旨去山東找戚景通。
朱厚照搞定了這件事,練兵的人終於有了,不過還是得一段時間,登州雖然距離京城不遠吧,但是也得一段時間。
雖然練兵的人有了,但是缺少中層的將官,朱厚照轉念一想,漢武帝不是從羽林衛中培養了一大批中層武官嗎?自己可以學他,直接把這個擴大,設立講武堂,全國的武官都必須來進修,學習完之後才可以晉升,這樣能提高武將的打仗能力了。
不僅能提升武將的能力,還能分走一部分兵部的權力,在之後就軍政分離,軍隊的歸軍隊,政務的歸政務,明朝雖然是有會打仗的文官,但是很多都是胡亂指揮。
“召兵部右侍郎儲巏來豹房,朕有事要問他。”
“是,皇爺,奴婢這就去。”
劉瑾想起來了,儲巏不就是之前的太仆寺少卿嗎?陛下怎麽想起他來了?
“微臣儲巏拜見陛下,吾皇聖安。”
“儲卿啊,朕有些想法,想跟你討論一下,你看看有沒有什麽改進之處。”
儲巏誠惶誠恐地說道:“陛下高瞻遠矚,臣愚鈍,恐怕看不出來什麽。”
“不要在那拍馬屁,朕有幾斤幾兩,自己還是清楚的,朕不就是長的帥了一點,高大威猛了一點,文韜武略樣樣精通,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下馬定乾坤,文能……”
劉瑾不好意思的咳嗽了一下,暗示皇爺您別說的太過了。
朱厚照正說著爽呢,看向了劉瑾生氣地說道:“你嗓子眼裏是不是塞雞毛了,咳嗽什麽!”
劉瑾茫然地抬起頭,奴婢嗓子裏沒有塞雞毛啊,不過他不敢搭話。
“你是不是陽了啊?在那咳嗽半天了,站到外麵去,別傳染給我!”
什麽陽了?皇爺您說的意思奴婢一點也聽不明白啊,他不敢把話說出來,說出來的話怕是自己要挨廷仗了。
劉瑾趕忙地小跑著到了殿外,委屈的站在那裏。
儲巏兩手放在身體兩側,也不敢說話,裝著沒聽見,靜靜地站在那裏。
朱厚照和顏悅色地問道:“儲卿啊,朕剛才說到哪裏了?”
“陛下,剛才說到了有些想法。”
“哦對對對,就是這樣……”
朱厚照把講武堂的想法詳細的跟儲巏說了出來,儲巏認真的聽完了。
朱厚照見儲巏聽完之後,站在那思考,他沒有打擾儲巏,坐在榻上看著儲巏。
不多時儲巏的聲音響起:“啟奏陛下,臣認為陛下的講武堂的想法很好,如此一來能極大的增強我朝的武將指揮戰爭的能力,不過這講武堂要啟用何人來教授呢?”
“你覺得現在的哪些人可以進入講武堂教學呢?”
朱厚照反問道。
儲巏思慮了一會迴答道:“迴陛下,臣認為可以從武官中選取能人進入,不過臣認為此舉可能會造成武官抱團尾大不掉的情況。”
朱厚照知道儲巏說的抱團,意思是他們可能會造反,儲巏是個文官,他擔心這個是正常的。
“儲卿擔心的過早了,你就說這個政策有沒有用吧。”
“陛下,這個政策是有用的,不過需要陛下再斟酌斟酌。”
“那你說這個講武堂放置在哪裏最好?”
儲巏知道皇帝的意思,就是說這個講武堂放在什麽部門之下。
儲巏思考了一下說道:“臣建議講武堂歸到國子監下麵。”
嗯?竟然不是放在兵部之下?
朱厚照以為他會說講武堂由兵部管轄,沒想到他是說國子監。
不過經過儲巏這麽一說,朱厚照對他的看法又變了,覺得他是真正的思考了這個問題,而不是為了權力,如果他說出來歸於兵部,那儲巏這個人就不適合之後朱厚照對他再關注了。
“朕本來想這個部門放在五軍都督府下麵,那你說說為什麽要歸屬於國子監。”
儲巏也沒有料到皇帝想著把講武堂放在都督府下麵,呆了一會說道:“陛下,臣認為這個部門是教授兵法和為將之道的,這跟國子監教書育人是相同的,所以臣想著這講武堂歸屬於國子監。”
國子監,倒是也可以,但是這跟自己的想法不太合。
朱厚照把自己的深層次改革說了出來:“朕是想著,隻要武官能在講武堂順利畢業,才能在兵部升遷,否則不可以升遷。”
儲巏又認真的考慮一番,說道:“那不如將講武堂分為兩部分,其一專職負責教授兵法,其二負責短期考核,主要負責考核升遷的武官,這樣可以兩頭兼顧。”
分為兩份,倒是可以。
朱厚照點了點頭說道:“儲卿才思敏捷,識大體,你迴去好好琢磨琢磨,之後給朕上一份奏本。”
奏本跟題本不一樣,題本上呈官員須用印具題,遞通政司轉內閣上奏,並備副本送六科。其運轉程序相比奏本要嚴格和規範,其內容大多屬於例行公事。
奏本不需遞交通政司等部門,不用備副本,也不必告訴上級官員,由本人送到會極門。其內容在皇帝批示、公布前無人知悉,具有很強的保密性。
這就表示奏本也可以不公布,相當於清朝康熙發明的密奏了。
儲巏說道:“是,陛下。”
“朕也需要好好思考一番,老話說的好啊,一人計短二人計長,有了儲卿,朕覺著受益匪淺啊。”
“陛下廖讚了,臣愧不敢當。”
……
通州。
張永在臥房內午睡醒了過來,此間宅院是他之前購置來的,正好這次過來就住在了這裏。
而張永過來也是帶來了幾個皇店的掌櫃,協助他處理事宜,這通州的工地人很多,單靠他自己是忙不過來的。
韓仁正是其中之一,他正站在門外等著張永醒過來。
“張提督,您醒了,小人有些事情需要稟報給您。”
“什麽事情啊。”張永打了個哈欠說道。
“是這麽個情況,今天小人去丈量土地,本地的一名鄉紳,趙家家主過來說那地是他們的,如果皇店要在此地修蓋工坊的話,需要征得他們同意。”
“哪一片啊?咱們之前不是都去衙門看過了嗎,縣衙根本就沒有存底,那都是無主荒地,怎麽有主了呢?”
“誰說不是呢,我還看了他拿出來的地契,上麵確實寫著那幾十畝地是他的,正好在咱們要的地附近。”
張永不在乎地說道:“那你就直接給買下來唄,咱家不是都給你們底線了嗎?”
“小人實在不敢做主啊,那趙家要的實在是太多了。”韓仁苦著臉說道。
張永的瞌睡立刻就醒了,盯著韓仁問道:“他要多少?”
“五千兩。”
“什麽!這通州鳥不拉屎的破地他還敢要五千兩?京城也沒有這價兒啊!”
張永怒不可遏,他是不是不知道馬王爺幾隻眼啊?敢在皇店頭上動土?
“走,帶咱家去看看,他到底長了幾隻眼睛!”
韓仁馬上就帶著張永出了宅院,坐上車直奔趙家。
張永一馬當先地下了馬車,卻見一堆人站在趙家的牌匾下麵等著。
韓仁湊上前說道:“提督,為首的就是趙家家主,趙瑜。”
“看來他們家在當地勢力很大啊,咱家還沒到呢,他們就在門外等著了。”
“是啊。”
張永大步流星的走上前去,問道:“你就是趙瑜?”
“正是在下,在下恭迎張提督。”
張永本以為韓仁說的本地鄉紳是那種膀大腰肥,滿臉橫絲肉的那種,但趙瑜卻一副文生公子裝扮,他還想著見麵就揍這趙瑜一頓呢,不過這小身板扛不住他兩拳。
“就是你說那幾十畝地要五千兩啊?”
“正是在下,不如請張提督進宅詳談?”
“哼,本提督倒要看看,你這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張永邁步走進了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