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陽思考著怎麽迴答,他其實是希望聖天子垂拱而治,皇帝不需要掌控朝堂事務細節,控製大方向就行,其餘的事務有文臣來幫助陛下處理。
但現在來說錦衣衛還是陛下的親軍,一般情況軍隊內部怎麽處置軍官,都是軍隊內部處置,其餘的部門也沒有插手的權利。
沒想到因為朱壽帶人先弄死了一個,然後現在鬧到這麽大,但是李東陽知道皇帝肯定不希望親軍被插手的,如果是別的朝堂公務,李東陽怎麽樣都得爭取陛下同意的。
李東陽思考了一番謹慎地說道:“啟奏陛下,臣認為錦衣衛乃是陛下親軍,錦衣衛自有鎮撫司,可自行決定,但問刑條例也是弘治年間頒布天下的詔令,是為了補充大明律無法裁決的部分,臣愚鈍,思慮良久也不知該如何處置,唯陛下聖裁可定。”
朱厚照聽完李東陽說話,知道他就是在和稀泥,心中暗道老狐狸,難怪你以後是文臣領袖呢。
朱厚照看著下麵的許多大臣都在等待自己的決定,他凝視著下麵的大臣腦海中在思考怎麽辦。
他思慮良久,開口說道:“錦衣衛乃天子親軍,身負重要職責,牟斌。”
牟斌站出來有力地說道:“臣在。”
“詔喻南鎮撫司,所抓之人按照錦衣衛軍法嚴格處置,不許納銀贖罪。”
牟斌單膝跪地迴答道:“臣遵旨。”
朱厚照說完不看各位大臣,直接走了出去。
劉瑾馬上大聲喊道:“退朝!”
等到皇帝走出奉天門的時候,眾位跪著的文武群臣麵色沮喪地站了起來。
內閣三人依次率眾離開,左春坊大學士楊廷和追上李東陽說道:“李公。”
李東陽轉頭一看,溫和地說道:“廷和啊,怎麽了?”
“下官隻是很疑惑,勳貴們的反應怎麽這麽大,他們應該不在乎這麽幾個職位吧。”
“我也不清楚,誰知道他們那簡單的腦子裏想什麽呢。”
楊廷和附和著說道:“是啊。”
……
朱厚照迴到了禦書房,今天的事情雖然看著人很多,但是東廠也調查了,這些人基本上都是跟周家有點關係,要不就是托人求著人家幫忙。
他在上麵坐著看的可是很清楚,中高層文臣沒有幾個站出來為周家,甚至是勳貴武將說情的,因為文臣大部分實際上是不希望武將做大的。
朱厚照想起了前世的劉瑾是怎麽幹的,他在正德前期跟文臣鬥的可是很厲害,而現在的劉瑾已經被他提拔起來了,現在缺的就是底下的小弟,就是所謂的閹黨。
看來以後要減少上朝,然後刺激文臣這邊。
朱厚照開始分析起了前世的劉瑾,憑借著司禮監的權力拉攏了不少的文官,從文臣裏麵分化了出來一批人,這麽操作是可行的。
但是到後來劉瑾也沒控製住,自己的野心也膨脹了,還有朱厚照也沒有頂住文臣的壓力,不得已殺掉了劉瑾,然後朝堂的局勢瞬間又逆轉了,皇權又重新被限製住了。
不過這一世應該不會發生了,朱厚照一直在控製劉瑾的野心,一直在敲打他。
而且現在的錦衣衛在經過這一番清理之後,基本上就是完全聽命於皇帝了,內部的閑雜人等都弄走了,相信劉瑾在現在也不會頭發昏腦發漲了。
朱厚照看著旁邊得劉瑾,該你發力了,不要讓我失望啊。
現在朱厚照既然決定放權,之後也不上朝,那就把研究院的事情提高優先級,而且在朱厚照經過後世的熏陶,知道槍杆子裏麵出政權這句話太對了。
將研究院的技術發展起來,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對皇權的鞏固可是太重要了。
想到這朱厚照召來了丘聚,問起了研究院的進度。
丘聚說道:“迴皇爺,現在研究院進度略微緩慢,主要是因為軍匠們需要從認字開始學起,而且許多人不知道該怎麽去做。”
朱厚照也皺起了眉頭,確實啊,工匠基本上都不認識字,而且之前全憑經驗,一時半會肯定琢磨不過來,這可怎麽辦呢?
等工匠們成長起來的時間太長了,朱厚照思考了一會說道:“劉瑾,去工部,傳一些懂技術的官員到研究院,朕在那裏等他們。”
“是,皇爺,奴婢這就去工部傳旨。”
朱厚照到了研究院,看到大部分的施工已經完成了,沒上工的匠戶在一旁互相教著認字,一部分人圍在煉鐵爐附近,認字的匠戶在記錄。
匠戶們看到皇帝到了之後,都跪倒在了地上,激動地喊著皇帝萬歲。
因為皇帝現在不僅提高了他們的俸祿,還讓他們學習認字,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而且他們迴了家還把學習的知識交給了自己的孩子。
“都起來吧,聽丘聚說現在進展很緩慢,朕過來看看。”
領頭的匠戶惶恐地說道:“陛下,不是俺們故意拖延,實在是俺們之前都是靠著經驗操作的,現在讓俺們改進,改進之後的煉鐵爐雖然鐵的質量要更好,還不如沒改進之前的產量。”
“嗯,萬事開頭難,其實現在不需要一步登天,一步步來就行,朕已經派人去工部調人過來了,有工部的人帶著你們,朕相信可以加快速度。”
劉瑾帶著六個人來到了研究院,上前說道:“皇爺,人都來了,奴婢在工部都問過了,他們以前是工匠,前些年是憑借技術獲得了官職。”
朱厚照驚喜地說道:“那最好了。”
他看向了麵前躬著身子站著的工部官員,看身上的官服,有從五品,還有正六品的,看樣子職位都不是很高。
“行,你們暫時就在研究院帶著這些匠人鑽研技術,工部那邊先不要迴去了。”
“是,陛下。”
朱厚照想起來永樂大典,繼續說道:“永樂大典中記載了許多技術,你們根據現在的需求,去文樓抄錄出來響應的副本,抄錄迴來之後你們一起鑽研。”
“遵陛下旨意。”
工部的官員認真地迴答道。
“嗯,你們就在這熟悉熟悉吧,丘聚。”
“奴婢在。”
“給他們安排好,保證好衣食住,還有,你們現在是六個人,每個人帶一隊人,分別負責不同的項目,嗯……”
朱厚照指了身穿五品官服的工部官員說道:“你叫什麽名字?
“下官工部郎中徐景。”
“你先負責海帶的項目。”
“是……陛下這海帶是什麽項目?”徐景納悶地問道。
朱厚照略帶興奮地說道:“這海帶可是個好東西,裏麵有個提鮮的東西,朕前幾日喝了海帶湯,感覺別的食物中是沒有的,你需要帶人從中提取出來這個東西。”
“陛下,您是不是說的是……煉丹?”
徐景沒有理解朱厚照表達的意思,但他感覺應該跟煉丹差不多。
朱厚照很有耐心地說道:“不是煉丹,你知道煮東西嗎,就把這海帶放在大鍋裏煮,之後水幹了應該就差不多能看見了,這東西應該跟鹽差不多。”
朱厚照沒有別的例子了,現在沒有跟味精相似的晶體,隻能拿鹽舉例子。
徐景經過朱厚照的指點,知道這個方向了,先帶著人煮吧。
“謹遵陛下旨意。”
但現在來說錦衣衛還是陛下的親軍,一般情況軍隊內部怎麽處置軍官,都是軍隊內部處置,其餘的部門也沒有插手的權利。
沒想到因為朱壽帶人先弄死了一個,然後現在鬧到這麽大,但是李東陽知道皇帝肯定不希望親軍被插手的,如果是別的朝堂公務,李東陽怎麽樣都得爭取陛下同意的。
李東陽思考了一番謹慎地說道:“啟奏陛下,臣認為錦衣衛乃是陛下親軍,錦衣衛自有鎮撫司,可自行決定,但問刑條例也是弘治年間頒布天下的詔令,是為了補充大明律無法裁決的部分,臣愚鈍,思慮良久也不知該如何處置,唯陛下聖裁可定。”
朱厚照聽完李東陽說話,知道他就是在和稀泥,心中暗道老狐狸,難怪你以後是文臣領袖呢。
朱厚照看著下麵的許多大臣都在等待自己的決定,他凝視著下麵的大臣腦海中在思考怎麽辦。
他思慮良久,開口說道:“錦衣衛乃天子親軍,身負重要職責,牟斌。”
牟斌站出來有力地說道:“臣在。”
“詔喻南鎮撫司,所抓之人按照錦衣衛軍法嚴格處置,不許納銀贖罪。”
牟斌單膝跪地迴答道:“臣遵旨。”
朱厚照說完不看各位大臣,直接走了出去。
劉瑾馬上大聲喊道:“退朝!”
等到皇帝走出奉天門的時候,眾位跪著的文武群臣麵色沮喪地站了起來。
內閣三人依次率眾離開,左春坊大學士楊廷和追上李東陽說道:“李公。”
李東陽轉頭一看,溫和地說道:“廷和啊,怎麽了?”
“下官隻是很疑惑,勳貴們的反應怎麽這麽大,他們應該不在乎這麽幾個職位吧。”
“我也不清楚,誰知道他們那簡單的腦子裏想什麽呢。”
楊廷和附和著說道:“是啊。”
……
朱厚照迴到了禦書房,今天的事情雖然看著人很多,但是東廠也調查了,這些人基本上都是跟周家有點關係,要不就是托人求著人家幫忙。
他在上麵坐著看的可是很清楚,中高層文臣沒有幾個站出來為周家,甚至是勳貴武將說情的,因為文臣大部分實際上是不希望武將做大的。
朱厚照想起了前世的劉瑾是怎麽幹的,他在正德前期跟文臣鬥的可是很厲害,而現在的劉瑾已經被他提拔起來了,現在缺的就是底下的小弟,就是所謂的閹黨。
看來以後要減少上朝,然後刺激文臣這邊。
朱厚照開始分析起了前世的劉瑾,憑借著司禮監的權力拉攏了不少的文官,從文臣裏麵分化了出來一批人,這麽操作是可行的。
但是到後來劉瑾也沒控製住,自己的野心也膨脹了,還有朱厚照也沒有頂住文臣的壓力,不得已殺掉了劉瑾,然後朝堂的局勢瞬間又逆轉了,皇權又重新被限製住了。
不過這一世應該不會發生了,朱厚照一直在控製劉瑾的野心,一直在敲打他。
而且現在的錦衣衛在經過這一番清理之後,基本上就是完全聽命於皇帝了,內部的閑雜人等都弄走了,相信劉瑾在現在也不會頭發昏腦發漲了。
朱厚照看著旁邊得劉瑾,該你發力了,不要讓我失望啊。
現在朱厚照既然決定放權,之後也不上朝,那就把研究院的事情提高優先級,而且在朱厚照經過後世的熏陶,知道槍杆子裏麵出政權這句話太對了。
將研究院的技術發展起來,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對皇權的鞏固可是太重要了。
想到這朱厚照召來了丘聚,問起了研究院的進度。
丘聚說道:“迴皇爺,現在研究院進度略微緩慢,主要是因為軍匠們需要從認字開始學起,而且許多人不知道該怎麽去做。”
朱厚照也皺起了眉頭,確實啊,工匠基本上都不認識字,而且之前全憑經驗,一時半會肯定琢磨不過來,這可怎麽辦呢?
等工匠們成長起來的時間太長了,朱厚照思考了一會說道:“劉瑾,去工部,傳一些懂技術的官員到研究院,朕在那裏等他們。”
“是,皇爺,奴婢這就去工部傳旨。”
朱厚照到了研究院,看到大部分的施工已經完成了,沒上工的匠戶在一旁互相教著認字,一部分人圍在煉鐵爐附近,認字的匠戶在記錄。
匠戶們看到皇帝到了之後,都跪倒在了地上,激動地喊著皇帝萬歲。
因為皇帝現在不僅提高了他們的俸祿,還讓他們學習認字,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而且他們迴了家還把學習的知識交給了自己的孩子。
“都起來吧,聽丘聚說現在進展很緩慢,朕過來看看。”
領頭的匠戶惶恐地說道:“陛下,不是俺們故意拖延,實在是俺們之前都是靠著經驗操作的,現在讓俺們改進,改進之後的煉鐵爐雖然鐵的質量要更好,還不如沒改進之前的產量。”
“嗯,萬事開頭難,其實現在不需要一步登天,一步步來就行,朕已經派人去工部調人過來了,有工部的人帶著你們,朕相信可以加快速度。”
劉瑾帶著六個人來到了研究院,上前說道:“皇爺,人都來了,奴婢在工部都問過了,他們以前是工匠,前些年是憑借技術獲得了官職。”
朱厚照驚喜地說道:“那最好了。”
他看向了麵前躬著身子站著的工部官員,看身上的官服,有從五品,還有正六品的,看樣子職位都不是很高。
“行,你們暫時就在研究院帶著這些匠人鑽研技術,工部那邊先不要迴去了。”
“是,陛下。”
朱厚照想起來永樂大典,繼續說道:“永樂大典中記載了許多技術,你們根據現在的需求,去文樓抄錄出來響應的副本,抄錄迴來之後你們一起鑽研。”
“遵陛下旨意。”
工部的官員認真地迴答道。
“嗯,你們就在這熟悉熟悉吧,丘聚。”
“奴婢在。”
“給他們安排好,保證好衣食住,還有,你們現在是六個人,每個人帶一隊人,分別負責不同的項目,嗯……”
朱厚照指了身穿五品官服的工部官員說道:“你叫什麽名字?
“下官工部郎中徐景。”
“你先負責海帶的項目。”
“是……陛下這海帶是什麽項目?”徐景納悶地問道。
朱厚照略帶興奮地說道:“這海帶可是個好東西,裏麵有個提鮮的東西,朕前幾日喝了海帶湯,感覺別的食物中是沒有的,你需要帶人從中提取出來這個東西。”
“陛下,您是不是說的是……煉丹?”
徐景沒有理解朱厚照表達的意思,但他感覺應該跟煉丹差不多。
朱厚照很有耐心地說道:“不是煉丹,你知道煮東西嗎,就把這海帶放在大鍋裏煮,之後水幹了應該就差不多能看見了,這東西應該跟鹽差不多。”
朱厚照沒有別的例子了,現在沒有跟味精相似的晶體,隻能拿鹽舉例子。
徐景經過朱厚照的指點,知道這個方向了,先帶著人煮吧。
“謹遵陛下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