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在上完朝之後閑不住,反正現在自己現在有打算了,現在將重心轉移到兵器的研製和錦衣衛這方麵,造出一個自己貪玩,寵信宦官的形象,讓文官去跟劉瑾他們打擂台。


    他讓劉瑾拿著抄錄下來的永樂大典,仔細的看了起來。


    發現現在的煉鐵技術已經有了進步,根據永樂大典的記載,漢朝開始使用百煉鋼技術,通過對生鐵的加工得到鋼,不過漢朝時候產量較低。


    到了晉代的時候出現了灌鋼法,這種方法是由炒鋼法發展而來的,提煉出幾乎不含碳成分的熟鐵,同時提煉出鋼的生產方法。


    而現在使用的基本上都是炒鋼法和灌鋼法,而且主要的是各個地區使用的方法不同,產出的生鐵和熟鐵質量也都不一樣,品控很難。


    這讓朱厚照想著弄一個研究所,專門研究什麽方法好用,產量高還質量好的鐵。


    “劉瑾呢?”


    “奴婢在,皇爺您說。”


    “寫下來,在皇城外城設立一個研究院,就設在……萬壽宮附近吧,研究院所屬軍匠,隻受研究院管理,南鎮撫司及內廷監局無權役占,從軍器局、兵仗局和內廷監局挑選手藝高超的匠人,再從民間招募一部分匠人,下詔吧。”


    劉瑾奮筆疾書,將這些要求全部記錄了下來。


    “皇爺,這研究院是做什麽的?”


    “專門負責改進各種手藝,比如煉鐵的產量,改進鑄造技術等等能改進的。”


    朱厚照琢磨了一下說道:“在宮外讓張永挑選一處建造學堂,要求研究院的匠戶下值時,必須保證每日兩個時辰進入學堂學習,教授人員則從民間招募,月俸一兩銀子,目前的要求是保證匠戶能看懂日常文字與記錄即可。”


    “調丘聚去研究院吧,讓他負責日常管理,然後他負責考核匠人,但凡進入一個渾水摸魚的匠戶,朕拿了他的腦袋!”


    劉瑾繼續奮筆疾書。


    朱厚照點了點頭,成立研究院正合適,自己之前還想著是讓兵仗局自己研究改進,然後推廣到軍器局等各製造局,今天就琢磨過來了,不如單獨成立,這樣隻負責研究,還能讓研究進度加快。


    重要的是推廣各部門的時候,隻需派遣研究院的技術工人參與指導就行了,不用各部門再去費力研究,那樣還費錢費時間。


    一個小太監端著一堆題本送了進來。


    “皇爺,有題本送到。”


    “放那吧,劉瑾你看看都是什麽的?”


    劉瑾放下記錄好的小本,上前查看。


    過了半晌後劉瑾說道:“皇爺,有一部分是彈劾慶雲侯,壽寧候的,還有一部分是彈劾朱壽的,指責其……”


    “指責什麽?”朱厚照不在意的問道。


    “指責其違法亂紀,不經審判殺害同僚,無視國法是為大不敬之罪。”


    “哼!說的好像他們在現場似的,彈劾題本留中不發,其餘的放下吧。”


    “是,皇爺。”


    劉瑾拿來一個筐,把這些題本全部放進了裏麵,隻留下了四五本。


    “皇爺,內閣遞了牌子請見。”


    內閣?這時候進宮來幹什麽?有事早朝怎麽沒說呢?


    “讓他們去暖閣等朕。”


    朱厚照換了一身衣服到暖閣。


    “說吧,三位相國有什麽事情?”


    劉健開口說道:“陛下,現如今太倉空虛,恐不能支應日常,請從內承運庫撥付些銀兩至太倉。”


    好嘛,這是來跟我要錢來了,可是知道皇店之前掙錢了。


    “太倉不是還有一部分鹽引嗎?讓商人換取一部分就有錢了。”


    朱厚照懶散的說道。


    “陛下,現在已經納銀開中政策已被更改,戶部存留的鹽引是用來應急的,現如今內承運庫是有存銀的,不宜動用鹽引。”


    “現在內承運庫也沒有富餘的銀兩,現在各處都要用錢,父皇的陵寢就是從內庫撥付的,還有現在邊關告急,兵仗局和軍器局都在花錢,實在是沒有那麽多銀子撥付。”


    朱厚照想到了甲方乙方,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


    劉健心說,您這不是胡說八道嗎?那皇城外老多人看見好幾十車銀子運往了宮中,您跟我這說沒有餘糧,騙傻小子呢?


    李東陽見狀,苦口婆心的勸道:“陛下,臣知內承運庫最近開銷甚大,但太倉的存銀已經見底,萬一國內發生災害,沒有銀子如何賑災,恐危及大明社稷。”


    朱厚照聽著李東陽說話,這一通大道理,之前沒錢的時候你怎麽不說呢?哦,內庫沒錢的時候你會從太倉撥付給內庫嗎?


    “戶部理應開源節流,總不能沒銀子了就讓內庫撥付吧。”


    李東陽反駁道:“陛下,戶部現在已經努力的節流了,但現在冗官冗兵占據的俸祿的員額較大,無法控製,請陛下悉知。”


    朱厚照皺起了眉頭,你的意思是怪我各位祖宗咯?是,現在勳貴占據的各種職位很多,都是各位列祖列宗賞賜的職位,大部分都是領工資不幹活的,戶部就沒錯嗎?


    “錦衣衛南鎮撫司現在已經在清查,之後肯定會清除一部分人,英國公也在對京營進行清查,相信也會整理出一份吃空餉的名單,能緩解太倉的壓力。”


    李東陽一聽皇帝在這等著呢,一時語塞,看了看劉健。


    劉健歎了一聲說道:“陛下,弘治年間太倉也曾有過支應不足,孝宗皇帝從內庫撥付了不少銀子以援太倉。英宗,憲宗也都有過先例,從內承運庫撥銀至太倉。”


    朱厚照瞪起了眼睛,拿祖宗壓我?就是因為有這種先例,才讓你們趁虛而入!


    朱厚照覺得既然你提起了先例,那咱們就再往前說。


    “洪武時製定內承運庫和太倉,可沒有用內庫撥銀的先例。”


    劉健皺起了沒有說道:“天子無私事,太倉無銀可用,內庫存銀充足,天子理應撥付,以緩太倉壓力。”


    這天下都是你們朱家的,那就沒有私事,更沒有私房錢,現在國庫沒有銀子了,而內庫這麽多錢,你不拿點給國庫,合適嗎?


    劉健說道這份上了,朱厚照也知道今天掏出點來是不可能了,想了一下說道:“想要多少?”


    劉健三人見朱厚照鬆了口,舒了一口氣說道:“四十萬兩足矣。”


    朱厚照無奈的看著他們,當初從戶部拿走鹽引也不過幾萬兩,現在你想拿走四十萬兩?


    “可以,不過全部給你們寶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武雙全朱厚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宮二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宮二月並收藏文武雙全朱厚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