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大麻煩
大明:開局重八請我當皇帝 作者:a去年今日此門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文正?!
……
韓林一聽這三個字,就比較懵。
朱文正是一個非常難以評論的人物。
他位置《明太祖實錄》第十六卷記載的朱文正的罪行就是謀逆,“驕淫暴橫,奪民婦女”之類的都差不多。
《明太祖實錄》的原話就是“謀叛降張士誠”,而朱元璋後來寫的家書中卻記載說朱文正違反禁令,自立批文,到張士誠處走私買鹽。
這就比較搞笑。
朱文正在洪都之戰之後,那就是朱元璋集團的二把手。
完全沒理由去背叛。
其實就是洪都之戰後,朱文正已經“封無可封”了。
朱文正與朱元璋,其實可以算作是同齡人。
朱元璋如果是大帥的話,那朱文正就是副帥,而非繼承人那種“小帥”。
至正二十一年,朱元璋改樞密院為大都督府,朱文正為大都督,節製中外諸軍事。
此時的徐達、常遇春等人,應該都在朱文正的節製範圍之內。
洪都之戰中,明朝“開國六公爵”之一的鄧愈,很明確就是朱文正的下屬。
明朝“開國六公爵”之一的鄧愈,很明確就是朱文正的下屬。
一個有趣的點,朱文正與徐達是連襟。朱文正的老婆,是徐達媳婦的姐姐。
也就是說,徐達該給朱文正叫姐夫。
作為朱元璋的親侄子,徐達的親姐夫,節製中外的大都督。洪都之戰後,朱文正已經離“天策上將”半步之遙了。
朱文正被黜時,鐵柱已知事。元璋撫其頂曰:“兒無恐。爾父不率教,忘昔日之艱難,恣肆兇惡,以貽吾憂。爾他日長大,吾封爵爾,不以爾父廢也。”
說明啥,朱文正已經內定是世襲罔替的“爵”了。
早期朱家人差不多死完了,男性成員隻剩下老朱本人和朱文正。朱元璋在攻占南京時長子朱標才幾個月大,在兵荒馬亂的年代,幼子根本沒法做接班人,創業早期朱元璋是有把朱文正作為接班人培養的打算。
隻是後來朱元璋勢力越來越穩固,親兒子們也逐漸成長起來,朱文正的身份就很尷尬了。
一方麵戰功顯赫,一方麵又是對皇權威脅最大的人。
他自己身亡、兒子繼承爵位,是他這一支的最佳結局。
朱文正,垮塌的核心原因不在於他是不是安分守己,而是在於他地位的尷尬。
當然,他要是安分守己的話會多活幾年,但朱元璋會保證讓他活不過自己。
很多人都認為,假如朱標不死,那麽藍玉傅友德°
馮勝等一批戰將都不會死,我是很認同這個說法的,但是朱文正不一樣,即便朱標不死在朱元璋前麵,那朱元璋駕崩之前也不會讓朱文正活著。
拿朱守謙來說,論私德,朱守謙不比朱文正高。
論親疏,朱文正是親侄子,朱守謙是侄孫。
論功勞,朱文正戰功赫赫,朱守謙無尺寸之功。但是朱守謙幾次三番的被老朱狠批,最後依然是郡王,為什麽到了朱文正這裏就不行呢?
朱元璋在親情方麵就是一個樸素情感的老農民。
少年時期就孤身流離失所,後來起兵,幾經生死。
大嫂帶著侄子朱文正、姐夫帶著外甥李文忠來投奔自己。
之後朱文正已經累積戰功升遷到一個不低的位置了,朱元璋問朱文正想當什麽官,朱文正說跟著叔叔混,何愁不富貴,有功勞先封自己的侄子,恐怕不能服眾。朱元璋聽了很高興。
看看朱文正這格局,那麽為什麽短短幾年後的洪都保衛戰之後,朱文正突然就嫌自己封賞不夠,要投奔張士誠了呢?
要知道這個時候的朱文正是大都督,節製所有兵馬,連徐達常遇春。
都在他節製之下,難道短短六七年朱文正就變性了?
這在邏輯上講不通,但是有一個點可以講通,那就是朱標的出生。
朱標的出生使朱文正的地位變得尷尬起來,因為此時的朱文正已經封無可封,再往上隻能是太子了,但是有朱標在,立朱文正當子這個選項在朱元璋的思考中就不可能出現。
那麽朱文正自己有沒有想過接班朱元璋呢?
我認為是想過的。
朱文正一直以自己是朱元璋的鐵杆心腹自居,經常打諸將領的小報告,甚至密奏過徐達的不軌事,隻是朱元璋沒有作處理。朱文正知道搞不垮徐達,他這樣做就一個目的,那就是震懾諸將。
朱元璋沒有作處理。朱文正知道搞不垮徐達,他這樣做就一個目的,那就是震懾諸將。
朱元璋知不知道朱文正的想法?我認為也是知道的。
朱元璋有不少幹兒子,朱文正李文忠等人都是,但李文忠雖說論血緣關係的話他和朱文正兩人都差不多,但是李文忠再怎麽說也是外戚,後來朱元璋第一時間讓李文忠改迴原來的李姓就能看出來,就是告訴李文忠擺正自己的位置。
沐英更沒法比了,當然,沐英後來也被要求改沐姓了。
朱文正不同,本家的親侄子,還戰功赫赫,即便沒有戰功,建國後也是要封郡王的,何況戰功赫赫了呢,並且朱文正隻比朱元璋小8歲,朱標和他一比那就是小輩。
這時候朱文正要是苟起來,和李文忠一樣擺正自己的位置,和徐達一樣平和一些,那朱元璋想下手也找不到口,估計最後給朱文正一個親王爵位嚴加看管起來,這樣叔侄兩人都保留體麵了。
但是人的性格是改不了的,朱文正不但不苟,竟然還要剛,朱元璋親自批他的時候他還出言無狀,氣得朱元璋連自己的大哥都恨上了,罵朱文正的同時連自己大哥生前不孝順父母這些家長裏短的事都說了一遍,不殺也得殺。
所以韓林很快知道這次惹大麻煩了。
……
韓林一聽這三個字,就比較懵。
朱文正是一個非常難以評論的人物。
他位置《明太祖實錄》第十六卷記載的朱文正的罪行就是謀逆,“驕淫暴橫,奪民婦女”之類的都差不多。
《明太祖實錄》的原話就是“謀叛降張士誠”,而朱元璋後來寫的家書中卻記載說朱文正違反禁令,自立批文,到張士誠處走私買鹽。
這就比較搞笑。
朱文正在洪都之戰之後,那就是朱元璋集團的二把手。
完全沒理由去背叛。
其實就是洪都之戰後,朱文正已經“封無可封”了。
朱文正與朱元璋,其實可以算作是同齡人。
朱元璋如果是大帥的話,那朱文正就是副帥,而非繼承人那種“小帥”。
至正二十一年,朱元璋改樞密院為大都督府,朱文正為大都督,節製中外諸軍事。
此時的徐達、常遇春等人,應該都在朱文正的節製範圍之內。
洪都之戰中,明朝“開國六公爵”之一的鄧愈,很明確就是朱文正的下屬。
明朝“開國六公爵”之一的鄧愈,很明確就是朱文正的下屬。
一個有趣的點,朱文正與徐達是連襟。朱文正的老婆,是徐達媳婦的姐姐。
也就是說,徐達該給朱文正叫姐夫。
作為朱元璋的親侄子,徐達的親姐夫,節製中外的大都督。洪都之戰後,朱文正已經離“天策上將”半步之遙了。
朱文正被黜時,鐵柱已知事。元璋撫其頂曰:“兒無恐。爾父不率教,忘昔日之艱難,恣肆兇惡,以貽吾憂。爾他日長大,吾封爵爾,不以爾父廢也。”
說明啥,朱文正已經內定是世襲罔替的“爵”了。
早期朱家人差不多死完了,男性成員隻剩下老朱本人和朱文正。朱元璋在攻占南京時長子朱標才幾個月大,在兵荒馬亂的年代,幼子根本沒法做接班人,創業早期朱元璋是有把朱文正作為接班人培養的打算。
隻是後來朱元璋勢力越來越穩固,親兒子們也逐漸成長起來,朱文正的身份就很尷尬了。
一方麵戰功顯赫,一方麵又是對皇權威脅最大的人。
他自己身亡、兒子繼承爵位,是他這一支的最佳結局。
朱文正,垮塌的核心原因不在於他是不是安分守己,而是在於他地位的尷尬。
當然,他要是安分守己的話會多活幾年,但朱元璋會保證讓他活不過自己。
很多人都認為,假如朱標不死,那麽藍玉傅友德°
馮勝等一批戰將都不會死,我是很認同這個說法的,但是朱文正不一樣,即便朱標不死在朱元璋前麵,那朱元璋駕崩之前也不會讓朱文正活著。
拿朱守謙來說,論私德,朱守謙不比朱文正高。
論親疏,朱文正是親侄子,朱守謙是侄孫。
論功勞,朱文正戰功赫赫,朱守謙無尺寸之功。但是朱守謙幾次三番的被老朱狠批,最後依然是郡王,為什麽到了朱文正這裏就不行呢?
朱元璋在親情方麵就是一個樸素情感的老農民。
少年時期就孤身流離失所,後來起兵,幾經生死。
大嫂帶著侄子朱文正、姐夫帶著外甥李文忠來投奔自己。
之後朱文正已經累積戰功升遷到一個不低的位置了,朱元璋問朱文正想當什麽官,朱文正說跟著叔叔混,何愁不富貴,有功勞先封自己的侄子,恐怕不能服眾。朱元璋聽了很高興。
看看朱文正這格局,那麽為什麽短短幾年後的洪都保衛戰之後,朱文正突然就嫌自己封賞不夠,要投奔張士誠了呢?
要知道這個時候的朱文正是大都督,節製所有兵馬,連徐達常遇春。
都在他節製之下,難道短短六七年朱文正就變性了?
這在邏輯上講不通,但是有一個點可以講通,那就是朱標的出生。
朱標的出生使朱文正的地位變得尷尬起來,因為此時的朱文正已經封無可封,再往上隻能是太子了,但是有朱標在,立朱文正當子這個選項在朱元璋的思考中就不可能出現。
那麽朱文正自己有沒有想過接班朱元璋呢?
我認為是想過的。
朱文正一直以自己是朱元璋的鐵杆心腹自居,經常打諸將領的小報告,甚至密奏過徐達的不軌事,隻是朱元璋沒有作處理。朱文正知道搞不垮徐達,他這樣做就一個目的,那就是震懾諸將。
朱元璋沒有作處理。朱文正知道搞不垮徐達,他這樣做就一個目的,那就是震懾諸將。
朱元璋知不知道朱文正的想法?我認為也是知道的。
朱元璋有不少幹兒子,朱文正李文忠等人都是,但李文忠雖說論血緣關係的話他和朱文正兩人都差不多,但是李文忠再怎麽說也是外戚,後來朱元璋第一時間讓李文忠改迴原來的李姓就能看出來,就是告訴李文忠擺正自己的位置。
沐英更沒法比了,當然,沐英後來也被要求改沐姓了。
朱文正不同,本家的親侄子,還戰功赫赫,即便沒有戰功,建國後也是要封郡王的,何況戰功赫赫了呢,並且朱文正隻比朱元璋小8歲,朱標和他一比那就是小輩。
這時候朱文正要是苟起來,和李文忠一樣擺正自己的位置,和徐達一樣平和一些,那朱元璋想下手也找不到口,估計最後給朱文正一個親王爵位嚴加看管起來,這樣叔侄兩人都保留體麵了。
但是人的性格是改不了的,朱文正不但不苟,竟然還要剛,朱元璋親自批他的時候他還出言無狀,氣得朱元璋連自己的大哥都恨上了,罵朱文正的同時連自己大哥生前不孝順父母這些家長裏短的事都說了一遍,不殺也得殺。
所以韓林很快知道這次惹大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