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退的不止陰癸派,隨著寺外傳來一陣尖銳的竹哨聲,王世充的手下也拋下對手,井然有序地退出禪院。
宇文成都:“……”
師妃暄:“……”
且不說靜念禪院的眾僧是如何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隻說退到一邊看熱鬧的其他勢力,見陰葵派和洛陽軍相繼撤離,頓時議論紛紛:
“發生什麽事了?”
“難道是李閥打過來了?”
“不能吧?李閥在太原,這裏是洛陽,李閥再厲害,也不可能打穿這麽多勢力!”
“那是怎麽迴事?難道王世充的手下對靜念禪院下死手,真的不是出自王世充的授意,而是意外?”
“如果是意外,那絕對是宇文成都的錯,若不是宇文成都下令,王世充的手下不會動手,他們不動手,靜念禪院的死傷就不會這麽慘重!”
宇文成都:“……”
你們的挑撥是不是太明顯了?傻子才會信!
誰知,此念一生,他便聽到不嗔怒不可遏的聲音:“宇文成都!”
宇文成都:“……”
請問不嗔的法號是誰取的,這算是佛門版的缺什麽取什麽嗎?
比如,不嗔是因為嗔,了空是因為不空,帶“德”字的是因為無德,帶“信”的是因為無信?
好在師妃暄深明大義,安撫道:“宇文將軍請放寬心,妃暄知道此事怪不得將軍,將軍亦是身不由己。”
不嗔略有不滿,張了張嘴,但在了空禪主嚴厲的眼神下,不得不偃旗息鼓,將事情交給師妃暄處理。
說實話,師妃暄並不將宇文閥放在眼裏,這天下最有可能取代楊氏成為一國之主的,當是李閥;最不可能的,卻是宇文閥。
不說楊廣看過《長生訣》後,對宇文閥有多防備,隻說他們隨楊廣移駕江都,便注定其會在這場逐鹿天下的遊戲中出局。
宇文閥的下場隻有兩個,要麽與楊廣這艘破船一起沉沒,要麽如《長生訣》中預言的那樣,走上弑君奪權之路。
然而,誰都能殺楊廣,唯獨宇文閥不能殺,因為楊廣一向將宇文閥倚為心腹,即便是現在多有防備,表麵上也是寵信有加,他們若是弑殺楊廣,隻會令天下人背棄。
人心這東西,有時候不是很重要,有時候卻不可或缺。
而宇文閥,不缺錢財,不缺手下,不缺軍隊,甚至不缺地盤(隻要將楊廣弄死,繁華的江都自然是他們的地盤),缺的恰恰是人心。
不過話又說迴來,師妃暄雖然看不上宇文閥,但宇文閥畢竟是四大門閥之一,勢力龐大,若非必要,她並不想得罪對方。
即便之前宇文成都口口聲聲說要她進宮去給楊廣當妃子,隻要不采取過激手段,她便可以當沒聽見。
她更關心的是,外麵到底發生了什麽,才會令陰葵派和洛陽軍雙雙退去。
對於這一點,不僅她很關心,其他勢力也很關心。
沒過多久,便有消息傳來,確切地說是有兩個消息傳來。
一是《長生訣》所言楊公寶庫之位置竟然是真的,獨孤閥正準備悄悄起出寶藏,誰知消息走漏,陰葵派和王世充正緊急趕赴長安。
相比覆滅靜念禪院,他們更想得到楊公寶庫中的邪帝舍利和盔甲利器。
二是突厥不知從何勢力手中得到一冊《長生訣》,從中窺得中原虛實,正興兵二十萬入寇,目前已逼近雁門關。
李閥無人來洛陽,既是為避免成為眾矢之的,也是為應對突厥大軍。
李閥有胡人血統,並與突厥有交往,這一點很讓宋閥不滿,但太原作為李閥老巢,兼且李閥尤其是李二心懷大誌,想要取代楊氏成為神州共主,自然容不得突厥入侵。
另外,突厥大軍南下,也不可能因為與李閥有交情便秋毫無犯。
因此,此時的李閥無力也無心管慈航靜齋代天選帝之事,他們現在一心想的,是如何在突厥大軍的威脅下守護太原,並保存自己的實力。
對此李閥內部意見並不統一,有一腔熱血想與突厥開戰的,也有提議與突厥結盟,甚至向突厥借兵的。
“不行,李閥絕不能與突厥結盟,更不能向他們借兵!若是與其結盟,我們必將失去民心,不為天下所容!”李世民對後一個提議斷然反對。
還是那句話,民心這東西有時候不重要,有時候卻不可或缺,尤其在其想要入主天下之時。
如果隻為保全自身,李閥大可以與突厥結盟甚至投靠,但想取代楊家,便必須站在漢人和普通百姓的立場。
李淵有些猶豫,相比兒子,他參與逐鹿的決心其實並不是特別堅定,尤其在看過《長生訣》後。
冒著身死族滅的危險奪得天下,卻隻能當一個沉迷於女色的太上皇,還要眼睜睜看著兒子們自相殘殺,這叫他如何能下定決心?
更何況,這是一條極為兇險的道路,就像這次麵對突厥大軍一樣,以太原的實力硬抗突厥,一不小心就有化為齏粉之危險,就算打贏了也可能兩敗俱傷,最後不知為誰做嫁衣裳。
李閥能成為當今四大門閥之一,靠的可不隻是一腔熱血。
所以,硬抗突厥的提議一早就被他在心裏否決。
但二兒子李世民說的也很有道理,即便不為爭奪天下,隻為李閥的聲譽,也不能幹出引狼入室的惡行。
左右為難之下,他隻好看向大兒子李建成:“你怎麽看?”
李建成毫不猶豫道:“我支持世民的意見,李閥絕不能與突厥結盟,更不能向他們借兵!”
和李世民一樣,看過《長生訣》的李建成也雄心勃勃,想要參與逐鹿天下的遊戲。
既然最終李閥得到了天下,他作為李閥大公子,又有什麽理由不支持。
至於玄武門之變,既然他已經知道此事,自然不會給老二機會。
他不相信,早知結果的自己還會讓曆史重演!
“可是突厥並不好對付……”李淵仍有些猶豫,還有些畏懼。
“父親,突厥是不好對付,但我們不和他們結盟,不等於就要直接對抗,其實我們可以想辦法禍水東引,讓他們不打太原去打其他地方。”李元吉出主意說。
李淵歎了口氣:“你這個方法我也想過,畢竟在書裏,你二哥就是用這個辦法讓我們躲過一劫,但現在有消息說突厥人也看過《長生訣》,你覺得他們還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嗎?”
李元吉:“……”
說來說去,還是《長生訣》的鍋,都怪這本書的作者。
從慈航靜齋的暗箱操作和最終結局使李閥成為眾矢之的,到玄武門之變引起的內部紛爭,再到突然變得精明的突厥,這本書不知給李閥製造了多少麻煩。
若是有朝一日能遇到作者,他一定會讓對方好看!
宇文成都:“……”
師妃暄:“……”
且不說靜念禪院的眾僧是如何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隻說退到一邊看熱鬧的其他勢力,見陰葵派和洛陽軍相繼撤離,頓時議論紛紛:
“發生什麽事了?”
“難道是李閥打過來了?”
“不能吧?李閥在太原,這裏是洛陽,李閥再厲害,也不可能打穿這麽多勢力!”
“那是怎麽迴事?難道王世充的手下對靜念禪院下死手,真的不是出自王世充的授意,而是意外?”
“如果是意外,那絕對是宇文成都的錯,若不是宇文成都下令,王世充的手下不會動手,他們不動手,靜念禪院的死傷就不會這麽慘重!”
宇文成都:“……”
你們的挑撥是不是太明顯了?傻子才會信!
誰知,此念一生,他便聽到不嗔怒不可遏的聲音:“宇文成都!”
宇文成都:“……”
請問不嗔的法號是誰取的,這算是佛門版的缺什麽取什麽嗎?
比如,不嗔是因為嗔,了空是因為不空,帶“德”字的是因為無德,帶“信”的是因為無信?
好在師妃暄深明大義,安撫道:“宇文將軍請放寬心,妃暄知道此事怪不得將軍,將軍亦是身不由己。”
不嗔略有不滿,張了張嘴,但在了空禪主嚴厲的眼神下,不得不偃旗息鼓,將事情交給師妃暄處理。
說實話,師妃暄並不將宇文閥放在眼裏,這天下最有可能取代楊氏成為一國之主的,當是李閥;最不可能的,卻是宇文閥。
不說楊廣看過《長生訣》後,對宇文閥有多防備,隻說他們隨楊廣移駕江都,便注定其會在這場逐鹿天下的遊戲中出局。
宇文閥的下場隻有兩個,要麽與楊廣這艘破船一起沉沒,要麽如《長生訣》中預言的那樣,走上弑君奪權之路。
然而,誰都能殺楊廣,唯獨宇文閥不能殺,因為楊廣一向將宇文閥倚為心腹,即便是現在多有防備,表麵上也是寵信有加,他們若是弑殺楊廣,隻會令天下人背棄。
人心這東西,有時候不是很重要,有時候卻不可或缺。
而宇文閥,不缺錢財,不缺手下,不缺軍隊,甚至不缺地盤(隻要將楊廣弄死,繁華的江都自然是他們的地盤),缺的恰恰是人心。
不過話又說迴來,師妃暄雖然看不上宇文閥,但宇文閥畢竟是四大門閥之一,勢力龐大,若非必要,她並不想得罪對方。
即便之前宇文成都口口聲聲說要她進宮去給楊廣當妃子,隻要不采取過激手段,她便可以當沒聽見。
她更關心的是,外麵到底發生了什麽,才會令陰葵派和洛陽軍雙雙退去。
對於這一點,不僅她很關心,其他勢力也很關心。
沒過多久,便有消息傳來,確切地說是有兩個消息傳來。
一是《長生訣》所言楊公寶庫之位置竟然是真的,獨孤閥正準備悄悄起出寶藏,誰知消息走漏,陰葵派和王世充正緊急趕赴長安。
相比覆滅靜念禪院,他們更想得到楊公寶庫中的邪帝舍利和盔甲利器。
二是突厥不知從何勢力手中得到一冊《長生訣》,從中窺得中原虛實,正興兵二十萬入寇,目前已逼近雁門關。
李閥無人來洛陽,既是為避免成為眾矢之的,也是為應對突厥大軍。
李閥有胡人血統,並與突厥有交往,這一點很讓宋閥不滿,但太原作為李閥老巢,兼且李閥尤其是李二心懷大誌,想要取代楊氏成為神州共主,自然容不得突厥入侵。
另外,突厥大軍南下,也不可能因為與李閥有交情便秋毫無犯。
因此,此時的李閥無力也無心管慈航靜齋代天選帝之事,他們現在一心想的,是如何在突厥大軍的威脅下守護太原,並保存自己的實力。
對此李閥內部意見並不統一,有一腔熱血想與突厥開戰的,也有提議與突厥結盟,甚至向突厥借兵的。
“不行,李閥絕不能與突厥結盟,更不能向他們借兵!若是與其結盟,我們必將失去民心,不為天下所容!”李世民對後一個提議斷然反對。
還是那句話,民心這東西有時候不重要,有時候卻不可或缺,尤其在其想要入主天下之時。
如果隻為保全自身,李閥大可以與突厥結盟甚至投靠,但想取代楊家,便必須站在漢人和普通百姓的立場。
李淵有些猶豫,相比兒子,他參與逐鹿的決心其實並不是特別堅定,尤其在看過《長生訣》後。
冒著身死族滅的危險奪得天下,卻隻能當一個沉迷於女色的太上皇,還要眼睜睜看著兒子們自相殘殺,這叫他如何能下定決心?
更何況,這是一條極為兇險的道路,就像這次麵對突厥大軍一樣,以太原的實力硬抗突厥,一不小心就有化為齏粉之危險,就算打贏了也可能兩敗俱傷,最後不知為誰做嫁衣裳。
李閥能成為當今四大門閥之一,靠的可不隻是一腔熱血。
所以,硬抗突厥的提議一早就被他在心裏否決。
但二兒子李世民說的也很有道理,即便不為爭奪天下,隻為李閥的聲譽,也不能幹出引狼入室的惡行。
左右為難之下,他隻好看向大兒子李建成:“你怎麽看?”
李建成毫不猶豫道:“我支持世民的意見,李閥絕不能與突厥結盟,更不能向他們借兵!”
和李世民一樣,看過《長生訣》的李建成也雄心勃勃,想要參與逐鹿天下的遊戲。
既然最終李閥得到了天下,他作為李閥大公子,又有什麽理由不支持。
至於玄武門之變,既然他已經知道此事,自然不會給老二機會。
他不相信,早知結果的自己還會讓曆史重演!
“可是突厥並不好對付……”李淵仍有些猶豫,還有些畏懼。
“父親,突厥是不好對付,但我們不和他們結盟,不等於就要直接對抗,其實我們可以想辦法禍水東引,讓他們不打太原去打其他地方。”李元吉出主意說。
李淵歎了口氣:“你這個方法我也想過,畢竟在書裏,你二哥就是用這個辦法讓我們躲過一劫,但現在有消息說突厥人也看過《長生訣》,你覺得他們還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嗎?”
李元吉:“……”
說來說去,還是《長生訣》的鍋,都怪這本書的作者。
從慈航靜齋的暗箱操作和最終結局使李閥成為眾矢之的,到玄武門之變引起的內部紛爭,再到突然變得精明的突厥,這本書不知給李閥製造了多少麻煩。
若是有朝一日能遇到作者,他一定會讓對方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