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朝廷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元老大臣勢力強大,李治的權力受到很大限製。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很多大臣反對高宗廢王立武。李治便想借“廢王立武”重振皇權,由此打擊元老大臣的勢力。


    不久中書舍人李義府首個支持”廢王立武“,得到李治和武則天的重賞,很多中層官員看到支持“廢王立武”有利可圖,也紛紛請求李治立武則天為後。李治看到不少人支持,廢立之意再次萌生。元老功臣李積的一句話“此陛下家事,何必問外人”,徹底打動了李治的心。這年十月十三日,李治頒下詔書,以“陰謀下毒”的罪名將王皇後和蕭淑妃廢為庶人,並加囚禁;她們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嶺南。七天以後李治下詔,將武則天立為皇後。


    這時武則天年近三十,而高宗才二十五歲,在成熟而又充滿智慧的武則天麵前,高宗就像幼稚戀母的孩童一樣。她時而情意纏綿、亦悲亦怨;時而柳眉怒豎、粉麵含威,高宗難以招架。僅一年多的時間,武則天就由尼姑晉升為昭儀、宸妃、皇後。這時唐高宗再也接近不到別的女人。宮中的嬪妃宮婢都成了純粹的女性官吏。


    一日武則天歸謁家廟,高宗憶及王皇後和蕭淑妃的好處,乘隙往視。行至冷宮門前,隻見雙扉緊閉毫不通風,旁開一竇借通飲食,不由得惻然神傷幾乎淚下。半晌才唿道:“王後良娣,得無恙否?朕看你們來了。”


    語方說完,二人淒聲說道:“妾等有罪被廢,怎麽還有尊稱?”


    高宗又道:“你等雖然被廢,但朕還是憶著。”


    二人齊聲說道:“陛下若念舊情,妾等乞署此處為迴心院,方見聖恩。”


    高宗道:“朕自有處置,爾等不必過悲。”


    不料武氏迴來,已有人密行報知。武氏雙眉倒豎,即向高宗詰問。高宗反自抵賴不敢實言。武則天心狠手辣,竟下了一道矯詔,令杖二人百下,然後砍斷她們的手腳投入酒甕之中,並且說道:“讓這兩個賤婢泡到骨醉!”


    王皇後跪拜接旨,同時絕望地說:“陛下萬年長壽,昭儀(武則天)承受恩寵,而我是死的命啊!”


    蕭淑妃卻破口大罵:阿武妖精,乃至於此!願後世為貓,阿武為鼠,生生扼其喉,方泄我恨!”兩人在酒缸裏無助掙紮,數天之後才悲慘地死去。


    淑妃的臨終遺言傳到武則天的耳朵裏,武氏心驚肉跳,下令宮中禁止養貓。原來她也有怕的時候。


    不過,令武後防不勝防的事還是發生了,比如她的姐姐武順和親外甥女賀蘭氏,就先後和李治勾搭上了,開始書寫著她們的愛情故事……


    卻說小公主死後,高宗為了安慰武媚娘,就派人從長安將武曌的母親及姐姐接到萬年宮。在家人的陪伴下,媚娘心情漸好再次懷孕。因為不斷嘔吐,身體不適,武媚娘隻有呆在自己的寢宮裏。


    武後不能陪伴皇帝,這就為身在宮中的姐姐武順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李治當然也不會放過如此天賜良機,他們一拍即合,高宗和韓國夫人就這樣在一起了。


    不過這種風月之事絕對逃不過武媚娘的法眼,她發現有皇帝在身邊時,姐姐的言行很不自在,看高宗的眼睛含情脈脈。武則天立即明白,高宗與姐姐之間早就超越了普通的男女關係。此事竟然就發生在武則天懷孕嘔吐臥床期間,這把武後氣得暴跳如雷。


    武順的丈夫賀蘭安石是個下級官員,但死得早,留下一雙兒女。年輕獨守空房,在武曌不能侍奉龍床的時候,長相與武媚娘有幾分神似的她得到高宗的寵幸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這事對於武曌來說,卻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她十四歲入宮,獨自打拚,先後侍奉兩位皇帝,能夠得到今日的地位殊為不易,是絕不允許其他女人染指和危害她的地位的。


    一年以後,武媚娘身體恢複了正常,又開始侍奉龍床。此後,其姐姐在母親楊氏和武媚娘的施壓之下,不在宮中走動,與高宗分手,不過後來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死因成謎,給人無限遐想。


    不過高宗在與韓國夫人偷歡之後,又和韓國夫人的女兒賀蘭敏月之間有了新的摩擦。相比於韓國夫人,賀蘭敏月長得楚楚可人,正處在生命中的最美年華,而且能說會道,跟高宗聊天的時候,總是能讓高宗感受到不一樣的後宮溫情,這點讓高宗大為動心。


    而賀蘭敏月對於這位“姨父”皇帝也甚是崇拜,畢竟在封建時代,能夠成為皇帝的女人那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兩人很快在後宮之中上演了一幕唐朝版的浪漫愛情故事,高宗封賀蘭敏月為魏國夫人。


    知道自己的外甥女和丈夫的感情之後,武則天憤怒異常,她不能忍受這樣年輕貌美的靚麗姑娘和自己爭寵。於是用借刀殺人的方法毒死了賀蘭敏月,至此一代紅顏香消玉殞,高宗十分傷心遺憾,可是對於武則天又無可奈何。


    賀蘭敏之是武順的兒子,賀蘭敏月的哥哥,也就是武則天的外甥,太平公主的姨兄。賀蘭敏之秉承了母親和妹妹的美貌,是長安城裏有名的花花公子。


    賀蘭敏之雖然聰明英俊,但是生性好色放蕩,喜歡獵奇。武則天的長子李弘當時已經長大成人,準備納妃,而且選定了楊家的女兒做太子妃。這時賀蘭敏之卻誘奸了楊小姐。武則天又氣又急,隻好臨時取消了婚禮。


    誘奸準太子妃也就算了,太子以後還可以另行選妃。更不像話的是,賀蘭敏之居然把魔爪伸到了太平公主身上。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活下來的女兒,武則天對她非常寵愛,視為掌上明珠。可是有一次小公主去姥姥楊夫人家,賀蘭敏之居然強奸了她的隨從宮女。甚至仗著榮國夫人的寵愛,還準備對太平公主圖謀不軌。


    賀蘭敏之這樣做,武則天知道後肺都氣炸了。按照她的性格,賀蘭敏之有十個腦袋也都掉光了。但是賀蘭敏之有外婆榮國夫人護著。榮國夫人是武則天的母親,武則天隻能忍著。


    鹹亨元年,榮國夫人壽終正寢,享年九十一歲。外婆去世,賀蘭敏之毫無憂傷之情。朝廷治喪,他天天“唱歌”、“打牌”,照常舉辦各種娛樂活動。


    賀蘭敏之的醜聞接二連三地被曝光出來,瞬間占據了各大報紙的頭版頭條。吃瓜群眾看得有滋有味:原來皇家這麽亂,故事這麽狗血。武則天難忍其惡行,於是數罪並罰,賀蘭敏之被褫奪官職流放嶺南。當他走到韶州驛站時,武則天派人用馬繩將他絞死。


    卻說上官儀富有才華文采斐然,他的宮體詩空洞華麗,極盡歌功頌德之能事。高宗任命他為秘書少監、西台侍郎,他不遺餘力地為大唐王朝傳播“正能量”。


    唐高宗麟德元年,也就是武則天40歲那年,她辦了一件蠢事。《舊唐書》記載,她把京師一個有名的道士召入後宮,“行厭勝之術”,也就是讓道士用巫術“詛咒”某個仇人,或者幫她達成某個心願。具體針對哪個人,史書上沒有明說。


    有個叫王伏勝的宦官,是唐高宗的心腹,他把這件事報告了高宗。唐高宗一聽大怒。當時就把宰相上官儀找來,告訴他要把武則天“廢為庶人”。


    上官儀寫完後,隻要加蓋皇帝印璽,正式下發,武則天的前途就算徹底終結。然而武則天早有防備,她安排在李治身邊的內線飛速給她報信,武則天聞訊,立即怒氣衝衝地前來找李治興師問罪。李治一見她登時矮了半截,立即就把上官儀賣了,他說:“我沒有這個意思,都是上官儀的主意。”


    武媚娘是個狠角色。時年57歲的上官儀和他的兒子上官庭芝立即被處死,尚在繈褓中的孫女上官婉兒也被發配到宮中做奴婢。


    李弘是武則天和李治的長子,因為李治對武則天的偏愛,導致對這個兒子愛屋及烏。


    卻說武則天進宮之前,李治已經立長子李忠為太子,可李治打心眼裏不認可這位儲君,因為李忠的生母劉氏地位卑下,又不是嫡子,擁立他的人都是皇帝所厭惡的,包括當時不受寵的王皇後,還有跟皇帝對著幹的托孤大臣。隨著武則天迴到皇宮,王皇後被殺,褚遂良被貶,李忠的太子身份名不正,言不順。武皇後又有了嫡子李弘,儲君哪裏輪得上李忠呢?宰相許敬宗在皇帝、皇後的授意下,提出更換太子的建議,李治當然準奏。


    於是唐高宗封李忠為梁王,食邑兩萬戶,官職梁州刺史,賜物兩萬段,甲第一區。又是豪宅,又是財物,看起來賞賜優渥,但是和天下比起來,實在是微不足道。


    李弘三歲被封王,四歲被封太子,李治信任李弘,經常讓李弘監國處理政事。


    而李弘也無愧太子之名,李弘一生,從未在禮節上犯過錯,待人待事,寬厚仁善賢良。


    卻說李忠在梁州沒幹多久,很快被調往房州做刺史,那裏交通不便,是流放高級貴族的地方,將李忠調往此地,整他的意思非常明顯。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李忠對自己的遭遇、處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害怕某一天人頭落地。他經常穿上女人的衣服,說是防刺客,防細作,屢屢給自己占卜預測吉兇。這也罷了,李忠還常常派人去長安打探宮廷消息,對於當初擁立自己的柳奭、韓瑗等人非常同情,聽說他們落馬、貶謫、慘死,心裏十分憂傷。


    對此唐高宗非常不滿,你一個廢太子,不謹言慎行,還敢搞小動作,準備處以極刑。武則天為他求情,希望皇帝網開一麵,李治才決定放他一馬,廢為庶人,遷居黔州,也就是當初李承乾住過的地方,跟罪犯沒有任何區別。昔日的錦衣玉食、前唿後擁,更是過眼雲煙。


    本以為這樣就能消停了,沒想到上官儀死後,李忠也成為武則天打擊報複的對象。


    李忠與上官儀原本是上下級關係,以前在陳王府當過參軍,早就想除掉李忠的人頓時有了理由,大肆散布輿論,說上官儀之所以想要廢後,是為了幫助李忠東山再起,謀反奪位,皇帝遂下令處死李忠,李忠被殺時年僅二十二歲。


    李弘在位時,無論是百姓百官,還是皇親皇帝,無不稱讚李弘宅心仁厚,是大唐之福。


    可是被李治寄予厚望的李弘,死在大有可為,未來可期的23歲。


    武則天為李弘選擇的太子妃,被武則天的外甥賀蘭敏之奸淫。武則天殺了賀蘭敏之,從此對李弘不再喜愛。


    蕭淑妃有兩個女兒,一個是義陽公主,一個是宣城公主,因為母親的關係被幽禁起來,三十多歲了還沒有出嫁。太子李弘見到姐姐後十分同情,請求母親放她們出嫁。武則天隨便找了兩名安保人員做駙馬,同時對李弘十分怨恨。


    上元二年初夏,李弘跟著高宗來到合璧宮,武氏親自賜酒給他。李弘想不到母親會害他,就多喝了幾杯。臨走時也沒覺得有什麽事,可是迴到東宮後肚子便疼痛難忍,沒過幾天就死了。


    李治麵對愛子的死亡,悲痛不已,下令追諡太子李弘為皇帝,以天子之禮下葬。


    太子被追封為皇帝,這是曆史上第一例。


    李弘有三個弟弟,分別是李賢,李哲,李旦,都是武氏親生。其中李賢最聰明,讀書過目不忘,曾被封為雍王,高宗也很愛他。李弘死後,高宗就立李賢為太子。


    武氏害死王皇後和蕭淑妃後,經常夢到兩人披頭散發,七竅流血地來向她索命,武氏嚇得要死,想換個環境居住。正諫大夫明崇儼懂一些旁門左道,勸武氏遷居到洛陽,說這樣能避邪。武氏就和高宗一起來到洛陽。到了洛陽後武氏神清氣爽,什麽厲鬼都沒有了。


    武氏跟高宗一住幾個月,太子李賢監國,李賢這個人非常有才能,從小就展現出聰明智慧的一麵。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就是李賢的伴讀。在監國的過程中,李賢展現出了自己優良的治國能力。


    唐高宗李治為此感到十分欣慰,他認為自己的江山總算是有人可以繼承了。可李賢越有才華,武則天心裏就越難受。


    為什麽呢?作為李賢的親生母親,武則天為什麽要嫉妒自己的兒子呢?原因很簡單,李賢觸碰了不該觸碰的東西,那就是權力。


    唐高宗李治身體不好以後,一直都是武則天治理朝政。而且在此之前,武則天就跟唐高宗李治一起治理國家,使得國家風調雨順。


    現在突然冒出一個兒子李賢來,這讓武則天有些接受不了。因為李賢一旦登基稱帝,武則天要想再涉足權力,那就沒有辦法了,因為兒子的能力太強。


    第二年高宗改年號為永隆,與武氏住在洛陽。為了除掉自己的這個兒子。武則天請來了一個相士,這個相士名叫明崇儼,在得到李治的信任以後,他開始造謠說李賢不堪大任,而李顯和李旦才是貴不可言。


    這些話傳到李賢耳朵裏,李賢當然不高興。不久明崇儼在返迴長安的路上被強盜殺了。武氏懷疑是李賢指使的,於是大力搜索罪證,但找了好長時間都沒有找到。武氏把李賢召到洛陽,然後派薛元超、裴炎、高智周三個人去搜查東宮。三人在東宮搜出幾百具鎧甲作為李賢謀反的證據。他們又利誘趙道生誣告太子,說明崇儼是太子害死的。武氏提出把李賢處死。高宗出麵求情,武氏這才廢李賢為庶人,然後流放到巴州,改立李哲為太子。


    李賢流放巴州時作了一首《黃台瓜詞》,詞中寫道:


    種瓜黃台下,


    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


    再摘使瓜稀,


    三摘猶為可,


    四摘抱蔓歸。


    這首詞隻有30個字,用暗喻的筆法,暗諷武則天為了皇權不惜殺害親生骨肉,泯滅人性,揭露了她兇殘暴虐的內心世界,也永久記錄了武則天為了皇權殺害親子這一禽獸之行。武則天聽了這首詞之後,知道李賢怨恨她,於是秘密派將軍邱神積趕到巴州,逼李賢自殺。


    攤上這樣的媽,李賢也算是倒黴。


    李賢死後,武則天於顯福門為其舉哀,貶丘神績為疊州刺史,並恢複李賢的王位。唐中宗神龍二年(706年),追贈李賢司徒的官位,並派人迎其柩棺陪葬乾陵。唐睿宗景雲二年(711年),追贈皇太子地位,諡章懷太子,與其妃房氏合葬。


    中宗是高宗的第七個兒子,原名叫李顯,後來改名為李哲,哥哥李賢被廢後,李哲被立為太子。


    不久李治風疾發作,頭暈目眩,不能處理國家大事,於是讓武則天處理朝政。


    卻說新城公主是長孫氏最小的女兒,李世民對她尤其寵愛,李治也對她疼愛有加。


    公主生下來不久,長孫氏就去世了,李世民不放心別人看管她,特地安排她與一母同胞的李治和姐姐晉陽公主一起生活,這樣姐弟三人可以相互照顧。當公主到了適婚的年齡,李世民先是將她許配給魏征的兒子,後來前朝變化,李世民一怒之下取消了婚約。


    後來李世民又給她挑選了一位夫君,也就是長孫詮,定下婚期之後,李世民就去世了,等孝期過去,李治就將妹妹下嫁了。


    婚後,公主與駙馬的感情很好,可惜好景不長,後來長孫無忌遭到清算,家族被牽連,很多長孫子孫被殺掉,長孫詮也被害而亡,剛剛23歲的新城公主便成了寡婦。


    公主鬱鬱寡歡,李治覺得愧對妹妹,又為妹妹尋得一位駙馬韋正矩,這個人看似道貌岸然,其實他娶公主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接著公主的勢力往上爬。後來李治病重,武則天掌權,武則天不喜歡公主,自然也不會重用韋正矩,他的上升之路被阻攔,於是常常怪罪於公主,有時候甚至出言不遜。


    公主本來與前夫感情深厚,現在的駙馬又不愛她,沒多久公主就病逝了。李治聽說後十分傷心也無法接受,便派人去查探,得知韋正矩對公主無禮,韋正矩無從辯駁,李治看他沒話說,就賜死駙馬為公主陪葬,韋正矩的家人也遭到流放。


    卻說高宗年已半百,精力已衰,武氏年齡比高宗還大三四歲,偏她生得豐采異常,望去還是半老佳人,並不象五六十歲形狀。


    武則天情興不減,因為高宗沒用,武則天已把他看作眼中的釘子。表麵上禱祝高宗速痊,背地裏卻咒他早死,她好另外找人。老天有意成全,高宗的頭眩病日甚一日,返都後臥床不起,數日後駕崩。


    李治去世後,武則天悲悲戚戚情不能禁,一樁樁往事湧上心頭,自己身為才人時,是風流倜儻的李治讓她走出青春花季的鬱悶;在感業寺孤守青燈時,又是李治在殘夜裏給她送去溫情,並讓她二進皇宮朱門;從昭儀到皇後,是李治力排眾議,掃平一路障礙;從帷幔之後的小心翹望,到堂而皇之的矜持主政,依舊是李治用詔令的方式告示天下。武則天親自執筆寫下了泱泱五千言的駢體文《述聖記》。文章從緬懷先祖先皇的豐功偉績開篇,簡要追述了先帝高祖和太宗從晉陽首義到平定天下的史績,著重記述了高宗李治的一生,特別是自太子監國到駕崩前的重大曆史貢獻。


    除了謹遵亡夫遺詔,讓他歸葬關中之外,武則天還要把《述聖記》刻成碑石,樹立在乾陵。


    李治遺詔讓太子繼位,遇到國家大事,應該聽取天後武氏的意見。


    李治離不開武則天的原因有兩點:


    第一,多年夫妻,感情深厚。雖說皇家沒有真正的感情,但對於陪伴了自己33年的皇後,要說沒有半點感情,肯定是不可能的。


    第二,武則天才能卓著,李治在扳倒長孫無忌後,便患了嚴重的”風疾“,與現在的高血壓一類的病有些相似。患者經常會出現頭暈目眩、眼斜口歪、麻木,甚至會有昏厥、半身不遂等症狀。正好武則天對於政治有難以想象的天賦,正是由於武則天的存在,李治才能在病重的情況下,保持對大唐的統治。


    武則天之所以備受爭議,正是因為她是正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也就是說,她以一個女人的身份登基為帝,這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事情,當時的李治就算想破腦袋也想不到,武則天居然有一份當皇帝的心。他滿心想的是,李顯終究是武則天的親生兒子,就算不爭氣或者意外早逝,武則天也鬧不出什麽亂子,武則天隻能做大唐王朝的幕後的主宰。


    李顯即位後尊武則天為皇太後,裴炎受遺詔輔政,政事皆取決於武則天。李顯重用韋後親戚,試圖組成自己的集團。李顯把韋後的父親韋玄貞由普州參軍提拔為豫州刺史,並想要擢升為侍中(宰相職),裴炎立馬表示不可。李顯大怒道:“我以天下給韋玄貞,也無不可,難道還吝惜一個侍中嗎?”裴炎聽後報告武則天,武則天當時一心想廢掉李顯,無奈沒有機會,聽到裴炎的話後欣喜若狂,真是想什麽來什麽,於是趕緊下懿旨,以唐中宗要“將天下讓與韋玄貞”為罪名將他廢掉,接著立中宗的弟弟李旦做了皇帝。


    武則天臨朝稱製,裁決一切政事。她以李旦的名義改年號為文明,冊封正妃劉氏為皇後、長子李成器為皇太子。李旦被軟禁在皇宮中不得預聞政事。


    武則天雖然登上了寶座,但是古代傳統上的“男尊女卑”思想依舊根深蒂固在當時每個人的印象中,滿朝文武幾乎沒有幾個樂意看到一個女子稱製。前唐遺臣時時刻刻都在想著要怎樣扳倒武則天。


    這其中也包括當朝的宰相裴炎,裴炎可以說是唐高宗李治最為信賴的大臣。公元683年李治去世之前,命令太子李顯監國,裴炎就是輔助太子的心腹大臣之一。


    武則天親族請立武廟,再追封武氏先祖為王,這一建議遭到裴炎的極力反對,他勸諫道:“太後母儀天下,不應偏私親屬,難道太後忘了呂氏敗亡的教訓了嗎?”


    武則天聽後迴道:“呂後是封呂氏為王,而我是追贈死者,情況不一樣”,裴炎仍認為武則天應該防微杜漸,武則天一聽很不高興,後來武承嗣又建議殺了韓王和魯王,以絕李氏宗氏之望,武則天詢問宰相的意見,其他兩人都一言不發,隻有裴炎極力反對。


    這時英國公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裴炎趁機請武則天還政於李旦。武則天派三十萬大軍鎮壓揚州叛亂,徐敬業兵敗被殺。武則天一怒之下,追削徐世績等人的官爵,並將其墳墓挖開,徐世績死後落得了個開館戮屍的下場;而裴炎也被武則天以謀反的罪名斬首。


    原來徐敬業叛亂之前,讓駱賓王編了一首童謠在洛陽傳唱:“一片火,兩片火,緋衣小兒當殿坐。”


    兩片火就是“炎”字,緋衣是個裴字,當殿坐就是說裴炎要當皇帝。


    徐敬業起兵後,給裴炎寫了一封信,結果這封信被人截獲交到武則天手裏,而信中隻有“青鵝”兩個字。武則天說:“青”這個字分開來就是“十二月”,“鵝”的意思是“我自與”。所謂青鵝,就是“十二月,我自與”的意思。


    於是武則天下令把裴炎處死。作為一個女人,武則天可以和一群男人爭權。為了除掉自己登基路上的障礙,武則天便努力從兩個字中尋找裴炎反叛的證據。至於“青鵝”是不是這個意思,隻有徐敬業知道。也許他使的反間計,裴炎怎麽可能當皇帝呢?


    686年正月,武則天下詔說要還政於皇帝。李旦知道這是母後在試探於他,便數次上表推辭,請求母後繼續臨朝。武則天順水推舟“接受”了李旦的請求,依舊臨朝稱製把持朝政。


    688年,武承嗣將一塊刻有“聖母臨人,永昌帝業”八字的白石獻給武則天,聲稱是在洛水中發現的。武則天大喜,將白石命名為“寶圖”(後改稱“天授聖圖”),又加尊號為聖母神皇。李旦作為皇帝,不但無法阻止,還要隨武則天親臨洛水,參加“拜洛受圖”大典。


    傅遊藝本來隻是一個從六品小官,但非常善於揣摩上級意圖,武則天臨朝稱製期間,傅遊藝率領關中百姓九百餘人上表,勸武則天稱帝。武則天嚴厲批評了傅遊藝,並拒絕了這一要求,但又暗暗提拔他為給事中。


    傅遊藝歡欣鼓舞,過了沒幾天,組織了遠近百姓、各族酋長、沙門、道士、王公大臣等六萬多人再次集體上表勸進。李旦迫於形勢,也上表請母後稱帝,並求賜武姓。是年九月,武則天正式稱帝,尊號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李旦被降為皇嗣,賜姓武氏,遷居東宮,一切禮儀皆比照皇太子規格。太子李成器則降稱皇孫。自此李旦成為武氏諸王以及酷吏的攻擊目標,開始了艱難的皇嗣生涯。


    而傅遊藝則被一舉提拔為宰相,在一年之中他的官服顏色變了青、綠、朱、紫四色,人稱“四時仕宦”。


    傅遊藝官升得太快,有些膨脹。竟然夢到自己登上了皇帝聽政的湛露殿。醒來之後,他將夢境告訴朋友,朋友馬上向女皇告密。女皇立即逮捕傅遊藝,並逼迫他自殺。


    卻說貞觀二十二年時,武將李君羨求見唐太宗,恰巧宮廷宴請諸位武官行酒令,要求講各自乳名。李君羨自報家門道:“在下乳名五娘子。”


    唐太宗一聽大笑道:“你既為女子,為何如此雄健勇猛?”


    聽完皇帝的話大家都笑了,但是笑後唐太宗突然想起了那個“唐三代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預言,而李君羨乳名“五娘子”,莫非這則讖語指的就是他?而且李君羨官拜“武衛將軍”、封號“五連縣公”、籍貫“武安縣”,全部有“武”字,唐太宗不由暗殺殺心。


    於是唐太宗借故革其禁軍職,然後貶出長安,再之後派人嚴密盯住李君羨,在獲知他與一個通曉佛法的道信和尚形影相隨竊竊私語後,就鼓動禦史彈劾他與妖人勾結圖謀不軌,然後將其誅殺,全部家產被查抄沒收!


    天授二年,他的家屬向武則天訴冤,武則天為了證明自己有天命,下詔追複李君羨官爵,以禮改葬。


    武則天稱帝後最擔心的事就是李唐複辟,因此她非常警惕那些對李唐有好感的人,擔心他們會謀反。


    武則天的心理很明顯,所以很多人看中這一點,通過打壓李唐來討好獲女皇,更有甚者想取代女皇的親生兒子,奪得太子之位,繼承武則天的一統天下。這個人就是女皇的侄子武承嗣。武則天稱帝,武承嗣在其中起到不少作用,因此武承嗣的權力很大,不僅是宰相,還被封為魏王,武承嗣一心想陷害李旦,謀奪儲君之位。


    為了除掉李旦,武承嗣看中了酷吏來俊臣,來俊臣也有投靠之意,兩人攜手合作,掀起一輪又一輪的血雨腥風。武承嗣先找洛陽人王慶之上書要求改立皇嗣,但岑長倩和格輔元兩位宰相極力反對,於是來俊臣大興冤獄,不僅處死了兩位宰相,歐陽通等數十位朝臣也跟著丟了性命。好在鐵腕宰相李昭德力挽狂瀾,當眾杖殺王慶之,力諫武則天罷免武承嗣的相位。


    武承嗣失利後並沒有放棄,不久就等到機會。當時武則天身邊有一個宮女叫團兒,她一心想勾引皇嗣李旦,可李旦不敢招惹母親身邊的人,對此女的勾引裝聾作啞,團兒被拒後懷恨報複,誣告太子妃劉氏、德妃竇氏用巫蠱之術詛咒武則天。武則天將劉妃、竇妃處死埋在宮中。李旦對於妃子的慘死不敢提及,在武則天麵前若無其事。韋團兒還想加害李旦,結果遭到告發被處死。


    長壽二年(693年),李旦又被人誣告謀反,武則天命酷吏來俊臣審理。來俊臣對東宮屬官刑訊逼供,讓他們“招出”李旦謀反的實情。這時候一個人挺身而出,冒著生命危險挽救了皇嗣,武則天感到慚愧萬分。


    這個人就是安金藏,他是唐代中亞的安國胡人,其父安菩歸附唐朝,他就被當作人質留在唐朝,成為負責宮廷祭祀樂舞太常寺的樂工。武則天稱帝後,李旦怕母親疑心,所以一心研究音樂,對政事不感興趣,於是安金藏等藝人便經常在李旦身邊侍奉。李旦他們也不錯,所以安金藏對李旦非常忠誠。當來俊臣刑訊逼供時,宮女太監們都嚇得麵無人色,隻有安金藏毫不畏懼地說:\"如果你們不相信我的話,我隻有剖心來證明太子清白\"說完即拔出佩刀刺入自己的腹中,頓時腸子流了一地。


    這時所有的人都慌了手腳,早有人飛報武則天。武則天大驚之下命令來俊臣停止審訊,並且將安金藏接進宮來診治,禦醫們小心地將安金藏的五髒納入腹中,安金藏昏迷一夜之後,竟然慢慢地蘇醒過來。


    得知安金藏的性命已然無礙,武則天親臨現場探望。安金藏勉力支撐著病體,反複陳述皇嗣的無辜,語言和神態質樸而笨拙。一個外國人在大唐無權無勢,也沒有利害關係,可是關鍵時刻這個小人物卻挺身而出,用生命來證明皇嗣的清白。


    看著安金藏仍然蒼白的臉,武則天感到慚愧萬分,“李旦是我的兒子,可是我這個母親有子而不能自知,連累得你受苦,這都是我的錯啊。”這是武則天第一次承認自己的錯誤。李旦總算逃過一劫。


    安金藏不顧性命挺身而出,一方麵是因為他的良知,另一方麵也是因為他與李旦都喜歡音樂,兩個人之間有共同的愛好,既是君臣,也是知音。後來武則天還朝政李唐,李唐皇族對安金藏感激萬分,李旦封其為右驍衛將軍,並立碑表彰他的忠義,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後又賜爵安國公,蔭及子孫。安金藏死裏逃生全壽而終,也算是得到福報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群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洪劉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洪劉華並收藏五代群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