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陽修的一再稱讚下,蘇軾一時聲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會傳遍京師。當父子名動京師、正要大展身手時,突然傳來母親病故的噩耗。二兄弟隨父迴鄉奔喪。嘉右四年十月守喪期滿迴京。
治平二年,蘇洵病逝,蘇軾、蘇轍兄弟扶柩還鄉,守孝三年。三年之後,蘇軾還朝,震動朝野的王安石變法開始了。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反對新法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
蘇軾不得不投拜到王安石門下。元豐三年,王安石曾封荊國公,所以人稱荊公。
荊公甚重其才。東坡自恃聰明,頗多譏誚。荊公因作《字說》,一字解作一義。偶論東坡的坡字,從土從皮,謂坡乃土之皮。東坡笑道:“如相公所言,滑字乃水之骨也。”一日,荊公又論及鯢字,從魚從兒,合是魚子;四馬曰駟,天蟲為蠶。東坡拱手言道:“鳩字九鳥,可知有故?”荊公不知,欣然請教。東坡笑道:“《毛詩》雲:‘鳴鳩在桑,其子七兮。’連娘帶爺,共是九個。”荊公惡其輕薄,左遷為湖州刺史。
東坡在湖州做官,三年任滿朝京,作寓於大相國寺內。想當時得罪荊公自取其咎。分付左右備馬投丞相府來。離府一箭之地東坡下馬步行,見門首許多聽事官吏紛紛站立。東坡舉手問道:“列位,老太師在堂上否?”守門官上前答道:“老爺晝寢未醒,且請門房中少坐。” 一會兒有人來見蘇爺,意思要跪下去,蘇東坡認得他叫徐倫,自小在丞相書房答應,職任烹茶,蘇爺大不起來,於是用手攙住道:“徐掌家,不要行此禮。”徐倫道:“這門房不是蘇爺坐處,且請到府中東書房侍茶。”
這東書房便是王丞相的外書房,但凡門生知友都到此處等候。徐倫引蘇爺到東書房,看了坐,命童兒烹好茶伺候。然後道:“稟蘇爺,小的奉老爺差遣往太醫院取藥,不得在此伏侍,怎麽好?”東坡道:“且請治事。”徐倫去後,東坡見四壁書櫥關閉,文幾上隻有筆硯更無餘物。東坡見硯匣下露出些紙角兒,於是取而觀之,原來是兩句未完的詩稿,題是《詠菊)。這詩句寫道:“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東坡笑道:“昔年我在京為官時,此老下筆千言不由思索。三年後也就不同了。正是江?淹才盡,兩句詩都不曾終韻。”念了一遍,又道:“呀,原來連這兩句詩都是亂道。一年四季,風各有名:春天為和風,夏天為薰風,秋天為金風,冬天為朔風。這詩首句說西風,西方屬金,金風乃秋令也,那金風一起梧葉飄黃群芳零落;然菊花開於深秋,其性屬火,敢與秋霜鏖戰,最能耐久,隨你老來焦幹枯爛,並不落瓣。說個“吹落黃花滿地金”豈不是錯誤?興之所發不能自己,舉筆舐墨,依韻續詩二句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寫完之後,東坡將詩稿折疊,壓於硯匣之下,然後步出書房。到大門首與守門官矚付道:“老太師出堂,通稟一聲,說蘇某在此伺候多時。因初到京中,文表不曾收拾。明早再來謁見。”說罷騎馬迴下處去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多時荊公出堂。心下記著菊花詩二句未完韻。恰好徐倫從太醫院取藥迴來,荊公喚徐倫送置東書房,荊公也隨後入來。坐定揭起硯匣,取出詩稿一看,問徐倫道:“適才何人到此?”徐倫跪下稟道:”湖州府蘇爺曾到。”荊公看其字跡,也認得是蘇學士之筆。口中不語,心下躊躇:“蘇軾這個小畜生,雖遭挫折,輕薄之性不改!不道自己學疏才淺,敢來譏訕老夫!明日早朝奏過官裏,將他削職為民。”又想道:“且住,他也不曉得黃州菊花落瓣,也怪他不得!”叫徐倫取湖廣缺官冊籍來看。單看黃州府,餘官俱在,隻缺少個團?練副使,荊公暗記在心。明日早朝密奏天子,言蘇軾才力不及,左遷黃州團?練副使。東坡心中不服,明知荊公為改詩觸犯,公報私仇。但也隻能乘馬到丞相府謝恩。荊公待之以師生之禮,且開言道:“子瞻左遷黃州,乃聖上主意,老夫愛莫能助。予瞻莫要錯怪老夫。”東坡道:“晚生自知才力不及,豈敢怨老太師!”荊公笑道:“子瞻大才豈有不及!隻是到黃州為官,閑暇無事,還要讀書博學。”東坡口中稱謝,心下不服。荊公為人至儉,肴不過四器,酒不過三杯。東坡告辭。
東坡次日出京,星夜奔黃州道上。黃州合府官員知東坡天下有名才子,又是翰林謫官,出郭遠迎。選良時吉日上任。過月之後家卷方到。
作為一個風流才子,蘇軾的一生總共有三個伴侶。其中王弗是她的結發妻子,王弗病逝後他娶了繼室王閏之。另外他還有一個侍妾朝雲。總體看來蘇軾的感情也是比較曲折的。
王弗是他的原配結發妻子,古代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王弗也是從小讀過許多書非常有才華的女子,蘇軾對於這個妻子也非常的敬重和愛慕,許多事情也會聽從她的意見。王弗知道丈夫是個才華橫溢卻對生活隻有一知半解的大才子。蘇軾認為每個人都是好人,王弗怕他吃虧,於是每次蘇軾會客的時候,王弗總會坐在屏風之後傾聽,之後將自己的看法告訴蘇軾。兩人的感情也非常好,可是王弗不久之後就病逝了,蘇軾悲痛不已便在她的墳前親手栽重了三萬鬆苗,將自己無限思念之情化作鬆苗,日日夜夜長長久久地守護愛妻。十年之後還寫了著名作品《江城子·記夢》,其中“十年生死兩茫茫”成了膾炙人口的詩句。
蘇軾的繼室王閏之其實是王弗的堂妹,她雖然不及王弗那樣能幹,可是也是美麗獨特的,蘇軾將她視作人間的精靈。作為進士之女,王閏之對蘇軾也是特別崇拜仰慕的,更欣賞的是他對妻子的深情,後來王閏之25歲病逝,蘇軾死後兩人同穴而葬。
朝雲因為家庭困苦不幸淪為舞女,蘇軾也看中了她。朝雲後來成了蘇軾的解語花,在他被貶時依舊不離不棄。
東坡在黃州與蜀客陳季常為友。不過登山玩水飲酒賦詩,時間一長也感到極為乏味,陳季常要找歌女舞女助興。蘇東坡領教過“河東獅”的厲害,就勸陳季常說,算了吧,嫂夫人要是聽見,還不跟你急啊?陳季常說,沒關係的,她也就鬧一陣子,過後就沒事,不用管她。
光陰迅速將及一載。時當重九之後連日大風。一日風息,東坡兀坐書齋,恰好陳季常相訪。東坡大喜,便拉陳季常同往後園看菊。到得菊花棚下,隻見滿地鋪金,枝上全無一朵。唬得東坡目瞪口呆,半晌無語。陳季常問道,“子瞻見菊花落瓣,緣何如此驚詫?”東坡道:“季常有所不知。平常見此花隻是焦幹枯爛,並不落瓣,去歲在王荊公府中,見他《詠菊》詩道:‘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小弟隻道此老錯誤了,續詩二句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卻不知黃州菊花果然落瓣!此老左遷小弟到黃州,原來使我看菊花也。”
陳季常笑道:“學生初到此間,也不知黃州菊花落瓣,親見方信。可見老太師學問淵博,有包羅天地之抱負。學士大人一時忽略,陷於不知,何不到京中太師門下賠罪一番,必然迴嗔作喜。”
於是東坡在重陽後起身,此時尚在秋後冬前,其年又是閏八月,遲了一個月的節氣,所以水勢還大。上水時舟行甚遲,下水時卻甚快。東坡來時正怕遲慢,所以舍舟從陸。迴時乘著水勢一瀉千裏,好不順溜。
東坡星夜來到東京,仍投大相國寺內。第二日乘馬到相府來見荊公。荊公正當閑坐,聞門上通報:“黃州團?練使蘇爺求見。”荊公笑道:“已經一載矣!”分付守門官:“引他東書房相見。”守門官領命。荊公先到書房,見柱上所貼詩稿,經年塵埃迷目。親手於鵲尾瓶中,取拂塵將塵拂去,儼然如舊。東坡聽說東書房相見,想起改詩的去處,麵上赧然。勉強進府,到書房見了荊公下拜。荊公用手相扶,命童兒看坐。東坡坐下,偷看詩稿,貼於對麵。荊公用拂塵往左一指道:“子瞻,光陰迅速,去歲作此詩,又經一載矣!”東坡起身拜伏於地,荊公用手扶住道:“子贍為何?”東坡道:“晚生知罪了!”荊公道:“你見了黃州菊花落瓣麽?”東坡道:“見了。晚生才疏識淺,全仗老太師海涵。”荊公道:“讀書人不可輕舉妄動,須是細心察理。老夫若非親到黃州看過菊花,詩中怎麽敢亂道黃花落瓣?”東坡離席謝罪。
荊公道:“何罪之有!皆因子瞻過於聰明,以致疏略如此。老夫今日偶然無事,幸子瞻光顧。一向相處,尚不知子瞻學問真正如何。老夫不自揣量,要考子瞻一考。”東坡欣然答道:“晚學生請題。”荊公道:“且住!老夫若遽然考你,隻說老夫恃了一日之長。子瞻到先考老夫一考,然後老夫請教。”東坡鞠躬道:“晚學生怎麽敢?”荊公道:“子瞻把書房中書櫥盡數與我開了,左右書櫥內上中下三層,取書一冊,不拘前後,念上文一句,老夫答不來下句,就算老夫無學。”東坡暗想道:“這老迂闊,難道這些書都記在腹內?於是揀塵灰多處任意抽書一本,隨口念一句道:“如意君安樂否?”荊公接口道:“‘竊已啖之矣。’東坡道:“正是。”荊公問道:“這句書怎麽講?”東坡道:“唐人譏武則天,曾稱薛敖曹為如意君,差人問候,曾有此言。”荊公道:“不是這個典故,這是一樁小筆事。漢未靈帝時,長沙郡武岡山後有一狐穴,深入數丈內有九尾狐狸二頭。日久年深,皆能變化,時常化作美婦人,遇著男子往來,誘入穴中行樂。有一人姓劉名璽,入山采藥,被二妖所擄。夜晚求歡,二狐快樂,稱為如意君。大狐出山打食,則小狐看守;小狐出山,則大狐看守。日就月將,並無忌憚,精力衰倦。一日大狐出山打食,小狐在穴,不料酒後露其本形,劉璽恐怖。小狐求其雲雨,劉璽不從。小狐大怒,生啖劉璽於腹內。大狐迴穴心記劉生,問道,‘如意君安樂否?’小狐答道:‘竊已啖之矣。’二狐相爭追逐,滿山喊叫。樵人竊聽 ,遂得其詳。”東坡道:“老太師學問淵深,非晚輩淺學可及!”
荊公微笑道:“這也算考過老夫了。老夫還席,也要考子瞻一考。子瞻休得吝教!”東坡道:”求老太師命題平易些。”荊公道:“考別件事,又道老夫作難。久聞子瞻善於作對,今年閏了個八月,正月立春,十二月又是立春,是個兩頭春。老夫就將此為題,出句求對,以觀子贍妙才。”命童兒取紙筆過來。荊公寫出一對道:“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東坡雖是妙才,這對出得蹺蹊,一時尋對不出,羞顏可掬,麵皮通紅了。荊公問道:“子瞻從湖州至黃州,可從蘇州經過麽?”東坡道:“此是便道。”荊公道:“蘇州金閶門外,至於虎丘,這一帶路,叫做山塘,約有七裏之遙,其半路名為半塘。老夫再出一對,求子瞻對之:‘七裏山塘,行到半塘三裏半。’”東坡思想多時,不能成對,隻得謝罪而出。荊公終惜其才,明日奏過神宗,複了他翰林學士之職。後人有詩歎曰:
海鱉曾欺井中蛙,
大鵬張翅繞天涯。
強中更有強中手,
莫向人前滿自誇。
當然王安石自己也有弄錯的時候,有天他翻閱各地送來的詩文。有一天他看到廣東有個秀才寫的詩:
彩蝶雙起舞,
蟬蟲樹上鳴。
明月當空叫,
黃犬臥花心。
他看了第一、二句點頭稱讚;看到第三、四句,禁不住暗笑起來:“明月”怎麽會叫,“黃犬”豈能臥於花心,必然是少年學子亂彈琴。於是,他把這兩句改成“明月當空照,黃犬臥花蔭”。既用了原韻又切合實際,同時詩味又比較濃。書生知道王安石的改詩後連連稱妙!——不妙也妙!
後來王安石變法失敗,被迫辭去宰相職務。真是無官一身輕,王安石到各地去遊玩。
一天他來到潮州,偶然同當地的一位老秀才談起這件事。老秀才撚須笑笑說:“大人有所不知,在我們這一帶,有種小鳥叫明月鳥,常在夜晚鳴叫;又有一種小蟲,色黃,形體依稀若犬,民眾習慣稱它叫黃犬蟲,夜晚喜歡蜷息在花心裏。
說得王安石麵紅耳赤。王安石感到內疚,想起幾年前亂改那位秀才寫的“明月詩”,完全是因為自己無知而鑄成的失誤。後來王安石專程拜訪了那位秀才,並當麵表示了歉意。
卻說監察禦史程顥,係河南人,與弟程頤皆究心聖學,以修齊治平為要旨。程顥嚐舉進士,任晉城令。教民孝悌忠信,民愛戴如父母。後入京為著作左郎,呂公著薦他為禦史。神宗素聞程顥名,屢次召見。程顥前後進對甚多。
宋哲宗元右元年(1086年)?司馬光去世,大臣們正舉行明堂祭拜大典,趕不及奠祭,儀式一完成,大臣們希望趕去吊喪,?程頤卻攔住大家,說孔子“是日哭則不歌”,參加明堂典禮之後,不該又吊喪家。蘇軾反駁說,“哭則不歌”不代表“歌則不哭”,這是叔孫通製訂的 禮法。”為這事蘇軾、程頤兩人開始結怨。
有一次國家忌日,眾大臣到相國寺禱佛,程頤要求食素,蘇軾責問道:“正叔(程頤 表字),你不是不喜好佛教嗎?為什麽要吃素食?”程頤說:“禮法:守喪不可飲酒吃肉;忌日,是喪事的延續。”蘇軾唱反調:“支持劉家的人露出左臂來罷!”於是範淳夫等人吃素食,而秦觀、 黃庭堅等則吃肉。
紹聖四年(1097年),年已六十二歲(虛歲)的蘇軾被一葉孤舟送到了徼邊荒涼之地海南島儋州(今海南儋縣)。據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他把儋州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在這裏辦學堂,介學風,以致許多人不遠千裏追至儋州,跟從蘇軾學習。為此蘇軾題詩:“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人們一直把蘇軾看作是儋州文化的開拓者、播種人,對他懷有深深的敬意。在儋州流傳至今的東坡村、東坡井、東坡田、東坡路、東坡橋、東坡帽等等,表達了人們的緬懷之情,連語言都有一種“東坡話”。後人有詩歎曰:
蜀地挺生大小蘇
才名卓絕冠皇都。
昭陵試策曾稱賞,
無奈時艱屈相儒。
公元1100年,哲宗以25歲年紀駕崩,18歲的弟弟趙佶繼位,是為宋徽宗。徽宗繼位後大赦天下,已經風燭殘年的蘇東坡終於踏上北歸路途,到了曾經流連忘返的常州終於走不動了。蘇東坡給自己的一生下了個總結: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係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
黃州惠州儋州。
治平二年,蘇洵病逝,蘇軾、蘇轍兄弟扶柩還鄉,守孝三年。三年之後,蘇軾還朝,震動朝野的王安石變法開始了。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反對新法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
蘇軾不得不投拜到王安石門下。元豐三年,王安石曾封荊國公,所以人稱荊公。
荊公甚重其才。東坡自恃聰明,頗多譏誚。荊公因作《字說》,一字解作一義。偶論東坡的坡字,從土從皮,謂坡乃土之皮。東坡笑道:“如相公所言,滑字乃水之骨也。”一日,荊公又論及鯢字,從魚從兒,合是魚子;四馬曰駟,天蟲為蠶。東坡拱手言道:“鳩字九鳥,可知有故?”荊公不知,欣然請教。東坡笑道:“《毛詩》雲:‘鳴鳩在桑,其子七兮。’連娘帶爺,共是九個。”荊公惡其輕薄,左遷為湖州刺史。
東坡在湖州做官,三年任滿朝京,作寓於大相國寺內。想當時得罪荊公自取其咎。分付左右備馬投丞相府來。離府一箭之地東坡下馬步行,見門首許多聽事官吏紛紛站立。東坡舉手問道:“列位,老太師在堂上否?”守門官上前答道:“老爺晝寢未醒,且請門房中少坐。” 一會兒有人來見蘇爺,意思要跪下去,蘇東坡認得他叫徐倫,自小在丞相書房答應,職任烹茶,蘇爺大不起來,於是用手攙住道:“徐掌家,不要行此禮。”徐倫道:“這門房不是蘇爺坐處,且請到府中東書房侍茶。”
這東書房便是王丞相的外書房,但凡門生知友都到此處等候。徐倫引蘇爺到東書房,看了坐,命童兒烹好茶伺候。然後道:“稟蘇爺,小的奉老爺差遣往太醫院取藥,不得在此伏侍,怎麽好?”東坡道:“且請治事。”徐倫去後,東坡見四壁書櫥關閉,文幾上隻有筆硯更無餘物。東坡見硯匣下露出些紙角兒,於是取而觀之,原來是兩句未完的詩稿,題是《詠菊)。這詩句寫道:“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東坡笑道:“昔年我在京為官時,此老下筆千言不由思索。三年後也就不同了。正是江?淹才盡,兩句詩都不曾終韻。”念了一遍,又道:“呀,原來連這兩句詩都是亂道。一年四季,風各有名:春天為和風,夏天為薰風,秋天為金風,冬天為朔風。這詩首句說西風,西方屬金,金風乃秋令也,那金風一起梧葉飄黃群芳零落;然菊花開於深秋,其性屬火,敢與秋霜鏖戰,最能耐久,隨你老來焦幹枯爛,並不落瓣。說個“吹落黃花滿地金”豈不是錯誤?興之所發不能自己,舉筆舐墨,依韻續詩二句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寫完之後,東坡將詩稿折疊,壓於硯匣之下,然後步出書房。到大門首與守門官矚付道:“老太師出堂,通稟一聲,說蘇某在此伺候多時。因初到京中,文表不曾收拾。明早再來謁見。”說罷騎馬迴下處去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多時荊公出堂。心下記著菊花詩二句未完韻。恰好徐倫從太醫院取藥迴來,荊公喚徐倫送置東書房,荊公也隨後入來。坐定揭起硯匣,取出詩稿一看,問徐倫道:“適才何人到此?”徐倫跪下稟道:”湖州府蘇爺曾到。”荊公看其字跡,也認得是蘇學士之筆。口中不語,心下躊躇:“蘇軾這個小畜生,雖遭挫折,輕薄之性不改!不道自己學疏才淺,敢來譏訕老夫!明日早朝奏過官裏,將他削職為民。”又想道:“且住,他也不曉得黃州菊花落瓣,也怪他不得!”叫徐倫取湖廣缺官冊籍來看。單看黃州府,餘官俱在,隻缺少個團?練副使,荊公暗記在心。明日早朝密奏天子,言蘇軾才力不及,左遷黃州團?練副使。東坡心中不服,明知荊公為改詩觸犯,公報私仇。但也隻能乘馬到丞相府謝恩。荊公待之以師生之禮,且開言道:“子瞻左遷黃州,乃聖上主意,老夫愛莫能助。予瞻莫要錯怪老夫。”東坡道:“晚生自知才力不及,豈敢怨老太師!”荊公笑道:“子瞻大才豈有不及!隻是到黃州為官,閑暇無事,還要讀書博學。”東坡口中稱謝,心下不服。荊公為人至儉,肴不過四器,酒不過三杯。東坡告辭。
東坡次日出京,星夜奔黃州道上。黃州合府官員知東坡天下有名才子,又是翰林謫官,出郭遠迎。選良時吉日上任。過月之後家卷方到。
作為一個風流才子,蘇軾的一生總共有三個伴侶。其中王弗是她的結發妻子,王弗病逝後他娶了繼室王閏之。另外他還有一個侍妾朝雲。總體看來蘇軾的感情也是比較曲折的。
王弗是他的原配結發妻子,古代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王弗也是從小讀過許多書非常有才華的女子,蘇軾對於這個妻子也非常的敬重和愛慕,許多事情也會聽從她的意見。王弗知道丈夫是個才華橫溢卻對生活隻有一知半解的大才子。蘇軾認為每個人都是好人,王弗怕他吃虧,於是每次蘇軾會客的時候,王弗總會坐在屏風之後傾聽,之後將自己的看法告訴蘇軾。兩人的感情也非常好,可是王弗不久之後就病逝了,蘇軾悲痛不已便在她的墳前親手栽重了三萬鬆苗,將自己無限思念之情化作鬆苗,日日夜夜長長久久地守護愛妻。十年之後還寫了著名作品《江城子·記夢》,其中“十年生死兩茫茫”成了膾炙人口的詩句。
蘇軾的繼室王閏之其實是王弗的堂妹,她雖然不及王弗那樣能幹,可是也是美麗獨特的,蘇軾將她視作人間的精靈。作為進士之女,王閏之對蘇軾也是特別崇拜仰慕的,更欣賞的是他對妻子的深情,後來王閏之25歲病逝,蘇軾死後兩人同穴而葬。
朝雲因為家庭困苦不幸淪為舞女,蘇軾也看中了她。朝雲後來成了蘇軾的解語花,在他被貶時依舊不離不棄。
東坡在黃州與蜀客陳季常為友。不過登山玩水飲酒賦詩,時間一長也感到極為乏味,陳季常要找歌女舞女助興。蘇東坡領教過“河東獅”的厲害,就勸陳季常說,算了吧,嫂夫人要是聽見,還不跟你急啊?陳季常說,沒關係的,她也就鬧一陣子,過後就沒事,不用管她。
光陰迅速將及一載。時當重九之後連日大風。一日風息,東坡兀坐書齋,恰好陳季常相訪。東坡大喜,便拉陳季常同往後園看菊。到得菊花棚下,隻見滿地鋪金,枝上全無一朵。唬得東坡目瞪口呆,半晌無語。陳季常問道,“子瞻見菊花落瓣,緣何如此驚詫?”東坡道:“季常有所不知。平常見此花隻是焦幹枯爛,並不落瓣,去歲在王荊公府中,見他《詠菊》詩道:‘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小弟隻道此老錯誤了,續詩二句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卻不知黃州菊花果然落瓣!此老左遷小弟到黃州,原來使我看菊花也。”
陳季常笑道:“學生初到此間,也不知黃州菊花落瓣,親見方信。可見老太師學問淵博,有包羅天地之抱負。學士大人一時忽略,陷於不知,何不到京中太師門下賠罪一番,必然迴嗔作喜。”
於是東坡在重陽後起身,此時尚在秋後冬前,其年又是閏八月,遲了一個月的節氣,所以水勢還大。上水時舟行甚遲,下水時卻甚快。東坡來時正怕遲慢,所以舍舟從陸。迴時乘著水勢一瀉千裏,好不順溜。
東坡星夜來到東京,仍投大相國寺內。第二日乘馬到相府來見荊公。荊公正當閑坐,聞門上通報:“黃州團?練使蘇爺求見。”荊公笑道:“已經一載矣!”分付守門官:“引他東書房相見。”守門官領命。荊公先到書房,見柱上所貼詩稿,經年塵埃迷目。親手於鵲尾瓶中,取拂塵將塵拂去,儼然如舊。東坡聽說東書房相見,想起改詩的去處,麵上赧然。勉強進府,到書房見了荊公下拜。荊公用手相扶,命童兒看坐。東坡坐下,偷看詩稿,貼於對麵。荊公用拂塵往左一指道:“子瞻,光陰迅速,去歲作此詩,又經一載矣!”東坡起身拜伏於地,荊公用手扶住道:“子贍為何?”東坡道:“晚生知罪了!”荊公道:“你見了黃州菊花落瓣麽?”東坡道:“見了。晚生才疏識淺,全仗老太師海涵。”荊公道:“讀書人不可輕舉妄動,須是細心察理。老夫若非親到黃州看過菊花,詩中怎麽敢亂道黃花落瓣?”東坡離席謝罪。
荊公道:“何罪之有!皆因子瞻過於聰明,以致疏略如此。老夫今日偶然無事,幸子瞻光顧。一向相處,尚不知子瞻學問真正如何。老夫不自揣量,要考子瞻一考。”東坡欣然答道:“晚學生請題。”荊公道:“且住!老夫若遽然考你,隻說老夫恃了一日之長。子瞻到先考老夫一考,然後老夫請教。”東坡鞠躬道:“晚學生怎麽敢?”荊公道:“子瞻把書房中書櫥盡數與我開了,左右書櫥內上中下三層,取書一冊,不拘前後,念上文一句,老夫答不來下句,就算老夫無學。”東坡暗想道:“這老迂闊,難道這些書都記在腹內?於是揀塵灰多處任意抽書一本,隨口念一句道:“如意君安樂否?”荊公接口道:“‘竊已啖之矣。’東坡道:“正是。”荊公問道:“這句書怎麽講?”東坡道:“唐人譏武則天,曾稱薛敖曹為如意君,差人問候,曾有此言。”荊公道:“不是這個典故,這是一樁小筆事。漢未靈帝時,長沙郡武岡山後有一狐穴,深入數丈內有九尾狐狸二頭。日久年深,皆能變化,時常化作美婦人,遇著男子往來,誘入穴中行樂。有一人姓劉名璽,入山采藥,被二妖所擄。夜晚求歡,二狐快樂,稱為如意君。大狐出山打食,則小狐看守;小狐出山,則大狐看守。日就月將,並無忌憚,精力衰倦。一日大狐出山打食,小狐在穴,不料酒後露其本形,劉璽恐怖。小狐求其雲雨,劉璽不從。小狐大怒,生啖劉璽於腹內。大狐迴穴心記劉生,問道,‘如意君安樂否?’小狐答道:‘竊已啖之矣。’二狐相爭追逐,滿山喊叫。樵人竊聽 ,遂得其詳。”東坡道:“老太師學問淵深,非晚輩淺學可及!”
荊公微笑道:“這也算考過老夫了。老夫還席,也要考子瞻一考。子瞻休得吝教!”東坡道:”求老太師命題平易些。”荊公道:“考別件事,又道老夫作難。久聞子瞻善於作對,今年閏了個八月,正月立春,十二月又是立春,是個兩頭春。老夫就將此為題,出句求對,以觀子贍妙才。”命童兒取紙筆過來。荊公寫出一對道:“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東坡雖是妙才,這對出得蹺蹊,一時尋對不出,羞顏可掬,麵皮通紅了。荊公問道:“子瞻從湖州至黃州,可從蘇州經過麽?”東坡道:“此是便道。”荊公道:“蘇州金閶門外,至於虎丘,這一帶路,叫做山塘,約有七裏之遙,其半路名為半塘。老夫再出一對,求子瞻對之:‘七裏山塘,行到半塘三裏半。’”東坡思想多時,不能成對,隻得謝罪而出。荊公終惜其才,明日奏過神宗,複了他翰林學士之職。後人有詩歎曰:
海鱉曾欺井中蛙,
大鵬張翅繞天涯。
強中更有強中手,
莫向人前滿自誇。
當然王安石自己也有弄錯的時候,有天他翻閱各地送來的詩文。有一天他看到廣東有個秀才寫的詩:
彩蝶雙起舞,
蟬蟲樹上鳴。
明月當空叫,
黃犬臥花心。
他看了第一、二句點頭稱讚;看到第三、四句,禁不住暗笑起來:“明月”怎麽會叫,“黃犬”豈能臥於花心,必然是少年學子亂彈琴。於是,他把這兩句改成“明月當空照,黃犬臥花蔭”。既用了原韻又切合實際,同時詩味又比較濃。書生知道王安石的改詩後連連稱妙!——不妙也妙!
後來王安石變法失敗,被迫辭去宰相職務。真是無官一身輕,王安石到各地去遊玩。
一天他來到潮州,偶然同當地的一位老秀才談起這件事。老秀才撚須笑笑說:“大人有所不知,在我們這一帶,有種小鳥叫明月鳥,常在夜晚鳴叫;又有一種小蟲,色黃,形體依稀若犬,民眾習慣稱它叫黃犬蟲,夜晚喜歡蜷息在花心裏。
說得王安石麵紅耳赤。王安石感到內疚,想起幾年前亂改那位秀才寫的“明月詩”,完全是因為自己無知而鑄成的失誤。後來王安石專程拜訪了那位秀才,並當麵表示了歉意。
卻說監察禦史程顥,係河南人,與弟程頤皆究心聖學,以修齊治平為要旨。程顥嚐舉進士,任晉城令。教民孝悌忠信,民愛戴如父母。後入京為著作左郎,呂公著薦他為禦史。神宗素聞程顥名,屢次召見。程顥前後進對甚多。
宋哲宗元右元年(1086年)?司馬光去世,大臣們正舉行明堂祭拜大典,趕不及奠祭,儀式一完成,大臣們希望趕去吊喪,?程頤卻攔住大家,說孔子“是日哭則不歌”,參加明堂典禮之後,不該又吊喪家。蘇軾反駁說,“哭則不歌”不代表“歌則不哭”,這是叔孫通製訂的 禮法。”為這事蘇軾、程頤兩人開始結怨。
有一次國家忌日,眾大臣到相國寺禱佛,程頤要求食素,蘇軾責問道:“正叔(程頤 表字),你不是不喜好佛教嗎?為什麽要吃素食?”程頤說:“禮法:守喪不可飲酒吃肉;忌日,是喪事的延續。”蘇軾唱反調:“支持劉家的人露出左臂來罷!”於是範淳夫等人吃素食,而秦觀、 黃庭堅等則吃肉。
紹聖四年(1097年),年已六十二歲(虛歲)的蘇軾被一葉孤舟送到了徼邊荒涼之地海南島儋州(今海南儋縣)。據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他把儋州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在這裏辦學堂,介學風,以致許多人不遠千裏追至儋州,跟從蘇軾學習。為此蘇軾題詩:“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人們一直把蘇軾看作是儋州文化的開拓者、播種人,對他懷有深深的敬意。在儋州流傳至今的東坡村、東坡井、東坡田、東坡路、東坡橋、東坡帽等等,表達了人們的緬懷之情,連語言都有一種“東坡話”。後人有詩歎曰:
蜀地挺生大小蘇
才名卓絕冠皇都。
昭陵試策曾稱賞,
無奈時艱屈相儒。
公元1100年,哲宗以25歲年紀駕崩,18歲的弟弟趙佶繼位,是為宋徽宗。徽宗繼位後大赦天下,已經風燭殘年的蘇東坡終於踏上北歸路途,到了曾經流連忘返的常州終於走不動了。蘇東坡給自己的一生下了個總結: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係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
黃州惠州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