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齊賢是個很有特點的人,特別能吃。他的胃,好像永遠處於不飽和狀態,一個人的飯量,竟能敵得上五個人。
他幼時家窮,常常沒有飯吃。到了十七八歲,飯量大增,但從來不敢放開肚皮吃,隻有逢年過節殺豬宰牛敬神時,才可大吃一次。有一天,他實在太餓了,看到別人殺牛,就坐在那裏不走,人家同情他,把剝下來的牛皮給了他,他迴去不知怎麽弄的,全部吃進肚子裏去了。
這天,宋太祖趙匡胤出巡西京洛陽。張齊賢早早起來,準備來一個毛遂自薦。別人自薦,往往事先寫好自薦信,然後遞交有關部門轉呈皇帝。但張齊賢自薦,卻是直接攔駕麵見皇上。
當時宋太祖正在洛陽巡視,車駕儀仗十分威嚴。這時一個人跑過來擋駕。隨從問他幹什麽,他說要向皇上提一些建議,為國家建言獻策。趙匡胤一聽就對隨從說:“把這個人帶上,迴到行宮裏再談。”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可到了行宮,張齊賢不抓緊時間匯報方桉,卻吸著鼻子到處聞。原來時值正午,宋太祖說:“讓這個人和侍衛們一起吃吧。”
誰知張齊賢鼻子尖,看到廚房裏有一大盤熟牛肉,抓起來就吃,三口兩口就把一盤牛肉吃完了。一旁的人驚得目瞪口呆,宋太祖招手對侍衛說:“再給他端些肉,看他能吃多少。”又一盤牛肉端上,張齊賢又吃下去了。
他好像還沒吃飽,於是又一盤牛肉端了上來,宋太祖看他吃起來沒完,就走過來敲敲他的頭說:“停一下,我問你幾個問題,看你能不能迴答上來?”張齊賢頭也不抬,一個勁兒往嘴裏塞牛肉,邊塞邊說:“皇上您問吧,我邊吃邊答。”
於是宋太祖一連問了他十個問題,張齊賢以手畫地,條陳十策。宋太祖聽了,認為其中四條合乎自己的想法,可以采納。但張齊賢非常固執,堅持說十條良策都應采納。太祖不準,他竟然與太祖爭執起來,太祖氣得要殺他,但是被別人勸下了。
宋太祖看他吃完,又問張齊賢:“還能吃嗎?”張齊賢有點不好意思,低聲說道:“就看皇上讓不讓我吃了。要讓我吃,還能吃三盤。”在場的人都轟笑起來,宋太祖也憋不住,笑著說:“難道你就吃不飽嗎?”轉身對侍衛說:“你們今天幹脆別吃牛肉了,都給他帶上,再給他一些金銀,讓他迴家安心讀書,來年好去應試。”
宋太祖迴到汴梁,對他的弟弟趙光義說:“我這次巡視西京,最大的收獲是發現了一個奇人,名叫張齊賢,他將來可以做你的宰相。但這個人我現在還不能用,讓他再讀些書,曆練曆練。”
其實,張齊賢飯量大,那是因為窮,從來吃不飽的緣故。張齊賢入仕前,雖然貧窮,但很灑脫,從來不計較別人的看法,就那樣身穿布衣站在洛陽道上,等待路人施舍。
一日,有十來個盜賊在酒館裏大吃海喝,人皆避諱。張齊賢徑來拱手道:“我實在餓了,想向諸位求一醉飽,不知可否?”群盜大喜,其中一廝說:“秀才能屈尊入席,有啥不可!隻是我輩粗魯,恐為秀才所笑。”
張齊賢說不妨不妨,於是取來大碗,篩滿酒一飲而盡。這樣一連飲了三大碗。群盜大為感慨,說一個讀書人能如此放下架子,實在難得。
張齊賢也真是餓極,又取來豬腿,掰為數截,狼吞虎咽,群盜見了更為驚駭,都感歎道:“真是宰相之才啊!不然的話,怎能這樣不拘小節呢!我等願意與您結為朋友。”
臨別,群盜以金帛相贈,張齊賢也不推辭,重負而歸。
後來張齊賢到安州任知州,當地廚師想搞清他飯量到底有多大,就在他請客人吃飯時,專門提來一個金漆大桶。看見他吃什麽,就照樣向桶內放上一份。他喝一杯酒,也向桶內倒上一杯。宴會結束,大家過來一看,乖乖!“酒漿浸漬,漲溢滿桶”,消息傳出全城轟動.哇!張大人真是能吃!
但張齊賢並非“酒囊飯袋”。他很有主見,眼光遠大,遇到大事情,頗有前瞻性。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後,其弟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宋太宗上任尹始,四下裏搜羅人才,突然想起哥哥交待的話,就開始提拔張齊賢。時任宰相趙普,也向朝廷推薦張齊賢。
張齊賢任事,敢於擔當,頗有政績。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北宋大將曹彬、潘美率軍北伐攻遼,結果大敗而歸,名將楊業戰死在朔州。張齊賢主動請纓,去接管代州軍務。結果旗開得勝大敗遼軍。幾年後張齊賢頻頻升官,當了宰相。
張母孫氏80多歲了,被封晉國太夫人,經常到皇宮裏做客,宋太宗讚歎她福壽雙全。老太太去世後,張齊賢七天不吃飯,直到守喪結束。如此能吃的人,此時卻氣得吃不下飯,可見他的孝心。
有位外戚死了,遺囑交代家產由兩兄弟平分,可是剛分完家產,兩兄弟就爭執不休,彼此都認為對方占了便宜,還入宮請求真宗評斷,真宗心煩氣躁,就將這件事交給張齊賢處理。
張齊賢將兩兄弟找來問道:“你們兩人告的狀屬不屬實?”“屬實!屬實!”兩兄弟一齊迴答。張齊賢立即判決:“既然你們說的都屬實,但哥哥說弟弟分多了,弟弟說哥哥分多了,那就把弟弟的家產給哥哥,哥哥的家產給弟弟吧。”兄弟倆目瞪口呆,但又無可奈何,總不能再說對方多吧?
張齊賢中年喪妻,幾乎同一時間前宰相薛居正也死了,留下小媳婦柴氏和原配生的兩個兒子。
柴氏進門後兩個繼子就討厭她,薛居正怕他死後遺霜受委屈,死前對財產進行了劃分。薛居正死後,柴氏變成了風流小寡婦,而張齊賢是天朝領導幹部,一個高位未娶一個盛年待嫁,兩人一拍即合。
張齊賢把柴氏的巨額財產藏了起來。然後期待著一起過美好幸福的愛情生活。
薛家的兩個兒子得知他們自由亂愛的消息後十分生氣,生氣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薛家的體麵,二是那些本該屬於薛家的財產。
薛家兩個兒子告柴氏非法占有他們家的財產,因為事關前宰相,趙恆囑咐高院妥善辦理。這時柴氏也寫了訴狀並且召開新聞發布會,矛頭直指他們幕後的的黑手——宰相向敏中。說他不但想買薛家的低價房,還想財色雙收向自己求婚。
接下來審桉發現,柴氏的訴狀是張齊賢寫的。這下子小報記者有了爆料:兩個現任宰相為了爭前宰相的遺霜互相告狀。
趙恆一生氣,把他們一個貶到洛陽,一個發配到湖南永興。
卻說有個禪師在山中修行,晚上寒冷難耐,就到附近的虎穴裏抱過來兩隻小老虎取暖。老虎媽媽覓食歸來,發現孩子不見了,聞著味道來到寺裏砸門:還我孩子!不然你將看不到明天的太陽。老禪師打開窗戶說亮話:我隻是幫你照顧孩子而已,順便取暖了。說著老禪師把兩個虎寶寶放在窗台上,虎媽媽似乎聽懂了,叼著虎寶寶踏著月色迴到虎穴,也沒傷害禪師。
民間有惹不起母老虎一說,這個母老虎有兩個解釋,一個是真正的虎媽媽,一個是結過婚的兇女人。
北宋有許多大老都是出了名的懼內,王欽若就是其中一個。
王欽若足智多謀,小眼睛一閉一個壞點子,毫不利人專門利己,同僚詛咒他斷子絕孫。沒想到真的應驗了,王欽若膝下無子。
按說生不出兒子的老婆應該對他低眉順眼才是,可人家經濟獨立財務自由,帶過來的嫁妝折合人民幣200多萬元,還有價值不菲的首飾。王欽若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膝蓋也軟。
他在家哪怕稍稍表現出一點無子的遺憾,就一定會被老婆一腳踹下床。天不亮還得去宮裏上班打卡,天亮了同事看到他鼻青臉腫的樣子,心知肚明心領神會:這又是母老虎給老王上的“胭脂”。
不準納妾,不準近女色,不準想兒子,老婆的三不準把王欽若拿捏的死死的。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做的那些壞事,都在老婆的眼皮底下,老婆一旦反水大義滅親,怕是想平平安安死到家裏的可能都沒有。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明知家有“虎”,偏要迎難而上,一定要不懼“虎”威解決掉這個問題。
王欽若決定豁出去了:老婆,我想納妾,生完孩子就給你養,把孩子他媽打發得遠遠的。話音未落,就是一頓胖揍!這個事之後,老婆為了防止生米煮成熟飯,家裏的服務人員都換成男生。
王欽若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還陪上笑臉好生安慰,保證不再提納妾生子的事,對方總算消停了。他有次路過三畏堂,好朋友老楊正背著手仰著頭看那三畏堂的匾額: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老楊看見老王就說:“ 老王啊,這三畏有些不妥,不如改成四畏。”王欽若不明所以,問老楊哪四畏?老楊哈哈大笑:畏夫人。王欽若無語,丟死人了。
還有一個關於胭脂虎的境況也異曲同工。他就是北宋響當當科學家沉括。
沉括當時負責北宋財政部門的改革,他硬起手腕頂住一切壓力罷免了六位不作為的官員,轟動一時。致力改革的同時,他還負責興修汴河水利工程,身體力行進行實地考察和調研。
晚年的沉括歸隱到鎮江,他把煙柳畫橋,溪流潺潺的居所命名為夢溪園,潛心學問,寫出了包羅萬象的《夢溪筆談》,成就了科學巨人的英名。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英才,卻經年遭受家庭暴力的打擊,血淚斑斑。真不敢想象這樣一位重量級鐵腕人物,在一介女子麵前唯唯諾諾被唿來喝去的樣子,更不可思議的是他對這樣常人無法忍受的生活卻安之若素甘之如飴。
張氏是京城女子,父親是朝廷命官。熙寧二年,張氏的父親看沉括聰明勤勉謙虛謹慎,就把寶貝閨女嫁給了喪妻的沉括。
怕老婆是一種美德,沉括在續娶嬌妻之後把這種美德發揚光大。畢竟自己是有經曆的人,加上張氏年輕貌美又有貴族氣質,沉括處處依著張氏。男人的忍耐指數有多高,女人的脾氣就有多大,沉括給予嬌妻張氏的忍耐指數是無窮大。
張氏的跋扈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有一次沉括不知為何惹怒了張氏,張氏衝上來一把揪住沉括的胡子,沉括看到麵前那張猙獰可怖的臉,下意識躲閃著,張氏緊緊拽著胡子不鬆手,沉括往後退想要掙脫,頃刻間胡子和下巴分離,沉括的下巴鮮血直淌,家人們嚇得捂住眼睛,不忍看這血腥的一幕。
這之後,沉括怕張氏怕到骨子裏,每次聽到張氏的聲音,忍不住渾身戰栗。夢溪園八年時光,沉括就是在這樣的高壓氛圍中創作完成了《夢溪筆談》,這本在中國科技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著作不乏幽默詼諧,捧讀之後令人忍俊不禁,不知沉括在敘述這些的時候,是否臉上有傷心中有淚。
沉括到鎮江八年後,張氏去世了。素知張氏刁蠻暴戾的朋友慶幸沉括終於擺脫了苦難。沉括卻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張氏走了,我活著還有什麽意思?”並且自張氏死後,沉老先生的健康每況愈下,朋友們經常陪他散心,一次在江邊他們又說起了張氏,沉括一言不發抬腳就要跳江,幸好被朋友拉住了。這世界上還真有前赴後繼,挨打不夠的人。
人類進化到21世紀,老虎成了瀕危物種,但“胭脂虎”生存空間卻更加廣闊,怕老婆成為習慣,成為美德,成為社會進步和民主的象征。
他幼時家窮,常常沒有飯吃。到了十七八歲,飯量大增,但從來不敢放開肚皮吃,隻有逢年過節殺豬宰牛敬神時,才可大吃一次。有一天,他實在太餓了,看到別人殺牛,就坐在那裏不走,人家同情他,把剝下來的牛皮給了他,他迴去不知怎麽弄的,全部吃進肚子裏去了。
這天,宋太祖趙匡胤出巡西京洛陽。張齊賢早早起來,準備來一個毛遂自薦。別人自薦,往往事先寫好自薦信,然後遞交有關部門轉呈皇帝。但張齊賢自薦,卻是直接攔駕麵見皇上。
當時宋太祖正在洛陽巡視,車駕儀仗十分威嚴。這時一個人跑過來擋駕。隨從問他幹什麽,他說要向皇上提一些建議,為國家建言獻策。趙匡胤一聽就對隨從說:“把這個人帶上,迴到行宮裏再談。”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可到了行宮,張齊賢不抓緊時間匯報方桉,卻吸著鼻子到處聞。原來時值正午,宋太祖說:“讓這個人和侍衛們一起吃吧。”
誰知張齊賢鼻子尖,看到廚房裏有一大盤熟牛肉,抓起來就吃,三口兩口就把一盤牛肉吃完了。一旁的人驚得目瞪口呆,宋太祖招手對侍衛說:“再給他端些肉,看他能吃多少。”又一盤牛肉端上,張齊賢又吃下去了。
他好像還沒吃飽,於是又一盤牛肉端了上來,宋太祖看他吃起來沒完,就走過來敲敲他的頭說:“停一下,我問你幾個問題,看你能不能迴答上來?”張齊賢頭也不抬,一個勁兒往嘴裏塞牛肉,邊塞邊說:“皇上您問吧,我邊吃邊答。”
於是宋太祖一連問了他十個問題,張齊賢以手畫地,條陳十策。宋太祖聽了,認為其中四條合乎自己的想法,可以采納。但張齊賢非常固執,堅持說十條良策都應采納。太祖不準,他竟然與太祖爭執起來,太祖氣得要殺他,但是被別人勸下了。
宋太祖看他吃完,又問張齊賢:“還能吃嗎?”張齊賢有點不好意思,低聲說道:“就看皇上讓不讓我吃了。要讓我吃,還能吃三盤。”在場的人都轟笑起來,宋太祖也憋不住,笑著說:“難道你就吃不飽嗎?”轉身對侍衛說:“你們今天幹脆別吃牛肉了,都給他帶上,再給他一些金銀,讓他迴家安心讀書,來年好去應試。”
宋太祖迴到汴梁,對他的弟弟趙光義說:“我這次巡視西京,最大的收獲是發現了一個奇人,名叫張齊賢,他將來可以做你的宰相。但這個人我現在還不能用,讓他再讀些書,曆練曆練。”
其實,張齊賢飯量大,那是因為窮,從來吃不飽的緣故。張齊賢入仕前,雖然貧窮,但很灑脫,從來不計較別人的看法,就那樣身穿布衣站在洛陽道上,等待路人施舍。
一日,有十來個盜賊在酒館裏大吃海喝,人皆避諱。張齊賢徑來拱手道:“我實在餓了,想向諸位求一醉飽,不知可否?”群盜大喜,其中一廝說:“秀才能屈尊入席,有啥不可!隻是我輩粗魯,恐為秀才所笑。”
張齊賢說不妨不妨,於是取來大碗,篩滿酒一飲而盡。這樣一連飲了三大碗。群盜大為感慨,說一個讀書人能如此放下架子,實在難得。
張齊賢也真是餓極,又取來豬腿,掰為數截,狼吞虎咽,群盜見了更為驚駭,都感歎道:“真是宰相之才啊!不然的話,怎能這樣不拘小節呢!我等願意與您結為朋友。”
臨別,群盜以金帛相贈,張齊賢也不推辭,重負而歸。
後來張齊賢到安州任知州,當地廚師想搞清他飯量到底有多大,就在他請客人吃飯時,專門提來一個金漆大桶。看見他吃什麽,就照樣向桶內放上一份。他喝一杯酒,也向桶內倒上一杯。宴會結束,大家過來一看,乖乖!“酒漿浸漬,漲溢滿桶”,消息傳出全城轟動.哇!張大人真是能吃!
但張齊賢並非“酒囊飯袋”。他很有主見,眼光遠大,遇到大事情,頗有前瞻性。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後,其弟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宋太宗上任尹始,四下裏搜羅人才,突然想起哥哥交待的話,就開始提拔張齊賢。時任宰相趙普,也向朝廷推薦張齊賢。
張齊賢任事,敢於擔當,頗有政績。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北宋大將曹彬、潘美率軍北伐攻遼,結果大敗而歸,名將楊業戰死在朔州。張齊賢主動請纓,去接管代州軍務。結果旗開得勝大敗遼軍。幾年後張齊賢頻頻升官,當了宰相。
張母孫氏80多歲了,被封晉國太夫人,經常到皇宮裏做客,宋太宗讚歎她福壽雙全。老太太去世後,張齊賢七天不吃飯,直到守喪結束。如此能吃的人,此時卻氣得吃不下飯,可見他的孝心。
有位外戚死了,遺囑交代家產由兩兄弟平分,可是剛分完家產,兩兄弟就爭執不休,彼此都認為對方占了便宜,還入宮請求真宗評斷,真宗心煩氣躁,就將這件事交給張齊賢處理。
張齊賢將兩兄弟找來問道:“你們兩人告的狀屬不屬實?”“屬實!屬實!”兩兄弟一齊迴答。張齊賢立即判決:“既然你們說的都屬實,但哥哥說弟弟分多了,弟弟說哥哥分多了,那就把弟弟的家產給哥哥,哥哥的家產給弟弟吧。”兄弟倆目瞪口呆,但又無可奈何,總不能再說對方多吧?
張齊賢中年喪妻,幾乎同一時間前宰相薛居正也死了,留下小媳婦柴氏和原配生的兩個兒子。
柴氏進門後兩個繼子就討厭她,薛居正怕他死後遺霜受委屈,死前對財產進行了劃分。薛居正死後,柴氏變成了風流小寡婦,而張齊賢是天朝領導幹部,一個高位未娶一個盛年待嫁,兩人一拍即合。
張齊賢把柴氏的巨額財產藏了起來。然後期待著一起過美好幸福的愛情生活。
薛家的兩個兒子得知他們自由亂愛的消息後十分生氣,生氣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薛家的體麵,二是那些本該屬於薛家的財產。
薛家兩個兒子告柴氏非法占有他們家的財產,因為事關前宰相,趙恆囑咐高院妥善辦理。這時柴氏也寫了訴狀並且召開新聞發布會,矛頭直指他們幕後的的黑手——宰相向敏中。說他不但想買薛家的低價房,還想財色雙收向自己求婚。
接下來審桉發現,柴氏的訴狀是張齊賢寫的。這下子小報記者有了爆料:兩個現任宰相為了爭前宰相的遺霜互相告狀。
趙恆一生氣,把他們一個貶到洛陽,一個發配到湖南永興。
卻說有個禪師在山中修行,晚上寒冷難耐,就到附近的虎穴裏抱過來兩隻小老虎取暖。老虎媽媽覓食歸來,發現孩子不見了,聞著味道來到寺裏砸門:還我孩子!不然你將看不到明天的太陽。老禪師打開窗戶說亮話:我隻是幫你照顧孩子而已,順便取暖了。說著老禪師把兩個虎寶寶放在窗台上,虎媽媽似乎聽懂了,叼著虎寶寶踏著月色迴到虎穴,也沒傷害禪師。
民間有惹不起母老虎一說,這個母老虎有兩個解釋,一個是真正的虎媽媽,一個是結過婚的兇女人。
北宋有許多大老都是出了名的懼內,王欽若就是其中一個。
王欽若足智多謀,小眼睛一閉一個壞點子,毫不利人專門利己,同僚詛咒他斷子絕孫。沒想到真的應驗了,王欽若膝下無子。
按說生不出兒子的老婆應該對他低眉順眼才是,可人家經濟獨立財務自由,帶過來的嫁妝折合人民幣200多萬元,還有價值不菲的首飾。王欽若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膝蓋也軟。
他在家哪怕稍稍表現出一點無子的遺憾,就一定會被老婆一腳踹下床。天不亮還得去宮裏上班打卡,天亮了同事看到他鼻青臉腫的樣子,心知肚明心領神會:這又是母老虎給老王上的“胭脂”。
不準納妾,不準近女色,不準想兒子,老婆的三不準把王欽若拿捏的死死的。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做的那些壞事,都在老婆的眼皮底下,老婆一旦反水大義滅親,怕是想平平安安死到家裏的可能都沒有。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明知家有“虎”,偏要迎難而上,一定要不懼“虎”威解決掉這個問題。
王欽若決定豁出去了:老婆,我想納妾,生完孩子就給你養,把孩子他媽打發得遠遠的。話音未落,就是一頓胖揍!這個事之後,老婆為了防止生米煮成熟飯,家裏的服務人員都換成男生。
王欽若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還陪上笑臉好生安慰,保證不再提納妾生子的事,對方總算消停了。他有次路過三畏堂,好朋友老楊正背著手仰著頭看那三畏堂的匾額: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老楊看見老王就說:“ 老王啊,這三畏有些不妥,不如改成四畏。”王欽若不明所以,問老楊哪四畏?老楊哈哈大笑:畏夫人。王欽若無語,丟死人了。
還有一個關於胭脂虎的境況也異曲同工。他就是北宋響當當科學家沉括。
沉括當時負責北宋財政部門的改革,他硬起手腕頂住一切壓力罷免了六位不作為的官員,轟動一時。致力改革的同時,他還負責興修汴河水利工程,身體力行進行實地考察和調研。
晚年的沉括歸隱到鎮江,他把煙柳畫橋,溪流潺潺的居所命名為夢溪園,潛心學問,寫出了包羅萬象的《夢溪筆談》,成就了科學巨人的英名。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英才,卻經年遭受家庭暴力的打擊,血淚斑斑。真不敢想象這樣一位重量級鐵腕人物,在一介女子麵前唯唯諾諾被唿來喝去的樣子,更不可思議的是他對這樣常人無法忍受的生活卻安之若素甘之如飴。
張氏是京城女子,父親是朝廷命官。熙寧二年,張氏的父親看沉括聰明勤勉謙虛謹慎,就把寶貝閨女嫁給了喪妻的沉括。
怕老婆是一種美德,沉括在續娶嬌妻之後把這種美德發揚光大。畢竟自己是有經曆的人,加上張氏年輕貌美又有貴族氣質,沉括處處依著張氏。男人的忍耐指數有多高,女人的脾氣就有多大,沉括給予嬌妻張氏的忍耐指數是無窮大。
張氏的跋扈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有一次沉括不知為何惹怒了張氏,張氏衝上來一把揪住沉括的胡子,沉括看到麵前那張猙獰可怖的臉,下意識躲閃著,張氏緊緊拽著胡子不鬆手,沉括往後退想要掙脫,頃刻間胡子和下巴分離,沉括的下巴鮮血直淌,家人們嚇得捂住眼睛,不忍看這血腥的一幕。
這之後,沉括怕張氏怕到骨子裏,每次聽到張氏的聲音,忍不住渾身戰栗。夢溪園八年時光,沉括就是在這樣的高壓氛圍中創作完成了《夢溪筆談》,這本在中國科技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著作不乏幽默詼諧,捧讀之後令人忍俊不禁,不知沉括在敘述這些的時候,是否臉上有傷心中有淚。
沉括到鎮江八年後,張氏去世了。素知張氏刁蠻暴戾的朋友慶幸沉括終於擺脫了苦難。沉括卻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張氏走了,我活著還有什麽意思?”並且自張氏死後,沉老先生的健康每況愈下,朋友們經常陪他散心,一次在江邊他們又說起了張氏,沉括一言不發抬腳就要跳江,幸好被朋友拉住了。這世界上還真有前赴後繼,挨打不夠的人。
人類進化到21世紀,老虎成了瀕危物種,但“胭脂虎”生存空間卻更加廣闊,怕老婆成為習慣,成為美德,成為社會進步和民主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