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李重進係郭威外甥,張永德係郭威女婿, 兩人能力相當,歲數接近,就連資曆都差不多。非常奇妙的是,老實人張永德有一個特殊的『毛』病,那就是對上司非常恭順,堪稱忠心不二;對下屬仁慈寬厚,非常有德有量;可是對與他平級,資曆威望權力都相差不多的人,他就變得心胸狹隘毫厘必爭。李重進跟他旗鼓相當,張永德利用所有的機會,一直在柴榮耳邊打小報告。
柴榮還京不久,張永德表奏李重進停留怠緩,不肯進兵,實有反叛之心。柴榮聞奏對眾臣道:“知臣莫若君。李重進忠勤其職,焉有反心?此特張永德之捕風捉影耳。朕若下詔慰諭,反啟其疑,莫若故為不知,徐觀進取何如?”眾臣道:“主上之論甚善。”世宗即匿其事不問。
不過李重進軍中已知張永德表奏之事,重進乃單騎至永德營中。軍士報知永德,永德問道:“他帶多少人來?”左右道:“隻單騎耳,別無隨從。”永德遂出門迎接。重進下馬,與永德挽手進營,二人分賓主而坐。永德吩咐部下擺酒款待,李重進從容宴飲。酒至半酣,重進謂永德道:“吾與公乃皇上至親,為國家大將,同心共濟,何用相疑?昔戰國時藺相如與廉頗,後私仇而先國難,人皆慕其義;今吾與公,幸得相與笑談,敢不效藺、廉之風、而多所猜忌耶?”永德拱手道:“小弟之過,今知罪矣。”由是,二人冰釋前嫌,兩軍亦各相安。有詩為證:
單馬趨營智識高,
一時論說怨頓消。
心交義合相歡洽,
應是周王重俊豪。
此時南唐主探聽張、李二將交怨,與群臣商議用反間之計,密將蠟書送與重進。重進拆開觀之,其書雲:
將之有權無權,隻在時勢。今聞足下受周主之命,屯兵泰州城下,以絕南唐餉運,城孤勢殆,果幸計也。然吾守將劉仁贍,有匹夫不奪之誌,且城中府庫充足,嬰城以守,雖來百萬之師,未易窺也。近聞張永德心懷私怨,致書於朝,言足下停兵不進,似有陰謀。朝廷聞之,寧不疑乎?一朝兵權削去,放居散地,誠匹夫之不若矣。何如擁兵自守,為子孫之計之美也?不然,若肯傾心投款,孤當以重鎮封足下,決不相負。
重進看罷書,勃然大怒道:“豎子此謀,欲反間吾君臣耶?”遂斬來使,以書呈報世宗。世宗大喜,謂群臣道:“重進不負於朕,斯言信矣。”群臣皆稱賀。範質奏道:“帥臣忠勤若此,何患南唐不滅乎?陛下但俟捷音而已。”世宗乃加授李重進為青州節度使,下詔在外將士,各宜用命。使臣頒旨,赴各軍宣示。
卻說周兵圍攻壽州,經年不下,轉眼間已是顯德四年,壽州城中漸漸食盡,有些支持不住,劉仁贍連日求救。齊王景達尚在濠州,聞報壽州危急,乃遣應援使許文縝,都軍使邊鎬,及團練使朱元等,統兵數萬,溯淮而上來援壽州。各軍共據紫金山,列十餘寨,與城中烽火相通;又南築甬道,綿亙數十裏,直達州城。當下通道輸糧,得濟城中兵食。
李重進召集諸將當麵囑咐道:“劉仁贍死守孤城,已一年有餘,我軍累攻不克,無非因他城堅糧足,守將得人。近聞城內糧食將罄,正好乘勢急攻,偏來了許文縝、邊鎬等軍,築道運糧,若非用計破敵,此城是無日可下了。今夜擬潛往劫寨,分作兩路,一出山前,一從山後,前後夾攻,不患不勝。諸君可為國努力!”
眾將齊聲應令,時當孟春,天氣尚寒,重進令牙將劉俊為前軍,自為後軍,乘著夜半時候,嚴裝潛進,直達紫金山。
唐將朱元也慮重進夜襲,商諸許文縝、邊鎬,請加意戒備。邊、許自恃兵眾,毫不在意。元歎息迴營,惟令部下嚴行巡察,防備不虞。三更已過,朱元尚未敢安睡,但和衣就寢。目方交睫,忽有巡卒入報道:“周兵來了!”
朱元一躍而起,命軍士堅守營寨不得妄動,一麵差人報知邊、許二營。許文縝、邊鎬已經熟睡,接到朱元軍報,方從睡夢中驚醒,號召兵士出寨迎敵。周將劉俊已經殺到,一邊是勁氣直達遊刃有餘,一邊是睡眼朦朧臨陣先怯,更兼天昏夜黑模糊難辨,前隊的唐兵已被周軍『亂』斫『亂』剁殺死多名。邊、許兩人手忙腳『亂』,隻好傾寨出敵。不防寨後火炬齊鳴,又有一軍殺入,當先大將正是李重進,嚇得邊、許心膽俱裂,急忙棄營逃入旁寨。
朱元保住營帳無人入犯,惟覺得一片喊聲震天動地,料知邊、許失手,乃令壕寨使朱仁裕守營,自率部將時厚卿等出營往援。巧值李重進躍馬麾兵蹂躪諸寨,朱元大吼一聲率眾抵敵,與周軍鏖戰多時殺了一個平手。邊鎬、許文縝見朱元來援,稍稍出頭前來指揮。重進恐防有失,與劉俊等徐徐退迴,朱元也不追趕。惟與邊、許檢查營盤。邊、許二營傷數千人,糧車失去數十車,朱元寨不折一兵一卒。朱元向邊、許冷笑數聲,迴營安睡去了。
劉仁贍聞邊、許敗績,倍加憤悒,致書齊王景達,請令邊鎬守城,自督各軍決戰。景達複書不從。仁贍懊悶成疾,漸漸不能起床。少子崇諫恐父病垂危,城必不守,不如潛出代父降周,還可保全家族。乃乘夜出城,擬泛舟渡往淮北,偏被小校攔住執送城中。仁贍問明去意,崇諫直供不諱。仁贍大怒道:“生為唐臣,死為唐鬼,汝怎得違棄君父私出降敵呢!左右快與我斬訖報來!”
左右不好違令,隻好將崇諫綁出,監軍使周廷構高唿刀下留人,馳入救解。仁贍令掩住中門,不令廷構入內,且使人傳語道:“逆子犯法,理應腰斬,如有人為逆子說情,罪當連坐。”
廷構聞言且哭且唿,並沒有人開門。慌忙另遣小吏向仁贍夫人處求救。仁贍夫人薛氏蹙然與語道:“崇諫是我幼子,何忍置諸死地。但彼既犯令,罪實難容,軍法不可私,臣節不可隳,若宥一崇諫,劉氏一門忠孝至此盡喪,尚有何麵目見將士呢!”說著,更派使促令速斬,然後舉喪。眾皆感泣,周廷構獨說他夫『婦』殘忍,代為不平。
李重進聽到消息也為感歎。部將多有歸誌,謂仁贍軍令如山,不私己子,更有紫金山援兵,雖敗未退,看來壽州是不易攻入,不如奏請班師,姑俟再舉。重進不得已出奏,候旨定奪。
柴榮得重進奏章,猶豫未決。適李穀得病甚劇,給假還都,周主特遣範質、王溥同詣穀宅,問及軍事進止。李穀答道:“壽州危困,亡在旦夕,蓋禦駕親征,將士必奮,先破援兵,後撲孤城。城中自知必亡,當然迎降,唾手便成功了。”
範質、王溥還白周主,周主再下詔親征。仍命王樸留守京城,授右驍衛大將軍王環,為水軍統領,帶領戰艦數十艘,自閔河沿潁入淮,作為水軍前隊,自己亦坐著大舟,督率戰艦百餘艘,魚貫而進,端的是舳艫橫江,旌旗蔽空。
先是周與唐戰,陸軍精銳非唐可敵,惟水軍寥寥,遠不及唐,唐人每以此自負。至是見周軍戰棹順流而下,無不驚心。朱元留心軍事,探得周軍入淮,便登紫金山高岡,向西遙望,果見戰船如織飛駛而來,或縱或橫,指揮如意,也不禁失聲道:“罷了!罷了!周軍鼓棹如此銳敏,我水軍反不相及,真是出人意料了!”
說著,那周軍已臨紫金山。周主躬擐甲胄,帶著許多將士陸續登岸,就中有一大將威風凜凜,龍顏虎步與周主相似。有將校曾經戰陣認得是趙匡胤,隨即報明。朱元即下岡至邊、許寨中,與二人語道:“周軍來勢甚銳,未可輕戰。我軍應該守住山麓,相戒勿動。待他銳氣少衰,方可出與交鋒。”
許文縝道:“彼軍遠來,正宜與他速戰,奈何怯戰不前!”言未已,即有軍吏入報道:“周將趙匡胤前來踹營了!”
許文縝立即上馬領兵殺出,邊鎬亦隨了同去,獨朱元留住不行,且語部曲道:“此行必敗。”
果然不多時,邊、許兩軍狼狽奔迴,各說趙匡胤厲害。朱元微哂道:“我說周軍勢盛,不便力爭,兩公不聽忠告,乃有此敗。”
邊、許不肯認錯,還埋怨朱元不救。朱元道:“我若來接應兩公,恐各寨統要失去了。”說罷憤然迴營。
許文縝因此痛恨朱元,密報陳覺,請陳覺表求易帥。陳覺上書彈劾,誣朱元如何驕蹇,如何觀望。李璟信覺疑元,另派武昌節度使楊守忠代元。守忠至濠州,陳覺遂召朱元詣濠州議事。朱元料有他變,喟然歎道:“將帥不才,妒功忌能,恐淮南要被他斷送了。我遲早總是一死,不如就此畢命罷!”
說著拔劍出鞘,意欲自刎。忽一人突入把劍奪住,抗聲說道:“大丈夫何往不富貴,奈何為小人而死!”
不知朱元『性』命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柴榮還京不久,張永德表奏李重進停留怠緩,不肯進兵,實有反叛之心。柴榮聞奏對眾臣道:“知臣莫若君。李重進忠勤其職,焉有反心?此特張永德之捕風捉影耳。朕若下詔慰諭,反啟其疑,莫若故為不知,徐觀進取何如?”眾臣道:“主上之論甚善。”世宗即匿其事不問。
不過李重進軍中已知張永德表奏之事,重進乃單騎至永德營中。軍士報知永德,永德問道:“他帶多少人來?”左右道:“隻單騎耳,別無隨從。”永德遂出門迎接。重進下馬,與永德挽手進營,二人分賓主而坐。永德吩咐部下擺酒款待,李重進從容宴飲。酒至半酣,重進謂永德道:“吾與公乃皇上至親,為國家大將,同心共濟,何用相疑?昔戰國時藺相如與廉頗,後私仇而先國難,人皆慕其義;今吾與公,幸得相與笑談,敢不效藺、廉之風、而多所猜忌耶?”永德拱手道:“小弟之過,今知罪矣。”由是,二人冰釋前嫌,兩軍亦各相安。有詩為證:
單馬趨營智識高,
一時論說怨頓消。
心交義合相歡洽,
應是周王重俊豪。
此時南唐主探聽張、李二將交怨,與群臣商議用反間之計,密將蠟書送與重進。重進拆開觀之,其書雲:
將之有權無權,隻在時勢。今聞足下受周主之命,屯兵泰州城下,以絕南唐餉運,城孤勢殆,果幸計也。然吾守將劉仁贍,有匹夫不奪之誌,且城中府庫充足,嬰城以守,雖來百萬之師,未易窺也。近聞張永德心懷私怨,致書於朝,言足下停兵不進,似有陰謀。朝廷聞之,寧不疑乎?一朝兵權削去,放居散地,誠匹夫之不若矣。何如擁兵自守,為子孫之計之美也?不然,若肯傾心投款,孤當以重鎮封足下,決不相負。
重進看罷書,勃然大怒道:“豎子此謀,欲反間吾君臣耶?”遂斬來使,以書呈報世宗。世宗大喜,謂群臣道:“重進不負於朕,斯言信矣。”群臣皆稱賀。範質奏道:“帥臣忠勤若此,何患南唐不滅乎?陛下但俟捷音而已。”世宗乃加授李重進為青州節度使,下詔在外將士,各宜用命。使臣頒旨,赴各軍宣示。
卻說周兵圍攻壽州,經年不下,轉眼間已是顯德四年,壽州城中漸漸食盡,有些支持不住,劉仁贍連日求救。齊王景達尚在濠州,聞報壽州危急,乃遣應援使許文縝,都軍使邊鎬,及團練使朱元等,統兵數萬,溯淮而上來援壽州。各軍共據紫金山,列十餘寨,與城中烽火相通;又南築甬道,綿亙數十裏,直達州城。當下通道輸糧,得濟城中兵食。
李重進召集諸將當麵囑咐道:“劉仁贍死守孤城,已一年有餘,我軍累攻不克,無非因他城堅糧足,守將得人。近聞城內糧食將罄,正好乘勢急攻,偏來了許文縝、邊鎬等軍,築道運糧,若非用計破敵,此城是無日可下了。今夜擬潛往劫寨,分作兩路,一出山前,一從山後,前後夾攻,不患不勝。諸君可為國努力!”
眾將齊聲應令,時當孟春,天氣尚寒,重進令牙將劉俊為前軍,自為後軍,乘著夜半時候,嚴裝潛進,直達紫金山。
唐將朱元也慮重進夜襲,商諸許文縝、邊鎬,請加意戒備。邊、許自恃兵眾,毫不在意。元歎息迴營,惟令部下嚴行巡察,防備不虞。三更已過,朱元尚未敢安睡,但和衣就寢。目方交睫,忽有巡卒入報道:“周兵來了!”
朱元一躍而起,命軍士堅守營寨不得妄動,一麵差人報知邊、許二營。許文縝、邊鎬已經熟睡,接到朱元軍報,方從睡夢中驚醒,號召兵士出寨迎敵。周將劉俊已經殺到,一邊是勁氣直達遊刃有餘,一邊是睡眼朦朧臨陣先怯,更兼天昏夜黑模糊難辨,前隊的唐兵已被周軍『亂』斫『亂』剁殺死多名。邊、許兩人手忙腳『亂』,隻好傾寨出敵。不防寨後火炬齊鳴,又有一軍殺入,當先大將正是李重進,嚇得邊、許心膽俱裂,急忙棄營逃入旁寨。
朱元保住營帳無人入犯,惟覺得一片喊聲震天動地,料知邊、許失手,乃令壕寨使朱仁裕守營,自率部將時厚卿等出營往援。巧值李重進躍馬麾兵蹂躪諸寨,朱元大吼一聲率眾抵敵,與周軍鏖戰多時殺了一個平手。邊鎬、許文縝見朱元來援,稍稍出頭前來指揮。重進恐防有失,與劉俊等徐徐退迴,朱元也不追趕。惟與邊、許檢查營盤。邊、許二營傷數千人,糧車失去數十車,朱元寨不折一兵一卒。朱元向邊、許冷笑數聲,迴營安睡去了。
劉仁贍聞邊、許敗績,倍加憤悒,致書齊王景達,請令邊鎬守城,自督各軍決戰。景達複書不從。仁贍懊悶成疾,漸漸不能起床。少子崇諫恐父病垂危,城必不守,不如潛出代父降周,還可保全家族。乃乘夜出城,擬泛舟渡往淮北,偏被小校攔住執送城中。仁贍問明去意,崇諫直供不諱。仁贍大怒道:“生為唐臣,死為唐鬼,汝怎得違棄君父私出降敵呢!左右快與我斬訖報來!”
左右不好違令,隻好將崇諫綁出,監軍使周廷構高唿刀下留人,馳入救解。仁贍令掩住中門,不令廷構入內,且使人傳語道:“逆子犯法,理應腰斬,如有人為逆子說情,罪當連坐。”
廷構聞言且哭且唿,並沒有人開門。慌忙另遣小吏向仁贍夫人處求救。仁贍夫人薛氏蹙然與語道:“崇諫是我幼子,何忍置諸死地。但彼既犯令,罪實難容,軍法不可私,臣節不可隳,若宥一崇諫,劉氏一門忠孝至此盡喪,尚有何麵目見將士呢!”說著,更派使促令速斬,然後舉喪。眾皆感泣,周廷構獨說他夫『婦』殘忍,代為不平。
李重進聽到消息也為感歎。部將多有歸誌,謂仁贍軍令如山,不私己子,更有紫金山援兵,雖敗未退,看來壽州是不易攻入,不如奏請班師,姑俟再舉。重進不得已出奏,候旨定奪。
柴榮得重進奏章,猶豫未決。適李穀得病甚劇,給假還都,周主特遣範質、王溥同詣穀宅,問及軍事進止。李穀答道:“壽州危困,亡在旦夕,蓋禦駕親征,將士必奮,先破援兵,後撲孤城。城中自知必亡,當然迎降,唾手便成功了。”
範質、王溥還白周主,周主再下詔親征。仍命王樸留守京城,授右驍衛大將軍王環,為水軍統領,帶領戰艦數十艘,自閔河沿潁入淮,作為水軍前隊,自己亦坐著大舟,督率戰艦百餘艘,魚貫而進,端的是舳艫橫江,旌旗蔽空。
先是周與唐戰,陸軍精銳非唐可敵,惟水軍寥寥,遠不及唐,唐人每以此自負。至是見周軍戰棹順流而下,無不驚心。朱元留心軍事,探得周軍入淮,便登紫金山高岡,向西遙望,果見戰船如織飛駛而來,或縱或橫,指揮如意,也不禁失聲道:“罷了!罷了!周軍鼓棹如此銳敏,我水軍反不相及,真是出人意料了!”
說著,那周軍已臨紫金山。周主躬擐甲胄,帶著許多將士陸續登岸,就中有一大將威風凜凜,龍顏虎步與周主相似。有將校曾經戰陣認得是趙匡胤,隨即報明。朱元即下岡至邊、許寨中,與二人語道:“周軍來勢甚銳,未可輕戰。我軍應該守住山麓,相戒勿動。待他銳氣少衰,方可出與交鋒。”
許文縝道:“彼軍遠來,正宜與他速戰,奈何怯戰不前!”言未已,即有軍吏入報道:“周將趙匡胤前來踹營了!”
許文縝立即上馬領兵殺出,邊鎬亦隨了同去,獨朱元留住不行,且語部曲道:“此行必敗。”
果然不多時,邊、許兩軍狼狽奔迴,各說趙匡胤厲害。朱元微哂道:“我說周軍勢盛,不便力爭,兩公不聽忠告,乃有此敗。”
邊、許不肯認錯,還埋怨朱元不救。朱元道:“我若來接應兩公,恐各寨統要失去了。”說罷憤然迴營。
許文縝因此痛恨朱元,密報陳覺,請陳覺表求易帥。陳覺上書彈劾,誣朱元如何驕蹇,如何觀望。李璟信覺疑元,另派武昌節度使楊守忠代元。守忠至濠州,陳覺遂召朱元詣濠州議事。朱元料有他變,喟然歎道:“將帥不才,妒功忌能,恐淮南要被他斷送了。我遲早總是一死,不如就此畢命罷!”
說著拔劍出鞘,意欲自刎。忽一人突入把劍奪住,抗聲說道:“大丈夫何往不富貴,奈何為小人而死!”
不知朱元『性』命如何,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