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李嗣源即位以後,稱明宗皇帝,改元天成元年,立淑妃曹氏為皇後,立子李從厚為太子,封馮道為平章事,封婿石敬瑭為六都衛副使,封郭從謙為景州刺史。從謙既至景州,唐主遣使誅之,夷其三族,以從謙叛莊宗之故也。
嗣源不知書,四方奏事,統令安重誨旁讀。重誨亦不能盡通,因奏請選用文士,上供應對。乃命翰林學士馮道、趙鳳,俱充端明殿學士。端明學士的職位,向無此官,至是創設。重誨自恃功高,未免挾權專恣,盈廷大臣,從此側目。【奈何不以郭崇韜為鑒!】這且慢表。
且說契丹主阿保機,自沙河敗退,未敢入寇。同光年間,反遣使聘唐通好,唐亦釋嫌款待來使,優禮相待。阿保機南和東戰,出擊渤海,進攻扶餘。嗣源即位,遣使姚坤至契丹告哀,且報明新主嗣位。阿保機尚未返西樓,由番官伴坤東行,往謁行幄。姚坤入帳中,但見阿保機錦袍大帶,與妻述律氏對坐。俟姚坤行過了禮,阿保機便啟問道:“聞爾河北有兩天子,可真麽?”
坤答道:“天子因魏州軍『亂』,命總管李令公往討,不幸變起洛陽,禦駕猝崩。總管返兵河北,赴難京師,為眾所推,勉副人望,現已正位有日了。”
阿保機聞言變『色』,突然起座,仰天大哭道:“晉王與我約為兄弟,河北天子,就是我兒,今果因變致亡麽?我聞中國有『亂』,未知確實,正擬率甲馬五萬,來助我兒,隻因渤海未除,坐此遷延,那知我兒竟長逝了!”
說畢複哭,哭畢複說道:“我兒既歿,理應遣人北來,與我商量,新天子怎得自立?”【你算老幾?仿佛無賴。】
姚坤道:“新天子統師二十年,位至大總管,所領精兵三十萬,上應天時,下從人欲,那裏還好延宕呢?”
阿保機尚未及言,長子突欲入帳指駁道:“唐使不必多瀆,爾新天子臣事故主!今擅自稱尊,豈不為過!”
坤正『色』道:“應天順人,豈徇匹夫小節,試問爾天皇王得國,究由何人授受?”
突欲不能再駁,隻好默然。阿保機乃和顏語坤道:“你說的也有道理。”
隨即又語姚坤道:“我聞此兒有宮婢二千,樂官千人,放鷹走狗,嗜酒好『色』,任用不肖,不惜人民,應該遭禍致敗。”
坤答道:“今新天子聖明英武,剔清宿弊,庶政一新,海內慰望,億兆鹹懷。天皇王誠有心修好,令南北人民,共享太平,豈不甚善!”
阿保機道:“我與汝新天子並無宿怨,不妨修好,但須割河北地歸我,我從此決不南侵,與汝國長敦睦誼了!”
坤又說道:“這非使臣所敢與聞!”
阿保機複道:“河北不肯讓我,但與我鎮、定、幽州,也算了事。”
說至此,從案上取過紙筆,令草讓書。
坤朗聲道:“外臣為告哀來此,豈為割地來麽?”
遂繳還紙筆,不肯草寫。
阿保機將他拘住,不使南歸。
在契丹建國的過程中,述律平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在皇位繼承方麵,她的作用更是決定『性』的。
在一係列的西征戰役中,率兵出征的都是阿保機和次子耶律德光(封天下兵馬大元帥),述律平和皇太子耶律突欲則留守皇都。而這段時間,可能也正是形成未來契丹帝位爭奪引線的時間。
原因很簡單:述律平雖然足智多謀,卻是一個極其偏心眼的母親。
述律平一共生了三子一女,按照耶律氏和蕭氏家族世代聯姻的部落習俗,述律平的女兒質古公主嫁給了母親的親弟弟蕭室魯;而述律平的三個兒子則分別是長子耶律突欲、次子耶律德光、幼子耶律李胡。
突欲才華橫溢,十分聰明,他曾經向父親建議立孔廟並按時祭祀,而且對漢學十分精熟——陰陽、音律、醫『藥』、針灸、文章、書畫無所不通,他的丹青繪畫甚至成為後來宋朝的宮廷珍藏。然而述律平不喜歡突欲的主要原因,正是突欲對儒家學術、對漢地製度的推崇。,她認為儒家文化並不適合契丹民族,會把勇悍且藐視規矩的契丹人改造成唯唯諾諾的膽小之輩。——其實,真要照漢人的儒雅要求,突欲還不夠格得很。他雖然學詩學畫修心養『性』,可是從父母那裏繼承來的血統仍然不時要發作一下:好殺。對身邊不慎觸犯他的人,即使是姬妾寵婢,他都要施以烙刑。他的暴燥脾氣把嫁給他的漢妻夏氏嚇得魂飛魄散,以至於請求出家為尼以避丈夫的辣手。不過就算這樣,述律平仍然覺得這個兒子不象契丹人,不夠殺氣騰騰。
次子德光雖然文采有限,但是武略出眾,這一點很合述律平的胃口。而更合她胃口的,還得數德光的婚姻——他迎娶的恰恰是同胞姐妹質古與舅舅蕭室魯的女兒蕭溫——述律平的外孫女兼內侄女。
不過最讓述律平喜愛的,還是最小的兒子李胡。事實上李胡既沒有繼承父母一絲一毫的文韜武略,更沒有為契丹國建立過任何功勳。他隻有一身蠻勁,狠辣方麵倒是和爹娘有幾分相似,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平常心情欠佳之時他就拿人黥麵刺字消氣;若是當真有甚麽事起來時,他就要把人活活剝皮抽筋或者活活拋入水火之中淹死燒死。契丹人上至高官貴族,下至平民奴隸,沒有不怕他的。可是不知為什麽述律平偏偏覺得李胡是最能幹的兒子。
在這方麵,阿保機和妻子的看法完全相反。
阿保機曾經看過兒子們同睡時的姿勢,見李胡縮著頭躲在兩個哥哥後麵睡,非常不滿地說:“李胡是幾個兒子中最差勁的。”後來又讓三個兒子在冰天雪地中外出采薪。次子德光不論幹濕,首先弄了一大抱迴來;長子突欲精選幹燥的柴禾捆紮好才返迴;而李胡怕冷又怕苦,胡『亂』撿了一些,一路上嫌累還丟掉了大半。阿保機再次對幼子大失所望,對述律平說:“大兒巧,二兒誠,小兒子連談都不必談了。”不過阿保機說了也等於白說,述律平就是喜歡這個一無是處的小兒子李胡。
在阿保機率部西征的歲月裏,次子德光戰功卓然,逐漸掌握了契丹國的軍事實權;而太子突欲非但沒有立下絲毫功勞,反而和怎麽看他都不順眼的母親一起局促在皇都中,述律平橫挑鼻子豎挑眼,結果可想而知。
天讚四年夏四月,阿保機和德光西征凱旋,短暫休養後於十二月開始東征渤海國,述律平帶著太子突欲一齊隨行。
渤海國很快就被契丹軍隊手到擒來。而令人驚訝的事情也就在這時候發生了。
阿保機將渤海國改稱為“東丹國”,國都名天福,將隨軍的皇太子突欲冊封為東丹國主“人皇王”,賜給突欲天子冠服,建元甘霹,同時在東丹國施行漢法,建立百官製度。突欲是皇太子,阿保機將他單獨留在遙遠的東丹,不能不讓人懷疑是不是述律平在其中起了相當的作用——這個東丹“人皇王”,不過是她勸說阿保機更換太子的第一步而已。
突欲似乎也猜測出了這一安排背後隱藏著母親怎樣的用意,他是哭著去做這個“人皇王”的。
隻是人算不如天算,述律平剛剛把看不順眼的大兒子留在渤海國不到三個月,她剛到五十五歲年紀的丈夫阿保機就在天讚五年(公元926)七月甲戌日死在了返迴皇都的路上,地點在扶餘城(即黃龍府,今吉林農安)。而這個時候,契丹皇太子的名份還屬於東丹“人皇王”耶律圖欲。
不用說,阿保機不合時宜地死去,打『亂』了述律平更改繼承人的步伐。
述律平並不甘心將契丹國的帝位傳給自己討厭的兒子突欲。為了達成變換皇儲的心願,她在阿保機去世後的第八天宣布,主少國疑,由自己臨朝稱製代行皇權。實際上這時候的突欲已經二十八歲啦。
臨朝稱製後的述律平,開始不遺餘力地鏟除她認為可能會妨礙自己易儲大計的“異己”。
阿保機死後不久,她便將掌握重權的阿保機舊臣都召集了起來。
《契丹國誌》裏有精彩的會議記錄。
後(述律平)問:“汝思先帝乎?”
眾答曰:“受先帝恩,豈得不思!”
後曰:“果思之,宜往見之。”
說實話,任何人在這種時候,都會做如此迴答,隻是所有的大臣們都沒有料到,這樣迴答問題的背後,居然會引出述律平打蛇隨杆上的決定。但事到如今,他們悔之晚矣,站在高台上的述律平以看砧板上魚肉的眼神看著這群曾經跟隨阿保機出生入死的文武重臣,不容分說地把他們統統砍了腦袋,拿去殉葬。
大臣們無故被殺,他們的眷屬當然哭鬧不已。述律平卻蠻橫地迴複她們:“我如今寡居,你們也不應該有丈夫,應該和我一樣守寡!”【全沒道理。】
此後,凡是被她起了疑心的官員貴戚,她都隨便找件事情對此人道:“為我傳話先帝。”然後便將他拉到阿保機靈前殺掉了事。
述律平濫殺功臣,契丹官員是無處可逃,漢人官員還有故國可奔,於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前後兩任盧龍節度使盧文進、張希崇先後帶著數以十萬計的兵員、輜重逃歸後唐。
原平州刺史趙思溫,是在幽州戰役中向耶律德光投誠的漢人,照理說他當初歸附的是耶律德光,實在劃不進被鏟除的名單中,但是述律平還是找上了他,要他去“侍奉先帝”。
趙思溫不象那些一根腸子直到底的契丹官員,他站起身來,當著滿朝文武向述律平發問:“先帝親近之人莫過於太後,太後為何不以身殉?我等臣子前去侍奉,哪能如先帝之意?”
述律平一愣,挖坑挖了這麽久,這次差點自已掉進去。然而,久經官場的述律平馬上反應了過來,說:“我的孩子還小啊,國家現在無主,動『蕩』不安,我怎麽能去殉葬呢?”說著她揮動金刀,毫不遲疑地將自己的右手齊腕砍下,然後鎮定自若地命人將這隻手送到阿保機棺內代自己“從殉”。
太後自斷手腕的狠辣勁頭,比她『逼』別人殉葬更具殺傷力,從此所有的皇親國戚、滿朝文武都對述律平畏如虎蠍,對她的主張再不敢違抗。述律平更改皇儲的條件已經完全成熟。
耶律阿保機是頭年七月死去的,第二年的十一月,阿保機正式入葬陵寢之後,皇太子突欲率領群臣向述律平請命:“皇子大元帥(德光)勳望,中外攸屬,宜承大統。”主動要求將契丹皇位讓給母親喜愛的弟弟。
這個節骨眼上,樂享其成的述律平反倒不急於摘果子了,她將中原王朝讓位的把戲搞起了契丹翻版。
述律平讓名義上的太子突欲和皇子德光騎馬並立,然後對貴族和官員們發話道:“他們都是我的兒子,我對他們一樣重視,現在請大家為國選君,牽起你們心目中最合適的新帝的馬韁。”
早被述律平殺戮嚇破了膽子的眾人都知道述律平說的不過是場麵話,他們哪敢怠慢!紛紛搶著去拉德光的馬韁,太子突欲隻能孤零零地呆在一邊。這樣的推選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述律平見目的達到,也就“順從”民意了。
天顯二年十一月壬申,二十五歲的耶律德光在傳統的燔柴禮之後,於宣政殿正式即契丹帝位,即遼太宗。述律平被尊為“應天皇太後”,她的外孫女蕭溫則被既是舅舅又是丈夫的耶律德光冊立為皇後。
德光即位。令突欲仍歸東丹。
德光『性』頗孝謹,每遇太後有恙,憂急異常,甚至不進飲食。太後疾愈,仍複常態【不知是否做作】。越三年始改元天顯。述律太後素有智謀,德光亦勇略過人,所以契丹國雄長北方。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嗣源不知書,四方奏事,統令安重誨旁讀。重誨亦不能盡通,因奏請選用文士,上供應對。乃命翰林學士馮道、趙鳳,俱充端明殿學士。端明學士的職位,向無此官,至是創設。重誨自恃功高,未免挾權專恣,盈廷大臣,從此側目。【奈何不以郭崇韜為鑒!】這且慢表。
且說契丹主阿保機,自沙河敗退,未敢入寇。同光年間,反遣使聘唐通好,唐亦釋嫌款待來使,優禮相待。阿保機南和東戰,出擊渤海,進攻扶餘。嗣源即位,遣使姚坤至契丹告哀,且報明新主嗣位。阿保機尚未返西樓,由番官伴坤東行,往謁行幄。姚坤入帳中,但見阿保機錦袍大帶,與妻述律氏對坐。俟姚坤行過了禮,阿保機便啟問道:“聞爾河北有兩天子,可真麽?”
坤答道:“天子因魏州軍『亂』,命總管李令公往討,不幸變起洛陽,禦駕猝崩。總管返兵河北,赴難京師,為眾所推,勉副人望,現已正位有日了。”
阿保機聞言變『色』,突然起座,仰天大哭道:“晉王與我約為兄弟,河北天子,就是我兒,今果因變致亡麽?我聞中國有『亂』,未知確實,正擬率甲馬五萬,來助我兒,隻因渤海未除,坐此遷延,那知我兒竟長逝了!”
說畢複哭,哭畢複說道:“我兒既歿,理應遣人北來,與我商量,新天子怎得自立?”【你算老幾?仿佛無賴。】
姚坤道:“新天子統師二十年,位至大總管,所領精兵三十萬,上應天時,下從人欲,那裏還好延宕呢?”
阿保機尚未及言,長子突欲入帳指駁道:“唐使不必多瀆,爾新天子臣事故主!今擅自稱尊,豈不為過!”
坤正『色』道:“應天順人,豈徇匹夫小節,試問爾天皇王得國,究由何人授受?”
突欲不能再駁,隻好默然。阿保機乃和顏語坤道:“你說的也有道理。”
隨即又語姚坤道:“我聞此兒有宮婢二千,樂官千人,放鷹走狗,嗜酒好『色』,任用不肖,不惜人民,應該遭禍致敗。”
坤答道:“今新天子聖明英武,剔清宿弊,庶政一新,海內慰望,億兆鹹懷。天皇王誠有心修好,令南北人民,共享太平,豈不甚善!”
阿保機道:“我與汝新天子並無宿怨,不妨修好,但須割河北地歸我,我從此決不南侵,與汝國長敦睦誼了!”
坤又說道:“這非使臣所敢與聞!”
阿保機複道:“河北不肯讓我,但與我鎮、定、幽州,也算了事。”
說至此,從案上取過紙筆,令草讓書。
坤朗聲道:“外臣為告哀來此,豈為割地來麽?”
遂繳還紙筆,不肯草寫。
阿保機將他拘住,不使南歸。
在契丹建國的過程中,述律平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在皇位繼承方麵,她的作用更是決定『性』的。
在一係列的西征戰役中,率兵出征的都是阿保機和次子耶律德光(封天下兵馬大元帥),述律平和皇太子耶律突欲則留守皇都。而這段時間,可能也正是形成未來契丹帝位爭奪引線的時間。
原因很簡單:述律平雖然足智多謀,卻是一個極其偏心眼的母親。
述律平一共生了三子一女,按照耶律氏和蕭氏家族世代聯姻的部落習俗,述律平的女兒質古公主嫁給了母親的親弟弟蕭室魯;而述律平的三個兒子則分別是長子耶律突欲、次子耶律德光、幼子耶律李胡。
突欲才華橫溢,十分聰明,他曾經向父親建議立孔廟並按時祭祀,而且對漢學十分精熟——陰陽、音律、醫『藥』、針灸、文章、書畫無所不通,他的丹青繪畫甚至成為後來宋朝的宮廷珍藏。然而述律平不喜歡突欲的主要原因,正是突欲對儒家學術、對漢地製度的推崇。,她認為儒家文化並不適合契丹民族,會把勇悍且藐視規矩的契丹人改造成唯唯諾諾的膽小之輩。——其實,真要照漢人的儒雅要求,突欲還不夠格得很。他雖然學詩學畫修心養『性』,可是從父母那裏繼承來的血統仍然不時要發作一下:好殺。對身邊不慎觸犯他的人,即使是姬妾寵婢,他都要施以烙刑。他的暴燥脾氣把嫁給他的漢妻夏氏嚇得魂飛魄散,以至於請求出家為尼以避丈夫的辣手。不過就算這樣,述律平仍然覺得這個兒子不象契丹人,不夠殺氣騰騰。
次子德光雖然文采有限,但是武略出眾,這一點很合述律平的胃口。而更合她胃口的,還得數德光的婚姻——他迎娶的恰恰是同胞姐妹質古與舅舅蕭室魯的女兒蕭溫——述律平的外孫女兼內侄女。
不過最讓述律平喜愛的,還是最小的兒子李胡。事實上李胡既沒有繼承父母一絲一毫的文韜武略,更沒有為契丹國建立過任何功勳。他隻有一身蠻勁,狠辣方麵倒是和爹娘有幾分相似,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平常心情欠佳之時他就拿人黥麵刺字消氣;若是當真有甚麽事起來時,他就要把人活活剝皮抽筋或者活活拋入水火之中淹死燒死。契丹人上至高官貴族,下至平民奴隸,沒有不怕他的。可是不知為什麽述律平偏偏覺得李胡是最能幹的兒子。
在這方麵,阿保機和妻子的看法完全相反。
阿保機曾經看過兒子們同睡時的姿勢,見李胡縮著頭躲在兩個哥哥後麵睡,非常不滿地說:“李胡是幾個兒子中最差勁的。”後來又讓三個兒子在冰天雪地中外出采薪。次子德光不論幹濕,首先弄了一大抱迴來;長子突欲精選幹燥的柴禾捆紮好才返迴;而李胡怕冷又怕苦,胡『亂』撿了一些,一路上嫌累還丟掉了大半。阿保機再次對幼子大失所望,對述律平說:“大兒巧,二兒誠,小兒子連談都不必談了。”不過阿保機說了也等於白說,述律平就是喜歡這個一無是處的小兒子李胡。
在阿保機率部西征的歲月裏,次子德光戰功卓然,逐漸掌握了契丹國的軍事實權;而太子突欲非但沒有立下絲毫功勞,反而和怎麽看他都不順眼的母親一起局促在皇都中,述律平橫挑鼻子豎挑眼,結果可想而知。
天讚四年夏四月,阿保機和德光西征凱旋,短暫休養後於十二月開始東征渤海國,述律平帶著太子突欲一齊隨行。
渤海國很快就被契丹軍隊手到擒來。而令人驚訝的事情也就在這時候發生了。
阿保機將渤海國改稱為“東丹國”,國都名天福,將隨軍的皇太子突欲冊封為東丹國主“人皇王”,賜給突欲天子冠服,建元甘霹,同時在東丹國施行漢法,建立百官製度。突欲是皇太子,阿保機將他單獨留在遙遠的東丹,不能不讓人懷疑是不是述律平在其中起了相當的作用——這個東丹“人皇王”,不過是她勸說阿保機更換太子的第一步而已。
突欲似乎也猜測出了這一安排背後隱藏著母親怎樣的用意,他是哭著去做這個“人皇王”的。
隻是人算不如天算,述律平剛剛把看不順眼的大兒子留在渤海國不到三個月,她剛到五十五歲年紀的丈夫阿保機就在天讚五年(公元926)七月甲戌日死在了返迴皇都的路上,地點在扶餘城(即黃龍府,今吉林農安)。而這個時候,契丹皇太子的名份還屬於東丹“人皇王”耶律圖欲。
不用說,阿保機不合時宜地死去,打『亂』了述律平更改繼承人的步伐。
述律平並不甘心將契丹國的帝位傳給自己討厭的兒子突欲。為了達成變換皇儲的心願,她在阿保機去世後的第八天宣布,主少國疑,由自己臨朝稱製代行皇權。實際上這時候的突欲已經二十八歲啦。
臨朝稱製後的述律平,開始不遺餘力地鏟除她認為可能會妨礙自己易儲大計的“異己”。
阿保機死後不久,她便將掌握重權的阿保機舊臣都召集了起來。
《契丹國誌》裏有精彩的會議記錄。
後(述律平)問:“汝思先帝乎?”
眾答曰:“受先帝恩,豈得不思!”
後曰:“果思之,宜往見之。”
說實話,任何人在這種時候,都會做如此迴答,隻是所有的大臣們都沒有料到,這樣迴答問題的背後,居然會引出述律平打蛇隨杆上的決定。但事到如今,他們悔之晚矣,站在高台上的述律平以看砧板上魚肉的眼神看著這群曾經跟隨阿保機出生入死的文武重臣,不容分說地把他們統統砍了腦袋,拿去殉葬。
大臣們無故被殺,他們的眷屬當然哭鬧不已。述律平卻蠻橫地迴複她們:“我如今寡居,你們也不應該有丈夫,應該和我一樣守寡!”【全沒道理。】
此後,凡是被她起了疑心的官員貴戚,她都隨便找件事情對此人道:“為我傳話先帝。”然後便將他拉到阿保機靈前殺掉了事。
述律平濫殺功臣,契丹官員是無處可逃,漢人官員還有故國可奔,於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前後兩任盧龍節度使盧文進、張希崇先後帶著數以十萬計的兵員、輜重逃歸後唐。
原平州刺史趙思溫,是在幽州戰役中向耶律德光投誠的漢人,照理說他當初歸附的是耶律德光,實在劃不進被鏟除的名單中,但是述律平還是找上了他,要他去“侍奉先帝”。
趙思溫不象那些一根腸子直到底的契丹官員,他站起身來,當著滿朝文武向述律平發問:“先帝親近之人莫過於太後,太後為何不以身殉?我等臣子前去侍奉,哪能如先帝之意?”
述律平一愣,挖坑挖了這麽久,這次差點自已掉進去。然而,久經官場的述律平馬上反應了過來,說:“我的孩子還小啊,國家現在無主,動『蕩』不安,我怎麽能去殉葬呢?”說著她揮動金刀,毫不遲疑地將自己的右手齊腕砍下,然後鎮定自若地命人將這隻手送到阿保機棺內代自己“從殉”。
太後自斷手腕的狠辣勁頭,比她『逼』別人殉葬更具殺傷力,從此所有的皇親國戚、滿朝文武都對述律平畏如虎蠍,對她的主張再不敢違抗。述律平更改皇儲的條件已經完全成熟。
耶律阿保機是頭年七月死去的,第二年的十一月,阿保機正式入葬陵寢之後,皇太子突欲率領群臣向述律平請命:“皇子大元帥(德光)勳望,中外攸屬,宜承大統。”主動要求將契丹皇位讓給母親喜愛的弟弟。
這個節骨眼上,樂享其成的述律平反倒不急於摘果子了,她將中原王朝讓位的把戲搞起了契丹翻版。
述律平讓名義上的太子突欲和皇子德光騎馬並立,然後對貴族和官員們發話道:“他們都是我的兒子,我對他們一樣重視,現在請大家為國選君,牽起你們心目中最合適的新帝的馬韁。”
早被述律平殺戮嚇破了膽子的眾人都知道述律平說的不過是場麵話,他們哪敢怠慢!紛紛搶著去拉德光的馬韁,太子突欲隻能孤零零地呆在一邊。這樣的推選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述律平見目的達到,也就“順從”民意了。
天顯二年十一月壬申,二十五歲的耶律德光在傳統的燔柴禮之後,於宣政殿正式即契丹帝位,即遼太宗。述律平被尊為“應天皇太後”,她的外孫女蕭溫則被既是舅舅又是丈夫的耶律德光冊立為皇後。
德光即位。令突欲仍歸東丹。
德光『性』頗孝謹,每遇太後有恙,憂急異常,甚至不進飲食。太後疾愈,仍複常態【不知是否做作】。越三年始改元天顯。述律太後素有智謀,德光亦勇略過人,所以契丹國雄長北方。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