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在太廟前廝殺的眾人,眼睜睜的看著那幾人飛出半掩著的太廟正門,重重的跌到地上,生死不知。自然,這一幕也被曹牷看在眼中。他有些慶幸自己被蕭和一把拉住,否則,自己可能也是這般下場。
原來,大宋的太廟,通常情況下是不允許旁人進入的。即便是當今的天子也不可隨意進出的。傳說是因為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在這太廟的正殿中封存了一件影響大宋國運的物件。隻允許每一代君王於每年的四季祭祀,以及和新天子即位時方可入廟謁見。
而來自後世的蕭和卻是知道,這東西其實就是趙匡胤於建隆三年所刻的一方石碑,立於太廟寢殿的夾室之中。在南宋詩人陸遊的《避暑漫抄》記載這塊石碑高約七八尺,寬約四尺有餘,稱作“太祖誓碑”。而太廟平常的日子裏大門緊閉,誓碑也用銷金黃慢遮蔽的嚴嚴實實,任何人都不得觀看。每逢當朝天子謁見時,也隻有一名不識字的小黃門跟隨,其餘的人遠遠站在一旁,不敢仰視。
至於這誓碑之上的內容,無非就是三條:第一條是“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第二條是“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而最後一條便像是一條詛咒一般:“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翻譯成現代漢語的意思就是:一、保全柴氏子孫;二、不殺士大夫與批評朝政的人;三、子孫若是不遵守前兩條,必遭天譴!
不過眼下,這太祖誓碑以及上麵所鐫刻的內容,卻是大宋開國以來最大的秘密。直到靖康之變後才為人所知。蕭和雖然一清二楚,卻也不敢讓旁人知道。因為,一旦透露出去,他便解釋不清自己為何會知道隻有大宋曆代君王才知道的事。結果自然是以大不敬的欺君之罪而落得個萬劫不複的下場。
所以,當曹牷想要不顧一切的衝進太廟正殿之中時,蕭和便不顧一切的將他攔了下來。這個曹牷雖然讓人討厭,可也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去送死。不過,出乎蕭和意料的是,這太廟正殿之中居然藏著以為大高手。幾個唿吸之間便將闖入太廟正殿之中的家夥直接打了出來。
“你知道這大殿之中有高手?”曹牷看著在地上抽搐的幾個人,心有餘悸的問道。蕭和連忙有些心虛的吼道:“你小子不知道這太廟大殿咱們不能隨便進去嗎?”曹牷此刻早已像是做錯了事的孩子一般,一下子便被蕭和的怒吼鎮住。也未多想,便同一幹宿衛禁軍上前擊殺那夥闖入宮中的歹人。很快,那夥人便被殺的越來越少。
“留活口!”正當禁軍們打算將這些人趕盡殺絕的時候,蕭和連忙跳出來大聲喊道。這時候,被圍的最後幾人眼看突圍無望,其中兩人便將手中的早已沾滿血跡的刀往自己頸前一橫,同時大聲唿喊道:“為恭皇帝報仇!為天下人除害!”緊接著,便狠狠的一抹,頓時,鮮血飛濺而出。而剩下的幾人,也咬破嘴中早已含著的毒囊,倒在地上一命嗚唿。
“真是晦氣!一個活口也沒抓住!”曹牷啐了口唾沫,將手中的刀擦幹血跡,收迴刀鞘之中。而蕭和則是反複的迴想著方才這幾人自戕時的一舉一動,心中的疑惑卻是越來越大。而這場發生在皇城之內的廝殺,便這般不明不白的結束了。蕭和甚至連對手都沒有弄清楚。如此的結局,也是蕭和萬萬沒有想到的。
“為恭皇帝報仇!為天下人除害!”蕭和的最終呢喃著這兩句話。此時,完成藉田大典的趙禎等人,也已經朝著皇城的方向而來。於是,蕭和等人連忙將太廟前的廝殺現場清理幹淨。不過,似乎所有的人都有默契一般,誰也不去過問那太廟大殿之中神秘高手的事情。
很快,時間便來到了傍晚。在處理完一天的事物之後,趙禎也終於有時間去料理一番這起歹人擅闖太廟的事情了。時間緊迫的他,隻能選擇一邊用膳,一邊思索如何才能趕在所有朝臣知曉此事之前,拿出一個讓人信服的理由。特別是當他得知歹人在自殺前喊出了“為恭皇帝報仇”之類的話,更是牽扯到太祖皇帝的聲譽。一旦處理不當,隻怕會讓大宋在天下人麵前顏麵掃地。甚至會動搖國本,引發新的動蕩。
“究竟是何人想出如此歹毒的計策?”趙禎心中感到了一絲恐懼。這時候,同樣滿腹狐疑的蕭和,也在趙禎貼身服侍的大太監的帶領下,來到了趙禎所在的垂拱殿前。
“二郎稍候,官家正在用膳。”大太監微笑著說道。
“有勞陳內侍!”蕭和拱手道。原來趙禎身邊的這個太監也姓陳,不知道和戲曲之中那個著名的太監陳琳有何關聯?蕭和一邊等待,一邊胡思亂想起來。大約一盞茶的功夫,陳內侍悄悄退了出來道:“二郎,官家讓你過去說話。”於是,蕭和便在他的帶領下來到了,來到了趙禎的麵前。此時,趙禎還在吃著東西,顯然,他已經迫不及待要見蕭和了。
“草民蕭和見過陛下!”蕭和微微躬身道。在宋代,是不必動不動就行三跪九叩的大禮的。是以蕭和並沒有跪拜。而這時,趙禎也放下了手中那精致的青色瓷碗,微笑著說道:“二郎,你可是有官身的,見了朕可得稱‘臣’才是。難道嫌營指揮使的官銜小了不成?”
蕭和一聽,忙道:“臣不敢,隻是見到陛下有些緊張。”趙禎聽罷,便不再追問,而是指著一旁的一張空的凳子道:“坐下吧,若是沒有用膳,便同朕一起用一些!”蕭和也沒有推遲,忙活了一天,獨自早就在唱空城計了。再說,中國人都有在餐桌上談事情的傳統。正好可以讓他減少一些麵對皇帝的壓力。而趙禎麵對這個比自己小了不到十歲的年輕人,心中總是不覺生出一絲無以言表的欣賞。於是,蕭和便拿起方才內侍們試食的那副碗筷,老實不客氣的吃了起來。
原來,大宋的太廟,通常情況下是不允許旁人進入的。即便是當今的天子也不可隨意進出的。傳說是因為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在這太廟的正殿中封存了一件影響大宋國運的物件。隻允許每一代君王於每年的四季祭祀,以及和新天子即位時方可入廟謁見。
而來自後世的蕭和卻是知道,這東西其實就是趙匡胤於建隆三年所刻的一方石碑,立於太廟寢殿的夾室之中。在南宋詩人陸遊的《避暑漫抄》記載這塊石碑高約七八尺,寬約四尺有餘,稱作“太祖誓碑”。而太廟平常的日子裏大門緊閉,誓碑也用銷金黃慢遮蔽的嚴嚴實實,任何人都不得觀看。每逢當朝天子謁見時,也隻有一名不識字的小黃門跟隨,其餘的人遠遠站在一旁,不敢仰視。
至於這誓碑之上的內容,無非就是三條:第一條是“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第二條是“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而最後一條便像是一條詛咒一般:“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翻譯成現代漢語的意思就是:一、保全柴氏子孫;二、不殺士大夫與批評朝政的人;三、子孫若是不遵守前兩條,必遭天譴!
不過眼下,這太祖誓碑以及上麵所鐫刻的內容,卻是大宋開國以來最大的秘密。直到靖康之變後才為人所知。蕭和雖然一清二楚,卻也不敢讓旁人知道。因為,一旦透露出去,他便解釋不清自己為何會知道隻有大宋曆代君王才知道的事。結果自然是以大不敬的欺君之罪而落得個萬劫不複的下場。
所以,當曹牷想要不顧一切的衝進太廟正殿之中時,蕭和便不顧一切的將他攔了下來。這個曹牷雖然讓人討厭,可也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去送死。不過,出乎蕭和意料的是,這太廟正殿之中居然藏著以為大高手。幾個唿吸之間便將闖入太廟正殿之中的家夥直接打了出來。
“你知道這大殿之中有高手?”曹牷看著在地上抽搐的幾個人,心有餘悸的問道。蕭和連忙有些心虛的吼道:“你小子不知道這太廟大殿咱們不能隨便進去嗎?”曹牷此刻早已像是做錯了事的孩子一般,一下子便被蕭和的怒吼鎮住。也未多想,便同一幹宿衛禁軍上前擊殺那夥闖入宮中的歹人。很快,那夥人便被殺的越來越少。
“留活口!”正當禁軍們打算將這些人趕盡殺絕的時候,蕭和連忙跳出來大聲喊道。這時候,被圍的最後幾人眼看突圍無望,其中兩人便將手中的早已沾滿血跡的刀往自己頸前一橫,同時大聲唿喊道:“為恭皇帝報仇!為天下人除害!”緊接著,便狠狠的一抹,頓時,鮮血飛濺而出。而剩下的幾人,也咬破嘴中早已含著的毒囊,倒在地上一命嗚唿。
“真是晦氣!一個活口也沒抓住!”曹牷啐了口唾沫,將手中的刀擦幹血跡,收迴刀鞘之中。而蕭和則是反複的迴想著方才這幾人自戕時的一舉一動,心中的疑惑卻是越來越大。而這場發生在皇城之內的廝殺,便這般不明不白的結束了。蕭和甚至連對手都沒有弄清楚。如此的結局,也是蕭和萬萬沒有想到的。
“為恭皇帝報仇!為天下人除害!”蕭和的最終呢喃著這兩句話。此時,完成藉田大典的趙禎等人,也已經朝著皇城的方向而來。於是,蕭和等人連忙將太廟前的廝殺現場清理幹淨。不過,似乎所有的人都有默契一般,誰也不去過問那太廟大殿之中神秘高手的事情。
很快,時間便來到了傍晚。在處理完一天的事物之後,趙禎也終於有時間去料理一番這起歹人擅闖太廟的事情了。時間緊迫的他,隻能選擇一邊用膳,一邊思索如何才能趕在所有朝臣知曉此事之前,拿出一個讓人信服的理由。特別是當他得知歹人在自殺前喊出了“為恭皇帝報仇”之類的話,更是牽扯到太祖皇帝的聲譽。一旦處理不當,隻怕會讓大宋在天下人麵前顏麵掃地。甚至會動搖國本,引發新的動蕩。
“究竟是何人想出如此歹毒的計策?”趙禎心中感到了一絲恐懼。這時候,同樣滿腹狐疑的蕭和,也在趙禎貼身服侍的大太監的帶領下,來到了趙禎所在的垂拱殿前。
“二郎稍候,官家正在用膳。”大太監微笑著說道。
“有勞陳內侍!”蕭和拱手道。原來趙禎身邊的這個太監也姓陳,不知道和戲曲之中那個著名的太監陳琳有何關聯?蕭和一邊等待,一邊胡思亂想起來。大約一盞茶的功夫,陳內侍悄悄退了出來道:“二郎,官家讓你過去說話。”於是,蕭和便在他的帶領下來到了,來到了趙禎的麵前。此時,趙禎還在吃著東西,顯然,他已經迫不及待要見蕭和了。
“草民蕭和見過陛下!”蕭和微微躬身道。在宋代,是不必動不動就行三跪九叩的大禮的。是以蕭和並沒有跪拜。而這時,趙禎也放下了手中那精致的青色瓷碗,微笑著說道:“二郎,你可是有官身的,見了朕可得稱‘臣’才是。難道嫌營指揮使的官銜小了不成?”
蕭和一聽,忙道:“臣不敢,隻是見到陛下有些緊張。”趙禎聽罷,便不再追問,而是指著一旁的一張空的凳子道:“坐下吧,若是沒有用膳,便同朕一起用一些!”蕭和也沒有推遲,忙活了一天,獨自早就在唱空城計了。再說,中國人都有在餐桌上談事情的傳統。正好可以讓他減少一些麵對皇帝的壓力。而趙禎麵對這個比自己小了不到十歲的年輕人,心中總是不覺生出一絲無以言表的欣賞。於是,蕭和便拿起方才內侍們試食的那副碗筷,老實不客氣的吃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