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緊閉城門,高掛免戰牌,如是守了幾日,七月初一傍晚,忽召各營主副將,明令翌日出城,攻下特木爾,整個戰法布置中規中矩,說不上好,但也絕對挑不出毛病,中軍帳數經推演,各自都明白,明日避無可避,一場你死我活,你不死我就死的硬戰。
各營磨刀霍霍,枕戈待旦,不知是誰開始唱塞外曲,將士們俱皆輕聲附和:
喊一聲爹娘,阿寶離家守北疆
天寒地凍,一白琅
阿寶一腔血,願灑黃沙場
喊一聲姑娘,阿寶離家守北疆
離情依依,一聲郎
阿寶一生情,願迴吾故鄉
......
古來征戰幾人迴,周宣默默聽著四處迴蕩的歌聲,這是離曲,是哀歌,更是北疆男兒的戰歌,哀而不傷,詞短情長——馬革裹屍,沙場赴死,到底拿命護了一方安寧,護了身後的故國家園。
這群會在出征前唱歌的糙漢子,就是本王的袍澤,本王的兄弟。周宣換上重甲,手執慣用的黃金長戟,腰板筆直,定定坐於帳中。
七月初一是北疆的情兒節,未婚男女們高歌飲酒,互訴衷腸,北疆民風彪悍,動了情,幕天席地即可來上一發,勒太傅常以此斥其蠻不通禮,周宣卻覺著,甚好。
朦朧夜色中,張常功走路都有些發晃,一雙長手卻甩得老高,疾步入得中軍帳,兩眼精光燈燭般透亮,嚇得周宣身形一晃,笑罵道:“長工,你撬了主家的糧倉不成,興奮成這般模樣。”
張常功嘻嘻笑,說話竟有些不大利索:“軟......咳咳......殿下,耗子包圓了。”
周宣倏地起身:“傳令,夜襲。”
第17章 靜好
這一戰被稱為流火之役,鎮北酒神憑此役一躍登上鎮北戰神的寶座,與軍神黎詡比肩。至於後世傳言安親王身高九尺,形如鐵塔,有通天徹地之能,黃金長戟所及之處,山崩海嘯,猶如神跡,實在謬誤,但若用來誘騙小男生習武參軍,效果還是極佳的。
周宣親率鎮北、西北、幹中全軍出擊,輕騎營打頭陣,直衝特木爾環蛇蛇尾的曷衣、金研部。
北疆放任輕騎營突入蛇身,鹿哨一響,索布、阿木爾、胡魯三部圍殺,輕騎部似要重蹈覆轍。
然天元帥旗軍車高轅之上,一人仙風道骨,墨發飛揚,玄毓道尊超凡脫俗,似即將飛升而去的仙人,手持古琴一天秋,琴音震空,輕騎營的戰馬絲毫不受毒粉影響,鎮北王者之師的風範在三部圍殺中凸現無遺,進退,攻防,配合,掩護,穿插,擊殺,教科書般給北疆十三部的遊勇們上了一堂騎戰課。
照理說,顓瑞會立即派八大王部的軍隊迅速增援,然而,八大王部沒有反應,周宣登上車轅,長戟向北:“全軍壓進,都給本王跑起來——”
北疆無往不利的環蛇陣告破,徹底讓周宣打懵,流火一役,殲敵四萬,俘虜三萬,北疆十三部元氣大傷,周宣得勢不饒人,縱兵追擊,將顓瑞趕入極北苦地,天元的疆域大開三分之一,整個北疆,納入仁順帝治下,再無兵禍。
流火之役前前後後歷時兩月,捷報雪片般飛入盛京,周宣戰神之名不徑而走。
仁順帝七道密旨召安親王迴朝,周宣一概不理,把戰後繁瑣的軍務留給張常功與明月繁星,周宣親自擬了個摺子交給黎璽凡,令其上呈聖聽,自己陪著玄毓,後麵尾隨一隻莫聽雨,三人輕裝簡行,從幹中入江南,遊山玩水去也。
呃,好吧,其實是玄毓嫌棄小徒弟一身殺伐血氣過濃,令其拜謁天元各處道觀,布施積善,以消殺孽。
周燁收到安親王手書奏摺時,正值朝會,少年天子取下封泥,展箋一閱,冷顏帝麵無表情:“列位臣工,剛剛得安親王手書奏報,北疆全域,已納入天元旗下,安親王少年將才,為我天元開疆拓土,功勳卓績,朕有此肱骨兄長,朕之幸也,國之幸也。”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宋陽自上次奏了個賜死安親王的摺子,就被萬歲爺不待見,兵部大小事務諸多刁難,這迴可算長了眼力勁,第一個出來表態恭賀自家陛下。
左丞相上官澈也上前一步,持笏而語:“陛下真龍天子,得上天佑護,宣殿下武曲轉世,乃頭號功臣,天元世代千秋,國運永昌。”
眾臣:“世代千秋,國運永昌,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安親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
入秋之後江南繁花之地日漸寒涼,周宣在吳地逗留了三個月,沒辦法,誰讓此地道觀頗多,若不是三弟周櫟是玄毓親自指定的道尊傳人,周宣都要懷疑師父是不是真要自己出家當道士,天天跟著玄毓師父吃齋念道抄經布施,比打仗還累。
一直捱到霜降,周宣方得脫身,這些時日每到一處驛站都得先寫家書報平安,否則盛京天子要把安親王丟進四海通緝令裏去。
西嶺之亂平得很快,黎詡領著一幫少爺兵立了平反的軍功,這跟安親王平北疆戰禍不同,一幹朝臣哪家沒跟京畿營禦林軍有個牽扯,於是歌功頌德的奏摺漫天飄,皇帝難拂眾意,隻得封了好些沒用的虛銜給黎詡,諸如太子太保,世襲國公,天元武聖,黎詡一一受了,高興得很,慶功宴上喝得爛醉,擲了兵符帥印,周燁假意責問,黎詡大笑:“臣且歇著,好好看看王都繁華,得給周如意娶個師娘迴去。”
</br>
各營磨刀霍霍,枕戈待旦,不知是誰開始唱塞外曲,將士們俱皆輕聲附和:
喊一聲爹娘,阿寶離家守北疆
天寒地凍,一白琅
阿寶一腔血,願灑黃沙場
喊一聲姑娘,阿寶離家守北疆
離情依依,一聲郎
阿寶一生情,願迴吾故鄉
......
古來征戰幾人迴,周宣默默聽著四處迴蕩的歌聲,這是離曲,是哀歌,更是北疆男兒的戰歌,哀而不傷,詞短情長——馬革裹屍,沙場赴死,到底拿命護了一方安寧,護了身後的故國家園。
這群會在出征前唱歌的糙漢子,就是本王的袍澤,本王的兄弟。周宣換上重甲,手執慣用的黃金長戟,腰板筆直,定定坐於帳中。
七月初一是北疆的情兒節,未婚男女們高歌飲酒,互訴衷腸,北疆民風彪悍,動了情,幕天席地即可來上一發,勒太傅常以此斥其蠻不通禮,周宣卻覺著,甚好。
朦朧夜色中,張常功走路都有些發晃,一雙長手卻甩得老高,疾步入得中軍帳,兩眼精光燈燭般透亮,嚇得周宣身形一晃,笑罵道:“長工,你撬了主家的糧倉不成,興奮成這般模樣。”
張常功嘻嘻笑,說話竟有些不大利索:“軟......咳咳......殿下,耗子包圓了。”
周宣倏地起身:“傳令,夜襲。”
第17章 靜好
這一戰被稱為流火之役,鎮北酒神憑此役一躍登上鎮北戰神的寶座,與軍神黎詡比肩。至於後世傳言安親王身高九尺,形如鐵塔,有通天徹地之能,黃金長戟所及之處,山崩海嘯,猶如神跡,實在謬誤,但若用來誘騙小男生習武參軍,效果還是極佳的。
周宣親率鎮北、西北、幹中全軍出擊,輕騎營打頭陣,直衝特木爾環蛇蛇尾的曷衣、金研部。
北疆放任輕騎營突入蛇身,鹿哨一響,索布、阿木爾、胡魯三部圍殺,輕騎部似要重蹈覆轍。
然天元帥旗軍車高轅之上,一人仙風道骨,墨發飛揚,玄毓道尊超凡脫俗,似即將飛升而去的仙人,手持古琴一天秋,琴音震空,輕騎營的戰馬絲毫不受毒粉影響,鎮北王者之師的風範在三部圍殺中凸現無遺,進退,攻防,配合,掩護,穿插,擊殺,教科書般給北疆十三部的遊勇們上了一堂騎戰課。
照理說,顓瑞會立即派八大王部的軍隊迅速增援,然而,八大王部沒有反應,周宣登上車轅,長戟向北:“全軍壓進,都給本王跑起來——”
北疆無往不利的環蛇陣告破,徹底讓周宣打懵,流火一役,殲敵四萬,俘虜三萬,北疆十三部元氣大傷,周宣得勢不饒人,縱兵追擊,將顓瑞趕入極北苦地,天元的疆域大開三分之一,整個北疆,納入仁順帝治下,再無兵禍。
流火之役前前後後歷時兩月,捷報雪片般飛入盛京,周宣戰神之名不徑而走。
仁順帝七道密旨召安親王迴朝,周宣一概不理,把戰後繁瑣的軍務留給張常功與明月繁星,周宣親自擬了個摺子交給黎璽凡,令其上呈聖聽,自己陪著玄毓,後麵尾隨一隻莫聽雨,三人輕裝簡行,從幹中入江南,遊山玩水去也。
呃,好吧,其實是玄毓嫌棄小徒弟一身殺伐血氣過濃,令其拜謁天元各處道觀,布施積善,以消殺孽。
周燁收到安親王手書奏摺時,正值朝會,少年天子取下封泥,展箋一閱,冷顏帝麵無表情:“列位臣工,剛剛得安親王手書奏報,北疆全域,已納入天元旗下,安親王少年將才,為我天元開疆拓土,功勳卓績,朕有此肱骨兄長,朕之幸也,國之幸也。”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宋陽自上次奏了個賜死安親王的摺子,就被萬歲爺不待見,兵部大小事務諸多刁難,這迴可算長了眼力勁,第一個出來表態恭賀自家陛下。
左丞相上官澈也上前一步,持笏而語:“陛下真龍天子,得上天佑護,宣殿下武曲轉世,乃頭號功臣,天元世代千秋,國運永昌。”
眾臣:“世代千秋,國運永昌,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安親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
入秋之後江南繁花之地日漸寒涼,周宣在吳地逗留了三個月,沒辦法,誰讓此地道觀頗多,若不是三弟周櫟是玄毓親自指定的道尊傳人,周宣都要懷疑師父是不是真要自己出家當道士,天天跟著玄毓師父吃齋念道抄經布施,比打仗還累。
一直捱到霜降,周宣方得脫身,這些時日每到一處驛站都得先寫家書報平安,否則盛京天子要把安親王丟進四海通緝令裏去。
西嶺之亂平得很快,黎詡領著一幫少爺兵立了平反的軍功,這跟安親王平北疆戰禍不同,一幹朝臣哪家沒跟京畿營禦林軍有個牽扯,於是歌功頌德的奏摺漫天飄,皇帝難拂眾意,隻得封了好些沒用的虛銜給黎詡,諸如太子太保,世襲國公,天元武聖,黎詡一一受了,高興得很,慶功宴上喝得爛醉,擲了兵符帥印,周燁假意責問,黎詡大笑:“臣且歇著,好好看看王都繁華,得給周如意娶個師娘迴去。”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