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中無人驚奇,眼中隻多了敬畏,道尊嘛,本該如是,來無影去無蹤金剛不壞心懷天下,工作可忙可忙的。
黎詡欠欠身象徵性見禮,接著擺出痛心疾首的臉慷慨陳詞:“臣啟陛下,安親王深受皇恩,不為君分憂,卻恃寵而驕,無視祖宗禮法,與後宮嬪妃授受不親,長此以往,必動搖國家根本,皇家血脈豈容褻瀆,臣奏請陛下,將安親王逐迴西嶺,以儆效尤。”
周宣頭大如鬥,本王的黎大帥,您是親師父嗎,挖多大一坑,此時此境可顧不得家宴後萬一皇帝沒有心思留自己,一紙聖意再遣北疆,到了黎詡手裏被各種不可描述的這樣那樣,周宣急急攀住皇帝陛下的肩膀,“冠君,信我,我沒有,我隻是在關雎宮門口站了站,什麽也沒幹,真的。”
“嗬,”少年天子輕笑出聲,“還要等到皇兄幹了什麽不成?”
周宣急赤白臉正待分辯,年輕的帝皇卻突然轉過身來,周宣微微仰頭,皇帝陛下的臉上,如那春風化去融冰,笑意晏晏,周宣看得呆怔,嘴唇翕動,下意識蹦出兩字:“小燁?”
“黎卿所言甚是,皇兄心性不定,”背對著黎詡,周燁一如既往的冷然:“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四海之內,皆是王臣,朕自有教化之責,就罰安親王禁足東暖閣反省兩月,若再冥頑不化,朕親往翰林院取來國典,先師有訓,抄上一遍,足矣。”
黎詡雙目黑輪白輪轉了一轉,行禮告退。
周宣有好多話想問想說,比如十年前你明明矮我半頭,十年後我為何反矮你半頭?
比如明日便是家宴,不讓本王住芷蔚殿,不讓本王去封地,不讓本王迴北疆,禁足是幾個意思,東暖閣,不是你的寢殿嗎?
比如靳太傅薨逝時,冠君可有傷心難過,比如國喪傳到白琅城,本王喝了一夜的酒,站在城樓撒酒瘋,差點掉下去摔死,酒醒了,黎帥的臉比鍋底還黑,手也黑,他那腰間纏著的牛皮小鞭,抽人甚疼。
懵懵懂懂跟在周燁身後往東暖閣行去,周燁走得比平常急,一如當年拉著他在清頤行宮尋寶的皇兄,周燁反手拉著周宣,刻不容緩。
周宣其實半驚半怕,天,誰來告訴本王——周燁在高興什麽???——並非本王無能,隻怪皇帝陛下的心思太難猜啊。
先皇景雲帝在位時,東暖閣隻作禦書房用,朝會後見見大臣,批批奏摺,到了仁順帝這茬,自帶工作狂屬性的少年天子直接將其改作寢殿,一年到頭睡在東暖閣的日子占大半數,因此皇帝的後宮無比冷清,統共仨,兩位妃子,一位貴人。
新帝重孝,誓守滿三載方肯大婚,至今後位虛懸,人心難免浮動,幸虧去年華貴人生了個皇子,否則禮部和掖庭宮的人又要撞死幾個在南牆上,忠諫皇帝陛下以江山社稷為重,選秀納妃開枝散葉了。
周宣莫名其妙住進東暖閣,皇帝命人在龍床旁邊安置了小榻,兄弟二人輪番沐浴更衣,周宣自覺走向床邊的小榻,朝著龍床拱手行禮:“陛下,晚安。”
當晚值的太監名魏和,是魏青收的幹兒子,極有眼色的熄了燈燭,輕手輕腳退出萬歲爺的臥房。
房門合上,一室靜諡。空氣裏有淡淡的龍涎香,十年書信來往,與周燁算得上無話不談,本尊見麵後,不知為何心裏多多少少有些怵。
周宣放緩唿吸,仔細聽著層層床幔後的動靜。周燁似乎睡下了,這神人十歲的時候睡覺就一個姿勢整夜不變,仰麵平躺,雙手交握於神闕穴,不會打唿,不會磨牙,不會囈語,太過規矩甚無趣。
驚心動魄的一晚,情緒幾番大起大落,周宣輾轉反側,身下的小榻實至名歸,當得起一個“小”字,脖子伸直了腿伸不直,腿伸直了腦袋能將床檔撞出個洞來,翻身的動作稍大一點,搞不好能直接掉下床,七尺兒郎堂堂親王,憋曲的失眠了。
周宣忍無可忍,爬起來盤坐榻中,一邊運功行氣一邊默誦《皇極經世書》。
第12章 罰跪
念到四更,門外當值的大宮女著羅襪躡手躡腳進來,走路連一絲風都不帶,看到盤坐榻中的安親王,嚇得雙目圓睜,不過依舊強壓住了蹦到喉嚨口的驚叫,規規矩矩麵朝龍床行跪禮,輕聲道:“陛下,殿下,黎明即起,萬機待理,勤政愛民,不可忘乎。”
周宣心底隱約明白禁足反省是怎樣的懲罰了。
上午照著周燁欽點的題目寫策論,下午照著黎詡安排的計劃練功,晚課照著玄毓差送的經書修道,夜間蜷縮在一方小榻上安睡不能,五更天皇帝同款規格侍從叫醒。
仁順三年四月十五,新帝即位以來最大規模的內廷宴在景仁宮開設,周宣十年不曾在盛京王公貴族圈裏混,偏生地位最為尊崇,是個人物都上來刷臉熟,喜得旁邊有個禮部的官員不斷小聲提點。
周宣一一見禮,皇室宗親裏,直係的僅一位皇叔齊王周靈,一位皇姑漪蘭公主,其他旁支倒是挺多,加上外戚重臣,五六十號男女老幼,俱皆盛裝出席,更不必說那適婚嫁齡的年輕女子,個個環佩叮噹,香粉撲鼻。
周宣的好顏是經玄武大道驗明正身的,在場不少女兒家不論姓周不姓周都忍不住巴巴瞧上好幾眼,亦不知誰帶頭,隔遠扔去一條繡花的護額,皇帝正主未至,景仁宮內氣氛便攀上高峰,好不熱鬧。
</br>
黎詡欠欠身象徵性見禮,接著擺出痛心疾首的臉慷慨陳詞:“臣啟陛下,安親王深受皇恩,不為君分憂,卻恃寵而驕,無視祖宗禮法,與後宮嬪妃授受不親,長此以往,必動搖國家根本,皇家血脈豈容褻瀆,臣奏請陛下,將安親王逐迴西嶺,以儆效尤。”
周宣頭大如鬥,本王的黎大帥,您是親師父嗎,挖多大一坑,此時此境可顧不得家宴後萬一皇帝沒有心思留自己,一紙聖意再遣北疆,到了黎詡手裏被各種不可描述的這樣那樣,周宣急急攀住皇帝陛下的肩膀,“冠君,信我,我沒有,我隻是在關雎宮門口站了站,什麽也沒幹,真的。”
“嗬,”少年天子輕笑出聲,“還要等到皇兄幹了什麽不成?”
周宣急赤白臉正待分辯,年輕的帝皇卻突然轉過身來,周宣微微仰頭,皇帝陛下的臉上,如那春風化去融冰,笑意晏晏,周宣看得呆怔,嘴唇翕動,下意識蹦出兩字:“小燁?”
“黎卿所言甚是,皇兄心性不定,”背對著黎詡,周燁一如既往的冷然:“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四海之內,皆是王臣,朕自有教化之責,就罰安親王禁足東暖閣反省兩月,若再冥頑不化,朕親往翰林院取來國典,先師有訓,抄上一遍,足矣。”
黎詡雙目黑輪白輪轉了一轉,行禮告退。
周宣有好多話想問想說,比如十年前你明明矮我半頭,十年後我為何反矮你半頭?
比如明日便是家宴,不讓本王住芷蔚殿,不讓本王去封地,不讓本王迴北疆,禁足是幾個意思,東暖閣,不是你的寢殿嗎?
比如靳太傅薨逝時,冠君可有傷心難過,比如國喪傳到白琅城,本王喝了一夜的酒,站在城樓撒酒瘋,差點掉下去摔死,酒醒了,黎帥的臉比鍋底還黑,手也黑,他那腰間纏著的牛皮小鞭,抽人甚疼。
懵懵懂懂跟在周燁身後往東暖閣行去,周燁走得比平常急,一如當年拉著他在清頤行宮尋寶的皇兄,周燁反手拉著周宣,刻不容緩。
周宣其實半驚半怕,天,誰來告訴本王——周燁在高興什麽???——並非本王無能,隻怪皇帝陛下的心思太難猜啊。
先皇景雲帝在位時,東暖閣隻作禦書房用,朝會後見見大臣,批批奏摺,到了仁順帝這茬,自帶工作狂屬性的少年天子直接將其改作寢殿,一年到頭睡在東暖閣的日子占大半數,因此皇帝的後宮無比冷清,統共仨,兩位妃子,一位貴人。
新帝重孝,誓守滿三載方肯大婚,至今後位虛懸,人心難免浮動,幸虧去年華貴人生了個皇子,否則禮部和掖庭宮的人又要撞死幾個在南牆上,忠諫皇帝陛下以江山社稷為重,選秀納妃開枝散葉了。
周宣莫名其妙住進東暖閣,皇帝命人在龍床旁邊安置了小榻,兄弟二人輪番沐浴更衣,周宣自覺走向床邊的小榻,朝著龍床拱手行禮:“陛下,晚安。”
當晚值的太監名魏和,是魏青收的幹兒子,極有眼色的熄了燈燭,輕手輕腳退出萬歲爺的臥房。
房門合上,一室靜諡。空氣裏有淡淡的龍涎香,十年書信來往,與周燁算得上無話不談,本尊見麵後,不知為何心裏多多少少有些怵。
周宣放緩唿吸,仔細聽著層層床幔後的動靜。周燁似乎睡下了,這神人十歲的時候睡覺就一個姿勢整夜不變,仰麵平躺,雙手交握於神闕穴,不會打唿,不會磨牙,不會囈語,太過規矩甚無趣。
驚心動魄的一晚,情緒幾番大起大落,周宣輾轉反側,身下的小榻實至名歸,當得起一個“小”字,脖子伸直了腿伸不直,腿伸直了腦袋能將床檔撞出個洞來,翻身的動作稍大一點,搞不好能直接掉下床,七尺兒郎堂堂親王,憋曲的失眠了。
周宣忍無可忍,爬起來盤坐榻中,一邊運功行氣一邊默誦《皇極經世書》。
第12章 罰跪
念到四更,門外當值的大宮女著羅襪躡手躡腳進來,走路連一絲風都不帶,看到盤坐榻中的安親王,嚇得雙目圓睜,不過依舊強壓住了蹦到喉嚨口的驚叫,規規矩矩麵朝龍床行跪禮,輕聲道:“陛下,殿下,黎明即起,萬機待理,勤政愛民,不可忘乎。”
周宣心底隱約明白禁足反省是怎樣的懲罰了。
上午照著周燁欽點的題目寫策論,下午照著黎詡安排的計劃練功,晚課照著玄毓差送的經書修道,夜間蜷縮在一方小榻上安睡不能,五更天皇帝同款規格侍從叫醒。
仁順三年四月十五,新帝即位以來最大規模的內廷宴在景仁宮開設,周宣十年不曾在盛京王公貴族圈裏混,偏生地位最為尊崇,是個人物都上來刷臉熟,喜得旁邊有個禮部的官員不斷小聲提點。
周宣一一見禮,皇室宗親裏,直係的僅一位皇叔齊王周靈,一位皇姑漪蘭公主,其他旁支倒是挺多,加上外戚重臣,五六十號男女老幼,俱皆盛裝出席,更不必說那適婚嫁齡的年輕女子,個個環佩叮噹,香粉撲鼻。
周宣的好顏是經玄武大道驗明正身的,在場不少女兒家不論姓周不姓周都忍不住巴巴瞧上好幾眼,亦不知誰帶頭,隔遠扔去一條繡花的護額,皇帝正主未至,景仁宮內氣氛便攀上高峰,好不熱鬧。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