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暖閣百坪見方之地,在周宣眼中,陰冷寒徹,透骨涼心。
周宣撩袍跪伏,朝景雲帝行了大禮,沉聲道:“迴父皇,兒臣願拜鎮北軍黎詡元帥為師。”
景雲帝眼中陰晴不定,躊躇片刻,問得冷漠:“宣兒,你可想好了?”
外人眼中隻當皇帝不舍安王遠行,唯有周宣心中瞭然,斂了素見的孺慕之色,擲地鄭重有聲,“兒臣心意已決,求父皇成全。”
“好,宣兒中意,即朕之旨意,來人,擬旨!”
黎詡迴程剛過半,接到景雲帝加急聖旨。
第7章 啟行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武威元帥詡良將之後,宿衛忠正,宣德明恩,守節乘誼,以安社稷,朕甚嘉之。其加封黎太子少保,以江南地益封三千戶。今皇子宣仁德尚學,入武威門下,朕謹托,詡教之化之,武有所成,德有所依,天元列祖,江山永固。”
“黎帥,顧家這是唱的哪出啊,屬下想破頭也整不明白。”
黎詡把玩著聖旨,冷冷瞪一眼不省心的副將,“傳令下去,急行軍,五日內務必抵北大營。”
……
先不說淑妃在東暖閣當場氣得半昏,與兄長一起苦苦哀求,而後幾日一哭二鬧三上吊作了個盡,也未能撼動景雲帝半毫,安王北疆之行已成定數,單單芷蔚殿大大小小的侍從就讓周宣神煩不已,知琴茹畫如喪考妣,韓大郎整日惶惶,莫聽雨失魂落魄,處處愁雲慘澹,整個芷蔚殿瀰漫著大廈將傾覆巢之下無完卵的悽然壓抑,周宣天天去關雎宮請見,淑妃均拒見,大有不認兒子的趨勢。
安王拜入鎮北門下,朝野震動,原本涇渭分明的太子、安王兩黨俱皆驚疑不定,東宮幕僚處夜夜燈火通明,謀人智士不停探討安王的本意,誰也不信天上會掉餡餅,一概以陰謀論處之。
宮外顧府與京畿營更焦慮難安,偏偏明麵上還要裝出鎮定自若聖眷正熾的樣子,傻子也知道那鎮北軍是皇帝的心腹,最容不得牽扯黨皇爭嫡,龍有逆鱗,安王周宣一戳一個準,犯了景雲帝大忌,北疆一行,說好聽點,沙場歷練,拜師學藝,說難聽點,是甘願為質,缺心眼。
遠行在即,安王爺忙得腳不沾地,今日翠玉軒,明日望紅樓,詩棋花茶,飛鷹走狗,與相交匪淺的狐朋狗友及知心小姐姐們依依道別,每每玄武門落鎖前才晃迴……
東宮太子照例守在門內,替周宣接了盈懷的物件,甚不在意丟給旁邊的宋仁,周宣急眼,“宋仁,小心點,給本王收好了,都是情深意重之物,有個閃失,本王要你項上人頭。”
宋仁哼了一聲,“蛐蛐罐,摺扇,鳥籠,絲線絡子,香囊,還有把桃木銅錢劍,安王殿下獵奇甚廣,微臣自愧弗如。”
裝作沒聽懂對方口裏滿滿的嘲意,周宣嘻嘻一笑全無正形,“你個小娃娃懂什麽,金銀外物哪入得本王法眼,收禮物這種事,收的不是物,是別人願意為你花心思的情誼,宋仁,你送過人嗎?”
宋仁當場給懟得翻白眼,小娃娃三字著實紮心。
“皇兄,”周燁劍眉輕蹙,“你唱酒了?”
“嗬,鼻子這麽靈?”周宣獻寶似的從懷裏掏出一泥封小壇,“翠玉軒老闆娘送的,正宗女兒紅,沒捨得開封,帶來給你嚐嚐味。”
五月初五,新月如鉤,東宮後園酒香四溢,香醇怡人。
周宣隻給未來皇帝喝了小半杯,名副其實嚐嚐味,自己咕嚕嚕灌個透心爽,天元朝男子年滿十二方可飲酒,周宣卻因打小喝過不少藥酒,酒量奇佳,整壇下肚,一點事沒有。
“皇兄今日也不迴芷蔚殿?”周燁例行問了問。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周宣抬頭仰望空中新月,恍若未聞,隔了半晌才開口道:“冠君,我那芷蔚殿總有人啼哭,晦氣得很,還是在你處安歇吧。”
“嗯。”
“冠君,去了北疆,天高任鳥飛,我很開心。”
“是嗎,父皇沒給口諭?”
“有啊,父皇口諭,我兒心誌堅韌,堪當大任,鎮北門下,需篤學慎行,非詔,不得迴京。”
意料之中,周燁輕闔雙眸,沒了眼中一向的寒意,麵部線條柔和不少,如是夜夜去玄武門接周宣留宿東宮,夜夜刷新認知,帝王策論之外,還有那麽多新奇趣物,不管周宣心思幾何,周燁猶記得那句萬裏山河,千秋萬代。
五月十八,景雲帝親送安親王周宣北行,盛京大道外,十裏旌旗,京畿營黑壓壓一片烏甲。
樞密使宣了赦封親王的聖旨,封地西嶺萬戶,不算富庶,亦不算貧瘠黑惡,周宣樂受聖意,當場命韓大郎帶知琴茹畫前往封地督辦建府事宜。
顧明與顧誠在一旁黑臉不語,周宣自小資質平庸,勝在聽話,如今這唯一的好處也沒有了,兄弟二人哪還見得盲目蠢喜的外甥。蠢死他得了,任那封地如何廣闊,你有那命迴來坐擁?所謂親王,那不過賞給安王黨的慰藉罷了。
周宣向景雲帝行跪禮辭行,又朝著關雎宮拜了三拜,起身後向靳太傅躬身拱手,“老師教習七年,弟子愚鈍,多有辜負,弟子拜別,老師保重。”
靳尚不由老淚縱橫,聲音跟漏風似的,“如意啊,老師備了些典籍抄錄本,你且帶去,學而時習之,以後迴來,策論再不及格,就罰你把國典抄一遍。”
</br>
周宣撩袍跪伏,朝景雲帝行了大禮,沉聲道:“迴父皇,兒臣願拜鎮北軍黎詡元帥為師。”
景雲帝眼中陰晴不定,躊躇片刻,問得冷漠:“宣兒,你可想好了?”
外人眼中隻當皇帝不舍安王遠行,唯有周宣心中瞭然,斂了素見的孺慕之色,擲地鄭重有聲,“兒臣心意已決,求父皇成全。”
“好,宣兒中意,即朕之旨意,來人,擬旨!”
黎詡迴程剛過半,接到景雲帝加急聖旨。
第7章 啟行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武威元帥詡良將之後,宿衛忠正,宣德明恩,守節乘誼,以安社稷,朕甚嘉之。其加封黎太子少保,以江南地益封三千戶。今皇子宣仁德尚學,入武威門下,朕謹托,詡教之化之,武有所成,德有所依,天元列祖,江山永固。”
“黎帥,顧家這是唱的哪出啊,屬下想破頭也整不明白。”
黎詡把玩著聖旨,冷冷瞪一眼不省心的副將,“傳令下去,急行軍,五日內務必抵北大營。”
……
先不說淑妃在東暖閣當場氣得半昏,與兄長一起苦苦哀求,而後幾日一哭二鬧三上吊作了個盡,也未能撼動景雲帝半毫,安王北疆之行已成定數,單單芷蔚殿大大小小的侍從就讓周宣神煩不已,知琴茹畫如喪考妣,韓大郎整日惶惶,莫聽雨失魂落魄,處處愁雲慘澹,整個芷蔚殿瀰漫著大廈將傾覆巢之下無完卵的悽然壓抑,周宣天天去關雎宮請見,淑妃均拒見,大有不認兒子的趨勢。
安王拜入鎮北門下,朝野震動,原本涇渭分明的太子、安王兩黨俱皆驚疑不定,東宮幕僚處夜夜燈火通明,謀人智士不停探討安王的本意,誰也不信天上會掉餡餅,一概以陰謀論處之。
宮外顧府與京畿營更焦慮難安,偏偏明麵上還要裝出鎮定自若聖眷正熾的樣子,傻子也知道那鎮北軍是皇帝的心腹,最容不得牽扯黨皇爭嫡,龍有逆鱗,安王周宣一戳一個準,犯了景雲帝大忌,北疆一行,說好聽點,沙場歷練,拜師學藝,說難聽點,是甘願為質,缺心眼。
遠行在即,安王爺忙得腳不沾地,今日翠玉軒,明日望紅樓,詩棋花茶,飛鷹走狗,與相交匪淺的狐朋狗友及知心小姐姐們依依道別,每每玄武門落鎖前才晃迴……
東宮太子照例守在門內,替周宣接了盈懷的物件,甚不在意丟給旁邊的宋仁,周宣急眼,“宋仁,小心點,給本王收好了,都是情深意重之物,有個閃失,本王要你項上人頭。”
宋仁哼了一聲,“蛐蛐罐,摺扇,鳥籠,絲線絡子,香囊,還有把桃木銅錢劍,安王殿下獵奇甚廣,微臣自愧弗如。”
裝作沒聽懂對方口裏滿滿的嘲意,周宣嘻嘻一笑全無正形,“你個小娃娃懂什麽,金銀外物哪入得本王法眼,收禮物這種事,收的不是物,是別人願意為你花心思的情誼,宋仁,你送過人嗎?”
宋仁當場給懟得翻白眼,小娃娃三字著實紮心。
“皇兄,”周燁劍眉輕蹙,“你唱酒了?”
“嗬,鼻子這麽靈?”周宣獻寶似的從懷裏掏出一泥封小壇,“翠玉軒老闆娘送的,正宗女兒紅,沒捨得開封,帶來給你嚐嚐味。”
五月初五,新月如鉤,東宮後園酒香四溢,香醇怡人。
周宣隻給未來皇帝喝了小半杯,名副其實嚐嚐味,自己咕嚕嚕灌個透心爽,天元朝男子年滿十二方可飲酒,周宣卻因打小喝過不少藥酒,酒量奇佳,整壇下肚,一點事沒有。
“皇兄今日也不迴芷蔚殿?”周燁例行問了問。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周宣抬頭仰望空中新月,恍若未聞,隔了半晌才開口道:“冠君,我那芷蔚殿總有人啼哭,晦氣得很,還是在你處安歇吧。”
“嗯。”
“冠君,去了北疆,天高任鳥飛,我很開心。”
“是嗎,父皇沒給口諭?”
“有啊,父皇口諭,我兒心誌堅韌,堪當大任,鎮北門下,需篤學慎行,非詔,不得迴京。”
意料之中,周燁輕闔雙眸,沒了眼中一向的寒意,麵部線條柔和不少,如是夜夜去玄武門接周宣留宿東宮,夜夜刷新認知,帝王策論之外,還有那麽多新奇趣物,不管周宣心思幾何,周燁猶記得那句萬裏山河,千秋萬代。
五月十八,景雲帝親送安親王周宣北行,盛京大道外,十裏旌旗,京畿營黑壓壓一片烏甲。
樞密使宣了赦封親王的聖旨,封地西嶺萬戶,不算富庶,亦不算貧瘠黑惡,周宣樂受聖意,當場命韓大郎帶知琴茹畫前往封地督辦建府事宜。
顧明與顧誠在一旁黑臉不語,周宣自小資質平庸,勝在聽話,如今這唯一的好處也沒有了,兄弟二人哪還見得盲目蠢喜的外甥。蠢死他得了,任那封地如何廣闊,你有那命迴來坐擁?所謂親王,那不過賞給安王黨的慰藉罷了。
周宣向景雲帝行跪禮辭行,又朝著關雎宮拜了三拜,起身後向靳太傅躬身拱手,“老師教習七年,弟子愚鈍,多有辜負,弟子拜別,老師保重。”
靳尚不由老淚縱橫,聲音跟漏風似的,“如意啊,老師備了些典籍抄錄本,你且帶去,學而時習之,以後迴來,策論再不及格,就罰你把國典抄一遍。”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