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兩日,宋江背上突然不適,便叫嘍囉喚宇文柔奴前來醫治。宇文柔奴自上梁山泊後,因為醫術高超,雖安置在女軍,但一直在傷兵營裏勾當。
宇文柔奴不多時便來到,她一邊與宋江診治,一邊低聲說道:“有令傳來,要你設法去打了曾頭市,有此功勞在手,或可招安,日後前途更加遠大。”
宋江聽了“招安”兩個字不由大喜,隨即皺著眉頭問道:“為何要打那裏?曾頭市可是個硬骨頭,不死上些人打不下來。”
“詳情我也不知,隻說那裏是金國探子的營地,然而朝廷念著眼下與那裏交好,明麵上不好處置它,因此要梁山泊去拔除了。”
原來徽宗天子遠交近攻,已派一個叫馬植的與金國結下秘密盟約,定下征遼路線。金軍攻取遼國中京大定府,宋軍攻取遼國南京析津府和西京大同府。事後燕雲十六州歸宋,其餘遼土盡皆歸金。
然而滅遼之後,宋金中間再無緩衝,勢必要出事。這曾頭市曾家上下都是金國僑民,名為商人,實則為金國探子。未雨綢繆之下,職方司便想先除了曾頭市。然而此事官軍又做不得,不然宋金盟約破裂,滅遼便是鏡花水月,防金更是無稽之談。因此才想讓這宋江使了梁山泊人馬去,所謂一箭多雕,金國就算知道宋國搞什麽手段,也說不出什麽話來,另外也可借這個事看看宋江,到底有沒有什麽異樣的心思。
宋江那時是一門心思想要招安,尤其是這些時日,簡直到了茶飯不思的地步。梁山泊的時日對宋江來說,總得來說,還算逍遙快活,直到青麵獸楊誌突然死了。
楊誌之死對梁山泊的許多人觸動都很大,宋江也不能例外:自己每日擔驚受怕,不外乎為日後榮華富貴,若是哪天也像楊誌一樣稀裏糊塗死了,才叫冤枉,因此宋江對招安之事比以前熱切了許多。然而梁山泊要想招安,卻有兩個極大的阻礙,一個是晁蓋,另一個是職方司。
晁蓋一直宣揚天有道而君不仁。當今天子取天下奉一君,聲色、狗馬、土木、禱祠、甲兵、花石靡費無數,更致奸臣得權,所謂君不君,臣不臣。因此才要替天行道,除去不仁之君。除了沒有打出造反的旗號外,行的事和造反無異。
按當時天下情形,這口號頗得宋國民心,隻是那幾年山東幸無大災,流民不多,不然割州據地分疆裂土也未可知。因此職方司一直督促宋江早些火並晁蓋,隻是宋江一來為求功勞,想壯大些實力,多積攢些本錢,二來怕火並晁蓋之後,損耗太大,所以一直推脫。
然而前不久雙鞭唿延灼上了梁山泊,他連番大功之下得了高位,隱隱是僅次林衝的第一猛將,又因名將世家出身,頗得嘍囉們擁戴,許多事都願意跟他說。
職方司得了唿延灼的迴報,覺得趙氏得國數百年,正統已深入人心,晁蓋的想法並不如殺人放火受招安之類更受嘍囉們歡迎。而且若是隨隨便便就招安了一個沒什麽實力的梁山泊,濟不得什麽大事不說,還顯的一力催成“聚匪為兵,藏兵於匪”之事的天子臉上無光。反不如叫梁山泊多積攢些實力後再招安,好叫天子歡喜。
暫且不招安梁山泊,對職方司來說還有不小的私底下好處。這麽一支力量在手裏,許多不方便幹的事情都可以幹——比如這次讓宋江去打曾頭市。
因此職方司和宋江對招安一事心態在唿延灼上山、楊誌過世之後,反而奇妙對調,變成宋江心急招安,而職方司不急了。雖然不急,但總不好就此寒了宋江的心,所以職方司才以招安相誘,叫宋江去打曾頭市。
再說迴宋江,楊誌死後他沒少找宇文柔奴,以致於山寨傳出些風言風語出來。不過宋江找她不是為風月之事,而是讓她帶信與職方司,要求早日招安。那信中雖然言辭不多,但威嚇、哀求、恭順、叛逆等意交錯出現,不一而足。
眼見今日職方司口風鬆動,不由宋江歡喜。
宋江遣走宇文柔奴,徑直來尋吳用。他不敢說太多,隻說那曾頭市或許可以打得。
吳用雖不知道宋江和職方司的恩怨,卻也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他拿了一張紙,提筆畫了幾個圈圈點點,說道:“這個去處甚妙,曾頭市在淩州西南,離梁山泊不遠不近。那裏還有許多馬匹錢糧,正好為山寨之用。另外多使二龍山的嘍囉下山,一並將他們打發了。隻是前幾次下山,殺戮太重,惹惱了晁天王。這次師出何名,如何能叫晁天王答應?”
宋江道:“聽說他們是金國人,借著僑民的身份在那地界作威作福,欺壓百姓,多有不法勾當,官府也奈何他們不得。”
吳用撇了撇嘴:“就這點子事算得什麽?”
“他們行不公道的事,我們去打他們,不算替天行道嗎?莫以善小而不為!”
吳用搖頭道:“太勉強了,晁天王必然不答應派大軍去,頂多會使幾個首領去。”
“那就使人多造下些他們的惡事來,什麽草菅人命,強搶民女之類,我在青雲山那些人手可以用上。”那時吳用已經知道了青雲山也聽命於宋江的事,因此宋江不再隱藏。
“青雲山那裏有多少人?”吳用有意無意問道。
“呃,約莫有……有七八百人。”
吳用搖頭道:“不妥,人手太少,路程也太遠。”
“七八百人還不夠麽?”
“曾頭市的人也不是傻,這點人當得起他們報複麽?”
“不知軍師有何良策?”
吳用閉目尋思了一下,道:“晁天王也是凡人,有七情六欲。既然曾頭市是金國人,便著落在金國身上。恰好錦毛虎燕順等人去北地買馬,隻叫他們設法暗中這般如此,如此這般。”
宋江聽了,將信將疑:“這樣也能行?”
“不是還有我們在一旁煽風點火嗎?要是此計不行,我們再想辦法,須知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宋江聽了大喜,急忙喚來神行太保戴宗,叫他下山去尋燕順。
燕順等人如何行事暫且不提。
宇文柔奴不多時便來到,她一邊與宋江診治,一邊低聲說道:“有令傳來,要你設法去打了曾頭市,有此功勞在手,或可招安,日後前途更加遠大。”
宋江聽了“招安”兩個字不由大喜,隨即皺著眉頭問道:“為何要打那裏?曾頭市可是個硬骨頭,不死上些人打不下來。”
“詳情我也不知,隻說那裏是金國探子的營地,然而朝廷念著眼下與那裏交好,明麵上不好處置它,因此要梁山泊去拔除了。”
原來徽宗天子遠交近攻,已派一個叫馬植的與金國結下秘密盟約,定下征遼路線。金軍攻取遼國中京大定府,宋軍攻取遼國南京析津府和西京大同府。事後燕雲十六州歸宋,其餘遼土盡皆歸金。
然而滅遼之後,宋金中間再無緩衝,勢必要出事。這曾頭市曾家上下都是金國僑民,名為商人,實則為金國探子。未雨綢繆之下,職方司便想先除了曾頭市。然而此事官軍又做不得,不然宋金盟約破裂,滅遼便是鏡花水月,防金更是無稽之談。因此才想讓這宋江使了梁山泊人馬去,所謂一箭多雕,金國就算知道宋國搞什麽手段,也說不出什麽話來,另外也可借這個事看看宋江,到底有沒有什麽異樣的心思。
宋江那時是一門心思想要招安,尤其是這些時日,簡直到了茶飯不思的地步。梁山泊的時日對宋江來說,總得來說,還算逍遙快活,直到青麵獸楊誌突然死了。
楊誌之死對梁山泊的許多人觸動都很大,宋江也不能例外:自己每日擔驚受怕,不外乎為日後榮華富貴,若是哪天也像楊誌一樣稀裏糊塗死了,才叫冤枉,因此宋江對招安之事比以前熱切了許多。然而梁山泊要想招安,卻有兩個極大的阻礙,一個是晁蓋,另一個是職方司。
晁蓋一直宣揚天有道而君不仁。當今天子取天下奉一君,聲色、狗馬、土木、禱祠、甲兵、花石靡費無數,更致奸臣得權,所謂君不君,臣不臣。因此才要替天行道,除去不仁之君。除了沒有打出造反的旗號外,行的事和造反無異。
按當時天下情形,這口號頗得宋國民心,隻是那幾年山東幸無大災,流民不多,不然割州據地分疆裂土也未可知。因此職方司一直督促宋江早些火並晁蓋,隻是宋江一來為求功勞,想壯大些實力,多積攢些本錢,二來怕火並晁蓋之後,損耗太大,所以一直推脫。
然而前不久雙鞭唿延灼上了梁山泊,他連番大功之下得了高位,隱隱是僅次林衝的第一猛將,又因名將世家出身,頗得嘍囉們擁戴,許多事都願意跟他說。
職方司得了唿延灼的迴報,覺得趙氏得國數百年,正統已深入人心,晁蓋的想法並不如殺人放火受招安之類更受嘍囉們歡迎。而且若是隨隨便便就招安了一個沒什麽實力的梁山泊,濟不得什麽大事不說,還顯的一力催成“聚匪為兵,藏兵於匪”之事的天子臉上無光。反不如叫梁山泊多積攢些實力後再招安,好叫天子歡喜。
暫且不招安梁山泊,對職方司來說還有不小的私底下好處。這麽一支力量在手裏,許多不方便幹的事情都可以幹——比如這次讓宋江去打曾頭市。
因此職方司和宋江對招安一事心態在唿延灼上山、楊誌過世之後,反而奇妙對調,變成宋江心急招安,而職方司不急了。雖然不急,但總不好就此寒了宋江的心,所以職方司才以招安相誘,叫宋江去打曾頭市。
再說迴宋江,楊誌死後他沒少找宇文柔奴,以致於山寨傳出些風言風語出來。不過宋江找她不是為風月之事,而是讓她帶信與職方司,要求早日招安。那信中雖然言辭不多,但威嚇、哀求、恭順、叛逆等意交錯出現,不一而足。
眼見今日職方司口風鬆動,不由宋江歡喜。
宋江遣走宇文柔奴,徑直來尋吳用。他不敢說太多,隻說那曾頭市或許可以打得。
吳用雖不知道宋江和職方司的恩怨,卻也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他拿了一張紙,提筆畫了幾個圈圈點點,說道:“這個去處甚妙,曾頭市在淩州西南,離梁山泊不遠不近。那裏還有許多馬匹錢糧,正好為山寨之用。另外多使二龍山的嘍囉下山,一並將他們打發了。隻是前幾次下山,殺戮太重,惹惱了晁天王。這次師出何名,如何能叫晁天王答應?”
宋江道:“聽說他們是金國人,借著僑民的身份在那地界作威作福,欺壓百姓,多有不法勾當,官府也奈何他們不得。”
吳用撇了撇嘴:“就這點子事算得什麽?”
“他們行不公道的事,我們去打他們,不算替天行道嗎?莫以善小而不為!”
吳用搖頭道:“太勉強了,晁天王必然不答應派大軍去,頂多會使幾個首領去。”
“那就使人多造下些他們的惡事來,什麽草菅人命,強搶民女之類,我在青雲山那些人手可以用上。”那時吳用已經知道了青雲山也聽命於宋江的事,因此宋江不再隱藏。
“青雲山那裏有多少人?”吳用有意無意問道。
“呃,約莫有……有七八百人。”
吳用搖頭道:“不妥,人手太少,路程也太遠。”
“七八百人還不夠麽?”
“曾頭市的人也不是傻,這點人當得起他們報複麽?”
“不知軍師有何良策?”
吳用閉目尋思了一下,道:“晁天王也是凡人,有七情六欲。既然曾頭市是金國人,便著落在金國身上。恰好錦毛虎燕順等人去北地買馬,隻叫他們設法暗中這般如此,如此這般。”
宋江聽了,將信將疑:“這樣也能行?”
“不是還有我們在一旁煽風點火嗎?要是此計不行,我們再想辦法,須知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宋江聽了大喜,急忙喚來神行太保戴宗,叫他下山去尋燕順。
燕順等人如何行事暫且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