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見到雷橫,笑道:“一別賢弟經年,常懷雲樹之思。今日緣何經過敝處?”
這雲樹之思出處是杜甫迴憶李白的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宋江此言,雷橫聽不懂,但想著應是好話,隻答禮道:“小弟蒙本縣差遣往東昌府公幹,迴來經過路口,因小嘍羅攔阻官府探子,小弟隻得提起賤名,朱貴首領執意留住,置酒管待。”
宋江道:“卻是天與之幸!不然便與賢弟錯過。”
朱貴叫夥計重整席麵,幾人吃酒說話。
雷橫對宋江道:“哥哥自從離了鄆城縣之後,鄆城縣的妓女,都得交小弟一份閑錢,才許她在縣裏做生意。賭坊若是沒有小弟的幹股,也不敢開門。不料那新來的知縣,因此常與小弟不痛快。這都頭著實無趣,小弟前來投奔哥哥如何?”
宋江看了吳用一眼道:“賢弟有上山之心,此梁山泊之幸。依宋江心思,賢弟不若做下些功勞,再行上山。這樣軍師好給賢弟安排一個好職司,方便立功,日後排座次,交椅能靠前些,江湖山被人高看。”
雷橫大喜,問道:“如何才能做下功勞?”
宋江道:“眼下山寨正值用人之際,賢弟隻需多帶些好漢上山,便是功勞一件。”
雷橫疑惑的望著吳用問道:“學究,難道不是像你們當初上梁山泊帶去生辰綱才算功勞嗎?”
吳用正色說道:“此一時,彼一時。眼下山寨規矩嚴明,又有替天行道大旗深入人心,你若不分青紅皂白搶了清白人家的財物,多半是要被斬首的。山寨並非沒有這樣的先例,到時別怪我沒提前點醒你。”
雷橫謝過吳用指點,道:“這麽說來,還是帶了好漢上山穩妥,隻是小弟少走江湖,此條路也是走不通的。”
宋江笑道:“朱仝都頭技擊本領高強,非同一般,他現在何處?”
“朱仝兄長如今參做鄆城縣當牢節級,新任知縣好生歡喜他。”雷橫答到一半,忽然醒悟過來:“哥哥可是要我引了他上山來投?”
雷橫話沒說完,宋江便揮手止住道:“這可全是你的打算,和我沒半點關係。我要出去淨手,你若沒個好計策,可求軍師出個主意。”
宋江去不多時,便迴來,隻見雷橫喜笑顏開,連敬吳用幾杯。
見宋江來到,雷橫道:“老母年高,多有不便,小弟迴去後先送到這酒店來,求公明哥哥著人照料一二。我不日便上山入夥。”
宋江道:“你母便是我母,你隻放心便是。”
幾人吃了一夜酒,第二日雷橫拜辭了上路。宋江也不留他,隻以金帛相贈,任他迴鄆城縣去了。
當日宋江三人迴身往山上來,一路上宋江和吳用商議山寨之事,宋清遠遠的跟在後麵。
宋江道:“我們眾人立了這樁功勞,趁熱打鐵,排了座次不好麽?”
“不好。”宋江已暗地裏讓人試探過吳用幾次,吳用也知是他故意讓人試探,因此語氣很是生硬。
宋江問道:“為何不好?”
“時日太短,眾人不能心服。”
“誰不服,誰就屎殼郎推車——滾蛋!”
“首領們可以走,但要是小頭目和嘍囉心不服如何是好?你總不能讓他們也都走了!”
“嘍囉們懂什麽,功勞高低,不還是都由我們說了算麽。”
“我知道你一向不齒‘替天行道’四個字,可那些上山久的嘍囉都信這個。你現在隻是首領多,但嘍囉少。不能服眾之人領兵,日後打起仗來,消受不起。”
“說來說去,這個規矩先得改了,純按功勞,一切全在明麵上,要我們有什麽用。”
“等你當上寨主再說吧。”吳用話一出口就有些後悔,可惜沒法收迴來。
“那重定職司總可以吧?畢竟新上山那麽多首領。”宋江退而求其次道。
“你有什麽打算,隻直說。”
聽宋江說了自己打算,吳用低聲道:“你這麽不過為日後囚禁晁蓋方便,然而別小看了梁山泊上的人心。”
宋江站定,語帶殺機,對吳用說道:“學究,好不容易打下祝家莊,我才有些聲勢。要是拖得時間長了,吃上幾場敗仗,那些投我的首領必然焦躁,我們有傾覆之憂!”
吳用老神在在道:“人心在己,輿論在己,莫說囚禁晁蓋,便是殺了他,就是上應天道,下應人心。人心在彼,輿論在彼,你這麽幹就是大逆不道,倒行逆施。”
宋江道:“我如何不得人心,不是宋某說大話,便是黃袍加身,也是能為的。”
吳用道:“這梁山泊,不是你做了頭一把交椅就是你的。權不在上,而是在下。便是當今天子,若是那些朝臣都不聽他的,又有什麽權力?這梁山泊如何不與眾頭領共治?你亂行手段,不講規矩,不講義氣,眾頭領如何能心安,也不怕日後成了晁蓋第二?”
這句話倒是提醒了宋江,他強按下心火,道:“那你說要如何做?”
“這次打祝家莊,有你一份,沒有天王的。打第二個祝家莊,第三個祝家莊,乃至打第十個祝家莊,隻要都能如此,晁天王自然人畜無害,你這頭一把交椅自然水到渠成。根基不穩,難起高樓,你又何必心急這一時?有小生在,你還怕吃敗仗嗎?”
宋江悶聲道:“也罷,這職司隻由你定便是。”說罷他加快腳步獨自上前。
吳用暗自搖頭,這番爭執,從宋江的背影上,沒看到半點認輸服軟的跡象,有的隻是退以待變的權宜。縱然梁山泊好漢現在是魚龍混雜,但宋江能夠成他們中一些人的領袖人物,性格之中必然有著堅定甚至是固執的成分在,不是他吳用兩三句話就能說服的。
吳用是個知其雄,守其雌的,能退一步時,便退一步。然而今日定職司這事,他實在不能讓步。
待來到聚義廳前,吳用稟過晁蓋,要重定職司。
這幾乎成了每次有大批量首領上山時的慣例,晁蓋自己就有這個打算,並無不允之理,當即傳令敲響聚義鍾,會合眾頭領都到聚義廳聽號令。
這雲樹之思出處是杜甫迴憶李白的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宋江此言,雷橫聽不懂,但想著應是好話,隻答禮道:“小弟蒙本縣差遣往東昌府公幹,迴來經過路口,因小嘍羅攔阻官府探子,小弟隻得提起賤名,朱貴首領執意留住,置酒管待。”
宋江道:“卻是天與之幸!不然便與賢弟錯過。”
朱貴叫夥計重整席麵,幾人吃酒說話。
雷橫對宋江道:“哥哥自從離了鄆城縣之後,鄆城縣的妓女,都得交小弟一份閑錢,才許她在縣裏做生意。賭坊若是沒有小弟的幹股,也不敢開門。不料那新來的知縣,因此常與小弟不痛快。這都頭著實無趣,小弟前來投奔哥哥如何?”
宋江看了吳用一眼道:“賢弟有上山之心,此梁山泊之幸。依宋江心思,賢弟不若做下些功勞,再行上山。這樣軍師好給賢弟安排一個好職司,方便立功,日後排座次,交椅能靠前些,江湖山被人高看。”
雷橫大喜,問道:“如何才能做下功勞?”
宋江道:“眼下山寨正值用人之際,賢弟隻需多帶些好漢上山,便是功勞一件。”
雷橫疑惑的望著吳用問道:“學究,難道不是像你們當初上梁山泊帶去生辰綱才算功勞嗎?”
吳用正色說道:“此一時,彼一時。眼下山寨規矩嚴明,又有替天行道大旗深入人心,你若不分青紅皂白搶了清白人家的財物,多半是要被斬首的。山寨並非沒有這樣的先例,到時別怪我沒提前點醒你。”
雷橫謝過吳用指點,道:“這麽說來,還是帶了好漢上山穩妥,隻是小弟少走江湖,此條路也是走不通的。”
宋江笑道:“朱仝都頭技擊本領高強,非同一般,他現在何處?”
“朱仝兄長如今參做鄆城縣當牢節級,新任知縣好生歡喜他。”雷橫答到一半,忽然醒悟過來:“哥哥可是要我引了他上山來投?”
雷橫話沒說完,宋江便揮手止住道:“這可全是你的打算,和我沒半點關係。我要出去淨手,你若沒個好計策,可求軍師出個主意。”
宋江去不多時,便迴來,隻見雷橫喜笑顏開,連敬吳用幾杯。
見宋江來到,雷橫道:“老母年高,多有不便,小弟迴去後先送到這酒店來,求公明哥哥著人照料一二。我不日便上山入夥。”
宋江道:“你母便是我母,你隻放心便是。”
幾人吃了一夜酒,第二日雷橫拜辭了上路。宋江也不留他,隻以金帛相贈,任他迴鄆城縣去了。
當日宋江三人迴身往山上來,一路上宋江和吳用商議山寨之事,宋清遠遠的跟在後麵。
宋江道:“我們眾人立了這樁功勞,趁熱打鐵,排了座次不好麽?”
“不好。”宋江已暗地裏讓人試探過吳用幾次,吳用也知是他故意讓人試探,因此語氣很是生硬。
宋江問道:“為何不好?”
“時日太短,眾人不能心服。”
“誰不服,誰就屎殼郎推車——滾蛋!”
“首領們可以走,但要是小頭目和嘍囉心不服如何是好?你總不能讓他們也都走了!”
“嘍囉們懂什麽,功勞高低,不還是都由我們說了算麽。”
“我知道你一向不齒‘替天行道’四個字,可那些上山久的嘍囉都信這個。你現在隻是首領多,但嘍囉少。不能服眾之人領兵,日後打起仗來,消受不起。”
“說來說去,這個規矩先得改了,純按功勞,一切全在明麵上,要我們有什麽用。”
“等你當上寨主再說吧。”吳用話一出口就有些後悔,可惜沒法收迴來。
“那重定職司總可以吧?畢竟新上山那麽多首領。”宋江退而求其次道。
“你有什麽打算,隻直說。”
聽宋江說了自己打算,吳用低聲道:“你這麽不過為日後囚禁晁蓋方便,然而別小看了梁山泊上的人心。”
宋江站定,語帶殺機,對吳用說道:“學究,好不容易打下祝家莊,我才有些聲勢。要是拖得時間長了,吃上幾場敗仗,那些投我的首領必然焦躁,我們有傾覆之憂!”
吳用老神在在道:“人心在己,輿論在己,莫說囚禁晁蓋,便是殺了他,就是上應天道,下應人心。人心在彼,輿論在彼,你這麽幹就是大逆不道,倒行逆施。”
宋江道:“我如何不得人心,不是宋某說大話,便是黃袍加身,也是能為的。”
吳用道:“這梁山泊,不是你做了頭一把交椅就是你的。權不在上,而是在下。便是當今天子,若是那些朝臣都不聽他的,又有什麽權力?這梁山泊如何不與眾頭領共治?你亂行手段,不講規矩,不講義氣,眾頭領如何能心安,也不怕日後成了晁蓋第二?”
這句話倒是提醒了宋江,他強按下心火,道:“那你說要如何做?”
“這次打祝家莊,有你一份,沒有天王的。打第二個祝家莊,第三個祝家莊,乃至打第十個祝家莊,隻要都能如此,晁天王自然人畜無害,你這頭一把交椅自然水到渠成。根基不穩,難起高樓,你又何必心急這一時?有小生在,你還怕吃敗仗嗎?”
宋江悶聲道:“也罷,這職司隻由你定便是。”說罷他加快腳步獨自上前。
吳用暗自搖頭,這番爭執,從宋江的背影上,沒看到半點認輸服軟的跡象,有的隻是退以待變的權宜。縱然梁山泊好漢現在是魚龍混雜,但宋江能夠成他們中一些人的領袖人物,性格之中必然有著堅定甚至是固執的成分在,不是他吳用兩三句話就能說服的。
吳用是個知其雄,守其雌的,能退一步時,便退一步。然而今日定職司這事,他實在不能讓步。
待來到聚義廳前,吳用稟過晁蓋,要重定職司。
這幾乎成了每次有大批量首領上山時的慣例,晁蓋自己就有這個打算,並無不允之理,當即傳令敲響聚義鍾,會合眾頭領都到聚義廳聽號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