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得了這個消息,臉上陰晴不定。思量片刻,見身邊有黑旋風李逵各房各室尋祝家親眷砍殺,便喚了他來,耳語一番。李逵聽了大喜,奔西麵扈家莊方向就去。
扈成一行人押著祝彪走不多時,恰好遇著李逵。李逵隻一斧便往扈成頭上砍來。扈成一閃,李逵收手不及,砍在背後祝彪的頭上。李逵再掄起雙斧,又去砍扈成。扈成見局麵不好,一跤將李逵摔倒,眾莊客一擁而上,將李逵綁住。
扈成道:“你這黑廝,失心瘋了麽,意欲何為?”
李逵道:“你們詐降,晁天王叫我來剿滅你們。”
扈成已知李逵是有意的了,他心中天人交戰,有心將李逵格殺當場,終是念著妹妹在梁山泊上,怕惡了宋江,沒有下手。然而再投梁山泊去,總是心中不甘,又怕林衝不好做。
扈成尋思一陣,迴轉扈家莊,將李逵綁在莊院門前,道:“我今日饒你性命,卻要你在世人麵前永遠丟臉。”他用刀在李逵左臉劃了三橫一豎,右臉上劃了一撇一捺,而後放了一把火,帶了車仗人馬往延安府投老種經略相公去了。
扈成原本收拾好行李細軟打算投梁山泊去,老弱宅眷也提前送到外縣親戚那裏,此時不過是換個目標,因此上路甚快,不多時就已去遠。
李逵如此做,不是宋江指使又能是誰。這卻是宋江爭功之心又起:那宋江見林衝拿了扈三娘,想收為壓寨夫人,若是扈成和欒廷玉也上了梁山泊,林衝有這幾人相助,再憑了破祝家莊的功勞,宋江隻怕日後爭權路上多出勁敵,因此才匆匆讓李逵前來殺扈成。聽得扈成跑了,宋江略鬆一口氣,此是後話。
且說林衝在亂軍中見扈家莊火起,心知不妙,騎馬急忙趕來。隻見那火已燒的大了,救不得。李逵被綁在扈家莊門口,離火場甚近,臉上鮮血被烤幹,胡子也被烤卷曲起來,隻急的哇哇亂叫。見林衝趕來,李逵大叫道:“林教頭,救我!”
“扈成在哪裏?”
“我一把火燒了他莊,他不敢殺我,隻逃走了。”
林衝大怒,他跳下馬,從戰靴掏出一把短刀,就要趁機結果了李逵。忽聽的後麵又有馬蹄響,卻是宋江隻怕李逵鬥扈成不過,使花榮和穆弘前來接應。林衝暗歎一聲,順勢把李逵身上繩子割了。
花榮、穆弘看了李逵臉上的血字,暗笑不停,隻是裝作沒發現。
林衝道:“這火救不得了,可惜我們少得許多糧草。”
花榮、穆弘雖覺可惜,但也無法。四人一起迴轉祝家莊來。
宋江那時已在祝家莊上正廳坐定,眾頭領都來獻功,生擒得七八百人,奪得好馬五百餘匹,活捉牛羊不計其數。
穆弘道:“欒廷玉一出莊門便單槍匹馬走了。”
宋江隻怕欒廷玉到梁山泊入夥相助林衝,聽了隻故作遺憾道:“可惜了這個好漢。”正嗟歎間,聞人報道:“黑旋風燒了扈家莊,砍了祝彪頭來獻。”
宋江便道:“前日扈成已來投降,如何燒了他莊院?”
隻見黑旋風一臉血汙,腰裏插著兩把板斧,直到宋江麵前,唱個大喏,說道:“祝彪是兄弟砍了,扈成那廝走了,扈家莊被我放一把火燒了,兄弟特來請功。”這黑廝含混著亂說一氣,卻是想多得幾分功勞。
宋江喝道:“祝彪怎麽是你殺了?”
黑旋風道:“我砍得手順,往扈家莊趕去,正撞見一丈青的哥哥,解那祝彪出來,被我一斧砍了,隻可惜走了扈成。他家莊上,一個人也沒了。”
宋江故意喝道:“你這廝,誰叫你去來?扈成前日牽牛擔酒,前來投降了,如何擅自去殺他一家,違了我的將令?”
李逵道:“你便忘記了,我須不忘記。前日一丈青那個鳥婆娘趕著哥哥要殺,將我擒了,關在祝家莊裏,如何得知扈成前來投降。”
宋江喝道:“你這鐵牛,休得胡說!反倒怪罪在我頭上,你這黑廝,拿得活的有幾個?”
李逵答道:“誰鳥耐煩,見著活的便砍了。”
宋江道:“你這廝,扯謊都不會,驢唇不對馬嘴。不管怎樣,你這廝終究是違了我的軍令,濫殺無辜,也壞了山寨規矩。”他轉身與一旁的裴宣問道:“裴賢弟,如何處置這廝?”
裴宣如何不明白宋江的心思,隻說道:“他不知扈成已降,便是不知者不為罪。至於濫殺無辜,本合斬首,且把殺祝彪的功勞折過了,下次違令,定行不饒。”
扈成已去,別人哪裏知道祝彪被殺前後經過,這黑旋風自以為得意,隻大笑道:“雖然沒了功勞,也吃我殺得快活。”
宋江又氣又笑道:“你還笑,當別人都是傻麽,臉上的字是誰刺的?”
“呃,扈成刺的。是什麽字?”
宋江道:“速速退下,自己去尋個鏡子照照,再找個識字的說給你聽。”當下李逵去了不提。
且說其餘眾首領追殺一陣,都迴轉祝家莊,紛紛來到廳上。
石秀稟說起:“這鍾離老人仁德之人,指路之力,救濟甚大。這祝家村有此等善心良民在內,不可屈壞了這等好人。”
宋江聽罷,叫石秀去尋那老人來。石秀去不多時,引著那個鍾離老人來到莊上,拜見宋江。
宋江取一包金帛賞與老人道:“不是你這個老人麵上有恩,我今日便把你這個村坊,盡數洗蕩了,不留一家。因為你一家為善,便饒了你這一境的百姓。我連日在此攪擾你們過活,今日打破祝家莊,與你村中除了一害,所有各家賜糧米一石,以表人心。”
鍾離老人拜謝了,宋江便讓這鍾離老人主持散糧一事。
祝家莊多餘糧米,足有五十萬石,盡數裝載上車;金銀財賦,犒賞出征三軍眾將;其餘牛羊騾馬等物,都拿去去山中支用。大小頭領,收拾軍馬起身。
當地村坊鄉民,扶老挈幼,香花燈燭,於路拜謝。
宋江等眾將一齊上馬,將軍兵分作三隊擺開,前隊鞭敲金鐙,後軍齊唱凱歌,往梁山泊來。
扈成一行人押著祝彪走不多時,恰好遇著李逵。李逵隻一斧便往扈成頭上砍來。扈成一閃,李逵收手不及,砍在背後祝彪的頭上。李逵再掄起雙斧,又去砍扈成。扈成見局麵不好,一跤將李逵摔倒,眾莊客一擁而上,將李逵綁住。
扈成道:“你這黑廝,失心瘋了麽,意欲何為?”
李逵道:“你們詐降,晁天王叫我來剿滅你們。”
扈成已知李逵是有意的了,他心中天人交戰,有心將李逵格殺當場,終是念著妹妹在梁山泊上,怕惡了宋江,沒有下手。然而再投梁山泊去,總是心中不甘,又怕林衝不好做。
扈成尋思一陣,迴轉扈家莊,將李逵綁在莊院門前,道:“我今日饒你性命,卻要你在世人麵前永遠丟臉。”他用刀在李逵左臉劃了三橫一豎,右臉上劃了一撇一捺,而後放了一把火,帶了車仗人馬往延安府投老種經略相公去了。
扈成原本收拾好行李細軟打算投梁山泊去,老弱宅眷也提前送到外縣親戚那裏,此時不過是換個目標,因此上路甚快,不多時就已去遠。
李逵如此做,不是宋江指使又能是誰。這卻是宋江爭功之心又起:那宋江見林衝拿了扈三娘,想收為壓寨夫人,若是扈成和欒廷玉也上了梁山泊,林衝有這幾人相助,再憑了破祝家莊的功勞,宋江隻怕日後爭權路上多出勁敵,因此才匆匆讓李逵前來殺扈成。聽得扈成跑了,宋江略鬆一口氣,此是後話。
且說林衝在亂軍中見扈家莊火起,心知不妙,騎馬急忙趕來。隻見那火已燒的大了,救不得。李逵被綁在扈家莊門口,離火場甚近,臉上鮮血被烤幹,胡子也被烤卷曲起來,隻急的哇哇亂叫。見林衝趕來,李逵大叫道:“林教頭,救我!”
“扈成在哪裏?”
“我一把火燒了他莊,他不敢殺我,隻逃走了。”
林衝大怒,他跳下馬,從戰靴掏出一把短刀,就要趁機結果了李逵。忽聽的後麵又有馬蹄響,卻是宋江隻怕李逵鬥扈成不過,使花榮和穆弘前來接應。林衝暗歎一聲,順勢把李逵身上繩子割了。
花榮、穆弘看了李逵臉上的血字,暗笑不停,隻是裝作沒發現。
林衝道:“這火救不得了,可惜我們少得許多糧草。”
花榮、穆弘雖覺可惜,但也無法。四人一起迴轉祝家莊來。
宋江那時已在祝家莊上正廳坐定,眾頭領都來獻功,生擒得七八百人,奪得好馬五百餘匹,活捉牛羊不計其數。
穆弘道:“欒廷玉一出莊門便單槍匹馬走了。”
宋江隻怕欒廷玉到梁山泊入夥相助林衝,聽了隻故作遺憾道:“可惜了這個好漢。”正嗟歎間,聞人報道:“黑旋風燒了扈家莊,砍了祝彪頭來獻。”
宋江便道:“前日扈成已來投降,如何燒了他莊院?”
隻見黑旋風一臉血汙,腰裏插著兩把板斧,直到宋江麵前,唱個大喏,說道:“祝彪是兄弟砍了,扈成那廝走了,扈家莊被我放一把火燒了,兄弟特來請功。”這黑廝含混著亂說一氣,卻是想多得幾分功勞。
宋江喝道:“祝彪怎麽是你殺了?”
黑旋風道:“我砍得手順,往扈家莊趕去,正撞見一丈青的哥哥,解那祝彪出來,被我一斧砍了,隻可惜走了扈成。他家莊上,一個人也沒了。”
宋江故意喝道:“你這廝,誰叫你去來?扈成前日牽牛擔酒,前來投降了,如何擅自去殺他一家,違了我的將令?”
李逵道:“你便忘記了,我須不忘記。前日一丈青那個鳥婆娘趕著哥哥要殺,將我擒了,關在祝家莊裏,如何得知扈成前來投降。”
宋江喝道:“你這鐵牛,休得胡說!反倒怪罪在我頭上,你這黑廝,拿得活的有幾個?”
李逵答道:“誰鳥耐煩,見著活的便砍了。”
宋江道:“你這廝,扯謊都不會,驢唇不對馬嘴。不管怎樣,你這廝終究是違了我的軍令,濫殺無辜,也壞了山寨規矩。”他轉身與一旁的裴宣問道:“裴賢弟,如何處置這廝?”
裴宣如何不明白宋江的心思,隻說道:“他不知扈成已降,便是不知者不為罪。至於濫殺無辜,本合斬首,且把殺祝彪的功勞折過了,下次違令,定行不饒。”
扈成已去,別人哪裏知道祝彪被殺前後經過,這黑旋風自以為得意,隻大笑道:“雖然沒了功勞,也吃我殺得快活。”
宋江又氣又笑道:“你還笑,當別人都是傻麽,臉上的字是誰刺的?”
“呃,扈成刺的。是什麽字?”
宋江道:“速速退下,自己去尋個鏡子照照,再找個識字的說給你聽。”當下李逵去了不提。
且說其餘眾首領追殺一陣,都迴轉祝家莊,紛紛來到廳上。
石秀稟說起:“這鍾離老人仁德之人,指路之力,救濟甚大。這祝家村有此等善心良民在內,不可屈壞了這等好人。”
宋江聽罷,叫石秀去尋那老人來。石秀去不多時,引著那個鍾離老人來到莊上,拜見宋江。
宋江取一包金帛賞與老人道:“不是你這個老人麵上有恩,我今日便把你這個村坊,盡數洗蕩了,不留一家。因為你一家為善,便饒了你這一境的百姓。我連日在此攪擾你們過活,今日打破祝家莊,與你村中除了一害,所有各家賜糧米一石,以表人心。”
鍾離老人拜謝了,宋江便讓這鍾離老人主持散糧一事。
祝家莊多餘糧米,足有五十萬石,盡數裝載上車;金銀財賦,犒賞出征三軍眾將;其餘牛羊騾馬等物,都拿去去山中支用。大小頭領,收拾軍馬起身。
當地村坊鄉民,扶老挈幼,香花燈燭,於路拜謝。
宋江等眾將一齊上馬,將軍兵分作三隊擺開,前隊鞭敲金鐙,後軍齊唱凱歌,往梁山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