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進道:“當初我家祖上,將一座錦繡江山平白的讓給了趙氏兄弟。雖然陳橋事起,太祖得這個天下雖然容易些,他自身卻也是半輩子戎馬生涯。不想傳到現在,天子荒唐無道,小民百姓受苦。是可忍孰不可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五湖四海許多英雄,均有同感,和我柴家一同簽下一紙齊心合力的盟書,要共同庇佑百姓,再造神州。凡是盟書上簽下名字的,一字並肩稱王,世襲罔替,子子孫孫,共享社稷。”
“明了!盟書在哪裏?”宋江已然知道,這盟書就算是擁護柴進複國的投名狀了。
李應轉身從地牢外搬一張桌子進來,擺上筆硯。
柴進從懷裏取出一個小木盒,恭恭敬敬打開,取出一塊輕薄黃綢子,鋪在桌子正中。那綢子繡著江河山川,頂上繡著八個紅字:恢複江山,再興帝位。兩麵是密密麻麻的名字和手印。柴進用紙將那些人名蓋住,露出一處空白。
宋江心想,救人就到底,做戲做全套,當下豎起食指,中指和四指向天,發誓道:“皇天在上,後土在下。國者人之積,人者心之器。今柴大官人立救國救民之大誌,宋江心信其可行,終有成功之日。自今日起,縱有移山填海之難,誓將追隨。如有違背誓言,蒼天不佑,天人共戮!”
誓言已罷,宋江接過筆,在盟書空白處添上名字。待墨跡幹了,李應遞過一把短刀。宋江刀接左手,狠一狠心,劃破右手大拇指,在名字上按下手印。
柴進把盟書收好,露出笑容,把名單和玉佩給了宋江。
宋江貼身藏了玉佩,打開名單默誦。那名單上人名不多,宋江默誦幾遍,在心中記得熟了,便把名單撕碎丟進嘴裏嚼了,道:“宋江是個有恩必報,有債必償的。日後小可行事,唯柴大官人馬首是瞻。”
柴進道:“我在陽穀縣獨龍岡新買了個別院,離梁山泊不遠。李應過幾日就會去那裏,日後你有事時就去那裏尋他。他若有事時,梁山泊自會有人告知你。”
李應與宋江又說了一些別的,柴進在一旁立等。
諸事言罷,宋江道:“最後還有一小事,請柴大官人幫忙。”
“什麽事?”
“還請柴大官人饒過那武教頭,小可在一旁求情,或能讓他與小可做個助力。”
柴進略一尋思,便答應了,命莊客押武鬆與宋清進來,與莊客道:“把這姓宋的兩人打出莊外,這武鬆殺了喂狗。”
宋江撲通一聲拜倒,雙膝震地,聽的李應都為他覺得疼。宋江也是真的疼,含著半泡眼淚,大聲道:“大官人,武教頭是真好漢。宋江不敢貪生,你若是要殺武教頭,便把宋江一起殺了。若是寬宏大量的,便也把武教頭放了。”
柴進作色道:“你這廝真是好歹不知。好,我便成全你,來人,把這三人都殺了喂狗!”
武鬆怡然不懼,道:“宋江兄長,今天我不合攔住你,不然你也不會被柴進這廝擒住,可恨我救不得你。這廝既然假惺惺要放你,你便自去吧。我武鬆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到時這柴進若是不死,再與他鬥。”
宋江道:“武教頭,這番話卻置宋江何地?我二人今日同死,黃泉路上作伴,也是好兄弟,勝過我苟活於世。”
李應在旁邊假意勸柴進,柴進隻是搖頭不允。待宋江跪了小半刻,那等講義氣的江湖話說了七八遍,方才答應了。柴進喚來莊客,將宋江兄弟二人與武鬆亂棒打出莊外。
宋江跪的兩腿發麻,行動不便,著實挨了幾棍。待出了莊門,行到路上時,天已微明。
宋江問武鬆道:“不知賢弟往哪裏去,可有地方投奔?”
“一時沒個主意。”
“我有個好去處,賢弟和我一起去那裏可好。”
“不知兄長要去哪裏?”
“青州白虎山下有個孔家莊,我有兩個徒弟叫孔明、孔亮在那莊上。我想去投奔那裏。”
武鬆疑惑:“那裏離鄆城那麽近,兄長為何舍近求遠,不遠千裏來投柴進?可是有什麽不利索的?要是這樣,我就不去添亂了。”
宋江急忙道:“沒有,沒有。我來滄州,是有件不得不來的事,不是全為了投奔他。”
“如此就好,我願隨兄長去。”
宋江大喜,悄悄撫了一下還在隱隱作痛的雙膝。
“還未知賢弟是哪裏人氏。”宋江問道。
“小弟原本是清河縣人,家中排行第二。父母雙雙早亡,有一個長兄,被他撫養長大。不料老天不開眼,他被財主害死。”
“家中還有別人嗎?”
“還有一個嫂嫂。後來我隨她搬到陽穀縣住。”
“二郎兄弟因何在柴進莊上?”
武鬆道:“小弟在陽穀縣當了鋪兵,與一個機密相爭,一時間怒起,隻一拳打死那廝。小弟因此流落在外。因師兄林衝在滄州牢城營,便來柴進莊上,圖個就近照應。”
宋江道:“賢弟真是孝悌之人。原來一拳打死機密那個鋪兵便是你,我在鄆城縣也有聽說,隻是那機密當時隻是昏死,後來救得活了,未曾真死。”
武鬆聽了,躊躇一陣,拜倒道:“如此我便可迴鄉探望嫂嫂了,便不跟哥哥去青州了。我和嫂嫂一年多不敢通消息,如今幸虧哥哥這個消息,可以迴鄉去。請受小弟一拜。”
宋江心中懊惱,恨不得掌自己一嘴,可沒有攔著武鬆的道理,歎道:“可惜你我初會便又分離。日後若得閑時,可到青州相會。我們再同行一程。”
三個行了五七裏路,武鬆作別道:“兄長,再隨我走你就要繞路了。”
宋江道:“無妨,再送你一程。”
路上說些閑話,不覺又過了三二裏。
武鬆挽住宋江道:“尊兄不必遠送。常言道:“送君千裏,終有一別。”
宋江指著道:“容再行幾步,那官道上有個小酒店,我們吃三杯酒作別。”
三個來到酒店裏,宋江上首坐了,武鬆下席坐了,宋清橫頭坐定。宋清叫酒保打酒來,又買些盤饌果品菜蔬之類,都擺在卓子上。
“明了!盟書在哪裏?”宋江已然知道,這盟書就算是擁護柴進複國的投名狀了。
李應轉身從地牢外搬一張桌子進來,擺上筆硯。
柴進從懷裏取出一個小木盒,恭恭敬敬打開,取出一塊輕薄黃綢子,鋪在桌子正中。那綢子繡著江河山川,頂上繡著八個紅字:恢複江山,再興帝位。兩麵是密密麻麻的名字和手印。柴進用紙將那些人名蓋住,露出一處空白。
宋江心想,救人就到底,做戲做全套,當下豎起食指,中指和四指向天,發誓道:“皇天在上,後土在下。國者人之積,人者心之器。今柴大官人立救國救民之大誌,宋江心信其可行,終有成功之日。自今日起,縱有移山填海之難,誓將追隨。如有違背誓言,蒼天不佑,天人共戮!”
誓言已罷,宋江接過筆,在盟書空白處添上名字。待墨跡幹了,李應遞過一把短刀。宋江刀接左手,狠一狠心,劃破右手大拇指,在名字上按下手印。
柴進把盟書收好,露出笑容,把名單和玉佩給了宋江。
宋江貼身藏了玉佩,打開名單默誦。那名單上人名不多,宋江默誦幾遍,在心中記得熟了,便把名單撕碎丟進嘴裏嚼了,道:“宋江是個有恩必報,有債必償的。日後小可行事,唯柴大官人馬首是瞻。”
柴進道:“我在陽穀縣獨龍岡新買了個別院,離梁山泊不遠。李應過幾日就會去那裏,日後你有事時就去那裏尋他。他若有事時,梁山泊自會有人告知你。”
李應與宋江又說了一些別的,柴進在一旁立等。
諸事言罷,宋江道:“最後還有一小事,請柴大官人幫忙。”
“什麽事?”
“還請柴大官人饒過那武教頭,小可在一旁求情,或能讓他與小可做個助力。”
柴進略一尋思,便答應了,命莊客押武鬆與宋清進來,與莊客道:“把這姓宋的兩人打出莊外,這武鬆殺了喂狗。”
宋江撲通一聲拜倒,雙膝震地,聽的李應都為他覺得疼。宋江也是真的疼,含著半泡眼淚,大聲道:“大官人,武教頭是真好漢。宋江不敢貪生,你若是要殺武教頭,便把宋江一起殺了。若是寬宏大量的,便也把武教頭放了。”
柴進作色道:“你這廝真是好歹不知。好,我便成全你,來人,把這三人都殺了喂狗!”
武鬆怡然不懼,道:“宋江兄長,今天我不合攔住你,不然你也不會被柴進這廝擒住,可恨我救不得你。這廝既然假惺惺要放你,你便自去吧。我武鬆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到時這柴進若是不死,再與他鬥。”
宋江道:“武教頭,這番話卻置宋江何地?我二人今日同死,黃泉路上作伴,也是好兄弟,勝過我苟活於世。”
李應在旁邊假意勸柴進,柴進隻是搖頭不允。待宋江跪了小半刻,那等講義氣的江湖話說了七八遍,方才答應了。柴進喚來莊客,將宋江兄弟二人與武鬆亂棒打出莊外。
宋江跪的兩腿發麻,行動不便,著實挨了幾棍。待出了莊門,行到路上時,天已微明。
宋江問武鬆道:“不知賢弟往哪裏去,可有地方投奔?”
“一時沒個主意。”
“我有個好去處,賢弟和我一起去那裏可好。”
“不知兄長要去哪裏?”
“青州白虎山下有個孔家莊,我有兩個徒弟叫孔明、孔亮在那莊上。我想去投奔那裏。”
武鬆疑惑:“那裏離鄆城那麽近,兄長為何舍近求遠,不遠千裏來投柴進?可是有什麽不利索的?要是這樣,我就不去添亂了。”
宋江急忙道:“沒有,沒有。我來滄州,是有件不得不來的事,不是全為了投奔他。”
“如此就好,我願隨兄長去。”
宋江大喜,悄悄撫了一下還在隱隱作痛的雙膝。
“還未知賢弟是哪裏人氏。”宋江問道。
“小弟原本是清河縣人,家中排行第二。父母雙雙早亡,有一個長兄,被他撫養長大。不料老天不開眼,他被財主害死。”
“家中還有別人嗎?”
“還有一個嫂嫂。後來我隨她搬到陽穀縣住。”
“二郎兄弟因何在柴進莊上?”
武鬆道:“小弟在陽穀縣當了鋪兵,與一個機密相爭,一時間怒起,隻一拳打死那廝。小弟因此流落在外。因師兄林衝在滄州牢城營,便來柴進莊上,圖個就近照應。”
宋江道:“賢弟真是孝悌之人。原來一拳打死機密那個鋪兵便是你,我在鄆城縣也有聽說,隻是那機密當時隻是昏死,後來救得活了,未曾真死。”
武鬆聽了,躊躇一陣,拜倒道:“如此我便可迴鄉探望嫂嫂了,便不跟哥哥去青州了。我和嫂嫂一年多不敢通消息,如今幸虧哥哥這個消息,可以迴鄉去。請受小弟一拜。”
宋江心中懊惱,恨不得掌自己一嘴,可沒有攔著武鬆的道理,歎道:“可惜你我初會便又分離。日後若得閑時,可到青州相會。我們再同行一程。”
三個行了五七裏路,武鬆作別道:“兄長,再隨我走你就要繞路了。”
宋江道:“無妨,再送你一程。”
路上說些閑話,不覺又過了三二裏。
武鬆挽住宋江道:“尊兄不必遠送。常言道:“送君千裏,終有一別。”
宋江指著道:“容再行幾步,那官道上有個小酒店,我們吃三杯酒作別。”
三個來到酒店裏,宋江上首坐了,武鬆下席坐了,宋清橫頭坐定。宋清叫酒保打酒來,又買些盤饌果品菜蔬之類,都擺在卓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