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許貫忠曾流落在大名府,燕青沒被盧俊義收留前,和他在一起乞討過。許貫忠歲數大,是他們一幫小乞丐的頭,對燕青多有照顧。他後來有奇遇學成武藝,中了武舉,早年在汴京禁軍做軍官,隻因不合時宜,惡了同僚,被排擠到代州,做了名軍校。他精通契丹、女真、黨項、吐蕃、蒙古各國語言,端的是文武全才。
行了一會,許貫中忽然歎道:“這雁門關本外本是中國之地,過去河東禁軍與遼狗廝殺都是在雁門關外打,官軍打累了,就退迴關內,換另一波官軍出來打。遼狗打一百年,連雁門關都看不見。可哲宗皇帝膽小,把雁門關外七百裏地都割讓給了遼國,官軍再出不得雁門關。少了這一重屏障,遼人在山裏尋路就能繞過雁門關,深入代州腹地。”
燕青道:“若是昔日楊家將還在,定不會如此下場。”
“不一定。楊家也好,種家、折家也好,不過是武將,隻掌衝鋒刀兵,不過是方麵之事,雖不算細稍末節,但與大事無補。眼下河東、河北,許多文武官員都是蔡京太師的門生故吏。北麵若是無事便罷,真要生起事來,就是大事。”
“兄長,你以前不是個莽撞之人,今天怎麽說下手就下手?有的是辦法對付那些克扣犒賞的廂官。”
“小乙,你不知道。若隻是那幾個廂官作惡,的確有不少辦法。然而眼下,奸黨專權,文事上先不說,隻說武事。上到政事堂、樞密院兩府,中間殿前司、馬軍司、步軍司三衙,下到各軍寨,幾乎都爛透了。阿諛無能的,身居高位,忠良正直的,盡被牢籠陷害。世道不公,不能同流合汙,隻能找到退路。我心灰意懶,想著歸隱山林,獨善其身。即便沒有今天這個事,我也不會在軍中呆太久。殺了那個廂官,多少能叫那些人收斂些,也出了我一口惡氣,暢快許多!”
“兄長以往的抱負,還有這身本領,若是歸隱山林,豈不都可惜了?”
“你說的是,我的確是有些猶豫不決。如今正途不行,但又找不到別的門路報國,叫人好生苦惱。”
燕青雖然伶俐,這種事情上卻是沒什麽頭腦,並無什麽言語。
二人在山中行了兩日,許多時候前路看上去已經斷絕,但許貫忠熟知附近路徑,總能從無路中找出路來,佩服得燕青五體投地。這一日,便到了雲州境內。
遼國以大同府為西京,除管轄漢地外,還節製附近各部族。剛入雲州境內,便時不時遇到那等雙目深陷、眼珠綠藍、發色金黃之人。此處民風彪悍,大不同宋境,僅幾十裏路程,燕青便見過多起一言不合,拔刀相向之事。
雖然宋境也不算太平,但比起遼國還是強上不少。二人有事在身,益發謹小慎微,偶遇不平之事,隻強忍著裝作看不見,不敢惹麻煩。
周侗在大同府管下渾源縣恆山懸空寺出家,許貫忠雖然多走名山大川,但從未如此深入遼國境內,自然不曾到過恆山。二人商量一番,扮作去懸空寺上香的香客,一路尋到寺門。待燕青與門子報了來意,便有知客來引二人去見周侗。
因盧俊義書信事屬機密,燕青便告聲得罪,單獨隨了知客僧去。許貫忠不以為意,在寺內閑逛不提。
燕青隨知客來到一偏僻僧房,見一六十歲數上下老僧閉眼在一蒲團上打坐,長的白眉皓發,隻是神色有些鬱結。
燕青上前拜倒見禮道:“小子燕青,是河北盧員外親隨,受他差遣來送信與前輩。”
那老僧睜開雙眼,站起來雙掌合什道:“阿彌陀佛,小施主請起,書信在何處?”
燕青從懷中掏出書信,雙手獻上。
周侗看了,卻覺奇怪,信中都是說家常問起居之語,並無要事,斷用不著千裏迢迢派心腹專門送來。
見周侗臉上疑惑,燕青問道:“小子鬥膽問前輩,當初前輩與我家員外相識時,曾被老虎咬傷,隻不知是雄虎還是雌虎?”
周侗道:“哪裏是被老虎咬傷,是被毒蛇咬傷。”
燕青聽了,從靴中又掏出一封書信雙手捧給周侗道:“前輩恕罪,小子出發前家主親口道此是機密事,一定要送給前輩本人,才出言試探。那封書信,是在路上集市找人所寫,這封信才是家主的信,前輩勿怪。”
“正應如此。”周侗見這燕青心思細密,大為欣賞道。
待看過書信,周侗眼中閃爍不定,思索良久,問燕青道:“你是頭一次到遼國來?可見此地人是否心向中原?”
燕青道:“此事不可一概而論,此地人分漢人、番人。小子不才,一路行來,依著路上的觀感,此地番人,向無國家之念,但他們受遼國盤剝過甚,對宋國難免有些幻想。至於此地漢人,多以遼國子民自居,絕無心向中原宋國之情。”
“卻是為何?難道大宋不比唐漢麽?”
“小子見識淺薄,聽人說其因有二。其一,自兒皇帝石敬瑭將此地獻給遼國已有一百七十七年,除雍熙三年,當時任雲州觀察使的楊業楊老令公攻占雲州三個月外,此地再未被宋國占領。這一百多年,少說也有七、八代人,血脈早已淡薄。”
“略有道理,其二呢?”周侗點點頭。
“遼國是當世萬乘之國,國祚還早在大宋之前,此地漢人即便追溯正統,頂多追到五代石敬瑭,大宋無論如何也算不得此地舊主。”
“太宗皇帝伐遼國時,為何易州、涿州等遼國城池舉城來降?”
“兵敗高粱河後,這些州縣又都叛迴遼國。百姓命苦,為自家性命,不管是降而複叛,還是叛而複降,都是人之常情。單說雲州,若是西夏勢大,大軍攻來,隻怕也會降,難道也能說此地心向西夏嗎?”
周侗點頭道:“卻是我白活這麽大年紀,竟不如你有見識。”
燕青急忙擺手道:“這都是小子來時路上聽人說的:我有個同鄉,姓許名貫忠……”燕青不敢貪功,一五一十把許貫忠來曆全說了,又道:“方才那些話都是他的見識,小子路上聽他說來,剛才不過是鸚鵡學舌罷了。”
周侗讓燕青去尋來許貫忠相見,待見麵參禮完畢,許貫忠問道:“周老前輩還認得我麽?”
“老衲覺得你麵熟,就是想不起來。”周侗皺著眉頭,頭略微往上麵看,苦苦思索。
許貫忠道:“老前輩還記得在汴京禦拳館教師時的事麽?”
“這事卻是忘不了,我受包拯包龍圖推薦,一開始在那裏做‘人’字席教師,後來升到‘天’字席。”
許貫忠道:“在下曾中過武舉,和眾多舉子們一起蒙老前輩在禦拳館指點過拳腳。
“老衲想起來了,你是許將許衝元的嫡孫。”周侗道:“當年你祖父出使遼國時,我曾經做過他的護衛。一晃這麽些年過去了。看你今日氣度,頗有祖上風采。”
許將,字衝元,是宋國嘉佑八年癸卯科的狀元,其人文武雙全,廉潔奉公,深受神宗和哲宗兩代皇帝器重,曾官拜兵部侍郎、吏部尚書、尚書左丞、中書侍郎。當年遼國陳兵二十萬於代州,遣使索地,大戰一觸即發。許將奉詔使遼,應答不卑不亢,曉以利害,最終使遼國放棄索地。
“真是世事無常,在下聽說老前輩因故辭官,想不到隱居在遼國懸空寺這裏。”
“我倒是想隱居,隻是不得清閑,住在這裏是有要事。”周侗他鄉遇到故人後代,甚為寬懷。許貫忠家學淵源,見識不凡,周侗便對他把剛才問燕青的事說了。
許貫忠聽了,道:“老前輩可是想仿熙河開邊,來個雲涼開邊?”
“不敢與王韶相公相提並論,隻是為王師前驅,受人請托而來。”周侗答到。
許貫忠所說的熙河開邊,是宋國神宗皇帝時之事。當時王韶上“平戎三策”,說“欲取西夏,當先複河、湟”。在時任宰相的王安石支持下,熙寧五年五月,由王韶主持熙河開邊。當時熙河除漢人外,還有許多吐蕃部族,都依從夏國。因吐蕃崇佛,王韶便招募僧侶遊說此地漢人、吐蕃部族為內應,隨後大軍前出,紮下軍寨,徐徐征討。沒幾年,吐蕃腹地熙州、河州、青唐落入宋朝手中。有羌人俞龍珂率部屬十二萬內附,神宗依他的心願,賜姓包,賜名順。包順遂引王韶深入諸部。
王韶以熙州、河州為基礎,向西拓展,打下湟州等地,成功招撫吐蕃部落三十餘萬人,拓地二千餘裏,建立熙河路。其後宦將李憲和種諤等人經營,剿撫並用,南北拓張,經過元豐年間五路伐夏等戰事,最後變成了熙河蘭會路,治所蘭州,史稱熙河開邊。到如今,宋朝四大強軍中最精銳的西軍修築寨堡,蠶食夏國最後的屏障橫山一帶,滅夏指日可待。
雲州此地屬遼、宋交界,此地漢人和室韋、奚人、蒙古諸多部族依從於遼國,但遼國在此地盤剝過重,多有不滿。恰好似當年熙河,屬宋、夏交界,吐蕃諸部族被夏國欺壓,時常反叛,都被夏國鎮壓。
周侗雖已辭官不做,但心仍在朝堂,便效仿王韶當年招募僧侶深入熙河,聯絡漢人、吐蕃部族的故智,親自來此出家,暗地行敵遼之事。隻是知易行難,此地漢人並不向宋,偶有部族歸心,也是多有反複,進展頗為不順。
周侗見許貫忠已猜測出自己來此緣由,便不再隱瞞,一一都說了,又問許貫忠有什麽好方略。
許貫忠道:“小子初來雲州,不過幾天,於此地風土、民情、地理、部族知之甚少,隻怕也沒什麽好主意。不過小子通多族語言,加上殺了那克扣犒賞的廂官,無處可投,若蒙前輩不嫌棄,便求托庇小子在懸空寺。小子細細探察,小心謀劃,或可查缺補漏,助前輩一臂之力。”
“如此甚好。”周侗聽了前幾句還有些失望,聽了後幾句又高興起來,急忙答應。這等事最怕的是紙上談兵的書呆子誇誇其談。許貫忠要真是一上來便給出什麽主意,反倒是有問題。自己當初便是有些呆氣,待來此處,才發覺步步難行。
“隻是此等軍國大事,終需朝中有強援,當年若是王韶沒有神宗皇帝和‘拗相公’王安石相公舉全國之力支持,再好方略終成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小可鬥膽,不知前輩當初是受何人請托而來?”許貫忠問道。
“此事不瞞你,是當今官家初登基時密令河東軍所為,因我辭官無事,受兵部一個知事請托,來此盡一分力。此外,我大徒弟盧俊義也聯絡綠林好漢助我,此次小乙送信便是他派遣來。”周侗道。
那時宋國有四大強軍,分別是西軍、河東軍、河北軍、汴京禁軍,其中西軍與夏國百年爭鬥,最為精銳;河東群山連綿,常有遼國以及一些部族小股軍隊入侵,宋國也時不時打過去報複,累戰之下,河東軍戰力也不弱;河北一馬平川,是防衛遼國第一線,此地不打則已,一打必是大戰。昔年不管是太宗時北伐,還是真宗時遼軍南下,皆是極損國力的大仗。自檀淵之盟後,遼宋都輕易不敢在此開戰,已有百年太平,因此河北軍戰力又等而下之;至於汴京禁軍,裝備最為精良,然而就是沒上過戰場,反倒被視作繡花枕頭。
許貫忠聽是天子密令河東軍所為,心裏大為放心。那時隻要沒有大亂,滅夏用不了幾年,屆時西軍東進,河東軍北上,合圍此處更增勝算;至於盧俊義,許貫忠本就是大名府人,早就是如雷貫耳。想到此處,他說道:“前輩雖處江湖之遠,仍心憂廟堂,正為小子典範,敢不盡力。”
周侗聽了,更加高興,又說了一些細處,兩人隻道相見恨晚。
且說一旁燕青,他對這些軍國大事,所知甚少,也興致缺缺,有些昏昏欲睡,但終不好真個睡去,便借口淨手到寺中閑逛。
行了一會,許貫中忽然歎道:“這雁門關本外本是中國之地,過去河東禁軍與遼狗廝殺都是在雁門關外打,官軍打累了,就退迴關內,換另一波官軍出來打。遼狗打一百年,連雁門關都看不見。可哲宗皇帝膽小,把雁門關外七百裏地都割讓給了遼國,官軍再出不得雁門關。少了這一重屏障,遼人在山裏尋路就能繞過雁門關,深入代州腹地。”
燕青道:“若是昔日楊家將還在,定不會如此下場。”
“不一定。楊家也好,種家、折家也好,不過是武將,隻掌衝鋒刀兵,不過是方麵之事,雖不算細稍末節,但與大事無補。眼下河東、河北,許多文武官員都是蔡京太師的門生故吏。北麵若是無事便罷,真要生起事來,就是大事。”
“兄長,你以前不是個莽撞之人,今天怎麽說下手就下手?有的是辦法對付那些克扣犒賞的廂官。”
“小乙,你不知道。若隻是那幾個廂官作惡,的確有不少辦法。然而眼下,奸黨專權,文事上先不說,隻說武事。上到政事堂、樞密院兩府,中間殿前司、馬軍司、步軍司三衙,下到各軍寨,幾乎都爛透了。阿諛無能的,身居高位,忠良正直的,盡被牢籠陷害。世道不公,不能同流合汙,隻能找到退路。我心灰意懶,想著歸隱山林,獨善其身。即便沒有今天這個事,我也不會在軍中呆太久。殺了那個廂官,多少能叫那些人收斂些,也出了我一口惡氣,暢快許多!”
“兄長以往的抱負,還有這身本領,若是歸隱山林,豈不都可惜了?”
“你說的是,我的確是有些猶豫不決。如今正途不行,但又找不到別的門路報國,叫人好生苦惱。”
燕青雖然伶俐,這種事情上卻是沒什麽頭腦,並無什麽言語。
二人在山中行了兩日,許多時候前路看上去已經斷絕,但許貫忠熟知附近路徑,總能從無路中找出路來,佩服得燕青五體投地。這一日,便到了雲州境內。
遼國以大同府為西京,除管轄漢地外,還節製附近各部族。剛入雲州境內,便時不時遇到那等雙目深陷、眼珠綠藍、發色金黃之人。此處民風彪悍,大不同宋境,僅幾十裏路程,燕青便見過多起一言不合,拔刀相向之事。
雖然宋境也不算太平,但比起遼國還是強上不少。二人有事在身,益發謹小慎微,偶遇不平之事,隻強忍著裝作看不見,不敢惹麻煩。
周侗在大同府管下渾源縣恆山懸空寺出家,許貫忠雖然多走名山大川,但從未如此深入遼國境內,自然不曾到過恆山。二人商量一番,扮作去懸空寺上香的香客,一路尋到寺門。待燕青與門子報了來意,便有知客來引二人去見周侗。
因盧俊義書信事屬機密,燕青便告聲得罪,單獨隨了知客僧去。許貫忠不以為意,在寺內閑逛不提。
燕青隨知客來到一偏僻僧房,見一六十歲數上下老僧閉眼在一蒲團上打坐,長的白眉皓發,隻是神色有些鬱結。
燕青上前拜倒見禮道:“小子燕青,是河北盧員外親隨,受他差遣來送信與前輩。”
那老僧睜開雙眼,站起來雙掌合什道:“阿彌陀佛,小施主請起,書信在何處?”
燕青從懷中掏出書信,雙手獻上。
周侗看了,卻覺奇怪,信中都是說家常問起居之語,並無要事,斷用不著千裏迢迢派心腹專門送來。
見周侗臉上疑惑,燕青問道:“小子鬥膽問前輩,當初前輩與我家員外相識時,曾被老虎咬傷,隻不知是雄虎還是雌虎?”
周侗道:“哪裏是被老虎咬傷,是被毒蛇咬傷。”
燕青聽了,從靴中又掏出一封書信雙手捧給周侗道:“前輩恕罪,小子出發前家主親口道此是機密事,一定要送給前輩本人,才出言試探。那封書信,是在路上集市找人所寫,這封信才是家主的信,前輩勿怪。”
“正應如此。”周侗見這燕青心思細密,大為欣賞道。
待看過書信,周侗眼中閃爍不定,思索良久,問燕青道:“你是頭一次到遼國來?可見此地人是否心向中原?”
燕青道:“此事不可一概而論,此地人分漢人、番人。小子不才,一路行來,依著路上的觀感,此地番人,向無國家之念,但他們受遼國盤剝過甚,對宋國難免有些幻想。至於此地漢人,多以遼國子民自居,絕無心向中原宋國之情。”
“卻是為何?難道大宋不比唐漢麽?”
“小子見識淺薄,聽人說其因有二。其一,自兒皇帝石敬瑭將此地獻給遼國已有一百七十七年,除雍熙三年,當時任雲州觀察使的楊業楊老令公攻占雲州三個月外,此地再未被宋國占領。這一百多年,少說也有七、八代人,血脈早已淡薄。”
“略有道理,其二呢?”周侗點點頭。
“遼國是當世萬乘之國,國祚還早在大宋之前,此地漢人即便追溯正統,頂多追到五代石敬瑭,大宋無論如何也算不得此地舊主。”
“太宗皇帝伐遼國時,為何易州、涿州等遼國城池舉城來降?”
“兵敗高粱河後,這些州縣又都叛迴遼國。百姓命苦,為自家性命,不管是降而複叛,還是叛而複降,都是人之常情。單說雲州,若是西夏勢大,大軍攻來,隻怕也會降,難道也能說此地心向西夏嗎?”
周侗點頭道:“卻是我白活這麽大年紀,竟不如你有見識。”
燕青急忙擺手道:“這都是小子來時路上聽人說的:我有個同鄉,姓許名貫忠……”燕青不敢貪功,一五一十把許貫忠來曆全說了,又道:“方才那些話都是他的見識,小子路上聽他說來,剛才不過是鸚鵡學舌罷了。”
周侗讓燕青去尋來許貫忠相見,待見麵參禮完畢,許貫忠問道:“周老前輩還認得我麽?”
“老衲覺得你麵熟,就是想不起來。”周侗皺著眉頭,頭略微往上麵看,苦苦思索。
許貫忠道:“老前輩還記得在汴京禦拳館教師時的事麽?”
“這事卻是忘不了,我受包拯包龍圖推薦,一開始在那裏做‘人’字席教師,後來升到‘天’字席。”
許貫忠道:“在下曾中過武舉,和眾多舉子們一起蒙老前輩在禦拳館指點過拳腳。
“老衲想起來了,你是許將許衝元的嫡孫。”周侗道:“當年你祖父出使遼國時,我曾經做過他的護衛。一晃這麽些年過去了。看你今日氣度,頗有祖上風采。”
許將,字衝元,是宋國嘉佑八年癸卯科的狀元,其人文武雙全,廉潔奉公,深受神宗和哲宗兩代皇帝器重,曾官拜兵部侍郎、吏部尚書、尚書左丞、中書侍郎。當年遼國陳兵二十萬於代州,遣使索地,大戰一觸即發。許將奉詔使遼,應答不卑不亢,曉以利害,最終使遼國放棄索地。
“真是世事無常,在下聽說老前輩因故辭官,想不到隱居在遼國懸空寺這裏。”
“我倒是想隱居,隻是不得清閑,住在這裏是有要事。”周侗他鄉遇到故人後代,甚為寬懷。許貫忠家學淵源,見識不凡,周侗便對他把剛才問燕青的事說了。
許貫忠聽了,道:“老前輩可是想仿熙河開邊,來個雲涼開邊?”
“不敢與王韶相公相提並論,隻是為王師前驅,受人請托而來。”周侗答到。
許貫忠所說的熙河開邊,是宋國神宗皇帝時之事。當時王韶上“平戎三策”,說“欲取西夏,當先複河、湟”。在時任宰相的王安石支持下,熙寧五年五月,由王韶主持熙河開邊。當時熙河除漢人外,還有許多吐蕃部族,都依從夏國。因吐蕃崇佛,王韶便招募僧侶遊說此地漢人、吐蕃部族為內應,隨後大軍前出,紮下軍寨,徐徐征討。沒幾年,吐蕃腹地熙州、河州、青唐落入宋朝手中。有羌人俞龍珂率部屬十二萬內附,神宗依他的心願,賜姓包,賜名順。包順遂引王韶深入諸部。
王韶以熙州、河州為基礎,向西拓展,打下湟州等地,成功招撫吐蕃部落三十餘萬人,拓地二千餘裏,建立熙河路。其後宦將李憲和種諤等人經營,剿撫並用,南北拓張,經過元豐年間五路伐夏等戰事,最後變成了熙河蘭會路,治所蘭州,史稱熙河開邊。到如今,宋朝四大強軍中最精銳的西軍修築寨堡,蠶食夏國最後的屏障橫山一帶,滅夏指日可待。
雲州此地屬遼、宋交界,此地漢人和室韋、奚人、蒙古諸多部族依從於遼國,但遼國在此地盤剝過重,多有不滿。恰好似當年熙河,屬宋、夏交界,吐蕃諸部族被夏國欺壓,時常反叛,都被夏國鎮壓。
周侗雖已辭官不做,但心仍在朝堂,便效仿王韶當年招募僧侶深入熙河,聯絡漢人、吐蕃部族的故智,親自來此出家,暗地行敵遼之事。隻是知易行難,此地漢人並不向宋,偶有部族歸心,也是多有反複,進展頗為不順。
周侗見許貫忠已猜測出自己來此緣由,便不再隱瞞,一一都說了,又問許貫忠有什麽好方略。
許貫忠道:“小子初來雲州,不過幾天,於此地風土、民情、地理、部族知之甚少,隻怕也沒什麽好主意。不過小子通多族語言,加上殺了那克扣犒賞的廂官,無處可投,若蒙前輩不嫌棄,便求托庇小子在懸空寺。小子細細探察,小心謀劃,或可查缺補漏,助前輩一臂之力。”
“如此甚好。”周侗聽了前幾句還有些失望,聽了後幾句又高興起來,急忙答應。這等事最怕的是紙上談兵的書呆子誇誇其談。許貫忠要真是一上來便給出什麽主意,反倒是有問題。自己當初便是有些呆氣,待來此處,才發覺步步難行。
“隻是此等軍國大事,終需朝中有強援,當年若是王韶沒有神宗皇帝和‘拗相公’王安石相公舉全國之力支持,再好方略終成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小可鬥膽,不知前輩當初是受何人請托而來?”許貫忠問道。
“此事不瞞你,是當今官家初登基時密令河東軍所為,因我辭官無事,受兵部一個知事請托,來此盡一分力。此外,我大徒弟盧俊義也聯絡綠林好漢助我,此次小乙送信便是他派遣來。”周侗道。
那時宋國有四大強軍,分別是西軍、河東軍、河北軍、汴京禁軍,其中西軍與夏國百年爭鬥,最為精銳;河東群山連綿,常有遼國以及一些部族小股軍隊入侵,宋國也時不時打過去報複,累戰之下,河東軍戰力也不弱;河北一馬平川,是防衛遼國第一線,此地不打則已,一打必是大戰。昔年不管是太宗時北伐,還是真宗時遼軍南下,皆是極損國力的大仗。自檀淵之盟後,遼宋都輕易不敢在此開戰,已有百年太平,因此河北軍戰力又等而下之;至於汴京禁軍,裝備最為精良,然而就是沒上過戰場,反倒被視作繡花枕頭。
許貫忠聽是天子密令河東軍所為,心裏大為放心。那時隻要沒有大亂,滅夏用不了幾年,屆時西軍東進,河東軍北上,合圍此處更增勝算;至於盧俊義,許貫忠本就是大名府人,早就是如雷貫耳。想到此處,他說道:“前輩雖處江湖之遠,仍心憂廟堂,正為小子典範,敢不盡力。”
周侗聽了,更加高興,又說了一些細處,兩人隻道相見恨晚。
且說一旁燕青,他對這些軍國大事,所知甚少,也興致缺缺,有些昏昏欲睡,但終不好真個睡去,便借口淨手到寺中閑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