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上懸著三把劍:
如何逆轉非編碼區基因突變進程?
腺病毒如何通過影響非編碼rna影響植物?
倒計時2434天。
盧赫倚靠在保持常開的屏蔽門門框上,打出一個飽嗝,呆望著已經斷電的電子燈牌,輕易地想象出了它原來的樣子。
1個小時前,這位陪伴了他121天,早已相看兩厭的老朋友,徹底和他說了再見。對此他沒有絲毫留戀。
頭上懸著的三把大寶劍已經徹底被摘掉。逆轉基因突變進程的方法已經確認,就是敲掉接口,倒計時就此解除。
至於腺病毒如何影響植物,這個問題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他們有接口。
盧赫邊想邊摸了摸自己圓滾滾的肚子,其內裝著兩碗玉米濃湯,正兒八經的那種。
它的味道是甜蜜的,是玉米粒在長久炙烤後釋放出的醇厚的甘甜;它的質感是綿密的,是玉米漿和黃油在充分攪拌後形成的柔滑的絲絨;它的顏色是明亮的,像是玉米花(玉米的雄花穗)在夏日裏綻放出的燦爛的笑容。
它是一碗溫暖的詩,把金色的陽光和田野的香氣融入每一滴湯汁。
那位用黑暗料理折磨了他們整整三個月的吳喬,終於幹了一件人事。
他給芽孢杆菌的基因組上敲入了一個接口,接口下遊接上玉米胚乳和糯稻中用來表達和調控澱粉合成的片段,讓它能在65度ph4.5的酸性環境裏,持續生產支鏈澱粉合成酶。
這些酶可以在直鏈澱粉上切斷一段a-1,4-糖苷鍵,然後將這段鏈與另一條直鏈澱粉上的葡萄糖分子通過a-1,6-糖苷鍵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分支。
這樣重複多次,就可以將直鏈澱粉轉化為支鏈澱粉。
可能是由於接入的外源基因片段不夠純淨,導致甜玉米特有的香味基因同時被芽孢杆菌表達,湯裏明明沒有一粒玉米,卻讓人誤以為自己吃下了一整個秋天。
接口讓一個複雜係統,變成了一塊塊簡簡單單樂高積木。而基因積木什麽的,隻要不在人身上拚,還是很有價值的。
至於轉座過程對基因的無差別破壞,對微生物來說,並不是什麽問題。
芽孢杆菌四小時就可以增殖10萬倍,它想轉座就讓它轉,不小心轉死了就讓它死,反正新生的菌體源源不斷。
如此之快的繁殖速度,也很容易誘導出選擇性清除機製,早晚能夠將轉座沉默的突變固定下來,讓這些玉米味的小怪物們能夠生生不息。
就像易大仙的理論:個體構成群體,小實體構成複雜係統,係統湧現成個體不具備的新特性。隻要芽孢杆菌菌群內還存活著足夠多的單細胞菌體,那麽就能夠被宣告存活。
那些透明的杆狀小細胞,啊嗚張開大嘴,通過吞噬作用把培養基質中富有營養的顆粒包裹入細胞膜,形成包內小泡。小泡跌跌撞撞地跑到溶酶體身旁,融化在水解酶裏。
如此辛勤地填飽肚子之後,要不了幾小時,它們便會分裂。一分為二之後,原先的細胞便不複存在,它便不再是它。它死了,但係統還活著;它死了,但它還活著。
它們大小不同、形狀不同,它們是一個個獨立的、有生命的個體,都在欣欣向榮地活著。但在係統中,它們沒有一個是重要的。
連塵埃都不如。
盧赫怎麽也想不到,向來神經大條的他,會為一個不到一微米的小東西而感傷。而這種極為罕見的感性,並非莫名其妙,因為他們即將麵臨同樣的境地。
接口為生物技術帶來了無限可能,很快食物將不再是困擾他們的問題。當資源的生產問題得到解決,那麽自然而然地,分配問題將被提上日程。
會議室一如既往地明亮,盧赫一如既往地窩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而與往日不同的是,前排的後腦勺變得十分陌生。
t恤換成了夾克、牛仔褲換成了西褲,會場一改往日鬧哄哄的常態,變得格外肅靜。
也許是因為這些畢生研究哲史政的文人、或者半路出家研究哲史政的文人,沒有受過偏微分方程的折磨、沒有見過淩晨四點實驗室的燈、沒有被迫衝著比拖拉機還吵的服務器雙手合十,所以顯得格外溫婉與包容。
但很快,重擔便會壓在他們身上。他們是決策者,他們的每一個決定,都關乎著億萬人的利益。
今天的議題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國際援助,另一個是人基因組中接口的處置問題。
盧赫悠閑地靠在椅背上半眯著眼,提不起任何興趣。因為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在他眼中是顯而易見的:
第一,跨國人道主義救助完全沒必要,風雨飄搖、動蕩不安的日子剛過去沒幾天,自己都還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呢,哪有那麽多閑心管別人家的事。
第二,接口是外源基因,敲了了事。動物試驗已經做完,馬上進臨床了。
然而,那些嗡嗡雜雜的討論不僅沒把他催眠,反而讓他更加精神了。決策者還是有兩把刷子的,果真比他們這些悶頭搞科學的人視野更開闊、更加高瞻遠矚。
國際救助的方案很快就被敲定,救助首先從提供糧食開始,首批救助國家有8個。
不多不少,正正好好8個,剛好是擁有核武器的那幾個。原因很簡單:為善不同,同歸於治;為惡不同,同歸於亂。
距離植物全麵滅絕已經過去將近一年,接近絕大多數國家儲備糧支撐的極限。誰知道那些手握發射器的人會不會因為餓得眼冒金星神誌不清而顫動自己的手指;或者他們飽著,但發射器被饑餓的人們搶奪、發射密碼被逼問出;又或者他們單純認為同為人類,需要有難同當,絕望之下決定同歸於盡。
雖然掩體可以對抗核打擊,但他們不可能永遠躲在地底下。沒有藍天的生活是不完整的。
這還沒完。第一個議題的討論已經讓他細思恐極到後背發涼,第二個議題引申出的問題更是讓他吃驚到恨不得把眼珠子瞪出來。
從科學上來看,敲接口是最優路線。但在那幫文人眼中,接口的處理問題觸及到了老生長談的終極議題:
民主還是集權。
接口觸發頻繁轉座,混亂的轉座過程讓人莫名生病。但是,幾乎所有病人,都在足夠的醫療支撐下痊愈,也並非所有人都發病。
最重要的是,接口及其它外源基因片段,顯然是有益的。突變開始後,所有疾病,尤其是癌症的發病率銳減。
對於平平安安健康人來說,它們是魔;但對於飽受重疾折磨的人來說,它們也許是佛。
再加上普通民眾對基因工程的曲解,很難想象他們最終會選擇什麽。
究竟要不要由人們自己來選擇呢?
民主能夠保障人的基本權利、自由和平等、人權,這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價值追求。
但同時民主也可能帶來分裂和混亂,因為它可能存在不同利益集團的爭奪和對抗,導致決策的困難和延遲。
並非所有人都擁有對自己負責的能力,人們可能會被不正當的輿論影響情緒,並且缺乏遠見。
集權雖然可能缺乏靈活性和包容性,也可能剝奪絕大多數人為自己做決策的權力,但它的效率是最高的、是最穩定的。
這很令人糾結。
但很明顯,集體敲接口是最為穩妥的方式。未知的突變就此結束,所有人迴歸到生活的正軌。突變所帶來的無限可能都隻是不被察覺的一場夢,沒有人會因此變得不幸。
人類迴到原本的生活姿態,文明平平靜靜的延續下去,就像芽孢杆菌菌群那樣。
第二個議題的討論並沒有像第一個那樣幹脆利落,它將持續作為未來幾天會議的主題。
在玉米濃湯被消化殆盡,饑餓感開始在頭腦中叫囂時,盧赫心中已經有了堅定的答案。
可緊接著,這份堅定輕易地被鄭k的一句話擊碎。
散會後,鄭k等在會場門口,迎著盧赫狐疑的目光,語氣嘲諷地開口:
“如果你支持一個或者幾個決策者,來代替所有人做決定,那麽你、你們和賽格蘭又有什麽區別?”
如何逆轉非編碼區基因突變進程?
腺病毒如何通過影響非編碼rna影響植物?
倒計時2434天。
盧赫倚靠在保持常開的屏蔽門門框上,打出一個飽嗝,呆望著已經斷電的電子燈牌,輕易地想象出了它原來的樣子。
1個小時前,這位陪伴了他121天,早已相看兩厭的老朋友,徹底和他說了再見。對此他沒有絲毫留戀。
頭上懸著的三把大寶劍已經徹底被摘掉。逆轉基因突變進程的方法已經確認,就是敲掉接口,倒計時就此解除。
至於腺病毒如何影響植物,這個問題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他們有接口。
盧赫邊想邊摸了摸自己圓滾滾的肚子,其內裝著兩碗玉米濃湯,正兒八經的那種。
它的味道是甜蜜的,是玉米粒在長久炙烤後釋放出的醇厚的甘甜;它的質感是綿密的,是玉米漿和黃油在充分攪拌後形成的柔滑的絲絨;它的顏色是明亮的,像是玉米花(玉米的雄花穗)在夏日裏綻放出的燦爛的笑容。
它是一碗溫暖的詩,把金色的陽光和田野的香氣融入每一滴湯汁。
那位用黑暗料理折磨了他們整整三個月的吳喬,終於幹了一件人事。
他給芽孢杆菌的基因組上敲入了一個接口,接口下遊接上玉米胚乳和糯稻中用來表達和調控澱粉合成的片段,讓它能在65度ph4.5的酸性環境裏,持續生產支鏈澱粉合成酶。
這些酶可以在直鏈澱粉上切斷一段a-1,4-糖苷鍵,然後將這段鏈與另一條直鏈澱粉上的葡萄糖分子通過a-1,6-糖苷鍵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分支。
這樣重複多次,就可以將直鏈澱粉轉化為支鏈澱粉。
可能是由於接入的外源基因片段不夠純淨,導致甜玉米特有的香味基因同時被芽孢杆菌表達,湯裏明明沒有一粒玉米,卻讓人誤以為自己吃下了一整個秋天。
接口讓一個複雜係統,變成了一塊塊簡簡單單樂高積木。而基因積木什麽的,隻要不在人身上拚,還是很有價值的。
至於轉座過程對基因的無差別破壞,對微生物來說,並不是什麽問題。
芽孢杆菌四小時就可以增殖10萬倍,它想轉座就讓它轉,不小心轉死了就讓它死,反正新生的菌體源源不斷。
如此之快的繁殖速度,也很容易誘導出選擇性清除機製,早晚能夠將轉座沉默的突變固定下來,讓這些玉米味的小怪物們能夠生生不息。
就像易大仙的理論:個體構成群體,小實體構成複雜係統,係統湧現成個體不具備的新特性。隻要芽孢杆菌菌群內還存活著足夠多的單細胞菌體,那麽就能夠被宣告存活。
那些透明的杆狀小細胞,啊嗚張開大嘴,通過吞噬作用把培養基質中富有營養的顆粒包裹入細胞膜,形成包內小泡。小泡跌跌撞撞地跑到溶酶體身旁,融化在水解酶裏。
如此辛勤地填飽肚子之後,要不了幾小時,它們便會分裂。一分為二之後,原先的細胞便不複存在,它便不再是它。它死了,但係統還活著;它死了,但它還活著。
它們大小不同、形狀不同,它們是一個個獨立的、有生命的個體,都在欣欣向榮地活著。但在係統中,它們沒有一個是重要的。
連塵埃都不如。
盧赫怎麽也想不到,向來神經大條的他,會為一個不到一微米的小東西而感傷。而這種極為罕見的感性,並非莫名其妙,因為他們即將麵臨同樣的境地。
接口為生物技術帶來了無限可能,很快食物將不再是困擾他們的問題。當資源的生產問題得到解決,那麽自然而然地,分配問題將被提上日程。
會議室一如既往地明亮,盧赫一如既往地窩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而與往日不同的是,前排的後腦勺變得十分陌生。
t恤換成了夾克、牛仔褲換成了西褲,會場一改往日鬧哄哄的常態,變得格外肅靜。
也許是因為這些畢生研究哲史政的文人、或者半路出家研究哲史政的文人,沒有受過偏微分方程的折磨、沒有見過淩晨四點實驗室的燈、沒有被迫衝著比拖拉機還吵的服務器雙手合十,所以顯得格外溫婉與包容。
但很快,重擔便會壓在他們身上。他們是決策者,他們的每一個決定,都關乎著億萬人的利益。
今天的議題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國際援助,另一個是人基因組中接口的處置問題。
盧赫悠閑地靠在椅背上半眯著眼,提不起任何興趣。因為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在他眼中是顯而易見的:
第一,跨國人道主義救助完全沒必要,風雨飄搖、動蕩不安的日子剛過去沒幾天,自己都還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呢,哪有那麽多閑心管別人家的事。
第二,接口是外源基因,敲了了事。動物試驗已經做完,馬上進臨床了。
然而,那些嗡嗡雜雜的討論不僅沒把他催眠,反而讓他更加精神了。決策者還是有兩把刷子的,果真比他們這些悶頭搞科學的人視野更開闊、更加高瞻遠矚。
國際救助的方案很快就被敲定,救助首先從提供糧食開始,首批救助國家有8個。
不多不少,正正好好8個,剛好是擁有核武器的那幾個。原因很簡單:為善不同,同歸於治;為惡不同,同歸於亂。
距離植物全麵滅絕已經過去將近一年,接近絕大多數國家儲備糧支撐的極限。誰知道那些手握發射器的人會不會因為餓得眼冒金星神誌不清而顫動自己的手指;或者他們飽著,但發射器被饑餓的人們搶奪、發射密碼被逼問出;又或者他們單純認為同為人類,需要有難同當,絕望之下決定同歸於盡。
雖然掩體可以對抗核打擊,但他們不可能永遠躲在地底下。沒有藍天的生活是不完整的。
這還沒完。第一個議題的討論已經讓他細思恐極到後背發涼,第二個議題引申出的問題更是讓他吃驚到恨不得把眼珠子瞪出來。
從科學上來看,敲接口是最優路線。但在那幫文人眼中,接口的處理問題觸及到了老生長談的終極議題:
民主還是集權。
接口觸發頻繁轉座,混亂的轉座過程讓人莫名生病。但是,幾乎所有病人,都在足夠的醫療支撐下痊愈,也並非所有人都發病。
最重要的是,接口及其它外源基因片段,顯然是有益的。突變開始後,所有疾病,尤其是癌症的發病率銳減。
對於平平安安健康人來說,它們是魔;但對於飽受重疾折磨的人來說,它們也許是佛。
再加上普通民眾對基因工程的曲解,很難想象他們最終會選擇什麽。
究竟要不要由人們自己來選擇呢?
民主能夠保障人的基本權利、自由和平等、人權,這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價值追求。
但同時民主也可能帶來分裂和混亂,因為它可能存在不同利益集團的爭奪和對抗,導致決策的困難和延遲。
並非所有人都擁有對自己負責的能力,人們可能會被不正當的輿論影響情緒,並且缺乏遠見。
集權雖然可能缺乏靈活性和包容性,也可能剝奪絕大多數人為自己做決策的權力,但它的效率是最高的、是最穩定的。
這很令人糾結。
但很明顯,集體敲接口是最為穩妥的方式。未知的突變就此結束,所有人迴歸到生活的正軌。突變所帶來的無限可能都隻是不被察覺的一場夢,沒有人會因此變得不幸。
人類迴到原本的生活姿態,文明平平靜靜的延續下去,就像芽孢杆菌菌群那樣。
第二個議題的討論並沒有像第一個那樣幹脆利落,它將持續作為未來幾天會議的主題。
在玉米濃湯被消化殆盡,饑餓感開始在頭腦中叫囂時,盧赫心中已經有了堅定的答案。
可緊接著,這份堅定輕易地被鄭k的一句話擊碎。
散會後,鄭k等在會場門口,迎著盧赫狐疑的目光,語氣嘲諷地開口:
“如果你支持一個或者幾個決策者,來代替所有人做決定,那麽你、你們和賽格蘭又有什麽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