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道實想了想李店主的一些評價,概括一句:“新穎,不排斥。”
說多好呢,談不上,特別是擺造型,許多盆景造型豈不比他隨意擺設的更精致?不過大夥也能接受。
“不排斥,繼續。”
劉家晚秋菊品種很多,早秋菊隻有四種,早夏菊與晚夏菊僅有一種。
繼續,便是這種裝盆若比較討人喜,增加兩三種早秋菊。早夏菊與晚夏菊各自也增加三四種,當然,皆不能入品了,但入不入品無所謂,必須各自顏色不一樣。且考慮到劉家已經繁殖了一年,所購買的菊種數量還不能少。
“行。”韓道實答道。
對此,不像早先,劉昌郝也不大慎重了,明年重心是牡丹與其他花木,棉花,甜瓜,鞭炮都放在次要的位置。
劉昌郝叫來秦瓦匠與張德奎、楊明、韋小二、武兆麟。
勞力與山塘交給秦瓦匠與張德奎,勞力做工記賬與發工錢交給了楊明,花圃、紅花草與菊花,交給了韋小二與武兆麟。其實去的時候不算長,家裏這段時間也沒有其他的事。山塘如何挖,早安排好,繼續挖就是了,花與紅花草不過是澆灌與施肥,劉昌郝平時對韋武二人做了詳細的講解,去年還種了一年。菊花移載,去年也有相關的示範,與其說是交代,不如說是明確管理人與責任。
“昌郝,為何要去河東?”
“阿娘,我有一要緊事,必須去,然時間不會太長,二十餘天,且有韓叔父陪伴,你放心吧。”
…………
“劉有寧去了河東,去河東有何事?”朱三不解地問。
韋小二搖頭。
具體的他真不清楚,隻知道八月,韓大虎忽然練騎馬,這個不練真不行,韓大虎原先不會騎。誰敢笑話韓大虎,大夥也不能在意。到了上月中旬,劉昌郝忽然說要與韓大虎去河東,才知道韓大虎練騎馬,是為去河東準備的。
“去河東,為何要與韓大虎一道去?”
朱三沒有往前線上想,即便劉昌郝,眼下隻是一個平民百姓,沒有話語權,他有些想不明白了。劉昌郝為了避免謝四娘擔心,隻說去了河東,未說會去河東前線,也未說要做什麽,韋小二也不知道,繼續搖了搖頭說:“不知道,或許有必要的事要做吧。三郎,種籽找到沒有?”
“就是它。”朱三和伍貴將馬背上四個麻袋放下。
朱三與伍貴臨去福建路時,問需要多少種籽。
究竟用多少種子,劉昌郝也是想了許久。
棉花分為粗絨棉、細絨棉與長絨棉三種,嶺南現在種的是粗絨棉,細絨棉還在遙遠的美洲大陸呢。另個時空劉昌郝老家種過棉花,不過那時粗絨棉全部淘汰下去,不但是細絨棉,還是雜交細絨棉。
不同的棉花,則是不同的行距與株距,用種量也不同,開始是試種與育種,且價格會非常之高,有試錯的空間與利潤。但用多少種籽,劉昌郝心中也沒有準數,因為未見過粗絨棉,隻好“胡思亂想”,一是粗絨棉籽多絨少,可能籽也會大會重,二是各地區種植密度不一樣,長江流域用籽量會少,黃河流域用籽量會多。若是機械種植,用籽會更多,這個不用考慮。
還有條播、穴播、營養缽育苗的區別,劉昌郝選擇的是營養缽育苗,若是前兩者,那需要的種籽數量會更多。幾百畝的棉田,僅是種籽,兩人可能都帶不迴來。
此外,種植上有一個術語,劣種密植,良種疏植,瘦田密植,良田疏植。按照這一理論,也要放大種籽數量,但這一理論並不適合於所有作物,且考慮到育種與宋畝小的因素,劉昌郝粗暴地將每畝株數定為2500棵,肯定不準確,以後慢慢摸索了。
兩人找到棉花後,數一斤有多少毛子,不用怕花錢,在當地請人盡量地將它們剝幹淨一點,不然不僅會占一些重量,也會占空間。還要考慮到棉花發芽率、成活率、差苗率,即便數量多,也要放大到1.6-1.7倍去購買。
兩人去了福建路,棉花已經正式從海南推廣到嶺南、福奸,元豐初年廣州知府陳繹因他兒子役使禁軍織木綿而被罷官,也說明棉織業在嶺南的規模。到了南宋,棉花的種植已經蔓延到了江南,隻是上麵一直不重視,全是下麵自發的。所以劉昌郝說漢武帝、宋真宗與朱元璋了不起,宋神宗與王安石搞變法,下麵這個好東西,偏偏看不到。
還有崇禎,南方那些雜糧,可以說看到了,及時推廣,就沒有李自成的事了,偏偏又看不到。
福建路確實有不少人種,但劉昌郝說,多是種著觀賞的,盡管粗絨棉絨少籽多,可能數量太過分散。問題也不大,反正才開始是暴利,不要怕花錢。但劉昌郝想錯了,朱伍二人跟著犯錯……
兩人找到當地的牙人,由牙人代購……實際真的不需要,若是兩人再耐心一點,下去尋一尋,會少花不少錢。但兩人未尋,隻記得劉昌郝的一些囑咐,盡量快一點,若錯過采摘期,會更難收集,於是一起交給了牙行。由牙行收購,果然很快,僅三四天時間,便收購了四百多斤。
數量夠了,兩人迴來。但不是在洛陽,能騎著一匹馬,牽著一匹馬,隻好裝在大麻袋裏,兩人騎的是馱馬,負重沒問題,可人騎在上麵極其地不方便不舒服,多少負了重,馬也快不起來,這也沒問題,想掙錢,不吃苦能行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但兩人得需立即找到劉昌郝,一是這行花的錢太多,必須說清楚。
二便是棉籽。
棉花得有多重要哪,往小裏說,能為劉家前幾年帶來驚人的利潤,往大裏說,能說它就是一件名垂史冊的事。
為什麽這時候去河東?
朱三想吐槽,他拿了一個帶殼的棉花,說:“韋二哥子,你看,如何將綿絨采下來?”
韋小二用手摸了摸:“是暖和。”
“肯定暖和,不然我們也不會費如此大力氣,將它們從福建路帶過來,我說的乃是如何分摘出棉籽與棉絨。”
韋小二用手試了試:“是難采,嶺南那邊是如何分摘的?”
“韋二哥子,不止是嶺南,還要去黎人那邊找。”
韋小二不作聲了,嶺南在他印象裏就十分遙遠了,況且還要去黎人地區尋找,且不是所有黎人皆會種植它,去嶺南然後一個個黎人部族找,那得有多危險。實際不用去黎人那裏,甚至也不用去廣州,朱伍二人去的就是泉州,若是兩人再吃一些辛苦,耐心地尋一尋,不僅買種籽會省去很多錢,也能在泉州買到相關的混紡器械,包括剝籽工具。
問題是劉昌郝記不清,或者說未看到過相關的曆史,朱伍二人對這行當,同樣算是外行漢。京城有許多混紡棉布賣,其名字不叫棉布,一起換成其他名字,以至劉昌郝產生誤會,以為全是黎人生長的棉布。劉昌郝說是黎人生長的,朱三更不清楚了,劉昌郝說什麽那就是什麽。
他又不是韓大虎,那有多大膽量,一個個黎人部族找軋棉工具?
“劉有寧說他何時迴來?”
“臨行前說需二十幾天,約十天後,便會迴來。三郎,你也莫擔心,或許少東家另有妙策。”
“隻好等他迴來再說,韋二哥子,將它們小心放好,花了許多錢。”
“我懂,天色已晚,不如你們明天迴去,正好,替我買豬糞。”
“也行,”劉昌郝不在家,朱三不能在劉家吃飯住宿,畢竟有瓜田李下的嫌疑,買豬糞,朱三也是知道的。
因為是第一次的豬糞,數量不少,足足六千多石,實際許多養豬戶還將大量豬糞白白送人了,不然數量翻上兩倍。但在劉家,“大場麵”見的多,如夏天的馬糞,足足請了四十多艘船,拉了兩趟,又從周邊出高價請了三百多輛車子過來,拉了四五天,才將五萬多石馬糞拉迴家。
主要劉昌郝不在,韋小二對自己信心不足,正好朱伍二人送棉籽,讓他們兩人在邊上鎮場子。
朱三感慨道:“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
道理皆懂的,可有幾人舍得,如坡田的紅花草,先是施下大量基肥,隨後澆漚肥。
現在的漚肥不僅有草秸、糞肥,還有許多瓜藤子,以及大量發過了頭的餅肥,其肥力能相當於去年漚肥的數倍。本來是極度貧瘠的生田,然而紅花草不但長起來了,長勢情況還比較好。這麽大片的紅花草呢,都能看到,但誰舍得這樣用肥?
韋小二在梁三元幫助下,也請了一百多輛車子,不過得一車車往迴拉,伍貴說:“若在惠民河畔就好了。”
“若在惠民河畔,如何能買到許多田,且也不可能攏在一起。”朱三說,又對韋小二說:“韋二哥子,你調度得不錯,勿需我們幫助。”
這邊不但有韋小二,還有武兆麟,那邊李坊頭也怕鬧矛盾,是謂必然,如幾家豬糞便不太幹,有沒有摻水不知道,但必須重曬,不重曬也可以,需扣斤兩,於是派了兩名夥計過來幫忙。
且劉家人又多,誰敢強買強賣。
韋小二說:“行,你們迴去吧。”
他終不是少年人,二十多歲的人了,什麽都懂,朱伍二人離家這麽多天,也想早點迴家,況且今年鞭炮開工早,還要聯係鞭炮。
朱三與伍貴又迴到劉梁村,先是向謝四娘辭別,隨後找到張德奎,低聲說:“劉有寧不在家,你們需小心。”
“知道。”
但當夜便差點出了事。
這時候天氣剛剛好,不算冷,加上白天勞累,幾家人皆睡得很香。
半夜時,謝四娘隱隱聽到幾聲狗叫,農村狗,有時候是亂叫的,半睡半醒地,也未注意。就在她睡意又起之時,兩隻貓跳到床頭上,一個勁地叫。
謝四娘終於稍稍清醒,但她奇怪,這兩隻貓隻認兒子,白天還是呆在兒子床下睡覺,每到夜晚便消失不見,不知到哪裏捉老鼠。甚至莊木匠他們反應,兩隻貓夜晚都跑到山灘上抓老鼠。
今晚怎麽了,跑到自己床上叫喚。
就在她奇怪時,忽然聽到一聲瓦塊響,她立即起來,隔著窗戶向外看。
這是初一,沒有月亮,好在天氣晴朗,隱隱有幾絲星光,她便看到自家兩隻狗倒在地上,一動不動,又看到牆頭上,隱隱有黑影晃動。
謝四娘隻是一個婦道人家,看到這一幕,都瘮得她不能動彈……
說多好呢,談不上,特別是擺造型,許多盆景造型豈不比他隨意擺設的更精致?不過大夥也能接受。
“不排斥,繼續。”
劉家晚秋菊品種很多,早秋菊隻有四種,早夏菊與晚夏菊僅有一種。
繼續,便是這種裝盆若比較討人喜,增加兩三種早秋菊。早夏菊與晚夏菊各自也增加三四種,當然,皆不能入品了,但入不入品無所謂,必須各自顏色不一樣。且考慮到劉家已經繁殖了一年,所購買的菊種數量還不能少。
“行。”韓道實答道。
對此,不像早先,劉昌郝也不大慎重了,明年重心是牡丹與其他花木,棉花,甜瓜,鞭炮都放在次要的位置。
劉昌郝叫來秦瓦匠與張德奎、楊明、韋小二、武兆麟。
勞力與山塘交給秦瓦匠與張德奎,勞力做工記賬與發工錢交給了楊明,花圃、紅花草與菊花,交給了韋小二與武兆麟。其實去的時候不算長,家裏這段時間也沒有其他的事。山塘如何挖,早安排好,繼續挖就是了,花與紅花草不過是澆灌與施肥,劉昌郝平時對韋武二人做了詳細的講解,去年還種了一年。菊花移載,去年也有相關的示範,與其說是交代,不如說是明確管理人與責任。
“昌郝,為何要去河東?”
“阿娘,我有一要緊事,必須去,然時間不會太長,二十餘天,且有韓叔父陪伴,你放心吧。”
…………
“劉有寧去了河東,去河東有何事?”朱三不解地問。
韋小二搖頭。
具體的他真不清楚,隻知道八月,韓大虎忽然練騎馬,這個不練真不行,韓大虎原先不會騎。誰敢笑話韓大虎,大夥也不能在意。到了上月中旬,劉昌郝忽然說要與韓大虎去河東,才知道韓大虎練騎馬,是為去河東準備的。
“去河東,為何要與韓大虎一道去?”
朱三沒有往前線上想,即便劉昌郝,眼下隻是一個平民百姓,沒有話語權,他有些想不明白了。劉昌郝為了避免謝四娘擔心,隻說去了河東,未說會去河東前線,也未說要做什麽,韋小二也不知道,繼續搖了搖頭說:“不知道,或許有必要的事要做吧。三郎,種籽找到沒有?”
“就是它。”朱三和伍貴將馬背上四個麻袋放下。
朱三與伍貴臨去福建路時,問需要多少種籽。
究竟用多少種子,劉昌郝也是想了許久。
棉花分為粗絨棉、細絨棉與長絨棉三種,嶺南現在種的是粗絨棉,細絨棉還在遙遠的美洲大陸呢。另個時空劉昌郝老家種過棉花,不過那時粗絨棉全部淘汰下去,不但是細絨棉,還是雜交細絨棉。
不同的棉花,則是不同的行距與株距,用種量也不同,開始是試種與育種,且價格會非常之高,有試錯的空間與利潤。但用多少種籽,劉昌郝心中也沒有準數,因為未見過粗絨棉,隻好“胡思亂想”,一是粗絨棉籽多絨少,可能籽也會大會重,二是各地區種植密度不一樣,長江流域用籽量會少,黃河流域用籽量會多。若是機械種植,用籽會更多,這個不用考慮。
還有條播、穴播、營養缽育苗的區別,劉昌郝選擇的是營養缽育苗,若是前兩者,那需要的種籽數量會更多。幾百畝的棉田,僅是種籽,兩人可能都帶不迴來。
此外,種植上有一個術語,劣種密植,良種疏植,瘦田密植,良田疏植。按照這一理論,也要放大種籽數量,但這一理論並不適合於所有作物,且考慮到育種與宋畝小的因素,劉昌郝粗暴地將每畝株數定為2500棵,肯定不準確,以後慢慢摸索了。
兩人找到棉花後,數一斤有多少毛子,不用怕花錢,在當地請人盡量地將它們剝幹淨一點,不然不僅會占一些重量,也會占空間。還要考慮到棉花發芽率、成活率、差苗率,即便數量多,也要放大到1.6-1.7倍去購買。
兩人去了福建路,棉花已經正式從海南推廣到嶺南、福奸,元豐初年廣州知府陳繹因他兒子役使禁軍織木綿而被罷官,也說明棉織業在嶺南的規模。到了南宋,棉花的種植已經蔓延到了江南,隻是上麵一直不重視,全是下麵自發的。所以劉昌郝說漢武帝、宋真宗與朱元璋了不起,宋神宗與王安石搞變法,下麵這個好東西,偏偏看不到。
還有崇禎,南方那些雜糧,可以說看到了,及時推廣,就沒有李自成的事了,偏偏又看不到。
福建路確實有不少人種,但劉昌郝說,多是種著觀賞的,盡管粗絨棉絨少籽多,可能數量太過分散。問題也不大,反正才開始是暴利,不要怕花錢。但劉昌郝想錯了,朱伍二人跟著犯錯……
兩人找到當地的牙人,由牙人代購……實際真的不需要,若是兩人再耐心一點,下去尋一尋,會少花不少錢。但兩人未尋,隻記得劉昌郝的一些囑咐,盡量快一點,若錯過采摘期,會更難收集,於是一起交給了牙行。由牙行收購,果然很快,僅三四天時間,便收購了四百多斤。
數量夠了,兩人迴來。但不是在洛陽,能騎著一匹馬,牽著一匹馬,隻好裝在大麻袋裏,兩人騎的是馱馬,負重沒問題,可人騎在上麵極其地不方便不舒服,多少負了重,馬也快不起來,這也沒問題,想掙錢,不吃苦能行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但兩人得需立即找到劉昌郝,一是這行花的錢太多,必須說清楚。
二便是棉籽。
棉花得有多重要哪,往小裏說,能為劉家前幾年帶來驚人的利潤,往大裏說,能說它就是一件名垂史冊的事。
為什麽這時候去河東?
朱三想吐槽,他拿了一個帶殼的棉花,說:“韋二哥子,你看,如何將綿絨采下來?”
韋小二用手摸了摸:“是暖和。”
“肯定暖和,不然我們也不會費如此大力氣,將它們從福建路帶過來,我說的乃是如何分摘出棉籽與棉絨。”
韋小二用手試了試:“是難采,嶺南那邊是如何分摘的?”
“韋二哥子,不止是嶺南,還要去黎人那邊找。”
韋小二不作聲了,嶺南在他印象裏就十分遙遠了,況且還要去黎人地區尋找,且不是所有黎人皆會種植它,去嶺南然後一個個黎人部族找,那得有多危險。實際不用去黎人那裏,甚至也不用去廣州,朱伍二人去的就是泉州,若是兩人再吃一些辛苦,耐心地尋一尋,不僅買種籽會省去很多錢,也能在泉州買到相關的混紡器械,包括剝籽工具。
問題是劉昌郝記不清,或者說未看到過相關的曆史,朱伍二人對這行當,同樣算是外行漢。京城有許多混紡棉布賣,其名字不叫棉布,一起換成其他名字,以至劉昌郝產生誤會,以為全是黎人生長的棉布。劉昌郝說是黎人生長的,朱三更不清楚了,劉昌郝說什麽那就是什麽。
他又不是韓大虎,那有多大膽量,一個個黎人部族找軋棉工具?
“劉有寧說他何時迴來?”
“臨行前說需二十幾天,約十天後,便會迴來。三郎,你也莫擔心,或許少東家另有妙策。”
“隻好等他迴來再說,韋二哥子,將它們小心放好,花了許多錢。”
“我懂,天色已晚,不如你們明天迴去,正好,替我買豬糞。”
“也行,”劉昌郝不在家,朱三不能在劉家吃飯住宿,畢竟有瓜田李下的嫌疑,買豬糞,朱三也是知道的。
因為是第一次的豬糞,數量不少,足足六千多石,實際許多養豬戶還將大量豬糞白白送人了,不然數量翻上兩倍。但在劉家,“大場麵”見的多,如夏天的馬糞,足足請了四十多艘船,拉了兩趟,又從周邊出高價請了三百多輛車子過來,拉了四五天,才將五萬多石馬糞拉迴家。
主要劉昌郝不在,韋小二對自己信心不足,正好朱伍二人送棉籽,讓他們兩人在邊上鎮場子。
朱三感慨道:“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
道理皆懂的,可有幾人舍得,如坡田的紅花草,先是施下大量基肥,隨後澆漚肥。
現在的漚肥不僅有草秸、糞肥,還有許多瓜藤子,以及大量發過了頭的餅肥,其肥力能相當於去年漚肥的數倍。本來是極度貧瘠的生田,然而紅花草不但長起來了,長勢情況還比較好。這麽大片的紅花草呢,都能看到,但誰舍得這樣用肥?
韋小二在梁三元幫助下,也請了一百多輛車子,不過得一車車往迴拉,伍貴說:“若在惠民河畔就好了。”
“若在惠民河畔,如何能買到許多田,且也不可能攏在一起。”朱三說,又對韋小二說:“韋二哥子,你調度得不錯,勿需我們幫助。”
這邊不但有韋小二,還有武兆麟,那邊李坊頭也怕鬧矛盾,是謂必然,如幾家豬糞便不太幹,有沒有摻水不知道,但必須重曬,不重曬也可以,需扣斤兩,於是派了兩名夥計過來幫忙。
且劉家人又多,誰敢強買強賣。
韋小二說:“行,你們迴去吧。”
他終不是少年人,二十多歲的人了,什麽都懂,朱伍二人離家這麽多天,也想早點迴家,況且今年鞭炮開工早,還要聯係鞭炮。
朱三與伍貴又迴到劉梁村,先是向謝四娘辭別,隨後找到張德奎,低聲說:“劉有寧不在家,你們需小心。”
“知道。”
但當夜便差點出了事。
這時候天氣剛剛好,不算冷,加上白天勞累,幾家人皆睡得很香。
半夜時,謝四娘隱隱聽到幾聲狗叫,農村狗,有時候是亂叫的,半睡半醒地,也未注意。就在她睡意又起之時,兩隻貓跳到床頭上,一個勁地叫。
謝四娘終於稍稍清醒,但她奇怪,這兩隻貓隻認兒子,白天還是呆在兒子床下睡覺,每到夜晚便消失不見,不知到哪裏捉老鼠。甚至莊木匠他們反應,兩隻貓夜晚都跑到山灘上抓老鼠。
今晚怎麽了,跑到自己床上叫喚。
就在她奇怪時,忽然聽到一聲瓦塊響,她立即起來,隔著窗戶向外看。
這是初一,沒有月亮,好在天氣晴朗,隱隱有幾絲星光,她便看到自家兩隻狗倒在地上,一動不動,又看到牆頭上,隱隱有黑影晃動。
謝四娘隻是一個婦道人家,看到這一幕,都瘮得她不能動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