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閔素筠出門之前再三叮囑,等迴去時通嬸還是已經領著兩個兒媳婦趕到集市上采買了不少雞鴨魚肉,正在廚房裏熱火朝天的忙著安排午飯。已經嫁了人的胡慧蘭也領著女兒迴來見客,連帶著迴娘家探親的胡體康媳婦也抱著兒子趕了迴來,一時間老房子裏熱鬧非常,又有小孩子的歡笑聲夾在中間,閔素筠見了,發自肺腑地笑著道,“這才是家裏該有的樣子。”口氣中帶著自己都沒有發覺的羨慕。
閔庭柯看了更是眼睛一熱。
他獨自在國外生活多年,大多時間都是一個人躲在窄小的出租房裏啃食孤獨。像這樣熱鬧和睦的場麵,他已經許久不曾感受過。姐弟兩人各有所思,站在門口發了好一會兒的怔,還是通嬸的兒媳婦李氏出門打水時瞧見了,急忙跑到廚房告訴了婆婆,通嬸這才放下手裏的活迎了出來,“大小姐,九少爺,那邊的事兒已經忙完了?怎麽站在這裏不進門?快,快進屋洗洗手。”
鄉下有這樣的舊習俗,去過墓地的人迴到家裏,第一件事兒就要洗手,象征著洗去晦氣。
宋氏端著溫水盆走了出來。
通嬸看了看閔素筠和閔庭柯的鞋子,皺著眉頭說,“喲,怎麽髒成了這樣?快找雙沒上腳的新鞋來給大小姐和九少爺換上,再把這兩雙鞋子仔細擦幹淨。”
一旁的李氏連聲答應了,轉身跑迴了房間,沒一會兒捧出兩雙新鞋來,磕磕巴巴地說道,“是……是之前做的,一次都沒穿過,大小姐和九少爺別嫌棄。”
閔庭柯沒往心裏去,隨意地擺了擺手,“不用這樣麻煩,迴頭我自己擦一擦就行了。”
閔素筠卻說,“這是通嬸的一番心意,趕緊換上吧。”
通嬸見閔庭柯執意不肯,幹脆蹲下身子,親自幫他解開了鞋帶。這下閔庭柯不能再拒絕,乖乖換了鞋。那鞋子大了兩號,穿著很不跟腳,他步子也不敢邁得太大,唯恐把鞋子甩飛出去不好看。
胡慧蘭領著女兒迎了上來。
她是通伯的小女兒,從前通伯還在閔家做事時,胡慧蘭也跟著父母在閔家待過一段日子。她年齡要比閔素筠小幾歲,如今嫁了人又生了孩子,生活艱苦曆經風霜,所以看上去反而比閔素筠還要大幾歲的模樣。她笑盈盈地走上前,看上去十分親近自然,“大小姐,聽說您迴了鄉下,我趕緊帶著姑娘過來給您問個安。”說著,把躲藏在身後的少女拉了出來。
少女十八九歲年紀,模樣標致可人,透著一股子柔順的味道。大概是沒見識過這樣的場麵,顯得格外局促不安,怯弱地行了一禮後,又緊忙躲到了母親身後。
胡慧蘭投去怒其不爭的目光,訕訕地對閔素筠陪笑道,“我是天生的女兒命,接連生了五個女兒,頂數她小,自幼被我嬌慣壞了,見到長輩也不會請安問好,越發沒有規矩了。”
閔素筠卻看著十分喜歡,“可見是個率真的好姑娘,今年多大了,叫什麽名字?”
胡慧蘭笑著答道,“因我家那口子也姓胡,鄰裏都取笑我們說是二胡湊到了一起,日子也能過得跟曲子似的。隻是我們當家的沒念過兩年書,統共也不認得幾個字,上頭四個女兒的名字除了花就是鳳,隻圖一個順口,沒半點兒寓意。幸好生小五的時候村子裏路過兩個戴眼鏡的文化人,正好趕上了,又聽說我們兩口子都姓胡,就給她起名叫胡雙,上個月剛過完十八歲的生日,麵上也是個大人了,骨子裏還像個沒長大的孩子似的。”一邊說,一邊把胡雙拉了出來,讓她叫人。
胡雙羞得臉色通紅,聲音蚊子似的叫了聲‘大小姐,九少爺’,又要往胡慧蘭的身後躲。
胡慧蘭急得沒有辦法,接連投去幾個眼神警告都沒有效用,隻好無奈地隨她去了。女兒這麽不爭氣,自己籌謀的事情也不用想,八成是不行的了。
聽說大小姐迴了老家,她心急火燎地帶著女兒趕迴來,為的還是女兒的婚事。胡雙今年也十八了,到了說親的年紀。附近鄉鎮適齡的小夥子大多都是農戶出身,如今年頭不好,田裏沒什麽收成,女兒嫁過去隻怕要跟著吃苦。大小姐人在省城,大姑爺又是正得勢的時候,若是能幫著做個媒,哪怕嫁給商鋪裏的夥計也比留在鄉下強些。
隻是女兒一副沒見過世麵的小家子氣,大小姐隻怕是看不上。
通嬸知道女兒的用意,也在心裏歎了口氣,隻是這事不能挑明了說,否則給有心人傳出去,隻當胡雙嫁不出去,到時候更沒人敢登門提親了。她想了想,隻能在一旁插口問道,“大小姐,這次迴來能不能多留些日子?家裏也趁機熱鬧幾天。慧蘭家剛殺了一頭豬,她這次過來時帶了半角子肉,迴頭我做你最愛吃的紅燒肉。”
“我倒是有心想留,又哪有那樣的福氣?”閔素筠為難地歎了口氣,“老三那頭還有一堆公務等著他處理呢。外交部和洋人掛著鉤,現如今隻要和洋人扯上關係,即便是件芝麻綠豆大的小事也變得比天塌了還緊要。何況家裏還有個不省心的等著我操心,書因生了病,我出門時他還不能下床呢,要不是為了庭柯,我哪裏敢出門呢?”因當著外人的麵,她不好直說梁書因是被丈夫打得下不了床,隻好順口扯了個緣故。
聽得一旁的閔庭柯偷笑起來。
閔素筠瞪了他一眼,指著他說,“要說不省心的何止一個,這裏還有一尊難伺候的大佛。”通嬸大惑不解,一臉好奇地問道,“大小姐可是糊塗了?九爺這人品樣貌,放到哪裏不是拔尖兒的人物,用您操什麽心?”
閔素筠聽著高興,卻故意拉了通嬸的手訴苦,“你哪裏知道我的難處?庭柯差一點兒就留在了國外,聽說有家洋人的學校要聘他做老師呢。這次迴來,說不定隻是探親,住幾天就要走。我是萬萬舍不得的,一想到他一個人孤苦無依的在那頭生活了四年,我這心就揪起來似的疼,哪裏還能放他走?我是這樣想的,他既然喜歡做教師,不如就讓老三和晉良想想辦法,或是花錢或是走關係,怎麽也要給他安排一份正兒八經的事情做。有了工作,他想走也不能走了。”
閔庭柯無可奈何地搖頭笑了起來,“大姐不愧做了商人婦,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盤。”
通嬸聽了心疼得直哎喲,“大小姐做的對,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國外再好,哪有自己家裏自在?兄弟姐妹們都在跟前兒,真遇著什麽事兒也有個照應。一個人在國外,死不死活不活,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單想想都覺得可憐。就是您答應放九少爺走,我也不同意。”
閔素筠見狀,更是開心,“你這話字字句句都說到了我的心坎裏,有你支持,我行事就更有底氣了。”又對閔庭柯得意地揚了揚下巴,“聽到了沒有,這算盤可不是我一個人打的。”
閔庭柯搖搖頭,知道自己不是大姐的對手,索性幹脆的舉手投降,“你的話全都在理,我輸得心服口服,這總行了吧?下午就要走了,我去見見老太太。”
胡老太太年紀已老,下次過來是個什麽情況沒人知道。許是剛剛從墓地迴來的原因,閔庭柯特別珍惜眼下相見的機會。
閔素筠嗯了一聲,“我陪你一起去。”
通嬸和胡慧蘭領著胡雙送他們去了後罩房。胡老太太見他們迴來,忙讓坐下,知道祭祖的事情一切順利,她這才放心。沒一會兒閔庭析也隨著馬車迴來,洗了手換了鞋後過來給胡老太太請安。
胡老太太見了他,不禁感歎道,“哎,這世上的事情果然沒有兩全其美的。我又希望你官運亨通平步青雲,仕途上一切順利;又希望你不顧工作多留幾日,陪我多說說話。”
閔庭柯坐在胡老太太的手邊,聞言笑著說,“所以才有‘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老話。”
胡老太太衝閔庭析道,“下次來時,記得帶三少奶奶一同來,讓她也跟著散散心,這邊雖不如省城熱鬧,勝在安靜,空氣也還算清新。”又抓起閔庭柯的手囑咐,“九少爺也到了年紀,該琢磨定下一門親事了。也不知哪家的姑娘有福氣,能嫁給九少爺做妻子。”
閔庭柯臉一紅,不自在地低下了頭。
閔庭析則飛快的和閔素筠交換了一個尷尬的眼神。
吃過午飯,天色又陰了下來,閔庭析急著要走。通伯和通嬸忙著吩咐兒子兒媳婦裝了幾籃子新鮮蔬菜塞到後車廂裏,不厭其煩地交代路上要小心一類的話。通嬸更是背過去偷偷抹起了眼淚。
閔庭析找了個恰當的機會小聲叮囑通伯,“你和通嬸商量出結果後,就讓他們直接過去,家裏的地址你們是知道的。若是找不到,就去政府大樓找我。”
通伯連聲答應了。
閔庭析這才開著車子原路返迴。
臨近上海時,隻見前方路中央設了路障,一隊穿著製服的官兵攔在那裏,鬧哄哄的圍了不少人。
閔庭柯看了更是眼睛一熱。
他獨自在國外生活多年,大多時間都是一個人躲在窄小的出租房裏啃食孤獨。像這樣熱鬧和睦的場麵,他已經許久不曾感受過。姐弟兩人各有所思,站在門口發了好一會兒的怔,還是通嬸的兒媳婦李氏出門打水時瞧見了,急忙跑到廚房告訴了婆婆,通嬸這才放下手裏的活迎了出來,“大小姐,九少爺,那邊的事兒已經忙完了?怎麽站在這裏不進門?快,快進屋洗洗手。”
鄉下有這樣的舊習俗,去過墓地的人迴到家裏,第一件事兒就要洗手,象征著洗去晦氣。
宋氏端著溫水盆走了出來。
通嬸看了看閔素筠和閔庭柯的鞋子,皺著眉頭說,“喲,怎麽髒成了這樣?快找雙沒上腳的新鞋來給大小姐和九少爺換上,再把這兩雙鞋子仔細擦幹淨。”
一旁的李氏連聲答應了,轉身跑迴了房間,沒一會兒捧出兩雙新鞋來,磕磕巴巴地說道,“是……是之前做的,一次都沒穿過,大小姐和九少爺別嫌棄。”
閔庭柯沒往心裏去,隨意地擺了擺手,“不用這樣麻煩,迴頭我自己擦一擦就行了。”
閔素筠卻說,“這是通嬸的一番心意,趕緊換上吧。”
通嬸見閔庭柯執意不肯,幹脆蹲下身子,親自幫他解開了鞋帶。這下閔庭柯不能再拒絕,乖乖換了鞋。那鞋子大了兩號,穿著很不跟腳,他步子也不敢邁得太大,唯恐把鞋子甩飛出去不好看。
胡慧蘭領著女兒迎了上來。
她是通伯的小女兒,從前通伯還在閔家做事時,胡慧蘭也跟著父母在閔家待過一段日子。她年齡要比閔素筠小幾歲,如今嫁了人又生了孩子,生活艱苦曆經風霜,所以看上去反而比閔素筠還要大幾歲的模樣。她笑盈盈地走上前,看上去十分親近自然,“大小姐,聽說您迴了鄉下,我趕緊帶著姑娘過來給您問個安。”說著,把躲藏在身後的少女拉了出來。
少女十八九歲年紀,模樣標致可人,透著一股子柔順的味道。大概是沒見識過這樣的場麵,顯得格外局促不安,怯弱地行了一禮後,又緊忙躲到了母親身後。
胡慧蘭投去怒其不爭的目光,訕訕地對閔素筠陪笑道,“我是天生的女兒命,接連生了五個女兒,頂數她小,自幼被我嬌慣壞了,見到長輩也不會請安問好,越發沒有規矩了。”
閔素筠卻看著十分喜歡,“可見是個率真的好姑娘,今年多大了,叫什麽名字?”
胡慧蘭笑著答道,“因我家那口子也姓胡,鄰裏都取笑我們說是二胡湊到了一起,日子也能過得跟曲子似的。隻是我們當家的沒念過兩年書,統共也不認得幾個字,上頭四個女兒的名字除了花就是鳳,隻圖一個順口,沒半點兒寓意。幸好生小五的時候村子裏路過兩個戴眼鏡的文化人,正好趕上了,又聽說我們兩口子都姓胡,就給她起名叫胡雙,上個月剛過完十八歲的生日,麵上也是個大人了,骨子裏還像個沒長大的孩子似的。”一邊說,一邊把胡雙拉了出來,讓她叫人。
胡雙羞得臉色通紅,聲音蚊子似的叫了聲‘大小姐,九少爺’,又要往胡慧蘭的身後躲。
胡慧蘭急得沒有辦法,接連投去幾個眼神警告都沒有效用,隻好無奈地隨她去了。女兒這麽不爭氣,自己籌謀的事情也不用想,八成是不行的了。
聽說大小姐迴了老家,她心急火燎地帶著女兒趕迴來,為的還是女兒的婚事。胡雙今年也十八了,到了說親的年紀。附近鄉鎮適齡的小夥子大多都是農戶出身,如今年頭不好,田裏沒什麽收成,女兒嫁過去隻怕要跟著吃苦。大小姐人在省城,大姑爺又是正得勢的時候,若是能幫著做個媒,哪怕嫁給商鋪裏的夥計也比留在鄉下強些。
隻是女兒一副沒見過世麵的小家子氣,大小姐隻怕是看不上。
通嬸知道女兒的用意,也在心裏歎了口氣,隻是這事不能挑明了說,否則給有心人傳出去,隻當胡雙嫁不出去,到時候更沒人敢登門提親了。她想了想,隻能在一旁插口問道,“大小姐,這次迴來能不能多留些日子?家裏也趁機熱鬧幾天。慧蘭家剛殺了一頭豬,她這次過來時帶了半角子肉,迴頭我做你最愛吃的紅燒肉。”
“我倒是有心想留,又哪有那樣的福氣?”閔素筠為難地歎了口氣,“老三那頭還有一堆公務等著他處理呢。外交部和洋人掛著鉤,現如今隻要和洋人扯上關係,即便是件芝麻綠豆大的小事也變得比天塌了還緊要。何況家裏還有個不省心的等著我操心,書因生了病,我出門時他還不能下床呢,要不是為了庭柯,我哪裏敢出門呢?”因當著外人的麵,她不好直說梁書因是被丈夫打得下不了床,隻好順口扯了個緣故。
聽得一旁的閔庭柯偷笑起來。
閔素筠瞪了他一眼,指著他說,“要說不省心的何止一個,這裏還有一尊難伺候的大佛。”通嬸大惑不解,一臉好奇地問道,“大小姐可是糊塗了?九爺這人品樣貌,放到哪裏不是拔尖兒的人物,用您操什麽心?”
閔素筠聽著高興,卻故意拉了通嬸的手訴苦,“你哪裏知道我的難處?庭柯差一點兒就留在了國外,聽說有家洋人的學校要聘他做老師呢。這次迴來,說不定隻是探親,住幾天就要走。我是萬萬舍不得的,一想到他一個人孤苦無依的在那頭生活了四年,我這心就揪起來似的疼,哪裏還能放他走?我是這樣想的,他既然喜歡做教師,不如就讓老三和晉良想想辦法,或是花錢或是走關係,怎麽也要給他安排一份正兒八經的事情做。有了工作,他想走也不能走了。”
閔庭柯無可奈何地搖頭笑了起來,“大姐不愧做了商人婦,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盤。”
通嬸聽了心疼得直哎喲,“大小姐做的對,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國外再好,哪有自己家裏自在?兄弟姐妹們都在跟前兒,真遇著什麽事兒也有個照應。一個人在國外,死不死活不活,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單想想都覺得可憐。就是您答應放九少爺走,我也不同意。”
閔素筠見狀,更是開心,“你這話字字句句都說到了我的心坎裏,有你支持,我行事就更有底氣了。”又對閔庭柯得意地揚了揚下巴,“聽到了沒有,這算盤可不是我一個人打的。”
閔庭柯搖搖頭,知道自己不是大姐的對手,索性幹脆的舉手投降,“你的話全都在理,我輸得心服口服,這總行了吧?下午就要走了,我去見見老太太。”
胡老太太年紀已老,下次過來是個什麽情況沒人知道。許是剛剛從墓地迴來的原因,閔庭柯特別珍惜眼下相見的機會。
閔素筠嗯了一聲,“我陪你一起去。”
通嬸和胡慧蘭領著胡雙送他們去了後罩房。胡老太太見他們迴來,忙讓坐下,知道祭祖的事情一切順利,她這才放心。沒一會兒閔庭析也隨著馬車迴來,洗了手換了鞋後過來給胡老太太請安。
胡老太太見了他,不禁感歎道,“哎,這世上的事情果然沒有兩全其美的。我又希望你官運亨通平步青雲,仕途上一切順利;又希望你不顧工作多留幾日,陪我多說說話。”
閔庭柯坐在胡老太太的手邊,聞言笑著說,“所以才有‘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老話。”
胡老太太衝閔庭析道,“下次來時,記得帶三少奶奶一同來,讓她也跟著散散心,這邊雖不如省城熱鬧,勝在安靜,空氣也還算清新。”又抓起閔庭柯的手囑咐,“九少爺也到了年紀,該琢磨定下一門親事了。也不知哪家的姑娘有福氣,能嫁給九少爺做妻子。”
閔庭柯臉一紅,不自在地低下了頭。
閔庭析則飛快的和閔素筠交換了一個尷尬的眼神。
吃過午飯,天色又陰了下來,閔庭析急著要走。通伯和通嬸忙著吩咐兒子兒媳婦裝了幾籃子新鮮蔬菜塞到後車廂裏,不厭其煩地交代路上要小心一類的話。通嬸更是背過去偷偷抹起了眼淚。
閔庭析找了個恰當的機會小聲叮囑通伯,“你和通嬸商量出結果後,就讓他們直接過去,家裏的地址你們是知道的。若是找不到,就去政府大樓找我。”
通伯連聲答應了。
閔庭析這才開著車子原路返迴。
臨近上海時,隻見前方路中央設了路障,一隊穿著製服的官兵攔在那裏,鬧哄哄的圍了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