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摸著到了時間,出院子時見雪見在院門口眼巴巴的望著幾人,她們幾個小丫鬟年齡小,不能像大丫鬟那樣周到的服侍主子,出門機會就極少。
季韶九想了想,點了雪見跟著,“你也跟著出去見識一下,下次換菘藍。”
雪見立馬仰著大大的笑臉給季韶九屈膝道謝,迴頭討好地和菘藍作保,“下次換你!”
“迴來定給你帶好玩兒的玩意。”
季韶九還是讓小丫鬟去給中鍾大夫人傳了話兒,鍾老夫人病重,她再出門,這府裏的事務就暫且交代給婆母處置。
木通辦事迅速,五十兩銀子置辦了滿滿兩馬車的糧食,菜蔬土豆又足足一大車。
從市集上雇傭了三個車夫和三個苦力一會兒幫忙往山上運吃食,三輛馬車跟在鍾府的馬車後麵,穿過街巷往城門口去。
去往庵堂的路兩側的樹木慢悠悠的落了葉,曠野裏的田地光禿禿的了,糧食早已歸攏進倉,零星有幾個大大小小的黑點在田地裏時而躬腰撿拾著落在地裏的稻米。
時而有孩童脆生生的笑,笑聲傳遞極遠。
天高氣爽,諸多雜念不由自主都拋在了腦後。
紅豆輕手輕腳的把裝了蜜餞的零食罐子放在季韶九的手邊,季韶九隔著帕子捏了一個酸梅子放進嘴裏,被酸的眯了眯眼,笑道,“你們幾個也嚐嚐,吃一顆口舌生津。”
紅豆倒了杯茶水給季韶九漱口。
紫蘇幾個丫鬟也不和季韶九推讓,一人捏了一個吃了。
走官路大約半個時辰左右就到了正午,去往庵堂堂寺廟方向的更少了,去寺廟的香客大多數圖個好彩頭,都是一大早就要上山。
到了山腳下,山上的樹木扶疏,隱約能看見姑子庵破舊的圍牆。
木通指了指上麵,“少夫人上山要辛苦些了,去庵堂的山路年久失修不那麽好走。”
季韶九了然,旁邊的寺廟香火鼎盛,香客眾多,捐贈布施的人也尤其多,高高的台階,幾乎就沒有坑窪處。
庵堂這邊吃食都要為難更別提修山路了。
季韶九笑了笑說,“無礙,走吧。”
茂密的草叢裏,蜿蜒的石磚路偶有殘破處,果然如木通所說不太好走。
虧得出門前紅豆特意取了一雙千層底的繡鞋,若是府裏那種軟底的,恐怕走不到庵堂就要磨漏了。
木通在前帶路,紅豆紫蘇一左一右攙扶著季季韶九的胳膊,雪見采薇跟在中間,張嬸子和呂媽媽在最後。
草木荊棘裏時而有鬆鼠來迴蹦跳,還有啾啾的鳥鳴,不像一旁的寺廟,到處都是人聲。
幸好已到了秋日,天氣並不熱了,越往上走路越窄,走了大約一刻鍾的時間,到了庵堂的廟門處。
斑駁暗紅的廟門早已失去了原有的色澤,正上方的牌匾上褪了的三個字,姑子庵。
敲門用的門環鏽跡斑斑,一行人到了門口歇了歇氣兒。
木通上前敲門,好半晌才有人應聲,吱呀間廟門左右打開,門裏站了個灰衣灰帽的一個中年尼姑。
見到季韶九等人,神色淡然的單掌施禮,“阿彌陀佛!”
呂媽媽上前迴禮搭話,“師傅安!”
“我們少夫人心慈給庵堂了裏的師傅們布施了一些冬日的糧食。”
季韶九等人微微欠了身子朝中年尼姑迴禮,“叨擾師傅了,可否允許我們進去拜一下廟裏的菩薩?”
中年尼姑先是驚訝了一下,庵堂裏的師姐妹們到了冬日若不主動下山去各府裏化緣,她們冬日就要受些苦,從夏日的三餐改為兩餐,主食也都是稀湯寡水的粥食。
能主動來庵堂捐米糧的還在少數。
中年尼姑又單掌施禮,“貧尼法號靜慈,諸位施主心善救苦救難,敬拜菩薩何時都可以,請跟貧尼進來吧。”
說話間又有兩個灰衣灰帽的尼姑過來合力打開了庵門,季韶九當先邁步進了庵,門左右各有兩棵樹,鬱鬱蔥蔥生機勃勃。
木通又下山去招唿幾個苦力把糧食運上來。
整個庵堂比寺廟要小了很多,供奉菩薩的殿宇同樣失了顏色,靜慈在前麵帶路,很快就到了正殿,慈悲的菩薩端坐在蓮花台上。
正前方的蒲團補了補丁,守在殿裏的尼姑給一行人上分發香火,季韶九在三叩九拜進了香。
上香結束,呂媽媽又取了五十兩銀票放進功德箱裏,“請諸位師傅們做一些冬日的棉衣過寒。”
靜慈和旁邊的兩個尼姑連忙迴禮,“施主有心了。”
五十兩能給庵堂解決很大的問題了,前幾日庵堂又來了兩個苦命的婦人,心灰意冷之下也要在庵裏出家,整個庵堂如今僧尼有四十幾人。
每日的飯食再如何儉省,也要三十斤,這就是一筆非常大的開銷。
靜慈平和的臉更溫和了幾分,還主動邀請道,“庵堂後麵有幾棵石榴樹,如今紅彤彤的了。”
“施主既然有緣來了,且帶迴去幾個嚐嚐新鮮。”
季韶九這次來就是打聽事的,自然應允,“能在庵裏聆聽佛法長成的石榴豈不是更具佛緣?”
“正好我祖母近日病臥在床,帶迴去幾個孝敬她。”
靜慈笑道,“施主孝心可嘉。”
“您跟我一道來吧。”
整個庵堂占地有五畝大小,除了前麵正殿的佛堂,後院還有多個院子供僧尼們居住。
那石榴樹在庵堂後身,從庵堂的後門處出去即可,季韶九一行人慢悠悠沿各個院子的夾道前行。
季韶九和靜慈閑談,“這庵堂裏的師傅們可都是京城人士?”
靜慈也不隱瞞,“並非都是京城的婦人。”
“不過未剃度前都是苦命人,被夫家休棄,或是無兒無女孤寡婦人,更有受不得婆家之苦看破紅塵執意剃度之人。”
“也有流浪生病不知名姓之人。”
季韶九真誠的屈膝施禮,“師傅仁愛!”
靜慈搖頭,平和一笑,“眾生皆苦,庵堂不過給這些苦命人提供一方遮風避雨之處。”
時而遇到麵容平靜的尼姑駐足施禮,不過與季韶九所想不同之處,寺裏的師傅並非一直打坐念經,遇到的僧尼多有提著竹籃木桶鏟子勞作。
倒是沒見到那天去過季府見安媽媽的尼姑,那日偶然聽見是庵堂裏的有人生病了。
季韶九繞過地上的一個坑窪處和靜慈搭話,“靜慈師傅,這麽些師傅在庵裏居住,總會有人生病疼痛的時候吧?”
“看診可方便?
“不若我迴了城讓人請一個女醫定期來庵堂給師傅診脈開方,也算我替祖母做一份功德。”
靜慈站住腳激動的朝著季韶九躬身行禮,顫著聲音。“夫人大愛!”
不論原來在紅塵俗世還是現在的庵堂,女子瞧病本就不便,庵裏頭的人原來都是吃過苦的,身體大多有些毛病。
隻是既然剃度就要遵守庵規,非重病不能隨意出庵,也是不想給庵堂惹來不必要的閑言碎語。
季韶九明明小小年紀心思就如此細膩,真是難得!
季韶九也不居功,“我剛看見一個師傅的腿似乎有傷,才記起此事。”
靜慈徹底解開心房,“夫人明鑒,庵堂裏最難的還真的就是瞧病一事。”
“前陣子一個師妹食不下咽,命懸一線,貧尼幾次去山下請郎中,一聽是庵裏的師傅都相互推脫,讓去尋女醫,隻女醫來了一趟看不出原因來。”
“最終去尋了師妹的家人請了郎中來才算活命!”
聽到此處,季韶九和紫蘇對視一眼一下子就聯想到了安媽媽。
壓抑住心底的激動,季韶九疑惑問道,“既然這師傅有家人,也能為她請郎中,怎麽會到庵堂來?”
靜慈聞聽此言並未搭話,師太曾囑咐過涉及到靜言之事兒不要對外人講。
是靜言家裏人格外囑咐的。
要說來庵裏的苦命人,靜言也是可憐的,據說是因為生子,那孩子沒有留得住,靜言一時就得了失心瘋病還失語了。
靜言的家人還算負責,每半年就會送來一次銀兩作為算作布施。
師傅也多有叮囑靜言不喜與外人共住,也就單獨撥了個禪舍。
靜慈隻遲疑了一下,並未再說下去,“被家人送來這裏的都有因由,各有各的苦難,隻盼著在佛祖菩薩麵前多多誦經,祈求來世順遂平安。”
生硬的轉移了話題,季韶九擔心問多了會引起懷疑,隻好暫且放棄,一會兒在尋找機會探聽一下。
季韶九低垂著眼睫,這個師傅必然是和季府相關的,安媽媽一個奴仆一家子都是跟著白氏陪嫁過來的。
在京城更不會有親戚友眷,那此人她姨母白氏也定然認識了。
季韶九捏著手裏的帕子一陣心煩意亂,此事如同鏡中花水中月一樣,隻需撥開一下就知道裏麵的真容,也能解了她的疑惑。
很快出了後門,靜慈沒有妄言,這個石榴樹有幾十年那麽粗壯了,樹上結的石榴又紅又大。
小僧尼取了一架梯子,又拿了長杆一個網兜一下一下的很快就摘滿了一籃子。
季韶九也不貪多,連聲阻止,“足夠了。”
她估摸著多餘的石榴安堂裏的師傅也會拿出去換些銀錢或物品。
小僧尼下了來。
一行人又迴了庵堂,木通帶著幾個苦力已經把米糧運了上來,滿滿的三大車東西占了庵堂一大片空地。
靜慈以為季韶九說的米糧不過幾袋子而已,瞪著眼前小山一樣多的東西大受震動。
“這……這……施主您搬來的這些東西足夠我們庵裏的人用上兩個月了!”
季韶九笑笑,“盡綿薄之力而已。”
靜慈又單掌施禮,“能否告知貴府名姓,貧尼會在佛前供奉貴府的長明燈,日夜給您祈福。”
沒見到安媽媽送來的那個師傅,季韶九還不想太早透露自己府裏的信息。
若不小心被安媽媽聽去了,她再想找線索就難了。
季韶九說了父親的姓氏,“我姓墨!”
“您也無需客氣,布施本就無所求,若是求受了您的供奉豈不就失了本心?”
靜慈念了聲佛號,“阿彌陀佛,是貧尼著相了。”
季韶九借著此話頭說道,“靜慈師傅帶我們在庵裏轉轉,也讓我帶來的人幫您瞧瞧這師傅的住處可有要修補的地方?”
“這冬日寒涼,窗瓦若是不保暖,庵裏的師傅要受苦了。”
“這……”靜慈遲疑了一下,沒有立馬答應。“施主見諒,這個時間庵堂裏有師姐妹打坐清修,能不能參觀,貧尼要跟師太請示一下。”
季韶九毫無介懷的笑了笑,“師傅請便!”
修補門窗磚瓦自然是一件好事,靜慈免得季韶九等久,步履匆匆的往師太的房裏去了。
庵裏的這個師太也是雲遊而來姑子庵的,留在這裏已經有三十幾年了。
靜慈敲了敲,“師傅,靜慈來了。”
屋裏響起年老女聲,“進來吧!”
靜慈微微低頭進了門,端坐在蒲團上的師太滿臉褶皺,可絲毫遮掩不住慈眉善目。
溫聲問道,“匆匆來可有事?”
靜慈掩飾不住臉上的喜色,“師傅,剛剛有一位夫人來布施,米糧就有兩大車,今冬庵裏能好過些了。”
師太合十雙掌念了句佛號,“菩薩保佑是個心善的人。”
靜慈接著說道,“這位夫人不止如此,女施主還說要在庵裏轉轉,讓他帶來的下人查看一下庵裏可有需要維修的地方。”
“師傅您看……可允許?”
師太驚訝的“哦?”了一聲,又轉動著手裏的佛珠,半垂下眼簾,褶皺的眼皮遮住了視線,
“別處都可去,隻靜言那裏就不要進了,免得驚擾了休養!”
靜慈有點兒疑惑,都說靜言有瘋病,可她入庵堂十多年,除了這次生重病,從未聽過有撕打發病的時候。
時常給靜言送飯的師妹也說,靜言安靜極了。
可主持師太提起靜言,總不想讓她接觸庵堂其他人,送飯的師妹從未換過人,靜言的婆家人也從未來探望過她,隻這次一個管事媽媽裝扮的人來過一趟。
那日她恰好給開門,那管事媽媽是和淨心一起迴來的。
季韶九想了想,點了雪見跟著,“你也跟著出去見識一下,下次換菘藍。”
雪見立馬仰著大大的笑臉給季韶九屈膝道謝,迴頭討好地和菘藍作保,“下次換你!”
“迴來定給你帶好玩兒的玩意。”
季韶九還是讓小丫鬟去給中鍾大夫人傳了話兒,鍾老夫人病重,她再出門,這府裏的事務就暫且交代給婆母處置。
木通辦事迅速,五十兩銀子置辦了滿滿兩馬車的糧食,菜蔬土豆又足足一大車。
從市集上雇傭了三個車夫和三個苦力一會兒幫忙往山上運吃食,三輛馬車跟在鍾府的馬車後麵,穿過街巷往城門口去。
去往庵堂的路兩側的樹木慢悠悠的落了葉,曠野裏的田地光禿禿的了,糧食早已歸攏進倉,零星有幾個大大小小的黑點在田地裏時而躬腰撿拾著落在地裏的稻米。
時而有孩童脆生生的笑,笑聲傳遞極遠。
天高氣爽,諸多雜念不由自主都拋在了腦後。
紅豆輕手輕腳的把裝了蜜餞的零食罐子放在季韶九的手邊,季韶九隔著帕子捏了一個酸梅子放進嘴裏,被酸的眯了眯眼,笑道,“你們幾個也嚐嚐,吃一顆口舌生津。”
紅豆倒了杯茶水給季韶九漱口。
紫蘇幾個丫鬟也不和季韶九推讓,一人捏了一個吃了。
走官路大約半個時辰左右就到了正午,去往庵堂堂寺廟方向的更少了,去寺廟的香客大多數圖個好彩頭,都是一大早就要上山。
到了山腳下,山上的樹木扶疏,隱約能看見姑子庵破舊的圍牆。
木通指了指上麵,“少夫人上山要辛苦些了,去庵堂的山路年久失修不那麽好走。”
季韶九了然,旁邊的寺廟香火鼎盛,香客眾多,捐贈布施的人也尤其多,高高的台階,幾乎就沒有坑窪處。
庵堂這邊吃食都要為難更別提修山路了。
季韶九笑了笑說,“無礙,走吧。”
茂密的草叢裏,蜿蜒的石磚路偶有殘破處,果然如木通所說不太好走。
虧得出門前紅豆特意取了一雙千層底的繡鞋,若是府裏那種軟底的,恐怕走不到庵堂就要磨漏了。
木通在前帶路,紅豆紫蘇一左一右攙扶著季季韶九的胳膊,雪見采薇跟在中間,張嬸子和呂媽媽在最後。
草木荊棘裏時而有鬆鼠來迴蹦跳,還有啾啾的鳥鳴,不像一旁的寺廟,到處都是人聲。
幸好已到了秋日,天氣並不熱了,越往上走路越窄,走了大約一刻鍾的時間,到了庵堂的廟門處。
斑駁暗紅的廟門早已失去了原有的色澤,正上方的牌匾上褪了的三個字,姑子庵。
敲門用的門環鏽跡斑斑,一行人到了門口歇了歇氣兒。
木通上前敲門,好半晌才有人應聲,吱呀間廟門左右打開,門裏站了個灰衣灰帽的一個中年尼姑。
見到季韶九等人,神色淡然的單掌施禮,“阿彌陀佛!”
呂媽媽上前迴禮搭話,“師傅安!”
“我們少夫人心慈給庵堂了裏的師傅們布施了一些冬日的糧食。”
季韶九等人微微欠了身子朝中年尼姑迴禮,“叨擾師傅了,可否允許我們進去拜一下廟裏的菩薩?”
中年尼姑先是驚訝了一下,庵堂裏的師姐妹們到了冬日若不主動下山去各府裏化緣,她們冬日就要受些苦,從夏日的三餐改為兩餐,主食也都是稀湯寡水的粥食。
能主動來庵堂捐米糧的還在少數。
中年尼姑又單掌施禮,“貧尼法號靜慈,諸位施主心善救苦救難,敬拜菩薩何時都可以,請跟貧尼進來吧。”
說話間又有兩個灰衣灰帽的尼姑過來合力打開了庵門,季韶九當先邁步進了庵,門左右各有兩棵樹,鬱鬱蔥蔥生機勃勃。
木通又下山去招唿幾個苦力把糧食運上來。
整個庵堂比寺廟要小了很多,供奉菩薩的殿宇同樣失了顏色,靜慈在前麵帶路,很快就到了正殿,慈悲的菩薩端坐在蓮花台上。
正前方的蒲團補了補丁,守在殿裏的尼姑給一行人上分發香火,季韶九在三叩九拜進了香。
上香結束,呂媽媽又取了五十兩銀票放進功德箱裏,“請諸位師傅們做一些冬日的棉衣過寒。”
靜慈和旁邊的兩個尼姑連忙迴禮,“施主有心了。”
五十兩能給庵堂解決很大的問題了,前幾日庵堂又來了兩個苦命的婦人,心灰意冷之下也要在庵裏出家,整個庵堂如今僧尼有四十幾人。
每日的飯食再如何儉省,也要三十斤,這就是一筆非常大的開銷。
靜慈平和的臉更溫和了幾分,還主動邀請道,“庵堂後麵有幾棵石榴樹,如今紅彤彤的了。”
“施主既然有緣來了,且帶迴去幾個嚐嚐新鮮。”
季韶九這次來就是打聽事的,自然應允,“能在庵裏聆聽佛法長成的石榴豈不是更具佛緣?”
“正好我祖母近日病臥在床,帶迴去幾個孝敬她。”
靜慈笑道,“施主孝心可嘉。”
“您跟我一道來吧。”
整個庵堂占地有五畝大小,除了前麵正殿的佛堂,後院還有多個院子供僧尼們居住。
那石榴樹在庵堂後身,從庵堂的後門處出去即可,季韶九一行人慢悠悠沿各個院子的夾道前行。
季韶九和靜慈閑談,“這庵堂裏的師傅們可都是京城人士?”
靜慈也不隱瞞,“並非都是京城的婦人。”
“不過未剃度前都是苦命人,被夫家休棄,或是無兒無女孤寡婦人,更有受不得婆家之苦看破紅塵執意剃度之人。”
“也有流浪生病不知名姓之人。”
季韶九真誠的屈膝施禮,“師傅仁愛!”
靜慈搖頭,平和一笑,“眾生皆苦,庵堂不過給這些苦命人提供一方遮風避雨之處。”
時而遇到麵容平靜的尼姑駐足施禮,不過與季韶九所想不同之處,寺裏的師傅並非一直打坐念經,遇到的僧尼多有提著竹籃木桶鏟子勞作。
倒是沒見到那天去過季府見安媽媽的尼姑,那日偶然聽見是庵堂裏的有人生病了。
季韶九繞過地上的一個坑窪處和靜慈搭話,“靜慈師傅,這麽些師傅在庵裏居住,總會有人生病疼痛的時候吧?”
“看診可方便?
“不若我迴了城讓人請一個女醫定期來庵堂給師傅診脈開方,也算我替祖母做一份功德。”
靜慈站住腳激動的朝著季韶九躬身行禮,顫著聲音。“夫人大愛!”
不論原來在紅塵俗世還是現在的庵堂,女子瞧病本就不便,庵裏頭的人原來都是吃過苦的,身體大多有些毛病。
隻是既然剃度就要遵守庵規,非重病不能隨意出庵,也是不想給庵堂惹來不必要的閑言碎語。
季韶九明明小小年紀心思就如此細膩,真是難得!
季韶九也不居功,“我剛看見一個師傅的腿似乎有傷,才記起此事。”
靜慈徹底解開心房,“夫人明鑒,庵堂裏最難的還真的就是瞧病一事。”
“前陣子一個師妹食不下咽,命懸一線,貧尼幾次去山下請郎中,一聽是庵裏的師傅都相互推脫,讓去尋女醫,隻女醫來了一趟看不出原因來。”
“最終去尋了師妹的家人請了郎中來才算活命!”
聽到此處,季韶九和紫蘇對視一眼一下子就聯想到了安媽媽。
壓抑住心底的激動,季韶九疑惑問道,“既然這師傅有家人,也能為她請郎中,怎麽會到庵堂來?”
靜慈聞聽此言並未搭話,師太曾囑咐過涉及到靜言之事兒不要對外人講。
是靜言家裏人格外囑咐的。
要說來庵裏的苦命人,靜言也是可憐的,據說是因為生子,那孩子沒有留得住,靜言一時就得了失心瘋病還失語了。
靜言的家人還算負責,每半年就會送來一次銀兩作為算作布施。
師傅也多有叮囑靜言不喜與外人共住,也就單獨撥了個禪舍。
靜慈隻遲疑了一下,並未再說下去,“被家人送來這裏的都有因由,各有各的苦難,隻盼著在佛祖菩薩麵前多多誦經,祈求來世順遂平安。”
生硬的轉移了話題,季韶九擔心問多了會引起懷疑,隻好暫且放棄,一會兒在尋找機會探聽一下。
季韶九低垂著眼睫,這個師傅必然是和季府相關的,安媽媽一個奴仆一家子都是跟著白氏陪嫁過來的。
在京城更不會有親戚友眷,那此人她姨母白氏也定然認識了。
季韶九捏著手裏的帕子一陣心煩意亂,此事如同鏡中花水中月一樣,隻需撥開一下就知道裏麵的真容,也能解了她的疑惑。
很快出了後門,靜慈沒有妄言,這個石榴樹有幾十年那麽粗壯了,樹上結的石榴又紅又大。
小僧尼取了一架梯子,又拿了長杆一個網兜一下一下的很快就摘滿了一籃子。
季韶九也不貪多,連聲阻止,“足夠了。”
她估摸著多餘的石榴安堂裏的師傅也會拿出去換些銀錢或物品。
小僧尼下了來。
一行人又迴了庵堂,木通帶著幾個苦力已經把米糧運了上來,滿滿的三大車東西占了庵堂一大片空地。
靜慈以為季韶九說的米糧不過幾袋子而已,瞪著眼前小山一樣多的東西大受震動。
“這……這……施主您搬來的這些東西足夠我們庵裏的人用上兩個月了!”
季韶九笑笑,“盡綿薄之力而已。”
靜慈又單掌施禮,“能否告知貴府名姓,貧尼會在佛前供奉貴府的長明燈,日夜給您祈福。”
沒見到安媽媽送來的那個師傅,季韶九還不想太早透露自己府裏的信息。
若不小心被安媽媽聽去了,她再想找線索就難了。
季韶九說了父親的姓氏,“我姓墨!”
“您也無需客氣,布施本就無所求,若是求受了您的供奉豈不就失了本心?”
靜慈念了聲佛號,“阿彌陀佛,是貧尼著相了。”
季韶九借著此話頭說道,“靜慈師傅帶我們在庵裏轉轉,也讓我帶來的人幫您瞧瞧這師傅的住處可有要修補的地方?”
“這冬日寒涼,窗瓦若是不保暖,庵裏的師傅要受苦了。”
“這……”靜慈遲疑了一下,沒有立馬答應。“施主見諒,這個時間庵堂裏有師姐妹打坐清修,能不能參觀,貧尼要跟師太請示一下。”
季韶九毫無介懷的笑了笑,“師傅請便!”
修補門窗磚瓦自然是一件好事,靜慈免得季韶九等久,步履匆匆的往師太的房裏去了。
庵裏的這個師太也是雲遊而來姑子庵的,留在這裏已經有三十幾年了。
靜慈敲了敲,“師傅,靜慈來了。”
屋裏響起年老女聲,“進來吧!”
靜慈微微低頭進了門,端坐在蒲團上的師太滿臉褶皺,可絲毫遮掩不住慈眉善目。
溫聲問道,“匆匆來可有事?”
靜慈掩飾不住臉上的喜色,“師傅,剛剛有一位夫人來布施,米糧就有兩大車,今冬庵裏能好過些了。”
師太合十雙掌念了句佛號,“菩薩保佑是個心善的人。”
靜慈接著說道,“這位夫人不止如此,女施主還說要在庵裏轉轉,讓他帶來的下人查看一下庵裏可有需要維修的地方。”
“師傅您看……可允許?”
師太驚訝的“哦?”了一聲,又轉動著手裏的佛珠,半垂下眼簾,褶皺的眼皮遮住了視線,
“別處都可去,隻靜言那裏就不要進了,免得驚擾了休養!”
靜慈有點兒疑惑,都說靜言有瘋病,可她入庵堂十多年,除了這次生重病,從未聽過有撕打發病的時候。
時常給靜言送飯的師妹也說,靜言安靜極了。
可主持師太提起靜言,總不想讓她接觸庵堂其他人,送飯的師妹從未換過人,靜言的婆家人也從未來探望過她,隻這次一個管事媽媽裝扮的人來過一趟。
那日她恰好給開門,那管事媽媽是和淨心一起迴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