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
1945年10月,根據中共中央製定的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部署,以及在重慶談判中向國民黨作出的讓步,新四軍在浙東、浙西、蘇南、皖南的部隊先後北撤到長江以北地區。與此同時,新四軍軍部和3支部隊北上山東,第三師進軍東北,第五師與八路軍三五九旅南下支隊、河南軍區等部編為中原軍區。部隊一再重新編組,序列有了很大變動。12月3日,中共中央決定新四軍軍部與山東軍區領導機關合並(1946年1月7日正式合並)。新四軍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陳毅,政治委員饒漱石,副軍長兼軍區副司令員張雲逸(後增加羅炳輝),副政治委員黎玉,參謀長陳士榘,副參謀長袁仲賢,政治部主任舒同,副主任唐亮。1946年1月7日,成立山東野戰軍,陳毅、黎玉分別兼任司令員和政治委員。8月,陳毅司令員又兼政治委員。新四軍兼山東軍區下轄膠東、魯中、魯南、濱海、渤海五個二級軍區,山東野戰軍(轄第一、第二縱隊,第七、第八師),兵力約27萬人。前排左起:舒同、黎玉、陳毅、張雲逸
留在華中的新四軍主力部隊和地方武裝,編成了華中軍區和華中野戰軍。
華中軍區於1945年10月25日成立。下轄蘇中軍區、淮南軍區及五、六、七、八軍分區。司令員張鼎丞,政治委員鄧子恢,副司令員粟裕、張愛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譚震林,參謀長劉先勝,政治部副主任鍾期光。軍區兵力約13.5萬人。
華中野戰軍於1945年11月10日組成。司令員粟裕,政治委員譚震林,參謀長劉先勝,政治部主任鍾期光。轄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縱隊和特務團、炮兵團。後轄第一、第二、第六、第七師,第七、第九、第十縱隊,以及第十三旅。野戰軍兵力約4.7萬人。華中野戰軍在建製上屬華中軍區,在戰略行動上受陳毅指揮。
新四軍第三師於1945年9月28日從蘇北起程進軍東北。1946年10月,第三師第七旅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六縱隊第十二師。新四軍第三師番號撤銷。
1946年國民黨以30萬人圍攻由新四軍第五師為主體組成的的中原軍區,國共雙方簽定的停戰協定破裂,全麵內戰爆發。蔣介石調動62個旅(師)約50萬人大舉進攻華東解放區。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新四軍展開蘇中七戰七捷、朝陽集戰役、宿北戰役、魯南戰役等作戰,在蘇中、蘇北、淮南、淮南、魯南等地區殲滅國民黨軍有生力量約25萬人。
1946年9月23日,中共中央指示:為集中使用兵力,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指揮機關應合一。據此,成立了華東野戰軍指揮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毅,副司令員粟裕,副政治委員譚震林。
1947年1月21日,新四軍兼山東軍區和華中軍區合編為華東軍區,轄原屬新四軍的蘇北軍區、蘇中軍區、淮北支隊、淮南支隊,原屬山東軍區的魯南、魯中、膠東、渤海軍區以及濱海軍分區。山東野戰軍、華中野戰軍以及山東軍區所轄師旅合編為華東野戰軍,轄11個縱隊和特種兵縱隊。其中原屬新四軍的是:山東野戰軍第一縱隊為第一縱隊,山東野戰軍第二縱隊和華中野戰軍第九縱隊3個團為第二縱隊,華中野戰軍第一師為第四縱隊,華中野戰軍第六師為第六縱隊,華中野戰軍第七師為第七縱隊,華中野戰軍第七縱隊為第十一縱隊,華中野戰軍第十縱隊為第十二縱隊,華中軍區騎兵團、華中野戰軍炮兵團和山東野戰軍機關一部編成特種兵縱隊。華中野戰軍第九縱隊的另兩個團和華中軍區第七軍分區騎兵大隊、洪澤湖大隊編成淮北支隊。留在淮南的華中野戰軍第二師第六旅第十六團和地方武裝編成淮南支隊。新四軍
新四軍完成曆史使命,至此番號撤銷。在抗日戰爭中,新四軍抗擊和牽製了16萬日軍,23萬偽軍,作戰2.2萬餘次,其中對日偽軍作戰1.9萬餘次,殲日偽軍31萬餘人;反頑自衛作戰3千餘次,殲國民黨頑固派軍14萬餘人。新四軍作戰傷亡8.9萬餘人。新四軍從最初的1萬餘人,發展到擁有主力21.5萬餘人,地方武裝9.7萬餘人,計31萬餘人;另有民兵自衛隊96萬餘人。建立了地跨蘇、浙、皖、豫、鄂、湘、贛七省的蘇南、蘇中、蘇北、淮南、淮北、鄂豫皖湘贛、皖江和浙東八塊抗日根據地,麵積達25.3萬平方公裏,人口3420餘萬,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皖南事變
《囚歌》是共產主義戰士、軍事家葉挺皖南事變後被囚禁在重慶的渣滓洞時期作的一篇白話述誌詩。這篇詩作於一九四二年。該詩分為上下兩節,全詩明白曉暢,通俗易懂,猶如脫口而出,但感情熾烈,氣勢豪邁,意境表達清晰完整。作者的高尚情操被真實的流露出來,讓讀者為之感到震撼也為詩人的高尚人格而肅然起敬。詩中所流露出的那種崇高的革命氣節和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教育了中國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囚歌)葉挺
(根據作者手跡抄錄)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
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
一個聲音高叫著:
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的知道---
人的軀體怎能從狗洞子裏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將我連這活棺材一起燒掉,
我應該在烈火和熱血中得到永生
陣亡將領
取團長以上職務
1..李複,新四軍2支隊獨立2團副團長
2.周大燦,新四軍遊擊支隊1團3營營長,6旅17團副團長
3.蕭國生,1939年3月7日突圍時陣亡;
4.胡發堅,新四軍一支隊參謀長
5.王赤,江抗第三路政治部副主任
6.曾昭銘,新四軍3支隊5團副團長
7.塗正坤,新四軍上校參儀
8.羅梓銘,八路軍總部少校副官
9.吳焜,曆任新四軍3支隊6團副團長,江抗副總指揮兼第二路司令員
10.漆承宏,獨立2團副參謀長
11.徐緒奎,挺進縱隊2團團長,蘇北指揮部9團團長
12.徐世奎,新四軍4支隊8團留守處政治部主任,4支隊7團政治委員
13.顧士多,新四軍4支隊9團團長,4支隊7團副團長,江北遊擊縱隊2團副團長
14.劉震英,曆任新四軍1支隊2團政治處宣教股股長
15.丁宇宸,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第一團隊參謀長
16.陳文甫,宿縣獨立團副團長兼1營營長,和副營長張凡錫同時陣亡;
17.田豐,新四軍江北遊擊縱隊政治部宣傳科科長
18.劉樹藩,曆任新四軍5支隊組織幹事,總支書記
19.李宗南,新四軍豫鄂遊擊支隊作戰參謀
20.楊業珍,新四軍鄂東獨立團政治處主任
21.仇兆柱,安徽人民自衛軍第三直屬大隊政治指導員
22.李宗南,豫鄂遊擊支隊作戰參謀
23.官楚印,獨立團團長
24.彭雪楓,新四軍第四師師長
帽徽與臂章
臂章
1938年剛成立不久的新四軍,軍部由武漢遷至南昌,集中改編南方8省14個地區的紅軍遊擊隊。軍長葉挺和副軍長項英指示設計新四軍臂章。當時,八路軍曾佩戴有“抗敵”兩字的臂章。美術工作者呂蒙等人受此啟發,提議新四軍臂章上畫上一個身背鬥笠,左手持槍、右手指向前方的戰士,並在左下角標明“抗敵”兩字,以表明南方各省紅軍遊擊隊改編為新四軍開赴前線抗日的決心。此臂章得到葉挺等新四軍指揮員的認可,成了最初的新四軍臂章。
過了一段時間,新四軍的隊伍發展了,葉挺軍長又指示設計新臂章。為反映新四軍挺進大江南北開展抗日遊擊戰,新臂章以行進中的一隊新四軍為圖案,上方標有新四軍英文縮寫“n4a”,其中“n”是英文“新”的第一個字母,“a”是建製軍的代號,“n4a”合起來即為新四軍,右下方標明“中華民國二十八年度佩用”。
此後,新四軍開辟皖南、皖東、江南、蘇北等抗日根據地,隊伍進一步壯大,1940年又設計了新臂章,正中是一戰士雙手持槍拚殺,上方加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字樣,左下方為“抗敵”兩字,右上方標明時間“1940”。
1941年年初,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發生。國民黨頑固派以重兵設伏襲擊新四軍軍部和所屬部隊,引起全國人民的聲討。根據毛主席、黨中央的指示,新四軍軍部在鹽城重建,陳毅任代軍長,劉少奇任政治委員。在重新設計新四軍臂章時,美術工作者莊五洲在“n4a”上方左右兩角各加了一個五星,中間標明“1941”,以紀念皖南事變中的死難烈士。這個臂章不久被簡化為僅有“n4a”字樣的藍白色臂章。由於這種臂章用石版印刷,線條簡潔流暢,配以白底藍字,醒目有力,深受戰士們歡迎,並被廣泛使用。
抗戰勝利後不久,新四軍英文縮寫臂章不再使用,啟用中文“新四軍”字樣的新臂章。此臂章一直使用到1947年1月30日山東、華中兩野戰軍合並,新四軍番號撤銷。
帽徽
紅軍納入國民革命軍序列後,部隊編製、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服裝、標誌基本都與國民黨軍隊相同,改換軍服後,八路軍、新四軍都佩戴“青天白日”帽徽。
新四軍軍歌
1939年春,新四軍為了動員廣大官兵貫徹執行中共中央關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新四軍作戰方針的指示,配合部隊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鼓舞士氣,軍部首長動議創作一首新四軍軍歌。3月間,首先由陳毅寫出歌詞初稿《十年》,後經葉挺、項英、袁國平、周子昆、李一氓等集體修改定稿,於1939年6月發表在新四軍的刊物上,署名為“集體創作,陳毅執筆“。由何士德譜曲後,這首歌就在新四軍中傳唱開來,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秀歌曲之一。這首歌以昂揚振奮的旋律,威武雄壯的氣勢,表現了新四軍一往無前的戰鬥精神。
歌曲歌詞
光榮北伐武昌城下,
血染著我們的姓名;
孤軍奮鬥羅霄山上,
繼承了先烈的殊勳。
千百次抗爭,風雪饑寒;
千萬裏轉戰,窮山野營。
獲得豐富的戰爭經驗,
鍛煉艱苦的犧牲精神。
為了社會幸福,
為了民族生存,
一貫堅持我們的鬥爭!
八省健兒匯成一道抗日的鐵流,
八省健兒匯成一道抗日的鐵流。
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揚子江頭淮河之濱,
任我們縱橫的馳騁;
深入敵後百戰百勝,
洶湧著殺敵的唿聲。
要英勇衝鋒、殲滅敵寇;
要大聲呐喊,喚起人民。
發揮革命的優良傳統,
創造現代的革命新軍。
為了社會幸福,
為了民族生存,
鞏固團結堅決的鬥爭!
抗戰建國高舉獨立自由的旗幟,
抗戰建國高舉獨立自由的旗幟!
前進!前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前進!前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其他部隊
在國民黨軍編製中,曾先後出現過包括由南方紅軍遊擊隊編成的新編第四軍在內的三支“新編第四軍”。
鄂軍第5師組成的新編第4軍
軍長賀國光該軍前身是鄂軍賀國光部第5師。1925年冬,賀國光率鄂軍第5師由湖北移駐河南後擴編為第15軍。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攻克武漢,賀國光率部響應北伐。同年11月,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4軍,賀國光任軍長,下轄部隊編製不詳。該軍組成後編入北伐軍行列。1927年秋,該軍返迴湖北進行整訓期間被唐生智部吞並,該軍番號撤消。
河南挺進軍組成的新編第4軍
軍長王淩雲該軍前身是河南挺進軍。1949年9月,陝甘川邊區綏署主任胡宗南為加強秦嶺防線的防禦,在陝南西鄉將河南挺進軍王淩雲部改編為新編第4軍,王淩雲任軍長。下轄:新編第11師,程秀芝任師長;新編第12師。梁耀庭任師長。10月,王淩雲任河南挺進軍總指揮(豫西行署主任),該軍番號撤消,其新編第11師改為河南挺進軍第1縱隊;新編第12師改為河南挺進軍第2縱隊。
1945年10月,根據中共中央製定的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部署,以及在重慶談判中向國民黨作出的讓步,新四軍在浙東、浙西、蘇南、皖南的部隊先後北撤到長江以北地區。與此同時,新四軍軍部和3支部隊北上山東,第三師進軍東北,第五師與八路軍三五九旅南下支隊、河南軍區等部編為中原軍區。部隊一再重新編組,序列有了很大變動。12月3日,中共中央決定新四軍軍部與山東軍區領導機關合並(1946年1月7日正式合並)。新四軍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陳毅,政治委員饒漱石,副軍長兼軍區副司令員張雲逸(後增加羅炳輝),副政治委員黎玉,參謀長陳士榘,副參謀長袁仲賢,政治部主任舒同,副主任唐亮。1946年1月7日,成立山東野戰軍,陳毅、黎玉分別兼任司令員和政治委員。8月,陳毅司令員又兼政治委員。新四軍兼山東軍區下轄膠東、魯中、魯南、濱海、渤海五個二級軍區,山東野戰軍(轄第一、第二縱隊,第七、第八師),兵力約27萬人。前排左起:舒同、黎玉、陳毅、張雲逸
留在華中的新四軍主力部隊和地方武裝,編成了華中軍區和華中野戰軍。
華中軍區於1945年10月25日成立。下轄蘇中軍區、淮南軍區及五、六、七、八軍分區。司令員張鼎丞,政治委員鄧子恢,副司令員粟裕、張愛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譚震林,參謀長劉先勝,政治部副主任鍾期光。軍區兵力約13.5萬人。
華中野戰軍於1945年11月10日組成。司令員粟裕,政治委員譚震林,參謀長劉先勝,政治部主任鍾期光。轄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縱隊和特務團、炮兵團。後轄第一、第二、第六、第七師,第七、第九、第十縱隊,以及第十三旅。野戰軍兵力約4.7萬人。華中野戰軍在建製上屬華中軍區,在戰略行動上受陳毅指揮。
新四軍第三師於1945年9月28日從蘇北起程進軍東北。1946年10月,第三師第七旅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六縱隊第十二師。新四軍第三師番號撤銷。
1946年國民黨以30萬人圍攻由新四軍第五師為主體組成的的中原軍區,國共雙方簽定的停戰協定破裂,全麵內戰爆發。蔣介石調動62個旅(師)約50萬人大舉進攻華東解放區。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新四軍展開蘇中七戰七捷、朝陽集戰役、宿北戰役、魯南戰役等作戰,在蘇中、蘇北、淮南、淮南、魯南等地區殲滅國民黨軍有生力量約25萬人。
1946年9月23日,中共中央指示:為集中使用兵力,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指揮機關應合一。據此,成立了華東野戰軍指揮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毅,副司令員粟裕,副政治委員譚震林。
1947年1月21日,新四軍兼山東軍區和華中軍區合編為華東軍區,轄原屬新四軍的蘇北軍區、蘇中軍區、淮北支隊、淮南支隊,原屬山東軍區的魯南、魯中、膠東、渤海軍區以及濱海軍分區。山東野戰軍、華中野戰軍以及山東軍區所轄師旅合編為華東野戰軍,轄11個縱隊和特種兵縱隊。其中原屬新四軍的是:山東野戰軍第一縱隊為第一縱隊,山東野戰軍第二縱隊和華中野戰軍第九縱隊3個團為第二縱隊,華中野戰軍第一師為第四縱隊,華中野戰軍第六師為第六縱隊,華中野戰軍第七師為第七縱隊,華中野戰軍第七縱隊為第十一縱隊,華中野戰軍第十縱隊為第十二縱隊,華中軍區騎兵團、華中野戰軍炮兵團和山東野戰軍機關一部編成特種兵縱隊。華中野戰軍第九縱隊的另兩個團和華中軍區第七軍分區騎兵大隊、洪澤湖大隊編成淮北支隊。留在淮南的華中野戰軍第二師第六旅第十六團和地方武裝編成淮南支隊。新四軍
新四軍完成曆史使命,至此番號撤銷。在抗日戰爭中,新四軍抗擊和牽製了16萬日軍,23萬偽軍,作戰2.2萬餘次,其中對日偽軍作戰1.9萬餘次,殲日偽軍31萬餘人;反頑自衛作戰3千餘次,殲國民黨頑固派軍14萬餘人。新四軍作戰傷亡8.9萬餘人。新四軍從最初的1萬餘人,發展到擁有主力21.5萬餘人,地方武裝9.7萬餘人,計31萬餘人;另有民兵自衛隊96萬餘人。建立了地跨蘇、浙、皖、豫、鄂、湘、贛七省的蘇南、蘇中、蘇北、淮南、淮北、鄂豫皖湘贛、皖江和浙東八塊抗日根據地,麵積達25.3萬平方公裏,人口3420餘萬,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皖南事變
《囚歌》是共產主義戰士、軍事家葉挺皖南事變後被囚禁在重慶的渣滓洞時期作的一篇白話述誌詩。這篇詩作於一九四二年。該詩分為上下兩節,全詩明白曉暢,通俗易懂,猶如脫口而出,但感情熾烈,氣勢豪邁,意境表達清晰完整。作者的高尚情操被真實的流露出來,讓讀者為之感到震撼也為詩人的高尚人格而肅然起敬。詩中所流露出的那種崇高的革命氣節和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教育了中國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囚歌)葉挺
(根據作者手跡抄錄)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
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
一個聲音高叫著:
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的知道---
人的軀體怎能從狗洞子裏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將我連這活棺材一起燒掉,
我應該在烈火和熱血中得到永生
陣亡將領
取團長以上職務
1..李複,新四軍2支隊獨立2團副團長
2.周大燦,新四軍遊擊支隊1團3營營長,6旅17團副團長
3.蕭國生,1939年3月7日突圍時陣亡;
4.胡發堅,新四軍一支隊參謀長
5.王赤,江抗第三路政治部副主任
6.曾昭銘,新四軍3支隊5團副團長
7.塗正坤,新四軍上校參儀
8.羅梓銘,八路軍總部少校副官
9.吳焜,曆任新四軍3支隊6團副團長,江抗副總指揮兼第二路司令員
10.漆承宏,獨立2團副參謀長
11.徐緒奎,挺進縱隊2團團長,蘇北指揮部9團團長
12.徐世奎,新四軍4支隊8團留守處政治部主任,4支隊7團政治委員
13.顧士多,新四軍4支隊9團團長,4支隊7團副團長,江北遊擊縱隊2團副團長
14.劉震英,曆任新四軍1支隊2團政治處宣教股股長
15.丁宇宸,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第一團隊參謀長
16.陳文甫,宿縣獨立團副團長兼1營營長,和副營長張凡錫同時陣亡;
17.田豐,新四軍江北遊擊縱隊政治部宣傳科科長
18.劉樹藩,曆任新四軍5支隊組織幹事,總支書記
19.李宗南,新四軍豫鄂遊擊支隊作戰參謀
20.楊業珍,新四軍鄂東獨立團政治處主任
21.仇兆柱,安徽人民自衛軍第三直屬大隊政治指導員
22.李宗南,豫鄂遊擊支隊作戰參謀
23.官楚印,獨立團團長
24.彭雪楓,新四軍第四師師長
帽徽與臂章
臂章
1938年剛成立不久的新四軍,軍部由武漢遷至南昌,集中改編南方8省14個地區的紅軍遊擊隊。軍長葉挺和副軍長項英指示設計新四軍臂章。當時,八路軍曾佩戴有“抗敵”兩字的臂章。美術工作者呂蒙等人受此啟發,提議新四軍臂章上畫上一個身背鬥笠,左手持槍、右手指向前方的戰士,並在左下角標明“抗敵”兩字,以表明南方各省紅軍遊擊隊改編為新四軍開赴前線抗日的決心。此臂章得到葉挺等新四軍指揮員的認可,成了最初的新四軍臂章。
過了一段時間,新四軍的隊伍發展了,葉挺軍長又指示設計新臂章。為反映新四軍挺進大江南北開展抗日遊擊戰,新臂章以行進中的一隊新四軍為圖案,上方標有新四軍英文縮寫“n4a”,其中“n”是英文“新”的第一個字母,“a”是建製軍的代號,“n4a”合起來即為新四軍,右下方標明“中華民國二十八年度佩用”。
此後,新四軍開辟皖南、皖東、江南、蘇北等抗日根據地,隊伍進一步壯大,1940年又設計了新臂章,正中是一戰士雙手持槍拚殺,上方加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字樣,左下方為“抗敵”兩字,右上方標明時間“1940”。
1941年年初,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發生。國民黨頑固派以重兵設伏襲擊新四軍軍部和所屬部隊,引起全國人民的聲討。根據毛主席、黨中央的指示,新四軍軍部在鹽城重建,陳毅任代軍長,劉少奇任政治委員。在重新設計新四軍臂章時,美術工作者莊五洲在“n4a”上方左右兩角各加了一個五星,中間標明“1941”,以紀念皖南事變中的死難烈士。這個臂章不久被簡化為僅有“n4a”字樣的藍白色臂章。由於這種臂章用石版印刷,線條簡潔流暢,配以白底藍字,醒目有力,深受戰士們歡迎,並被廣泛使用。
抗戰勝利後不久,新四軍英文縮寫臂章不再使用,啟用中文“新四軍”字樣的新臂章。此臂章一直使用到1947年1月30日山東、華中兩野戰軍合並,新四軍番號撤銷。
帽徽
紅軍納入國民革命軍序列後,部隊編製、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服裝、標誌基本都與國民黨軍隊相同,改換軍服後,八路軍、新四軍都佩戴“青天白日”帽徽。
新四軍軍歌
1939年春,新四軍為了動員廣大官兵貫徹執行中共中央關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新四軍作戰方針的指示,配合部隊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鼓舞士氣,軍部首長動議創作一首新四軍軍歌。3月間,首先由陳毅寫出歌詞初稿《十年》,後經葉挺、項英、袁國平、周子昆、李一氓等集體修改定稿,於1939年6月發表在新四軍的刊物上,署名為“集體創作,陳毅執筆“。由何士德譜曲後,這首歌就在新四軍中傳唱開來,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秀歌曲之一。這首歌以昂揚振奮的旋律,威武雄壯的氣勢,表現了新四軍一往無前的戰鬥精神。
歌曲歌詞
光榮北伐武昌城下,
血染著我們的姓名;
孤軍奮鬥羅霄山上,
繼承了先烈的殊勳。
千百次抗爭,風雪饑寒;
千萬裏轉戰,窮山野營。
獲得豐富的戰爭經驗,
鍛煉艱苦的犧牲精神。
為了社會幸福,
為了民族生存,
一貫堅持我們的鬥爭!
八省健兒匯成一道抗日的鐵流,
八省健兒匯成一道抗日的鐵流。
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揚子江頭淮河之濱,
任我們縱橫的馳騁;
深入敵後百戰百勝,
洶湧著殺敵的唿聲。
要英勇衝鋒、殲滅敵寇;
要大聲呐喊,喚起人民。
發揮革命的優良傳統,
創造現代的革命新軍。
為了社會幸福,
為了民族生存,
鞏固團結堅決的鬥爭!
抗戰建國高舉獨立自由的旗幟,
抗戰建國高舉獨立自由的旗幟!
前進!前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前進!前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其他部隊
在國民黨軍編製中,曾先後出現過包括由南方紅軍遊擊隊編成的新編第四軍在內的三支“新編第四軍”。
鄂軍第5師組成的新編第4軍
軍長賀國光該軍前身是鄂軍賀國光部第5師。1925年冬,賀國光率鄂軍第5師由湖北移駐河南後擴編為第15軍。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攻克武漢,賀國光率部響應北伐。同年11月,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4軍,賀國光任軍長,下轄部隊編製不詳。該軍組成後編入北伐軍行列。1927年秋,該軍返迴湖北進行整訓期間被唐生智部吞並,該軍番號撤消。
河南挺進軍組成的新編第4軍
軍長王淩雲該軍前身是河南挺進軍。1949年9月,陝甘川邊區綏署主任胡宗南為加強秦嶺防線的防禦,在陝南西鄉將河南挺進軍王淩雲部改編為新編第4軍,王淩雲任軍長。下轄:新編第11師,程秀芝任師長;新編第12師。梁耀庭任師長。10月,王淩雲任河南挺進軍總指揮(豫西行署主任),該軍番號撤消,其新編第11師改為河南挺進軍第1縱隊;新編第12師改為河南挺進軍第2縱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