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戰鬥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第129師共參加大大小小的戰鬥數千起,如:陽明堡戰鬥、邯鄲戰役、神頭嶺戰鬥、七亙村戰鬥、響堂鋪戰鬥、長樂村戰鬥、百團大戰、沁源圍困戰、平型關大捷(應為115師戰果)等。1940年8月20日晚,百團大戰正式打響,八路軍第129師以8個步兵團、8個獨立營在師長劉伯承、政委鄧小平的指揮下,對正太路西段的日軍進行攻擊。各路破擊隊乘著夜幕掩護,繞過日軍外圍據點,對正太路沿線守備日軍進行攻擊。八路軍來勢兇猛,日軍措手不及,經過一晝夜激戰,攻克正太路沿線不少車站和日軍據點。百團大戰是中共敵後戰場最大規模的一次戰鬥,支持了國民黨正麵戰場。
陽明堡戰鬥戰略示意圖1937年9月30日,第129師除以第385旅旅部率第770團及工兵、輜重、炮兵、特務等營留守陝甘寧邊區外,師部率第386旅及第769團、教導團、騎兵營等部共9100餘人,開赴華北抗日前線。第129師第385旅第769團第3營,夜襲山西代縣陽明堡日軍前線飛機場,炸毀飛機24架。接著,師主力部隊挺進到正太(今石太)鐵路以南的平定、昔陽地區,打擊沿正太鐵路西進的日軍,先後取得長生口、七亙村、黃崖底、廣陽等戰鬥勝利。
朱德(右)與劉伯承、鄧小平研究作戰計劃為鉗製日軍向黃河防線的進攻,配合晉南國民黨軍和晉西北、晉西南的八路軍作戰,第129師於1938年2月和3月,在正太鐵路和邯鄲長(治)公路沿線展開交通破襲戰和伏擊戰,先後取得了神頭嶺、響堂鋪等戰鬥勝利,共殲日軍2000餘人。4月初至27日,第129師在八路軍總部指揮下,與第115師第344旅、決死隊第1、第2縱隊等部共同戰鬥,粉碎了日軍3萬餘人對晉東南地區的“九路圍攻”,收複遼縣(今左權)、黎城等18座縣城,鞏固和擴大了晉冀豫抗日民主根據地。4月下旬,為開展平原遊擊戰爭,徐向前率第769團、第115師的第689團等部挺進冀南,擴大了冀南根據地;第386旅則向豫北發展,開辟了豫北林縣、輝縣山區抗日根據地。為加強地方武裝建設和統一各遊擊支隊的指揮,成立了晉冀豫軍區。經過一年多的鬥爭,第129師部隊得到了很大發展,還組建了獨立旅(陳再道任旅長、宋任窮任政治委員)及補充團、騎兵團等;並以第769團、獨立團、汪乃貴支隊合編為新385旅(陳錫聯任旅長、謝富治任政治委員);另將各基幹遊擊支隊分別合編為先遣支隊、獨立支隊和獨立遊擊支隊。到1938年10月,第129師發展到5萬餘人。12月下旬,第129師師部率第386旅主力及先遣支隊一部,挺進冀南和魯西北地區,於1939年1~3月,與冀南軍區部隊一道粉碎日偽軍3萬 129師戰鬥動員餘人的“掃蕩”,取得了香城固戰鬥的勝利。3月以後,當日軍“掃蕩”重點轉向山區時,第129師主力返迴太行抗日根據地,並粉碎日軍對太行山區的夏季“掃蕩”。1939年冬,國民黨頑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並向晉西、冀南、太嶽、太行地區的八路軍和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進攻。1940年2~3月,第129師奮起反擊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進攻,取得了衛(河)東與磁武涉林戰役的勝利,殲滅石友三、朱懷冰等部1.8萬餘人。打退國民黨第一次反共高潮後,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 1縱隊、政治保衛隊第212、第213旅等部,加入第129師的序列。
第129師在鬥爭中得到很大發展。5~6月間,部隊進行整編,共編成9個旅:第385旅(旅長陳錫聯、政治委員謝富治,轄第769、第13、第14團),第386旅(旅長陳賡、政治委員王新亭,轄第772、第16、第17、第18團),新編第1旅(旅長韋傑、政治委員唐天際,轄第1、第2團),新編第4旅(旅長徐深吉、政治委員吳富善,轄第771、第10、第11團),新編第7旅(旅長易良品、政治委員文建武,轄第19、第20、第21團),新編第 8旅(旅長張維漢、政治委員蕭永智,轄第22、第23、第24團),新編第9旅(旅長桂幹生,轄第25、第26、第27團),新編第10旅(旅長範子俠、政治委員賴際發,轄第28、第29、第30團),新編第11旅(旅長尹先炳、政治委員黃振堂,轄第31、第32、第33團),師特務團改為第34團。
在整編部隊的同時,還調整了軍區和軍分區的機構和區劃,撤銷晉冀豫軍區,成立太行軍區(軍區機關由師機關兼)、太嶽軍區(由第 386旅旅部兼)、冀南軍區。第129師在部隊整軍的同時,對白晉、德石、正太、平漢等鐵路及主要公路線,實施了連續破擊戰,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的“囚籠政策”。8~12月,在八路軍總部的統一部署下,參加了百團大戰,對正太路西段展開大規模破襲戰,並在反擊日軍報複掃蕩中,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
左起:李達聶榮臻鄧小平劉伯承呂正操蔡樹藩1941年華北敵後抗戰進入極端困難階段。為了適應鬥爭的需要,第129師實行主力軍地方化,分期分批將一部分主力旅與軍分區合並,加強地方武裝力量。8月,以第386旅、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1縱隊、政治保衛隊第212旅編成太嶽縱隊,陳賡任司令員、薄一波任政治委員,縱隊機關兼太嶽軍區機關。針對日軍實行的所謂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的“總力戰”,第 129師采取以武裝鬥爭為核心的全麵對敵鬥爭方針,挫敗了日偽軍對抗日根據地和邊緣區的“蠶食”、“掃蕩”和“治安強化運動”,開辟了太嶽以南新區。到1941年底,全區地方武裝發展到5.6萬餘人。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侵略軍為“變華北為大東亞戰爭兵站基地”,對抗日根據地進行更加頻繁和更大規模的“掃蕩”,並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企圖徹底摧毀抗日根據地。在日軍的瘋狂進攻下,太行、太嶽、冀南和冀魯豫邊等抗日根據地受到很大摧殘,冀南平原根據地變為遊擊區,太行、太嶽山區根據地也逐漸縮小。
第129師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一元化領導,開展整風、生產運動和實行“精兵簡政”等各項政策,並實行“敵進我進”方針,派出大量武裝工作隊和小部隊,深入到敵占區,開展軍事政治攻勢,建立小塊根據地。
自1943年開始,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進入恢複和再發展的新時期。第 129師組織了近千支武裝工作隊和小部隊深入淪陷區打擊日偽軍。7~8月,進行了衛南、林南戰役,殲滅日偽軍1.2萬餘人,恢複與擴大了抗日根據地,在豫北和衛河以南開辟了新區。在國民黨當局發動的第三次反共高潮中,打退了國民黨頑固派軍隊對冀魯豫邊區的進攻,有力地配合了保衛陝甘寧邊區的鬥爭。10月,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第129師機關與八路軍總部機關合並(第 129師番號仍保留)。太行、太嶽、冀南、冀魯豫等軍區由八路軍總部直接指揮。同時,另行組建太行軍區機關(原由第129師兼),李達任司令員,李雪峰任政治委員。
延安整風時劉伯承與聶榮臻、蔡樹藩(右起)1944年,第129師一麵繼續深入開展整風和生產運動,一麵開展攻勢作戰,拔除日偽軍大量據點。5月,冀南與冀魯豫軍區合並為新的冀魯豫軍區,宋任窮任司令員,黃敬任政治委員。7~9月,第129師先後派部隊挺進豫西,加強水東(新黃河以東之睢縣、杞縣、太康地區),開辟水西(新黃河以西之臨潁、商水地區),擴大了抗日根據地。1945年2月,成立河南軍區,王樹聲任司令員,戴季英任政治委員。自1944年下半年開始,第129師利用作戰間隙,對所屬部隊普遍進行了軍政整訓。通過整訓,增強了部隊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提高了部隊的戰術和技術水平,為建立大規模正規兵團培養了骨幹,為部隊大發展創造了條件。1945年春、夏季,第129師所屬各部為“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開展大規模攻勢作戰,連續進行了道清、豫北、南樂、東平、安陽、陽穀等戰役,收複縣城28座,將日偽軍壓縮到大、中城市及主要交通線上,為舉行大反攻創造了條件。
司令部舊址
邢台縣
1938年4月,為貫徹落實毛澤東關於“在目前的條件之下,在河北、山東廣大平原地區發展抗日遊擊戰爭是可能的,堅持平原地區的遊擊戰爭也是可能的,應立即在河北等地普遍發展遊擊戰爭”指示。129師劉、鄧首長隨即決定,將師主力分為三個梯隊:師參謀長倪誌亮領導後梯隊留守遼縣西河頭師部,負責晉冀豫根據地的建設和作戰;副師長徐向前率領東進梯隊開辟冀南平原地區抗日根據地。劉、鄧率前梯隊深入邢台縣的營頭一帶活動。
1938年5月5日,劉、鄧率領129師前梯隊披星戴月下太行,進駐邢台縣小道溝村,到1938年6月23日離開,在近50天的時間裏,鄧小平與劉伯承以極大的精力開始就近指揮冀西特別是冀南抗日根據地的工作。一是查收、查看、批閱來自根據地的電文電報,密切關注各根據地的創建進展情況。二是在根據地巡視,調查研究,掌握根據地建設的第一手資料。三是親臨駐元氏縣的汪乃貴支隊部署工作。四是與劉伯承一起組織指揮了由近30萬人參加的鐵路破擊戰,有力地配合支援了徐州會戰。五是主持召開了著名的黑水河軍政會議。道溝村成為名副其實的129師創建冀南抗日根據地的第一個指揮所。
涉縣
129師司令部舊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涉縣城西5公裏的赤岸村,由129師司令部舊址、將軍嶺和129師陳列館三部分組成,占地麵積300畝。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抗日戰爭時期,涉縣是邊區根據地的腹心地、首府縣,地處華北抗戰前哨,為華北抗戰戰略要地,八路軍129師在劉伯承、鄧小平等師首長率領下,臨危受命、東渡黃河、挺進太行,運籌涉縣赤岸村,浴血千裏太行山,打響了抗日戰爭中長生口、神頭嶺、響堂鋪和解放戰爭中上黨、平漢等著名戰鬥、戰役,曾有110多個黨、政、軍、財、文等機關單位在涉縣駐紮長達6年之久。建國後,從這塊紅色土地上走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和2位元帥、3位大將、18名上將、48名中將、295名少將,先後有近百名一二九師老領導擔任黨和國家重要職務,成為中國第二代領導集體的中堅力量,開創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曆史新紀元,這塊紅色熱土因此被譽為“中國第二代領導的搖籃”。
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由下、下、後三個具有北方民族風格的農家四合院和一個防空洞組成,現存有司令部會議室、軍政辦公室、作戰處辦公室及劉伯承、鄧小平、李達、李雪峰、賴若愚等師首長的宿辦室和警衛室、夥房等舊居及原物陳列。下院有當年師首長劉伯承、鄧小平、李達親手栽種的丁香和紫荊樹。1996年11月,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司令部舊址被中宣部公布為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將軍嶺位於司令部舊址西北角百米處,1986年以後,劉伯承、黃鎮、徐向前、李達、王新亭、袁子欽、趙子嶽等七位將帥的靈骨陸續安放在山上,從此,廟坡山改名為“將軍嶺”。1990年10月,鄧小平同誌親筆為“將軍嶺”題寫了嶺名,為“劉伯承元帥紀念亭”題寫了亭名。
陳列館
129師陳列館位於將軍嶺北側山坳,屬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建於1996年,1998年12月19日正式開館,依山就勢建為兩層,占地麵積平方米,展館建築麵積2252平方米,由1個序廳、5個展室和1個半景畫館組成。展覽內容豐富、展示形式獨特、展示手段先進、參觀路線為一條龍迴環式結構。整個陳列布展內容以時間為序,從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8年時間,分為六個部分,從不同角度和側麵向廣大觀眾形象地再現了一二九師將士當年在太行山戰鬥和生活的精神風貌。
將軍嶺
簡介
將軍嶺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涉縣赤岸村北,原名廟坡嶺。1986年後,因劉伯承、徐向前元帥,黃鎮、李達、王新亭上將等原八路軍一二九師領導人的骨灰相繼撒在這座山岡上,將軍嶺由此得名。1990年10月,鄧小平親筆題寫了嶺名。這裏是除北京八寶山外,安葬共和國元帥、將軍最多的地方。將軍嶺
沿石階上坡,隻見一條大渠宛若長龍盤繞山間,這就是抗日戰爭時期,一二九師官兵與當地群眾共同修建的長達27公裏的漳南大渠。涉縣人民把這條繞山渠叫做“救命渠”、“將軍渠”。當地至今還流傳著“水流南山頭,吃飯不用愁,沒有八路軍,渠水怎麽流”的民歌。為永遠牢記八路軍的恩情,涉縣人民自願捐資在渠邊修建了“思源亭”和高12.9米的“漳南大渠紀念碑”。在將軍嶺,多數都與“一二九”有關。從嶺下登上129級石砌台階,是劉伯承元帥的紀念亭。紀念亭占地180平方米,簷上懸鄧小平題寫的“劉伯承元帥紀念亭”匾額。亭中央立有花崗岩質劉伯承坐像,左右兩側各立臥碑一塊,分別鐫刻著中央領導人為劉伯承元帥撰寫的悼詞和生平。出紀念亭,穿一片鬆林,往上登129個台階就到徐向前元帥紀念亭。從徐向前元帥的墓地再往上登129個台階就到了將軍嶺頂部。整個將軍嶺占地6000多平方米,群山環抱,風景秀麗。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第129師共參加大大小小的戰鬥數千起,如:陽明堡戰鬥、邯鄲戰役、神頭嶺戰鬥、七亙村戰鬥、響堂鋪戰鬥、長樂村戰鬥、百團大戰、沁源圍困戰、平型關大捷(應為115師戰果)等。1940年8月20日晚,百團大戰正式打響,八路軍第129師以8個步兵團、8個獨立營在師長劉伯承、政委鄧小平的指揮下,對正太路西段的日軍進行攻擊。各路破擊隊乘著夜幕掩護,繞過日軍外圍據點,對正太路沿線守備日軍進行攻擊。八路軍來勢兇猛,日軍措手不及,經過一晝夜激戰,攻克正太路沿線不少車站和日軍據點。百團大戰是中共敵後戰場最大規模的一次戰鬥,支持了國民黨正麵戰場。
陽明堡戰鬥戰略示意圖1937年9月30日,第129師除以第385旅旅部率第770團及工兵、輜重、炮兵、特務等營留守陝甘寧邊區外,師部率第386旅及第769團、教導團、騎兵營等部共9100餘人,開赴華北抗日前線。第129師第385旅第769團第3營,夜襲山西代縣陽明堡日軍前線飛機場,炸毀飛機24架。接著,師主力部隊挺進到正太(今石太)鐵路以南的平定、昔陽地區,打擊沿正太鐵路西進的日軍,先後取得長生口、七亙村、黃崖底、廣陽等戰鬥勝利。
朱德(右)與劉伯承、鄧小平研究作戰計劃為鉗製日軍向黃河防線的進攻,配合晉南國民黨軍和晉西北、晉西南的八路軍作戰,第129師於1938年2月和3月,在正太鐵路和邯鄲長(治)公路沿線展開交通破襲戰和伏擊戰,先後取得了神頭嶺、響堂鋪等戰鬥勝利,共殲日軍2000餘人。4月初至27日,第129師在八路軍總部指揮下,與第115師第344旅、決死隊第1、第2縱隊等部共同戰鬥,粉碎了日軍3萬餘人對晉東南地區的“九路圍攻”,收複遼縣(今左權)、黎城等18座縣城,鞏固和擴大了晉冀豫抗日民主根據地。4月下旬,為開展平原遊擊戰爭,徐向前率第769團、第115師的第689團等部挺進冀南,擴大了冀南根據地;第386旅則向豫北發展,開辟了豫北林縣、輝縣山區抗日根據地。為加強地方武裝建設和統一各遊擊支隊的指揮,成立了晉冀豫軍區。經過一年多的鬥爭,第129師部隊得到了很大發展,還組建了獨立旅(陳再道任旅長、宋任窮任政治委員)及補充團、騎兵團等;並以第769團、獨立團、汪乃貴支隊合編為新385旅(陳錫聯任旅長、謝富治任政治委員);另將各基幹遊擊支隊分別合編為先遣支隊、獨立支隊和獨立遊擊支隊。到1938年10月,第129師發展到5萬餘人。12月下旬,第129師師部率第386旅主力及先遣支隊一部,挺進冀南和魯西北地區,於1939年1~3月,與冀南軍區部隊一道粉碎日偽軍3萬 129師戰鬥動員餘人的“掃蕩”,取得了香城固戰鬥的勝利。3月以後,當日軍“掃蕩”重點轉向山區時,第129師主力返迴太行抗日根據地,並粉碎日軍對太行山區的夏季“掃蕩”。1939年冬,國民黨頑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並向晉西、冀南、太嶽、太行地區的八路軍和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進攻。1940年2~3月,第129師奮起反擊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進攻,取得了衛(河)東與磁武涉林戰役的勝利,殲滅石友三、朱懷冰等部1.8萬餘人。打退國民黨第一次反共高潮後,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 1縱隊、政治保衛隊第212、第213旅等部,加入第129師的序列。
第129師在鬥爭中得到很大發展。5~6月間,部隊進行整編,共編成9個旅:第385旅(旅長陳錫聯、政治委員謝富治,轄第769、第13、第14團),第386旅(旅長陳賡、政治委員王新亭,轄第772、第16、第17、第18團),新編第1旅(旅長韋傑、政治委員唐天際,轄第1、第2團),新編第4旅(旅長徐深吉、政治委員吳富善,轄第771、第10、第11團),新編第7旅(旅長易良品、政治委員文建武,轄第19、第20、第21團),新編第 8旅(旅長張維漢、政治委員蕭永智,轄第22、第23、第24團),新編第9旅(旅長桂幹生,轄第25、第26、第27團),新編第10旅(旅長範子俠、政治委員賴際發,轄第28、第29、第30團),新編第11旅(旅長尹先炳、政治委員黃振堂,轄第31、第32、第33團),師特務團改為第34團。
在整編部隊的同時,還調整了軍區和軍分區的機構和區劃,撤銷晉冀豫軍區,成立太行軍區(軍區機關由師機關兼)、太嶽軍區(由第 386旅旅部兼)、冀南軍區。第129師在部隊整軍的同時,對白晉、德石、正太、平漢等鐵路及主要公路線,實施了連續破擊戰,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的“囚籠政策”。8~12月,在八路軍總部的統一部署下,參加了百團大戰,對正太路西段展開大規模破襲戰,並在反擊日軍報複掃蕩中,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
左起:李達聶榮臻鄧小平劉伯承呂正操蔡樹藩1941年華北敵後抗戰進入極端困難階段。為了適應鬥爭的需要,第129師實行主力軍地方化,分期分批將一部分主力旅與軍分區合並,加強地方武裝力量。8月,以第386旅、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1縱隊、政治保衛隊第212旅編成太嶽縱隊,陳賡任司令員、薄一波任政治委員,縱隊機關兼太嶽軍區機關。針對日軍實行的所謂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的“總力戰”,第 129師采取以武裝鬥爭為核心的全麵對敵鬥爭方針,挫敗了日偽軍對抗日根據地和邊緣區的“蠶食”、“掃蕩”和“治安強化運動”,開辟了太嶽以南新區。到1941年底,全區地方武裝發展到5.6萬餘人。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侵略軍為“變華北為大東亞戰爭兵站基地”,對抗日根據地進行更加頻繁和更大規模的“掃蕩”,並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企圖徹底摧毀抗日根據地。在日軍的瘋狂進攻下,太行、太嶽、冀南和冀魯豫邊等抗日根據地受到很大摧殘,冀南平原根據地變為遊擊區,太行、太嶽山區根據地也逐漸縮小。
第129師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一元化領導,開展整風、生產運動和實行“精兵簡政”等各項政策,並實行“敵進我進”方針,派出大量武裝工作隊和小部隊,深入到敵占區,開展軍事政治攻勢,建立小塊根據地。
自1943年開始,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進入恢複和再發展的新時期。第 129師組織了近千支武裝工作隊和小部隊深入淪陷區打擊日偽軍。7~8月,進行了衛南、林南戰役,殲滅日偽軍1.2萬餘人,恢複與擴大了抗日根據地,在豫北和衛河以南開辟了新區。在國民黨當局發動的第三次反共高潮中,打退了國民黨頑固派軍隊對冀魯豫邊區的進攻,有力地配合了保衛陝甘寧邊區的鬥爭。10月,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第129師機關與八路軍總部機關合並(第 129師番號仍保留)。太行、太嶽、冀南、冀魯豫等軍區由八路軍總部直接指揮。同時,另行組建太行軍區機關(原由第129師兼),李達任司令員,李雪峰任政治委員。
延安整風時劉伯承與聶榮臻、蔡樹藩(右起)1944年,第129師一麵繼續深入開展整風和生產運動,一麵開展攻勢作戰,拔除日偽軍大量據點。5月,冀南與冀魯豫軍區合並為新的冀魯豫軍區,宋任窮任司令員,黃敬任政治委員。7~9月,第129師先後派部隊挺進豫西,加強水東(新黃河以東之睢縣、杞縣、太康地區),開辟水西(新黃河以西之臨潁、商水地區),擴大了抗日根據地。1945年2月,成立河南軍區,王樹聲任司令員,戴季英任政治委員。自1944年下半年開始,第129師利用作戰間隙,對所屬部隊普遍進行了軍政整訓。通過整訓,增強了部隊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提高了部隊的戰術和技術水平,為建立大規模正規兵團培養了骨幹,為部隊大發展創造了條件。1945年春、夏季,第129師所屬各部為“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開展大規模攻勢作戰,連續進行了道清、豫北、南樂、東平、安陽、陽穀等戰役,收複縣城28座,將日偽軍壓縮到大、中城市及主要交通線上,為舉行大反攻創造了條件。
司令部舊址
邢台縣
1938年4月,為貫徹落實毛澤東關於“在目前的條件之下,在河北、山東廣大平原地區發展抗日遊擊戰爭是可能的,堅持平原地區的遊擊戰爭也是可能的,應立即在河北等地普遍發展遊擊戰爭”指示。129師劉、鄧首長隨即決定,將師主力分為三個梯隊:師參謀長倪誌亮領導後梯隊留守遼縣西河頭師部,負責晉冀豫根據地的建設和作戰;副師長徐向前率領東進梯隊開辟冀南平原地區抗日根據地。劉、鄧率前梯隊深入邢台縣的營頭一帶活動。
1938年5月5日,劉、鄧率領129師前梯隊披星戴月下太行,進駐邢台縣小道溝村,到1938年6月23日離開,在近50天的時間裏,鄧小平與劉伯承以極大的精力開始就近指揮冀西特別是冀南抗日根據地的工作。一是查收、查看、批閱來自根據地的電文電報,密切關注各根據地的創建進展情況。二是在根據地巡視,調查研究,掌握根據地建設的第一手資料。三是親臨駐元氏縣的汪乃貴支隊部署工作。四是與劉伯承一起組織指揮了由近30萬人參加的鐵路破擊戰,有力地配合支援了徐州會戰。五是主持召開了著名的黑水河軍政會議。道溝村成為名副其實的129師創建冀南抗日根據地的第一個指揮所。
涉縣
129師司令部舊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涉縣城西5公裏的赤岸村,由129師司令部舊址、將軍嶺和129師陳列館三部分組成,占地麵積300畝。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抗日戰爭時期,涉縣是邊區根據地的腹心地、首府縣,地處華北抗戰前哨,為華北抗戰戰略要地,八路軍129師在劉伯承、鄧小平等師首長率領下,臨危受命、東渡黃河、挺進太行,運籌涉縣赤岸村,浴血千裏太行山,打響了抗日戰爭中長生口、神頭嶺、響堂鋪和解放戰爭中上黨、平漢等著名戰鬥、戰役,曾有110多個黨、政、軍、財、文等機關單位在涉縣駐紮長達6年之久。建國後,從這塊紅色土地上走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和2位元帥、3位大將、18名上將、48名中將、295名少將,先後有近百名一二九師老領導擔任黨和國家重要職務,成為中國第二代領導集體的中堅力量,開創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曆史新紀元,這塊紅色熱土因此被譽為“中國第二代領導的搖籃”。
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由下、下、後三個具有北方民族風格的農家四合院和一個防空洞組成,現存有司令部會議室、軍政辦公室、作戰處辦公室及劉伯承、鄧小平、李達、李雪峰、賴若愚等師首長的宿辦室和警衛室、夥房等舊居及原物陳列。下院有當年師首長劉伯承、鄧小平、李達親手栽種的丁香和紫荊樹。1996年11月,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司令部舊址被中宣部公布為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將軍嶺位於司令部舊址西北角百米處,1986年以後,劉伯承、黃鎮、徐向前、李達、王新亭、袁子欽、趙子嶽等七位將帥的靈骨陸續安放在山上,從此,廟坡山改名為“將軍嶺”。1990年10月,鄧小平同誌親筆為“將軍嶺”題寫了嶺名,為“劉伯承元帥紀念亭”題寫了亭名。
陳列館
129師陳列館位於將軍嶺北側山坳,屬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建於1996年,1998年12月19日正式開館,依山就勢建為兩層,占地麵積平方米,展館建築麵積2252平方米,由1個序廳、5個展室和1個半景畫館組成。展覽內容豐富、展示形式獨特、展示手段先進、參觀路線為一條龍迴環式結構。整個陳列布展內容以時間為序,從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8年時間,分為六個部分,從不同角度和側麵向廣大觀眾形象地再現了一二九師將士當年在太行山戰鬥和生活的精神風貌。
將軍嶺
簡介
將軍嶺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涉縣赤岸村北,原名廟坡嶺。1986年後,因劉伯承、徐向前元帥,黃鎮、李達、王新亭上將等原八路軍一二九師領導人的骨灰相繼撒在這座山岡上,將軍嶺由此得名。1990年10月,鄧小平親筆題寫了嶺名。這裏是除北京八寶山外,安葬共和國元帥、將軍最多的地方。將軍嶺
沿石階上坡,隻見一條大渠宛若長龍盤繞山間,這就是抗日戰爭時期,一二九師官兵與當地群眾共同修建的長達27公裏的漳南大渠。涉縣人民把這條繞山渠叫做“救命渠”、“將軍渠”。當地至今還流傳著“水流南山頭,吃飯不用愁,沒有八路軍,渠水怎麽流”的民歌。為永遠牢記八路軍的恩情,涉縣人民自願捐資在渠邊修建了“思源亭”和高12.9米的“漳南大渠紀念碑”。在將軍嶺,多數都與“一二九”有關。從嶺下登上129級石砌台階,是劉伯承元帥的紀念亭。紀念亭占地180平方米,簷上懸鄧小平題寫的“劉伯承元帥紀念亭”匾額。亭中央立有花崗岩質劉伯承坐像,左右兩側各立臥碑一塊,分別鐫刻著中央領導人為劉伯承元帥撰寫的悼詞和生平。出紀念亭,穿一片鬆林,往上登129個台階就到徐向前元帥紀念亭。從徐向前元帥的墓地再往上登129個台階就到了將軍嶺頂部。整個將軍嶺占地6000多平方米,群山環抱,風景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