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會
協和會的來曆和石原莞爾密切相關。9.18事變以後,在石原莞爾的指示下山口重次和小澤開作把原來自發的“滿洲青年聯盟”解散而代之以關東軍資助的“協和黨”,板垣征四郎參謀長親批了兩萬大洋的第一筆經費。石原莞爾不信任政黨,認為所有政黨到最後都會被財閥收買而不利於軍部的統治,所以一開始就應該有一個代表軍部的“政黨”。
但這個“協和黨法”一直不見發布,當時還隻是中佐的石原莞爾喊來了“滿洲國總務長官”駒井德三問清了原委後嚇了一跳,不發布的理由是溥儀不同意。
石原莞爾:“溥儀是什麽東西?他不同意就不同意了?”
駒井德三:“道理是這樣,但名義上怎麽著他是''滿洲國執政'',他不同意也沒辦法。”
石原莞爾:“溥儀為什麽不同意成立協和黨?”
駒井德三:“溥儀反對''黨''的稱唿,他原來就是被革命黨趕下皇位的,所以對''黨''這個字過敏,什麽都行,就不能黨”。
從此以後就叫“協和會”,不叫“協和黨”。
在對政黨的看法上,東條英機和石原莞爾完全一樣。東條英機也是支持近衛內閣解散全部政黨而代之以“大政翼讚會”的主張的。但和一直在感激協和會在滿洲事變幫了關東軍大忙的石原莞爾不同,東條英機覺得那就是一夥成不了事的地痞流氓,也隻有像石原莞爾那樣的流氓才會和他們情投意合。東條覺得在某種意義上,協和會是比共產黨更加危險的不穩定因素,特別是石原這個協和會後台還一直在企圖通過北京大學教授鮑明鈴想和中國駐美大使胡適取得聯係以便打開日蔣談判的路子。
對於石原莞爾持這種看法的人其實不止東條英機一個人。所以在1938年5月東條英機走馬上任陸軍次官的時候,關東軍參謀長這個職務由石原莞爾代理了半個月,但最後不是像不少人所猜想或擔心的那樣由石原莞爾接任,而是由和東條英機私交甚厚的第十師團長磯穀廉介中將來接任,因為對日本陸軍來說,石原莞爾已經沒有用了。
1938年6月,石原莞爾向磯穀廉介提出包括加強協和會,約束日本人官吏和廢除關東軍第四課(就是那個片倉衷中佐為課長的主管滿洲國事務的部門)這三個構想的改革方案,被磯穀廉介拒絕,一怒之下,來了個不請而辭,脫下軍裝留下一份辭職報告就迴日本了,為減少此事影響,在板垣征四郎安排下,住進了東大醫院(當時的東條次長估計還想把他弄進精神病院呢)。出院後任舞鶴要塞司令(手下一個兵都沒有,完全一個閑職)。
1939年8月晉升陸軍中將,在支那派遣軍總參謀長板垣征四郎推薦下出任第16師團司令官。石原與東條英機等關係繼續惡化,多次公開宣揚東條英機、梅津美治郎之輩才是日本的敵人,他們是世界的敵人,他們全都應該槍斃。對於這種挑釁,東條派自然不會視而不見。1941年3月,石原被編入預備役。
逃脫罪行
1945年日本投降後,石原莞爾認為自己是受東條英機迫害的和平主義者,發表了《我們的世界觀筆記》、《新日本的出路》,釋出了“放棄戰爭”的概念,並提出建設“不要戰爭的文明”等主張。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以東條英機劃界,鑒於石原莞爾與東條英機關係非常惡劣、水火不容,且反對擴大戰爭,不追究其戰爭責任。石原莞爾覺得自己連個“戰犯”都沒有混上很沒麵子,又開始為自己湊戰犯素材。當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向他調查時,石原莞爾競說:“想說的話堆積如山,滿洲事變的中心人物就是我這個石原,但是這個石原為什麽不是戰犯?這根本不合邏輯,所以想說的話堆積如山。”石原莞爾證詞中提到過的人,像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賢二等成了甲級戰犯,其他人也大部分成為戰犯.就他沒有列入戰犯名單。
代表作品
《現在及將來的日本國防》
《戰爭史大觀》
《扭轉國運的根本國策--滿蒙問題解決案》
《關東軍領有滿蒙計劃》
《從軍事上看日美戰爭》
《滿蒙問題我見》
家族成員
石原莞爾沒有子女,他去世後,整理他遺物和辦喪的都是他的弟弟石原六郎操辦的。
岡村寧次,男。侵華日軍戰犯,百團大戰後調任華北方麵最高司令長官,指揮日軍對八路軍各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大掃蕩。並對華北地區的平民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屠殺(三光政策),抗日戰爭末期任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昭和軍閥的三羽烏的第三位。
岡村寧次先後就讀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日本陸軍大學。曾參加日俄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1913年陸軍大學畢業後在參謀本部任職。1917年在駐華武官處工作。1919年迴國後,長期供職於陸軍參謀本部,研究中國情報。1925~1927年任北洋軍閥孫傳芳的軍事顧問,參與中國內戰。1945年日本投降後,率侵華日軍向中華民國政府投降,於9月9日在南京簽署投降書。岡村寧次在當時延安公布的日本戰犯名單中被列為首要戰爭罪犯,本應加以嚴懲,但因受到國民政府的庇護,未受法律製裁。在解放戰爭時期,他曾被聘為蔣介石的軍事顧問,參與策劃對解放區的進犯。1949年1月,被國民政府宣判“無罪”,同年4月返迴日本。1950年被聘為台灣“革命實踐研究院”高級教官。1957年任日本鄉友會聯盟會長。1966年9月2日死於日本。
人物生平
1884年5月15日,岡村寧次出生在日本東京四名阪町街區的一個沒落武士家庭。由於日本孕婦在胎兒隆起後有束腰的習慣,加之不足月份,所以他出生時很瘦弱。他的父母岡村寧永夫婦此前生過一個兒子,卻夭折了,他們擔心這個孩子仍然活不下來。在給這個孩子起名時,寧永取自己名字裏的“寧”字,再加一個表示順序的“次”字,就是岡村寧次。
岡村寧次4歲開始,寧永夫婦就教他認一些簡單的漢字,並規定他每日作息時間和識字進度。
1890年3月,岡村寧次入阪町小學,開始了長達8年的小學時代。
1897年,13歲的岡村寧次小學畢業,考進了著名的東京專門學校(1902年更名為早稻田大學)的附設中學部。由於該校當時的收費較高,所以岡村寧次僅僅在此讀了一年多一點的時間,後轉入東京陸軍幼年學校。
1898年9月,岡村寧次身穿草綠色軍裝參加了入學典禮,從此邁出了他軍人生涯的第一步。
1904年,岡村寧次以優異的成績從陸士畢業。同年2月,日俄戰爭爆發。被分配到麻布步兵第一聯隊擔任補充部隊小隊副的岡村寧次,懷著為天皇建功立勳的迫切心情,恨不得馬上馳騁疆場。在岡村寧次的一再請戰下,上司終於批準了他的請求,於翌年4月將岡村寧次從補充部隊轉到步兵第四十九聯隊,作為新編第十三師團的一個小隊長參加庫頁島戰役。
諜報工作
1914年8月,被上司調到參謀本部外國戰史處工作。同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日本乘機奪取了德國在華勢力範圍--山東青島。
1915年2月,日軍參謀本部為編纂日德戰爭作戰史,派岡村寧次等人赴青島搜集資料,由此岡村寧次第一次踏上了中國的土地
岡村寧次赴青島不久,被時任黎元洪大總統顧問的日本陸軍中將青木宣純調至北京做助手,主要負責對外聯絡、文牘書案之類的工作。這樣,岡村寧次在北京青木顧問處一幹就是4年多。
1919年7月,岡村寧次終於返迴日本。他的新職務是陸軍軍事調查部新聞班的少佐班員,主要從事溝通軍隊與國民之間的“感情”和處理軍方對國內民眾的宣傳事務。在新的職位上,岡村寧次不遺餘力地為爭取日本陸軍的所謂“生存權”和“發展權”搖旗呐喊。
1921年,作為巡迴武官赴歐美考察,在東久邇稔彥引見下參拜了皇太子裕仁(昭和天皇),並替裕仁搜羅駐外武官作為黨羽,
1921年10月底,日本政府內閣的原敬首相被刺前一周,德國萊茵河上遊的黑森林貴族城堡區,一個叫巴登巴登的礦泉療養地舉行了一個秘密聚會。3個軍銜皆為少佐的日本駐外武官聚集在一起,縱論時政,目的與7天後刺殺原敬的中岡艮一類似:結束國內的腐敗。
這3人--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岡村寧次--皆是日本陸軍中的驕子。在以訓練嚴酷著稱的日本軍校中,永田鐵山的畢業成績是士官學校第4名、陸軍大學第2名;小畑敏四郎的成績為士官學校第5名,陸軍大學第1名;岡村寧次則為士官學校第6名,在陸軍大學則因成績優異接受過大正天皇頒獎。
這3人後來被稱為“三羽烏”--日語“三隻烏鴉”之意(略同於漢語的“三傑”)。國內腐敗在他們眼中首先是政治腐敗。政治腐敗又首先表現在陸軍的人事腐敗。日本曆來藩閥門第氣息極重。明治維新後海軍由薩摩藩把持,陸軍則由長州藩把持。山縣有朋、桂太郎、田中義一等陸軍中堅人物,無一不是出自長州,非長州籍人士休想晉升到陸軍高位。
這一天被日本史學家視為昭和軍閥的誕生日,其實,巴登巴登聚會還有第4個人--東條英機。盡管他後來出任日本戰時首相,但隻因為在士官學校中比“三羽烏”低了一年級,所以在巴登巴登他隻是替永田鐵山點煙和站在蒸汽浴室門口放哨的小嘍羅。既不能列入“三羽烏”之內,更不能參加他們的討論。除了在巴登巴登這4人之外,“三羽烏”從不屬於長州藩、且才華出眾的同事中又選出7人。這就是駐柏林武官梅津美治郎、駐伯爾尼武官山下奉文、駐哥本哈根武官中村小太郎、駐巴黎武官中島今朝吾、駐科隆武官下村定、駐哈爾濱武官鬆井石根、駐北京武官磯穀廉介。這11人就都是日本賴以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昭和軍閥的核心骨幹。在紀律嚴明的日本軍界,這幾個人為什麽有這麽大的能量,因為他們背後陰影裏是那個在日本神一樣存在的昭和天皇。這就不難解釋日本一係列所謂的下克上事件為什麽沒有受到懲罰的原因所在。當被稱為太陽鳥的“三羽烏”從巴登巴登騰空離去之時,他們那張開的黑色翅膀,將籠罩整個東亞大地。
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地區發生7.9級的大地震。9月3日,日本政府為抗震救災和維持秩序,遂成立關東戒嚴司令部。剛晉升為中佐的岡村寧次被臨調該司令部宣傳情報部,負責戒嚴期間的新聞檢查。岡村寧次並不滿足於宣傳工作。經過頻頻活動後,他如願以償地得到了參謀本部上海駐華武官的調令。
岡村在諜報武官任上,幹得風風火火,頗有“實績”,在上海紡織工人罷工,日本廠家槍殺顧正紅事件發生後,他巧妙的利用英帝國主義分子打頭陣,製造五卅慘案和沙基慘案,使中國民眾的反帝矛頭一下子集中於英國。結果,1925年度日本對華出口總額,非但沒有受五卅反帝愛國運動的影響而跌落,反而較上一年增長了12%。岡村在瓦解和破壞五卅運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出色”的情報、謀略及交涉協調能力,給參謀本部和外務省官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深得他們的賞識。所以,後來遇到像談判塘沽協定。上海事變停戰協定之類的軍事外交問題,陸軍本部總是指定他來主持。在江浙戰爭爆發時,他把軍事間諜派到雙方的軍中去當顧問,自己成了戰爭的總導演,想打就打,想停就停,以此檢驗雙方軍隊的作戰實力。後來隻是在福建的孫傳芳部突然出兵,奇襲盧永祥才打亂了他的計劃。他便去當孫傳芳的顧問,看著這隻小小的軍隊迅速膨脹成為五省聯軍,又被北伐的國民革命軍擊敗,在一片混亂中,他偷盜了孫傳芳的軍用地圖躲進了日本長江艦隊,又被獎勵了一大筆資金。他迴國不久,為了阻止國民革命軍的二次北伐,日本陸軍悍然出兵濟南,到1927年8月15日,岡村寧次終於接到了大佐聯隊長的任命,但這次虎頭蛇尾的出兵濟南除了證明日本軍隊的殘暴外沒有任何作用,國際上的一片反對聲使他還沒有踏上大陸就準備打道迴家了。
侵略中國
1932年,為了轉移九一八事變後國際社會對東北的關注,他派遣田中隆吉和川島芳子挑起了“一·二八”事變,出兵中國上海。熟悉上海情況的岡村寧次於2月26日被任命為上海派遣軍副參謀長。3月6日晨,姍姍來遲的岡村寧次抵達上海,但淞滬戰事已基本結束了。4月1日,他轉任為臨時軍事調查委員長,同時晉升為陸軍少將,時年48歲,他任軍事調查委員長的主要職責就是粉飾日軍侵略上海的行動。5月5日,中日雙方經過談判達成停戰協定。盡管日軍取得了在上海的種種特權,但岡村寧次還是對協定的內容並不完全滿意,認為對中國“讓步”太多。
1932年8月19日,岡村寧次有了新的“用武之地”,他奉命轉赴東北,出任關東軍副參謀長。岡村寧次來關東軍就任後,麵臨所謂“匪患猖獗”的困難局麵。他口裏的“土匪”,其實是指我東北各地的抗日軍民。因而岡村寧次將“治安”問題列為首要任務。為此,岡村寧次先給軍部打報告,要求增派援軍,然後通過“滿洲國”政權加強所謂“法製”建設和地方武裝建設,收買土匪、招募偽軍,建立所謂“謀略部隊”為日軍作炮灰。
1932年9月,日偽統治者發布了由岡村寧次等人參與炮製的《治安警察法》,隨後又頒行《暫行懲治叛徒法》和《暫行懲治盜匪法》,把抗日義勇軍汙蔑為“叛徒”、“盜匪”,可以格殺勿論。隨著增援部隊的到來,在實權人物岡村寧次的指揮下,關東軍人馬以“步步為營,重點突破”的作戰方針,分地域逐次展開,向義勇軍發動了規模空前的大“掃蕩”。
1933年春,在以武藤、小磯和岡村為首的關東軍的瘋狂圍剿下,東三省的各部抗日義勇軍,除少數堅持鬥爭外,絕大部分先後被剿垮,無數義勇軍戰士為反抗侵略而獻出了寶貴生命。
1933年5月30日,岡村寧次作為日本關東軍代表與何應欽派去的代表熊斌在塘沽舉行正式停戰談判。這次談判實際是日本帝國主義將事先擬好的侵略條件強加於中國、強迫中國接受的一個儀式而已。最後,岡村寧次終於拿到了令他滿意的《塘沽停戰協定》。岡村寧次代表日本所簽訂的這個協定,其實質在於強迫中國方麵承認長城一線為日軍占領線,這等於認可華北平津地區是第二個“滿洲國”。同時非武裝區的確定,為日軍進一步擴大侵略打開了通路。
1935年,岡村寧次轉任陸軍參謀本部第2部部長,成為了日軍大本營決策侵略戰爭的核心人物之一。翌年3月晉升中將,轉任第2師團師團長。
1937年4月(七七事變前夕),率部駐紮在中國東北。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麵侵華戰爭。12月13日,侵華日軍發起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岡村寧次在日記中記述南京大屠殺的惡劣影響(1938年7月13日的感想中寫道:“到達中支那戰場後,在聽取了先遣官宮崎參謀、中支那派遣軍特務部長原田少將、杭州機關長荻原中佐等人的報告才知道,派遣軍前線部隊一直以給養困難為借口,大批處死俘虜,已成惡習。南京戰役時,大屠殺的人數多達四五萬之多,對市民進行掠奪、強奸的也大有其人。”這是在日軍官兵日記中記錄南京大屠殺人數最多的表述)。
1938年6月,他任華中派遣軍第十一軍司令官,指揮所部進攻武漢;嗣後又指揮進攻南昌、長沙、宜昌、棗陽等戰。他指揮作戰,慣於調集精銳的機動兵力,運用襲擊、包圍等戰術機動作戰。
1939年夏季,岡村寧次完成了他的研究成果,製定了對中國第五、第九兩戰區施以政、戰謀略的方案和指導大綱。其核心思想是:以政治、軍事和派遣特務等各種手段,策反雜牌軍,孤立以黃埔軍校少壯係為主的中央軍,然後殲滅中央軍。其計劃要領是:一、對第五戰區的敵軍(指中國軍隊),置重點於策動廣西、四川軍隊反叛,借此使全戰區走向崩潰;其次對該戰區的中央軍及其旁係軍加以影響,也要不失良機進行工作。二、對第九戰區之敵(指中國軍隊),可對四川軍及遊擊旁係軍施以懷柔工作,對其他軍隊(直係軍以外)進行積極的謀略宣傳,引導其喪失戰爭意誌和走向投降、逃亡……三、任務分擔:第6師團對楊森軍策反工作;第33師團對王陵基軍策反工作;軍特務部擔任對五戰區的四川軍的策反謀略工作,為此應接受有關師團長的援助。在大力開展策反工作的同時,岡村寧次又製定了《江南作戰指導大綱》,將第九戰區的中央軍列為武漢日軍的打擊重點。大綱的中心意圖是:以奇襲手段,盡量在短期內殲滅中央軍。
接著在5月和9月他又發動了對中國第五戰區的襄東進擊戰(隨棗會戰)和對第九戰區的湘贛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襄東進擊戰他3個師團一個騎兵旅團麵對李宗仁20個軍30萬人,湘贛會戰他4個師團對薛嶽52個師。共同的特點是,在寬大的正麵上長途奔襲,窮追猛打,以消滅對方骨幹兵團為目標(在江北是湯恩伯軍團,在江南是關麟征集團),不以占領地域為目標,速進速退。均因作戰兵力不足和作戰地域限製而沒能完成任務。這表明日本軍隊已經陷入了他們最害怕的持久戰中。
1940年3月他迴國任軍事參議官,翌年4月晉升為大將。7月,他被派任華北方軍司令官,在華北地區連續發動五次“治安強化運動”。他將華北各地劃分為“治安區”(即敵占區)、“準治安區”(即敵我爭奪的遊擊區)、“非治安區”(即敵後抗日根據地),分別實行“清鄉”、“蠶食”、“掃蕩”政策;尤其對抗日根據地進行“駐屯清剿”的“大掃蕩”,實施極其殘暴的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縱兵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1944年6月,他被調任第六方麵軍司令官,指揮所部投入“一號作戰”(即豫湘桂戰役),先後攻占桂林、柳州、南寧,打通了粵漢、湘桂鐵路線,直達中越邊境,以挽救孤立於南亞的日本侵略軍。是年11月22日,岡村升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統率二十六個師團和二十二個旅團約七十六萬日本侵略軍。
由於岡村寧次在侵華戰爭中,為所謂“大日本帝國”立下赫赫戰功,1944年11月,日本政府升任他為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此時的岡村看到戰爭不利,曾想引兵直入重慶,引誘盟軍大規模增兵中國,以解日本本土之危,但下屬都信心不足,對他的芷江作戰計劃和老河口攻略計劃陽奉陰違,出工不出力,他也隻好尊從大本營的命令把派遣軍主力部署到沿海一帶防止美軍登陸。
1945年8月15日10時10分,岡村寧次接到了東京發來的關於“天皇陛下已決定接受《波茨坦公告》”的陸軍第68號密電。他心中頓時明白了,戰敗投降已成定局,除謹遵詔命外恐別無他策了。11時過後,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兩千餘名日軍官兵,按平時遙拜天皇的隊形,在南京市鼓樓廣場東麵集合,聆聽天皇親自播講的投降詔書。
1945年9月9日,中國戰區的日本投降儀式在南京舉行。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在對華投降書上簽字,並向中方交出他的隨身佩刀,以表示侵華日軍正式向中國繳械投降。
協和會的來曆和石原莞爾密切相關。9.18事變以後,在石原莞爾的指示下山口重次和小澤開作把原來自發的“滿洲青年聯盟”解散而代之以關東軍資助的“協和黨”,板垣征四郎參謀長親批了兩萬大洋的第一筆經費。石原莞爾不信任政黨,認為所有政黨到最後都會被財閥收買而不利於軍部的統治,所以一開始就應該有一個代表軍部的“政黨”。
但這個“協和黨法”一直不見發布,當時還隻是中佐的石原莞爾喊來了“滿洲國總務長官”駒井德三問清了原委後嚇了一跳,不發布的理由是溥儀不同意。
石原莞爾:“溥儀是什麽東西?他不同意就不同意了?”
駒井德三:“道理是這樣,但名義上怎麽著他是''滿洲國執政'',他不同意也沒辦法。”
石原莞爾:“溥儀為什麽不同意成立協和黨?”
駒井德三:“溥儀反對''黨''的稱唿,他原來就是被革命黨趕下皇位的,所以對''黨''這個字過敏,什麽都行,就不能黨”。
從此以後就叫“協和會”,不叫“協和黨”。
在對政黨的看法上,東條英機和石原莞爾完全一樣。東條英機也是支持近衛內閣解散全部政黨而代之以“大政翼讚會”的主張的。但和一直在感激協和會在滿洲事變幫了關東軍大忙的石原莞爾不同,東條英機覺得那就是一夥成不了事的地痞流氓,也隻有像石原莞爾那樣的流氓才會和他們情投意合。東條覺得在某種意義上,協和會是比共產黨更加危險的不穩定因素,特別是石原這個協和會後台還一直在企圖通過北京大學教授鮑明鈴想和中國駐美大使胡適取得聯係以便打開日蔣談判的路子。
對於石原莞爾持這種看法的人其實不止東條英機一個人。所以在1938年5月東條英機走馬上任陸軍次官的時候,關東軍參謀長這個職務由石原莞爾代理了半個月,但最後不是像不少人所猜想或擔心的那樣由石原莞爾接任,而是由和東條英機私交甚厚的第十師團長磯穀廉介中將來接任,因為對日本陸軍來說,石原莞爾已經沒有用了。
1938年6月,石原莞爾向磯穀廉介提出包括加強協和會,約束日本人官吏和廢除關東軍第四課(就是那個片倉衷中佐為課長的主管滿洲國事務的部門)這三個構想的改革方案,被磯穀廉介拒絕,一怒之下,來了個不請而辭,脫下軍裝留下一份辭職報告就迴日本了,為減少此事影響,在板垣征四郎安排下,住進了東大醫院(當時的東條次長估計還想把他弄進精神病院呢)。出院後任舞鶴要塞司令(手下一個兵都沒有,完全一個閑職)。
1939年8月晉升陸軍中將,在支那派遣軍總參謀長板垣征四郎推薦下出任第16師團司令官。石原與東條英機等關係繼續惡化,多次公開宣揚東條英機、梅津美治郎之輩才是日本的敵人,他們是世界的敵人,他們全都應該槍斃。對於這種挑釁,東條派自然不會視而不見。1941年3月,石原被編入預備役。
逃脫罪行
1945年日本投降後,石原莞爾認為自己是受東條英機迫害的和平主義者,發表了《我們的世界觀筆記》、《新日本的出路》,釋出了“放棄戰爭”的概念,並提出建設“不要戰爭的文明”等主張。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以東條英機劃界,鑒於石原莞爾與東條英機關係非常惡劣、水火不容,且反對擴大戰爭,不追究其戰爭責任。石原莞爾覺得自己連個“戰犯”都沒有混上很沒麵子,又開始為自己湊戰犯素材。當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向他調查時,石原莞爾競說:“想說的話堆積如山,滿洲事變的中心人物就是我這個石原,但是這個石原為什麽不是戰犯?這根本不合邏輯,所以想說的話堆積如山。”石原莞爾證詞中提到過的人,像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賢二等成了甲級戰犯,其他人也大部分成為戰犯.就他沒有列入戰犯名單。
代表作品
《現在及將來的日本國防》
《戰爭史大觀》
《扭轉國運的根本國策--滿蒙問題解決案》
《關東軍領有滿蒙計劃》
《從軍事上看日美戰爭》
《滿蒙問題我見》
家族成員
石原莞爾沒有子女,他去世後,整理他遺物和辦喪的都是他的弟弟石原六郎操辦的。
岡村寧次,男。侵華日軍戰犯,百團大戰後調任華北方麵最高司令長官,指揮日軍對八路軍各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大掃蕩。並對華北地區的平民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屠殺(三光政策),抗日戰爭末期任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昭和軍閥的三羽烏的第三位。
岡村寧次先後就讀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日本陸軍大學。曾參加日俄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1913年陸軍大學畢業後在參謀本部任職。1917年在駐華武官處工作。1919年迴國後,長期供職於陸軍參謀本部,研究中國情報。1925~1927年任北洋軍閥孫傳芳的軍事顧問,參與中國內戰。1945年日本投降後,率侵華日軍向中華民國政府投降,於9月9日在南京簽署投降書。岡村寧次在當時延安公布的日本戰犯名單中被列為首要戰爭罪犯,本應加以嚴懲,但因受到國民政府的庇護,未受法律製裁。在解放戰爭時期,他曾被聘為蔣介石的軍事顧問,參與策劃對解放區的進犯。1949年1月,被國民政府宣判“無罪”,同年4月返迴日本。1950年被聘為台灣“革命實踐研究院”高級教官。1957年任日本鄉友會聯盟會長。1966年9月2日死於日本。
人物生平
1884年5月15日,岡村寧次出生在日本東京四名阪町街區的一個沒落武士家庭。由於日本孕婦在胎兒隆起後有束腰的習慣,加之不足月份,所以他出生時很瘦弱。他的父母岡村寧永夫婦此前生過一個兒子,卻夭折了,他們擔心這個孩子仍然活不下來。在給這個孩子起名時,寧永取自己名字裏的“寧”字,再加一個表示順序的“次”字,就是岡村寧次。
岡村寧次4歲開始,寧永夫婦就教他認一些簡單的漢字,並規定他每日作息時間和識字進度。
1890年3月,岡村寧次入阪町小學,開始了長達8年的小學時代。
1897年,13歲的岡村寧次小學畢業,考進了著名的東京專門學校(1902年更名為早稻田大學)的附設中學部。由於該校當時的收費較高,所以岡村寧次僅僅在此讀了一年多一點的時間,後轉入東京陸軍幼年學校。
1898年9月,岡村寧次身穿草綠色軍裝參加了入學典禮,從此邁出了他軍人生涯的第一步。
1904年,岡村寧次以優異的成績從陸士畢業。同年2月,日俄戰爭爆發。被分配到麻布步兵第一聯隊擔任補充部隊小隊副的岡村寧次,懷著為天皇建功立勳的迫切心情,恨不得馬上馳騁疆場。在岡村寧次的一再請戰下,上司終於批準了他的請求,於翌年4月將岡村寧次從補充部隊轉到步兵第四十九聯隊,作為新編第十三師團的一個小隊長參加庫頁島戰役。
諜報工作
1914年8月,被上司調到參謀本部外國戰史處工作。同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日本乘機奪取了德國在華勢力範圍--山東青島。
1915年2月,日軍參謀本部為編纂日德戰爭作戰史,派岡村寧次等人赴青島搜集資料,由此岡村寧次第一次踏上了中國的土地
岡村寧次赴青島不久,被時任黎元洪大總統顧問的日本陸軍中將青木宣純調至北京做助手,主要負責對外聯絡、文牘書案之類的工作。這樣,岡村寧次在北京青木顧問處一幹就是4年多。
1919年7月,岡村寧次終於返迴日本。他的新職務是陸軍軍事調查部新聞班的少佐班員,主要從事溝通軍隊與國民之間的“感情”和處理軍方對國內民眾的宣傳事務。在新的職位上,岡村寧次不遺餘力地為爭取日本陸軍的所謂“生存權”和“發展權”搖旗呐喊。
1921年,作為巡迴武官赴歐美考察,在東久邇稔彥引見下參拜了皇太子裕仁(昭和天皇),並替裕仁搜羅駐外武官作為黨羽,
1921年10月底,日本政府內閣的原敬首相被刺前一周,德國萊茵河上遊的黑森林貴族城堡區,一個叫巴登巴登的礦泉療養地舉行了一個秘密聚會。3個軍銜皆為少佐的日本駐外武官聚集在一起,縱論時政,目的與7天後刺殺原敬的中岡艮一類似:結束國內的腐敗。
這3人--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岡村寧次--皆是日本陸軍中的驕子。在以訓練嚴酷著稱的日本軍校中,永田鐵山的畢業成績是士官學校第4名、陸軍大學第2名;小畑敏四郎的成績為士官學校第5名,陸軍大學第1名;岡村寧次則為士官學校第6名,在陸軍大學則因成績優異接受過大正天皇頒獎。
這3人後來被稱為“三羽烏”--日語“三隻烏鴉”之意(略同於漢語的“三傑”)。國內腐敗在他們眼中首先是政治腐敗。政治腐敗又首先表現在陸軍的人事腐敗。日本曆來藩閥門第氣息極重。明治維新後海軍由薩摩藩把持,陸軍則由長州藩把持。山縣有朋、桂太郎、田中義一等陸軍中堅人物,無一不是出自長州,非長州籍人士休想晉升到陸軍高位。
這一天被日本史學家視為昭和軍閥的誕生日,其實,巴登巴登聚會還有第4個人--東條英機。盡管他後來出任日本戰時首相,但隻因為在士官學校中比“三羽烏”低了一年級,所以在巴登巴登他隻是替永田鐵山點煙和站在蒸汽浴室門口放哨的小嘍羅。既不能列入“三羽烏”之內,更不能參加他們的討論。除了在巴登巴登這4人之外,“三羽烏”從不屬於長州藩、且才華出眾的同事中又選出7人。這就是駐柏林武官梅津美治郎、駐伯爾尼武官山下奉文、駐哥本哈根武官中村小太郎、駐巴黎武官中島今朝吾、駐科隆武官下村定、駐哈爾濱武官鬆井石根、駐北京武官磯穀廉介。這11人就都是日本賴以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昭和軍閥的核心骨幹。在紀律嚴明的日本軍界,這幾個人為什麽有這麽大的能量,因為他們背後陰影裏是那個在日本神一樣存在的昭和天皇。這就不難解釋日本一係列所謂的下克上事件為什麽沒有受到懲罰的原因所在。當被稱為太陽鳥的“三羽烏”從巴登巴登騰空離去之時,他們那張開的黑色翅膀,將籠罩整個東亞大地。
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地區發生7.9級的大地震。9月3日,日本政府為抗震救災和維持秩序,遂成立關東戒嚴司令部。剛晉升為中佐的岡村寧次被臨調該司令部宣傳情報部,負責戒嚴期間的新聞檢查。岡村寧次並不滿足於宣傳工作。經過頻頻活動後,他如願以償地得到了參謀本部上海駐華武官的調令。
岡村在諜報武官任上,幹得風風火火,頗有“實績”,在上海紡織工人罷工,日本廠家槍殺顧正紅事件發生後,他巧妙的利用英帝國主義分子打頭陣,製造五卅慘案和沙基慘案,使中國民眾的反帝矛頭一下子集中於英國。結果,1925年度日本對華出口總額,非但沒有受五卅反帝愛國運動的影響而跌落,反而較上一年增長了12%。岡村在瓦解和破壞五卅運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出色”的情報、謀略及交涉協調能力,給參謀本部和外務省官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深得他們的賞識。所以,後來遇到像談判塘沽協定。上海事變停戰協定之類的軍事外交問題,陸軍本部總是指定他來主持。在江浙戰爭爆發時,他把軍事間諜派到雙方的軍中去當顧問,自己成了戰爭的總導演,想打就打,想停就停,以此檢驗雙方軍隊的作戰實力。後來隻是在福建的孫傳芳部突然出兵,奇襲盧永祥才打亂了他的計劃。他便去當孫傳芳的顧問,看著這隻小小的軍隊迅速膨脹成為五省聯軍,又被北伐的國民革命軍擊敗,在一片混亂中,他偷盜了孫傳芳的軍用地圖躲進了日本長江艦隊,又被獎勵了一大筆資金。他迴國不久,為了阻止國民革命軍的二次北伐,日本陸軍悍然出兵濟南,到1927年8月15日,岡村寧次終於接到了大佐聯隊長的任命,但這次虎頭蛇尾的出兵濟南除了證明日本軍隊的殘暴外沒有任何作用,國際上的一片反對聲使他還沒有踏上大陸就準備打道迴家了。
侵略中國
1932年,為了轉移九一八事變後國際社會對東北的關注,他派遣田中隆吉和川島芳子挑起了“一·二八”事變,出兵中國上海。熟悉上海情況的岡村寧次於2月26日被任命為上海派遣軍副參謀長。3月6日晨,姍姍來遲的岡村寧次抵達上海,但淞滬戰事已基本結束了。4月1日,他轉任為臨時軍事調查委員長,同時晉升為陸軍少將,時年48歲,他任軍事調查委員長的主要職責就是粉飾日軍侵略上海的行動。5月5日,中日雙方經過談判達成停戰協定。盡管日軍取得了在上海的種種特權,但岡村寧次還是對協定的內容並不完全滿意,認為對中國“讓步”太多。
1932年8月19日,岡村寧次有了新的“用武之地”,他奉命轉赴東北,出任關東軍副參謀長。岡村寧次來關東軍就任後,麵臨所謂“匪患猖獗”的困難局麵。他口裏的“土匪”,其實是指我東北各地的抗日軍民。因而岡村寧次將“治安”問題列為首要任務。為此,岡村寧次先給軍部打報告,要求增派援軍,然後通過“滿洲國”政權加強所謂“法製”建設和地方武裝建設,收買土匪、招募偽軍,建立所謂“謀略部隊”為日軍作炮灰。
1932年9月,日偽統治者發布了由岡村寧次等人參與炮製的《治安警察法》,隨後又頒行《暫行懲治叛徒法》和《暫行懲治盜匪法》,把抗日義勇軍汙蔑為“叛徒”、“盜匪”,可以格殺勿論。隨著增援部隊的到來,在實權人物岡村寧次的指揮下,關東軍人馬以“步步為營,重點突破”的作戰方針,分地域逐次展開,向義勇軍發動了規模空前的大“掃蕩”。
1933年春,在以武藤、小磯和岡村為首的關東軍的瘋狂圍剿下,東三省的各部抗日義勇軍,除少數堅持鬥爭外,絕大部分先後被剿垮,無數義勇軍戰士為反抗侵略而獻出了寶貴生命。
1933年5月30日,岡村寧次作為日本關東軍代表與何應欽派去的代表熊斌在塘沽舉行正式停戰談判。這次談判實際是日本帝國主義將事先擬好的侵略條件強加於中國、強迫中國接受的一個儀式而已。最後,岡村寧次終於拿到了令他滿意的《塘沽停戰協定》。岡村寧次代表日本所簽訂的這個協定,其實質在於強迫中國方麵承認長城一線為日軍占領線,這等於認可華北平津地區是第二個“滿洲國”。同時非武裝區的確定,為日軍進一步擴大侵略打開了通路。
1935年,岡村寧次轉任陸軍參謀本部第2部部長,成為了日軍大本營決策侵略戰爭的核心人物之一。翌年3月晉升中將,轉任第2師團師團長。
1937年4月(七七事變前夕),率部駐紮在中國東北。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麵侵華戰爭。12月13日,侵華日軍發起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岡村寧次在日記中記述南京大屠殺的惡劣影響(1938年7月13日的感想中寫道:“到達中支那戰場後,在聽取了先遣官宮崎參謀、中支那派遣軍特務部長原田少將、杭州機關長荻原中佐等人的報告才知道,派遣軍前線部隊一直以給養困難為借口,大批處死俘虜,已成惡習。南京戰役時,大屠殺的人數多達四五萬之多,對市民進行掠奪、強奸的也大有其人。”這是在日軍官兵日記中記錄南京大屠殺人數最多的表述)。
1938年6月,他任華中派遣軍第十一軍司令官,指揮所部進攻武漢;嗣後又指揮進攻南昌、長沙、宜昌、棗陽等戰。他指揮作戰,慣於調集精銳的機動兵力,運用襲擊、包圍等戰術機動作戰。
1939年夏季,岡村寧次完成了他的研究成果,製定了對中國第五、第九兩戰區施以政、戰謀略的方案和指導大綱。其核心思想是:以政治、軍事和派遣特務等各種手段,策反雜牌軍,孤立以黃埔軍校少壯係為主的中央軍,然後殲滅中央軍。其計劃要領是:一、對第五戰區的敵軍(指中國軍隊),置重點於策動廣西、四川軍隊反叛,借此使全戰區走向崩潰;其次對該戰區的中央軍及其旁係軍加以影響,也要不失良機進行工作。二、對第九戰區之敵(指中國軍隊),可對四川軍及遊擊旁係軍施以懷柔工作,對其他軍隊(直係軍以外)進行積極的謀略宣傳,引導其喪失戰爭意誌和走向投降、逃亡……三、任務分擔:第6師團對楊森軍策反工作;第33師團對王陵基軍策反工作;軍特務部擔任對五戰區的四川軍的策反謀略工作,為此應接受有關師團長的援助。在大力開展策反工作的同時,岡村寧次又製定了《江南作戰指導大綱》,將第九戰區的中央軍列為武漢日軍的打擊重點。大綱的中心意圖是:以奇襲手段,盡量在短期內殲滅中央軍。
接著在5月和9月他又發動了對中國第五戰區的襄東進擊戰(隨棗會戰)和對第九戰區的湘贛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襄東進擊戰他3個師團一個騎兵旅團麵對李宗仁20個軍30萬人,湘贛會戰他4個師團對薛嶽52個師。共同的特點是,在寬大的正麵上長途奔襲,窮追猛打,以消滅對方骨幹兵團為目標(在江北是湯恩伯軍團,在江南是關麟征集團),不以占領地域為目標,速進速退。均因作戰兵力不足和作戰地域限製而沒能完成任務。這表明日本軍隊已經陷入了他們最害怕的持久戰中。
1940年3月他迴國任軍事參議官,翌年4月晉升為大將。7月,他被派任華北方軍司令官,在華北地區連續發動五次“治安強化運動”。他將華北各地劃分為“治安區”(即敵占區)、“準治安區”(即敵我爭奪的遊擊區)、“非治安區”(即敵後抗日根據地),分別實行“清鄉”、“蠶食”、“掃蕩”政策;尤其對抗日根據地進行“駐屯清剿”的“大掃蕩”,實施極其殘暴的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縱兵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1944年6月,他被調任第六方麵軍司令官,指揮所部投入“一號作戰”(即豫湘桂戰役),先後攻占桂林、柳州、南寧,打通了粵漢、湘桂鐵路線,直達中越邊境,以挽救孤立於南亞的日本侵略軍。是年11月22日,岡村升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統率二十六個師團和二十二個旅團約七十六萬日本侵略軍。
由於岡村寧次在侵華戰爭中,為所謂“大日本帝國”立下赫赫戰功,1944年11月,日本政府升任他為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此時的岡村看到戰爭不利,曾想引兵直入重慶,引誘盟軍大規模增兵中國,以解日本本土之危,但下屬都信心不足,對他的芷江作戰計劃和老河口攻略計劃陽奉陰違,出工不出力,他也隻好尊從大本營的命令把派遣軍主力部署到沿海一帶防止美軍登陸。
1945年8月15日10時10分,岡村寧次接到了東京發來的關於“天皇陛下已決定接受《波茨坦公告》”的陸軍第68號密電。他心中頓時明白了,戰敗投降已成定局,除謹遵詔命外恐別無他策了。11時過後,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兩千餘名日軍官兵,按平時遙拜天皇的隊形,在南京市鼓樓廣場東麵集合,聆聽天皇親自播講的投降詔書。
1945年9月9日,中國戰區的日本投降儀式在南京舉行。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在對華投降書上簽字,並向中方交出他的隨身佩刀,以表示侵華日軍正式向中國繳械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