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漢族,奉天省海城縣駕掌寺鄉馬家房村西小窪屯(今遼寧省海城市)人。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乳名老疙瘩,他喜歡別人叫他“張大帥”。


    張作霖自幼出身貧苦農家,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後投身綠林,勢力壯大,清政府無力征剿,就將其招安。張作霖協助清廷剿滅杜立三等土匪勢力,後又消除蒙患,維護國家統一,逐步提升,先後擔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等,號稱“東北王”,成為北洋軍奉係首領。成立東三省陸軍整理處。與孫中山、段祺瑞及盧永祥結成同盟。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後,張作霖打進北京,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1928年因前線戰事不利,張作霖被迫返迴東北。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火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藥炸成重傷,史稱皇姑屯事件,當日送迴沈陽官邸後即逝世。


    人物簡介


    張作霖,字雨亭,奉天海城人。奉係軍閥首領。早年投身綠林。190張作霖2年被官府收編。武昌起義後,仍效忠清廷,任“奉天國民保安會”軍事部副部長,打擊革命力量。後被袁世凱任命為第27師師長,鎮壓反袁的國民黨人。袁稱帝,被封為子爵、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巡按使;袁死後,被北京政府任命為奉天督軍兼高官、東三省巡閱使,在日本幫助下控製了遼吉黑三省,成為奉係首領。此後,張作霖以東北為基地,向關內擴張勢力。


    1920年7月直皖戰爭爆發前,與直係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直奉戰爭失敗後撤迴關外,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宣布東北三省“獨立”、“自治”。1924年9月挑起第二次直奉戰爭,占據山東,一度擴展到蘇、皖,直至上海。他聯合吳佩孚、閻錫山、張宗昌等,合力對馮玉祥的國民軍作戰,重占天津、北京。1926年,任安國軍總司令,宣言“反共討赤”,封閉進步報館,殺害李大釗等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1927年6月在北京成立安國軍政府,自稱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企圖以黃河為界南北分治。1928年初,蔣介石統率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各路軍北上,直逼京、津。張作霖眼看大勢已去,於5月30日下總退卻令。因懾於東北人民的反日浪潮,對日本的侵略要求未予全部承諾,而激怒日本軍方,6月4日清晨,張乘車由北京迴奉天經過沈陽西郊皇姑屯車站附近時,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藥炸成重傷,當日逝世。


    生平經曆


    早年時期


    張作霖,字雨亭。興建鐵路與日本人對抗。1875年3月19日(清光緒元年二月十二日)生。191東北大帥張作霖6年起任奉天督軍,依靠日本,長期統治東北。1920年把持北洋軍閥政府。1922年被直係打敗,退迴東北。1924年再度把持北洋政府。1927年在北京組織軍政府。1928年被蔣介石戰敗,退迴東北途中被日軍炸死在皇姑屯。其祖籍主要有兩說。一為山東省說。《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公行狀》中寫道:“公諱作霖,字雨亭,奉天海城人,遠祖居山東,族甚蕃,清道光初徙居海城。祖發業農,稱素封。”“行狀”是過去死者家屬敘述死者世係、籍貫、事跡的紀念文體。該文稱“遠祖居山東”,主山東省說。一為河北省說。河北省中又有河北大城、河北高陽、河北河間三說。


    《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公雨亭神道碑》寫道:“公諱作霖,字雨亭。其先為直隸人,清末遷奉天海城。”這通碑文是督軍署參謀長臧式毅領銜,又有8位處長署名的,載於《張大元帥哀挽錄》。文中明確地說“其先為直隸人”,即是河北人,主河北說。從有關曆史記載看,張作霖的祖籍是諸說並存。因多數主河北省說,張學良亦自稱,他的祖籍是河北省大城縣,故張作霖的祖籍為河北省大城縣。據《大城縣誌》記載及當地老人記述,張作霖祖籍河北省大城縣南趙扶鎮馮莊,直奉大戰期間,張作霖曾返鄉認祖,但由於族中老人反對(一說認為其年輕時當過“胡子”——山賊,有辱門風;一說擔心直係失敗吳佩孚遷怒族人)而未能歸宗,張作霖一直對此耿耿於懷。


    因生活無著,其先祖張永貴跑到了東北,從事農業開墾。到其祖父張發時,從事農耕,“稱素封”。所謂“素封”,是指雖然沒有官爵封邑,卻和受封者一樣富有。這是說,在張發時,張家是富有的。張發有四子,其第三子是張作霖的父親,名張有財。“祖歿,父以析產徙海城之小窪,複於駕掌寺村設商肆”。張發死後,家產分給了兄弟幾人。張有財帶著他的那份財產,來到了海城。其父張有財是個遊手好閑之徒。先是開了一個小雜貨鋪,收入甚微。後來小雜貨鋪倒閉,整天賭博吸鴉|片。因欠人家賭債,被仇家債主害死。那年張作霖13歲。


    張作霖本來沒錢念書,但是有一位好心的老師幫助了他。這位老師名叫楊景鎮,那時教私塾。有一天,他看到窗外有一個小孩偷偷聽他講課。好奇地叫進來一問,小孩答道:“我叫張作霖,我願意念書,家窮,上不起學,因此常在這裏偷聽。”楊先生感到這個小孩想讀書識字是好事,就免費讓他上學,還贈給他紙筆。這時的張作霖已經是13歲了。就這樣,張作霖讀了一段私塾。在這裏,他打下了初步的文化基礎。這在他的一生中是十分重要的。張作霖知道感恩,他後來當了民國陸軍第二十七師師長,不忘舊誼,特地請楊景鎮到沈陽來,在家裏開設了私塾館。張學良就曾跟他讀書。


    其父死後,家庭生活更加困難,沒有辦法,其母王氏隻得帶著4個孩子投奔到鎮安縣(黑山縣)小黑山附近二道溝娘家。張作霖有兩個哥哥,一個妹妹。


    混跡社會


    那時的中國是一片混亂,東北地區尤甚。清朝政府腐敗透頂,中國大好河山任人宰割。沙俄強行割去中國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裏,仍覬覦中國東北的廣袤土地;中國甲午戰敗,日本魔爪深入中國東北。官吏橫征暴斂,百姓不堪忍受。一時間,土匪蜂起,嘯聚山林,打家劫舍,百姓生活更加痛苦了。


    張作霖由於小時候就受到父親不良影響,也愛賭博。開始時,他靠張作霖賣燒餅賺點錢,可是很快就輸光了。他的母親讓他改學木匠,他嫌太累,不愛幹。一度曾流浪街頭乞討。後來流浪到高坎鎮(今營口大石橋市高坎鎮高坎村),他在大車店給人家打雜。有時騾馬病了,他就弄點草藥給治,還真的就治好了。他很聰明,一來二去,就成了獸醫,這個行當他還比較喜歡。後來,他開了一個獸醫店,以此為生。以後,他命運多舛,被人冤枉遭受痛打,差點送命。經好心人幫助,得以不死。他似乎降到了人生的最低點,走投無路,死又不甘,求生無門。恰在此時,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他便抱著一線求生的希望,從軍了。他投到宋慶毅軍馬玉峎的門下,當了一名騎兵。那年,他20歲。他喜好馬匹,“以精騎擊,得名擢哨長”。甲午戰敗,他逃迴了遼西。1895年,他21歲時同趙家廟地主趙占元的二女兒趙春桂結婚。趙春桂是張作霖的原配夫人,是張首芳、張學良、張學銘的生母。張作霖是個不甘寂寞的人。他不想像他的同鄉那樣過著衣食無著、平淡無味的生活,他想換個活法。


    投身綠林


    甲午戰後的遼西是個三不管地區。散兵遊勇成群,乞丐難民遍野。官府腐敗,土匪橫行,百姓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這種情況下,各地就相應地成立了一些自保的武裝組織,名曰大團。1900年,張作霖因嶽父趙占元的幫助,在趙家廟成立了一個大團,有二十多人,他當上了小頭目,負責附近幾個村子的治安。他負責的地區稱為保險區。張作霖在保險區內很守規矩,不僅遵章守紀,而且維護治安。因此,在這個地區胡匪的騷擾得到遏製。張作霖也得到村人的稱讚,他的聲名由此鵲起。他管轄的範圍逐漸擴大,達到二十多個村子。


    在趙家廟的西北,有個大團,團主叫金壽山。金壽山收羅了一批地痞流氓,組成了一百多人的大團。大團的總部設在中安堡,其周圍地區是他的保險區。金壽山在保險區內橫行霸道,無惡不作,比胡匪還兇殘。大團本來是保民的,可是金壽山卻專門害民。百姓被逼得實在無法,就去請名聲較好的張作霖幫忙。張作霖率眾驅走了金壽山,占據了中安堡。他的部眾得以增加,勢力更大了。但是,金壽山在1901年臘月三十夜半偷襲了張作霖。張作霖攜帶妻女率眾突圍,逃到了薑家屯,繼而又逃往八角台。在途中,身懷六甲的趙氏在馬車上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就是張學良。此時值1901年6月3日。


    八角台(今屬台安縣)是個大集鎮,商號有五十多家。本來張作霖是想從八角台借道投奔遼南的綠林馮德麟(即馮麟閣),但是到了八角台,這四十多人就被留下了,借以保護地麵。這都得益於張作霖的名聲好,不擾民。商會會長張紫雲對張作霖的名聲早有耳聞,此次見麵,看到張作霖北人南相,眉清目秀,且行止有矩,談吐不俗,果不虛傳。就決心把他們留了下來。後來證明,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原來八角台的頭目張景惠主動讓賢,甘居副職,張作霖做了團練長,地方的紳商也表讚成。從此,張作霖就在八角台落了腳。這裏也成了他的發家地。


    接受點編


    1902年左右,社會秩序逐步穩定。這兩年張作霖苦心經營他的武裝,勢力有所擴展。盡職盡責,起到了保境安民的作用。和當地紳商也相處融洽,得到他們的交口讚譽。但是,隨著社會秩序的穩定,地方自治武裝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按理張作霖的大團應予遣散,團民或迴家務農,或進城經商。但八角台商會會長張紫雲考慮到遣散這一武裝,團民四散,可能危害地方。同時,他也和張作霖結下了友情,就想給他們找個出路。


    為此,張紫雲同有關人商量,擬將這一武裝交給政府,這個提議得到紳商的讚同。於是,他們向新民府知府增韞正式推薦張作霖,對張作霖大加讚揚。增韞接見了張作霖,張作霖以弟子身份行叩見禮,稱增韞為老師。通過親見和談話,增韞感到張作霖是個溫文爾雅之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便命張作霖整理部武,將其帶到新民聽候點編。其心中甚喜。其實,張作霖的政治野心很大,他深知經營民團不是長久之計。他早就想“改邪歸正”,被政府收編。恰在此時,盛京將軍增祺采納了“化私團為公團”的建議,作出了“化盜為良”的決定。適逢其時,增韞知府的報告得到了盛京將軍增祺的批準。


    張作霖急忙迴到八角台,積極招兵買馬,擴充隊伍。因為他和增韞說了張作霖大話,吹噓自己有一營人馬,實際才有一百多人。當時準許他組建250人的隊伍。他便乘機開展組編活動。他吸收了遼西一些小股匪幫,如義縣的張作相、黑山縣的薄振聲等,都參加了進來。人數夠了,他就率隊到新民府接受點編,成立了新民府巡警前路遊擊馬隊,命張作霖為幫辦(副營長,隊伍仍駐八角台。第二年,即1903年7月,張作霖所部和新民街巡捕隊合並為巡防馬步遊擊隊,計500人。其中,騎兵2哨,步兵3哨。張作霖為管帶(營長),張景惠為幫辦(副營長),中哨哨官由張作霖兼任,前哨哨官為張作相,左哨哨官為湯玉麟,右哨哨官為王立有,後哨哨官為趙五把什。哨官是連長。隊伍亦移駐新民府,負責地方治安,並兼剿胡匪。就這樣,張作霖由一個民團武裝的頭目搖身一變,而成為政府官軍的軍官了。這是他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從此,依靠這支武裝,他便平步青雲,扶搖直上。


    巧於應對


    張作霖為人機敏,長於計謀。來到了新民府的生疏環境,他也知如何自處。他把爭取增韞的信任擺在首位,投其所好,“饋以金錢”,執禮甚恭,服從命令,聽從調遣。同時,籠絡紳商,認真辦事,約束部下,管理有方。這就深得知府增韞的賞識,被倚為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他又略施手腕,擠走了新民府的巡警局長王奉廷。沒多大動靜,他就悄悄控製了新民府的軍事實權。突顯了其過人的能力。


    這個能力還表現在殘酷的日俄戰爭中。1904年2月,在我國東北爆發了日俄戰爭。兩個帝國主義國家在我國東北展開廝殺。腐敗的清政府竟然宣布遼河以東為戰區,以西為中立區。戰爭打響,哪還管什麽中立區。日俄匪軍燒殺淫掠,無惡不作。土匪蜂起,百姓遭殃。處在遼西的新民府是個重鎮,張作霖除了要維護境內的治安外,還在盤算如何增強自己的實力。他的原則是誰給我好處,我就幫助誰。一開始,俄軍強大,他就接受俄軍的槍械和金錢,幫助俄軍。後曾被日軍俘虜,差點處死。被釋放後,他又同日軍簽訂誓約,“立誓援助日本軍”。1905年日俄戰後,他的部隊不但沒受損失,反而擴編為3個營。在日俄兩大帝國主義戰爭夾縫中生存的他,充分顯示了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因政聲頗佳,1906年張作霖又升官了。新任盛京將軍趙爾巽和新任新民府知府沈金鑒下令,將張作霖的部隊由3個營擴編為5個營,張作霖當上了統管5個營的統帶(團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色芬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任縱橫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任縱橫1並收藏國色芬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