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書勤(1860-1900),冠縣梨園屯(今屬河北省威縣)人,領導了冠縣起義。人稱“大刀閻書勤“。1900年8月18日閻書勤等被捕拳民被解往臨清。
趙三多(1841-1902),領導過冠縣起義,打出“扶清滅洋“的旗幟,義和團失敗後參加景延賓起義而在此過程中殞命。
朱紅燈(?-1899),領導過平原起義,擊敗縣令蔣楷,在森羅殿戰鬥中戰敗,後被捕處死。林黑兒(?-1900?),自稱“黃蓮聖母“,是紅燈照的領導者,天津失陷後被俘,不知所終。
王立言(?-1899),今高唐人。自幼愛習拳棒,成年後武藝高強,即組織義和拳,設場授徒,練拳習武,以健身保家。山東義和團主要首領之一,朱紅燈死後在山東堅持戰鬥,後失敗被殺。
倪讚清(1862-1902),字翼臣,組織和指揮了著名的廊坊大捷。
曹福田(?-1901),直隸靜海人,在靜海、南皮、慶雲發展義和團,天津義和團首領。在老龍頭火車站與八國聯軍激戰。
張德成(1846-1900),高碑店市趙張村人,在獨流鎮創建“天下第一團“,後率部赴天津與聯軍戰鬥。
劉呈祥(1881-1900),別號劉十九,1900年19歲時在天津西郊高家莊設乾字壇,後在天津打擊八國聯軍,天津失陷後仍堅持戰鬥。
景廷賓(1861-1902),直隸廣宗縣(今屬河北邢台)東召村人,1902年4月同趙三多等在巨鹿廈頭寺領導起義,改旗號為“掃清滅洋“,7月失敗就義。
義和團運動的領導階級是農民階級,基本群眾是農民和小手工業者,提不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最初,他們是以“反清複明“為宗旨,屢遭清政府的鎮壓。在嚴重的民族危機麵前,義和團把鬥爭的矛頭直指帝國主義,提出了“扶清滅洋“的口號。由於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以慈禧太後為首的清政府,為了躲開義和團運動打擊鋒芒,被迫采取假宣戰,真投降的欺騙手法,對外投降帝國主義,對內鎮壓義和團運動,使義和團處於內外夾攻的境地。在國內外敵人的夾擊下遭到了失敗。
客觀原因: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即主要原因)
主觀原因:“扶清滅洋“中的“扶清“使義和團喪失了應有的警惕,盲目的排外。
義和團運動的高潮雖說為期不過三個月,並且最終還在清政府的叛賣下,在中外反動勢力的鎮壓下陷於失敗,但是,它的豐功偉績卻是昭昭在人耳目的。它的功績,概括起來說是: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保存了中國幾千年來的悠久文化,阻止了一場帝國主義戰爭的可能爆發,促進了中國廣大人民群眾的覺醒並成為“五十年後中國人民偉大勝利的奠基石之一“。這些功績,主要是在中國方麵;不過其中有些也涉及到了世界方麵,具有了世界曆史意義。
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
義和團運動是通過拳民的英勇戰鬥,在瓜分危機三次緩解的基礎上才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這三次瓜分危機的緩解是:1900年6月20日聯軍《大沽宣言》形成的瓜分危機之第一次緩解;7月3日美國《海約翰通牒》形成的瓜分危機之第二次緩解;10月16日《英德協定》所形成的瓜分危機之第三次緩解。三次緩解的過程從所謂有限的軍事行動到“領土與行政的完整“,從“利益均沾“到不利用中國形勢“獲得領土利益“等,都是一次比一次更加具體明確,並使個別具有領土野心、企圖趁火打劫的帝國主義強盜也終於沒有達到目的。因此,通過義和團運動中三次瓜分危機的緩解,結果就起到了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作用。
義和團運動以其英勇戰鬥的精神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者,使他們不敢為所欲為,不得不來一個緊急刹車,中止他們的瓜分罪行。單憑事業的正義性,而不靠英勇的戰鬥去把它付諸實踐,最後也必是一番空話,一事無成。帝國主義列強根本不會因為他們掠奪殖民地的強盜行徑的非正義性而停止其瘋狂罪行的;不然的話,何以世界上許多地區都淪為他們的殖民地了呢?這種人們所謂的“一種可怕的真理“(an awful truth),在世界曆史上是屢見不鮮的。
義和團運動之所以能起到阻止列強瓜分中國的作用,乃是由於它是一次民族起義運動,是一場民族民主革命運動;這種運動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軍事力量所鎮壓不了的。數十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外國教會侵略的鬥爭史證明,它雖屢經鎮壓,卻此伏彼起,更加茁壯成長;“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是因為它具有民族民主革命運動性質的緣故。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義和團運動,它的這種性質就更明顯了,規模也大得多了。
保存了中國的文化和文明
義和團運動既然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它就相應地保存了中國數千年來的悠久的文化,使我們中華民族這個文明古國得以在這個世界史上最大規模的掠奪領土的時代中存在下來,中國悠久的文化和文明之保存乃是中國在政治上沒有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的直接後果。
世界文化和文明的發展本來是互相影響,彼此滲透,互相補充的。毋庸諱言,中國近代由於西方產業革命沒有波及到中國,它是落在文化發展的後麵了,但是,它是可以吸收西方的先進文化,急起直追。迎頭趕上的。正像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和火藥等代表中國文化的四大發明,曾經有助於歐洲中世紀的“黑暗時代“之結束一樣,中國文化和文明在將來也是很可能對世界文化和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在義和團運動中,英勇的拳民敢於麵對帝國主義列強的號稱“八國聯軍“的“挑戰“(challenge)作出“應戰“(response),就把所謂中華民族是“一個未開化的群體“,“一批沒有活力的群眾“,“一群沒有民族熱望的東亞病夫“,所謂中國是“一個無可救藥的病人“,是“一個垂死的國家“等種種誣蔑,一掃而光,證明了中華民族“是一個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優秀的曆史遺產的民族“,“中國是世界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它的文化並未衰老,而是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的。“沒有像挑戰一樣的應戰,就不會產生創造性的火花“。義和團運動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挑戰所作出的應戰證明,中國文化和文明是有其生存的價值和權力的,而中國幾千年來的悠久文化和文明並借此得以保存,義和團運動的功績是不朽的。
遏製了一場可能爆發的帝國主義戰爭
1900年全麵爆發的義和團運動,如果說它曾經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話,那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也就曾經相應地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為爭奪瓜分中國領土而進行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的可能爆發。如果說義和團運動不曾阻止列強瓜分中國的話,日、俄兩個帝國主義國家後來為了爭奪我國東北的勢力範圍尚且不惜一戰。不過,這時發生的帝國主義戰爭多半不會是日俄戰爭,卻很有可能是英俄戰爭;也有可能不隻是兩個國家,而是兩個國家以上參加的帝國主義戰爭。當然,也有通過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協商來進行和平瓜分中國的可能性,雖說這種可能性很難實現。
民族意識覺醒
義和團運動標誌著近代意義上的中國民族意識的覺醒,是中國近代民族主義的濫觴。歐弗萊區在《列強對華財政控製》一文中論證義和團運動時說:“關於它興起的原因,勞頓引證了義和團領袖於棟成所發布的一個布告,布告寫道:''若輩洋人,借通商與傳教以掠奪國人之土地、糧食與衣服,不僅汙蔑我們的聖教,尚以鴉片毒害我們,以淫邪汙辱我們。自道光以來,奪取我們的土地,騙取我們的金錢;蠶食我們的子女如食物,築我們的債台如高山;焚燒我們的宮殿,消滅我們的屬國;占據上海,蹂躪台灣,強迫開放膠州,又想來瓜分中國。''由這段布告看來,義和團的興起雖然最初發生於幻想,但很明顯的還是民族精神的覺醒。“美國駐華特使柔克義致海約翰信中說:“赫德爵士認為,義和團起義是中國擺脫外國人的束縛,爭取民族解放的愛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所顯示出的熱情和能量使八國聯軍司令德國人瓦德西將軍感慨萬端:“中國群眾含有無限蓬勃生氣“,“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與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不過1903年又發生了圍繞東北的瓜分危機:“因為俄國占了奉天,各國要實行瓜分的政策“)英國哲學家羅素也在《中國問題》中說,一旦怯弱溫和的中國人的熱情被激發,也可能變成世上最輕率的賭徒。而1949年以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史書上的評價顯然帶有***的個人色彩:義和團抗擊帝國主義侵略的失敗證明,沒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就沒有人民革命的勝利。
清末的義和團運動以及民國的反廿一條五四運動、五卅運動,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三大群眾性民族主義運動,其中五四運動主要為反帝國主義政治主權侵略,而義和團運動和五卅運動則是反帝國主義政治、經濟以及文化侵略的運動,持續時間更長,影響更深遠。
趙三多(1841-1902),領導過冠縣起義,打出“扶清滅洋“的旗幟,義和團失敗後參加景延賓起義而在此過程中殞命。
朱紅燈(?-1899),領導過平原起義,擊敗縣令蔣楷,在森羅殿戰鬥中戰敗,後被捕處死。林黑兒(?-1900?),自稱“黃蓮聖母“,是紅燈照的領導者,天津失陷後被俘,不知所終。
王立言(?-1899),今高唐人。自幼愛習拳棒,成年後武藝高強,即組織義和拳,設場授徒,練拳習武,以健身保家。山東義和團主要首領之一,朱紅燈死後在山東堅持戰鬥,後失敗被殺。
倪讚清(1862-1902),字翼臣,組織和指揮了著名的廊坊大捷。
曹福田(?-1901),直隸靜海人,在靜海、南皮、慶雲發展義和團,天津義和團首領。在老龍頭火車站與八國聯軍激戰。
張德成(1846-1900),高碑店市趙張村人,在獨流鎮創建“天下第一團“,後率部赴天津與聯軍戰鬥。
劉呈祥(1881-1900),別號劉十九,1900年19歲時在天津西郊高家莊設乾字壇,後在天津打擊八國聯軍,天津失陷後仍堅持戰鬥。
景廷賓(1861-1902),直隸廣宗縣(今屬河北邢台)東召村人,1902年4月同趙三多等在巨鹿廈頭寺領導起義,改旗號為“掃清滅洋“,7月失敗就義。
義和團運動的領導階級是農民階級,基本群眾是農民和小手工業者,提不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最初,他們是以“反清複明“為宗旨,屢遭清政府的鎮壓。在嚴重的民族危機麵前,義和團把鬥爭的矛頭直指帝國主義,提出了“扶清滅洋“的口號。由於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以慈禧太後為首的清政府,為了躲開義和團運動打擊鋒芒,被迫采取假宣戰,真投降的欺騙手法,對外投降帝國主義,對內鎮壓義和團運動,使義和團處於內外夾攻的境地。在國內外敵人的夾擊下遭到了失敗。
客觀原因: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即主要原因)
主觀原因:“扶清滅洋“中的“扶清“使義和團喪失了應有的警惕,盲目的排外。
義和團運動的高潮雖說為期不過三個月,並且最終還在清政府的叛賣下,在中外反動勢力的鎮壓下陷於失敗,但是,它的豐功偉績卻是昭昭在人耳目的。它的功績,概括起來說是: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保存了中國幾千年來的悠久文化,阻止了一場帝國主義戰爭的可能爆發,促進了中國廣大人民群眾的覺醒並成為“五十年後中國人民偉大勝利的奠基石之一“。這些功績,主要是在中國方麵;不過其中有些也涉及到了世界方麵,具有了世界曆史意義。
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
義和團運動是通過拳民的英勇戰鬥,在瓜分危機三次緩解的基礎上才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這三次瓜分危機的緩解是:1900年6月20日聯軍《大沽宣言》形成的瓜分危機之第一次緩解;7月3日美國《海約翰通牒》形成的瓜分危機之第二次緩解;10月16日《英德協定》所形成的瓜分危機之第三次緩解。三次緩解的過程從所謂有限的軍事行動到“領土與行政的完整“,從“利益均沾“到不利用中國形勢“獲得領土利益“等,都是一次比一次更加具體明確,並使個別具有領土野心、企圖趁火打劫的帝國主義強盜也終於沒有達到目的。因此,通過義和團運動中三次瓜分危機的緩解,結果就起到了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作用。
義和團運動以其英勇戰鬥的精神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者,使他們不敢為所欲為,不得不來一個緊急刹車,中止他們的瓜分罪行。單憑事業的正義性,而不靠英勇的戰鬥去把它付諸實踐,最後也必是一番空話,一事無成。帝國主義列強根本不會因為他們掠奪殖民地的強盜行徑的非正義性而停止其瘋狂罪行的;不然的話,何以世界上許多地區都淪為他們的殖民地了呢?這種人們所謂的“一種可怕的真理“(an awful truth),在世界曆史上是屢見不鮮的。
義和團運動之所以能起到阻止列強瓜分中國的作用,乃是由於它是一次民族起義運動,是一場民族民主革命運動;這種運動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軍事力量所鎮壓不了的。數十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外國教會侵略的鬥爭史證明,它雖屢經鎮壓,卻此伏彼起,更加茁壯成長;“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是因為它具有民族民主革命運動性質的緣故。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義和團運動,它的這種性質就更明顯了,規模也大得多了。
保存了中國的文化和文明
義和團運動既然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它就相應地保存了中國數千年來的悠久的文化,使我們中華民族這個文明古國得以在這個世界史上最大規模的掠奪領土的時代中存在下來,中國悠久的文化和文明之保存乃是中國在政治上沒有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的直接後果。
世界文化和文明的發展本來是互相影響,彼此滲透,互相補充的。毋庸諱言,中國近代由於西方產業革命沒有波及到中國,它是落在文化發展的後麵了,但是,它是可以吸收西方的先進文化,急起直追。迎頭趕上的。正像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和火藥等代表中國文化的四大發明,曾經有助於歐洲中世紀的“黑暗時代“之結束一樣,中國文化和文明在將來也是很可能對世界文化和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在義和團運動中,英勇的拳民敢於麵對帝國主義列強的號稱“八國聯軍“的“挑戰“(challenge)作出“應戰“(response),就把所謂中華民族是“一個未開化的群體“,“一批沒有活力的群眾“,“一群沒有民族熱望的東亞病夫“,所謂中國是“一個無可救藥的病人“,是“一個垂死的國家“等種種誣蔑,一掃而光,證明了中華民族“是一個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優秀的曆史遺產的民族“,“中國是世界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它的文化並未衰老,而是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的。“沒有像挑戰一樣的應戰,就不會產生創造性的火花“。義和團運動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挑戰所作出的應戰證明,中國文化和文明是有其生存的價值和權力的,而中國幾千年來的悠久文化和文明並借此得以保存,義和團運動的功績是不朽的。
遏製了一場可能爆發的帝國主義戰爭
1900年全麵爆發的義和團運動,如果說它曾經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話,那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也就曾經相應地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為爭奪瓜分中國領土而進行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的可能爆發。如果說義和團運動不曾阻止列強瓜分中國的話,日、俄兩個帝國主義國家後來為了爭奪我國東北的勢力範圍尚且不惜一戰。不過,這時發生的帝國主義戰爭多半不會是日俄戰爭,卻很有可能是英俄戰爭;也有可能不隻是兩個國家,而是兩個國家以上參加的帝國主義戰爭。當然,也有通過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協商來進行和平瓜分中國的可能性,雖說這種可能性很難實現。
民族意識覺醒
義和團運動標誌著近代意義上的中國民族意識的覺醒,是中國近代民族主義的濫觴。歐弗萊區在《列強對華財政控製》一文中論證義和團運動時說:“關於它興起的原因,勞頓引證了義和團領袖於棟成所發布的一個布告,布告寫道:''若輩洋人,借通商與傳教以掠奪國人之土地、糧食與衣服,不僅汙蔑我們的聖教,尚以鴉片毒害我們,以淫邪汙辱我們。自道光以來,奪取我們的土地,騙取我們的金錢;蠶食我們的子女如食物,築我們的債台如高山;焚燒我們的宮殿,消滅我們的屬國;占據上海,蹂躪台灣,強迫開放膠州,又想來瓜分中國。''由這段布告看來,義和團的興起雖然最初發生於幻想,但很明顯的還是民族精神的覺醒。“美國駐華特使柔克義致海約翰信中說:“赫德爵士認為,義和團起義是中國擺脫外國人的束縛,爭取民族解放的愛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所顯示出的熱情和能量使八國聯軍司令德國人瓦德西將軍感慨萬端:“中國群眾含有無限蓬勃生氣“,“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與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不過1903年又發生了圍繞東北的瓜分危機:“因為俄國占了奉天,各國要實行瓜分的政策“)英國哲學家羅素也在《中國問題》中說,一旦怯弱溫和的中國人的熱情被激發,也可能變成世上最輕率的賭徒。而1949年以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史書上的評價顯然帶有***的個人色彩:義和團抗擊帝國主義侵略的失敗證明,沒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就沒有人民革命的勝利。
清末的義和團運動以及民國的反廿一條五四運動、五卅運動,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三大群眾性民族主義運動,其中五四運動主要為反帝國主義政治主權侵略,而義和團運動和五卅運動則是反帝國主義政治、經濟以及文化侵略的運動,持續時間更長,影響更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