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朱宸濠發動叛亂。據說,消息傳到北京後,朝中大臣震驚不已,隻有王瓊卻十分自信地說:“王伯安在江西,肯定會擒獲叛賊。”


    當時,王守仁正準備前往福建平定那裏的叛亂。行至江西吉安與南昌之間的豐城,王守仁得到朱宸濠叛亂的消息,立即趕往吉安,募集義兵,發出檄文,出兵征討。一開始,王守仁來了個疑兵之計。他深知如果寧王順長江東下,那麽南京肯定保不住。作為留都的南京丟了,叛軍在政治上就會占有一定的主動,平叛就會有困難。


    王守仁平定盜賊後兵符已上交兵部,手中無兵。在江西境內的朝廷官吏都來幫助守仁,又在袁州(今江西宜春)聚集各府縣士兵,征調軍糧、製造兵械船隻。


    王守仁假裝傳檄各地至江西勤王,在南昌到處張貼假檄迷惑宸濠,聲稱朝廷派了邊兵和京兵共八萬人,會同自己在南贛的部隊以及湖廣、兩廣的部隊,號稱十六萬,準備進攻寧王的老巢南昌。為爭取時間集結軍隊,又寫蠟書讓朱宸濠的偽相李士實、劉養正勸宸濠發兵攻打南京,又故意泄露給宸濠。此時,李、劉二人果然勸宸濠進兵南京,宸濠大疑,按兵不動。


    寧王猶疑不定,等了十多天,探知朝廷根本沒有派那麽多的兵來,才沿江東下,攻下九江、南康(今江西星子)兩城,逼近安慶。而在朱宸濠率兵六萬自九江沿江而下、窺伺南京的時候,王守仁已經率領倉促組建的八萬平叛軍,直搗寧王的老巢——南昌,迫使朱宸濠迴援。當時有人建議王守仁往救安慶,他不肯,分析說:如果救安慶,與寧王主力相持江上,而南康和九江的敵人就會乘虛攻我後背,我們腹背受敵;而我們直搗南昌,南昌守備空虛,我們的軍隊銳氣正足,必可一舉而下;寧王必定迴救,到時我們迎頭痛擊,肯定會取勝。後來的事實果如王守仁所料。


    此時守仁大軍已集結完畢。宸濠精銳都前往安慶,留守南昌的兵力空虛,守仁率兵攻打南昌,宸濠迴兵救南昌。最終雙方在鄱陽湖決戰,經過三天的激戰,寧王戰敗被俘,寧王叛亂曆時35天後宣告結束。


    然而,平叛大功卻沒有得到武宗的認同。武宗身邊的佞幸之臣,平時與寧王交往密切,心態極端複雜。一些佞幸之臣希望王守仁將朱宸濠釋放,然後再讓已經南巡的武宗親自“擒獲”朱宸濠,以滿足武宗的虛榮心。麵對這樣複雜的情勢,王守仁急流勇退。他將朱宸濠交付當時尚屬正直的太監張永,然後稱病,以避免卷入更多的政治事端中。所以,終武宗一朝,王守仁平叛之功沒有得到朝廷的封賞。直到世宗即位以後,王守仁才加官晉爵。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世宗即位,由藩王入繼大統的世宗,在對王守仁有過短暫的賞識之後,便對這位非常能幹的臣子采取了冷漠的態度。在世宗即位之際,王守仁因父老請歸,世宗說王守仁有擒賊平亂之大功,正要論功行賞,不許他辭官。同年七、八月,先升其為南京兵部尚書,不許他推辭,稍後又特許他順路迴去探視父親。不久,加封王守仁為新建伯,世襲。


    嘉靖元年(1522年),父親王華去世,王守仁迴鄉守製。


    王守仁於54歲時,辭官迴鄉講學,在紹興、餘姚一帶創建書院,宣講“王學”,並在天泉橋留心學四句教法: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嘉靖六年(1527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領盧蘇、王受造反。總督姚鏌不能平定,於是下詔讓守仁以原先的官職兼左都禦史,總督兩廣兼巡撫。黃綰借此機會上書爭辯守仁的功績,請賜給他鐵券和歲祿,並敘錄平定寧王叛亂功臣,世宗都答應。十二月,守仁軍至思恩,盧蘇、王受早就聽聞了守仁平定盜賊和叛亂,十分害怕,投降了守仁。


    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王守仁率湖廣兵抵達南寧,而盧蘇、王受剛歸降,願意立功自贖。王守仁於是派遣大臣商議,並命湖廣僉事汪溱、廣西副使翁素、僉事吳天挺及參將張經、都指揮謝佩監湖廣土兵,襲剿斷藤峽叛軍。此後仍然總督分永順兵進剿牛腸等寨,保靖兵進剿六寺等寨,約好以四月初二各至抵達地點。


    當時,叛軍聽聞明軍檄湖廣土兵抵達,均逃匿深險之中;又聽聞盧蘇、王受歸降,王守仁進駐南寧,故以為王守仁以散遣諸兵布陣,於是防備弛緩。至此,湖廣兵皆偃旗臥鼓馳馬抵達,與明軍一同突進,四麵夾擊。叛軍大敗,於是退守保仙女大山,據險結寨。官軍攀木緣崖仰攻,並隨後連連攻破油榨、石壁、大陂等地,直擊斷藤峽。隨後王守仁密檄諸將移兵剿仙台等賊,分永順兵、保靖兵各自進剿,約定在五月十三日抵達巢穴。叛軍退守永安力山,仍然被王守仁圍困的大軍打敗,潰軍為副將沈希儀斬殺。至此,斷藤峽叛軍幾乎全盡。


    平亂後,王陽明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還鄉,推薦勳陽巡撫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批複就迴去了。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時(1529年1月9日8時)病逝於江西南安府大庚縣青龍港(今江西省大餘縣境內)舟中。臨終之際,弟子問他有何遺言,他說:“此心光明,亦複何言!”喪過江西境內,軍民都穿著麻衣哭送守仁。先前因平定寧王叛亂封特進光祿大夫、柱國、新建伯。隆慶時追贈新建侯,諡文成。萬曆十二年從祀於孔廟。


    王守仁墓位於浙江省紹興市紹興縣書法聖地蘭亭鎮以南2裏許的仙暇山莊內。王守仁墓坐北朝南,背依山崗,順依山勢,逐級升高,視野開闊,風水特佳。墓塚直徑10米,墓道全長70餘米,百餘級台階,四層平台,全部用石材精心雕刻而成,氣勢雄偉,是浙江地區較典型的明代墓葬建築。墓地近2000平方米的山麓地帶,數十棵合抱古鬆環侍左右,營建了莊嚴肅穆的環境氛圍。


    墓始建於明嘉靖八年(1529年),清康熙、乾隆年間曾多次修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高宗弘曆南幸,作過一次修繕,禦賜“名世真才”題額並建四柱衝天式石牌坊於墓前。


    王華,字德輝,號實庵,晚號海日翁。曾讀書龍泉山中,學者又稱他龍山先生,浙江餘姚人。


    明憲宗成化十七年(1481)辛醜科進士第一人。授翰林院修撰,曆任翰林院學士、詹事府右春坊右諭德、詹事府少詹事、禮部右侍郎,正德初年晉禮部左侍郎、南京吏部尚書。


    王華參與預修《大明會典》《通鑒纂要》,個人著《龍山稿》《垣南草堂稿》《禮經大義》《雜錄》《進講餘抄》等,凡46卷。


    王華的長子為明代著名哲學家王守仁(王陽明)。


    正統十一年(1446年),王華出生在餘姚一個富裕家庭,他自幼生性聰敏,剛會說話時,其父教他讀詩,經耳便能隨口吟誦。年齡漸長,讀書竟至過目不忘。


    成化十一年(1475年),鬆江提學張時敏測試其文,並大加讚歎,以狀元及第期許。由此,王華名聞遐邇,大家世族爭著前來禮聘他為子弟師。當時浙江左布政使寧良請王華到他的家鄉祁陽任教,寧家有數千卷藏書,王華執教之餘,足不出戶,閉門讀書。


    成化十六年(1480年),王華在祁陽教學期滿,迴鄉參加鄉試。


    成化十一年(1475年),王華由於學問高深,晉升為不需要參加錄科考度的儒士。


    成化十六年(1480年),王華以浙江鄉試第二名的成績中舉。原本王華本應是第一,因答謝考官時身著白衣,被主考認為不成體統遂降為第二名。


    成化十七年(1481年),會試王華名列第三十三位,錄取他的正好是他的好友“禮記“房的同考官謝遷。殿試王華被點為第一,狀元及第。


    成化十七年(1481年),王華狀元及第後,官授翰林修撰。


    弘治九年(1496年),王華擔任皇帝的日講官。


    弘治十一年(1498年),王華以詹事府右春坊右諭德主持順天府的鄉試。


    弘治十四年(1501年),王華主持應天府鄉試。


    弘治十五年(1502年),王華晉升翰林學士仍兼任詹事府右春坊右諭德。因為才學出眾,器度不凡,在講幄授課最久,明孝宗特別器重,命賜金帶,四品官服,聖眷日隆。


    弘治十六年(1503年),三月,王華升任詹事府少詹事仍兼翰林學士。六月,王華因參與預修《大明會典》、《通鑒纂要》之功,擢升禮部右侍郎,仍兼任日講官。


    正德元年(1506年),五月,王華升為禮部左侍郎。


    正德二年(1507年),閏正月,宦官劉瑾專權,朝中大臣紛紛奔走其門,而王華卻不與其來往。劉瑾素慕王華為人,曾兩次派人對王華說,他與王華有舊,王華若能去見他一麵,可入閣為相。王華操持堅定,不肯趨附劉瑾。再加上長子王守仁也因不依附劉瑾,劉瑾惱羞成怒,貶王守仁為驛丞,並在這月二十九日明升暗降,將王華調為南京吏部尚書。


    正德二年(1507年),九月二十一日,劉謹借王華參與預編《大明會典》中的小謬誤之處,迫使王華致仕。王華不為所動,以為“從此可以免禍矣“。王華歸田後,以讀書自娛,侍奉百歲老母,自己雖年已七十,仍行孝於床前,為世人稱讚。劉瑾事敗被誅後,王華恢複原官。


    嘉靖元年(1522年),二月,王華卒於家中,享年77 歲。二月十二日,皇帝下旨贈新建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色芬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任縱橫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任縱橫1並收藏國色芬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