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天下沒有不苦的工作,但是也沒有絕對幹不了的工作。隻不過當工作和個人興趣愛好相近或者是相關的時候,可以讓工作者幹起來比較輕鬆一點而已。可是更多的人,一直從事著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有人曾經把工作者和工作比作夫妻,兩個人雖然相互不喜歡,但是為了生活依然需要相互忍耐和堅守下去。工作者失去了工作就不能生存,工作離開了操作者就會停滯不前。所以人離不開工作,工作也一樣離不開人。就像丈夫不能拋棄妻女,妻子也不能因為不愛丈夫不要自己的孩子一樣,兩者隻好無奈地經營著自己的小家庭。許多工作久的人,談論起自己的工作的時候,不是咬牙切齒,也不是心潮澎湃,而是一種冷淡甚至於是冷漠。他們對自己的工作沒有激情,也不會有興趣,就連提也不願意提及。這個樣子十分像舊社會男人不願意提及自己家老婆,這種味道已婚男子應該深有體會。


    如果說工作者和工作是夫妻的話,每個人和他們自己的愛好就是情侶關係了。婚姻是墳墓的話,愛情是甜美和浪漫的。每個人對於自己的愛情觀和浪漫理解不同,但是各自有各自的感受。就像每個人的愛好一樣,每個人有各自的愛好和理想。青菜蘿卜各有所好,一個人喜歡的事情或者是東西,換一個人並不一定也喜歡。有人喜歡種花、也有人喜歡養小動物、更有人喜歡文學,當然也有人喜歡運動。當一些愛好和興趣相同的人在一起的時候,他們就會成為好友,這就是所謂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了。


    工作是苦悶的,一旦愛好變成了工作,後果很可能會變成這個人連同工作和愛好一起厭惡和拋棄。這不是一種嚇唬,也不是一種謬論,而是一個事實。曆來著名的文學家也好,還是詩人也好,都不是什麽真正意義上的專業人士。他們不是當官的,就是一些文人或者是大地主。他們隻是把寫詩做文章當作了一種娛樂或者是愛好而已。他們靈光一現,就能夠做出驚世大作。要是讓他們當一個專業的詩人或者是文學家的話,估計他們一輩子都寫不出什麽好東西。所以許多有見識的人看來,愛好和工作需要分開,不然的話將來不光會失業,而且會失去愛好的。在古代有太多案例,一些畫師、詩人,他們都是各自領域的專業人士。他們也曾經不乏名作或者是經典,但是他們後來不是放棄了各自的事業,就是被自己的事業逼瘋逼死了。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因為愛好和興趣才接觸的,然後愛好變成了工作,再後來工作壓力讓愛好變質。把愛好比作是一個美女的話,工作就是一個中年悍婦。當美女變成了一個家裏的母老虎的話,就不再會有任何激情和美好感覺了。


    有的人從事著家族傳承下來的事業,為了家族、為了家人不得不做下去。這些人都是世代相傳下來的手藝人,他們從小耳濡目染,聽到的、看到的、了解到的,都是這些行業裏麵的人和事。不需要家人逼迫,也不需要有人故意引導,他們就會自然而然的繼承家族事業。因為他們絕大多數的人都相信命運,從小就信命,也認命了。工匠的兒子是工匠、做酒的孩子將來還是一個釀酒的、種地的孩子將來也是一個農民。他們或者是她們逃不出也跳不出各自的生活圈子,一輩子又一輩子反複重複著這種生活。


    有的人習慣了原來的生活,沒有勇氣去挑戰未來。他們擔心自己沒有能力改變自己的命運,更加擔心自己因為衝動失去了原有的生活。雖然有不少因為改變命運的成功案例,但是失敗的人更多後果更加嚴重。老人的教誨、現實的案例、道聽途說的教訓,讓大家不敢反抗或者是改變。種地的孩子依然種地、趕海的孩子依然趕海、做工的孩子依然做工。隻有那些有錢有勢的人,他們可以為自己的孩子選擇未來。隻要有錢地主家的孩子可以繼續當地主,也可以讀書考功名,將來當官當老爺。窮苦人不但沒有錢讀書,而且官府也不準窮苦人考功名。甚至於一些從事低賤職業的人,一輩子被人看不起,一輩子是人下人。


    農民是勞苦大眾中人數最多的一個行業從事者,但是農民不是最苦的。許多所謂的農民不但不苦,而且都是有錢有勢的人。農民從廣泛意義上說,所有從事田間地頭工作的人都可以說是農民。這就包括了許多地主和鄉紳地霸,他們也算是農民這一類的人。早在宋代的時候,官府有明文規定,凡是家裏沒有考取功名的種田人,一律統稱為農戶,也就是農民。農民按照各地劃分一共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官府的正規劃分,分為紳、地、雇;第二種是廣義的民間劃分,分為大戶、中農和佃戶;第三種是細分,分為地主、富農、中農、平農、佃戶和長工。


    其實劃分的標準差不多,隻不過名稱上麵的區別。有地有田,自己家不能夠獨立種地的,官府稱之為鄉紳,民間叫大戶,老百姓叫他們地主。自己的土地自己種,一般不需要別人幫忙的農民,官府管他們叫地戶,民間叫他們中農,老百姓叫他們平農。自己沒有土地,雇地主家的土地種地的人,官府叫他們雇戶,民間叫他們佃戶。一些人連地主家的田地都雇不上的,隻好在地主家裏當長工。更多的長工是因為家裏欠地主家的錢,隻好賣身進地主幹活還債。這些人的地位和生活環境比一般的佃戶還要差。


    一般來說隻要不遇上天災人禍,沒有大的旱災水災,佃戶一般來說可以維持自己的生活。雖然官府的苛捐雜稅和地主家的租金十分重,但是佃戶們依然可以混個半飽。許多貧農長期堅守著一個原則和習慣,“忙時吃幹,閑時吃稀,不忙不閑,半幹半稀。”這都是廣大勞苦大眾從生活中鍛煉出來的生活經驗,這也從側麵告訴大家,這些農民的糧食其實並不多。隻要糧食夠,誰不想天天吃飽飯?


    比起有固定工作,隻需要伺候好土地的農民來說,工匠和手藝人的生活更加艱難。這就是許多農民寧願挨餓,也不願意改行當工匠或者是手藝人的原因。不光光是因為工匠或者是手藝人需要專業技術,更是因為這些工匠和手藝人地位低下和生活不穩定。在古代工匠和手藝人又被叫作匠人,無論是給朝廷做事,還是給大戶幹活,幹好了是應當應分的,幹不好甚至於有性命危險。一些大工程中,出現意外的事情屢見不止不說,做不好所有的匠人一起殺頭的事情比比皆是。所以許多匠人寧願給一些個人做事,也不願意給官府做事。有時候給官府做事,不但拿不到工錢,而且有生命危險。不過給個人做事不但工錢少,而且不能保證天天有工作做。許多匠人經常過著饑一頓飽一頓的生活,有活幹的時候還好,沒有活幹的時候幾乎是乞丐。這就導致一些農民看不起匠人,教訓他們的後人將來不要當匠人。


    可是因為生活所迫,因為一些某種原因,依然導致許多的人從農民變成了匠人。在西方國家沒有打進中國之前,在各地沒有大麵積開設工廠之前,無路可走的人隻能成為匠人。他們之中絕大多數的人是因為不能做農民了,才改行當工匠或者是手藝人的。由於土地兼並越來越厲害,由於租用地主家的佃戶越來越多,導致田間地頭多出了不少的剩餘勞動力。他們隻好離開熟悉的生活環境,改行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獸醫、鐵匠、菜販子等等,一些和農戶有關的行業,漸漸成為了這些人的首選。後來什麽木匠、泥水匠、篾匠等等,也開始多了起來。特別是一些年景不好的時候,許多農民加入了匠人行業裏麵。他們走街串巷到處招攬生意,不但破壞了當地的匠人生活環境,而且也引起了不少的治安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色芬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任縱橫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任縱橫1並收藏國色芬芳最新章節